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3讲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模拟新人教版必修1
2020人教版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的描述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参考系、质点1.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2)选取: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知识点二位移、速度1.位移和路程(1)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ΔxΔt ,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方向与物体在该时刻的运动方向相同,即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知识点三 加速度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 =ΔvΔt ,国际单位是 m/s 2。
3.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4.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是矢量。
5.物体加速、减速的判断v 、a 同向,物体加速v 、a 反向,物体减速1.(多选)下列关于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研究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游泳冠军孙杨的游泳技术时,孙杨不能看成质点B .研究飞行中直升机上的螺旋桨的转动情况时,直升飞机可以看做质点C .观察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起飞时,可以把航空母舰看做质点D .在作战地图上确定航空母舰的准确位置时,可以把航空母舰看做质点解析: 研究亚运游泳冠军孙杨的游泳技术时,孙杨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计,故孙杨不能看成质点,A 正确;研究飞行中直升机上的螺旋桨的转动情况时,直升机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计,故不可以看做质点,B 错误;观察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起飞时,航母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计,故不可以把航空母舰看做质点,C 错误;在作战地图上确定航空母舰的准确位置时,航母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故可以把航空母舰看做质点,D正确。
答案:AD2.【人教版必修1·P11·T1和P14·T1改编】(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江水相对于河岸为参考系B.“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C.“火车8点42分到站”,“8点42分”指的是时刻D.“第3 s末”和“第3 s内”都是指的时间间隔1 s答案:ABC3.【人教版必修1·P14·T2和P29·T2改编】(多选)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A.出租车的收费标准为1.60元/公里,其中的“公里”说的是位移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C.两物体相比,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D.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却向西答案:BCD4.【教科版必修1 P14·T2改编】(多选)下列所说的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B.列车提速后的速度达到250 km/hC.由于堵车,汽车的车速仅为1.2 m/sD.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解析:百米赛跑冲过终点线的速度是瞬时速度,A错误;列车提速后的速度为平均速度,B正确;由于堵车,汽车的车速为平均速度,C正确;太空舱落入太平洋中的速度也为瞬时速度,D错误。
2020版浙江选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课后达标集训)必修1 第一章 运3 第3节 运动图象

速度的变化
率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一般意义
x-t 图象 v-t 图象 a-t 图象
两线交点表 两线交点表示对
两线交点表示 示两物体该 点 应纵、横坐标轴物
两物体相遇 时刻速度相 理量相等
同
两线交点表 示两物体该 时刻加速度 相同
图线和时间轴所
图线和时间 图线和时间
围的面积,也往往 面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审题指导] 由图象中的斜率、面积分别可得甲、乙两车运动 时的加速度、位移等运动信息,再根据 3 s 时并排寻找两车间 的相对运动情况,从而解决问题.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解析] 根据题述,两车在 t=3 s 时并排行驶,由图线与横轴 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 t=1 s 时,甲车和乙车并排行驶, 选项 A、C 错误.由图象可知,在 t=1 s 时甲车速度为 10 m/s, 乙车速度为 15 m/s,0~1 s 时间内,甲车行驶位移为 x1=5 m, 乙车行驶位移为 x2=12.5 m,所以在 t=0 时,甲车在乙车前 7.5 m,选项 B 正确.从 t=1 s 到 t=3 s,甲、乙两车两次并排 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 x=12×(10+30)×2 m= 40 m,选项 D 正确. [答案] BD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解析] 题图 A,根据图象可知,物体 6 s 内的位移 x=0-0=0; 题图 B,速度-时间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物 体 6 s 内位移为正;题图 C,物体 0~1 s 内加速度不变,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1~2 s 内加速度方向改变,大小不变,向正方 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 s 末速度为零,在一个周期内速度的方 向不变,则物体 6 s 内位移不为零;题图 D,物体在 0~1 s 内, 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2 s 内加速度方向改变,大小 不变,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 s 末速度为零,2~3 s 内 向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3~4 s 内 向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4 s 末位移为零,6 s 末位移等于 2 s 末位移,不为零,故选项 B、C、D 符合题意. [答案] BCD
