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I卷一、(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1-3题。

苏州的美是含蓄的。

要是不下一番寻索的(),你就别想领略它。

_______走到山腰,站在“迎笑亭”前,回头一看,原来这么美!眼下是一片松树的海,没有风,但是闭上眼睛,就能听到一种()的声音,正如悠远的琴曲。

深吸一口气,就闻到松脂()的清香。

再远一点,有整齐的农田,有蜿蜒的小河,有模糊的远山。

传说这条小河是为西施到对面象山而开凿的。

你怎能相信这条满怀青春的小河倒有两千岁!正如我跟前这座“迎笑亭”,一个四角方方的房子,你怎能相信这就是传说中苏东坡到过的地方。

可是如果周围的美景把你迷得(),你是什么都会相信的,仿佛自己已经置身仙山。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功夫飒飒沁人心脾神魂颠倒B.工夫铮铮神清气爽如痴如醉C.功夫飒飒神清气爽如痴如醉D.工夫铮铮沁人心脾神魂颠倒2.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站在灵岩山跟前,觉得它不过是一个有树的山丘,所以没有什么出奇的。

B.站在灵岩山跟前,并不觉得它有什么出奇的,不过是一个有树的山丘罢了。

C.灵岩山不过是一个有树的山丘罢了,站在它跟前,不觉得它有什么出奇的。

D.灵岩山并不让人觉得它有什么出奇的,不过是一个有树的山丘罢了。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的琴曲有很多,比如著名的《高山流水》,据《列子》记载,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遂成知音。

B.西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后世《红楼梦》中,曹雪芹却用“病如西子胜三分”来形容贾宝玉,别有一番趣味。

C.苏轼的文化思想非常丰富,儒、道、释三家对其均有影响,我们从其作品中就可以感受到。

比如“人生如梦”一句,可以品出《庄子》的意味,“逝者如斯”,源自《诗经》,而“造物者之无尽藏”,则是佛家用语。

D.中国古代传说海外有三座仙山,分别是蓬莱、方丈和瀛洲。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一)(附答案)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一)(附答案)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 文(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衡水金卷2019年模拟考试)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一门起源于欧洲社会的学科,人类学的诞生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传入中国也已经超过百年。

纵观人类学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人类学自其发轫阶段便打上了浓浓的海外印记,从一开始人类学者便将其目光投向了远方,在异域之中寻找自己的研究对象,在与他者的对话之中建立自己的研究领域,远方、异域、他者已然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代名词。

追溯到人类学刚创立之初,人类学的鼻祖泰勒通过海外探险家、传教士、船员等人的日记、传记、游记等开展人类学研究,力图探讨人类的进化过程,解释人类的文化现象,去解答西方社会对“他者”异文化的疑惑。

将民族志奠定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得人类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的马林诺斯基,便是受到殖民地官员邀请前往海外做田野调查,并完成了人类学的经典著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到海外去”成为欧洲人类学初学者的成年礼,作为人类学家的必修课,欧洲人类学的海外研究并不新鲜,它是作为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基石。

美国人类学与欧洲人类学有所不同。

一开始,美国人类学家主要是研究本土的印第安人,因而建立起体质、语言、考古、文化四大分支体系的人类学学科。

美国随着经济的强大并取代大英帝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人类学家开始走向海外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海外研究到达高潮。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三)语文试卷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三)语文试卷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月考试卷语文本试题卷共10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法自然的智慧赵建永“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

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

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

如此,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

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该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

“道”本指道路,引申为本源、道理、法则诸义。

总体来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道家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是其根本特点。

冯友兰指出,道家学说可用“复归自然”一言以蔽之。

据汤用彤考察,“自然”一词本为形容词,“自”指本身,“然”指如此。

“自然”就是相对于人为而言的一种自发的、天生而然的状态。

“自然”后来才用作名词,具有了自然界、物理定律和本心自性等多层含义。

“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角度看,是指客观规律;从形而下角度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界、由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

“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三)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三)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三)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多年以来,许多哲学家、大多数科学家、神经学家以及以自然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研究者都在激烈地争论着一个问题:意识可否通过人工智能再造。

1980年,持不可造观念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家约翰·希尔勒,用“汉语房间”的形式来表达他的观点。

假设一个非汉语语者坐在一间屋子里,当门外传进来一串用汉语字符提出的问题,这个人可以根据手中特别详尽而聪明的规则表,排出一串包含有该问题答案的新的汉语字符,并把它们传出门外。

从在房间外提出问题的汉语语者的角度看,似乎有一个特别聪明的人在房间里阅读他的问题并给出答案。

但是对房间里的人而言,问题和答案都只是一些毫无意义的符号。

希尔勒认为这就是人工智能最有可能做到的:一个机器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同时却不理解答案的意思。

