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作用分析

合集下载

康复护理措施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措施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措施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康复护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综合性护理方式。

脑卒中是指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脑组织损害的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偏瘫、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功能训练通过康复护理,可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活动能力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以增强患者四肢力量,提高平衡能力,促进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恢复。

康复护理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并进行逐步增加训练强度,持续进行康复训练,以达到最佳效果。

二、康复教育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康复护理师要进行康复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相关知识,提供必要的指导,使其能够对康复护理措施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实施。

康复教育内容包括脑卒中的预防知识、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药物的正确使用等方面。

三、言语治疗言语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中,必须重视言语治疗。

康复护理师可以通过言语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发音训练、语言组织训练、理解训练等,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言语功能,提高日常交流能力。

四、认知康复脑卒中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

康复护理师可以运用认知康复技术,进行认知训练,如维持注意力的训练、记忆力的训练、思维灵活性的训练等,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五、心理支持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还包括心理支持。

脑卒中常导致患者情绪波动,甚至出现抑郁症状。

康复护理师要通过情绪抒发、心理疏导等方式,给予患者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战胜困难,增强信心,提高康复效果。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功能训练、康复教育、言语治疗、认知康复和心理支持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及作用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及作用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及作用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

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

中医康复护理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已经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

中医康复护理的基本理论是以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础,通过运用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从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全面治疗。

在中医康复护理中,除了注重病因病机的辨证施治外,还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充分考虑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中医康复护理还注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饮食、作息等方面的指导和调理,以全面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应用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康复护理中的一种非常古老的治疗手段,它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来说,针灸疗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1)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针灸疗法可以刺激穴位,促进神经系统的恢复,增强神经传导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适应性和代偿能力,从而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2)改善血液循环: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肢体的供血和氧气供应,加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从而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3)调节身体的气血、阴阳平衡: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身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1]。

(4)缓解疼痛和肌肉僵硬: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肌肉僵硬,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康复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应用中草药的药性和功效,调节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脑卒中康复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

脑卒中康复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

脑卒中康复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突发性破裂或阻塞导致的脑部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困扰。

中医作为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在脑卒中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脑卒中康复患者中的中医护理方案,并介绍不同方面的中医护理措施。

首先,对于脑卒中康复患者来说,中医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医药物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例如,针对脑卒中引起的瘫痪症状,中医常用药包括桑枝、红花、蜂蜜等,能够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促进患者的肌肉恢复。

而对于脑卒中引起的认知障碍和情绪失控等问题,中医常用药包括天麻、酸枣仁、龙骨等,能够清热安神,改善患者的认知和情绪状态。

其次,中医还注重通过针灸和推拿等手段来促进脑卒中康复患者的病情改善。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在脑卒中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针灸能够刺激人体穴位,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促进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

例如,对于运动障碍的患者,中医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和合谷等,能够促进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

此外,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手段。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患者的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的僵硬和痉挛,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和针灸推拿,中医还注重脑卒中康复患者的饮食调理。

饮食在中医中被称为“药膳”,可以通过选择适合患者的食物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根据中医的理论,脑卒中属于“中风”范畴,中医建议患者饮食应以调养气血、润燥化痰、疏通络脉为主。

例如,中医常推荐脑卒中康复患者多食用补血养颜的食物,如红枣、黑豆、龟苓膏等。

同时,还要避免食用一些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加重患者的症状。

此外,中医还注重脑卒中康复患者的心理护理。

脑卒中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因此,中医护理也应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

中医常采用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痛苦和焦虑。

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倾听来帮助其排解负面情绪,缓解压力。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估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估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估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逐步加剧,脑卒中患者的数量也面临着明显上升的压力。

针对这一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案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案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一、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案1. 减轻症状的治疗中风患者常常表现为手脚无力、语言困难等症状,针对这一情况的康复护理方案应该包含减轻症状的治疗措施。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应按时服药,并在平日里进行一些简单的辅助治疗,如物理治疗和中医针灸等。

2. 身体功能锻炼脑卒中患者常常表现出肌肉无力、平衡能力下降等情况,应该采用一系列的身体锻炼来帮助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

