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四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word学案(1)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word教案一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材分析本小节内容包括两部分,即“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材单刀直入,以“池塘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为切入点,紧紧围绕这个图解分析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这样处理的目的是力求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材以初中生物学为基础,讲述了营养级的概念,最后以“温带草原示意图”为例形象地指出,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渠道。
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教材以池塘生态系统示意图为例,逐一具体地讲述了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
一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水、空气、溶解在水中的养料、沉积在水底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等,为生物体提供能源、空间和养料)。
二是生产者(硅藻、栅藻、团藻等大量藻类植物,香蒲、莲、浮萍等绿色植物,它们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为生物体直接或间接地提供营养物质)。
三是消费者(水蚤、水生昆虫、鱼类等动物靠吃现成的有机物,依赖于绿色植物)。
四是分解者(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等,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残留物所含的有机物,归还自然以利循环利用)。
同时一一对应地对各种成分推而广之,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交待的一清二楚,并针对消费者又依据其食性不同分为不同级别。
介绍到此,足以吻合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即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最后,教材又概括性地说明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说明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材首先重锤响鼓地点出了食物链的概念,并以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为例,以一条比较简单的食物链“草→兔→狐”为切入点,引出了营养级的概念。
即: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草),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兔),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狐)。
同时自然而然地阐述了营养级的可变性,即某一营养级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一定相同。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2》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2》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阅读教材和搜集资料写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阅读教材和分析资料,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阅读教材写出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自主学习】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阅读教材,划出人类目前面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他们所拥有的以及各种各样的,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阅读教材125页“思考与讨论”,写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阅读教材126-127页,划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4、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三、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画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课堂检测】1、现在,全世界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了,物种多样性减少的危害主要使()A、人类食物来源减少B、自然界丧失许多宝贵的基因C、环境污染加剧D、全球气候变暖2、城市绿地有多种生态效应,指出以下错误的一个()A、吸收CO2,放出O2B、增加大气湿度C、减少人类对臭氧层的破坏D、降低空气中的尘埃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中,最核心的并关系到其他两个层次存亡的是( )A、基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生物群落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4、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的危害而严重减产。
后在墨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抗性的植物,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
这一事实体现了野生生物的()A、直接使用价值B、间接使用价值C、科学研究价值D、潜在使用价值5、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地面辐射D、大气辐射6、城市绿地有多种生态效应,指出以下错误的一个()A、吸收CO2,放出O2B、增加大气湿度C、减少人类对臭氧层的破坏D、降低空气中的尘埃7、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
高中生物 3.2.4.0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中图版必修3

第十页,共49页。
3.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易地保护。( ) ×
【分析】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即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
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4.人类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生态平衡(shēngtàipínghéng)基础上健康的经济
发展。
()
√
【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保护环境,且不危及后
第十九页,共49页。
保护(bǎohù)生物多样性 1.多样性的原因 (1)从分子水平:
DNA(基因(jīyīn))的多 转录 蛋白质多样性
样性
翻译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2)从进化角度看:
生物(shēngwù)性状 多样性
(即生物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
大气污染 (3)为满足(mǎnzú)自身需要而对生物资源进行的_______利用。
掠夺式
第七页,共49页。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就地保护:
①主要措施:建立____自__然___保__护和区_______国__家。
②保护类
a.在国内很有___特__色和____(代_g_表u_ó的性ji自ā)然资源(zì rán zī yuán)
第二十七页,共49页。
【解题指南】 1.知识储备:(1)不同生态事件的本质内涵; (2)生物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区别。 2.解题关键:从具体的生态事件入手(rùshǒu),明确生物入侵的内涵,区分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差异。
第二十八页,共49页。
【解析】选B。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进新的地区,倘若当地适 于其生存和繁衍,它的种群数量便开始增加,分布区也会逐渐扩大,这 就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 (shēngtàipínghéng),加速物种的灭绝。 B项内容符合生物入侵的概 念。
