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
合集下载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化学平衡》课件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复习与思考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是什么?
有志的人战天斗地,无志的人怨天恨地。 母鸡的理想不过是一把糠。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贫困能造就男子气概。 胸无大志,枉活一世。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远大的希望造就伟大的人物。 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
②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增大的是反应物浓度,还是生 成物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减小 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
③反应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增加一种物质的浓度, 该物 质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而其他物质的转化率提高。
经验规律
平衡移动的方向是为了减弱外界的改变
——勒夏特列原理(经验规律)
(浅黄色) (无色)
志胸不无立 大,志天,下枉无活可一成世之。事。
鸟卒贵子有 过翼河,人意贵在有吃志帅。
编号 治死天犹下 未者肯必输先心立去其,志贫。亦其能奈我何!
志人之生所 不向得,行金胸石怀为,开虽,寿谁百能岁御犹之为无? 也。
所加试剂
丈自夫信四 是海成志功,的万第里一犹秘比诀邻。
才自清明志自高。 卒古子之过 立河大,事意者在,吃不帅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化学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 “减弱”的含义:平衡移动后结果变化的方向不变,
但程度减小。例如,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移动后该反应物浓
度仍增加,只是增加的程度比没有平衡移动时要小。
勒夏特列原理(经验规律)
试b管 少量铁粉 鹰志爱高高 山飞峰,矮鸦,栖路一从枝脚。下伸。
Fe(SCN)3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是什么?
有志的人战天斗地,无志的人怨天恨地。 母鸡的理想不过是一把糠。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贫困能造就男子气概。 胸无大志,枉活一世。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远大的希望造就伟大的人物。 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
②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增大的是反应物浓度,还是生 成物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减小 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
③反应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增加一种物质的浓度, 该物 质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而其他物质的转化率提高。
经验规律
平衡移动的方向是为了减弱外界的改变
——勒夏特列原理(经验规律)
(浅黄色) (无色)
志胸不无立 大,志天,下枉无活可一成世之。事。
鸟卒贵子有 过翼河,人意贵在有吃志帅。
编号 治死天犹下 未者肯必输先心立去其,志贫。亦其能奈我何!
志人之生所 不向得,行金胸石怀为,开虽,寿谁百能岁御犹之为无? 也。
所加试剂
丈自夫信四 是海成志功,的万第里一犹秘比诀邻。
才自清明志自高。 卒古子之过 立河大,事意者在,吃不帅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化学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 “减弱”的含义:平衡移动后结果变化的方向不变,
但程度减小。例如,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移动后该反应物浓
度仍增加,只是增加的程度比没有平衡移动时要小。
勒夏特列原理(经验规律)
试b管 少量铁粉 鹰志爱高高 山飞峰,矮鸦,栖路一从枝脚。下伸。
Fe(SCN)3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PPT课件

3
5.一个地方_降__水_量___与_蒸__发_量___的对比 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__干__湿__状况。 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我国分 为____湿__润__、_半__湿_润__、_半__干__旱_和__干_旱_____四 类地区。我国东南部以 __湿_润__、_半__湿__润_区_____为主,西北部以 ___干__旱_、__半__干_旱___区为主
2021/3/12
11
(5)不同的干湿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 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加以补充,说明干湿地区对人们 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A.气候湿润程度,直接影响到植被的生长。因而湿润地区林木繁
茂,干旱地区主要适合于草木植物生长。
B.气候干湿程度不同,会影响到农业类型,如东部地区以耕作业
为主;西北干旱地区以畜
(4)在图中找出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和降水最少的 地方;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降 2水021/3最/12 少的地方在吐鲁番盆地中7 的托克逊。
探究活动2:
中国干湿区的划分
读“中国的干湿地区划分”图,读图回答下列 问题:
2021/3/12
8
(1)从《中国的干湿区划分图》上可看出,我国分为哪 四类干湿地区?什么干湿气候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 我国西北部地区?