2020赢在微点物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3)

3.以从塔顶由静止释放小球 A 的时刻为计时零点,t0 时刻又在与小球 A 等高的位置处,由静止释放小球 B。若两小球都只受重力作用,设小球 B 下落时间为 t,在两小球落地前,两小球间的高度差为 Δx,则Δtx-t0 图线为 ()
A
B
C
D
解析 A、B 两球释放后都做自由落体运动,B 球释放时,t0 时刻小球 A 的速度为 gt0,小球 B 的速度为 0,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两小球下 落的高度分别为 hA=(gt0)t+12gt2 和 hB=12gt2,则 Δx=hA-hB=gt0t,即Δtx= gt0,B 项正确。
特殊点
种运动,交点表示相遇
种运动,交点表示速度相等
典|例|微|探 【例 1】 已知某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它的速度-时间 图象应是图中的(取原运动方向为正)( )
A
B
C
D
解析 由位移-时间图象可知,0~2 s 内,v1=ΔΔxt11=3 m/s;2~4 s 内, v2=0;4~5 s 内,v3=ΔΔxt22=-6 m/s,则图象 A 正确。
2.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 速度 随 时间 变化的规律。 (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 此时加速度 的 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 加速度 的方向。
(3)“面积”的意义 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 位移 。 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 正方向 ;若面积在时间轴 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 负方向 。
B 车的位移 xB=12aBt23, 又 xB+x0=xA,联立可得 aB=23 m/s2≈0.67 m/s2。
答案 (1)两车会相撞,5 s (2)0.67 m/s2
2020版高考新课标一轮复习: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全国卷5年考情分析]参考系、质点(Ⅰ)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Ⅱ) 以上2个考点未曾独立命题第1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一、质点、参考系1.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注1] (3)实质: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2)参考系的选取[注2]①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应认为是静止的,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
②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运动结果一般不同。
③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二、位移、速度 1.位移和路程 (1)二者的定义(2)二者的区别和联系2.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xt ,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位移的方向。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注3]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三、加速度[注4]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a =Δv Δt,单位为m/s 2。
3.方向:加速度为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注解释疑】[注1] 不以“大小”论质点①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②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注2] 不能选自身为参考系。
[注3] 在实际问题中,只要时间足够短,平均速度可认为等于瞬时速度,如光电门问题。
[注4] 速度变化快慢、速度变化率、加速度三者含义相同,速度变化快,也就是速度变化率大,加速度大。
[深化理解]1.质点的辨识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不在物体本身,而是要看研究的问题,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情况下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则不能。
2.“速度”的理解“速度”一词在不同情境下可能表示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率、平均速率,解决具体问题时需要加以区分。
2020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练习):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

去海边游泳日记450字左右【精选3篇】去海边游泳日记450字左右【精选3篇】一放暑假了,爸爸妈妈带我去舟山玩。
那每天空一片晴朗,正好我们这一天的行程是要去海边游泳。
吃过午饭,到了宾馆休息了一会儿,我就急着要去海到了海边,我脱了衣服和鞋子,穿上了泳衣。
这可是我第一次游泳,我有点紧急,也很兴奋。
我跟着爸爸从浅往深处走,没想到一个浪打过来,把我吓得哇哇大叫,在爸爸妈妈的笑声中逃回岸边。
可是爸爸过来非要让我到深水区去尝试一下。
这次我套上了游泳圈,这样在浪过来的时候就可以不被浪掀起了。
当海水击到腰深时,我上半身略微趴下去一点,腿在水面上打水,胳膊也开头划水,我就往前冲,但是浪一个接一个的过来,往前游了一小段又被浪冲了回来,很好玩。
在海里玩了好久妈妈带我去岸上冲了个澡,游泳过后洗个澡可真舒适呀!去海边游泳日记450字左右【精选3篇】二今日是我们来到威海的其次天,十点钟我们来到了大海边。
我和妈妈换上了泳衣,来到海滩上。
海滩上的沙子细细的软软的.,脚踩在上面好舒适啊!爸爸让我坐在游泳圈上,我刚坐上去不久,一个大浪打了过来把我给打翻来了,不仅嘴巴里,连鼻子里也喝了一大口的咸咸的海水。
