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A版(选修2-1)《充要条件》word导学案
人教A版选修2-1第一章第4课时导学案1.2.2 充要条件

§1.2.2 充要条件学习目标1. 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2. 掌握充要条件的证明方法,既要证明充分性又要证明必要性.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 11~ P 12,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什么是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复习2:p :一个四边形是矩形q :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p 是q 的什么条件? q 又是p 的什么条件?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一:下列形如“若p ,则q ”的命题是真命题吗?它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吗?p 是q 的什么条件?(1)若平面α外一条直线a 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平行,则直线a 与平面α平行;(2)若直线a 与平面α内两条直线垂直,则直线a 与平面α垂直.反思:充要条件的实质是原命题和逆命题均为真命题.※ 典型例题例1 下列各题中,判断p 是q 的什么条件?(1) p : 0b =,q :函数2()f x ax bx c =++是偶函数;(2) p : 0,0,x y >> q :0xy >(3) p : a b > , q :a c b c +>+变式:下列形如“若p ,则q ”的命题是真命题吗?它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吗?哪些p 是q 的充要条件?(1) p : 0b = ,q :函数2()f x ax bx c =++是偶函数;(2) p : 0,0,x y >> q :0xy >(3) p : a b > , q :a c b c +>+小结:判断是否充要条件两种方法(1)p q ⇒且q p ⇒;(2)原命题、逆命题均为真命题;(3) 用逆否命题转化.练习:在下列各题中, p 是q 的什么条件?(1) p :234x x =+ , q :x =(2) p : 30x -=, q :(3)(4)0x x --=(3) p : 240(0)b ac a -≥≠ ,q :20(0)ax bx c a ++=≠(4) p : 1x =是方程20ax bx c ++=的根q :0a b c ++=例2 已知0ab ≠,求证:1a b +=的充要条件是33220a b ab a b ++--=小结:证明充要条件既要证明充分性又要证明必要性.※ 动手试试练1. 下列各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1)p :1x =,q :1x -(2)p :|2|3x -=,q :15x -≤≤ ;(3)p :2x =,q :3x -=;(4)p :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q :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练2. 求圆222()()x a y b r -+-=经过原点的充要条件.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一些什么?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知识拓展设A 、B 为两个集合,集合A B =是指x A x B ∈⇔∈,则“x A ∈”与“x B ∈”互为 条件.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a b >是22a b >的充分条件B.||||a b >是22a b >的充要条件C.21x =是1x =的充分条件D.αβ=是tan tan αβ= 的充要条件2.“x M N ∈”是“x M N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设p :240(0)b ac a ->≠,q :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有实根,则p 是q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22530x x --<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A.132x -<< B.102x -<< C.132x -<< D.16x -<< 5. 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填空.(1) 3x >是5x >的(2) 3x =是2230x x --=的(3) 两个三角形全等是两个三角形相似的课后作业1. 证明:20a b +=是直线230ax y ++=和直线20x by ++=垂直的充要条件.2.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222a b c ab ac bc ++=++,这里,,a b c 是ABC ∆的三边.。
人教A版选修2-1第一章学案命题及其关系与充分、必要条件无答案

专题:命题及其关系与充分、必要条件※知识要点1.命题(1)概念: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2)一般形式:若/如果,则/那么.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1)四种命题若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四种命题的形式是:①原命题:若则或;①逆命题:若则或;①否命题:若则或;①逆否命题:若则或.注意:命题p的否定是指,记作;(2)四种命题间的关系:(3)四种命题的真假性关系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①两个命题为逆命题或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若p①q,则p是q的条件,q是p的条件;(2)若p①q,则p是q的条件,q是p的条件;(3)若p①q,q /p,则p是q的条件,同时,q是p的条件;(4)若p q,q /p,则p是q的条件,同时,q是p的条件;注意: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具备以下两个特征:①对称性:若“p⇒q”,则“”;②传递性:若“p⇒q且q⇒r”,则p与r的关系是.※题型讲练【例1】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1)“x2+2x-3<0”是命题()(2)“sin 45°=1”是真命题()(3)命题“若p,则q”的否命题是“若p,则非q”()(4)若原命题为真,则这个命题的否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变式训练1:1.按要求写出下列命题的相关命题并判断其真假:(1)命题“若α=π3,则cos α=12”的逆命题;(2)命题“若x=4,则x2+3x-4≥0”的否命题;(3)命题“若m>0,则方程x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4)命题“若x,y都是偶数,则x+y也是偶数”的逆否命题;【例2】在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1)p:x2=3x+4,q:x=3x+4;(2)p:x-3=0,q:(x-3)(x-4)=0;(3)p:b2-4ac≥0(a≠0),q:ax2+bx+c=0(a≠0)有实根.变式训练2:1.给下列命题选择合适的条件: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设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为AC,BD,则“四边形ABCD 为菱形”是“AC①BD”的;(2)若命题p:φ=π2+kπ,k①Z,命题q:f(x)=sin(ωx+φ)(ω≠0)是偶函数,则p是q的;(3)已知命题p:m<-2,命题q:方程x2-x-m=0无实根,则命题p是q的;(4)给定两个命题p,q.若¬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则命题p是¬q的.2.已知p是r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q是r的充分条件,s是r的必要条件,q是s的必要条件,现有下列命题:①s是q的充要条件;①p是q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①r是q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①¬p 是¬s 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①r 是s 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则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例3】设x ,y ①R ,求证:|x +y |=|x |+|y |的充要条件是xy ≥0.变式训练3: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p n +q (p ≠0,且p ≠1), 求证: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为q =-1.