干湿区
干湿状况
分布地区
植被
湿润区
半湿润 区
年降水量>800 mm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 三省东部、黑龙江西北、内
降水量>蒸发量 蒙古东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
边缘
年降水量>400 mm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 降水量>蒸发量 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
森林草原 过渡带
半干旱 年降水量>200 mm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

②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不能共存;
H+与OH-、CO32-、HCO3-、CH3COO-、F-、S2OH-与H+、NH4+、 HCO3-
2、隐含条件:
①有H+ ——pH<7,酸性溶液,石蕊变红,与活泼 金属产生氢气;
②有OH- ——pH>7,碱性溶液,石蕊变蓝,酚酞变 红;
③无色溶液——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存在;
六、离子共存
1、离子不能共存的类型
①离子结合成沉淀不能共存,微溶物不能大量共存;
CO32-与Ca2+、Ba2+、Mg2+ 、 Ag+ SO42-与 Ba2+、Pb2+、Ag+、Ca2+ OH-与 Fe2+、Fe3+、Mg2+、Cu2+ Ag+与 OH-、Cl-、Br-、I-、 SO42- 、PO43-
有志登山顶,无志站山脚。
Na+、SO42-
雄鹰必须比鸟飞得高,因为它的猎物就是鸟。
中微粒 + 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
K 、Cl 卒子过河,意在吃帅。
混合液中微
粒
Na+、SO4、K+、Cl-
离子之间的 反应
无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Na+、SO42Ba2+、Cl-
BaSO4、Na+、Cl-
Cl- +Ag+ = AgCl ↓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关键】
强酸(6) 能拆 强碱(4)
可溶性盐 钾、钠、硝酸、铵盐
不能拆: 单质、气体、氧化物、沉淀、 弱电解质、大多有机物
六大强酸:
HNO3 HBr
H2SO4 HI
四大强碱: KOH NaOH Ca(OH)2 Ba(OH)2
H+与OH-、CO32-、HCO3-、CH3COO-、F-、S2OH-与H+、NH4+、 HCO3-
2、隐含条件:
①有H+ ——pH<7,酸性溶液,石蕊变红,与活泼 金属产生氢气;
②有OH- ——pH>7,碱性溶液,石蕊变蓝,酚酞变 红;
③无色溶液——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存在;
六、离子共存
1、离子不能共存的类型
①离子结合成沉淀不能共存,微溶物不能大量共存;
CO32-与Ca2+、Ba2+、Mg2+ 、 Ag+ SO42-与 Ba2+、Pb2+、Ag+、Ca2+ OH-与 Fe2+、Fe3+、Mg2+、Cu2+ Ag+与 OH-、Cl-、Br-、I-、 SO42- 、PO43-
有志登山顶,无志站山脚。
Na+、SO42-
雄鹰必须比鸟飞得高,因为它的猎物就是鸟。
中微粒 + 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
K 、Cl 卒子过河,意在吃帅。
混合液中微
粒
Na+、SO4、K+、Cl-
离子之间的 反应
无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Na+、SO42Ba2+、Cl-
BaSO4、Na+、Cl-
Cl- +Ag+ = AgCl ↓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关键】
强酸(6) 能拆 强碱(4)
可溶性盐 钾、钠、硝酸、铵盐
不能拆: 单质、气体、氧化物、沉淀、 弱电解质、大多有机物
六大强酸:
HNO3 HBr
H2SO4 HI
四大强碱: KOH NaOH Ca(OH)2 Ba(OH)2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课件 (新版)浙教版

__和反_光_镜 __;要使视野(shìyě)变暗,光可圈调小__
__,使平用面__镜 __;要使视野(shìyě)变亮,光可圈调
大__ __凹,面使镜用__
__。
第六页,共29页。
认识(rèn shi)显微镜 1.(19分)如图是普通(pǔtōng)光学显微镜,读图回答问题:
第七页,共29页。
左
第三页,共29页。
3.练习使用低倍显微镜: a.安放:左手托__ 镜座__,右手握__ 镜_臂_,镜筒在
_前___,镜臂在__后__,放在___左_前方。 b.对光:转动__ 物镜(wùjìn_g_),转使换_器_ 低倍物镜(_w_ù正jìn对g)
通光孔,再转动__ 遮光_器_,让__ 较大_光_对圈准通光孔。
第二节 细胞(xìbāo)
第一页,共29页。
第2课时(kèshí) 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二页,共29页。
1.实验目的: (1)认识__ 显微镜 __的结构,知道各结构的 __ 操作方法 __。 (2)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__ 微小(wēixiǎo_)_的,物并体学习 绘制__显微图__。 2.实验器材:__ 显微镜__、__“上”字载玻_片_、铅 笔(qiānbǐ)、头发、线、纸片、透明塑料尺。
A.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B.调节粗准焦螺旋 C.换用高倍镜 D.用更大的光圈
第十八页,共29页。
11.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对光时,用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B.要使视野变亮,可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镜筒下降,当物镜靠近载玻片时两眼注视目镜 D.要使刚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可调节(tiáojié)细准焦螺
凹
第二十六页,共29页。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是( ) B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烯烃的加成、氧化规律

(2)CH2==CH—CH==CH2与足量Br2的完全加成
CH2==CH—CH==CH2+2Br2―→
。
3.烯烃的加聚反应 (1)二烯烃的加聚反应:nCH2==CH—CH==CH2―催――化―剂→
CH2—CH==CH—CH2 (2)多个烯烃的加聚反应:nCH2==CH2+nCH2==CH—CH3 ―催――化―剂→
1.β-月桂烯的结构如图所示,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
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上最多有
A.2种
√C.4种
B.3种 D.6种
2.现有两种烯烃:CH2==CH2和
。它们的混合物进行聚合
反应,则聚合反应的产物中含有如下四种物质中的
① CH2—CH2
②
③
A.①④
B.③
④
C.②
√D.①②④
二
(主要产物) (次要产物)
研究发现,当不对称单烯烃与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时,通常“氢加到 含氢多的不饱和碳原子的一侧”,即遵循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简称 马氏规则)。
