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_刘姿瑶

合集下载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在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方式对患者功能康复所产生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我院接诊的脑卒中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康复护理。

结果:接受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整体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接受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均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提升幅度相对更大。

结论:在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通过采用中医康复护理的方式,对于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影响脑卒中是临床上发生概率较高的一种脑部疾病,临床上也将其称作为中风。

此类疾病具有起病急的特点,如果患者无法及时的得到治疗,患者身体残疾的发生概率则会进一步增加。

除此之外,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死亡的概率,临床上在针对此类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溶栓治疗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段,其主要是通过清除患者脑部血管中堵塞的物质达到疏通患者脑部血管的目的。

但是治疗后的护理也是影响患者功能恢复效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对此,文章就具体探讨了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效果所带来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我院接诊的脑卒中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针对参与研究患者的分组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包含患4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42至80岁,平均年龄(66.8 ± 5.4)岁。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41至80岁,平均年龄(67.1 ± 5.6)岁。

1.2方法在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常规的方式,一方面要能够做好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疾病的相关知识要耐心地向患者进行讲解,使患者对于疾病能够有正确的对待和认识,尽可能地避免患者出现情志内伤的问题,引导患者家属以及患者的病友多给予患者一些正向的影响,强化患者治疗的信心,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对其实施心理疏导。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

方法:选取广西医大开元琅东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88例。

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对照组的94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的94例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主要包括放松身心、针灸、艾灸和按摩等,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临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明显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脑卒中;康复训练;康复效果脑卒中是我国现阶段临床中发生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

决定患者脑卒中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预防再次脑卒中及发病后的康复效果。

因此,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寻找脑卒中患者有效的康复护理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选取广西医大开元琅东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取两种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以确定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现做出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88例。

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94例,男性50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为58.3±4.5岁。

观察组94例,男性49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为58.5±4.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的理解能力较强,且可配合研究;经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MRI确诊,且确诊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年)》中的相关标准;患者的脑卒中病情处于恢复期;患者知晓并自愿参加研究。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目的分析和讨论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本院共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为本次的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个不同的小组,主要分成实验1组与实验2组,每个小组35例,对实验1组的患者进行传统的护理模式,给予实验2组的患者进行特殊的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恢复情况。

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实验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要显著优越实验1组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进行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疗效,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标签:中医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影响效果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脑卒中患者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脑卒中在治疗过程中是比较缓慢的,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是提高患者疗效的关键,利用中医康复护理的手段能够提高患者的疗效,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显著的改善。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本院共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且将其分成两个不同的小组,实验1组与实验2组,每组35例。

实验1组的患者使用比较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2组的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糖尿病、肝功能不全、等其他病症的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对实验1组的患者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在护理过程中首先要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对其专业知识进行完善,对服装、态度、业务素质等进行统一的规范,训练其沟通技巧,并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进行演练。

其次,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针对患者所患疾病的类型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同时做好与各个部门之间交接工作,保证门诊部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恢复所起到的效果,总计中医康复护理实施的必要性。

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此次试验研究的对象,按照临床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其中实验组行常规护理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参照组行常规性护理。

对比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护理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其患肢肌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比较,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

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针灸以及刺血等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机体功能康复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常规护理;脑卒中;偏瘫;生活质量;肢体功能【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249-01引言:本文研究疾病名称为脑卒中,所谓脑卒中其是在突发状态下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功能性障碍情况,主要症状表现为:偏瘫、知觉性障碍、语言障碍等[1-2]。

据调查,超过一半的脑卒中患者均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最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就目前来看,我国脑卒中患者仍旧呈逐年递增趋势在发展中。

就脑卒中偏瘫来说,其治疗手法主要是手术,但是术后死亡率以及致残率相对较高,而中医康复护理的实施能够成功弥补这一手术不足,不但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还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下面就中医康复护理的具体实施效果进行研究,数据结果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此次试验研究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为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收治治疗的,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脑肺基本者、精神病患者、智力障碍患者等)[3]。

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38岁到85岁之间,年龄平均值65.3岁;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偏瘫。

按照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对患者进行组别划分,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中医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作用分析

中医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作用分析

中医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作用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干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5年7月—2017年07月),依据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2],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

结果: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致残率为28.89%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1.11%,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和活动能力的康复,降低患者致残率,具有使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作用分析【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347-01脑卒中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可导致多种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

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1]。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

