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基础课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合集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实践目录一、内容概览 (2)1.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意义 (2)2. 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3)二、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现状分析 (4)1. 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6)2.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的问题 (7)3. 实践教学环节的缺失 (8)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教学改革目标 (9)1. 强化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结合 (11)2.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12)3. 推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13)四、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14)1.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15)1.1 选用具有职业导向的教材 (16)1.2 设置模块化课程 (17)1.3 引入实验实训课程 (18)2.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施 (19)2.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 (20)2.2 实施项目教学法 (22)2.3 开展情景模拟和案例教学 (23)3. 教师素质的提升与考核机制改革 (24)3.1 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训练 (25)3.2 建立常态化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 (26)五、改革实践成果评价与反馈 (28)1. 学生掌握知识点和技能能力 (29)2. 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提升 (30)3. 教师教学反思与改进的实施情况 (32)六、结论与展望 (33)1. 总结与反思 (34)2. 未来改革的发展方向 (35)一、内容概览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的深入实施,传统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篇文档旨在探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实践。

主要内容包括:分析传统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的不足,并结合案例阐释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冲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方向,包括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改革等;以某校某专业为例,阐述具体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实践案例,并分析其成效;最后提出基于实践经验,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和展望。

浅议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方法与改革——职业教育及信息技术发展驱动下教学质量的改进

浅议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方法与改革——职业教育及信息技术发展驱动下教学质量的改进
也 随之更 新 。学生 需要 学 习新 知识新 技 能 。7%的 5 学生对 计算 机很 感 兴趣并想 用计 算机 设计 出一些 作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 、人才理念和精 神阻。高职教育水平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 程 。一方面需要借鉴普高成功的教学和管理经验 , 另一方面需要打破原有的专业框框和教学模式。计
品。这给教师备课提出警示。这可能使教师每次对 同一门课的教学都会更换教材和备新课。本次调查
中 ,超过 一 半 ( 45 )的计 算机 专 业学 生 评价 教 6 .%
学内容及更新时满意度为较好。在课程设置方面, 当问及计算机相关 的课程难度是否可 以接受时 ,
9 .%的学 生 认 同 。而 当问及 现在 学 习 的 内容和 以 38
习 目的基 本相 符 。在被 问及 “ 认为 在大 学得 到什 你 么证 书最 重要 ” 时 ,7 .%认 为是 职 业 资格 证 。 同 27
有些教 开 书本 知 识 的灌输 。这些 教师 在传 授知识 时会 不 自觉地延 用 传统方 法 。就今 天 的计算机 职业 教育 来
时,7 % 5 愿意到普通高校学习进修并考取学位 。
讲 ,传统讲授方法机械单一 ,被动乏味 , 在一定程
度上造成课堂氛围枯燥沉闷。因此 ,改革高职教学
三 、计算机教学方法 与改革 的建 议
( )结合 学 生特 点 ,改革教 育 内容 和结 构 , 一
以适应 与时俱进 的社会 变化
方法的思维是如何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整合创 新 出一条多维度且符合本院校实 际情况的教学策


引 言
设与课程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尤为重要 。我们近 期开展了一次关于计算机教学工作评价的 问卷调 查。调查对象是抽取的部分会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 学生。调查结果能反映当前计算机教学的一些现状 与特点。在课程 内容的负担方面 ,当今计算机信息 技术发展速度 陕,一些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一、背景人工智能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发展不仅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推动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传统的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问题1. 教学内容滞后传统的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方面,对于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教学内容较少,无法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为主,缺乏与行业实际需求结合的项目实践型教学。

3. 教学资源匮乏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但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无法提供最新的教学资源和实验设施。

三、改革思路1. 统筹课程设置针对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应重新审视课程设置,增加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课程,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

2. 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项目实践型教学的挖掘和推广,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实验室和企业合作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引进外部资源积极引进外部优质资源,包括邀请行业专家授课、与企业合作实习,提高对学生的实际培训和教育水平。

4.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以更好地配合新课程的教学。

五、效果与展望通过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也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也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必然趋势。

只有不断地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方法、引进外部资源以及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更好的计算机人才。

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实践——以信息技术基础课为例

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实践——以信息技术基础课为例

2022年2月第5期Feb. 2022No.5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实践——以信息技术基础课为例郑根让(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4)[摘 要] 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要切实消除专业课知识和思想政治元素“两张皮”的现象,解决教学内容说教、生硬、嫁接等实际问题,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并将其有效融入教学过程。

