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单元测试)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2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单元测试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一、填空题1.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大约住了月,孕妇临产前,胎儿、胎盘及羊水的总重量约为5.5千克。
2.下面动物中,是胎生的画“O”,是卵生的画“△”。
3.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对植物有一定的危害。
常见的喜欢捕食蚜虫的昆虫有。
和蚜虫做朋友的昆虫是,因为它喜欢吃蚜虫分泌的蜜露。
4.鸡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食物,它包括卵壳、、、等结构。
5.像蚂蚁、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类。
6.鱼类和昆虫类的繁殖方式是。
7.将下列动物按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分类。
(将序号填写在—上。
每个0.5分,总计5分)①羊、②蜻蜓、③兔子、④蝴蝶、⑤熊猫、⑥鸡⑦狗、⑧鲤鱼、⑨苍蝇、⑩猪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
二、判断题8.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
()9.小鸡是有卵孵化而来的,这种出生方式称为卵生。
10.蚕茧里面黑色的一团东西是蚕的粪便。
()11.鸡卵、龟卵、蛇卵、蚕卵外面有一层硬壳,它们能在陆地上存放、孵化。
12.胎生的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来喂养后代。
13.我们人和蚕一样,也是有生命周期的。
()14.鸭嘴兽是哺乳动物中的"另类",以卵生的方式繁殖后代,却用乳汁哺育幼儿。
()三、单选题15.按人的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三年级的大部分同学处于()。
A.幼儿期B.儿童期C.青年期D.中年期16.图中的昆虫是蚕的()。
A.幼虫B.成虫C.蛹D.卵17.下图中植物上“长出”的丝状物、下部的颗粒状物都是草蛉卵的构造。
这些卵会孵出草蛉,与草蛉的外形最相似的是图()。
A.B.C.18.根据昆虫的共同特征,可以断断下列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
A.B.C.19.下列动物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A.蜈蚣B.苍蝇C.蜘蛛D.变色龙20.卵壳的主要作用是()。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1.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沙漠里的降水很少,白天阳光强烈,气温很高,夜晚气温骤降。
仙人柱喜温暖向阳环境,耐干旱,适宜生长在炎热干旱的沙漠中。
高山上的土层很薄,气温很低,经常被积雪覆盖。
雪松耐阴抗旱,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分布范围广,可生活在高山上。
热带草原上的降水比较集中,一段时间干旱,另一段时间大量降水,一年中干季,雨季分明。
水瓶树的树干里储存水,抗干旱能力强,适宜生长在热带草原。
热带沿海地区全年高温,有些地方长受季风影响。
椰子喜光,在高温多雨,阳光充足和海风吹拂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适宜生长在热带沿海。
3.叶子有正面和反面,表面光滑,颜色更深的一面,为叶片的正面。
大叶黄杨树叶比杨树树叶厚,光滑,大叶黄杨树叶上覆盖有比较厚的蜡质,所以较光滑。
杨树靠(落叶减少水分蒸发和养料消耗)过冬,大叶黄杨靠(树叶表面蜡质减少蒸发)过冬。
4.沙漠植物主要有仙人球,沙棘,骆驼刺,梭梭树,胡杨,仙人掌,沙葱,沙芦草,复活草。
沙漠中的植物的茎长得特别肥大,帮助植物储存充足水分,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为植物吸收更多水分。
仙人掌和芦荟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5.仙人掌储水秘密的秘密是:仙人掌的叶(呈针状),而且茎表面有(蜡质)覆盖,水的蒸发量极少。
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强大的根系,叶细小,表面有不透水的覆盖层。
6.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类: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
7.水葫芦漂浮的秘密:压入水中后松手,它会上浮,用手挤很松软,掰开里面有大量孔洞。
原因:水葫芦里有大量气体,比较轻,容易漂浮。
8.观察金鱼藻的特点:搅动水槽里的水茎随水流扭动,往水槽里加水后整体漂浮。
原因:植株较轻,不固定在水底时,能漂浮。
茎柔软,在水流中不易折断。
9.莲的叶柄和地下茎内有(中空的管道),以保证植株的水下部分对氧气的需求。
红树能在海边茁壮成长,是因为从主干上长出了许多(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物的稳定,有许多指状的(呼吸根)伸出地面,帮助植株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知识要点

第二单元 知识梳理知识要点一、动物的卵1、有卵壳:蛇卵、龟卵、鸡卵(蛋)等。
2、无卵壳:蛙卵、鱼卵、蚂蚁卵等。
3、鸡蛋的组成:卵壳、卵黄、卵白、气室和胚盘。
4、小鸡由胚盘发育而来,胚胎发育的营养由卵黄提供。
二、蚕的一生1、蚕的生命从卵开始,一个蚕卵就是一条生命。
蚕卵很小,颜色是淡黄色或者黄色,呈椭圆形。
2、蚕的幼虫。
(1)刚出生的蚕是黑色的,很小,像蚂蚁一样,叫蚁蚕。
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变白,变大了。
(2)龄期:5个龄期。
生鸡蛋熟鸡蛋胚盘卵黄卵壳(3对)(4对)(9对)(尾足) (1对)(3)蚕的身体特征: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口器和单眼,有8对足,身体两侧有气门。
(4)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食物,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蚕和蛹(1)蚕茧是指桑蚕蛹期的囊形保护层,通常为白色,内含蛹体。
(2)蛹的特点:不吃东西,受刺激会动。
(3)蛹的身体特征: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型粗短,纺缍型,黄褐色,两侧有气门。
(4)蛹和蚕的幼虫比较:虽然蛹和蚕的形状、颜色都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头、胸、腹、体节和气门。
(5)其他经过蛹阶段的动物:除了蚕,还有很多动物的一生也会经过蛹的阶段,如苍蝇、蜜蜂、蚊子和蝴蝶等。
4、成虫。
(1)从蚕茧里钻出来的蚕蛾,是蚕的成虫,与蚕的幼虫和蚕蛹有巨大的不同。