为改善患者功能康复效果,寻求更优质的。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5年7月—2017年7月),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47178岁,平均年龄(63.19±5.29)岁,脑梗死患者66例,脑出血患者24例。

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昏迷、重要器官严重合并症及脑萎缩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进行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2 0 1 0 ,1 5 7—1 5 8页
3 ] 王丽丽 , 李霞. 肺癌患者 7 5例心理 问题分 析及护 理干预 [ J ] . 齐鲁护 理杂 志, 者, 是因肿瘤直接侵犯淋巴造血系统, 破坏 了机体免疫 防御功能 , 而造成 的机体 免疫 [
2 0 1 0 .1 0 9—1 1 0页 力下降引起的各种感染病症。此时 , 对患者 的护理 工作就要严格 按照无菌操作规 范 4 ] 翟红岩 , 蒋静. 武竹君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的护理 , 现代护理 , 操作 , 坚决杜绝 医源性 感染发生 。保持病房空气 流通, 加 强患者活动数量 , 让紫 外线 [ 2 0 0 8年 , 第O 6期 . 每日 持续 照射 1 至2 小 时加强 营养补充 , 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 , 还要仔细观察患者 体温变化 , 查看有无感染迹象 ,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对于肺癌终末期的患者 , 术 后感染是 造成 患者最常见 的死亡 原因之 一。因此 , 在护理过程 中, 护理人员就 要加 强预 防术后 出现 的感 染症状 。由于肺 癌终 末期 患
[ 1 ] 王冰.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 J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 志, 2 0 0 8 , 1 5 4页. [ 2 ] 朱 新英 , 郑 爱青 , 王芳. 1 3 4例 肺癌 患者 的心理 护理体 会 [ J ] . 武警 医学 院学报 ,
7 结 论 总之 , 对于肺癌终末期病人 的护理 , 关键是在 控制患者病 情、 减轻患 者痛苦 , 提 高护理水平 , 建立 和谐 的护患关 系, 营造舒适 的住院环境 , 增强 患者战胜病魔 信心 ,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就是对患者 的最好护理 。
参 考 文 献
5 防止 出现 感 染
3 注重 合 理 饮 食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218• 临床护理 •之前需对于水质清洁度进行检查,还要通过新生儿特制的游泳圈进行处理。

通过游泳练习训练,能够使患儿的胃肠蠕动大大提升,增加了患儿的食欲,能够使得患儿及早排出异物。

⑤光照护理:对患儿进行光照治疗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好对患儿眼睛的保护工作,强化患儿肛门和会阴部的保护工作,定期对患儿进行翻身。

对患儿进行必要的保暖,强化对患儿的营养干预,及时帮助患儿补充营养物质,对于黄疸的好转状况进行有效的记录。

蓝光照射期间需要注意暖箱的湿度和温度,提供充足的水分,保证患儿小便每日在6~8次。

2 结 果本研究常规护理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29%(28/41),本研究优质护理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39/4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本研究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胆红素水平,治疗以前,两组患儿没有明显的差异,治疗以后,两组患儿均得到改善,但是优质护理组的改善状况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自制的量表评分进行,本研究优质护理组的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 讨 论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黄疸在进行干预的过程当中,为患儿配合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和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改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 陈旭芳.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7):121.[2] 张苗苗.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0):192.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效果比较(x-±s)组别例数胆红素水平(μmol/L)满意度干预前干预后常规护理41261.4±41.8198.7±31.779.5±11.5优质护理41259.5±41.2152.4±24.592.4±5.4 t- 6.3145 2.5164 1.2016P-0.0645>0.050.0241<0.050.0121<0.05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李成香(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中心卫生院,山东济南 250309)【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效果。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798·
光明中医 2019 年 3 月第 34 卷第 5 期 CJGMCM March 2019. Vol 34. 5
参考文献
[1] 刘宝玉,张丽,贾斌,等. 三甲抗增消刺汤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骨质 增生症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 13) : 65-68.
[2] 李绍军,罗永浩,喻凤文. 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临床疗效 观察[J]. 四川中医,2015,33( 4) : 165-166.
关键词: 中医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
doi: 10. 3969 / j. issn. 1003-8914. 2019. 05. 059 文章编号: 1003-8914( 2019) -05-0798-02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Functional Recovery of Hemiplegic Limbs after Stroke DAI Na LI Wenli
脑卒中( cerebral stroke) 在临床上又被称为脑血 管意外(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CVA) ,是一种较为 常见的 急 性 脑 血 管 疾 病,患 者 发 病 急、病 情 进 展 迅 速 ,具 有 较 高 的 致 残 率 及 致 死 率 ,会 对 患 者 的 生 命 安 全 、生 活 质 量 产 生 极 大 的 影 响 。 临 床 上 除 及 时 、对 症 治 疗 外 ,更 要 对 康 复 护 理 措 施 予 以 重 视 ,中 医 康 复 护 理能够通过 按 摩、针 灸 等 方 法 对 脑 卒 中 患 者 实 施 护 理 干 预 ,从 而 帮 助 患 者 更 好 地 进 行 肢 体 功 能 恢 复 ,改 善预后[1]。本 文 便 是 选 取 了 我 院 的 脑 卒 中 偏 瘫 患 者 ,给 予 中 医 康 复 护 理 干 预 ,对 患 者 肢 体 功 能 恢 复 的 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4第15卷 第9期 2013 年 9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5 No. 9 Sep .,2013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生活样式的不断多样化,饮食结构的日益丰富,随着而来的是患有脑卒中的人群日益壮大。