海水真的好咸啊!为了避开再次遇上这么大的浪,我只好在海水比较浅的地方游,但是不到一会儿我就感到无聊了,于是又回有大浪的地方玩,我和妈妈在海水里玩的好快乐啊!呵呵,海边游完泳我和妈妈爸爸都变成了“非洲人”了。
欢乐的旅游今日就结束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在来海边玩啊!去海边游泳日记450字左右【精选3篇】三那天下午,妈妈给我买了游泳圈,我们坐车去海边游泳。
到了海边,一看,已经有许多人在游泳了。
我不会游泳,爸爸来教我。
爸爸先让我套上泳圈,浮在水面上。
大浪打过来,一下把我冲到岸边。
真好玩。
爸爸又教我坐在泳圈上,手扶好,然后把我拉到水深的地方。
一个大浪打过来,把我的头发都弄湿了。
我像一只小船,在海上漂呀漂。
正美着,又一个浪打过来,把我的“小船”打翻了,我翻进水里——海水灌进我的耳朵里、鼻子里,呛得我出不来气儿,喝了一口水。
【高中教育】2020(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三节运动的图象追及、

2。
(20xx·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检测)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若从t=0时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x与速度的平方v2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 sB.t=0时汽车的速度为10 m/sC.刹车过程经过3 s的位移为7。
5 mD.刹车过程汽车加速度大小为10 m/s2解析:选B。
根据0-v2=2ax得,=-,可知==,解得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5 m/s2,由图线可知,汽车的初速度为10 m/s,则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t== s=2 s,故A、D错误,B正确;刹车过程中3 s内的位移等于2 s内的位移,则x=,2a)=10 m,故C错误.3.(20xx·江西上高二中开学考试)如图甲,一维坐标系中有一质量为m=2 kg的物块静置于x轴上的某位置(图中未画出),t=0时刻,物块在外力作用下沿x轴开始运动,如图乙为其位置坐标和速率平方关系图象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4 s时物块的速率为2 m/sB.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为1 m/s2C.t=4 s时物块位于x=4 m处D.在0~4 s时间内物块运动的位移为6 m解析:选A。
物块在恒力作用下沿x轴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x=v2+x0可知,x-v2图象的斜率表示,则==1,解得:a=0。
5 m/s2,t=4 s时物块的速率为v=at=2 m/s,故A正确,B错误;当速度为零时,物块的坐标为x=-2 m,即x0=-2 m,t=4 s时物块的速率为v=2 m/s,代入x=v2+x0可得x=2 m,即在0~4 s时间内物块运动的位移为 4 m,C、D错误.4。
(20xx·河北衡水中学联考)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3 s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由图象可知( )A.甲的加速度等于乙的加速度B.出发前甲在乙前方6 m处C.出发前乙在甲前方6 m处D.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2 m解析:选B。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1讲运动的描述课件新人教版

【解析】 由 v=xt 可知, v1=td1=02..55××1100--22 m/s=0.2 m/s v2=td2=01..50××1100--22 m/s=0.5 m/s 由 a=ΔΔvt 可知,a=v2-Δtv1=0.53-.00.2 m/s2=0.1 m/s2.
解析:甲船上的船员看见钓鱼岛向东移,以钓鱼岛为参照物, 甲船向西运动,乙船内的船员发现甲船没有动.甲、乙两船的速 度大小、行驶的方向应该是一样的,即甲、乙两船以相等的速度 都向西运动.故 D 正确.
3. (2019·深圳模拟)如图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 R,车轮沿直线 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
考点 3 加速度
1.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
速度
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
描述物体运动
描述物体速度变
物理
描述物体速度的
的快慢,是状
化的快慢,是状
意义
变化,是过程量
态量
态量
速度
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
定义式
v=ΔΔxt
Δv=v-v0
a=ΔΔvt =v-Δtv0
方向
与 Δv 的Leabharlann 向一与位移 Δx 同向,即物体运 由 v-v0 或 a 的 致,由 F 的方向
解析:位移为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则赛车手位移大 小为 9 km,故 A 正确;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 15 km,可知路程是 15 km,故 B 错误;平均速度大小等于位移 大小与时间的比值,即 v=xt =9300000 m/s=30 m/s=108 km/h,故 C 错误;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 150 km/h 为瞬时速率的大小, 故 D 正确.
2020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高考培优讲座1运动图象类问题课件

二、听思路。
思路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步骤。例如老师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首先思考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然后在思考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进行
解答。听课时关键应该弄清楚老师讲解问题的思路。
三、听问题。
对于自己预习中不懂的内容,上课时要重点把握。在听讲中要特别注意老师和课本中是怎么解释的。如果老师在讲课中一带而过,并没有详细解答, 大家要及时地把它们记下பைடு நூலகம்,下课再向老师请教。
在2t 时刻,图线的斜率为v20,选项 C 正确;根据题图甲,物体 是从坐标 x0 位置出发沿 x 轴运动,t 时刻运动到坐标为 x1 位 置,位移为 x=x1-x0.根据题图乙,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 移可知,位移 x=v20t,即 x1-x0=v20t,选项 D 错误.
