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地名的由来
贵州地名传说故事

贵州地名传说故事贵州有很多出名的地方。
那你知道贵州地名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贵州地名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贵州地名传说故事:梵净山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梵净山不叫梵净山,叫什么呢?叫肃爽峰,因山峰上住着一种叫肃爽的鸟,人们就把山叫肃爽峰。
传说肃爽鸟有一丈多高,翅膀展开来有两丈多长,凶恶得很,横行霸道的,哪个都怕它。
娃娃鱼躲在山脚溪沟里,再也不敢上山来了,只要一见有大的鸟在天上飞,就吓得“哇哇”哭起来。
金丝猴差点被肃爽吃完,剩下的悄悄躲在老林里,才幸免一死。
现在,金丝猴的胆子很小,只要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肃爽来了,吓得东躲西藏,“吱吱”怪叫。
肃爽峰的对门山上住着一对善良的凤凰夫妇,因而叫凤凰山两山南北相望,相距不过十里路程。
凤凰夫妇学得一些医术,常常下山给人看病,他们治一个好一个,治两个好一双,从不收钱。
凤凰夫妇的名气越传越远,连湖南、湖北的人也老远地跑来求医,山下苗王沟的苗家和凤凰夫妇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过四月八、端午节时,都要接凤凰夫妇到家里作客。
美丽的苗家姑娘唱上一支优美动听的歌;热情的阿妈端出热气腾腾的糯米粑;好客的大爹捧出香喷喷的牛角酒,款待凤凰夫妇。
凤凰夫妇也接苗家人到他们家里作客,办上最好的饭菜作招待。
凤凰山附近厂还住着一对岩鹰,邻居之间经常往来,有一回岩鹰夫妇病了,还是凤凰夫妇救了它俩的性命哩。
岩鹰很感激凤凰夫妇,凤凰哥凤凰姐叫得甜蜜,还想拜凤凰为师。
肃爽看到凤凰夫妇深受人们的爱戴,心里很不是滋味,它凶狠地吼道:“好啊,怪不得人们冷落了我,原来是你们在这里作怪,今天是有你没我,有我没你!”于是,定下毒计要赶走凤凰夫妇。
肃爽找来九头鸟、天狗鸟、夫妻鸟几位恶鸟商量,它们也表示支持。
肃爽找到岩鹰,起初岩鹰不答应,经不住肃爽的恐吓飞诱骗,最后同意了。
一天,它们趁凤凰夫妇出门给人看病的机会,一起跑到凤凰山,砸烂了凤凰种下的庄稼和药草,捣烂了房屋,放火烧了凤凰山。
金丝猴看见了,跑去告诉凤凰。
贵阳辖地的历史沿革

贵阳辖地的历史沿革贵阳辖地的历史沿革贵阳由于地处边远,长期属于边州,民族间为了生存讨伐征战、攻城掠地,导致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曾经治所不定、名称多变。
贵阳先后得名:鬼方、牂州、矩州、黑羊箐、贵州、顺元城、宣慰司城、贵州等处长官司、贵阳府、贵竹长官司、贵筑县、贵阳县、贵阳市等。
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年)3月,程番府更名为贵阳府,移治省城,贵阳从此成为官方认可至今的地名。
贵阳府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升为贵阳军民府。
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年),设立了贵州巡抚驻贵阳军民府。
清康熙五年(1666年),云贵总督应吴三桂之请移驻贵阳,筑城一度成为统辖两省的指挥中枢。
1687年,改贵阳军民府为贵阳府,以贵州卫、贵州前卫地设置贵筑县。
1913年,正式确定贵阳为贵州省会。
1914年1月设置贵阳县。
1941年7月设立贵阳市。
除了“贵阳”之外,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对这个地方的称呼则有所不同。
贵州之名源出有:因鬼方、鬼国之“鬼”讹变为“贵”而置贵州;《宋朝纪要》以鬼方地林多贵竹,因以名州;贵竹之“竹”错读为“州”;因为桂竹设贵竹长官司,表明“贵竹”源于“桂竹”,“贵竹”后来又演化为“贵筑”;有“矩州”、“短州”之音转名“贵州”;《宋史·地理志》言贵阳地叫“知州”等等。
《贵州省市沿革》载:“东晋成帝咸和八年(333年),于牂牁郡西部上段设晋乐县,即今市地。
后罗罗族谓贵州城曰更糯,乃晋乐之音伪,今市区有进鹿坡,乃近鹿之音转。
”苗族传说中的贵阳地名叫“格格洛桑”,意即宜居的好地方。
彝族称贵阳地名叫“黑羊箐”,寓高贵美好。
“黑羊箐”的具体位置在老百货大楼与时代广场之间的“黑羊巷”,巷内原来有一口井叫“黑羊井”。
《贵阳府志》载:“唐时,杨立信以征黑羊箐授官。
黑羊箐,今呼为黑羊井。
唐末宋初之时,罗、宋二氏互争,宋氏呼矩州为黑羊箐也。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黑羊箐和黑羊井的称呼及所在是从来没有争议的。
