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KaoYan效果量的意义及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网络广告效果的测定

网络广告效果的测定

网络广告效果的测定网络广告效果的测定是评估广告在网络平台上的传播与影响力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测定方法和指标。

1. 点击率(Click-through rate, CTR):广告点击率是指展现次数中实际点击次数的百分比。

通过测量广告的CTR,可以评估广告的吸引力和吸引力,并了解广告对受众的吸引程度。

2. 转化率(Conversion rate):转化率是指广告接收者根据广告的呼叫行动而执行的比例。

例如,购买产品、预订服务或填写问卷调查等。

转化率可帮助确定广告对于实际销售或目标达成的影响。

3. 广告曝光次数(Impressions):广告曝光次数是指广告在用户浏览网页时显示的次数。

广告的曝光次数可以反映广告的传播程度和影响力。

4. 社交媒体参与度(Social media engagement):社交媒体参与度是通过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对广告进行评论、分享、点赞等行为反映的。

社交媒体参与度可以衡量广告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影响力和传播程度。

5. 媒体评估(Media evaluation):通过在广告发布后的一段时间内对品牌和产品的声誉和认知度进行调查。

媒体评估可以帮助确定广告对品牌认知度和品牌价值的影响。

6. 受众调查(Audience survey):通过直接向广告受众发送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广告的认知、记忆和态度。

通过受众调查可以评估广告对于受众的影响和受众对广告的反应。

7. 网络分析工具(Web analytics tools):使用网络分析工具可以收集广告在网络平台上的相关数据,如网站访问量、用户行为、受众属性等。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广告的受众和影响程度。

综上所述,网络广告效果的测定可以通过点击率、转化率、曝光次数、社交媒体参与度、媒体评估、受众调查和网络分析工具等多种方法和指标来进行评估。

这些测定方法和指标可以帮助广告商了解广告在网络平台上的传播程度、影响力和受众反应,进而优化广告策略,增强广告效果。

科普活性染料的十大关键指标

科普活性染料的十大关键指标

科普活性染料的十大关键指标导读活性染料染色的十大参数包括:染色特性S,E,R,F值,移染指数MI 值,匀染因子LDF值,易洗涤因子WF值,提升力指数BDI值/无机性值、有机性值(I/O)和溶解度。

十大参数对于活性染料的主要性能如:上染率、直接性、反应性、固色率、匀染性、重现性、拼混染料相容性和染色牢度等有重大的指导性。

一、直接性S代表染料对纤维的直接性,用加碱前吸附30分钟时的吸附率来表征。

二、反应性R代表染料的反应性,用加碱5分钟后的固色率来表征。

三、竭染率E代表上染的竭染率,用最后的得色深度和用量比来表征。

四、固色率F代表染料的固色率,是染色物洗去浮色后测得的染料固色率。

固色率始终低于竭染率。

S和R值可以描绘活性染料的上染速率和反应速率,它们与染料的移染性和匀染性有关,E和F与染料的利用率,易洗性,牢度有关。

五、移染性MI:MI=C/B*100%,其中B代表染色织物经移染试验后的残留染料量,C为白色织物经移染试验后的上染染料量。

MI值越大匀染性越好。

MI值大于90%都是有较好匀染性的染料。

六、配伍性LDF:LDF=MI×S/ELDF值大于70时表示匀染性较好。

RCM:活性染料配伍因子,它由4个要素组成,S,MI,LDF和碱存在下活性染料的半染时间T。

为了达到高的一次成功率,RCM值一般确定在以下范围内,中性电解质中的S=70-80%,MI大于90%,LDF大于70%,半染时间大于10分钟。

七、易洗涤性WF:WF=1/S(E-F),一般对于活性染料固色率低于70%,(E-F)大于15%,S大于75%时,浮色较多且难清除,就不能用做浓色染色。

八、提升力BDI:提升力指数,又称染色饱和值,要想深度增加,一般会增加染料用量,但提升力不好的染料随着染料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深度并不增加。

