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传统节日变“传统劫日”
2020高考热点素材模拟作文“洋节该不该禁止”解析及范文

2020高考热点素材模拟作文“洋节该不该禁止”解析及范文【作文原题】圣诞节前夕,某县高级中学发出了《关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禁止过洋节的通知》,《通知》指出,平安夜、圣诞节等是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近年来这些洋节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冲击,为了传承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禁止师生在校园内外组织开展各类‘洋节’庆祝活动”。
对该校的禁令,你怎么看?请你给该校校长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审题】此题的关键词是:洋节、中国节、传统节日、传统文化。
因而考生要围绕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来谈看法,如果进一步提炼,则可上升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话题。
此题的写作任务很明确:给该校校长写一封信。
既是给校长写信,考生应注意对象,做到有理、有据、有节。
有理,就是通过洋节和中国传统节日的对比,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地阐明观点。
有据,通过历史或现实的角度,从文化、经济等层面,找到充分依据,而不是强词夺理。
有节,就是要符合身份,考虑对象,作为一名学生,向校长进言,应注意语言得体,有分寸感,有礼节性,而不宜咄咄逼人。
可理解、支持、力挺学校行为,也可表达反对意见和商榷看法,或者一分为二地分析学校禁令,指出其合理性与局限性,不是绝对不能过洋节,但不可推崇过洋节,不可否定传统节日。
注意书信格式,且要拟写题目。
书信格式可参照下图。
【命题指津】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时评类作文题,写作时要求用书信体的格式,要有称呼,即校长,写作时注意对象,用语要恰当;还要有称呼和问候语,结尾要有署名和日期。
但书信的内容是时评类的作文模式,要向校长表达自己对于“禁过洋节”的态度和看法,可赞成可反对,要言之有理,论据充分。
立意举例:漠视传统节日,会造成青年一代在道德传统上的贫血。
弘扬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明,必须增强文化自信!东西方节日文化的融合,更能彰显大国包容与民族自信。
节日何以变“劫日”?

节日何以变“劫日”?节日何以变“劫日”?文/陈仓图/叶子羊近年来,许多人都在自嘲:节日过成“劫日”了!客观地说,节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地下震出来的,不是风从大洋彼岸吹过来的,也不是火山喷出来的。
节日变“劫日”,多半是不会过节,或者没有过好节。
每个节日都有特殊的来历,有其特定的季节、国别、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特征。
过节不过是过日子的一种特别时间概念,一种异于平日的方式,一种文化态度,一种特殊行为。
节日变“劫日”,首先是“滥过节”,其次是“过节滥”,再次是“节过滥”,逢节必过,没节造节。
如果以平常心过节,节日似平日,则平安无事。
如果只过法定节日,享受节假日的休闲“净福利”,不扎堆,不跟风,不赶潮,则不会“无事忙”。
如果拒绝滥节,避免滥过节与过节乱,正常工作,照常生活,就不会“被过节”,被营销,被干扰。
节日有法定与未法定之分,“法定节假日”只是规定了过节时间,并未规定怎么过,过到什么程度。
世界上和人类历史上几乎没有强迫性节日,民俗节日也没有强制性。
“节日控”导致的“劫日”缘于某些人的心理强迫症和焦虑症,强迫又被强迫,焦虑又被焦虑。
商家利用节日营销大众,又在营销中疲于奔命,苦不堪言。
一则叫作《喝酒工作年度总结》的手机段子说:美酒无罪人遭罪,喝酒为什么会伤人,甚至喝酒误事喝酒死人呢?主观原因是“好喝酒”,客观原因是“酒好喝”,整改措施是“喝好酒”。
过好节,避免“节日控”,必须有所选择,有所节制,不能像滥喝酒一样将节日过滥。
任何节日都有极深的“讲究”。
过节不仅仅是奢侈消费,也不是极度狂欢"愚乐"。
节日设计中有很深的人文教化内涵,有些节日还有庄重肃穆的纪念、祭祀、追思和反思意义。
消费时代和节日经济不但千方百计地营销公众“掏腰包”,而且近乎“掏空”了节日的人文教化内涵。
娱乐时代的节假日狂欢使人心浮气躁、过度疲劳、心理失衡,更使人困惑,最终使人陷入“无意义”的无聊与“没意思”的匮乏感。
2020高考热点素材模拟作文“洋节该不该禁止”解析及范文

