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输血协会团体标准《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标准》
2020版:《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标准:专家共识》(第2版)

2020版:《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标准:专家共识》(第2版)摘要本文档旨在提供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的标准和专家共识。
通过制定这些标准,我们希望能够确保血液成分单采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治疗性血液成分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引言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它可以通过分离和收集血液中特定的成分,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病症。
为了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档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医生和技术人员在进行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时的操作和决策。
标准和共识内容1. 技术操作标准- 血液成分单采设备的选用和操作应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技术标准。
- 在进行血液成分单采之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确保他们适合接受该技术治疗。
-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 在进行血液成分单采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对采集到的血液成分应进行正确的标识、处理和储存,以确保其质量和可用性。
2. 患者安全和知情同意- 在进行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之前,应向患者详细介绍该技术的目的、过程、风险和效果。
- 患者应提供知情同意书,确认他们已充分了解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的相关信息,并同意接受该技术治疗。
-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状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
3.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对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设备和试剂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 采用适当的质量控制措施,对血液成分单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参数进行监测和评估。
-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文件管理、记录管理、问题反馈和不良事件报告等方面,以确保治疗性血液成分的质量和安全。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的标准和专家共识,旨在指导临床医生和技术人员在进行该技术治疗时的操作和决策。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和共识,我们可以提高治疗性血液成分的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并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标准》专家共识(第2版)

W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20年9月第43卷第5期• 369 ••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标准》专家共识(第2版)《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标准》编写专家组通信作者:夏荣,Email:xiarongcn@【摘要】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therapeutic hemapheresis)是指通过设置血细胞分离机相关程序,采集患者血液后,进行病理成分分离、去除或置换,同时对患者进行正常血液成分的回输和适当补充血液制剂或替代溶液,去除或减少血液中病理性成分对患者的致病作用,以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目的的临床治疗技术。
由于该技术具有疗效可靠、安全性佳、操作简单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难治和重症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标准专家共识(第2版)》是在第1版《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标准专家共识》基础上,笔者通过2年临床实践进行修正、完善.进一步对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进行规范性术语定义而成。
笔者拟从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的适应证分类、技术方案、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以及相对禁忌证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该技术的临床开展提供规范化指导,同时为临床医师在采用该技术治疗相关疾病过程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血液成分去除法;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适应证;不良反应;技术方案D O I:10. 3760/cma. j. cn511693-20200511-00100Expert consensus on Therapeutic Hemapheresis Standards(Second Edition)Task Force on Therapeutic H emapheresis StandardsCorresponding a u th o r:X iu Rong , E m ail:xiarorificn@ 126. com【Abstract】Therapeutic hemapheresis is a clinical therapeutic technology which refers tocollection of patients,blood»separation, removal or replacement of pathological components throughsetting up blood cell separator procedures♦and return normal blood components and supplementreplacement solutions at the same time, to remove or reduce the pathological components,in order toachieve clinical or auxiliary treatment for patients. Because this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s ofreliable effect, well safety,simple operation, etc. , 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and severe diseases. The E xpert consensus on Therapeutic H em apheresisStandards (Second E d itio n)^which is based on the first edition of E xp ert consensus on TherapeuticH emapheresis Standards has been revised and improved through 2 years of clinical practice of editors.The definition of therapeutic hemapheresis technology is more standardized and detailed on theindications, technical solutions, adverse reactions and complications% and the relative contraindicationsin the E xpert consensus on Therapeutic He n ia pheresis Standards (.Second E d itio n) •,which providesstandardized guidance for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clinical treatment* and reference for cliniciansin the process of using the technology to treat related diseases.【Key words】Blood component removal; Therapeutic hemapheresis;Indications; Adversereaction; Technical solutionsD O I:10. 3760/cma. j. cn511693-20200511-00100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therapeutic hemapheresis)是指通过设置血细胞分离机相关程序,采集患者血液后,对血液进行病理成分分离、去 除或置换.同时对患者经处理后的正常血液成分回 输,并适当补充血液制剂或替代溶液,去除或减少病理性成分对患者的致病作用,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目的的临床治疗技术。
临床输血技术培训-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术ppt课件

治疗性血浆置换术 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 (TPE)
离心式血浆置换 膜滤过式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置换
TPE原理图
抗凝 剂
血液 泵
血浆 泵
置换 液
血液分离 器
废 液
TPE的疗效机制
去除作用:自身抗体、同种抗体、免疫 复合物、炎症介质、内外源性毒物等 补充作用:如PGI2、IVIG 免疫调节作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急性白血病
各种急慢性白血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其他疾病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单采术
恶性血液病 实体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治疗性血液成分置换术
治疗性红细胞置换术(TRCE) 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PE) 治疗性淋巴血浆置换术(LPE) 治疗性全血置换术(TWBE)
治疗性红细胞置换术
地中海贫血 镰状细胞贫血 一氧化碳中毒 脑型疟疾
Volume of 3.5L of plasma Average twice a week Until the thirtieth week of pregnancy To be a very limited application in the
advanced stage of pregnancy The key factor— FcRn
间隔时间3~5天 很少需要进行第二个疗程的LPE 不主张对孕妇进行Intensive PE and LPE
LPE的治疗优势
操作简单,能在床旁进行,容易监测 去除的免疫活性细胞特异性好,去除率高 减少置换次数,减少每次置换时间 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好 节约医疗资源
治疗性全血置换术 Therapeutic Whole Blood Exchange (TWBE)
2020版:《单采技术在治疗性血液成分中的标准》专家共识(第2版)