所以说,无论机器的程序有多复杂,它都不可能有意识——它将用最愚蠢的方式来显示它的聪明。

借由“汉语房间”理论,希尔勒加强了他对人工智能的攻击。

他坚持认为,既然说意识是由非程序、非计算机的生物化学过程来产生,那么人工装置得到意识的希望几乎不存在。

但是,希尔勒的观点看来又是相当容易反驳的。

就像从理论上、经验中论证的一样,生物化学作用与信息处理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且低级但是完整的生物化学计算机装置的问世也是在将来几年内肯定可以预见的,同时非生物化学神经网络在模拟大脑功能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一些传统人工智能学者也反击说,高度繁杂的人工智能程序并不是简单地以最愚蠢的方式从一系列规则中作出选择,而是考虑许多并列的不同规则、处理规则之间的冲突、对各种规则进行推测、认识规则之间的联系,还要组建新的规则。

他们认为,这就好比一个锁在汉语房间里的、特别敏锐的、不懂汉语的人最终有可能开始理解汉语一样,一个繁杂的、建立在规则之上的系统是有可能得到基础意识的。

山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检测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含解析)

山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检测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含解析)

山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检测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含解析)语言文字运用Ⅱ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正常的皮肤有完整的屏障功能,可以抵御外界物理、化学等各种刺激。

皮肤屏障就像一堵坚实的砖墙,表皮角质形成的细胞_①,细胞间的基质就像水泥,将砖头紧密连接在一起,最外层还有皮肤分泌的脂质等成分覆盖,构建起完整且坚实的皮肤屏障。

当屏障功能受损时,砖墙结构出现松散、变薄的情况,这时外界灰尘、花粉、病原体、化妆品等物理、化学刺激就很容易进入皮肤,引发一系列过敏反应,皮肤会出现干燥、红肿、瘙痒、刺痛等不适感,如果皮肤屏障功能_②,症状反复得不到缓解,就形成了敏感肌。

皮肤角质层变薄、脂质消失都会造成皮肤屏障功能,而导致皮肤角质层变薄、脂质消失的原因,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过度清洁。

现在的小仙女们都很重视面部清洁,应运而生的洁面产品也非常多,这些产品会使皮肤自身分泌的油脂被过度清除,且会使角质层变薄。

③,新生的角质形成的细胞来不及补充脱落的细胞,角质层长期变薄、松散,就会造成皮肤屏障功能破坏,非常容易出现红斑、刺痛、瘙痒、干燥等敏感症状。

20.下列句子中的“就"和“就很容易进入皮肤”中的“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春天就要来了,可也不要忘却寒冬里紧紧呵护着你的人儿。

B.试着去了解一个人,爱一个人,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C.发布会由大会发言人就大会议程和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D.这些年他就爱书法,对唱歌、跳舞、运动等似乎兴趣不浓。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

(4分)山西省长治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湖南省长沙市铁路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铁路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长铁一中2018年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科试题命题人:赵艳凤审题人:柏帆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上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意识到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国语·周语》记载,周灵王二十二年,灵王之子晋劝阻其父雍塞谷水,按照周太子晋的理解,不毁高山,不填沼泽,不堵江河,不决湖泊,这是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准则。

先秦儒家思想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处处强调“仁民爱物”。

要想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首先要节制人类的欲望,按照大自然的节奏、万物生长的节律来安排人类行为。

《论语》记载孔子“弋不射宿,钓而不纲”,不捕射归巢的鸟,不用网将大小鱼捞尽,而是只钓鱼,意思是说要有节制地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孟子说的一段话,“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礼记·月令》则明确要求要根据动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进行适时的砍伐和田猎。

由此可见,传统儒家认为自然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有机整体,人类作为有机整体中的重要一分子,应遵循自然规律,“以时禁发”,唯有如此,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儒家的这种生态伦理思想也广泛存在于传统乡规民约中。

各地乡村纷纷成立了封山会、禁山会、青苗会等民间组织,普遍制定和实施了严禁砍伐林木的制度。

以《文堂乡约家法》产生地徽州的文堂村为例,该村山林资源丰富,规定:“本都远近山场栽植松杉竹木,毋许盗砍盗卖。

诸凡樵采人止取杂木。

如违,鸣众惩治。

”传统乡约不仅充分认识到了山地林木的重要作用,还看到了破坏林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如明末清初源头李氏族人于1828年订立“输山碑”规约指出:“募修岭路,挨路上下之山,必先禁止开种,庶免沙土泻流壅塞。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5月)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5月)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5月)语文试题(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试题、作文大全、写作练习、文学阅读、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诗词鉴赏、成语词典、时评借鉴、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nese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books, writing exercises, literary reading,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poetry appreciation, idiom dictionary, time evaluation reference,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5月)语文试题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5月)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列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谭鑫培的唱腔,其感情上的描绘,尺寸上的操持,长短腔的安排,都是章法分明,______。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1月)试题(含解析)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1月)试题(含解析)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2019届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

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

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

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

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

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

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

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

韩愈《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

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

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

唐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

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

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会。

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采名花。

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

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因为取中“拔萃”,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