通过药物调试和康复体育等方式,可以达到强化患者身体机能的效果。

3. 营养饮食指导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间应该加强营养饮食的指导,保证各项指标正常。

特别地,应该减少脂肪、盐类、糖分等食物的摄入,增加蛋白质、矿物质等的摄入。

二、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估1. 记忆力恢复康复期间的患者通常表现出记忆力恢复缓慢,甚至完全丧失的情况。

在营养饮食指导、药物治疗以及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帮助下,患者能够逐渐有效地提高记忆力。

2. 行动自如针对患者因为肌肉无力、平衡能力下降等问题无法行动自如的情况,康复护理方案应当引导患者进行一系列的身体运动。

这些身体运动能够帮助患者增加肌肉力量、平衡感等,从而使得患者能够独立行动。

3. 语言恢复脑卒中患者的语言能力常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也是康复护理方案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药物治疗、语言康复训练等多方面的协调帮助下,患者可以逐步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结语维护脑卒中患者的身心健康需要一个完整的康复护理方案,这个方案应该包括药物治疗、营养饮食指导、身体功能锻炼、心理疏导等等,方案的实行应当针对患者历史病史、个人情况、家庭等多种因素进行合理的制定和实施,同时需要对方案的效果进行持续的评估和调整。

中医康复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康复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
t ame t f a in sw t t k n a u e sa e r t n t t i sr ei c t tg .Meh d : 0 p t nswi t k na u e s g e er n o y d vd d i t n e p r n a e op e h o t o s 7 ai t t s o e i c t t e w r a d ml i ie no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x e i e h r a me tl
g u n ot l ru (5css nec r p .T ept nsntecnr opw r i nruienri aeadteei n e r pa dacn o g p 3 ae ahg u ) h a et i h ot l u e g e t us gcr n v e c — o r o i o i og r e v o n n h d
b s d n ri g c r CM e a i tt n w r mp e ne n t e e p r n a o p a e u n ae o T s f r h b l ai e e i lme td i h x e i t g u .T e s o e ff n t n ln u o o ia e ii a d a i o me l r h c r so ci a e r l gc l f t n — u o d c
【 bt c O j te T p r t p c i n e li l fco ei ne bs u i a C hbitni t A s at r 】 b cv: b xle h a lao adt ic f t f v ec — a dnrn c eoT M r ai ao n h ei e o e p i tn h cn a ee d e sg r f e l i e t

中医护理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与效果研究

中医护理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与效果研究

中医护理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与效果研究一、中医护理在康复医学中的理论基础中医护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强调“整体观”和“辨证施护”。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疾病的发生是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

因此,中医护理注重调整人体的整体功能,促使阴阳平衡,以达到康复的目的。

在康复医学中,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阴阳五行学说:中医认为,阴阳是万物生长、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五行学说则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在康复过程中,中医护理通过调整阴阳平衡,协调五行关系,促进患者康复。

2. 脏腑经络学说:中医认为,脏腑是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中心,经络是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的通道。

中医护理通过调理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有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

3. 辨证施护:中医护理强调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在康复过程中,辨证施护有助于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中医护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实践方法中医护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实践方法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针灸:针灸是中医护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2. 推拿:推拿是通过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调整肌肉、筋骨、关节,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提高功能的一种方法。

3. 中药:中药具有调理脏腑、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运用中药可以提高康复效果。

4. 膳食调理:中医护理注重饮食调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合理安排膳食,以补充营养、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5. 情志护理: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影响脏腑功能,进而影响康复。

中医护理通过心理疏导、情绪调节等方法,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康复。

三、中医护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效果1. 疼痛管理:中医护理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 功能恢复:中医护理通过调理脏腑、疏通经络、锻炼筋骨等方法,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康复护理脑卒中实验报告(3篇)

康复护理脑卒中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常伴有偏瘫、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本实验旨在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2. 分析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3. 探讨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三、实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实验组给予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2. 康复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以下康复护理措施:(1)肢体康复: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运动、主动活动、体位变换、被动向健侧翻身训练、被动向患侧翻身训练、主动向健侧翻身训练、主动向患侧翻身训练等。