脑卒中也称脑血管意外,其临床表现为两类,一类是出血性脑卒中,另一类是缺血性脑卒中[1]。

其中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疾病;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为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疾病。

脑卒中具有发病较急、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2-3]。

近年来,由于临床对脑血管疾病诊断、抢救和治疗技术的提高,脑血管疾病急性期病死率大幅度下降,而致残率却明显增加。

据统计,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为(100~300)/10万,致残率高达83%[3],给家庭带来极大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对恢复期的患者较早进行系统有效的中医康复护理对于促进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减少卒中后心里疾病有显著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月于我院脑病康复疗区的脑卒中患者100名。

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为32~79岁,平均年龄为55.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

且经CT 确诊,病程在7~20 d,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无意识障碍等症状。

其Ashworth 痉挛评定均为0级,Barthel 指数<10分。

随机将患者分为A、B 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0.05。

治疗时间为2个月,治疗前后均进行康复评定。

1.2 方法A 组采用常规护理,检测患者生命体征。

B 组在A 组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

1.2.1 心理疏导脑卒中患者在情绪易于出现波动,对疾病的转归有很多顾虑,并会产生焦躁、恐惧的心理。

护理人员要向家属和患者详细解释本病基本知识,告知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项措施。

护理人员和家属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及鼓励,逐渐与患者间的形成信任关系,消除其急躁、疑虑、悲观、恐惧等不良情绪。

1.2.2 良肢位摆放(1)仰卧位:患者上肢,肩胛骨尽量向前伸,在肩胛骨下面垫一软垫或小枕头,防止患者肩胛脱位。

肩关节向外展呈45°角。

肘、腕关节向外展,掌心向中医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刘姿瑶(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摘 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中医康复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1—2013年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A 组行常规护理,B 组在此基础上行中医康复护理。

结果:B 组患者功能恢复有所优于A 组,B 组肌肉痉挛及关节脱位明显少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中康复护理,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中医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3) 09- 0204- 02收稿日期:2013-03-20作者简介:刘姿瑶(1979-),女,辽宁沈阳人,主管护师,学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护理学。

TCM Rehebiliation Nursing on Function Recovery of Stroke PatientsLIU Ziyao(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on cerebral apoplexy patients. Methods :100 cerebral apoplex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50 cases in each.A group underwent routine nursing,while B group on this basis took early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Result :B group's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A group's,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Conclusion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nusring can reduce morbidity,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stroke patients.Key words :cerebral apoplexy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15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上。

患者下肢,在腰及髋关节垫一软垫,髋关节稍向内旋,踝关节背曲,足尖向上,防止足下垂。

(2)健侧卧位:健侧肩在下面,处于舒适位置。

患侧肩在上面,上肢前屈80°~90°,在患侧肩的下方放一个枕头,肘稍屈曲,前臂旋前,手伸展或握一毛巾卷。

健侧下肢稍后伸,患侧膝屈曲放在患侧前,屈髋,屈膝,在其下方放一个枕头。

(3)患侧卧位:患者肩前伸,前屈,避免受压,在其下方放一个枕头,肘伸直,前臂旋后,手伸开或握一毛巾卷。

健侧上肢处于舒适的位置,患侧下肢稍后伸,屈膝,踝中立位。

健侧下肢放在患侧前,屈髋,屈膝,在其下方放一个枕头。

1.2.3 关节活动训练指导并配合家属对患者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各关节、髋关节、踝关节、趾关节进行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关节活动训练,按照由易至难、由大关节至小关节、由被动运动至主动运动的过程逐步进行,各个以2~3 min为宜。