测试方法:以标准色度下(如2%为标准)测得染色织物的表观给色量为基准,染料用量逐步递增下的各色度染色织物的表观给色量与标准色度的表观给色量之比。

广告效果测量

广告效果测量

广告效果测量随着现代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广告营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想要得到良好的广告效果,就需要对广告效果进行有效的测量。

这篇文档将讨论广告效果测量的意义和方法。

一、广告效果测量的意义1.评估广告的效益广告是一种促销手段,其目的是推广产品或服务,在引起消费者兴趣的同时,提高销售。

广告效果测量可以衡量广告对销售量的贡献,从而评估广告是否有成效。

对于广告主或者营销者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

2.优化广告策略通过广告效果测量,可以得到广告的关键数据和信息,比如广告受众的接触率、转化率以及影响力,这些数据可以用于优化广告策略,使广告可以更好地吸引受众,并达到预期效果。

3.决策依据广告效果测量不仅可以帮助广告主或者营销者了解其广告的成效,还可以为其提供决策依据。

如需开展下一轮营销活动,依据上一轮广告测量数据来制定方案可以更简单、更可靠。

二、广告效果测量的方法1.跟踪码或链接跟踪码或链接是最常用的广告效果测量方法之一。

广告主或者营销者给每个广告设置一条独特的跟踪码或链接。

当客户单击广告时,他们就会跳转到一个特定的网站或网页,以显示该广告产生的数据以及用户信息。

2.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另一种测量广告效果的常用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广告受众的反馈,包括广告的观感、理解和吸引力等,从而确定广告的效果。

3.使用数据分析工具现代市场中营销或广告行业可以使用各种分析工具如谷歌分析器来追踪广告活动效果。

谷歌分析器能够检测流量、快速分析数据、搜索情况。

一般地,支持分析广告主网站的工具还需要在网站代码上添加特定的代码,以便追踪广告活动以及页面转换。

三、结语:广告效果测量是广告宣传的核心之一,通过科学的、合理的测量方法,可以为广告主或营销者提供更准确、有效的广告效果分析数据,更及时和有效地跟踪广告效果,从而为其决策提供更好的依据,有助于企业的广告效益和收益的实现。