2.二烯烃的加成 二烯烃是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烯烃。 (1)n(CH2==CH—CH==CH2)∶n(Br2)=1∶1的两种加成方式
√C.CH3CH==CHCH==CHCH3
D.CH3CH2CH==CHCH2CH3
2.(2021·银川高二月考)已知某种烯烃经臭氧氧化后,在Zn存在下水解,可得到醛
和酮。如:
(酮)+R″CHO(醛)
现有分子式为C7H14的某烯烃,它与H2加成后生成2,3-二甲基戊烷,它经臭氧氧化 后,在Zn存在下水解得到乙醛和一种酮,据此推知该烯烃的结构简式为
A.
B.
√C.
D.
烯烃的氧化规律
高三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课件 人教版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Fe加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2+===2Fe3++ 3Cu(错)。 错因:Fe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FeSO4。 正确:Fe+Cu2+===Fe2++Cu。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关键 书写离子方程式关键是“拆”,要“拆”得合理。 (1)熟记可“拆”的强酸、强碱和易溶盐。有关盐的溶 解性口诀: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无影踪,硫酸 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2)不能拆成离子的物质:难溶的物质,弱酸、弱碱 和水(难电离的),气体,单质,氧化物。
4.将下列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连起来。
①H+ ②Ag+
A.CO32- B.Cl-
③Ba2+
C.Fe3+
④OH-
D.Mg2+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解析:CO32-和 H+反应生成 CO2,和 Ba2+生成 BaCO3 沉 淀,和 Ag+生成 Ag2CO3 沉淀;Cl-和 Ag+生成 AgCl 沉淀, Fe3+、Mg2+与 OH-反应生成 Fe(OH)3、Mg(OH)2 沉淀。 答案:①-A ②-A、B ③-A ④-C、D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4)稀 H2SO4 与 Ba(OH)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
+SO24-===BaSO4↓
()
(5)在酸性条件下,CO32-、Na+、SO42-、Ba2+能够大量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Fe加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2+===2Fe3++ 3Cu(错)。 错因:Fe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FeSO4。 正确:Fe+Cu2+===Fe2++Cu。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关键 书写离子方程式关键是“拆”,要“拆”得合理。 (1)熟记可“拆”的强酸、强碱和易溶盐。有关盐的溶 解性口诀: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无影踪,硫酸 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2)不能拆成离子的物质:难溶的物质,弱酸、弱碱 和水(难电离的),气体,单质,氧化物。
4.将下列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连起来。
①H+ ②Ag+
A.CO32- B.Cl-
③Ba2+
C.Fe3+
④OH-
D.Mg2+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解析:CO32-和 H+反应生成 CO2,和 Ba2+生成 BaCO3 沉 淀,和 Ag+生成 Ag2CO3 沉淀;Cl-和 Ag+生成 AgCl 沉淀, Fe3+、Mg2+与 OH-反应生成 Fe(OH)3、Mg(OH)2 沉淀。 答案:①-A ②-A、B ③-A ④-C、D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4)稀 H2SO4 与 Ba(OH)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
+SO24-===BaSO4↓
()
(5)在酸性条件下,CO32-、Na+、SO42-、Ba2+能够大量
湘教版2021-2022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外力作用的表现及塑造地表形态的过程 1.表现形式:风化、侵__蚀__、搬运、沉__积__等。 2.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流水、风、_冰__川_等。 3.过程:风化侵蚀的产物,经搬__运__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 河流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_冰__川__融__化_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 二、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1.含义: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 及生物的影响下原__地__发生的破__坏__作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干旱区有风力侵蚀作用,没有流水侵蚀作用。
()
(2)“泥沙俱下”是指沉积作用。
()
(3)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 (4)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往往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
洲。
()
提示:(1)× 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但也有流水侵蚀作用。 (2)× “泥沙俱下”指的是搬运作用。 (3)× 我国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的结果,但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 表形态则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4)×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 冲积扇或洪积扇;而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 和河口三角洲。
2.风积作用 (1)含义:指风所搬__运__的沙粒由于条件改变而发生堆__积__。 (2)对地貌的影响:形成各种形态的沙__丘__。
[微思考] 绘图说明如何根据风力堆积物来判断盛行风向。 提示:①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