贵阳辖地的历史沿革典籍记载,贵阳辖地屡有变化。
贵州省地名的由来

贵州省地名的由来贵州省地名的由来贵州省地名的由来贵州省(GuizhouSheng)简称黔或贵。
在我国西南部。
贵州,因当地语音脂徵不分,故宋代记载就有把唐所置矩州写成贵州的。
元初正式改名为贵州。
明永乐时置贵州布政使司,清置省。
又因贵州地古称黔中,故也简称黔。
1.贵阳市(Guiyang Sbi)位于东经106.7°,北纬26.6°,在贵州省中部,乌江支流南明河上游。
贵阳曾有矩州、黑羊箐、顺元城等称呼。
宋宜和元年(1119年)更矩州为贵州。
以治所位于贵山之南故名。
贵山据《贵州通志》:“在城北五里,一名贵人峰。
郡之得名以此。
”清镇市(Qingzhen Shi)位于东经106.4°,北纬26.5°,在贵州省中部。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以威清,镇区二卫置清镇县,取二卫首字为名。
1992年设市。
开阳县(Kaiyang Xian)位于东经106.9°,北纬27.0°,在贵州省中部偏北。
明崇祯四年(1631年)置开州。
1930年设开阳县。
以倾慕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学识渊博,夙愿人才辈出昌盛地方,故名开阳。
取开阳明之学命名。
修文县(Xiuwen Xian)位于东经106.5°,北纬26.8°,在贵州省中部。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并敷勇卫及所领千户所置修文县,以修文千户所为名。
修文以王阳明在此传播文化得名。
息烽县(Xifeng Xian)位于东经106.7°,北纬27.1°,在贵州省中北部。
明置息烽千户所,清置修文县。
1914年移贵筑县治于息烽,置息烽县。
息烽意为平息烽火。
2.六盘水市(Liupanshui Shi)位于东经104.8°,北纬26.5°,在贵州省西部,与云南省接壤。
1966年置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
1978年建六盘水市,以三特区首字命名。
盘县特区(Panxian T equ)位于东经104.6°,北纬25.8°,在贵州省西部,与云南接壤。
省级行政区的简称的由来

省级行政区的简称的由来:
一、用本省主要山名作简称。
如:安徽省有皖山,简称皖。
甘肃省多在陇山之西又简称陇。
二、用本省主要河流作简称。
如:湖南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
江西因有赣江纵贯全境,故简称赣。
上海市因相传境内的吴淞江(苏州河)下游近海一段古称沪渎,故简称沪。
三、用本省历史名作简称。
如:湖北因清代省会武昌是隋朝以后鄂州的治所,故简称鄂。
福建古时为闽越族居地,因而简称闽。
山东在春秋时为鲁国地,故简称鲁。
河南省境内在《禹贡》中为豫州之地,故简称豫。
山西省境内春秋时为晋国地,故简称晋。
四川省因境内在春秋战国时为蜀国之地,故也简称蜀。
贵州省因省境在唐代属黔中道,故也简称黔。
云南省因其省会昆明附近一带古代曾是滇国的地方,故也简称滇。
陕西省因其在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故亦简称秦。
广东省古为南粤辖地,明初建广东省后,人称广东为粤东,故简称为粤。
广西壮族自治区因秦时置桂林郡于此,而且自宋至清其治所都在桂州即桂林府,故简称桂。
海南省因海南岛古称琼崖,且在唐贞观五年设置琼州,明改为琼州府,因而简称琼。
贵州为什么叫做贵州?贵州不仅仅是四大土司之地组成的

贵州为什么叫做贵州?贵州不仅仅是四大土司之地组成的贵州省,是中国34个省区市之一。
而贵州省也是中国各省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省:那就是依然还将州作为一级区划的地名。
在中国,曾经州是一级行政区划名,在西汉时期有十三州。
然而,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州的范围不断缩小,成为了二级行政区的名称。
曾经的“贵州”也是一个二级行政区的名称,但是在明朝却不断扩大,成为了一个省。
作为贵州省,你对贵州名称的演化历史清楚吗?一,贵州最早的一级行政区划机构——牂牁郡贵州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名为“夜郎”。
根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夜郎是西南最强国家,地处于牂牁江上,有精兵10万。
有根据考古学家考证,夜郎国的版图西到曲靖一带,北到大娄山、长江一带,向南超过南盘江,向东到达了清水江上游,的确是西南最强的国家。