【例4】已知P ={x |x 2-8x -20≤0},非空集合S ={x |1-m ≤x ≤1+m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1)若x ①P 是x ①S 的必要条件;(2)若¬P 是¬S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变式训练4:1.函数f (x )=⎩⎨⎧log 2x ,x >0,-2x +a ,x ≤0有且只有一个零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 .a <0B .0<a <12C .12<a <1 D .a ≤0或a >12.若命题“x <m -1或x >m +1”是命题“x 2-2x -3>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3.设p :|4x -3|≤1;q :x 2-(2a +1)x +a (a +1)≤0,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课后练习1.命题“若x 2>y 2,则x >y ”的逆否命题是( ) A .“若x <y ,则x 2<y 2” B .“若x >y ,则x 2>y 2” C .“若x ≤y ,则x 2≤y 2” D .“若x ≥y ,则x 2≥y 2” 2.已知向量a =(m 2,-9),b =(1,-1),则命题“m =-3”是“a ∥b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给定两个命题p 、q ,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p 是¬q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已知条件p :-2<x <4,条件q :(x +2)(x +a )<0;若q 是p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4,+∞)B .(-∞,-4)C .(-∞,-4]D .[4,+∞) 5.命题“任意x ①[1,2],x 2-a ≤0”为真命题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 .a ≥4B .a ≤4C .a ≥5D .a ≤56.命题“如果x 、y ∈R ,且x 2+y 2=0,则x 、y 全为0”的否命题是 . 7.给下列命题选择合适的条件: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a =2”是“{1,2}⊆{1,a ,b }”的 ;(2)“m <14”是“方程x 2+x +m =0有实数解”的_______;(3)“φ=π”是“曲线y =sin(2x +φ)过坐标原点”的_______; (4)“a =1”是“直线x -2ay =1和ax -2y =1平行”的_____; 8.函数f (x )=x 2+mx +1的图象关于直线x =1对称的充要条件是 ____ .9.已知集合A ={x |12<2x <8,x ∈R},B ={x |-1<x <m +1,x ∈R },若x ∈B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x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10.设a ,b ,c 为△ABC 的三边,求证:方程x 2+2ax +b 2=0与x 2+2cx -b 2=0有公共根的充要条件是∠A =90°.11.设p :实数x 满足x 2-4ax +3a 2<0,其中a <0;q :实数x 满足x 2-x -6≤0,或x 2+2x -8>0,且¬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a 的取值范围.。
2020秋高中数学人教版2-1学案:1.1.1命题含解析

2020秋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学案:1.1.1命题含解析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有一次在魏玛公园散步.当他走在一条仅能容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时,迎面走来了一位曾经把歌德的所有作品都贬得一文不值的文艺批评家.那位批评家站在歌德的对面,傲慢地说:“对一个傻子,我绝不让路." “我却正好相反."歌德边说边微笑着站到了一边.顿时,那位批评家满脸通红,羞得无地自容.这里反映的就是常用逻辑用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涉及一些逻辑上的问题.无论是进行思考、交流,还是从事各项工作,都需要正确地运用逻辑用语表达自己的思维,需要对一些命题进行判断和推理.因此,正确地使用逻辑用语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本章我们将学习常用逻辑用语,体会逻辑用语在表述和论证中的作用.学习目标1.了解命题的概念,会判断命题的真假.2.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丰富实例,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3.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4.能够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5.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6.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本章重点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意义;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应用.本章难点必要条件的含义;含有一个量词的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否定.1。
1命题及其关系1。
1。
1命题自主预习·探新知情景引入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提出过一个命题:白马非马.对于一般人来说,“白马是马”就如同说“苹果是水果”一样清楚明白,怎么可能“白马非马”呢?孔子的六世孙孔穿,为了驳倒公孙龙的主张,找上门去辩论,结果公孙龙说:“如果白马是马,那么黑马也是马,因此就有白马是黑马,也就是说白等于黑.像你这样黑白不分,我不值得和你辩论.”孔穿几句话就败下阵来.公孙龙在这里正是运用了逻辑推理才将这个错误的命题“证明”了,它的破绽在哪里呢?新知导学命题及相关的概念(1)定义:用__语言、符号或式子__表达的,可以__判断真假__的陈述句.(2)分类:①真命题:判断为__真__的语句;②假命题:判断为__假__的语句.(3)形式:命题的结构形式是“__若p,则q__”,其中__p__是命题的条件,__q__是命题的结论.预习自测1.下列语句中,命题的个数是(C)①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②请起立;③单位向量的模为1;④你是高二的学生吗?A.0B.1C.2D.3[解析]由命题的定义知,语句①③能判断真假,所以是命题,故选C.2.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D)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吗?B.在线段AB上任取一点C.作∠A的平分线AMD.两个锐角的和大于直角[解析]两个锐角的和大于直角是一个假命题,A、B、C都不能判断真假.3.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是(C)A.log24=2B.直线x=0的倾斜角是错误!C.若|a|=|b|,则a=bD.若直线a⊥平面α,直线a⊥平面β,则α∥β[解析]由|a|=|b|得a与b的模相等,但方向不定,故a与b不一定相等,故选C.4.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A.若错误!=错误!,则x=y B.若x2=1,则x=1C.若x=y,则错误!=错误!D.若x〈y,则x2〈y2[解析]B中,若x2=1,则x=±1;C中,若x=y<0,则x与错误!无意义;D中,若x=-2,y=-1,满足x〈y,但x2〉y2,故选A.5.把命题“函数f(x)=sin x是奇函数”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是__若一个函数是f(x)=sin x,则该函数是奇函数__。
36251_《命题及其关系》教案3(新人教A版选修2-1)

这种等价转换的思想,就能使思路更广阔,方法更灵活,复杂问题简单化.
六、回顾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即如果pq且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
七、课后练习
1.“xy>0”是“|x+y|=|x|+|y|”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证明:(1)先证充分性
∵ ∴方程 的
∴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设其为 。
∵ ∴方程 有两个异号实根
(2)再证必要性
∵方程 有两个异号实根,设其为
∴ ∵ ∴
由(1)(2)原命题得证。
评析注意,证明充分必要条件,实际上需要证明原命题和逆命题都成立.
它亦等价于证明:
(1)原命题和否命题都成立;
(2)逆否命题和逆命题都成立;
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日期
课题
命题及其关系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理解充要条件的概念掌握判断命题条件的充要性的方法,把充要条件的思想自觉地运用到解题之中.