沙丘剖面图 沙丘景观图 沙丘等高线图
②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 向,如下图:
任务设定 1.风化作用分为哪些类型?对地表造成什么影响? 2.下切侵蚀、溯源侵蚀和侧向侵蚀分别对河谷造成怎样的影响? 3.从上游到下游,河流沉积物有何变化特点?流水沉积作用可形成 怎样的地貌? 4.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会对地表造成怎样的影响? 5.风积作用可形成何种地貌?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岩石在冰川作用、冻胀作用、风力作用、暴晒作用 下,变成松散的碎屑残留在地表,这个过程属于风化作用。风化或侵蚀 的产物,经外力作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这属于外力作用中 的搬运作用。第2题,“水滴石穿”描述的是流水侵蚀作用。
课前|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前|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想一想: 黄土高原的成因与黄土高原沟壑地貌的成因相同吗? 【答案】不同。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黄土高原沟 壑地貌的成因是流水侵蚀作用。
课前|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前|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二、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1.概念: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 生物的影响下 __原__地____发生的 ___破__坏___作用。
断受到侵蚀而崩塌后退,形 曲不断向下游移动,形成□23 成陡峻的河岸。同时,□21 _曲__流__带___。河床发生裁弯取直,形 __凸______岸堆积,导致河流 成□24 牛__轭__湖__
侧向发展
课前|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新视点: 球状风化
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质较为均匀的岩石如花岗岩、辉绿岩和某些砂岩 中,常见球状风化作用。岩石剥离就像剥洋葱,由表及里、层层往里风 化剥离脱落,岩石棱角的地方最容易风化剥离而脱落,最后剩下的未受 风化的、岩石内部的部分呈球形,形成岩球,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氨基酸分子(R基不参与)的羧基结合脱去一分子水,通过肽
键(—NH—CO—)而连接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本题所示 的多肽是由4个氨基酸分子脱去3分子水而形成的化合物,称 为四肽。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解题规律
链状蛋白质形成过程中的数量计算 氨基酸 蛋白质 氨基 脱去水 平均相 肽键数 相对分 酸数 分子数 对分子 子质量 质量 am- 1条 m m- 1 m- 1 a 18(m- 肽链 1) am- n条 m m- n m- n a 18(m- 肽链 n)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4.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在成分和使用上的比较
试剂名称
甲液 斐林 试剂 乙液 A液 B液
化学本质
0.1 g/mL 的NaOH
使用顺序 和用量 甲、乙等 量混合 后再使用 先加A液2 mL, 再加B液 3~4 滴,摇匀
反应 条件
颜色变化
0.05 g/mL 的CuSO4
0.1 g/mL 的NaOH
浅蓝色→ 隔水加 棕色→砖 热 红色 (沉淀)
双缩 脲试 剂
0.01 g/mL 的CuSO4
常温
无色→浅 蓝色→紫 色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小组讨论
(1)一条多肽链至少有多少个游离的氨基、游离的羧基? (2)缩合过程中的失水数与生成的肽键数有什么关系? 提示:(1)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2)相等。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1.蛋白质的结构层次:C、H、O、N等元素→氨基酸→二肽 →三肽→多肽蛋白质。 2.肽键的表达式以下几种都可以:—CO—NH—、—NH— CO—,不能忽略其中的“—”。
3.参与脱水缩合的分别是两个氨基酸中与中心碳原子相连的
氨基和羧基,而不是R基中的氨基和羧基。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2.蛋白质的部分功能及举例,完成下面的连线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主题一
氨基酸及其种类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下面是部分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图,仔细观察并回答: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C、H、O、N 四种 1.从元素组成上观察各种氨基酸共有________________ S 元素,其中半胱氨酸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 元素。 2.从结构上观察各种氨基酸的共同点:每种氨基酸分子都至 羧基 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_____________( —COOH),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2)据图描述从氨基酸到蛋白质的形成过程
二肽 氨基酸→________________( 由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化
多肽 合物)→______________( 有几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叫几肽, 蛋白质 通常呈链状结构)→________________( 盘曲、折叠具有一定
空间结构)。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2.蛋白质的鉴定
摇匀 双缩脲 (1)实验原理:蛋白质+ ________________ 试剂― ― → 紫色反
应。 (2)操作如图: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①从图中看出CuSO4溶液只需加3~4滴而不能过量,原因是
硫酸铜在碱性环境中生成大量蓝色的Cu(OH)2沉淀,会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羧基 (1)由图可以看出:第一个氨基酸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 和 氨基 第二个氨基酸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 相连接,同时脱去一 脱水缩合 分子水的结合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过程具 有以下特点: R1、R2 ①________________ 基团未参与反应。 —OH 羧基 ②第一个氨基酸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 基团)脱去______, 第二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基团)脱去—H,两氨基酸脱去部分 水 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___ 。 肽键 ③两个氨基酸之间新形成的化学键叫做_______________, 表 —NH—CO— 。形成的化合物叫做___________ 二肽 。 示为________________