当然,夜郎国还处于较为落后的“方国联盟”阶段,其内部还有大大小小的许多邦国,如且兰、鳖国、習国、句町、漏卧等。
汉武帝之时,夜郎等部族纷纷臣服,汉武帝在此推行了郡国并行制:一方面册封夜郎王,曾任其对地方的统治,一方面又建立了牂牁郡、犍为郡,作为汉朝在此地的管辖机构。
郡县设置不久,且兰国等曾发动了叛乱,杀了键为太守。
汉武帝平定叛乱后,将键为郡北移到巴蜀,而牂牁郡则管辖整个夜郎国地区了,管辖且兰(福泉)、夜郎(关岭)、鄨(遵义)、平夷(大方)、毋敛(独山)、谈指(贞丰)、出丹、夜郎、同并(弥勒)、谈焒、漏江(泸西)、毋单(弥勒西)、宛温(砚山)、镡封、漏卧(罗平)、句町(广南)、进乘(屏边)、西随(金平)等 17 县。
此后的数百年时间,一直到南北朝,夜郎国故地都设置有牂牁郡。
在西汉末期,夜郎王曾经胁迫22个小邦叛乱,结果被牂牁太守陈立平定,夜郎国的历史上正式结束了。
从东汉开始,州成为了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牂牁郡隶属于益州。
东汉以后,牂牁郡的管辖范围开始不断缩小,基本局限于今天黔中经济圈一带地区。
东汉之后云贵地区,由于其中原王朝鞭长莫及,逐渐兴起了一些地方大姓。
贵州历史概况

贵州历史概况在中国,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在黔西县的观音洞,发现了原始人使用过的石器,是长江以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
此外,贵州还发现有旧时器时代中期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晚期的"兴义人"文化遗址。
在普定县发现的"穿洞文化"遗址,提供了1.6万年前人类祖先在此生息的证据,而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
贵州建省虽然只有500多年,但是从文献资料提供的情况来看,贵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得更远。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当时在今贵州境内有牂牁(音zang ke)古国,并与中原有交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后),贵州分属巴郡、蜀郡、黔中郡和象郡管辖。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60-1127年)。
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史,正式建制为省。
以贵州为省名。
贵州简称"黔"。
今贵州的部分版图,战国时(公元前475-前221年)就属于楚国的黔中地方,地域面积在今贵州沿河到榕江以东,包括铜仁地区和黔东南部分县。
秦王朝在此设立黔中郡。
唐王朝(公元618-907年),在今贵州设黔中道,建黔州郡,设黔州都督府。
贵州的历史总离不开一个"黔"字,代代相因,直至贵州建省。
这就是贵州简称"黔"的由来。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中央设置贵州布政使司。
从此,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的行政单位。
清雍正5年(公元1727年),朝廷将四川属遵义府,广西属荔波及红水河,南盘江以北地区、湖广属平溪、天柱划归贵州管理辖,将贵州属永宁州划为四川管理辖。
至此,贵州现今的行政区划基本确定。
你所不知道各省各市县的历史得名由来之贵州省

你所不知道各省各市县的历史得名由来之贵州省贵州省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东部,以贵山得名,简称贵,省会贵阳市。
因辖地古称黔中,又简称黔。
战国时为楚国黔中地及且兰、夜郎等地。
秦属夜郎与象、黔中等郡地。
汉属荆、益二州。
唐属黔中道,部分属剑南道。
宋初开宝年间土著领矩州归顺朝廷,因土语曰“矩”为“贵”,始有贵州之名;后属夔州路。
元分属云南、四川、湖广三行省。
明永乐时置贵州布政使司。
清为贵州省。
贵州省辖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15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4个县、11个自治县、1个特区。
【贵阳市】唐置矩州,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改贵州。
以治于贵山(今关刀岩)之阳得名。
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置新贵县,清并入贵筑县,为贵阳府治。