(2)言语康复:针对吞咽困难、言语障碍的患者,进行口腔、颜面肌、颈部屈肌的运动训练,促通咽反射训练,闭锁声门训练,吞咽模式训练等。

(3)心理康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有效沟通,运用心理疏导,帮助病人从认识上进行重新调整,认知行为干预,放松技巧;音乐疗法等。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坐起、站立、行走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3. 观察指标:(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

(3)康复治疗满意度调查。

4. 数据分析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

四、实验结果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实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生往往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脑卒中后,患者常常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包括肌肉无力、肌肉痉挛、肌肉萎缩等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

传统的康复护理方法对于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来说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有限,康复过程中常常遇到瓶颈期,这时候中医康复护理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康复护理是指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中,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进行综合性康复护理,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熏洗、艾灸等方法,来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并辅以相应的心理护理和饮食调理,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一、中医康复护理的目标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其首要目标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具体包括恢复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肌肉协调能力,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减轻肌肉痉挛和疼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中医康复护理还包括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带来的身心困扰。

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康复护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入针头,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达到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

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针灸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促进患者的肌肉恢复。

2.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康复护理中另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特定的手法和力道,对患者的肌肉、筋骨进行按摩和调理,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

3. 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将中药煎煮后,用熏汽或温煮的方式作用于患者的身体表面,通过药物的渗透和作用,来改善体表组织的微循环,促进肌肉的恢复和修复,对于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肢体康复大有裨益。

4. 艾灸疗法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在患者的穴位上施灸,使药力渗透到患者的肌肉和经络中,起到温经活络,祛风散寒的作用,对改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肌肉无力、痉挛等症状有明显的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作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04-11T14:53:47.4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1期作者:邓小会
[导读]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死亡率高等特点。

(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巴中 636000)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干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5年7月—2017年07月),依据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2],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

结果: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致残率为28.89%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1.11%,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和活动能力的康复,降低患者致残率,具有使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347-01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可导致多种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

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1]。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

为改善患者功能康复效果,寻求更优质的。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5年7月—2017年7月),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47178岁,平均年龄(63.19±5.29)岁,脑梗死患者66例,脑出血患者24例。

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昏迷、重要器官严重合并症及脑萎缩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进行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

1.2 护理措施
两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2],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
(1)情志护理:脑卒中发病急骤,病情严重,部分患者清醒后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或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极易出现焦躁、易怒、绝望等不良情绪,给予患者及家属系统的健康宣教,普及脑卒中基础知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稳定患者情绪。

(2)饮食调护: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饮食进行调整,急性期患者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恢复期患者多食补血益气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等,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有吞咽障碍的患者,为避免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可鼻饲流质饮食。

(3)穴位按摩、推拿及功能锻炼: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对患者实施中医按摩,如下肢的阳陵泉、足三里、梁丘、三阴交、太冲等穴位,上肢的风池、内关、肩井、手三里、合谷等穴位,每个穴位按压213分钟,早晚各一次,使用揉法和推法等对患者患者进行穴位推拿[2],同时配合关节被动运动进行康复锻炼,如在肩、肘、腕、髋、膝、踝等处的伸展、屈曲、内收和旋转等,中后期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和锻炼[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致残率。

1.4 数据处理
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经过1个月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

2.2 两组患者致残率调查
对照组与观察组残疾患者分别为13例和5例,对照组患者致残率为28.89%(13/45)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1.11%(5/45),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中医学中,脑卒中一般归属为中风,使用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通过情志护理帮助患者以正确、积极想上的心态来面对自身的疾病,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极大的有利于病情的转归;饮食护理能够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穴位按摩、推拿及功能锻炼具有疏经通络、改善患者血循环的作用,促进患者功能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能力及生活质量,减低患者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钟绍敏,吴斌,吴怡,等.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184-186.
[2]高素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10-13.
[3]李会珍,李丽兴,钟裕元.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探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8):3609-3610.
[4]王艳,张芬,李春艳.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实施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2):8388-83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