2020高考热点素材模拟作文“洋节该不该禁止”解析及范文2020高考热点素材模拟作文“洋节该不该禁止”解析及范文【作文原题】圣诞节前夕,某县高级中学发出了《关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禁止过洋节的通知》,《通知》指出,平安夜、圣诞节等是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近年来这些洋节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冲击,为了传承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禁止师生在校园内外组织开展各类‘洋节’庆祝活动”。
对该校的禁令,你怎么看?请你给该校校长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审题】此题的关键词是:洋节、中国节、传统节日、传统文化。
因而考生要围绕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来谈看法,如果进一步提炼,则可上升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话题。
此题的写作任务很明确:给该校校长写一封信。
既是给校长写信,考生应注意对象,做到有理、有据、有节。
有理,就是通过洋节和中国传统节日的对比,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地阐明观点。
有据,通过历史或现实的角度,从文化、经济等层面,找到充分依据,而不是强词夺理。
有节,就是要符合身份,考虑对象,作为一名学生,向校长进言,应注意语言得体,有分寸感,有礼节性,而不宜咄咄逼人。
可理解、支持、力挺学校行为,也可表达反对意见和商榷看法,或者一分为二地分析学校禁令,指出其合理性与局限性,不是绝对不能过洋节,但不可推崇过洋节,不可否定传统节日。
注意书信格式,且要拟写题目。
书信格式可参照下图。
【命题指津】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时评类作文题,写作时要求用书信体的格式,要有称呼,即校长,写作时注意对象,用语要恰当;还要有称呼和问候语,结尾要有署名和日期。
但书信的内容是时评类的作文模式,要向校长表达自己对于“禁过洋节”的态度和看法,可赞成可反对,要言之有理,论据充分。
立意举例:漠视传统节日,会造成青年一代在道德传统上的贫血。
民俗节日被冲击作文

民俗节日被冲击作文
嘿,你知道吗?现在传统民俗节日真的越来越没落了。
以前那
种热闹、喜庆的氛围,现在真的少了很多。
走在大街小巷,你看那些高楼大厦的霓虹灯,都闪得晃眼睛。
过年时候放鞭炮的声音都听不到了,元宵节挂灯笼的地方也少了。
大家都忙着赶路,忙着赚钱,没时间停下来感受那些节日的气氛了。
年轻人啊,现在对民俗节日的了解真的不多了。
他们更喜欢过
那些西方的节日,比如圣诞节、情人节什么的。
咱们的中秋节、端
午节,他们可能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这样下去,真的挺让人担
心的。
还有啊,商家们为了赚钱,把民俗节日搞得像购物节一样。
到
处都是打折促销的广告,大家买东西买到手软,却忘了节日原本的
意义。
这样下去,节日真的就只剩下消费了,一点文化味都没有。
不过啊,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努力传承和弘扬这些民俗节日。
毕竟,它们是我们民族的一部分,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我们应该通过
各种方式,让年轻人重新认识和了解这些节日,让他们知道这些节
日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要理性消费,不要让节日变成纯粹的购物狂欢。
只有这样,我们的民俗节日才能继续传承下去,继续发光发热。
谨防“节日”变“劫日”