1913年改为贵阳县。
1941年改设贵阳市。
【乌当区】1958年改贵筑县为乌当区。
“乌当”,苗语意“下方有水塘之地”。
【南明区】1955年设南明区,以南明河贯穿辖境得名。
【云岩区】1955年设云岩区,以云岩村得名。
【花溪区】1958年设花溪区。
布依族语“花仡佬”,意为“蜿蜒曲折的河流”。
【白云区】1930年设白云镇,以白云寺得名。
1941年改白云区。
【观山湖区】2012年由乌当区与清镇市析设区。
以观山湖得名。
【清镇市】明置威清、镇西二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置清镇县。
取二卫各一字得名。
1992年改设清镇市。
【开阳县】明崇祯四年(1631年)置开州。
1913年改开县,1914年因与四川开县同名改紫江县,1930年改开阳县。
据《开阳县志》,县名来自“开阳书院”。
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邑人吕柱石重建开阳书院,知州胡璧有释曰:“开阳者,意欲开阳明之学也。
”【息烽县】明置息烽守御千户所,1914年移贵筑县治于息烽,改置息烽县。
【修文县】明置修文守御千户所,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置修文县。
以王阳明在此传播文化而得名。
【六盘水市】1966年设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特区。
字解地名贵州省为何简称“黔”?

字解地名贵州省为何简称“黔”?
贵州省简称“贵”或者“黔”。
有没有觉着“黔”是个很陌生的字?柳宗元曾经创造出一个非常著名的成语“黔驴技穷”,除此之外跟“黔”有关的词语真是少得可怜,可能有人会想起“黔首”这个词,那您一定是很有文化啦。
“黔”作为地名最早出现于战国末期,楚国在今天湖南西部、贵州东部设立了一个地名,叫“黔中”。
秦灭六国后,又设立了“黔中郡”,后来贵州就像很多省份一样,以自己古代的地理名称“黔”作为自己的简称(类似的省份,如:河南简称豫、河北简称冀)。
黔是形声字,从黑,今声。
黑作部首的字都表示跟黑色相关,如:墨、黛等。
“黔”的本义也是黑色。
《说文解字》:“黔,黎也。
从黑今聲。
秦謂民爲黔首,謂黑色也。
”是说黔是黑色的意思,秦朝百姓戴黑色头巾(黑色头巾容易印染,价格低廉),所以也用“黔首”代指百姓。
“黔”就是黑色的意思,当初楚国为什么要给贵州命名为黑色呢?网上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是说贵州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他们的服饰多是黑色的,所以命名为“黔”。
但是少数民族服饰给我们印象,应该是艳丽和色彩丰富,而不应该是“黑色”,所以这种说法比较牵强。
还有一种可能,贵州长期以来远离中原文明,总是与荒芜、落后、野蛮联系在一起,属于文明未开化地区,所以用“黔”来命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地名的由来贵州省地名的由来贵州省(GuizhouSheng)简称黔或贵。
在我国西南部。
贵州,因当地语音脂徵不分,故宋代记载就有把唐所置矩州写成贵州的。
元初正式改名为贵州。
明永乐时置贵州布政使司,清置省。
又因贵州地古称黔中,故也简称黔。
1.贵阳市(Guiyang Sbi)位于东经106.7°,北纬26.6°,在贵州省中部,乌江支流南明河上游。
贵阳曾有矩州、黑羊箐、顺元城等称呼。
宋宜和元年(1119年)更矩州为贵州。
以治所位于贵山之南故名。
贵山据《贵州通志》:“在城北五里,一名贵人峰。
郡之得名以此。
”清镇市(Qingzhen Shi)位于东经106.4°,北纬26.5°,在贵州省中部。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以威清,镇区二卫置清镇县,取二卫首字为名。
1992年设市。
开阳县(Kaiyang Xian)位于东经106.9°,北纬27.0°,在贵州省中部偏北。
明崇祯四年(1631年)置开州。
1930年设开阳县。
以倾慕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学识渊博,夙愿人才辈出昌盛地方,故名开阳。
取开阳明之学命名。
修文县(Xiuwen Xian)位于东经106.5°,北纬26.8°,在贵州省中部。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并敷勇卫及所领千户所置修文县,以修文千户所为名。
修文以王阳明在此传播文化得名。
息烽县(Xifeng Xian)位于东经106.7°,北纬27.1°,在贵州省中北部。
明置息烽千户所,清置修文县。