名词解释--药物分析

名词解释--药物分析

B 之阿布丰王创作标准品:用于生物鉴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百分吸收系数:在一定波长下,溶液浓度为1%,厚度为1cm 时的吸收度,用暗示.比旋度:在一定波长和温度下,偏振光透过长1dm 且每1ml 中含有旋光性物质1g 的溶液时测得的旋光度.崩解时限:口服固体制剂应在规按时间内,于规定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呈碎粒,除不溶性包衣资料或破碎的胶囊壳外,全部通过筛网.C残留溶剂:在合成原料药、辅料或制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但在工艺中未能完全除去的有机溶剂.廓清度:检查药品溶液的混浊水平.重现性:在分歧实验室由分歧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 重复性:在较短时间间隔内,在相同的把持下,由同一分析人员连续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D定量限:指样品中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对比品:化学药品标准物质.滴定终点:指示剂的颜色或检测设备的电信号的突变点.1%1cmE滴定度:每1ml规定浓度的滴定液所相当的被测药物的质量.F分析方法的线性: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质的浓度或量直接呈正比关系的水平.G干燥失重: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所减失的量,用百分率暗示.光谱分析法:利用物质的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H含量均匀度:小剂量或单剂量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每片(个)含量符合标示量的水平.恒重:供试品连续将此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不同在0.3mg以下的重量.J检测限: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精密度: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屡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水平.鉴别:根据药物的某些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特性所进行的试验,以判定药物的真伪.K抗生素:在卑微浓度下即可对某些生物的生命活动由特异性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凯氏定氮法: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的一种方法.即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酿成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馏出并为过量的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碱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氮量.由于卵白质含氮量比力恒定,可由其氮量计算卵白质含量,故此法是经典的卵白质定量方法.N内标法:将一定重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到一定量的被分析样品混合物中,然后对含有内标物的样品进行色谱分析,分别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及相对校正因子,按相应公示及方法求出被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耐用性: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的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接受水平. PpH测定法:用电位法测定供试品溶液的pH,衡量其酸碱性杂质是否符合限量规定.片剂: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原片状或异性片状的固体制剂.R溶出度:在规定条件下药物从片剂等制剂中溶出的速率和水平.熔点:一种物质按规定方法测定,由固体熔化成液体的温度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或在熔化时自初熔到全熔的一段温度.溶解度:在一定水平上反映了药品的纯度、晶型或粒度,也可供精制或制备溶液时参考.热重分析法:利用热天平在法式控制温度的条件下,丈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动,记录质量随温度变动的曲线,从而准确的丈量物质的质量变动及变动速度.容量分析法:将已知浓度的滴定液由滴定管滴加到被测药物的溶液中,直到滴定液与被测药物反应完全,然后根据滴定液的浓度和被消耗的体积,按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被测药物的含量.热源:药品中存在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S释放度:口服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以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溶剂中释放的速率和水平.酸碱滴定法:在一定指示液下,用酸或碱滴定供试品溶液中的碱性或酸性杂质,以消除酸或碱滴定液的毫升数作为限度指标.色谱柱的理论板数:用于评价色谱柱的分离效能.色谱峰的分离度:用于评价待测组分与相邻共存物或难分离物质之间的分离水平.色谱峰的拖尾因子:用于评价色谱峰的对称性.渗透:溶剂通过半透膜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T特殊杂质:在特定药物生产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随药物的分歧而分歧.体内药物分析:体内样品中药物及其代谢物或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的定量分析.提取回收率:从生物样品介质中回收获得待测物的响应值与标准物质发生的响应值的比值.W外标法:标准物质与被测样品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独自测定,把获得的色谱峰面积与被测组分的色谱峰面积进行比力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X吸收系数法: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再以该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线性:在设计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水平.血药浓度:血浆或血清中的药物浓度.细菌内毒素:格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具有致热作用.Y药物的鉴别试验: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来判断药物的真伪.药物的专属鉴别试验: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不同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分歧,选择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一般杂质:是指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一般鉴别试验: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者理化性质的特性,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药物纯度:药物的纯洁水平.药品质量标准: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依照批准的来源、处方、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验药品质量是否到达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药物分析:利用分析丈量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和控制的科学.药品的稳定性:指其坚持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变的能力.药品标准: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到达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易碳化物:药物中存在的遇硫酸易炭化或易氧化而成色的微量有机杂质.饮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Z专属鉴别试验: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不同及其所引起的理化性质的分歧,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判断药物的真伪.炽灼残渣:系指有机药物经碳化或挥发性无机药物加热分解后高温炽灼,所发生的非挥发性无机杂质的硫酸盐.重量不同:按规定称重方法测得片剂每片的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的不同水平.准确度: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水平.杂质的限量: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年夜允许量.专属性:在其他组分可能存在下,采纳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中药: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物质.指示剂法:在一定量指示液的变色pH范围作为供试液中酸碱性杂质的限度指标.重金属: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代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缀合物:药物或其代谢物与体内的内源性物质结合生成的产物.制剂:原料药加入附加剂、赋形剂、稀释剂等,并经过适当的工艺流程制成.中药制剂:以中药为原料,依照中医药学理论基础配伍、组方,以一定制备工艺和方法制成一定剂型的药物制剂.。

如何有效测定广告效果

如何有效测定广告效果

如何有效测定广告效果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广告效果的评估成为了企业衡量营销活动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由于广告媒体的多样性和触达方式的复杂性,有效测定广告效果并非易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可以帮助企业有效测定广告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设置明确的广告目标是测定广告效果的第一步。

广告目标应该与企业的整体营销目标保持一致,并且应该具体、可测量和可达成。

举一个例子,如果企业的目标是提高知名度,那么广告的效果可以通过测量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来衡量。