(2)蚕蛾类别:雌蚕蛾和雄蚕蛾。
(3)蚕蛾特点:不吃东西、不会飞、会爬行。
(4)蚕蛾的身体特征: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胸部有2对翅膀和3对足。
(蚕蛹蚕蛾气门体节腹胸头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能看清眼、口器、触角头部长有眼、口器、触角胸部有盾片、胸足胸部长有2对翅膀和3对足腹部有体节腹部有体节5、与蚕蛾形态结构相似的动物: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与蚕蛾形态结构相似的动物有蚂蚁、蜻蜓、蝴蝶、蜜蜂、蝗虫、螳螂等。
6、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通常有2对翅(有的昆虫的翅退化)和3对足,翅和足都位于胸部,身体由一系列体节构成,进一步集合成三个体段(头、胸、腹),头上有1对触角,骨骼包在身体外部。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研究并认识不同季节的特点。
3. 掌握四季的变化顺序。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季节的名称和特点。
2. 理解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季节的名称和特点- 春天:春暖花开,天气温暖,绿色植物生长旺盛。
- 夏天:天气炎热,阳光强烈,人们穿轻薄衣服,喜欢游泳和野餐。
- 秋天:天气凉爽,树叶变黄,果实成熟,人们喜欢吃水果。
- 冬天:天气寒冷,雪花飘落,人们穿厚重衣物,喜欢打雪仗和滑冰。
2. 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春天:气温升高,人们感觉舒服,晒晒太阳有益健康。
-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要注意防晒,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 秋天:天气凉爽,人们适合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 冬天:天气寒冷,人们要保暖,多吃些温暖的食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四季的特点。
2. 讲解:老师简要介绍每个季节的特点。
3. 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展示每个季节的特点和相关活动。
4. 活动实践: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对不同季节的喜好和感受。
5. 情景练:设置情景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6.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季节的变化顺序和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情景练中的表现,包括对季节名称的掌握和对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理解。
2. 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了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生在活动实践和情景练习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体上,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掌握较好。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二单元知识点填空第六课1.地球上的动植物(千姿百态),生活习性(多种多样),深不可测的(海底)高入云的山,干旱贫瘠的(沙漠),冰天雪地的(两极)……到处都有(动物)的足迹。
2仙人掌生活在(干早高温的沙漠)中,莲生活在(水)中。
3.仙人掌有很多(刺),防止被扎伤!实验完毕,要及时(去掉)套在植物上的塑料装。
4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茎肉质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水。
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
5.莲的(叶柄)和(藕)中有很多孔,孔与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气体通道),即使在(缺氧)的环境中仍可生存。
6.观察植物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1)看外观:(颜色)、(形状)等;(2)手感:(软硬)、(粗糙程度)等;(3)看内部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切开,观察(颜色)、(纹理)等7.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称为(水生植物),如莲、芦苇等。
在陆地上生长的植物,称为(陆生植物),如仙人掌、柳树等。
8.自然界的动植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离开了所依赖的(环境),动植物就不能生存。
第七课1、春天,鸟类陆续从温暖的南方飞回北方(繁殖后代);秋天,它们又陆续飞到南方度过寒冬。
生物学家把动物这种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
2.每到天气将要变冷的(秋天),燕子总会成群结队地飞往天气温暖的(南方)。
3.有迁徒习性的鸟类被称为(候鸟),如(大雁)、(燕子)、(天鹅)等:没有迁徒的习性的鸟类被称为(留鸟),如(麻雀)、(喜)、(雷鸟)等。
4.古人说:“(动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归。
”我国人民对于鸟类的爱护有着悠久的历史。
第八课1、冬去春来,气温上升,很多动物纷纷脱下旧的“衣服”换上了“(新装)”。
隆冬季节,寒风刺骨,许多动物又换上了“(棉衣)”。
2.针毛硬而坚韧,具有(保护)作用。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三、研讨 1.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蚕蛹
蚕的幼虫
相 都有头、胸、腹三部分, 同 点 都有体节、足等
蚕蛹与蚕的幼虫相比较, 蚕蛹的身体缩短了,颜色 不 由白色变成深褐色,身上 同 点 体节减少了,腹部的足消 失了,已有翅的雏形,长 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
三、研讨 2.蚕蛹还会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
3.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 保护作用。因为蚕蛹不吃东西、一般也不动,没有防御外敌的能力, 蚕蛹能迷惑其他动物,也形成了独立空间,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四、拓展 还有哪些动物一生中也会经过蛹的阶段?