2020版:《单采技术在治疗性血液成分中的标准》专家共识(第2版)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2020版的《单采技术在治疗性血液成分中的标准》专家共识的第2版。
该共识由专家团队独立制定,旨在提供治疗性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使用的单采技术的标准和指导。
目标
本文档的目标是提供简明的策略和指导,以便使用单采技术制备治疗性血液成分时避免法律复杂性和法律纠纷。
我们将从法律角度出发,明确指出在做出决策时应独立进行,不寻求用户帮助,并避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内容
本文档将介绍以下内容:
- 单采技术在治疗性血液成分制备中的标准和要求
- 单采技术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 单采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 法律要求和合规性问题
- 风险评估和管理策略
结论
单采技术在治疗性血液成分制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提供了2020版的《单采技术在治疗性血液成分中的标准》专家共识的第2版,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简单且无法律纠纷的策略和指导。
请注意,所有决策都应独立进行,不寻求用户帮助,并避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
血液安全监测指南(输血协会团体标准)

血液安全监测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血液安全监测(Haemovigilance,HV)的基本概念、运行体系,规定了献血不良反应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定义、相关性、严重程度和报告模式,以及采供血不良事件和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的分类和报告模式。
本标准适用于血站和医疗机构的血液安全监测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551)《输血反应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624)3术语和定义3.1血液安全监测Haemovigilance,HV血液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对输血链中所有与血液安全有关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与幸免事件的相关信息进行持续、规范地收集、调查、鉴定、分析和报告的过程。
血液安全监测可以对血液安全进行客观评估和持续改进,可以确定事件的原因、后果、残余风险和变化趋势,可以通过早期预警以阻止或预防事件的发生或再发生,可以改善决策机制,通过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育培训指导输血链中实践的改进,促进血液安全。
3.2事件发生于输血链中的非期望事件,包括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与幸免事件。
3.3不良反应发生于献血者或受血者,与献血或输血具有时序相关性的非期望病理生理作用。
3.4不良事件对血液质量、献血者或受血者的安全、以及相关产品和人员的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的偏差事件。
3.5幸免事件在造成实质性后果前被发现并纠正的非期望事件。
3.6基本概念示意图事件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幸免事件4血液安全监测运行体系血液安全监测体系的参与方主要包括血站和医院,在操作层面上包括三方面:观测者、报告者、汇总者。
4.1观测者负责观测记录事件的相关信息并提交给报告者。
观测者一般为医院与血站的工作人员。
4.2报告者负责收集观测者提交的报告,初步整理后提交给汇总者。
2020版:《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专家共识与标准》(第2版)

2020版:《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专家共识与标准》(第2版)简介本文档是2020年发布的第2版《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专家共识与标准》的介绍。
该共识和标准由专家团队制定,旨在规范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的应用和操作。
背景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是一种用于采集特定血液成分的技术,如血小板或白细胞,用于治疗特定疾病或病情。
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普遍,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共识,存在一些操作上的不一致性和风险。
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为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提供专家共识和标准,以确保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制定一系列简单且无法律复杂性的策略和指南,我们希望为从业人员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导。
主要内容本文档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定义和范围:明确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的定义和适用范围,以避免操作上的混淆和误解。
2. 操作步骤:详细描述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的操作步骤,包括采集方法、设备选择和操作注意事项等。
3.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介绍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包括设备校准、操作培训和质量监控等方面的要求。
4. 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指导,以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风险控制。
5. 监测和报告要求:说明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的监测和报告要求,包括相关数据的记录和报告要求。
结论《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专家共识与标准》(第2版)是为规范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而制定的一份重要文件。
通过遵循本文档中的指导和标准,从业人员可以更加安全和有效地进行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的操作。
本文档将帮助推动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2020版:《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专家共识与标准》(第2版)

2020版:《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专家共识与标准》(第2版)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2020年版的《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专家共识与标准》(第2版)。
该共识与标准旨在指导医疗机构在进行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时遵循的最佳实践。
本文档将提供以下内容:1. 背景和目的2. 专家共识和标准的制定过程3. 专家共识和标准的主要内容4. 实施和遵循该共识和标准的益处5. 结论和建议二、背景和目的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然而,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和地区,对于该技术的应用和操作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提高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的质量和安全性,本共识与标准的制定旨在达成以下目标:1. 统一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标准2. 提供专家共识,减少技术操作中的不确定性3. 优化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的效果和安全性三、专家共识和标准的制定过程制定本专家共识和标准的过程经过以下步骤:1. 组织专家小组: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一个专门小组,包括临床医师、实验室专家、技术人员等。
2. 文献回顾和资料收集:专家小组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并收集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
3. 专家讨论和共识形成:专家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形成共识和标准。
4. 审稿和修改:形成初稿后,征求其他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对稿件进行修改和完善。
5. 最终版本的确定:经过多次修改和审查,最终确定最新的《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专家共识与标准》(第2版)。
四、专家共识和标准的主要内容本专家共识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的定义和分类2. 操作流程和步骤的规范化3.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的设备和材料要求4.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5. 临床应用指南和注意事项五、实施和遵循该共识和标准的益处实施和遵循该共识和标准将带来以下益处:1. 提高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的操作标准化水平,减少操作差异。
2024版:《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创新》专家共识(第3版)

