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谈:TV散文,让电视片从真实升华到美

合集下载

浅谈文学散文到电视散文的审美空间拓展

浅谈文学散文到电视散文的审美空间拓展

浅谈文学散文到电视散文的审美空间拓展文学散文到电视散文的审美空间拓展通过对于散文这一文学形式的论述,深刻阐述了电视散文的文化艺术及其创新、发展。

电视散文出现的历史并不长远,1998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在全国形成了广泛的影响。

精美的画面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仿佛将观众带到了真实的情境当中,而电视散文正是借助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的优势弥补了文学散文单一、刻板的形式,凭借电视屏幕观赏实现诗歌散文抒情写意意境的电视文学样式。

可以说它的出现不仅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为散文开创了一番新的领域。

电视散文审美意境的超越与提升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注重表达意境,意境乃是思想与描写对象的高度统一,当作者将自身的思想感情与画面、声音融为一体时,观众首先看到的是一幅幅用文字表达的精美画面呈现了出来,这样的散文如同幽兰一般散发出动人的麝香。

在电视散文中,特殊的传播媒介在观众和作品之间架设起了一道神奇的桥梁,观众不仅可看可听,而且使之具有了更加宽广的想象空间,电视散文可以使观众在鉴赏中对特定的情感感受状态表现的更直接、更快速、也更充分。

因为电视散文可以直接用感情的色彩、情感的旋律、情感的画面创造出一个感情丰富的艺术世界。

观众在欣赏电视散文的过程中容易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感知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思想感情和情感的双重交流。

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方,而是通过画面、声音、字幕的完美结合置身于美文的故事情境当中,运用所听、所见、所感描绘出自己对于描述对象的具体感受。

电视散文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不仅仅是硬生生的文字,更是生动的画面与美妙音乐的同步实现,这是过去的平面媒体所不可比拟的,也有助于观众更直观的感受散文的内涵和意境。

在这种直观的画面中,观众可以达到雅俗共赏、见仁见智的审美效果,从电视散文的欣赏过程中获取不同层面的艺术享受和陶冶。

电视散文表现形式的丰富与创新图像画面、声音音乐、字幕和诗文吟颂是构成电视散文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

浅谈电视真实及其带给人们的审美需求

浅谈电视真实及其带给人们的审美需求
疑的现 实情景 , 甚至使 人们 可 以这 样 则必定 曾经是 电视艺 术现象 。从这样的观 点
性分析。
索 片”都 既有 审美 因素 , 有非审美 因素 , , 又 只 我 国从 1 9 0年的纪录 片《 9 望长城 》 始 开 是这两者 因素 的分布 有很大不 同。娱乐片 以 采用纪 实的 方式来体 现真 实感 ,望 长城》 《 对 影像还 原。外部 世界 的全部 多样 性 , 包括 形 审美 因素为主 , 索片以艺术 因素 ( 探 较严格 意 中国 电视节 目的影响是非 常巨大的。电视 语 态、 动、 运 时间等等 , 都被 电视 一一还原再 现。 义 的艺术 ) 为主。应该指 出的是 , 电视 中比较 言的优点集 中在这个片子里 , 这是继《 话说 长 于是一幅幅真 实的画面呈现在人 们眼前 。电 露 骨的色 情因 素和残 忍的暴 力 因素、 恐怖 因 江》 之后 中央 电视 台的又一个 高峰 。对 过 程 视 的 纪实 性和 逼真 性使 人 们逐 渐 形成 了特 素 , 绝 大多数情 况 下都既不 是 审美 因素 , 的重视 , 在 对人性 的关爱 , 以及对人们 真实状 态 殊 的电视 审美 需求。 又 不是艺 术 因素 , 而是 非审美 因素 。这些 因 的保 留,望长城》实现 了电视纪实语言 的特 《 当下 电视 剧 的各 种形 态都 在 一定 程 度 素 的弱化 , 以在 一定 程度上 增加 了审美 色 质 , 可 人们感 受到 的是前所未有 的真实感 , 这不
浅谈 电视 真实及其 带给人 们 的审美需求
摘要 : 们的 电视 审 美意识 、 至 审美 对 象都是伴 随着技 术 和社 会 革命 不断 深入 和发 展 的 , 人 甚 是人 们 审 美意 识物 化 的表 现 。 电视 真 实 是 实现 电视 审 美的前 提 。电视 真 实使 时空 无限 的延 续保 留 下来 , 供 了人 们 回味 、 究 、 提 研 比较 的 可能 。同 时随 着时 间的发 展 , 一真 实会 这 变得 越 来越有 价值 。 电视 的纪 录本 性 , 奠定 了电视 的纪 实性 和逼 真性 的基 础 , 也使 人们 逐 渐形 成 了特殊 的 电视 审美 需求