另外,确保广告目标在设计阶段就被设定好,这样可以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

其次,选择合适的测量指标是确保广告效果准确评估的关键。

不同类型的广告适用于不同的测量指标。

例如,对于在线广告,点击率和转化率是常见的指标,而对于电视广告,通过调查问卷来衡量观众对广告的记忆和喜好度可能更合适。

因此,在选择测量指标时要根据广告的类型和目标受众进行评估,确保测量指标与广告效果相关。

第三,控制外部因素的影响,以确保广告效果测量的准确性。

外部因素(如市场竞争、经济环境等)对广告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测量广告效果时应尽量控制这些因素的干扰。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对比,从而消除外部因素对广告效果的干扰。

此外,通过使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收集广告效果的多维度数据,也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最后,定期监测和评估广告效果是确保广告活动持续改进的重要步骤。

广告效果并非一成不变的,因此,企业应该建立一个监测和评估的机制,定期对广告效果进行检查和分析。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市场调研、客户反馈、销售数据等手段实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广告策略和投入资源,以提高广告效果并实现预期的营销目标。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明确的广告目标、选择合适的测量指标、控制外部因素的影响以及定期监测和评估广告效果,企业可以有效测定广告效果并优化营销策略。

不断改进和提升广告效果,将有助于企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效果量的意义及测定方法_权朝鲁

效果量的意义及测定方法_权朝鲁

效果量的意义及测定方法权朝鲁(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济南250014)摘 要:文介绍了效果量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意义以及评价效果量大小的标准,特别是说明了d,r2p b, 2和 2几个效果量的测定方法,并提出了提高效果量的措施及对效果量作研究的评论。

关键词:效果量;d;r2p b; 2; 2中图分类号:B8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3)02-0039-061 测定效果量的重要意义及评价标准1.1 效果量的意义在进行推论统计检验的时候,我们对确定自变量是否有效果感兴趣。

但是,推论统计检验的一个限制是检验的结果受实验中样本大小的影响。

这就是说,如果自变量有一定效果,那么用来检验自变量效果的F比率将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而增加。

甚至当自变量没有效果的时候,F比率也能增加。

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个不是统计检验但能测量自变量效果的一个量数。

这个量数就是 效果量 (the size of an effect,SE)。

效果量 是不依赖于样本大小、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关联强度的指标[1]。

关于研究效果量的重要意义,美国的Cohen等做了精辟的论述。

Cohen指出,在心理学文献中,很多都是仅讲结果是否显著,似乎只要在0.05水平上显著就是对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实际上,统计的显著性与效果量不是一回事。

在0.05水平上显著,自变量不一定有 大 的作用;同样,在0. 01水平上显著,自变量的作用也不一定 很大 。

他为许多研究在统计上是显著但效果量却很小而惋惜,告戒研究者不仅应该注意统计上有无显著性,而且应该注意效果量的大小[2]。

实际效果的 显著 和推论统计上的 显著 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统计推论检验 显著 并不一定意味着实际效果的显著。

例如,研究某种心理治疗方法对治疗忧郁症患者是否有效,实际结果是实验组比控制组平均高4分,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取样人数都是15,两组的标准差都是8,那么检验的结果,差异不显著。

广告效果的含义、特性与测定常用方法PPT课件(15张)

广告效果的含义、特性与测定常用方法PPT课件(15张)