2024版:《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创新》专家共识(第3版)1. 引言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在临床治疗和急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为了推动我国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的临床应用和科研发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专家共识旨在对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的创新进行梳理和总结,为临床医生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2.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创新概述2.1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的发展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第一代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以血浆分离术为基础,主要应用于血液病和烧伤患者的治疗。
2. 第二代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采用血浆置换术,能够更有效地清除体内的病理成分,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中毒性疾病等。
3. 第三代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引入了细胞分离和定向治疗的理念,能够针对性地去除或增加血液中的特定细胞成分,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2.2 技术创新点1. 高效分离和纯化技术:通过优化分离膜和泵的性能,提高治疗性血液成分的分离纯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智能化控制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治疗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治疗效果。
3. 细胞定向治疗技术:通过细胞标记和定向引导技术,实现对特定细胞成分的精准去除或增加,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4. 生物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开发新型生物材料,提高治疗性血液成分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减少免疫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3. 临床应用与展望3.1 临床应用范围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在以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 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2.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3. 神经系统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症等。
4. 中毒性疾病:如药物中毒、重金属中毒等。
3.2 展望1. 个性化治疗:通过个体化血液成分单采技术,实现对患者特定病因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输血协会团体标准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标准》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参与协作单位、简要起草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所承担的工作
受中国输血协会血液质量专业委员会委托,2018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上海市血液中心、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承担了《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标准》的编制任务,项目编号为P2018-013。
为吸取更多专家经验,我们在立项后又增加了项目合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零七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主要参与人员及承担的工作如下: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输血医学作为二级学科,在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自90年代初开始在国内外应用。
因该技术在国内未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各医院用于临床治疗时,均是参考国外文献或依据医生个人经验开展治疗。
制定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标准可以降低治疗过程的技术操作错误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无效临床治疗的发生,规范治疗周期及疗程。
制定国内规范性技术操作标准,势在必行。
三、国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和标准情况的比对说明
实现知识共享以及不同语种之间的交流是制定本标准的重要目的之一。
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相关标准和指南,如美国血库协会出版的《单采治疗原则和实践》、美国单采协会出版的《临床实践中治疗性单采术应用指南》等,均对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的种类、适应症、定义、疗程、不良反应处理等做了相关规定。
这些指南通过定期修订,体现输血医学科技不断发展的现状。
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项目组收集和参考了部分发达国家的最新输血医学相关标准和指南,并以遵循国际通用为目标、以体现国内实践为准绳,以翻译、部分引用和修改采用为主。
本标准修订项目组收集和参考的国外标准主要有:
1. 美国单采协会发布的第七版临床实践中治疗性单采术应用指南《Guidelines on the Use of Therapeutic Apheresis in Clinical Practice—Evidence-Based Approach fromthe Writing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Apheresis》
2. 美国输血协会(AABB)《Apheresi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3rd edition》
四、标准制订原则
1.规范化和国际化的原则
随着全球范围内临床医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输血医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2016年7月,输血医学正式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增设为二级学科。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自90年代初开始在国内外应用。
因该技术在国内未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各医院用于临床治疗时,均是参考国外文献或依据医生个人经验开展治疗。
治疗周期、疗程、治疗方法等均不统一,患者疗效不能确定,可能增加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无法达到国际交流水平,大大阻碍了输血医学的发展。
通过对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的概念准确定义、反映本质以及标准化和规范,可以实现知识共享、提高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的效果,方便国际间的专业交流,促进输血医学的发展。
2.参照发达国家相关标准, 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
本标准在修订时参考了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并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和各级医院进行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时的技术操作。
3.与相关标准相协调的原则
本标准在制订时,充分考虑了与其他输血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的统一协调性,尽可能避免有原则性的冲突和矛盾。
4.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行性的原则
本标准在参考相关国外标准时,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结合国内各级医院进行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时具体操作情况进行确定。
五、确定各项技术内容的依据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规范、相关不良反应及处置。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操作过程的技术指导和风险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制订的目的是规范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与已发布实施的各项血液成分及单采相关标准保持一致。
因此,将所适用的输血医学相关的标准作为本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WS/T 203 输血医学常用术语。
WS/T 624 输血反应分类。
3.术语和定义
除了引用《输血医学常用术语》WS/T 203及《输血反应分类》WS/T 624中的部分定义外,本标准中增加了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相关的定义。
六、征求意见和采纳情况、不采纳的理由
尚未涉及。
七、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结果和依据
无
八、根据需要提出实施标准的建议
无
九、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
无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标准》起草小组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