电视散文+分析写作

电视散文+分析写作


• •
(五)配音的自然性
对电视散文的配音创作有哪些要求呢? 电视散文有着朴实、自然的风格,所以电视散 文的配音注定也不离开这种风格。这里说的朴 实自然,是一种艺术化的朴实自然,是一种外 表看似平凡,内核蕴藏着深厚,看似气定神闲, 实则万钧之力。
• 这种朴实自然从语态上去品味,给人是一种不张 扬,不激动,深沉平和,有如良朋旧话,私房娓 娓的感觉。 • 由于电视散文多是以画外旁白的形式出现,因此 适当地运用同期声就可以更增加作品的真实性, 更容易让人进入画面所展示的情节。如某部反映 黄山风光的电视散文中,就巧妙地加入了风声、 流水声、鸟鸣声,让观众仿佛产生了身临其境的 感觉。
• 电视散文在表现思想和情感的时候,主要 运用的是造型语言而非纪实画面,这种造 型语言具有某种象征性、隐喻性、甚至模 糊性。目的是通过独特的造型语言,开拓 观众的联想和想像思维,激发观众“再创 造”的审美能力,使观众深切地感受到画 外之音、声外之情和形外之神。造型语言 本身不限于屏幕上具体展现了什么,更重 要的是它能让观众感受到了什么。
• •
(四)音乐的从属性 画面与声音是影视艺术中得两大介质,音乐是 声音质素中得一个元素。音乐在电视散文中对 渲染作品的情景气氛,以致使感情达到最高点, 能起到其他艺术手段无法代替的作用。 但是音乐在电视散文作品中,永远是围绕主体 剧情内容起烘托画面作用的,人们常把它叫做 “配乐”,所以音乐是位于从属地位的。鉴于 这种从属地位,电视散文中得音乐创作应该注 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审美性
• 有字幕——作者的文稿 • 有解说词——散文的朗诵 • 有画面——自然景观、作者的行动、生活 场景 • 有同期声——使观众身临其境 • 有音乐——抒发更深层次的情感
• 这种表现手法的多轨组合,构成了电视诗歌散文 的丰富多彩、意蕴深沉。电视诗歌散文也讲求 “文采”,其体现为画面语言、有声语言、造型 语言,甚至光效语言、色彩语言、影调语言,特 别是电子特技手段的有剧本的文学性 对电视散文中的“剧本”在文学性方面的要求 通常与衡量一般性的散文要求基本相同。譬如 要求文章有凝练集中的构思,富有诗意和情景 交融的意境;语言风格要求朴实、自然、平和、 深厚等等。 但就题材来说,近几年来在电视上播放的电视 散文多以叙事抒情风格的见多,尤其有两种题 材更为突出,一种怀旧类,如念故乡、故人、 故事。如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过的又《后母》、 《哑巴渡》、《我的老师》等;另一种是游记 风光类,如《泸沽湖》、《大芦苇》等。一类 突出了“情”,一类突出了“景”。