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实践中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思政育人要求重新定位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通过打造教学团队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并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改革使课程思政元素自然、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 高职;课程思政;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人工智能LDA的软件测试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0KTSCX333)[作者简介] 郑根让(1970—),男,陕西宝鸡人,硕士,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与测试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5-0098-04 [收稿日期] 2021-09-14一、课程思政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1]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

2016年上海课程思政的“样板效应”带动了全国高校的“大思政”改革,并取得了成功经验。

以实用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实用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金项目: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Hcvtjg2019-11㊂作者简介:谭东清(1973—),男,海南海口人,讲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级),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㊂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谭东清,朱世谊(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海南㊀海口㊀570216)摘㊀要:面向高职学生,以能力培养为抓手,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整合,突出实用性,同时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到触类旁通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模式,精选课程教学资源,完善课程评价指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㊂关键词:实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信息素养0㊀引言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很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㊂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都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有的知识点难度偏大,而高职院校录取的新生普遍存在学习自律性差,生源差异大等特点㊂根据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录取的学生能力水平等特点,遵循 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 [1]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切实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职业素养,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如下改革和实践㊂1㊀实用性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全校所有专业,课程课时少,授课内容范围广,有硬件知识㊁软件知识,有编程的,有网络的,可以说某些内容想通过老师在上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时给高职院校大一学生讲解清楚,难度很大㊂而且一些软硬件基础知识内容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实用性不强,比如二进制和10进制等数据转换㊁CPU 的主要部件和字长概念,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等等㊂因此,有必要结合大多数学生将来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合理设计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的授课内容㊂根据教学大纲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笔者将课程内容分为电脑选购(计算机基础知识)㊁文件管理和上网操作㊁Office(Word,Excel,PowerPoint)应用操作㊁收发电子邮件和Internet 信息检索㊁Photoshop 简单图片处理等5大模块㊂课程教学内容兼顾计算机一级等级Office 考试的需要,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易学性㊂比如在电脑选购模块,给学生讲解如何在淘宝网上选购一台性价比高㊁适用自己使用的电脑,通过选购电脑的过程学习电脑相关的硬件知识,了解目前较先进的电脑硬件,了解各种硬件的性能指标,这样可以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提高学习兴趣,避免纯理论性的介绍计算机组成的基础知识,枯燥而无味㊂又比如在Internet 信息检索模块,既讲解计算机一级考试中的上网操作又介绍网络信息检索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帮助学习,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网络自学能力㊂在教学项目内容设计上,笔者还参考了计算机等级二级高级Office 考试的操作题,它的每一道操作题都是先提到一个工作应用场景[2],然后在此工作场景下进行的一些典型工作,即题目操作要求,而且好多操作(比如VLOOKUP 函数的使用)确实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繁杂问题,提高工作效率㊂按这样的思路给学生设计项目任务,能让学生明白任务的目的,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㊂2㊀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在教学方法上(这里就不再论述分层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要讲的是如何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整合,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㊂比如讲Windows 文件和文件夹管理操作,直接就用记事本㊁Word 2010㊁Excel 2010和PowerPoint 2010创建简单的文件,让学生对什么是文件和文件类型有个直观的认知;同时和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的上网模块一起讲解,如从网页上复制文字信息,然后粘贴到自己创建的文件中保存,或者将网页保存到自己创建的文件夹,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明白创建文件和文件夹的目的,以及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相关操作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对Office (Word,Excel,PowerPoint)应用模块改革力度最大,通过分析Word,Excel,PowerPoint 3个软件的有关知识和操作,将操作相似的部分整合到一起教学,让学生快速的接触这3个软件,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举一反三㊁触类旁通的效果㊂比如对图片的操作,在Word 