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学习知识重点

合集下载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力学中经常涉及到。

本文将从定义、运动方程、速度和加速度等方面详细探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点。

一、定义匀变速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直线上以一定的加速度进行运动,且加速度保持不变。

这种运动的特点是速度的变化是匀速的,即速度随时间线性变化。

二、运动方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方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s = ut + 1/2at^2其中,s表示物体的位移,u表示物体的初速度,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t表示时间。

三、速度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随时间变化的。

根据运动方程可以得到速度的表达式:v = u + at其中,v表示物体的速度。

四、加速度加速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重要参数,表示速度的变化率。

根据运动方程可以得到加速度的表达式:a = (v - u) / t其中,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五、位移与时间、初速度、加速度的关系根据运动方程可以看出,位移与时间、初速度和加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位移随时间的平方成正比,与初速度成正比,与加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六、加速度与运动方向的关系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正负与运动方向有关。

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一致时,加速度为正值;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加速度为负值。

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示例一个常见的示例是自由落体运动。

当物体自由下落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

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用运动方程来描述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是匀速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加速度与运动方向有关,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一致时,加速度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示例是自由落体运动,物体自由下落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通过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运动中的行为和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

在这种运动中,物体在直线方向上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可以是匀速变化或者不匀速变化。

下面将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

一、位移和位移公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某个位置的距离称为位移。

位移是一个矢量量,具有方向和大小。

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最终位置与初始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

位移公式用于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根据物体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公式可以表示为:Δx = (v0 + v)t / 2其中,Δx表示位移,v0表示初始速度,v表示末速度,t表示时间。

二、速度和速度公式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是位移随时间的导数。

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速度的大小可以使用速度公式计算:v = v0 + at其中,v0表示初始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三、加速度和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是速度随时间的导数。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是常数。

根据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以使用加速度公式计算加速度:a = (v - v0) / t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始速度,t表示时间。

四、时间和时间公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个基本概念,表示运动发生的时长。

根据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可以使用时间公式计算时间:t = 2Δx / (v0 + v)其中,t表示时间,Δx表示位移,v0表示初始速度,v表示末速度。

五、运动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通过运动图像来描述。

运动图像是在坐标轴上绘制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当物体匀速运动时,运动图像是一条直线;当物体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时,运动图像是一条斜线。

六、运动的实例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生活中有很多实例。

例如,一个汽车从静止状态开始加速行驶,这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一个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速度不断增加,这也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一、【概念及公式】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平行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同向(即同号),则是加速运动;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即异号),则是减速运动。

速度无变化(a=0时),若初速度等于瞬时速度,且速度不改变,不增加也不减少,则运动状态为,匀速直线运动;若速度为0,则运动状态为静止。

基本公式: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公式为:v(t)=v(0)+at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公式为:s=v(0)t+1/2at^2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公式为:v(t)^2-v(0)^2=2as其中a为加速度,v(0)为初速度,v(t)为t秒时的速度s(t)为t秒时的位移条件: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1、受恒外力作用2、合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二、【规律】位移公式推导: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故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平均速度*时间,故s=[(v0+v)/2]*t利用速度公式v=v0+at,得s=[(v0+v0+at)/2]*t=[v0+at/2]*t=v0*t+1/2at^2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X=aT^2(△X代表相邻相等时间段内位移差,T代表相邻相等时间段的时间长度)X为位移V为末速度Vo为初速度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基本比例关系①第1秒末、第2秒末、……、第n秒末的速度之比V1:V2:V3……:Vn=1:2:3:……:n。

②前1秒内、前2秒内、……、前n秒内的位移之比s1:s2:s3:……sn=1:4:9……:n^2。

③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n个t内(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xⅠ:xⅡ:xⅢ……:xn=1:3:5:……:(2n-1)。