谨防“节日”变“劫日”
袁浩
【期刊名称】《中国政协》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中央纪委监察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2013年元旦、春
节期间,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廉洁自律,严禁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
【总页数】1页(P40-40)
【作者】袁浩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2.6
【相关文献】
1.智慧花钱,“节日”不再是“劫日”
2.谨防“节日”变“劫日”
3.节日连连看 8
月13日国际左撇子日4.节日连连看 8月13日国际左撇子日5.节日期间谨防“节日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是否应该废除传统节日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传统节日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废除传统节日可以节省时间和资源,让人们更加注重现代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传统节日的废除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传统节日的废除可以节省时间和资源。
在传统节日,人们通常会放假、购物、旅游等,这些活动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废除传统节日可以让人们更多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提高社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其次,废除传统节日可以让人们更加注重现代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传统节日往往伴随着过度消费、浪费资源等不良行为,废除传统节日可以让人们更加注重环保、健康等现代价值观,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废除传统节日会导致文化传统的流失,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传统节日的废除会削弱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首先,传统节日是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是人们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方式。
废除传统节日会导致文化传统的流失,使人们失去对历史和传统的认同感,影响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其次,传统节日是人们放松心情、增进亲情友情的重要时刻。
废除传统节日会削弱人们的社交和交流,影响人们的情感交流和心理健康。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传统节日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人们情感交流的重要时刻。
”——某知名学者。
“废除传统节日会导致文化传统的流失,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某社会学专家。
经典案例,某国废除了传统节日,导致社会的文化认同感减弱,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社会稳定性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废除传统节日会导致文化传统的流失,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对个人和社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不应该废除传统节日。
是否应该废除传统节日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传统节日辩论辩题正方,应该废除传统节日。
首先,传统节日的废除可以让人们更加注重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价值已经逐渐淡化,而且很多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比如,一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或者浪费资源,这与现代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相违背的。
其次,废除传统节日可以让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时间安排和生活方式。
在传统节日的庆祝过程中,很多人会因为准备和参与庆祝活动而耽误了工作和学习,甚至影响了生活的正常秩序。
而且,一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比如酗酒、赌博等,这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是有害的。
最后,废除传统节日可以让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精神追求和内在修养。
现代社会已经足够繁忙和快节奏,人们更应该在节假日的时候,放慢脚步,静心修身,而不是沉迷于繁琐的庆祝活动中。
正如著名作家李尧所说,“节日是心灵的盛宴,而不是物质的狂欢。
”因此,废除传统节日可以让人们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综上所述,废除传统节日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可以让人们更加注重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更加注重个人的时间安排和生活方式,更加注重自身的精神追求和内在修养。
反方,不应该废除传统节日。
首先,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废除传统节日就等于是在摧毁国家或者民族的文化基因。
传统节日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情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如果废除传统节日,就等于是在割裂人们与民族文化的联系,对国家或者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是有害的。
其次,传统节日是人们放松心情、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废除传统节日就等于是在剥夺人们的休息和娱乐的权利。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而传统节日正是人们放松心情、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
如果废除传统节日,就等于是在剥夺人们的休息和娱乐的权利,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
最后,传统节日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机会,废除传统节日就等于是在破坏和贬低传统文化。
是否应该废除传统节日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传统节日辩论辩题正方,应该废除传统节日辩论。
首先,传统节日的废除可以促进社会的多样化和包容性。
传统节日往往是根植于特定文化和宗教的,它们可能会排斥其他文化和宗教的人群。
废除传统节日可以让社会更加开放和包容,让每个人都能在平等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
其次,传统节日的废除可以减少浪费资源和环境污染。
在传统节日,人们往往会大量消费食物、饮品和礼品,这不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还会加重环境的负担。
废除传统节日可以减少这种不必要的浪费,有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废除传统节日可以让人们更加专注于现实生活和工作。
在传统节日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放下工作和学习,而过度放纵自己。
这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废除传统节日可以让人们更加专注于现实生活和工作,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名人名句,爱因斯坦曾说过,“传统是保持火炬的传递,而不是崇拜灰烬。
”这句话告诉我们,传统不应该成为束缚和障碍,而应该是不断创新和进步的动力。
经典案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废除了一些传统节日,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包容和环保的节日活动。
这些地方的社会和环境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反方,不应该废除传统节日辩论。
首先,传统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通过传统节日,人们可以了解和感受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这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要。
废除传统节日会导致文化的断裂和失落,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利。
其次,传统节日是人们放松和休息的重要时刻。
在传统节日,人们可以放下工作和学习,与家人和朋友共同度过愉快的时光。
这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废除传统节日会剥夺人们的休息和放松的权利,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不利。
最后,传统节日是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在传统节日的时候,人们可以团聚在一起,增进彼此的感情和友谊。
这对于社会的和谐和团结非常重要。
废除传统节日会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利。
名人名句,毛泽东曾说过,“忘记过去的人将被迫重蹈覆辙。
”这句话告诉我们,传统是我们发展的基石,我们不能轻易放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让传统节日变“传统劫日”
“买个别墅,送个女仆,表表孝心。
”清明前,通往成都金沙陵
园的公路旁,一名卖祭品的中年妇女向一对年轻夫妇推销纸扎的祭品:“3层3室2厅,还带花园和车库,让老人在那边住宽敞些。
住别墅得有钱花、有人伺候才行,再烧些金币,买个女仆,加个保镖。
”年
轻夫妇买下别墅,还另外添了不少祭品,“衣食住行用”样样齐全。
这是清明前后常见的一幕。
——人民日报4月7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
每年这个时候,人们或扫墓祭祖,追悼先人,或踏青郊游,享受春日好风光。
但是,随着时代进步和人们思想的变化,传统的清明节却变成了人们比面子,厂家比点子,商家比票子的“劫日”。
在中国传统中,人们认为阳界与阴界的唯一媒介就是焚烧,于是,千家万户都用火烧的方式将祭祀物品“交给”先人。
除了往年的“纸钱”、“元宝”等祭祀物品外,今年出现的纸祭品甚至还包括“别墅”、“豪车”、“iphone5s”、“私人飞机”、“管家”、“美女”等等。
有些商家“体贴地”考虑到祖先更为实际的“需求”,还售卖纸做的“iphone 充电器”。
据中消协统计,我国每年在清明节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就达千吨以上。
清明节当天,全国“白色浪费”便高达100多亿元。
人们仿佛在进行“烧纸”比赛,好像烧纸越多越贵越有新意,孝心就越大。
除了焚烧祭品,冯小刚电影《私人定制》里代人扫墓哭丧一条龙
服务也慢慢变成人们祭祖的方式。
平日的工作繁忙让大多数儿女子孙们无法亲身去给先人扫墓,便求助于专业的祭奠团队。
但是这种“滑稽”的手段难免让人无法接受,扫墓祭祖原本是严肃认真的事,不要借用“孝顺”之名,将祭祖变的越来越世俗化和通俗化,丧失了原本的精神寄托。
在现代传播媒介日益兴盛的环境下,消费主义文化盛行不衰,莫要让传统节日变成一个“焚烧”与“消费”结合的“传统劫日”。
只有继承中华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习俗,弘扬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节日才不会变成“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