中教学生插入图片和图片格式设置等操作后,就让学生在PowerPoint 和Excel 中也进行相同的操作,因为在这3个软件中有关图片的操作基本上是相同的㊂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不断的反复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 3个软件,从知识的记忆曲线来说,这种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软件的相关知识和操作,避免了以往按部就班的先讲第22期2020年11月无线互联科技㊃数字教育No.22November,2020Word再讲Excel最后讲PowerPoint的顺序教学㊂从历年的教学经验来看,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表现出学到后面就忘记前面知识的情况㊂从教学实践来看,采用上面所讲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乐于接受,觉得容易理解,这样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能力素养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㊂3㊀采取多种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线下教学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㊂同时注重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3],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模式也是本课程重点改革和实践之一㊂因为疫情原因,2020年上半年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多门课程采用了网络教学㊂通过直播教学和网络教学,笔者对网络教学多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经验㊂通过完善在职教云网络教学平台搭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前㊁课中和课后都能学习本课程的内容㊂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笔者明确告知学生观看网络课程的课件和视频,完成网络作业等活动作为期末考核的评分指标之一,以此督促学生完成网络课程的学习任务㊂笔者认为网络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㊂另外笔者还利用微信和钉钉群给学生发布教学有关信息和回答学生的问题,利用QQ远程协助功能直接操控学生电脑,给学生演示和处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㊂通过采用多种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确定起到较好的效果㊂4㊀注重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每门课程的教学资料主要就是课件㊁视频和习题等㊂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和讲解清晰的视频,不但有利于课堂授课使用,而且发布在网络教学平台,也有利于学生在网上查阅学习㊂特别是课堂上用到的教学实例视频,老师可以在课前或课中发给学生观看,学生跟着视频完成实例制作㊂而计算机基础这种实践性强的课程,一个班级以平均45人算,一个老师要在课堂上来回指导学生,解决学生的问题,往往是忙不过来的㊂而有了教学实例视频后,学生跟着视频操作,这样向老师提问的学生就少,这相对于以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采用的边讲边练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大大地减少老师课堂上的教学辅导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习题资源建设上,笔者还特别重视选择题,给学生安排的选择题不是为了应付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的试题,而是通过精挑细选或者是自己出的选择题㊂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根据教学进度安排相应的选择题让学生课后作答,优点一是通过做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能够总结归纳所学到的课程教学实践操作;二是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有智能手机,采取选择题的习题方式,学生通过手机就可以方便作答㊂另外,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不同的习题要求,还有助于实施分层教学㊂5㊀完善课程考核评价办法由于本课程教学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信息素养,因此在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中相应的加入了网络课程学习的考核评价指标㊂结合网络课程教学经验,笔者将课程考核分为4个模块指标,即网络课程学习考核㊁项目作业考核㊁平时成绩考核和期末考核㊂强调教学全过程的跟踪考核评价,力求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㊂6㊀结语以实用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实现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㊁获取计算机新知识㊁新技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提高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㊂[参考文献][1]李如霞,韩伟颖.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计算机等级考试融合问题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8):17-19.[2]圣光磊.基于二级MS Office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130-132.[3]匡娟丽,郑光勇,李浪. 互联网+ 视域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化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85):105-107,123.(编辑㊀何㊀琳)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omputer-based curriculumin higher vocational guided by practical practiceTan Dongqing,Zhu Shiyi(Hainan College of Vocation&Technique,Haikou570216,China)Abstract:Facing the 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aking the ability training as the starting point,the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is deeply integrated,the practicability is highlighted,and the students can reach by analogy to the teaching content at the same time.Adopt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modes combined with online and offline,selecting curriculum teaching resources,perfecting curriculum evaluation index,paying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self-study ability,improving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and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urriculum teaching.Key words:practical;online and offline;teaching mode;information literacy。