教学重点:命题条件的充要性的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充分性与必要性的推导顺序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备课札记
一、创设情境
由上节内容可知,一个命题条件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可分为四类: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既充分又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问题2:指出下列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q是p的什么条件:
(1)p:x>2,q:x>1;
(2)p:x>1,q:x>2;
(3)p:x>0,y>0,q:x+y<0;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习题: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含答案)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A组1.“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是正方形”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由“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得出“四边形是正方形”,但当“四边形是正方形”时必有“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是正方形”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B2.“x≤2或x≥5”是“x2-7x+10>0”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x2-7x+10>0,解得x>5或x<2.∴“x≤2或x≥5”是“x2-7x+10>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答案:B3.“a=2”是“直线ax+2y=0平行于直线x+y=1”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若a=2,则ax+2y=0即为x+y=0与直线x+y=1平行,反之若ax+2y=0与x+y=1平行,则-=-1,a=2,故选C.答案:C4.给出下列3个结论:①x2>4是x3<-8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②在△ABC中,AB2+AC2=BC2是△ABC 为直角三角形的充要条件;③若a,b∈R,则“a2+b2≠0”是“a,b不全为0”的充要条件.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解析:由x2>4可得x>2或x<-2,而由x3<-8可得x<-2,所以x2>4是x3<-8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①正确;在△ABC中,若AB2+AC2=BC2,则△ABC一定为直角三角形,反之不成立,AB2+AC2=BC2是△ABC为直角三角形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②不正确;容易判断③正确.答案:C5.“φ=π”是“曲线y=sin(2x+φ)过坐标原点”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当φ=π时,y=sin(2x+π)=-sin 2x,此时曲线过原点;而当曲线过原点时,φ=kπ,k∈Z.答案:A6.指数函数f(x)=(3-a)x是单调递增函数的充要条件是.解析:由指数函数的性质可得,要使该函数为增函数,只要3-a>1,即a<2.答案:a<27.已知a,b是两个命题,如果a是b的充分条件,那么¬a是¬b的条件.解析:由已知条件可知a⇒b,∴¬b⇒¬a.∴¬a是¬b的必要条件.答案:必要8.下面两个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1)p: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b2>a2+c2,q:△ABC为钝角三角形;(2)a,b∈R,p:x>a2+b2,q:x>2ab.解(1)在△ABC中,因为b2>a2+c2,所以cos B=<0,所以B为钝角,即△ABC为钝角三角形.反之,若△ABC为钝角三角形,B可能为锐角,这时b2<a2+c2.所以p⇒q,q p,故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因为当a,b∈R时,有a2+b2≥2ab,所以p⇒q.反之,若x>2ab,则不一定有x>a2+b2,即p⇒q,q p,故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9.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作答).(1)向量a=(x1,y1),b=(x2,y2),p:,q:a∥b;(2)p:|x|=|y|,q:x=-y;(3)p:直线l与平面α内两条平行直线垂直,q:直线l与平面α垂直;(4)f(x),g(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h(x)=f(x)+g(x),p:f(x),g(x)均为偶函数,q:h(x)为偶函数.解(1)由向量平行公式可知p⇒q,但当b=0时,a∥b不能推出,即q p,故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因为|x|=|y|⇒x=±y,所以p q,但q⇒p,故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p q,但由线面垂直的定义可知:q⇒p,故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4)若f(x),g(x)均为偶函数,则h(-x)=f(-x)+g(-x)=f(x)+g(x)=h(x),所以p⇒q,但q p,故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10.已知实数p:x2-4x-12≤0,q:(x-m)(x-m-1)≤0.(1)若m=2,则p是q的什么条件;(1)若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实数p:x2-4x-12≤0,解得-2≤x≤6,q:(x-m)(x-m-1)≤0,解得m≤x≤m+1,令A=[-2,6],B=[m,m+1],(1)若m=2,则B=[2,3],所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若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B⫋A,则解得-2≤m≤5,∴m∈[-2,5].B组1.m=是直线x-y+m=0与圆x2+y2-2x-2=0相切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由圆心(1,0)到直线x-y+m=0距离d=,得m=或m=-3,故选A.答案:A2.若向量a=(x,3)(x∈R),则“x=4”是“|a|=5”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若x=4,则a=(4,3),所以|a|==5;若|a|=5,则=5,所以x=±4,故“x=4”是“|a|=5”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答案:A3.以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 n}中,a1>0,则“a1<a3”是“q>1”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在等比数列中,若a1<a3,则a1<a1q2.∵a1>0,∴q2>1,即q>1或q<-1.若q>1,则a1q2>a1,即a1<a3成立.∴“a1<a3”是“q>1”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答案:B4.设l,m,n均为直线,其中m,n在平面α内,则“l⊥α”是“l⊥m且l⊥n”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因为l⊥α,m⊂α,n⊂α,所以l⊥m且l⊥n,故充分性成立;当l⊥m且l⊥n时,m,n⊂α,不一定有m与n相交,所以l⊥α不一定成立,故必要性不成立.答案:A5.“0≤m≤1”是“函数f(x)=cos x+m-1有零点”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令f(x)=cos x+m-1=0,得cos x=-m+1,若函数有零点,则-1≤-m+1≤1,解得0≤m≤2,因此“0≤m≤1”是“函数f(x)=cos x+m-1有零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答案:A6.在△ABC中,设命题p:,命题q:△ABC是等边三角形,那么命题p是命题q的条件.解析:由,得,因此b2=ac,a2=bc,c2=ab,可得a=b=c,故△ABC是等边三角形;反之,若△ABC是等边三角形,则一定有.故命题p是命题q的充要条件.答案:充要7.给出下列命题:①“a>b”是“a2>b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lg a=lg b”是“a=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若x,y∈R,则“|x|=|y|”是“x2=y2”的充要条件;④在△ABC中,“sin A>sin B”是“A>B”的充要条件.其中真命题是.(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解析:∵a=-2,b=-3时,a>b,而a2<b2,∴a>b对a2>b2不具备充分性,故①错误;∵lg a=lg b⇒a=b,∴具备充分性,故②错误;∵|x|=|y|⇒x2=y2,x2=y2⇒|x|=|y|,∴“|x|=|y|”是“x2=y2”的充要条件,③正确;∵在△ABC中,(1)当A,B均为锐角或一个为锐角一个为直角时,sin A>sin B⇔A>B.(2)当A,B有一个为钝角时,假设B为钝角,∵A+B<π⇒A<π-B⇒sin A<sin B,与sin A>sin B矛盾,∴只能A为钝角.∴sin A>sin B⇒A>B;反过来A>B,A为钝角时,π-A>B⇒sin A>sin B,∴④正确.答案:③④8.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p n+q(p≠0且p≠1),求证:数列{a n}为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为q=-1.证明充分性:当q=-1时,a1=p-1,当n≥2时,a n=S n-S n-1=(p-1),当n=1时也成立.于是=p(p≠0且p≠1),即数列{a n}为等比数列.必要性:当n=1时,a1=S1=p+q.当n≥2时,a n=S n-S n-1=p n-1(p-1),因为p≠0且p≠1,所以=p.因为{a n}为等比数列,所以=p,即=p,即p-1=p+q,故q=-1.综上所述,q=-1是数列{a n}为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