▪ 3.AIDAS模式
▪ 这一理论模式又称作广告因果理论或有效广告理论,是由美国广告 顾问白德尔(Clyde Bedell)提出来的。他认为广告所以有效是广 告有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种作用过程正是通过强有力的刺 激,引起消费者注意,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最终发生购买行为, 并从中得到满足的过程,广告的效果就在于促使这一过程的顺利完 成。
▪ 4.广告的心理和行为层级效果测定模式 ▪ 纵观以上几种广告效果测定模式,我们可以发现,所谓
广告传播效果,无非包括心理层级效果与行为层级效果 两方面。 ▪ 其模式是:未知 -> 认知->理解->确信->行动 ▪ A心理层级效果:接触广告的人们心理变化基本上按“认 知 -(感情上)接受-行动”这种发展模式,当然,人们 的心理变化并不总是直接地逐步推移的,而是一种螺旋 地迂回推移的模式,每一个层次的目的都可以作为广告 心理效果来测定,并以此来确定广告引起心理效果的大 小。
2. 帮助企业调整、完善广告策略。
3. 为实现广告效益提供可靠保证。
4. 保证广告运动朝着科学化的方向 发展。
▪ 五、 广告效果测定的几种模式
▪ 1.DAGMAR模式
▪ 1961年,R·H·科利提出了著名的达格玛模式,即“知 名——了解(理解)——信服(好感)——行动”
的商业传播四阶段说,达格玛即英文DAGMAR的音译, 为“Defining Advertising Goals for Measured
▪ ⑵.广告运动评估的过程与结果:具体报
告评估是否严格按照预定方案执行,评估结 果应是原始的,还应附上原始评估材料,如 调查表、检核表、访问记录等。
▪ ⑶.评估结果分析:必须严格建立在评估
结果的基础之上,多陈述客观事实,少作或 不作主观判断,结论必须准确,责任判断要 求无误,最好有事实依据。

广告效果的测定原理与测评方法

广告效果的测定原理与测评方法

广告效果的测定原理与测评方法广告效果的测定原理与测评方法是指对广告在传播过程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评估。

广告的目标可以是增加品牌知名度、提高销售量、改变消费者行为等等。

下面将介绍广告效果测定的原理和常用的测评方法。

测定原理:1. 目标设定:在进行广告效果测定之前,需要明确广告的预期目标。

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进行有效的测评。

2. 数据收集:广告效果测定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包括广告曝光量、点击量、转化率、消费者行为数据等。

通过收集数据,可以分析广告的覆盖范围和投放效果。

3. 分析与比较: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评估广告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比较的对象可以是同行业竞争品牌的广告效果,也可以是历史数据。

测评方法:1. 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电话、在线等形式,向广告受众发送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广告的认知、记忆、态度、意愿等。

调查问卷可以量化广告的知名度、喜好程度等指标。

2. 焦点小组讨论:组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者进行焦点小组讨论,倾听他们对广告的看法、评价和建议。

通过焦点小组讨论可以深入了解广告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和影响程度。

3. 实验设计:通过实验方法来测评广告效果。

可以将广告投放到特定的地区或群体,并对不同地区或群体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设计需要确保其他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尽可能减小。

4. 数据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计算广告曝光率、点击率、转化率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评估广告效果的好坏,并从中找出改进的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广告效果的测定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结合以上不同的测评方法进行全面评估,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干扰,例如市场竞争、产品质量等。

只有通过科学的测定原理和合理的测评方法,才能准确评估广告效果,并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广告提供参考依据。

广告效果的测定原理与测评方法是广告投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广告对品牌传播、销售推动和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8 0. 7 0. 6