1.2.4 穴位按摩对患侧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外劳宫、合谷、梁丘、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位进行按摩,以疏通经络。

同时每隔一天,对足三里、涌泉、手三里进行穴位贴敷,以温经通络,促进患侧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静脉栓塞。

同时温热对于患者痉挛的缓解也有较大帮助。

1.2.5 早期自主活动鼓励患者进行抬头、挺胸、腹、腰等的练习,可下床病人可进行床边行走等健足练习。

1.2.6 排尿排便护理指导患者进行粗纤维食物并按摩患者下腹部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从而增进排便,尿潴留患者则进行生物反馈刺激训练。

1.2.7 日常生活能力练习患者卧床期间便指导患者进行穿衣、刷牙、洗脸等日常活动,同时也可针对患者兴趣等增加搭积木、拨算珠、投球等训练加快患者的恢复。

1.3疗效评定标准基本痊愈的标准是:显著进步,Brunnstrom分级上升至4级以上;进步:患者肢体功能部分恢复,Brunnstrom分级上升至少1级以上;无变化:患者肢体功能无恢复迹象,治疗前后无变化;恶化:患者患肢出现肌肉痉挛,(Ashworth>Ⅱ级),关节脱位等任何一项均为恶化。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定,按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6]进行疗效评定。

1.4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两组患者护理后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A组50名患者,显著进步:13名,进步:30名,无变化:7名。

有效率:86.0%。

B组50名,显著进步:17名,进步:29名,无变化:4名。

有效率:9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组别 例数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有效率(%) A组 50 13 30 7 86.0B组 50 17 29 4 92.0*注:与A组对比,*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后恶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A组50名患者,恶化:39名,未恶化:11名,恶化率:78.0%。

B组50名,恶化:27名,未恶化:23名,恶化率:5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恶化情况对比组别 例数 恶化 未恶化 恶化率(%)A组 50 39 11 78.0B组 50 27 23 54.0*注:与A组对比,*P<0.05。

3 讨 论脑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虽然能促进神经系统重组,降低患者的疼痛感,防止并发症,但对于减少肌肉痉挛和防止关节脱位的作用影响相对较小,而中西医康复护理对其具有较大意义。

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焦虑、紧张、暴躁等情绪,尽早建立康复信心,能够帮助患者以正确、积极的心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有效的降低患者残疾的可能性。

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病发后的神经系统重组也同样具有积极作用[7-9]。

同时中医穴位按摩及穴位贴敷能可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补气益血、调节阴阳,对人体特定部位的刺激还可起到防止肌肉萎缩、韧带粘连,达到醒脑开窍之效[10-11],对于神经系统重组有显著意义。

中医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有显著帮助,为患者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摆脱残疾困扰,最终融入社会,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医康复护理便于操作,易于家属实施,同样可以减少社会和家庭负担。

◆参考文献[ 1 ] 詹若燕,罗秀娟,陈妙玲.早期康复干预在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 J ]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 ( 4 ):379.[ 2 ] 郑虹英,过建春,荀运浩.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99例护理体会[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29 ( 4 ):752.[ 3 ] 赵琦.我国脑血管意外护理新进展[ J ] .上海护理,2001,6 ( 3 ):33-34.[ 4 ] 张智华,杨 丹,吴 晨,等.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 J ]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 ( 10 ):1733.[ 5 ] 黄为民,高展,冉春风,等.早期介入运动疗法脑率中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法评估[ J ] .中国临床康复,2003,7 ( 25 ):3484-348. [ 6 ] 彭凌.舒适护理时脑率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 ( 1A ):11.[ 7 ] 王粤湘,何小燕,张秀华,等.提脓化腐生肌在下肢外伤性慢性皮肤溃疡护理中的应用[ J ]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 ( 2 ):290.[ 8 ] 闫国平,臧大维,王志芝.低频电刺激周围神经对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疗效的影响[ J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6 ( 6 ):397.[ 9 ] 徐国江.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 J ]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 ( 3 ):538.[ 10 ] 赵跃萍,吕文君,吴萌萌.胸痹的中医护理体会[ J ]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 ( 2 ):286.[ 11 ] 潘相安.中风病病因病机的探析及治疗[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 ( 1 ):138-141.2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