高中生物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生态环境的保护【学习目标】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3、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4、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及措施,了解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学习重点、难点】1、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导学方法】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训练、讨论法【课前自主预习】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1、现状:1982年,我国将__________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2001年,我国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__ __ 。
2、前景:由于__________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间内。
我国人口发展目标:xx年,人口总数(不包括港、澳、台)要控制在____ ;2020年,人口总数控制在____ 以内。
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将达峰值______ 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B层)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需求增加2、减少3、植被破坏4、加剧(B层)三、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1、继续控制2、加大保护的力度3、监控、治理的污染4、加强保护和的建设5、推进四、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主要包括_______ 、_____ __ 、______ _ 、_______ 、______ __ 、_____ __ 和___ __ 等。
2、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________ ,它们所拥有的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 ,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概括三方面:一是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 。
4、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_______ __ 和____ ____ 两大类;其中____ _____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生态环境保护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教案(通用 1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述法四、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气象学家的预言是有科学根据的。
例如,英国《自然》杂志和《观察家报》于2004年披露了美国国防部专家组的一份报告。
该报告预测:气候变化可能演变成全球公害;未来20年气候变化将成为全球性灾难,如英国将会像西伯利亚那样寒冷,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将因遭遇严重干旱而出现粮食大幅减产。
又如,我国科学家2004年预言:未来大气的增温值将是20世纪的2至10倍;我国华北等地仍将保持继续变干旱的趋势;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部门之一。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1.全球气候变化2.水资源短缺3.臭氧层破坏4.酸雨5.土地荒漠化6.海洋污染7.生物多样性等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讲述〗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基因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物种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
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三生态...》1北师大教案设计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阐明主要存在类型和产生原因。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搜集资料,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关注生物和社会的习惯,形成建设生态文明从我做起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和相关措施。
2.难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和相关措施。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合作和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搜集资料,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并配以图片、视频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有两部分内容:首先从我们的家园目前面临众多的环境问题入手,归纳常见类型及产生原因,激发学生关注当今存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其次,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本节的重点。
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如何保护?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也要指出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合理开发利用并不矛盾,保护的目的就是更好的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和引导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大家都听过好多次,“我们”指的是谁?“共同的”又有什么含义?不要急着作答,学习本节课后我们再来解答。
观看视频,思考生态现状。
我们都听过一个词叫“人定胜天”,是什么意思呀?对待生态环境,最早我们认为人类具有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能力和智力,能使大山低头、和谁让路。
这样的错误观念也让我们尝到了苦果。
我们看一小段视频。
通过欣赏短片,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类不是地球唯一的居民,了解已经灭绝和正在走向灭绝的物种,引起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一节课的时间,地球就有一个物种走向消亡,当我们向后世介绍它们的时候,只能依赖教科书,而面对这样的境况,难道我们就束手无策吗?(PPT出示学习目标)探究生物多样性通过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归纳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018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课件:第2单元-第4章-第1、2节

环境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
1.环境污染的防治 (1)方法 活性污泥法。 ①概念:利用人工培养和驯化的___微__生__物___去分解废水中的__有__机__物____, 改变这些有机物的性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
②活性污泥:微__生__物__群__体__及它们所_吸__附__物__质___的总称。 ⅰ.活性污泥中的某些细菌能分泌胶黏物质形成__菌__胶__团____,进而组成 __污__泥__絮__绒__体__。 ⅱ.包含细菌的__污__泥__絮__绒__体___具有一定的形状,结构__稠__密__、折光率 __强____、__沉__降__性能好。 ③生物塘:一些适宜的自然池塘或人工修建的池塘,利用池塘中的 __微__生__物____和___藻__类_____,对污水进行__需__氧__生__物__处理。
[归纳提炼] 生态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危害
污染情况
成因
无机污染 水中富含N、P元素
水体 有机污染 水中富含有机物 染污