0. 5 0. 4 0. 3

0. 2 0. 1 0. 0
从表 2 可以看出 ,0. 8 的效果量意味着处理组 的平均数位于未处理组平均数的第 79 个百分等级 位置上 ; 也意味着两个分布不重叠的部分为 47. 4 % (An ES of 0. 8 indicates t hat t he mean of t he t reated
2 效果就越大 , 自变量对因变量越重要 。如果η 很 2 η 小 ,即使有统计上的显著性 ,也没有实际效果 。 有 2 广泛的用途 。这里介绍在六种研究条件下η 的应
公式 2 可以测定两独立样本实验的效果量 , 也 可以测定两相关样本实验的效果量 。不过 , 前者的 自由度为 df = n 1 + n 2 - 2 , n 1 、 n 2 分别是两个样本 的容量 ; 后者的自由度为 df = n - 1 , n 是成对分数 的数目 。 如果在一个两独立样本的实验中 , 样本容量分 别为 n 1 = 17 , n 2 = 15 ,自变量是焦虑水平 ,因变量是 回忆成绩 。实验结果见表 3 。
1. 2 评价效果量大小的标准
Cohen 的标准
关于评价效果量大小的标准 , Cohen ( 1988 ) 指 出 ,当对两个独立组平均数之差进行显著性检验时 , 可以使用 d ( 详见表 1 ) 和点二列相关系数 (point biser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 的平方 r2pb 作为效果 量: d = 0. 2 ( 效果小 ) ; d = 0. 5 ( 效果中 ) ; d = 0. 8 ( 效果大) 2 2 r pb = 0. 010 ( 效果小 ) ; r pb = 0. 059 ( 效果中 ) ;
Rosent hal ( 1994) 对 345 个关于实验者效应的实 验结果进行元分析 ,使用这种效果量 ,总的平均效果 量是 0. 70 。根据 Cohen 提出的判断效果量大小的 标准 ,0. 70 > 0. 5 , 效果量为中等 。所以研究者得出
第2期
权朝鲁 效果量的意义及测定方法
d 是实验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效果量数 。它是一
种比率 。在对两独立组平均数之差的显著性进行 t 检验时 , d 是实验组的平均数和对照组的平均数的 差与对照组标准差的比率 ( 见公式 1) 。
d = x 实验组 - x 对照组 s对照组 ( 1)
尽管效果量很重要 , 但是我国的心理统计的教 科书至今没有介绍效果量的计算方法 。本文试图做 些介绍 ,以弥补不足 。因为效果量的指标有许多 ,本 2 η 文只讨论比较常用的几个效果量 : r2pb 、 和 ω2 的测 定方法 。
表 1 t 值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而变大 平均数差异
4 4 4
样本标准差
8. 0 8. 0 8. 0
t
df
p
1. 37 2. 09 4. 11
28 68 268
0. 19 0. 05
0. 0001
Chow ( 1988) 对测定效果量的重要意义概括为 : 第一 ,通过效果量可以了解自变量作用的大小 。 统计显著性检验不能指出自变量效果的大小 , 而效 果量能够指出自变量作用的大小 ,所以 ,效果量的测 量正好是对统计显著性检验的补充 。在同一个实验 中 ,如果有几个自变量 ,可以根据效果量把自变量的 重要性排序 。 第二 ,效果量可以被用来概括包含同样的自变
16 %以下者 ,显示变量间属中等关系 ; 解释变异量在 16 %以上者 ,显示变量间关系强 [ 5 ] 。
表 2 d 与百分等级和不重叠的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效果量 ( Effect Size)
2. 0 1. 9 1. 6 1. 4 1. 2 1. 0
百分等级 ( Percentile Standing)
2 η 关键词 : 效果量 ; d ; r2pb ; ; ω2 2 2 2
中图分类号 :B841.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5184 ( 2003) 02 - 0039 - 06
1 测定效果量的重要Βιβλιοθήκη 义及评价标准 1. 1 效果量的意义
在进行推论统计检验的时候 , 我们对确定自变 量是否有效果感兴趣 。但是 , 推论统计检验的一个 限制是检验的结果受实验中样本大小的影响 。这就 是说 ,如果自变量有一定效果 ,那么用来检验自变量 效果的 F 比率将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而增加 。甚 至当自变量没有效果的时候 , F 比率也能增加 。这 就意味着 ,我们需要一个不是统计检验但能测量自 变量 效 果 的 一 个 量 数 。这 个 量 数 就 是 “效 果 量” ( t he size of an effect ,SE) 。 “效果量” 是不依赖于样 本大小 、 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关联强度的指标 。 关于研究效果量的重要意义 , 美国的 Cohen 等 做了精辟的论述 。Cohen 指出 ,在心理学文献中 ,很 多都是仅讲结果是否显著 ,似乎只要在 0. 05 水平上 显著就是对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实际 上 ,统计的显著性与效果量不是一回事 。在 0. 05 水