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应吏部考选未中,未能得官。

为此,韩愈以“前乡贡进士”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

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试。

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

无论取中进士、明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制举。

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等等,前后达百十种。

这些称为制科。

唐代博学宏词科本来也是制科,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以后改为吏部选人的科目,每年举行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古诗文阅读(74分)(一)阅读下面三个文言语段,完成1——12题(1)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

少孤游学于洛下。

举进士,补长社县尉。

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

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

若谷度材,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

天圣初,判三司户部勾院。

使契丹,陛辞,不俟垂帘请对,乃遽诣长春殿奏事,罢知荆南。

士族元甲恃荫屡犯法,若谷杖之,曰:“吾代若父兄训之尔。

”王蒙正为驻泊都监,挟太后姻横肆,若谷绳以法。

监司右蒙正,奏徙若谷潭州。

洞庭贼数邀商人船杀人,辄投尸水中。

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贷死,隶他州。

既而逃归,复攻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

自是寇稍息。

累迁太常少卿,知滑州。

河啮韩村堤,夜驰往,督兵为大埽①,至旦堤完。

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

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纪。

若谷乃制石版为岸,押以巨木,后虽暴水,不复坏。

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

迁给事中、知寿州。

豪右多分占芍陂②,陂皆美田,夏雨溢坏田,辄盗决。

若谷摘冒占田者逐之,每决,辄调濒陂诸豪,使塞堤,盗决乃止。

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进尚书工部侍郎,拜参知政事。

建言:“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

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

”帝悟,为下诏谕中外。

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

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

赠太子太傅,谥康靖。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注】①埽(sào):治水工程用以护岸或堵决口的器材,一般用秸秆、芦苇捆绑而成。

②芍陂(què bēi):蓄水池塘名,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在今安徽寿县南。

1.下列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B.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C.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D.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进士,古官名。

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始见于《礼记王制》。

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B.天圣,是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年号并非一成不变,皇帝遇到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更改年号。

C.徙,指调动官职,多为平级调动。

文中的“迁”“改”“罢”等均是官职变动的用语。

D.太子太傅,和太子太师、太子太保称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

太傅教武,太师教文,太保保护其安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李若谷公正廉明。

补任长社县县尉时,有官员趁百姓交纳木材时索要贿赂,而李若谷估量木材,区别长短、大小,制定尺度,放在庭院中,让百姓自己按尺度交纳。

B.李若谷不畏权贵。

兼领三司户部勾院时,当地的豪族元甲倚仗祖上的恩荫多次犯法,李若谷对他施了杖刑,并说是替他的父兄教训他。

C.李若谷性情率直。

出使契丹,到宫里辞别皇帝,他没有等到帘幕放下就急于应答,竟直接到长春殿奏事,于是被罢免官职,改任荆南知州。

D.李若谷爱民如子。

任并州知州时,贫困不能婚配的百姓,李若谷拿出自己的钱帮助他们嫁娶。

4.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

(5分)(2)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贷死,隶他州。

(5分)(2)温纯,字景文,三原人。

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屡迁兵科都给事中。

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

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

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

黔国公.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

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

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

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

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

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

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

召为左都御史。

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

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

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

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

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

”亦不报。

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

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

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

”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

”乃退。

已而卒不行。

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参承受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

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

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

一贯等疏辨。

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帝雅重纯,谕留之。

纯不得已,强起视事。

纯清白奉公。

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

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

卒,赠.少保。

天启初,追谥恭毅。

(选自《明史•温纯传》,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B.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C.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D.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倭,文中指倭寇。

指14至16世纪骚扰劫掠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

B.公,文中指爵位。

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中国,文中指中原,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D.赠,文中指赠官,指给活着的或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封官爵。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温纯为官刚正。

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曾弹劾刘焘谎报军情,指出不应当仓促封沐朝弼之子,上奏疏解救谏官李已、石星。

B.温纯反对危害百姓和逐利的行为。

他请求释放有关官员滥抓的人;皇帝接受谋利之法,他反对这事却没有得到皇帝支持。

C.温纯忧虑国事。

因矿税的事,他提议大臣到宫殿哭泣请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议者后而息怒,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D.温纯尽职奉公。

他处理政务很得当,有名声;于永清与姚文蔚勾结排挤他,他上疏揭发于永清与姚文蔚的事,并得罪了沈一贯。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5分)(2)帝雅重纯,谕留之。

纯不得已,强起视事。

(5分)(3)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

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

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忠不往。

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

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

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

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

端拱..初,出为宾州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

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

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

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

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

成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

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

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

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邻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

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未上道,暴得疾卒。

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

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故所部无益。

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

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D.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汉忠身材出众,年少豪放不羁。

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

B.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

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火线,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C.王汉忠受到重任,英勇抗击契丹。

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

D.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但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所以将领们都不太喜欢他。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2)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日:“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11分)村居书喜陆游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