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
危害 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异养生物过度繁殖,使河水变黑 发臭
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毒素浓度高
大气 污染
温室效应 有毒气体
臭氧层破坏
大气中CO2等过多 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过多 雾化剂、除臭剂和制冷剂使 用氟利昂
(3)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
目
的
是
为
了
更
好
地
保
护
环境,持续 Nhomakorabea地
利
用
生物资源 ___________
和
保
护
_生__物__多__样__性__。
[合作探讨] 探讨 1: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 气池→兼氧池→植物池”,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后得到初 步净化,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 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 (1)厌氧沉淀池中微生物分解污染物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提示】 无氧呼吸。
生态环境保护优秀教案

生态环境保护优秀教案生态环境保护优秀教案模板(精选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生态环境保护优秀教案模板(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生态环境保护优秀教案1背影分析:共创绿色家园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人类的伤害。
教育目的:通过这次活动,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生活的环境,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自觉地用小行动来保护大地球。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共有的生存环境——地球,使学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爱护人类资源的重要性。
教育重点难点:树立环保意识,提高环保实践能力,激发热爱共有家园的情感,增强环保责任感。
活动准备:学生利用网络寻找破坏、污染环境的图画并加以说明。
活动过程:一、主持人甲:宣布:今天,“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主持人乙;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美化我们的校园,美化我们的家乡,使我们家乡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主持人甲: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播放环境污染与创建优美环境的课件。
主持人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十分钟以后反馈汇报。
(各小组分头讨论)讨论题目:1、你认为哪些行为不利于环境保护?2、你认为哪些行为有利于环境保护?3、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主持人甲:下面由小组长汇报讨论情况。
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第四小组;三、主持人甲:队员们,刚才大家在短短的十分钟内,讨论出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方法和建议,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现在,让我们拿起笔,写一份倡议书吧!(学生写倡议书)主持人乙:请同学们上台交流倡议书。
四、知识竞赛主持人甲:下面进行环保知识竞赛。
辅导员:这次班会开得很成功,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
从小养成不乱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和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5.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K]重点和难点om]1.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考点点拨:一、相关知识[(一)基本概念人口增长、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地保护、异地保护,可持续发展(二)知识网络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三)疑难解析1.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环境问题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是由于各种自然过程或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海洋异常等造成的环境破坏。
次生环境问题又又称第二环境问题,其可分两类:一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使环境受到破坏,称为生态破坏或环境破坏,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另一是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环境污染。
各种环境问题是环境危机的表现形式和直接后果。
环境危机或生态危机是指明由于人类盲目活动现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从而威胁到人尖的生存。
环境危机包括有人口的快速增长;污染;资源的过度消耗;“土地观”的退化这四个主要方面[网Z.X.X.K]2.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国家采取有利于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应当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国务院林业、农业、地质矿产、水利和海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
截止1999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146个,总面积8815.2万公顷(其中陆地面积8450.9万公顷,海域面积364.3万公顷),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8.8%。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5个,面积5751.5万公顷长白山、鼎湖山、卧龙、武夷山、梵净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神农架、盐城、西双版纳、天目山、茂兰、九寨沟、丰林、南麂列岛等15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扎龙、向海、鄂阳湖、东洞庭湖、东寨港、青海湖及香港米浦等7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九寨沟、武夷山、张家界、庐山等4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或自然与文化遗产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如下。
(1)人口增长速度快。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和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加之一度对人口再生产规律认识不清,使人口出生率高速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除3年自然灾害时期外,一直保持在20‰以上,由此导致人口总量的猛增。
1949年到1973年净增3.5亿,1974年中国人口超过9亿。
自20世纪70年代政府大力提倡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幅度很大,分别从1949年的36.00‰和16.00‰下降到1999年的15.23‰和8.77‰。
但总的看来,解放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比较高的。
(2)人口增长规模大。
1949年我国人口已达到5.416 7亿,新中国人口的发展就是在这个相当庞大的基数上开始的。
这也就在客观上决定了我国人口增加的绝对量、增长规模必然很大。
从1949年到2000年的51年间,共计增加7.536 6亿人口,致使全国人口高达12.953 3亿。
因此,即使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每年还要净增加1 279万人。
今后30年中国人口仍将继续增加,预计到2030年中国人口达到最高峰16亿,人口数量实现零增长。