电视散文创作的审美追求

电视散文创作的审美追求

电视散文创作的审美追求作者:代维利来源:《声屏世界》 2016年第10期□ 代维利摘要:电视散文把文学与电视相结合,它改变了散文原有的文学形态呈现方式,以优美的语言、隽永的意境、精湛的音画和丰富的内涵给亮丽缤纷的荧屏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本文以近年来笔者主创的电视散文作品为例从四个方面对其创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视散文创作电视散文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自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推出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后,电视散文便在全国观众中形成强烈反响。

随后,这朵荧屏奇葩在众多电视文艺工作者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之下,不断成长壮大且日臻完善,凭借浓郁的抒情色彩和较高的文化内涵有力提升了电视的品位,为观众开拓出一个崭新的艺术空间。

无论是名家名作还是新人新作,都力求达到既立意新颖、联想丰富,又文采飞扬、制作精良,使之成为广大电视观众普遍认可和欣赏的一种舒缓、淡雅、优美的艺术形式。

电视散文通过电视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双重表达和有机结合,反映创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再现以至升华文学作品中那至纯的真情、至美的意境、至善的心灵,旨在表现天地人、音诗画、真善美的电视文学样式。

作为一名电视记者,笔者在繁忙的新闻宣传工作之余于2012年开始致力于电视散文的创作,先后尝试撰写了《心中的湖》《阿山情愫》《福海雾凇》《草原福地》和《丝路胡杨》5篇电视散文解说词,至2016年已与同事合作摄制完成了3部电视散文,分别在新疆伊犁州和阿勒泰地区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比中获奖。

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优美的语言人们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电视散文而言同样如此。

要想创作出令人满意的电视散文作品,首先必须撰写出高质量的文字稿。

电视散文中的语言也是经过作者加工,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系统。

《阿山情愫》是一部反映阿尔泰山区草原的风光片。

笔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调描绘了阿勒泰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树木林地以及吹过草原的风和风中奔驰的骏马,哈萨克牧人粗犷豪放的热情和冬布拉悠扬欢快的琴声……要创作一部好的电视散文不仅语言要优美,而且要符合电视特性。

电视散文

电视散文

电视散文电视散文是用视听手段在屏幕上的文学,是屏幕是和的诗和画。

正如现在的人在网络上制造FLASH配诗歌一样,而散文由于其篇幅比诗歌长,一般都是拍成7到10分钟的录像。

八十年代就出现的电视散文曾一度不流行,可到了九十年代,电视人意识到挤在某些创作空间的尴尬,意识到多样化的重要,于是电视散文又开始热了起来。

有人说电视散文五个美:文字描写美,故事立意美,画面拍摄美,音乐创造美,编辑包装美。

确实,这是一个以形传神的电视艺术作品,它必须通过形象的感性的东西要观众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我心目中的电视散文电视诗歌散文是将具有抒情、叙事风格的诗歌散文搬上电视屏幕。

这种新的文学样式,是近年来电视发展过程中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它通过电视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双重表达,极大地拓展并延伸了语言文学的表现空间,给人一种清新的审美的意味。

电视散文诗歌是散文诗歌的一次革命,从平面走向了立体,从单一化走向了多重化。

是从“广播散文诗歌”与歌曲的“MTV”传播方式中脱胎出来而又变得更加丰富与完美的一种样式。

大家都知道,有人称电视是“家庭艺术”,既然是“家庭艺术”它也就在受众的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固定的思维定式,就是因为有了这种定式,才是电视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

因此它的受众面比任何传媒都有优势。

声音与图画的完美结合,令受众群产生极大的心理愉悦。

它是一种快捷的传播渠道,就好比是一个信息快车,电视散文搭上了这辆信息快车就说明散文诗歌找到了生命的第二个春天。

我了解到的电视音乐散文:电视音乐散文是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形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电视音乐散文具有特殊的情韵美和音韵美;二、电视音乐散文在意境上构成了特殊的画面美;三、电视音乐散文使作品的情感抒发的虚与实达到了互补。