1914年移贵筑县治于息烽,置息烽县。
息烽意为平息烽火。
2.六盘水市(Liupanshui Shi)位于东经104.8°,北纬26.5°,在贵州省西部,与云南省接壤。
1966年置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
1978年建六盘水市,以三特区首字命名。
盘县特区(Panxian Tequ)位于东经104.6°,北纬25.8°,在贵州省西部,与云南接壤。
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盘州厅。
1914年改县。
据《兴义府志》:“(古盘州)因(盘)江以命名也。
”1966年置盘县特区。
六枝特区(Liuzhi Tequ)位于东经105.4°,北纬26.2°,在贵州省西部。
1913年置郎岱县,1960年县治迁驻六枝区下云盘,改置六枝市,1962年改县,以境内六枝(少数民族社会组织)命名。
1966年置六枝特区。
水城县(Shuicheng Xian)位于东经104.8°,北纬26.5°,在贵州省西部,与云南接壤。
清置水城厅,因春夏水拱城垣,故名。
一说县因水城河而得名。
1913年置水城县。
1966年置水城区。
1970年改水城特区。
后又改水城县,1979年复置水城特区。
1987年复改县。
3.遵义市、县(Zunyi Shi、Xian)位于东经106.8°,北纬27.5°,在贵州省北部,湘江畔。
隋初置牂柯县,唐改建安县,后置恭水县、罗蒙县。
宣和三年(1121年)废遵义军,置遵义县。
县名治用军名。
遵义,意为遵王之义。
1950年设市。
赤水市(Chishui Shi)位于东经105.7°,北纬28.5°,在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下游与四川省接壤。
明置怀仁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赤水厅,以赤水河为名。
1913年改为赤水县。
1990年设市。
仁怀市(Renhuai Shi)位于东经106.4°,北纬27.8°,在贵州省西北部,与四川省接壤。
西晋置安乐县,北周改合江县,唐置乐源县,宋改仁怀县。
县西南有仁水。
似因仁水与旧怀阳县首字命名。
1995年设市。
绥阳县(Suiyan Xian)业七年(611年)置绥阳县,以绥阳山名。
后置义泉县等,明复置绥阳县。
桐梓县(Tongzi Xian)位于东经100.8°,北纬28.1°,在贵州省北部,与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为邻。
唐置夜郎县。
宋置播川县。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设桐梓县,因桐梓驿为名。
习水县(Xishui Xian)位于东经106.2°,北纬28.3°,在贵州省北部,与四川省接壤。
清置下县,1915年置鰼水县,因辖境为古鳎国地,有鰼水河,以此名县。
1959年改名习水县。
凤冈县(Fenggan Xian)位于东经107.7°,北纬27.9°,在贵州省北部。
隋置绥阳县,后置永夷县。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置龙泉县。
1919年改为凤泉县。
以龙泉出凤凰山下而得名。
1930年改为凤冈县,以凤凰山冈为名。
正安县(Zheng'an Xian)位于东经107.4°,北纬28.5°,在贵州省北部。
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置珍州,以珍山为名。
元改珍州为真州。
明置真安州取真州安宁之义。
清改真安州为正安州,取其谐音命名。
1913年改为正安县。
正安来自真安。
余庆县(Yuqing Xian)符三年(876年)以播州白泥,余庆二土官为校慰。
元初改为长官司。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余庆、白泥二长官合置余庆县。
湄潭县(Meitan Xian)位于东经107.4°,北纬27.7°,在贵州省中北部,乌江北岸。
隋置绥阳县、义泉县。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置楣潭县,因水为名。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Daozhen Gelaozu Miaozu Zizhixian)位于东经107.5°,北纬28.8°,在贵州省北部,与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为邻。
1941年析正安县东北部置道真县,以汉代名儒尹珍之字道真名县,意在纪念先贤开南域文化之功。
1958年并入正安县,1961年复置道真县。