2020秋高中数学人教版2-1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含解析

2020秋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课时作业: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含解析第一章1。
2 1.2.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4]A级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使0〈x<2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是(C)A.0<x〈1B.0≤x<1C.0<x≤2D.x≥22.已知p:x2-x〈0,那么命题p的一个充分条件是(D)A.1〈x〈3B.-1<x<1C.错误!〈x〈5D.错误!<x〈错误![解析]x2-x〈0,∴0〈x<1,∵13<x<错误!⇒0〈x<1,∴p的一个充分条件为错误!<x〈错误!。
3.已知命题“若p,则q”,假设其逆命题为真,则p是q的(B)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D.无法判断[解析]若p则q的逆命题为“若q,则p”即q⇒p,∴p是q 的必要条件.4.下列各小题中,p是q的充分条件的是(C)①p:m<-2,q:y=x2+mx+m+3有两个不同的零点;②p:错误!=1,q:y=f(x)是偶函数;③p:cosα=cosβ,q:tanα=tanβ.A.①B.③C.①②D.②③[解析]①中,p⇒q,②中p⇒q,③中p错误!q。
5.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平面α∥平面β"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是(C)A.存在一条直线l,l⊂α,l∥βB.存在一个平面γ,γ⊥α,γ⊥βC.存在一条直线l,l⊥α,l⊥βD.存在一个平面γ,γ∥α,γ⊥β6.设甲、乙、丙是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A)A.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B.丙是甲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甲的充分条件C.丙既不是甲的充分条件,也不是甲的必要条件D.无法判断[解析]∵乙⇒甲,丙⇒乙,乙错误!丙,∴丙⇒甲,甲错误!丙,∴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二、填空题7.“b2=ac”是“a,b,c成等比数列"的__必要__条件.(填“充分"或“必要”)[解析]a,b,c成等比数列⇒b2=ac.8.设p:实数x满足x2-4ax+3a2〈0(其中a〉0),q:2〈x≤3。
人教A版选修2-1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学案

_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某居民的卧室里安有一盏灯,在卧室门口和床头各有一个开关,任意一个开关都能够独立控制这盏灯.这就是电器上常用的“双刀”开关.问题1:A开关闭合时B灯一定亮吗?提示:一定亮.问题2:B灯亮时A开关一定闭合吗?提示:不一定,还可能是C开关闭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命题真假“若p,则q”是真命题“若p,则q”是假命题推出关系p⇒q p⇒/_q条件关系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已知p:整数x是6的倍数;q:整数x是2和3的公倍数.问题1:“若p,则q”是真命题吗?提示:是.问题2:“若q,则p”是真命题吗?提示:是.问题3:p是q的什么条件?提示:是充分条件,也是必要条件.充要条件(1)如果既有p⇒q,又有q⇒p,就记作p⇔q,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2)概括地说,如果p⇔q,那么p与q互为充要条件.1.p是q的充分条件是指“p成立可充分保证q成立,但是如果没有p,q也可能成立”.2.q是p的必要条件是指“要使p成立必须要有q成立”,或者说“若q不成立,则p一定不成立”;但即使有q成立,p未必会成立.3.p与q互为充要条件,也称“p等价于q”,“q当且仅当p”等.4.当命题“若p,则q”与其逆(或否)命题都为真时,p是q的充要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1] 指出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作答).(1)在△ABC中,p:∠A>∠B,q:BC>AC.(2)对于实数x,y,p:x+y≠8,q:x≠2或y≠6.(3)在△ABC中,p:sin A>sin B,q:tan A>tan B.(4)已知x,y∈R,p:(x-1)2+(y-2)2=0,q:(x-1)·(y-2)=0.[思路点拨]首先判断是否有p⇒q和q⇒p,再根据定义下结论,也可用等价命题判断.[精解详析](1)在△ABC中,显然有∠A>∠B⇔BC>AC,所以p是q的充要条件.(2)因为x=2且y=6⇒x+y=8,即綈q⇒綈p,但綈p⇒/ 綈q,所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取∠A=120°,∠B=30°,p⇒/ q,又取∠A=30°,∠B=120°,q⇒/ p,所以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因为p:A={(1,2)},q:B={(x,y)|x=1或y=2},A B,所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一点通](1)若p⇒q且q⇒/ 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p⇒/ q且q⇒p,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p⇒q且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若p⇒/ q且q⇒/ 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判断A是B的什么条件,常用方法是验证由A能否推出B,由B能否推出A.对于否定性命题,注意利用等价命题来判断.1.下列命题中,p是q的充分条件的是( )A.p:a=0,q:ab=0B.p:a2+b2≥0,q:a≥0且b≥0C.p:x2>1,q:x>1D.p:a>b,q:a> b解析:对A,a=0时,一定有ab=0,p⇒q;对B,a2+b2≥0时,a,b∈R,∴p⇒/ q;对C,x2>1时,x>1或x<-1,∴p⇒/ q;对D,当a>b>0时,有a>b,而a>0>b或0>a>b时,a或b无意义,∴p⇒/ q.答案:A2.(2012·天津高考)设φ∈R,则“φ=0”是“f(x)=cos (x+φ)(x∈R)为偶函数”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φ=0时,函数f(x)=cos(x+φ)=cos x是偶函数,而f(x)=cos(x+φ)是偶函数时,φ=π+kπ(k∈Z).故φ=0是函数f(x)=cos(x+φ)为偶函数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答案:A3.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p:△ABC中,b2>a2+c2,q:△ABC为钝角三角形;(2)p:△ABC有两个角相等,q:△ABC是正三角形;(3)若a,b∈R,p:a2+b2=0,q:a=b=0.解:(1)△ABC中,∵b2>a2+c2,∴cos B =a2+c2-b22ac<0,∴B 为钝角,即△ABC 为钝角三角形.反之,若△ABC 为钝角三角形,B 可能为锐角,这时b 2<a 2+c 2.∴p ⇒q ,q ⇒/ p ,故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有两个角相等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反之一定成立, ∴p ⇒/ q ,q ⇒p ,故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若a 2+b 2=0,则a =b =0,故p ⇒q .若a =b =0,则a 2+b 2=0,即q ⇒p ,所以p 是q 的充要条件.根据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例6≤0.若綈p 是綈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思路点拨] 解决本题可先求出命题p 和q 成立的条件,再得到綈p ,利用綈p 是綈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即綈q ⇒綈p 求出a 的取值范围,或利用等价条件p ⇒q 求得a .[精解详析] 由x 2-4ax +3a 2<0且a <0得 3a <x <a , ∴p :3a <x <a .由x 2-x -6≤0得-2≤x ≤3, ∴q :-2≤x ≤3.∵綈q ⇒綈p ,∴p ⇒q .∴⎩⎪⎨⎪⎧3a≥-2,a≤3,a<0⇒-23≤a <0,∴a 的取值范围是[-23,0).[一点通] 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可以先把p ,q 等价转化,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与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建立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进行求解.4.