近些年来在电视节目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栏目,即电视音乐散文,又称散文TV。

电视音乐散文是电视的一种新的形式,也是散文的一种新的形式。

它集散文、音乐与电视画面于一身,创造出了一种独有的由优美迷人的画面、情意交融的乐曲和典雅流畅的文字构成的一种和谐高雅的艺术形式,形成一种人们能够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论电视散文

论电视散文

论电视散文
电视和散文有着微妙的联系:即使在今天,电视仍然是散文的一种载体,有时会把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的作品放到电视上。

但这种情况在西方国家和日本更多一些,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情况。

电视散文中最常见的就是诗歌朗诵和散文朗诵,尤其是一些传统的诗词以及诗词散文,它们不但展示了诗人的才华,而且也传递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当散文由实力派的演员朗诵时,观众在聆听中领略到散文的力量,感受自然精华。

此外,许多电视剧中也出现了散文,例如《军师联盟》、《水浒传》等,中国各种古典文学散文也通过剧中人物的口中传递出来,观众可以通过典故来体会到各种散文的文学精髓。

电视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传达散文,比如把散文诗歌谱曲,使其成为一首歌,再来唱出来,观众可以在聆听中更深入地认识散文;也可以把散文做动画,用动画的形式表达出散文的内涵。

总之,电视是一个综合的媒介,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把散文传达给观众,从而帮助观众更好地欣赏散文,也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散文精髓。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电视在传播散文的局限性,电视的关注度有限,观众的视觉感受总是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使得电视上所展示的散文无法和实际阅读的散文一样,深入人心。

电视是传播散文的重要媒介,它整合了多种传播方式,并将这些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散文的魅力。

但同时,我
们也不能忽视电视传播散文的局限性,努力把电视传播散文做得更好,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魅力。

从文学思维到视听思维—电视散文创作论

从文学思维到视听思维—电视散文创作论

电视散文的出现给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改变着当前的流行文学风尚。

电视散文融合了文学思维和视听思维,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我们的生活。

生活中微妙的细节,它能够用视觉和听觉和谐地完美诠释出来。

电视散文所创作的文章拥有独特的特性,它不再只是权衡语言对比的文学作品,而是利用视觉特性来表达情感,以及用剧情来组织文章,使之更好地取悦读者。

它与文学散文相比通过在文字中描绘形象的过程仅仅是一种符号传达,而电视散文则能一役用另一传媒的视听特性让形象更加贴切地传达给读者。

在电视散文创作中,写作者可以更多地灵活运用文字,表达出情感,用视觉和听觉来植入某种效果,通过改变时间、地点,形成某种逻辑梳理细节,让读者很容易抓住文章中的内涵。

总之,电视散文既具备文学思维中的厚重思想,又拥有视听思维中的视觉出彩,对当今流行文学有着重大意义,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也为文学爱好者带来了更多新的选择和惊喜。

电视散文创作再探

电视散文创作再探

电视散文创作再探[摘要]电视散文从出现至今有20年的时间,但却没有真正繁荣起来,到底是什么阻碍了其发展,创作者在创作上又如何让其做得更好?本文将就此做以探讨。

[关键词]电视散文创作创新电视散文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和独特的电子制作手段,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具有浓郁的抒情氛围和独特文学审美价值的电视文学样式。

在人们看多了娱乐节目以及被故事性节目弄得神经高度集中和兴奋之后,反而需要一种清新淡雅的,如溪水般缓缓流淌的诗情画意来放松我们的身心。

而此时电视散文就像一杯再好不过的下午茶,让人体味一份安逸与闲适。

但纵观各个电视台创作的一些电视散文,仍存在不少问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探讨。

一、画面的拍摄为了去除多余的环境,突出画面主体,可以选取16∶9甚至2∶1的画幅。

画面要拍得美就要注意构图及景别的选择。

如同MV一样,电视画面需要在视觉上给人以一定的冲击力,而中近景是表达人物交流及心理情感最适合的景别,因此大多应选择中景、近景、特写,甚至大特写。

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说:“(电影特写)它不仅使人的脸部在空间上同我们更加接近了,而且它超越空间进入另外一个领域,即心灵的领域——‘微相学’的世界。