蝴蝶的蛹
一种蝴蝶化蝶的过程
蚊子的蛹
幼虫 保护 放大镜
随堂训练
一、判断题
3.
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三、填图题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4.蚕变了新模样
一、聚焦
蚕吐丝了,蚕房中许多蚕的幼虫都被蚕 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 蚕茧是怎样形成的? 蚕茧中的蚕蛹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探索 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
注意观察蚕在结 茧过程中蚕身体 本身的变化。
思考蚕茧有 什么作用。
即将吐丝的5龄蚕,这 时的蚕身体缩短,发 黄而透明。
二、探索 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1.取一个蚕茧,仔细观察推测蚕茧里的蚕蛹的样子
蚕茧的特点
蚕茧的形状
纺锤形或椭圆形
蚕茧的颜色
多为白色
蚕茧的大小
长3-4厘米、直径1.7-2.1厘米
迎着光观察或轻轻摇动蚕 茧,你还有什么发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剪刀剪开一个蚕茧,取出蚕蛹,用放大镜观察蚕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与单元检测试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第1课时迎接蚕宝宝的到来1.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2.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3.蚕卵是扁圆形的,中间凹下去,大小和芝麻差不多。
4.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要孵化时变成紫黑色。
刚孵化出的小蚕是黑色的,很小,样子有点像蚂蚁,叫蚁蚕。
5.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白色。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孵化后蚕卵的颜色变成白色。
6.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上小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7.养蚕小窍门:(1)小蚕爱吃桑叶。
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2)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3)经常清除查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4)把小蚕放在通风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酒杀虫剂。
第2课时认识其他动物的卵1.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
条件合适的时候,它会发育成为一个新的生命。
2.像青蛙、鸡这样靠卵来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
3.常见的卵生动物有鲫鱼、乌龟、蚂蚁、蚕等。
4.动物的卵可以根据卵外是否有硬壳分成两类:蛇卵、鸡蛋(卵)等是有硬壳的,蛙卵、鱼卵等是没有硬壳的。
5.纵向切开一颗熟鸡蛋,观察鸡蛋的内部构造有气室、卵白、卵黄、卵壳。
6.鸡蛋蛋黄上的小白点是胚,它是鸡宝宝生命的开端。
7.孵出小鸡大约需要3个星期。
第3课时蚕长大了1.蚕卵可以孵化出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3.蚕的一生共蜕6次皮,其中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蜕皮4次,蛹期蜕皮2次。
4.蚕蜕皮前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这是蚕宝宝要蜕皮的征兆。
5.蚕身体呈长圆筒形,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上有环节,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
6.用放大镜可以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7.我们可以用画图记录看到蚕的幼虫的样子和它的食物。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A4可打印)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第二单元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1.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2.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快孵化时变成紫黑色或者黑色。
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1.卵壳具有保护卵的作用;卵白为卵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卵黄为卵孵化提供营养物质;气室为卵孵化提供氧气;胚盘发育成小鸡鸡卵的结构3.蚕长大了1.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大部分,头部有发达的咀嚼式口器:胸部有三个体节,长有三对足,叫作胸足,用来把持桑叶:腹部长有五对腹足,用来爬行;蚕的身体两侧长有气门,气门是蚕用来呼吸的通道。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3.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4.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需蜕4次皮,在茧里会蜕2次皮,蚕的一生共需要蜕6次皮。
4.蚕变了新模样1.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2.蚕蜕皮四次后变成五龄蚕,即将吐丝的蚕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
蚕是8字形吐丝的3.蚕茧是由一根蚕丝组成的,蚕丝可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5.茧中钻出了蚕蛾1.蛹变成蛾的过程叫羽化。
2.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形状像羽毛;胸部长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膀,腹部是一节一节的。
一只雌蛾能产400~500粒卵,刚产下的卵是黄色的。
3..如何分辨雌雄蚕蛾:雌蛾,腹部肥大,爬行慢:雄蛾,腹部狭长,翅膀振动飞快6.蚕的一生1.昆虫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一对触角三对足。
2.蚕的生长发育需要空气、食物、生活空间以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4.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科学
班级姓名
动物的生命周期
一、填空
1.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但所有的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2.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3.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4.(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
5.(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绸缎)和各种(丝织品)。
6.蚕蛹经过(10~15)天,会变成蚕蛾。
7.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克。
8.蚕的一生经历了(蚕卵)、(蚕)、(蚕蛹)、(蚕蛾)四个生长发育阶段。