1986年改今名。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Wuchuan Gelaozu Miaozu Zizhixian)位于东经107.8°,北纬28.5°,在贵州省北部。
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务川县。
唐置都濡县,以都濡水为名。
宋又设务川县。
元至元年间因婺星陨石降此,改务川县为婺川县。
1959年复改为务川县。
1986年改今名。
4.铜仁市(Tongren Shi)置铜仁长官司、铜仁府、铜仁县。
铜仁城南大小江合流处,有铜崖挺然耸立,相传渔人于河中得铜佛三尊,故名“铜人”。
“人”与“仁”谐音。
1987年县改市。
德江县(Dejiang Xian)位于东经108.1°,北纬28.2°,在贵州省东北部,乌江西岸。
隋置挟阳县。
明初改水特姜为水德江长官司。
明万历年间改为安化县。
1914年更名为德江县。
县名得自乌江,别称德江。
江口县(Jiangkou Xian)位于东经108.8°,北纬27.6°,在贵州省东北部。
唐置辰水县,明置铜仁县,1913年改为江口县。
江口之名,以省水,提水两河(今闵孝河、太平河)于此汇流得名。
1958年撤县。
1961年复设江口县。
思南县(Sinan Xian)位于东经108.2°,北纬27.9°,在贵州省东北部,乌江畔。
宋大观元年(1107年)置思州。
元置思南宣慰司、思南府,1913年置思南县。
县在思邛水之南,故名。
石阡县(Shiqian Xian)位于东经108.2°,北纬27.5°,在贵州省东北部。
五代置建昌县,明置石阡镇,因镇内石阡河得名。
一说石阡为仡佬族地名,石为石崖,阡意为洞,则有考于侗语“天”的汉译音,在侗语中“天”是“千”,石阡的得名,是以县城东的五老山和五老山第一峰——龙山崖畔的“风鬼洞”。
1913年置石阡县。
万山特区(Wanshan Tequ)位于东经109.2°,北纬27.5°,在贵州省东缘,与湖南接壤处。
古称大万山、明置铜仁府,1913年置省溪县,1941年设万山乡,1966年因置万山特区。
玉屏侗族自治县(Yuping Dongzu Zizhixian)位于东经108.9°,北纬27.2°,在贵州省东缘,氵无阳河中游,与湖南省接壤处。
明置平溪堡,清置玉屏县。
县城位于氵无阳河南岸。
县以氵无阳河水清似玉,隔河山峰耸立如屏,故名,1983年改今名。
松桃苗族自治县(Songtao Miaozu Zizhixian)位于东经109.1°,北纬28.1°,在贵州省东北,东邻湖南,北与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接壤。
唐置万安县,清置松桃厅。
据清《黔南识略》:“雍正八年……建城于松桃山下,移同知驻焉。
……此松桃所由名也。
”1913年改厅为县,1956年改为今名。
一说“松桃”系苗语,意义待考。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Yinjiang Tujiazu Miaozu Zizhixian)位于东经108.4°,北纬28.0°,在贵州省东北部,乌江东岸。
唐置思邛县,宋改邛水县,明改印江县,“印”系“邛”字之讹。
1986年改今名。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Yanhe Tujiazu Zizhixian)位于东经108.5°,北纬28.5°,在贵州省东北部,乌江中游,与四川(今重庆市,天津四注)接壤处。
唐置洪杜县、城乐县、务川县。
元置沿河长官司,因地处乌江沿岸,故名。
1913年改县。
1986年改今名。
5.毕节市(Bijie Shi)位于东经105.3°,北纬27.3°,在贵州省西北部,与四川、云南省相邻。
汉置平夷县,明置毕节卫,清置毕节县。
毕节系彝语“比跻”音译,意为虎,因彝族古代的虎图腾而得名。
1993年设市。
赫章县(Hezhang Xian)位于东经104.7°,北纬27.1°,在贵州省西北部。
1913年置威宁县。
1942年析威宁县赫章、可乐、野马川、财神堂四区置县。
以赫章区为名。
纳雍县(Nayong Xian)位于东经105.3°,北纬26.7°,在贵州省西部。
1941年从大定县析置纳雍县,以境内纳雍河得名。
黔西县(Qianxi Xian)位于东经106.0°,北纬27.0°,在贵州省中西部。
清康熙四年置黔西府,二十二年废府置州,因在黔之西部,故名。
1913年置黔西县。
大方县(Dafang Xian)位于东经105.6°,北纬27.1°,在贵州省西北部。
明筑大方城置州,清置大定府、大定县。
1958年改为大方县,以古城名为县。
织金县(Zhijin Xian)位于东经105.7°,北纬26.6°,在贵州省中西部。
1913年置平远县,1914年改织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