” 因此运用特写无疑可以起到强调、触动观众心灵的作用。

同时,特写也是我们所不常见的一种更为细致的观察事物的视角。

一句话说得好: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电视散文正是用镜头这双眼睛,帮观众抓住了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忽视了的美。

拍摄时应注意空间感的表现,可通过透视关系的选择突出空间的纵深感。

也可通过景深镜头来表现,形成具有前景、中景、后景,前实后虚的画面构图。

因为电视画面是用二维的画面表现三维的空间,电视散文是诗意的流淌,因此画面也应表现出一定的动感,可运用镜头的运动,也可以是固定镜头里拍摄主体的运动,避免呆板与乏味。

二、画面与文字的配合电视散文的画面不应是简单的看图说话,而是要和画面相辅相成,画面既要配合文字,同时也要大胆地跳出文字的圈子,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不可拘泥于每句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 确实 成 了点 睛之 笔 ,这并 非 是在 画
作品 《 五乡老人乐事多 》讲述 的是鄞 面和文字上出彩 ,而是透 过现象看 本质 ,
“ 我 ”的内心独 自蕴含 了这样一个哲理 :
届《 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 》在全国形成 州 区五乡镇一群老人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 是从 表象 到精 神 的一 次提升 。就 是这 段
对 比,重点抓住一 些细节描写 ,如戴着助 念 。T V散文这 一段并没 有破 坏主题 两
停播 了。本 文不谈 T V散文 的创作 ,着重 听如何运用 到纪实风格 的 没牙的老太边吃桔子 边听书 ,脸上绽放着
电视 专题 片中,并为主题服务 。

全可 以融合在一起 为主题 服务。 表现 手法 只是一种手段或者说 形式 ,
部好的 电视作品不应该 囿于形式 ,只要
用主观的视角 即 “ 我” 是有利于主题的 ,都可以作为表现手段 。 权威 人 士的访 谈 配合 画 面和解 说 、实况 回忆 和现实 的反差 , 录音 的 “ 采访 谈话 式 ”等 。用这 些 方式 的眼光和心态来 回忆少时 的场景 。此段用 T v散 文的表现 手法在纪 实类 电视 专题 片 创作 的作 品往往 重视过程 强调 即兴采 访 , 了大量的空镜 头 :密密麻麻挨在一起的长 中如果运用得 当,定会使 整部作 品增色不
广泛的影响 ,通过这个平台 ,也学习、创 生活。首段 以 “ 夕阳红书场”为引子 ,将
作了很 多 T v 散文, 如作品 《 方井 》 《 门》 画面切 人到热闹 的唱 “ 走书” 现场 (“ 走书” 人 人都 向往幸 福快 乐 的生活 ,并 隐喻人
等参与展播并获奖 ,使我们 在这一艺术领 是宁波独有的地方文化 ),用 台上 台下 的 人 都会 变 老 ,爱 幼和 尊老 同样 重要 的理 域不断成长 。2 0 1 0 年,《 电视诗歌散文 》
创作者谈 :’ r V散文 ,让 电视片从真实升华到美
周萍萍 吕 悦
( 作者单位 :宁波市鄞州区广播 电视 台 )
1 9 9 8 年 ,C C T V 一 3开 辟 了 一档 T v散 听 觉 冲击 ,给人 以美 的享受 。这种 表 现 点 ,道 出人们追求幸福 的主题 。
文类 电视栏 目 《 电视诗歌散文 》,开启 了 手法被越来越 多的电视人及观众所接受 。
以及光与影的变换组合 ,给人 以一种如梦
T v散文就能起到很好的补充和说明作用 。
来 看下面一个例子 。 电视专题 片 《 千枚硬币凝成的希望 》 ( 曾获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 电视 专题类一 等
o多年 。 真 实是纪实 风格 电视 专题片 的生命 , 似幻 的感觉 ,仿 佛 时光倒退 了 2 但仅 有 真实 是 不够 的 , “ 零 度 情感 ” 的 用这 些空 镜头 结合 散文 化 的解说 词来 揭 真实 只是 对 现实 生活 的 一种 客观 复原 。