集合A ={x |x -1x +1<0},B ={x ||x -b |<a }.若“a =1”是“A ∩B ”≠∅”的充分条件,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 )A .[-2,0)B .(0,2]C .(-2,2)D .[-2,2]解析:A ={x |x -1x +1<0}={x |-1<x <1},B ={x ||x -b |<a }={x |b -a <x <b +a },因为“a =1”是“A ∩B ≠∅”的充分条件,所以-1≤b -1<1或-1<b +1≤1,即-2<b <2.答案:C5.已知p :x 2-8x -20>0,q :x 2-2x +1-a 2>0.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正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不等式x 2-8x -20>0的解集为 A ={x |x >10或x <-2};不等式x 2-2x +1-a 2>0的解集为 B ={x |x >1+a 或x <1-a ,a >0}. 依题意p ⇒q 但q ⇒/ p ,说明A B . 于是有⎩⎪⎨⎪⎧a>0,1+a≤10,1-a>-2或⎩⎪⎨⎪⎧a>0,1+a<10,1-a≥-2,解得0<a ≤3.所以正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3].充要条件的证明和求解[例3] a +b +c =0. [思路点拨] 证明时首先搞清楚条件p 和结论q 分别指什么,然后证明p ⇒q (充分性)和q ⇒p (必要性)成立.[精解详析] 充分性:∵a +b +c =0, ∴c =-a -b ,代入方程ax 2+bx +c =0中得 ax 2+bx -a -b =0,即(x -1)(ax +a +b )=0. ∴方程ax 2+bx +c =0有一个根为1.必要性:∵方程ax 2+bx +c =0有一个根为1, ∴x =1满足方程ax 2+bx +c =0.∴有a ×12+b ×1+c =0,即a +b +c =0.故关于x 的方程ax 2+bx +c =0有一个根为1的充要条件是a +b +c =0. [一点通](1)在证明有关充要条件的问题时,通常从“充分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来证明.在证明时,要注意:若证明“p 的充要条件是q ”,那么“充分性”是q ⇒p ,“必要性”是p⇒q .若证明“p 是q 的充要条件”,则与之相反.(2)证明充要条件问题,其实质就是证明一个命题的原命题和其逆命题都成立.若不易直接证明,可根据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等价转换,然后加以证明.6.试证: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c <0.证明:必要性:因为方程ax 2+bx +c =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所以Δ=b 2-4ac >0,x 1x 2=ca<0(x 1,x 2为方程的两根),所以ac <0. 充分性:由ac <0可推得Δ=b 2-4ac >0及x 1x 2=ca <0(x 1,x 2为方程的两根).所以方程ax 2+bx +c =0有两个相异实根,且两根异号, 即方程ax 2+bx +c =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7.求关于x 的方程ax 2+2x +1=0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数根的充要条件. 解:当a =0时,x =-12符合题意.当a ≠0时,令f (x )=ax 2+2x +1. 因为f (0)=1>0,∴若a >0时,则-2a <0,1a >0,∴只要Δ=4-4a ≥0,即a ≤1,∴0<a ≤1.若a <0,则1a <0,Δ=4-4a >0,方程恒有两异号实数根. 综上所述,a ≤1为所求.1.判断充分、必要条件时,首先要分清条件和结论,然后进行推理和判断.常用的判断方法有以下三种: (1)定义法(直接法).条件p 与结论q 的关系结论p ⇒q ,但q ⇒/ p p 是q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q ⇒p ,但p ⇒/ q p 是q 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 ⇒q ,q ⇒p ,即p ⇔q p 是q 成立的充要条件p ⇒/ q ,q ⇒/ pp 是q 成立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集合法,即用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设命题p ,q 对应的集合分别为A ,B .若A 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B A,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A=B,则p,q互为充要条件若A⃘B,且B⃘A,则p既不是q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的必要条件(3)等价转化法,即利用A⇒B与綈B⇒綈A,A⇔B与綈B⇔綈A来判断.一般地,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形式的命题,可运用等价转化法判断.2.在涉及含有字母参数的充要条件的问题中,常利用集合的包含、相等关系来考虑.1.给定空间中的直线l及平面α,条件“直线l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都垂直”是“直线l与平面α垂直”的( )B.必要不充分条件A.充分不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解析:直线l与平面内无数直线都垂直,不能得到直线l⊥α,因为有可能是直线l在平面α内与一组平行直线垂直.若l⊥α,则直线l垂直于α内的所有直线.答案:B 2.(2011·福建高考)若a∈R,则“a=2”是“(a-1)(a-2)=0”的 (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解析:若“a=2”,则“(a-1)(a-2)=0”,即a=2⇒(a-1)·(a-2)=0.若“(a-1)(a-2)=0”,则“a=2或a=1”,故(a-1)(a-2)=0不一定能推出a=2.答案:A 3.设甲、乙、丙是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 )A.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B.丙是甲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甲的充分条件C.丙是甲的充要条件D .丙既不是甲的充分条件,也不是甲的必要条件解析:因为甲是乙的必要条件,所以乙⇒甲.为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又因丙⇒乙,但乙⇒/ 丙,如图.所以有丙⇒甲,但甲⇒/ 丙,综上,即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答案:A4.设p :|x |>1,q :x <-2或x >1,则綈p 是綈q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由已知得綈p :-1≤x ≤1,綈q :-2≤x ≤1,所以綈p 是綈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答案:A=2相切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2-1)y (+2-1)x =0与圆(m +y +x 5.直线 的0=m +y +x 到直线(1,1)圆心⇔相切2=21)-y (+21)-x (与圆0=m +y +x 直线解析:2距离等于 0.或4=-m ⇔2=2|+m |⇔2=|1+1+m|2⇔答案:m =-4或06.如果命题“若A ,则B ”的否命题是真命题,而它的逆否命题是假命题,则A 是B 的________________条件.解析:因为逆否命题为假,所以原命题为假,即A ⇒/ B .又因否命题为真,所以逆命题为真,即B ⇒A ,所以A 是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必要不充分∈x :p 1},命题≥|m -x ||x ={B ,2]},12[-∈x +1,x 32-2x =y |y ={A 7.已知集合A ,命题q :x ∈B ,并且命题p 是命题q 的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配方,得1+x 32-2x =y ,由A 先化简集合解:.716+2)34-x (=y ,2],12-[∈x ∵ .2],716[∈y ∴ .2}≤y ≤716|y {=A ∴ 由|x -m |≥1,解得x ≥m +1或x ≤m -1. ∴B ={x |x ≥m +1或x ≤m -1}. ∵命题p 是命题q 的充分条件,∴A ⊆B .3.≥m 或916-≤m ,解得2≥1-m 或716≤1+m ∴ .)∞,+[3∪]916,-∞-(的取值范围是m 故实数 }为等比数列的充要n a 1),求证:数列{≠p 0且≠p (q +n p =n S 项和n }的前n a 8.已知数列{条件为q =-1.1.-p =1a 时,1=-q 充分性:当证明: .1)-p (1-n p =1-n S -n S =n a 时,2≥n 当 当n =1时,上式也成立.为等比数列.}n a {,即数列p =错误!=an +1an于是 .q +p =1S =1a 时,1=n 必要性:当 .1)-p (1-n p =1-n S -n S =n a 时,2≥n 当 ∵p ≠0且p ≠1, .p =错误!=an +1an ∴ 为等比数列,}n a {因为 ,1=-q ∴,错误!=p =an +1an=a2a1所以}n a{即数列为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为q=-1.。