2.(2019·徐州模拟)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 t=0 时刻物体的速度为 2 m/s、加速度为 1 m/s2,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 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的加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增大 C.t=5 s 时刻物体的速度为 6.25 m/s D.t=8 s 时刻物体的速度为 13.2 m/s
[解析] 小物块相对于长木板运动的距离等于小物块与长木 板的 v-t 图线所围的面积,即Δ x=4-(2-4)×1.5 m=6 m, 选项 B 正确,A 错误;长木板在 0~4.0 s 内的位移为长木板 的 v-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即 x=4+2 2×1.5+2×22.5 m=7 m,平均速度是 1.75 m/s,选项 C 错误;在 0~4.0 s 内 长木板和小物块的平均加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选项 D 错误. [答案] B
解析:选 D.因为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在变化,而匀变速 直线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恒定,所以不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A 错误;图象的函数可写出 a=kt+b,代入可得 a=0.1t+1, 不为正比,B 错误;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 量,t=5 s 时 a=1.5 m/s2,所以有Δ v=12×(1+1.5)×5 m/s =6.25 m/s,故 5 s 时速度为 v1=(2+6.25) m/s=8.25 m/s, C 错误;同理 t=8 s 时,加速度为 a′=1.8 m/s2,Δ v′=12×(1 +1.8)×8 m/s=11.2 m/s,故 8 s 时速度为 v′1=(2+11.2) m/s =13.2 m/s,D 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1.(多选)(2016·课标全国Ⅰ)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两车在t =3s 时并排行驶,则导学号 51342078( BD )
A .在t =1s 时,甲车在乙车后
B .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s
D .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
[解析] 根据题述,两车在t =3s 时并排行驶,由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t =1s 时,甲车和乙车并排行驶,选项A 、C 错误。
由图象可知,在t =1s 时甲车速度为10m/s ,乙车速度为15m/s,0~1s 时间内,甲车行驶位移为x 1=5m ,乙车行驶位移为x 2=12.5m ,所以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选项B 正确。
从t =1s 到t =3s ,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x =12
(10+30)×2m
=40m ,选项D 正确。
2.(2016·江苏卷)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
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 和位置x 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
程的是导学号 51342079( A )
[解析]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能回到原高度,重复原来的过程,以落地点为原点,速度为零时,位移最大,速度最大时位移为零,设高度为h ,则速度大小与位移的关系满足v 2
=2g (h -
x ),A 项正确。
3.(2015·广东理综)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
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导学号 51342080( B )
A .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 .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C .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
D .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
[解析] A 、B 项,已知在位移-时间图象中,线段的斜率大小可表征速度大小。
由图可知,0.2~0.5小时内,甲的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大于乙对应图象的斜率,因此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且二者均为直线段,加速度均为零,故A 项错误,B 项正确。
C 项,由图可知,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为5 km ,乙的位移为3 km ,因此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故C 项错误。
D 项,0.8小时内甲的路程为15 km ,乙的路程为11
km ,两者不相等,故D 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
4.(2017·福建厦门一中月考)一质点沿x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x
t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导学号 51342081
( B )
A .质点在1s 末的速度为1.5m/s
B .质点在第1s 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
C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m/s
D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m/s 2
[解析] 由图得x t =1+0.5t 。
根据x =v 0t +12at 2,得x t =v 0+12at ,对比可得12
a =0.5m/s 2
,则加速度为
a =2×0.5m/s 2=1m/s 2。
由图知质点的加速度不变,说明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质点在1s 末的速度v
=v 0+at =2m/s ,故A 、C 、D 错误。
质点在第1s 内的平均速度v =v0+v 2=1+2
2
m/s =1.5m/s ,故B 正确。
易错分析:在v -t 图象中,描述的是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倾斜直线的斜率代表加速度。
而在x
t -t 图象中,描述的是平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倾斜直线的斜率不代表加速度,必须根据图象写出x t 与t 的表达式,再对照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求出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最后由运动学公式求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
如果把x
t
-t 图象当成v -t 图象来处理,容易错选A 或D 。
5.(2016·湖北武汉调研)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
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正
确的是导学号 51342082( C )
[解析] 在0~1s内,a1=1m/s2,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正向做匀加速运动,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直线,
1s末速度v1=a1t=1m/s,在1~2s内,a2=-1m/s2,物体将沿正方向运动做匀减速运动,2s末时速度v2=
v1+a2t=0,2~3s内重复0~1s内运动情况,3~4s内重复1~2s内运动情况,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