种 截然 不 同 的表 现 手法 融合 在一 起 ,以

种 强大 的视 觉落差带 来心灵上 的震撼 , 上述 例子 说 明 ,真实 和艺 术加 工并
菊花般的笑容 ;大娘边 听书边织毛衣 ,干 给人 以耳 目一新 的感觉 。
般来 讲 ,在 纪实 性较 强 的 电视专 活听书两不误 ;大伯专注 的眼神和微微张
题片 中 ,通 常 采用 的形 式有 画 外音 解说 着的嘴 巴等 ,以此来刻 画老人们 内心 的种 非 一定 是 矛盾对 立 的 。事 实 上 ,它 们完 词 旁 白合 并 压混 在 画面 上的 “ 格里 尔逊 种渴望 , 最后加即兴采访道出老人 的心声: 式” ;或者 画 面加 上 同期 录音 而不 加解 非常享受听书之乐 。 说的 “ 真实电影 ”;或 以当事人 、见证 人 、 第二段 “ 社戏”采用文字来叙述 ,以
示 、表现 快乐 的本源 。这 里就运 用 了 T V 奖 ),就大量运用了 T V散文的表现手法 。
真实 是基 础 而非 目的 ,应立 足 真实 而后 散文的表现手法 ,以强烈 的时空反差 、视 该片讲述 的是一位北仑青年胡志荣 资助一
超越真实 , 也就是说 “ 真”必须上升到美 , 觉反差 ,以及心态的变换来刻画老人们 内 位濒临失学的鄞州学子王立燕的故 事。这 才是真正的归宿 。因此 ,在真 的基础上 , 还需 要 进行 提 炼、上 升 到审美 层 次 ,才 能给人带来美感 。 心深处对于幸福的留恋和向往 。
样 的事例在宁波这座爱心城市非常普遍 ,
第 三 段 又 回到现 实 中 , “ 我 ”来 到 无非是一个捐助一个受捐 ,最后都 有一个 越剧 迷 和京剧 票 友 的活动 场所 ,用演 唱 完美 的结局 :失学孩子重返校园。但这个
声 画并重 视 同期 声 为生命 ,最 大 限度地 板凳小竹椅 ,满地 的桔子皮瓜子壳 ,艳丽 少 。比如 ,做人物专题 ,当一些回忆 、浮
压缩 解说 词 和音 乐 ,追 求 的是 自然 真实 的戏服、漂亮 的行头 和古色古香 的道具 , 想、 心情或心态无法用纪实方式来表现时 ,
的效 果 。就某 一作 品而言 ,往 往会 采用 咿咿呀呀的二胡 声和咚咚锵锵 的锣鼓声 , 这些纪实风格 的手法达 到融合 和统一。
电视节 目新 的样式 。它 以诗意化的空间 ,
全 片虽 然讲 述 的是 老年 人业 余文 化
于 是 ,运 用 T V 电 视 这 一 表 现 手 法 在 生活 ,但更 多 的是 注重 展现他 们 的 内心
弘扬真善美 ,满足广大电视观众对高品位 纪 实风格 电视专 题 片的创 作 中作 了有益 世界 。从 某种意义 上来说 ,第 二段 的 Ⅳ 文化的追求 ,以达到心灵的净化、精 神的 的尝试 ,并取得一定 成效 。 启迪和审美的愉悦。该栏 目连续举办十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