高中数学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_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教法分析●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三个概念;(2)能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三个概念,熟练判断四种命题间的关系;(3)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可以自觉地对定义进行转化,转化成推理关系及集合的包含关系.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类比能力:“会观察”,通过大量的问题,会观察其共性及个性;(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敢归纳”,敢于对一些事例,观察后进行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3)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善建构”,通过反复的观察分析和类比,对归纳出的结论,建构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构造数学命题,发展体验获取知识的感受;(2)通过对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相对性,培养同学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通过“会观察”,“敢归纳”,“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敢于把错误的思维过程及弱点暴露出来,并在问题面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不畏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的定义.难点:必要条件的定义、充要条件的充分必要性.重难点突破的关键:找出题目中的p、q,判断p⇒q是否成立,同时还需判断q⇒p是否成立,再弄清是问“p是q的什么条件”,还是问“q是p的什么条件”.二:方案设计●教学建议基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开放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情景,在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2)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合作——探索”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体现“参与式”、“生活化”、“探索性”,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获取,以求获得最佳效果.(3)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归纳总结等一般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4)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猜想——归纳——应用”这一思维方法,采取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对命题结构的探究.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学习,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动手尝试相结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真假命题中条件与结论有何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以上问题的答案,引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回答所提问题,得出四种条件的概念及判断方法.⇒通过例1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如何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的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例2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充分、必要条件的应用,进一步巩固概念.⇒分析充要条件的特点,完成例3及其变式训练,从而解决充要条件的证明问题.⇒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矫正.三、自主导学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问题导思】观察下面四个电路图,开关A闭合作为命题的条件p,灯泡B亮作为命题的结论q.1.在上面四个电路中,你能说出p,q之间的推出关系吗?【提示】①开关A闭合,灯泡B一定亮,灯泡B亮,开关A不一定闭合,即p⇒q,qD p;②开关A闭合,灯泡B不一定亮,灯泡B亮,开关A必须闭合,即pD q,q⇒p;③开关A闭合,灯泡B亮,反之灯泡B亮,开关A一定闭合,即p⇔q;④开关A闭合与否,不影响灯泡B,反之,灯泡B亮与否,与开关A无关,即pD q,且qD p.2.电路图③中开关A闭合,灯泡B亮;反之灯泡B亮,开关A一定闭合,两者的关系应如何表述?【提示】p⇔q.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命题真假“若p,则q”是真命题“若p,则q”是假命题推出关系p⇒q p q条件关系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2.充要条件的概念一般地,如果既有p⇒q,又有q⇒p,就记作p⇔q.此时,我们说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概括地说,如果p⇔q,那么p与q互为充要条件.四、互动探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1)已知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Δ=b2-4ac≥0是这个方程有实根的充要条件;②Δ=b2-4ac=0是这个方程有实根的充分条件;③Δ=b2-4ac>0是这个方程有实根的必要条件;④Δ=b2-4ac<0是这个方程没有实根的充要条件.A.③④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④(2)若p:(x-1)(x+2)≤0,q:x<2,则p是q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思路探究】(1)Δ=b2-4ac与方程有何关系?当Δ=0,Δ>0或Δ<0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如何?(2)不等式(x-1)(x+2)≤0的解集是什么?p、q有怎样的关系?【自主解答】(1)①对,Δ≥0⇔方程ax2+bx+c=0有实根;②对,Δ=0⇒方程ax2+bx+c=0有实根;③错,Δ>0⇒方程ax2+bx+c=0有实根,但ax2+bx+c=0有实根DΔ>0;④对,Δ<0⇔方程ax2+bx+c=0无实根.故选D.(2)p:-2≤x≤1,q:x<2,显然p⇒q,但qD p,即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答案】(1)D (2)A1.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主要判断p⇒q,及q⇒p两命题的正确性,若p⇒q真,则p是q成立的充分条件;若q⇒p真,则p是q成立的必要条件.要否定p与q不能相互推出时,可以举出一个反例进行否定.2.判定方法常用以下几种:(1)定义法:借助“⇒”号,可记为:箭头所指为必要,箭尾跟着充分.(2)集合法:将命题p、q分别看做集合A,B,当A⊆B时,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 的必要条件,即p⇒q,可以用“小范围推出大范围”来记忆;当A=B时,p、q互为充要条件.已知如下三个命题中:①(2013·福州高二检测)若a∈R,则“a=2”是“(a-1)(a-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2013·临沂高二检测)对于实数a,b,c,“a>b”是“ac2>bc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③直线l1:ax+y=3,l2:x+by-c=0.则“ab=1”是“l1∥l2”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④“m<-2或m>6”是“y=x2+mx+m+3有两个不同零点”的充要条件.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解析】①中,当a=2时,有(a-1)(a-2)=0;但当(a-1)(a-2)=0时,a=1或a=2,不一定有a=2.∴“a=2”是“(a-1)(a-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①正确.②∵a>bD ac2>bc2(c=0),但ac2>bc2⇒a>b.∴“a>b”是“ac2>bc2”必要不充分条件,②错.③中,ab=1且ac=3时,l1与l2重合,但l1∥l2⇒a1=1b,即ab=1,∴“ab=1”是“l1∥l2”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正确.④中,y=x2+mx+m+3有两个不同零点⇔Δ=m2-4(m+3)>0⇔m<-2或m>6.∴是充要条件,④正确.【答案】①③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应用(2013·大连高二期末)设集合A={x|-x2+x+6≤0},关于x的不等式x2-ax -2a2>0的解集为B(其中a<0).(1)求集合B;(2)设p :x ∈A ,q :x ∈B ,且綈p 是綈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思路探究】 (1)不等式x 2-ax -2a 2>0的解集是什么?(2)由“綈p 是綈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可得怎样的推出关系?这种推出关系的等价关系是什么?表现在集合上又是怎样的?【自主解答】 (1)x 2-ax -2a 2>0⇔(x -2a )(x +a )>0, 解得x >-a 或x <2a .故集合B ={x |x >-a 或x <2a }.