97. 7 97. 1 94. 5 91. 9 88 84 79 76 73 69 66 62 58 54 50
不重叠的百分数 ( Percent of Nonoverlap )
81. 1 % 79. 4 % 73. 1 % 68. 1 % 62. 2 % 55. 4 % 47. 4 % 43. 0 % 38. 2 % 33. 0 % 27. 4 % 21. 3 % 14. 7 % 7. 7 % 0%
第 23 总第 86 期
心理学探新 PSYCHOLO GICAL EXPLORA TION
2003 年 第2期
效果量的意义及测定方法
权朝鲁
( 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济南 250014)
摘 要 : 文介绍了效果量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意义以及评价效果量大小的标准 , 特别是说明了
d , r pb η , 和 ω 几个效果量的测定方法 ,并提出了提高效果量的措施及对效果量作研究的评论 。
两个样本大小
15 35 135
[1 ]
平上显著 ,自变量不一定有 “大” 的作用 ; 同样 ,在 0. 01 水平上显著 , 自变量的作用也不一定 “很大 ” 。 他为许多研究在统计上是显著但效果量却很小而惋 惜 ,告戒研究者不仅应该注意统计上有无显著性 ,而 且应该注意效果量的大小[ 2 ] 。实际效果的 “显著” 和推论统计上的 “显著” 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统计推 论检验 “显著” 并不一定意味着实际效果的显著 。例 如 ,研究某种心理治疗方法对治疗忧郁症患者是否 有效 ,实际结果是实验组比控制组平均高 4 分 ,实验 组与控制组的取样人数都是 15 ,两组的标准差都是
表3 焦虑水平下两样本回忆成绩的比较
x n s
样本 1 23 17 9
样本 2 20 15 7. 5
根据表 3 求得 , ( t ) = 22 . 94 , p < 0. 05 。将值代 入公式 ( 2) ,得
( t) 2 2 . 94 2 = = 0 . 22 2 ( t ) + df 2 . 94 2 + 30 其中 , df = 17 + 15 - 2 = 30 , r pb =
量或因变量的一系列实验的结果 。这样使得一系列 实验结果的定量比较成为可能 。例如 , 可以利用效 果量弄清楚某个自变量在所有的实验中是否始终有 同样的影响 。 第三 ,把许多效果量加以平均以提供某自变量 在一系列实验中综合的效果量 。这种比较在应用研 究方面 ,例如在研究教育改革或心理治疗方法的效 果方面是特别重要的 。
40
心理学探新
2003 年
上面提到的三个问题只能用效果量进行回答 , 推论统计检验的 F 比率却不能回答 。然而却不能 说推论统计检验没有用处 。在检验理论以确定自变 量是否有效果的实验中 ,推论统计检验是有用的[ 3 ] 。 效果量的计算还为改进研究设计 、 提高检验能 力提供了根据 。例如 ,通过 t 检验 ,发现 t 值不足以 拒绝虚无假设 。这时可以计算效果量 , 如计算出的 效果量的值达到中等以上 , 就可以通过增加实验中 的样本容量的办法再进行实验 , 这时候就能够拒绝 虚无假设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 , 计算效 果量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 正因为效果量的测定如此重要 , 所以美国心理 学会 1994 年发出通知 ,要求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包 含效果量的测定结果 。当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后 , 一定要计算效果量 ,看你进行的研究是否有价值[ 4 ] 。
2 r pb = 0. 138 ( 效果大) 2 当进行方差分析时 , 可以使用η 和 ω2 做效果 2 量η ; 2 是在样本范围内使用的 ,ω 是在总体范围内 2 使用 的 。关 于 效 果 量 ω 的 高 低 判 断 方 面 , Cohen ( 1982 ,1988) 提出的标准是 : 解释变异量 6 % 以下 者 ,显示变量间关系微弱 ; 解释变异量在 6 %以上到
8 ,那么检验的结果 , 差异不显著 。但是当两组的样
本人数增加到 135 、 两组的平均数之差和标准差都 不变时 , 差异极其显著 。因此 , 虽然统计结果 “显 著” ,而下结论说该种心理治疗方法对于治疗忧郁症 有显著效果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这样 , 通过扩大样 本使得统计检验显著花的代价就太大了 ( 见表 1) 。
group is at t he 79t h percentile of t he unt reated group . An ES of 0. 8 indicates a nonoverlap of 47. 4 % in t he two dist ributions. ) 。
2 关于效果量的测定 2. 1 d 的意义及其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