匀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整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一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由 000t t v v v v v a t t t--∆===∆- 得 = ― 解得0t v v at =+,两种特殊情况:(1) 当a =0时,v =v 0,做匀速直线运动.(2) 当v 0=0时,v =at ,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二.中间时刻的速度 : =推导: 0~= +①~t, = +②②—①得— = — 2 = +所以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一.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由xv t∆=∆得△x=v △t, 即x=vt x 为v-t 图像围成矩形的面积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 )t= t+①把△t 等分成n 份,每一份时间为△t/n,当n 很大时,每一份△t/n 时间内v 与△t/n 所围成的小梯形面积就近似等于小矩形面积,小矩形面积就是△t/n 内的位移,所以△t 时间内所有小梯形面积加起来就近似等于所有小矩形面积,所有小矩形面积加起来就是△t 时间内总位移,所以△t 时间内所有小梯形面积加起来就近似等于总位移②当n 趋向无穷大时,△t/n 趋向无穷小,在无穷小时间内,小梯形面积严格等于小矩形面积,所以△t 时间内所有小梯形面积加起来就等于总位移,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v-t 图像围成的梯形面积就是位移 ③位移公式推导 △x= =( )①△x =21201122S S S OA OQ AR RP v t at =+=⨯+⨯=+ ② (1)当a =0时,△x= v 0 (2)当v 0=0时,△x=三.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由xvt∆=∆得△x=t又因为△x=()t所以t=()t消掉t得=四.纸带问题⑴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利用公式如图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x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即,…T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对两段距离进行分析则任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位移差为:拓展公式:-= (m-n)²(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由-=(4-1)²可得:同理可得:加速度的平均值为: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x==由 =得 =把 △x=( )t 中t 替换得△x=( ) ( ) =公式习惯写成: △x=二.中间位移的速度:因为 ==所以=所以 = 所以2 =所以<第四节自由落体运动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⑴是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s = aT2
⑵求的方法 VN=V = = S N 1 S N 2T
v t/2 v平来自v0 vt 2 s sn1 sn t 2T
⑶求 a 方法: ① s = aT2 ② S N 3 一 S N =3 aT2 ③ Sm 一 Sn=( m-n) aT2
④画出图线根据各计数点的速度,图线的斜率等于 a;
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vt2 v02

1 at④2 2⑤ 2ax
(4) S 第 t 秒 = St-S(t-1)= (vo t + a t2) -[vo( t-1) + a (t-1)2]= V0 + a (t- )
(5)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①在 1s 末 、2s 末、3s 末……ns 末的速度比为 1:2:3……n; ②在 1s 、2s、3s……n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2:22:32……n2;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 =
Vt/ 2 =V =
= = S N 1 S N = VN 2T
Vs/2 =
匀速:Vt/2 =V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Vs/2
x vt


v

v0
2
vt

vt v0 at ③

x

v0t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两个基本公式(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 a t2
及几个重要推论:
(1) 推论:Vt2 -V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以下是高中物理中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位移和位移公式: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用Δx表示。

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物体的初速度v0、末速度v、加速度a以及时间间隔t 之间满足位移公式:Δx = v0t + 1/2at²。

2. 速度和速度公式: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用v表示。

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与物体的初速度v0、加速度a和时间间隔t之间满足速度公式:v = v0 + at。

3. 加速度和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是速度的改变率,用a表示。

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与位移Δx、初速度v0和时间间隔t之间满足加速度公式:a = 2(Δx -v0t) / t²。

4. 时间和时间公式:时间是运动持续的时间,用t表示。

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时间与位移Δx、初速度v0和加速度a之间满足时间公式:t = (v - v0) / a。

5. 加速度与运动方程: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与时间t的关系可由运动方程表示:v = v0 + at。

位移与时间t的关系可由运动方程表示:Δx = v0t + 1/2at²。

另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运动方程:v² = v0² + 2aΔx。

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来表示。

在速度-时间图中,匀速直线表示匀速运动,斜线表示匀变速运动;在位移-时间图中,直线表示匀速运动,抛物线表示匀变速运动;在加速度-时间图中,横线表示匀速运动,直线表示匀变速运动。

7.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为重力加速度g。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可用v = v0 + gt表示,位移可用Δx = v0t + 1/2gt²表示。