(2)法一 若綈p 是綈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则綈q ⇒綈p , 由此可得p ⇒q ,则A ={x |x 2-x -6≥0}={x |(x -3)(x +2)≥0} ={x |x ≥3或x ≤-2} 由p ⇒q , 可得A ⊆B ,∴⎩⎪⎨⎪⎧-a <3-2<2a ,⇒a >-1.法二 A ={x |x ≥3或x ≤-2},∁U A ={x |-2<x <3},而∁U B ={x |2a ≤x ≤-a }, 由綈p 是綈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可得綈q ⇒綈p , 也即∁U B ⊆∁U A ,∴⎩⎪⎨⎪⎧2a >-2-a <3,⇒a >-1.1.利用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常利用集合法求解,即先化简集合A ={x |p (x )}和B ={x |q (x )},然后根据p 与q 的关系(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得出集合A 与B 的包含关系,进而得到相关不等式组(也可借助数轴),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2.判断p 是q 的什么条件,若直接判断困难,还可以用等价命题来判断,有时也可通过举反例否定充分性或必要性.已知p :x 2-8x -20≤0,q :x 2-2x +1-m 2≤0(m >0).若綈p 是綈q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法一 由x 2-8x -20≤0,得-2≤x ≤10, 由x 2-2x +1-m 2≤0,得1-m ≤x ≤1+m (m >0). ∴綈p :A ={x |x >10或x <-2}, 綈q :B ={x |x >1+m 或x <1-m }. ∵綈p 是綈q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A B .∴⎩⎪⎨⎪⎧m >0,1+m ≤10,1-m ≥-2,解得0<m ≤3.∴m 的取值范围是{m |0<m ≤3}.法二 由x 2-8x -20≤0,得-2≤x ≤10, 由x 2-2x +1-m 2≤0得1-m ≤x ≤1+m (m >0), ∴p :A ={x |-2≤x ≤10},q :B ={x |1-m ≤x ≤1+m }.∵綈p 是綈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q 也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 A .∴⎩⎪⎨⎪⎧m >0,1+m ≤10,1-m ≥-2,解得0<m ≤3.∴m 的取值范围是{m |0<m ≤3}.充要条件的证明求证:方程mx 2-2x +3=0有两个同号且不等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是:0<m <13.【思路探究】 先找出条件和结论,然后证明充分性和必要性都成立. 【自主解答】 充分性(由条件推结论): ∵0<m <13,∴方程mx 2-2x +3=0的判别式Δ=4-12m >0, ∴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设方程的两根为x 1、x 2,当0<m <13时,x 1+x 2=2m >0且x 1x 2=3m >0,故方程mx 2-2x +3=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即0<m <13⇒方程mx 2-2x +3=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必要性(由结论推条件):若方程mx 2-2x +3=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 则有⎩⎪⎨⎪⎧Δ=4-12m >0x 1x 2>0,∴0<m <13,即方程mx 2-2x +3=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0<m <13.综上,方程mx 2-2x +3=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是0<m <13.1.证明p 是q 的充要条件,既要证明命题“p ⇒q ”为真,又要证明“q ⇒p ”为真,前者证明的是充分性,后者证明的是必要性.2.证明充要条件,即说明原命题和逆命题都成立,要注意“p 是q 的充要条件”与“p 的充要条件是q ”这两种说法的差异,分清哪个是条件,哪个是结论.求证:关于x 的方程ax 2+bx +c =0有一个根是1的充要条件是a +b +c =0. 【证明】 假设p :方程ax 2+bx +c =0有一个根是1,q :a +b +c =0.(1)证明p ⇒q ,即证明必要性. ∵x =1是方程ax 2+bx +c =0的根, ∴a ·12+b ·1+c =0, 即a +b +c =0.(2)证明q ⇒p ,即证明充分性. 由a +b +c =0,得c =-a -b . ∵ax 2+bx +c =0,∴ax 2+bx -a -b =0,即a (x 2-1)+b (x -1)=0. 故(x -1)(ax +a +b )=0. ∴x =1是方程的一个根.故方程ax 2+bx +c =0有一个根是1的充要条件是a +b +c =0. 五、易误辨析因考虑不周到致误一次函数y =-m nx +1n的图象同时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 .m >0,n >0B .mn <0C .m <0,n <0D .mn >0【错解】 由题意可得,一次函数y =-m nx +1n的图象同时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即⎩⎪⎨⎪⎧-mn <0,1n >0,解得m >0,n >0,所以选A.【答案】 A【错因分析】 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q ,即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qDp 且p ⇒q ,故本题应是题干⇒选项,而选项D 题干,选项A 为充要条件.【防范措施】 要说明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须满足p ⇒q ,但qD p ;要说明p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须满足pDq ,但q ⇒p ;要说明p 是q 的充要条件,须满足p ⇒q且q ⇒p ,解题时一定要考虑周到,切莫顾此失彼.【正解】 一次函数y =-m n x +1n 的图象同时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即⎩⎪⎨⎪⎧-mn <0,1n >0,得m >0,n >0.故由函数y =-m nx +1n的图象同时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可以推出mn >0,而由mn >0不一定推出函数y =-m nx +1n的图象过一、二、四象限,所以选D.【答案】 D 六、课堂小结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1)定义法用定义法判断直观、简捷,且一般情况下,错误率低,在解题中应用极为广泛.(2)集合法从集合角度看,设集合A={x|x满足条件p},B={x|满足条件q}.①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A 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若A⊇B,则p是q的必要条件;若A B,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④若A⃘B,且A⊉B,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等价转化法当某一命题不易直接判断条件和结论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否定形式或“≠”形式的命题)时,可利用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来解决.(4)传递法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具有传递性,即由p1⇒p2⇒p3⇒…⇒p n,则可得p1⇒p n,充要条件也有传递性.七、双基达标1.(2013·成都高二检测)“x=3”是“x2=9”的( )A.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解析】当x=3时,x2=9;但x2=9,有x=±3.∴“x=3”是“x2=9”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答案】 A2.设p:x2+3x-4>0,q:x=2,则p是q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当x2+3x-4>0时,不一定有x=2;但当x=2时,必有x2+3x-4>0,故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 B3.在“x 2+(y -2)2=0是x (y -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这句话中,已知条件是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答案】 x 2+(y -2)2=0 x (y -2)=04.若p :x =1或x =2;q :x -1=x -1,则p 是q 的什么条件?【解】 因为x =1或x =2⇒x -1=x -1;x -1=x -1⇒x =1或x =2,所以p 是q 的充要条件.八、知能检测一、选择题1.若集合A ={1,m 2},B ={2,4},则m =2是A ∩B ={4}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当m =2时,m 2=4,A ∩B ={4},但m 2=4时,m =±2,∴A ∩B ={4}得m =±2.【答案】 A2.(2013·济南高二检测)设α,β∈(-π2,π2),那么“α<β”是“tan α<tan β”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在(-π2,π2)中,函数y =tan x 为增函数,所以设α、β∈(-π2,π2),那么“α<β”是tan α<tan β的充要条件.【答案】 C3.