9.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
10.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11.(温度)、(湿度)、(空气)、(食物)、(光照)、(病虫害)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
12.流程图:(表示某一事件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发生的,它能有效地概括某一过程的各个阶段)。
13.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14.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同。
15.像鱼和鸡等动物那样的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像马和猫等哺乳动物那样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16.在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的最快。
第一个时期是(出生前后);第二个时期是(青春发育期)。
17.(脑)的生长在第一个生长发育期最快。
18.(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19.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一副(恒牙)。
20.牙齿的生长过程分为(乳牙)、(混合牙)和(恒牙)三个阶段。
21.成年人共有(28~32)颗恒牙,恒牙长出后终生不换。
22.(变态)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23.根据发育过程是否有蛹期可以把绝大多数昆虫分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两大类。
24.完全变态的昆虫的一生和蚕一样,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
25.(毛毛虫)、(蝴蝶)、(苍蝇)、(蜜蜂)、(蚂蚁)、(蚊子)、(跳蚤)、(甲虫)等都是完全变态的。
26.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它们的幼虫在外观与成虫差别一般不大,通常只是体型稍小,没有翅。
27.(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蚜虫)、(虱子)等都是不完全变态的。
28.一个蚕茧的蚕丝约为(1500)米长,最长的可达(3000)米,是最长的天然动物蛋白纤维,高级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
29.把蚕茧用热水(泡)一下,再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我们就可以拉出(蚕丝)。
30.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四个阶段。
二、观察蚕卵
颜色:画一个蚕卵:
形状:Array
大小:
还有什么发现:
三、问答题
1.小蚕的饲养方法是什么?
答:(1)小蚕爱吃桑叶。
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2)要让小蚕吃饱吃好,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3)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情洁。
(4)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洒杀虫剂。
2.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洒水呢?
答:因为蚕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比如空气和温度。
3.小蚕是怎样孵出来的,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的?
答:小蚕咬破卵壳从蚕卵里爬出来,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黑褐色的,极细小,且毛多,蚁蚕长约2毫米~3毫米,体宽约0.5毫米,样子有点像蚂蚁,所以叫蚕蚁。
4.(1)蚕的外形是什么样的?
蚕的形态是圆筒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蚕的头部、胸部、腹部、足是什么样的?
蚕头小,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腹部由10个体节组成。
(3)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可能是什么?猜猜它的作用。
小黑点是气门,用来呼吸的。
(4)蚕是怎样吃桑叶的?蚕的口气是什么样的?
蚕的头部有口,口中有两个“大牙”(上颚)用来吃桑叶的;蚕的口器是咀嚼式的。
(5)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
腹部有5对脚,用来爬行,蠕动爬行。
(6)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蚕的身体结构都有维持它生存的功能。
6.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
答:身体缩短,颜色由白色变成了深褐色,还能找到眼睛和胸足,身上的环节减少,腹
部的足消失,但气门还在。
已有翅的雏形,长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
7.蚕蛹是什么样的?
答:蚕蛹的身体是椭圆形的,体形粗短,分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腹足、尾足消失。
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蛹的胸部可以看到一对没有完全变成的翅;如果它受到外界刺激是会动。
8.蚕蛾的形态是什么样的?
答:蚕蛾的形状像平常看见的非蛾,全身披着白色鳞片,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一对复眼和触角,触角羽状。
口器退化,不进食;胸部长有一对胸足及两队翅;但由于两队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
9.雄蛾和雌蛾有什么区别?
答: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
雄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膀振动飞快。
10.蚕蛾是昆虫吗?为什么?
答: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和翅。
具有这种特征的就是昆虫。
蚕蛾也具有这样的特征,所以蚕蛾也是昆虫。
11.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
答:温度、湿度、空气、食物、光照、病虫害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
12.什么叫变态?
答: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变态。
自然界中不少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变态。
13.什么事生命周期?
答: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
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有的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变态,有的则形态不变,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
14.我们该为今后的健康成长做哪些准备呢?
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均衡,关爱生命、珍惜健康。
15.哪些都是我们的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答: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是保证我们正常发育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