新课标下的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新课标下的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34 科学与信息化2022年1月下新课标下的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马胜男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阿克苏 843000摘 要 高职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本文通过对照信息技术课程新的课程标准,分析南疆地区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说明信息技术课程在南疆高职院校改革的重要性,同时提出南疆地区高职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方法及路径,以期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及学习效果。

关键词 新课标;课程改革;课程思政引言当今时代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社会主要的发展推动力,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的基础支撑。

2021年4月教育部网站公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其中《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或限定选修的公共基础课程[1]。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还需注重信息素养的提升,以增强学生在信息时代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南疆地区信息技术较为落后,信息素养较为薄弱,新课标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创新与发展、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这就对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增强信息意识、提升计算思维、促进数字化创新与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开展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具有广泛意义。

1 南疆地区信息技术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1.1 师生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的重要性不够信息技术课程是当前高校的公共必修课之一,也是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内容主要是以Office 办公软件的基础应用为主,由于内容较为基础,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不备课也能教好的心态,操作项目的选择不够贴近岗位需求目标,案例的选择不够具体,生动性、趣味性欠缺,通常采用“填鸭式”“说教式”的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存在差不多就行的想法,没有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高职师范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师范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13期2020年7月无线互联科技WirelessInternetTechnologyNo.13July,2020作者简介:邓登明(1981.8—),男,湖南桃源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教育信息化。

高职师范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邓登明(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常德 415000)摘 要:文章结合工学结合、任务驱动、微课程等教学理念,针对课程特点,提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文章构建了“三级四模块”教学内容体系,为实现专科院校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系统应用能力。

关键词:师范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与实践0 引言作为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也为后续课程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怎样进一步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师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笔者所在院校从2013年开始,对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探索以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 学生计算机基础素养较弱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专科院校学习。

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师范生,大部分来自乡村中学。

由于学校经济条件和教学资源的限制,整个中小学教育阶段这类学生接触计算机练习一般不多,因此,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水平差异很大。

1.2 基于教师岗位需求设计的教学材料的缺失以计算机应用为基础的教学材料多种多样。

教材除了有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ord、Excel、PPT、计算机网络等基础知识外,还根据不同的要求增加了数据库、网页设计、图形处理等章节,内容十分丰富。

但是由于教材内容过于通俗,脱离了教师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际接触,缺乏指导,学习疲劳,兴趣不高[1]。

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1 前言立德树人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还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而“课程思政”明确提出在知识传授中注重素质培养,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1]。

因此学校所表现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学校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相,而且尽可能的与学校学生现有的思想道德水平相适应。

不仅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校内的所有课程之中,同时还渗透到课外、校外活动、教师职责、校政工作等等之中。

对于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是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全面育人工作,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课程思政体系,优化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更好的区分教学、课程以及学科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专业教师通过参与“课程思政”的构建,一方面可以对完善专业课架构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本文从课程目标的设立开始融入思政目标,通过增加课堂互动、丰富课堂内容、在教学环节发掘、展开、延伸思政资源,再通过多方位开展教学评价,巩固思政学习效果,形成正向反馈的教学闭环,为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实现课程思政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效果。