下列选项中,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是( )A .p :a +c >b +d ,q :a >b 且c >dB .p :A B ,q :x ∈A ⇒x ∈BC .p :x =1,q :x 2=xD .p :a >1,q :f (x )=log a x (a >0,且a ≠1)在(0,+∞)上为增函数【解析】 易知由a +c >b +dDa >b 且c >d . 但a >b 且c >d ,可得a +c >b +d∴“p :a +c >b +d ”是“q :a >b 且c >d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A.【答案】 A4.“α>β”是“sin α>sin β”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D .充要条件【解析】 由“α>β”D “sin α>sin β”;由“sin α>sin β”D “α>β”,应选C.(也可以举反例).【答案】 C5.(2013·青岛高二检测)下列各小题中,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的是( ) ①p :m <-2或m >6,q :y =x 2+mx +m +3有两个不同的零点;②p :f -x f x=1,q :y =f (x )是偶函数; ③p :cos α=cos β;tan α=tan β;④p :A ∩B =A ,q :∁U B ⊆∁U A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解析】 ①y =x 2+mx +m +3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Δ=m 2-4(m +3)>0,得m >6或m <-2,所以p 是q 的充要条件.②若y =f (x )中存在x 0,使得f (x 0)=0,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③当α=β=k π+π2时,tan α,tan β无意义,所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④p 是q 的充要条件.【答案】 D二、填空题6.下列不等式:①x <1;②0<x <1;③-1<x <0;④-1<x <1.其中,可以是x 2<1的一个充分条件的所有序号为________.【答案】 ②③④7.(2013·武汉高二检测)“b 2=ac ”是“a 、b 、c ”成等比数列的________条件.【解析】 “b 2=acD”a ,b ,c 成等比数列,如b 2=ac =0;而“a ,b ,c ”成等比数列“⇒”“b 2=ac ”.【答案】 必要不充分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x +(m +1)y =2-m 与直线mx +2y =-8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是m =______.【解析】 直线x +(m +1)y =2-m 与直线mx +2y =-8互相垂直⇔1·m +(m +1)·2=0⇔m =-23. 【答案】 -23 三、解答题9.指出下列命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1)p :⎪⎪⎪⎪⎪⎪2-x -12≤34,q :13x 2+32x -3≥0; (2)p :ax 2+ax +1>0的解集是R ,q :0<a <4;(3)p :A ∪B =A ,q :A ∩B =B .【解】 (1)化简得p :⎩⎪⎨⎪⎧⎭⎪⎬⎪⎫x ⎪⎪⎪ 72≤x ≤132, q :⎩⎪⎨⎪⎧⎭⎪⎬⎪⎫x ⎪⎪⎪ x ≤-6或x ≥32.如图由图可知,⎩⎪⎨⎪⎧⎭⎪⎬⎪⎫x ⎪⎪⎪ 72≤x ≤132⎩⎪⎨⎪⎧⎭⎪⎬⎪⎫x ⎪⎪⎪ x ≤-6或x ≥32, 所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因为ax 2+ax +1>0的解集是R ,所以①当a =0时成立;②当a ≠0时,ax 2+ax +1>0的解集是R ,有⎩⎪⎨⎪⎧ Δ=a 2-4a <0,a >0,解得0<a <4,所以0≤a <4.所以pD ⇒/q ,q ⇒p ,所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对于p :A ∪B =A ⇔B ⊆A ,对于q :A ∩B =B ⇔B ⊆A ,即p ⇔q ,所以p 是q 的充要条件.10.若A ={x |a <x <a +2},B ={x |x <-1或x >3},且A 是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A 是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A B .又A ={x |a <x <a +2},B ={x |x <-1或x >3}.因此a +2≤-1或a ≥3,∴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3或a ≤-3.11.设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证明:“a 2=b (b +c )”是“A =2B ”的充要条件.【证明】 充分性:由a 2=b (b +c )=b 2+c 2-2bc cos A 可得1+2cos A =c b =sin C sin B. 即sin B +2sin B cos A =sin(A +B ).化简,得sin B =sin(A -B ).由于sin B >0且在三角形中,故B =A -B ,即A =2B .必要性:若A =2B ,则A -B =B ,sin(A +B )=sin B ,即sin(A +B )=2sin B cos A =sin A .∴sin(A +B )=sin B (1+2cos A ).∵A 、B 、C 为△ABC 的内角,∴sin(A +B )=sin C ,即sin C =sin B (1+2cos A ).∴sin C sin B =1+2cos A =1+b 2+c 2-a 2bc =b 2+c 2-a 2+bc bc,即c b =b 2+c 2+bc -a bc. 化简得a 2=b (b +c ).∴a 2=b (b +c )是“A =2B ”的充要条件.九、备课资源试求关于x 的方程x 2+mx +1=0有两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自主解答】 如果方程x 2+mx +1=0有两个负实根, 设两负根为x 1,x 2,则x 1x 2=1,∴⎩⎪⎨⎪⎧ Δ=m 2-4≥0,x 1+x 2=-m <0,解之得m≥2. 因此m ≥2是方程x 2+mx +1=0有两个负实根的必要条件. 下面证明充分性.因为m ≥2,所以Δ=m 2-4≥0,所以方程x 2+mx +1=0有实根,设两根为x 1,x 2,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x 1x 2=1>0,所以x 1,x 2同号. 又x 1+x 2=-m ≤-2<0,所以x 1,x 2同为负数.故m ≥2是方程x 2+mx +1=0有两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求关于x 的不等式kx 2+x +k >0(k ≠0)恒成立的充要条件.【解】 kx 2+x +k >0(k ≠0)恒成立.⇔⎩⎪⎨⎪⎧ k >0Δ=1-4k 2<0⇔k >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充要条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进一步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同时学习充要条件的概念.
二、预习内容:充要条件概念 例3 例4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
2、会判断充要条件
3、会求、证明充要条件
学习重点:充要条件概念的理解.
难点:理解必要条件的概念.
二、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
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 p 是q 的什么条件,q 是p 的什么条件?
(1):p a Q ∈,:q a R ∈;
(2):p a R ∈,:q a Q ∈;
(3)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4)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2、合作探究
充要条件的概念.
①一般地,如果既有 ,又有 ,就记作 . 此时,我们说, 是 的充
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ondition ).
②上述命题中(3)(4)命题都满足 ,也就是说 是 的充要条件,当然,也可以说 是 的充要条件.
3、精讲点拨
①例3:教材P11
②例4:教材P11
点拨:在处理充分和必要条件问题时,首先应分清条件和结论,然后才能进行推理和判断。
4、有效训练:教材P12 练习
三、反思总结:充要条件概念的理解.
四、当堂检测
从“充要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适当的一种填空:
①、“a=0”是“函数y=x 2+ax (x ∈R ) 为偶函数”的
②、“sin α>sin β”是“α>β”的
③、“M >N ”是“㏒2M >㏒2N ”的
④、“x ∈M ∩N ”是“x ∈M ∪N ”的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判定下列各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A )、必要不充分条件(B )、充要条件(C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D ))
⑴ p :x2=3x+4 q : x =43 x ( ) ⑵ p :x-2=0 q : (x-2)(x-3)=0 ( ) ⑶ p :b 2-4ac ≥0 q : ax 2+bx+c=0(a ≠0)有实数根 ( ) ⑷ p :x=1是ax 2+bx+c=0(a ≠0)的一个根 q : a+b+c=0 ( )
二、已知p 、q 是r 的必要条件,s 是r 的充分条件, q 是s 的充分条件那么
⑴s 是q 的_条件?
⑵r 是q 的_条件?
⑶p 是q 的_条件?
三、已知条件p :A={x ∣2a ≤x ≤a 2+1}, B={x ∣x 2-3(a +1)x+2(3a+1) ≤ 0}。
若p 是q
的充分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课后练习与提高答案
一、BACC
二、⑴、充要 ⑵充要 ⑶必要
三、a=-1,或1≤a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