氨基 羧基 并且都有一个________________ 和一个________________ 连 同一 接在________________ 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 R基 氢原子和一个可变的________________ 。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3.观察天冬氨酸和赖氨酸的结构分析为什么每个氨基酸“至
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提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天冬氨酸的R基中含有羧基,赖氨 酸的R基中含有氨基,因此氨基酸的R基中也可能含有氨基或 羧基,所以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4.根据总结的共同点,写出R基为H的氨基酸的通式。
提示: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课时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学习导航]
1.概述蛋白质的组成和功能。[重点] 2.学会计算蛋白质
中氨基、羧基、肽键以及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 数目。[重难点] 3.掌握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阅读教材P17第四段~P19第二段分析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C、H、O、N ,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 1.组成元素:________________ S ________________ 。 最多 2.含量:细胞中含量________________ 的有机化合物。 结构与功能 物质。如大多数酶、细胞 3.地位:细胞的_______________
重要的结构物质 和某些________________ 激素 中许多________________ 等。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氨基酸 4.基本单位: ________________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氨 结构通式: 羧基 基 结构特点:都有一个 ______________ 氨基( — NH ) 和一个 __________ 酸 ( —COOH) 与同一个碳原子相连 ____________ ①大约有________ 20 种 R基 种类 ②不同氨基酸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 的不同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氨基 ,⑦表示________ 羧基 。 (1)该化合物中,①表示________ 4 3 (2)该化合物由________ 个氨基酸失去________ 个水分子而形 脱水缩合 。 成,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___ R基 决定的,其 (3)该化合物中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由________ ②④⑧⑨ 。 序号是___________ 3 个肽键,序号是 四肽 ,含________ (4)该化合物名称为________ ③⑤⑥ 。 ________
调控等。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而得以鉴定。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栏目 导引
1.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判断标准 (1)数量标准:至少含有一个氨基 (—NH2)和一个羧基 (—COOH)。
(2)位置标准: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小组讨论 如果一个有机酸分子中既含有氨基也含有羧基,则此分子一 定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吗? 提示:不一定。必须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 原子上。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1.判断下列各小题说法是否正确 (1)组成氨基酸的元素只有C、H、O、N( × )
(2)不同的氨基酸都只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 )
(3)侧链基团上可能含有氨基或羧基( √ ) (4)所有蛋白质分子均含20种氨基酸( × ) (5)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是因为氨基酸的R基不同( √ ) (6)蛋白质的多样性不仅取决于氨基酸,还与肽链数目及空间 结构有关( √ )
细胞的化学组成
2.如图是四个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简式,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D )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A.构成上述氨基酸分子的基本元素是C、H、O、N B.上述四种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H、—CH3、—CH2OH、 —CH2COOH C.R基中可以有氨基或羧基 D.自然界中氨基酸约有20种 解析:首先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以看出各种氨基酸都含 有的元素是C、H、O、N四种,故A正确。在甲、乙、丙、 丁四种氨基酸中先找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NH2和—
盖所产生的紫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若用鸡卵清蛋白做实验必须稀释的原因: 防止实验后黏固试管,不易洗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缺少对照组 。 ③上述操作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5)该化合物水解后形成氨基酸,写出最右端氨基酸的分子结
1 个氨基, 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其含有________ 2 ________ 个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