(3)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由于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使中国人口年龄构成中少年儿童比例下降,成年和老年人口相对增多。
1964年到2000年,0~14岁人口比例从40.7%下降到22.89%,65岁以上老年人口从3.6% 上升到6.96%。
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来势很猛。
据联合国统计,1950~2000年世界老年人口增长为176%,而中国为217%。
据美国有关统计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从7%上升到14%需要的时间是:法国为115年、瑞典为85年、美国为66年、英国为45年,而中国只需要25年。
(4)城镇人口比重增大。
人口的城乡结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也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1949年我国城镇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0.6%,而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沿江地区,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少。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镇人口逐年增加。
2000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36.09%,比1949年增加了25.4个百分点。
但我国城市化的水平还比较低,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75%,1996年)。
4.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自然发生和进化的植物,而是后来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地区传播过来的,并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生长和繁殖的物种。
可以通过以下的标准定义入侵物种:(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3)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4)中国国内被引出其本源地的物种和来自其他国家的非本地物种。
外来物种已给我国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主要体现在:(1)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
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 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
水葫芦原产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大部分省市的河流、湖泊和水塘中。
连绵1000公顷的滇池,水葫芦疯长成灾,布满水面,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
(2)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物种的消失与灭绝。
原产美洲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的紫茎泽兰现已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在其发生区总是以满山遍野密集成片的单优植物群落出现,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和消失。
(3)生态灾害频繁爆发。
外来物种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对农林业造成严重的损害。
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每年约在150万公顷左右;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非洲大蜗牛等入侵的害虫,每年严重发生的面积达到140~160万公顷;豚草、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空心莲子草、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据保守估计,全国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农林业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574亿元人民币。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物种问题。
5.环境保护及其意义环境保护是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保护的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污染的监测与防治;二是自然保护。
防治环境污染的具体措施有:推广无污染能源;对工业“三废”进行综合治理,做到达标排放;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对垃圾和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综合防治农业害虫;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工程等。
要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保持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和珍稀动植物的保护,自然景观的保护等。
森林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分,它具有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作用,森林面积的减少是导致生态平衡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大规模改善自然环境,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等大型林业生态工程等大型林业生态工程,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要把控制人口数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三考点例析例2003年春天,SARS(“非典”)给我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地区带来严重的危害。
2003~2005年经过科学家认真研究发现,该传染病是由一种与果子狸身上极为相似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果子狸是SARS病毒“良好的天然宿主”。
随之我国广州、深圳和香港等地,不仅禁食、禁养、禁售果子狸,而且还出现了大量捕杀、掩埋果子狸、豪猪等野生动物的现象.这些野生动物顿时遭到了灭顶之灾。
你能根据生物多样性等基础知识说出这样对待果子狸的坏处吗?[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生物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生活系统稳定性原理、传染病传播原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将这些知识加以综合、概括,灵活应用,合理迁移,去观察研究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
本题的切入点,一是根据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认识到果子狸等各种野生动物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当地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在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它们与自然界的无机环境和其他生物之间.经过长期“磨合”,建立了较为稳定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维持着当地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的相对稳定状态;二是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到果子狸、豪猪等野生动物之间,野生动物与植物之间,生物与人之间的营养关系;三是从:认识到野生动物的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价值,分析出残害果子狸野生动物留下的危机。
参考答案:①破坏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基因的多样性;②导致一些食物链中断.生物间的关系紊乱,使一些物种的种群迅速增多或减少,甚至灭绝;③破坏广东等地的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的相对稳定状态;④间接对人类的生存形成威胁;⑤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