2 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分析通过对我校电子信息类、机械类、汽车类等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大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点在于知识的传授、讲授和演示,教师通过课堂操作讲解实例的操作步骤,学生再进行练习操作,操作中遇到问题再向教师提问,教师进行答疑和指导,这样的课堂更偏向于对学生技能的训练,而缺少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王榆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宝鸡市 721001摘 要:在我国高职教育实践中,政治思想教育既是思政课程教师的职责,也是专业课教师的职责,加强每一位教师自身思政理论学习和品格修养,加强教师对学生政治素养的引导和塑造,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改革,以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就非常有必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 必 不 可 少 的一 项 技 能 , 在教 学 中 , 必须 让 学 生全 面地 理 解 和掌
觉得所学内容过于简单 , 并不是与就业 息息相关 的专业课程 , 学 习 中存在一定的惰 性 ,这也 是造成很多学生不能一次性顺利通 过计算机等级考试 的重要原 因之一 。主观上 的不重视会直接影 响整个教学 的效果 , 就更谈不上启发学生进行 扩展性的学习了。
2 信息 技术 基础课 存在 的 问题
信息技 术(nom t nT cnlg ) 即大家常说 的 I 术 , Ifr ai eh o y , o o T技 它有别于传统的计算机技术 ,并不仅仅是学习计算机 的相 关操
作和原理 , 而是人对信息 的理解 、 接收与应用的能力 。因此 , 无论 是理工科还是艺术类 的学生 , 均要具备这种能力 , 才能适应 以后
握有关信息 技术 的相关知识 , 计算 机系统 的组 成、 制转换 、 如 进 网络基础知识等 ; 练操作 wod E clP w ron 等相关软件 , 熟 r,xe,o ep it
并培养一定的 自主学 习和独立思 考的能力 。 此外 , 每位高职学生 在校期间还必须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 试一级 的考试 ,其重要 性 不 亚 于 大 学 英 语 四 级 对 于 本 科 生 的要 求 ,是 一 门理 论 性 与实
对本校不同专业的特点 ,寻找一 条有利于不 同专业 的学生吸收 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促进其今后 的专业学 习和职业发展的教学
道路 , 站在长远的角度上 , 真正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 1将理论知识信息化 , 进行全面 的电子化教学 。课程本身 是要教授学生掌握 当今 最新 的信息技术 ,那么教学过程就要能 完 全 体 现 信息 化 这 一 特 点 。多 媒 体 教学 模 式 早 已 不 陌生 , 绝 不 但 是单纯地借助多媒体手段来讲授枯燥 的理论知识 ,而是要把知
() 3 学校的问题 ; 硬件条件有所制约。随着近几 年职业类 学 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 学校的建设一时间跟不上招生的进度 , 学校的机房扩建 , 机器数量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 的需要 , 这样就 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动手 实践 , 有时只能靠教 师一个人演示 , 学生 以观摩学习为 主 , 于经济条件较差 、 对 没有 电脑 的学生 来说 , 上 机实践的机会就大大减 少了,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 的
收稿 1 20 — 5 1 3期:0 9 0 — 0
高职 院校信 息技术基础课 改革 的思考 与实践
胡倩 文
( 江苏广播电视学校 , 江苏南京 , 10 2 20 1)
摘 要: 阐述 了信 息技 术 基础 课 的 性 质 , 析 了其 存 在 的 问题 , 几 方 面探 讨 了信 息 技 分 从
掌握 程度 。 ( ) 知 的 问 题 : 习 目的不 够 明 确 。 信 息 技 术 课 程 一般 在 4认 学 学生低年级 时开设 , 多数学生认为这是 一门基础课 、 课 , 大 副 高职类 院校 的一 门必修课程 ,和语 文、 英语等课程一 样 , 在高职学生 的整 个学习过程 中, 起着打基 础、 做铺垫 的重要作用 。更重要 的是 , 息技术作 为当今信息社 信
从基础讲起 , 顾及大多数学生的需 求 , 又要适 当地对基础较好 的
学 生 给予 照顾 , 以免 降 低 他 们对 学 习 的兴 趣 。
产学结合之路” 深化 教育 教学 改革 , ; 从学科本位转到能力本位 ; 改革传统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 式 , 推行工学结合 、 校企合作 的办学模式 , 实行 2 1 + 人才培养模 式。立足于以上几点 , 高职院 校 的教 师应该针 对 自己所教授 的课程 , 深入学 习, 加强实践 , 真 正实现高职教育改革的科学发展 。
践 性 并 重 的基 础 课 程 。因 此 , 根据 “ 就 业 为 导 向 ” 以 的指 导 思 想 ,
3 信息技 术基 础课课 程 改革 的方 式探 索
在从 事高职信 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几年间 ,笔者进行了 不少尝试和反思 , 在不断提高学生考级通过率、 不断优化教学效 果的基础上 , 对如何 改转 变教学思路 、 改进教学 方法 , 如何 贯彻 课程改革在教学中的实际意 义做 了一些探索与归纳 ,尤其是针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号 :0 5 6 3 (0 9)2 06 — 2 10 — 0 3 20 2 — 16 0
S I E H IF R A I ND V L P E T&E O O Y C— C O M TO E E O M N T N CN M
20 年 09
第 1卷 9
第 2 期 2
信息技术基础课的教师必须要思考一个 问题 ,就是如何将这 门 课与所在学校的专业课程紧密结合 ,使 这门课在整个教学体 系 中成为一块坚固 的奠基石 , 让学生在完成教学要求 的同时 , 也能
熟练地掌握所学 的知识与技 能 , 融会 贯 通 , 活 运 用 , 其 他 专 灵 对 业 课 的 学 习起 到 推 波 助 澜 的 作用 。
术基 础 课 的 改 革 与创 新 。
关 键 词 : 职教 育 ; 学 改革 ; 息技 术 基 础课 高 教 信 中 图分 类 号 : T 8 G 1.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党的“ 十七大” 报告指 出 : 要加快普及高 中阶段教育 , 大力发 展职业教育 ,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由此可见 , 职业教育成为 国家
今 后 教 育发 展 的重 点 之 一 。按 照 科学 发展 观 的要 求 , 职教 育 必 高 须 抓 好 。 变办 学 指 导 思 想 为 “ 转 以服 务 为 宗 旨 , 以就 业 为导 向 , 走
于没有用过电脑 , 而另一部分城市的学生 , 大多有 比较丰富的电 脑使用经历 , 这就给教师教学带 来了不少矛盾 。在课堂上 , 既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