8. 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用v表示;瞬时加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加速度,用a表示。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1、概念及公式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平行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假如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匀称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假如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匀称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s(t)=1/2·at^2+v(0)t=【v(t)^2-v(0)^2】/(2a)={【v(t)+v(0)】/2}*tv(t)=v(0)+at其中a为加速度,v(0)为初速度,v(t)为t秒时的速度s(t)为t秒时的位移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x=v0t+1/2at位移-速度公式:2ax=v2;-v02;条件: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⑴受恒外力作用⑴合外力与初速度在同始终线上。

2、规律瞬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1=V0+at位移与时间的关系:s=V0t+1/2·at^2瞬时速度与加速度、位移的关系:V^2-V0^2=2as位移公式X=Vot+1/2·at^2=Vo·t(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推导:⑴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匀称变化的,故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平均速度*时间,故s=[(v0+v)/2]·t利用速度公式v=v0+at,得s=[(v0+v0+at)/2]·t=[v0+at/2]·t=v0·t+1/2·at^2⑴利用微积分的基本定义可知,速度函数(关于时间)是位移函数的导数,而加速度函数是关于速度函数的导数,写成式子就是ds/dt=v,dv/dt=a,d2s/dt2=a于是v=∫adt=at+v0,v0就是初速度,可以是任意的常数进而有s=∫vdt=∫(at+v0)dt=1/2at^2+v0·t+C,(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明显t=0时,s=0,故这个任意常数C=0,于是有s=1/2·at^2+v0·t这就是位移公式。

高二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知识点总结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 匀变速直线运动沿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v =v 0+at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20=2ax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 三个推论(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平均速度公式:2v t =v =v 0+v 2; (2)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差为一定值:即∆x =aT 2(或x m −x n =(m −n)aT 2);(3)位移中点速度2v x =v 20+v 22。

2.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1)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 ;(2)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 ;(3)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2-1)∶(3-2)∶(2-3)∶…∶(n -n -1)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 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2)基本规律①速度公式:v =gt ;②位移公式:x =12gt 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x 。

2.竖直上抛运动(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 ,上升阶段做匀减速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2)运动性质:匀变速 直线运动;(3)基本规律①速度公式:v =v 0-gt ;②位移公式:x =v 0t -12gt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直线运动考点例析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章节,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内容之一。

本章涉及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多个物理量,基本公式也较多,同时还有描述运动规律的s-t 图象、V-t 图象等知识。

从历年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看,本章内容作为一个孤立的知识点单独考查的命题并不多,更多的是体现在综合问题中,甚至与力、电场中带电粒子、磁场中的通电导体、电磁感应现象等结合起来,作为综合试题中的一个知识点加以体现。

为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提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们复习本章时要在扎实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以及在实际生活、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经常用物理视角观察自然、社会中的各类问题,善于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尤其是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本章多与公路、铁路、航海、航空等交通方面知识或电磁学知识综合。

一、夯实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作为质点。

)2.速度——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3.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4.速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5.注意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at V V t +=0,2021at t V s +=,as V V t 2202=- t V V s t 20+= ⑴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s 、t 、a 、V 0、V t ,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

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

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

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

⑵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 外,s 、V 0、V t 、a 均为矢量。

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 =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 、V t 和a 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①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

可以推广到s m -s n =(m-n)aT 2 ②202t t V V V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2202t s V V V +=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2s t V V <。

3.初速度为零(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 gt V = , 221at s = , as V 22= , t V s 2= 以上各式都是单项式,因此可以方便地找到各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

4.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前1s 、前2s 、前3s ……内的位移之比为1∶4∶9∶……②第1s 、第2s 、第3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③前1m 、前2m 、前3m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④第1m 、第2m 、第3m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2-∶(23-)∶…… 5、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分向上的匀减速运动和竖直向下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解析典型问题问题1:注意弄清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由质点运动的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矢量。

位移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箭头的指向代表位移的方向,线段的长短代表位移的大小。

而路程是质点运动路线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与运动路程相等。

例1、一个电子在匀强磁场中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

转了3圈回到原位置,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是:A .2R ,2R ;B .2R ,6πR ;C .2πR ,2R ;D .0,6πR 。

分析与解:位移的最大值应是2R ,而路程的最大值应是6πR 。

即B 选项正确。

问题2.注意弄清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而平均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t ∆或某段位移x ∆的平均速度,它们都是矢量。

当0→∆t 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就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

例2、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2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A .甲先到达;B.乙先到达; C.甲、乙同时到达; D.不能确定。

分析与解:设甲、乙车从某地到目的地距离为S ,则对甲车有212V V S t +=甲;对于乙车有 2121212)(22V V S V V V S V S t +=+=乙,所以22121)(4V V V V t t +=乙甲,由数学知识知212214)(V V V V >+,故t 甲<t 乙,即正确答案为A 。

问题3.注意弄清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a 的定义式是矢量式。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

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多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的加速度就大。

加速度的与速度的变化ΔV 也无直接关系。

物体有了加速度,经过一段时间速度有一定的变化,因此速度的变化ΔV 是一个过程量,加速度大,速度的变化ΔV 不一定大;反过来,ΔV 大,加速度也不一定大。

例3、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2.分析与解:本题的关键是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性。

若规定初速度V 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仔细分析“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这句话,可知1s 后物体速度可能是10m/s ,也可能是-10m/s,因而有: 同向时,.72,/6/1410012201m t V V S s m s m t V V a t t =+==-=-= 反向时,.32,/14/1410022202m t V V S s m s m t V V a t t -=+=-=--=-=式中负号表示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

因此正确答案为A 、D 。

问题4.注意弄清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各个公式的区别和联系。

加速度a 不变的变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中学阶段主要研究的一种运动。

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较多,不少同学感觉到不易记住。

其实只要弄清各个公式的区别和联系,记忆是不困难的。

加速度的定义式是“根”,只要记住“tV V a t 0-=”,就记住了“V t =V 0+at”; 基本公式是“本”,只要记住“V t =V 0+at”和“20_21at t V t V S +==”,就记住了“20_V V V t +=”和as V V t 2202+=; 推论公式是“枝叶”,一个特征:2aT S =∆,物理意义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差相等;二个中点公式:时间中点20t V V V +=-,位移中点2220t V V V +=中点;三个等时比例式: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S 1:S 2:S 3……=1:4:9……,S Ⅰ:S Ⅱ:S Ⅲ……=1:3:5……,V 1:V 2:V 3……=1:2:3……;两个等位移比例式: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ΛΛΛΛ::::::321321=t t t 和 )23(:)12(:1::321--=∆∆∆ΛΛt t t例4、.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s m V /200=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汽车以大小为2/4s m a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刹车后经8s 汽车通过的位移有多大? 分析与解:首先必须弄清汽车刹车后究竟能运动多长时间。

选V 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根据公式t V a 00-=-,可得s s a V t 54200=== 这表明,汽车并非在8s 内都在运动,实际运动5s 后即停止。

所以,将5s 代入位移公式,计算汽车在8s 内通过的位移。

即不少学生盲目套用物理公式,“潜在假设”汽车在8s 内一直运动,根据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得: 2021at t V S -=这是常见的一种错误解法,同学们在运用物理公式时必须明确每一个公式中的各物理量的确切含义,深入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

例5、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 ,它在中间位置S 21处的速度为V 1,在中间时刻t 21时的速度为V 2,则V 1和V 2的关系为( ) A .当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B.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C .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D.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分析与解:设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V 0,未速度为V t ,由时间中点速度公式20t V V V +=-得202t V V V +=;由位移中点速度公式2220t V V V +=中点得22201t V V V +=。

用数学方法可证明,只要t V V ≠0,必有V 1>V 2;当t V V =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必有V 1=V 2。

所以正确选项应为A 、B 、C 。

例6、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拍摄此下滑过程得到的同步闪光(即第一次闪光时物块恰好开始下滑)照片如图1所示.已知闪光频率为每秒10次,根据照片测得物块相邻两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AB =2.40cm ,BC =7.30cm ,CD =12.20cm ,DE =17.10cm .由此可知,物块经过D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滑块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分析与解:据题意每秒闪光10次,所以每两次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公式得s m s m T CE V D /46.1/102.01.172.1222_=⨯+==-. 根据2aT S =∆得2)2(T a AC CE =---,所以=-=--24T AC CE a 2.40m/s 2.问题5.注意弄清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的区别和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