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第一章(1)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国家
租借地
势力范围

胶州湾
山东

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

威海卫、新界
长江流域

广州湾

两广云南 福建

门户开放政策
帝国主义列强还运用武力或欺诈手段,霸占中国通商口 岸内的土地,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
• 近代以来,到1911年,英、法、德、日、俄、比、奥等国先后在上海 、天津、汉口等16个城市设立了被称之为“国中之国”30多个租界。 在租界西方列强横行霸道,最典型的就是上海的“狗与华人不得入内 ”的标语。
《 签南 订京 现条 场约

《南京条约》对我国领土主权的破坏
的被 香英 港国
占 领 后
香港
变化
《南京条约》签订后, 香港岛(1789——1856
年),英国第一任港督
1898年,英国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1860年,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 的九龙司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门。
淮系军阀,帮其购买、制造洋
枪、洋炮和练兵。
慈禧太后在
《辛丑条约》签订 前夕,表示要“量 中华之物力,结与 国之欢心”。
清末,帝国主义列强看中握有 军权的袁世凯,支持他篡夺辛亥革 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袁世 凯死后,又分别扶植皖系军阀段祺 瑞、直系军阀冯国璋、奉系军阀张 作霖等各派系军阀首领作为自己的 代理人,支持他们割据地盘与进行 混战。
袁世凯与被北洋军阀将领
袁世凯
段祺瑞
冯国璋
张作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三、经济掠夺

《纲要》第一章

《纲要》第一章
D 1901年《辛丑条约》中,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 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 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3、扶植、收买代理人
A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扶持奕訢、文祥等满族贵族负责对外交涉的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目的要求
• 1.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造成 的巨大危害,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 2.了解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进行的不 懈的斗争,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 3.通过学习,认识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 的不屈斗争是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的根 本原因。
外国资产阶级凭借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种种特权,把中国变 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
(1)《马关条约》前,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要 形式。我国直到1883年,毒品鸦片一直占进口货物的首位。 A 中国的对外贸易从1865年开始出现入超。 B 1872年至1876 年这5年曾一度小量出超。 C 1865年至1868年间,每年平均入超750万海关两。 D 1890年至1894年, 每年平均入超更增加到3400余万海关两。
2林则徐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为了寻找御敌之策主动去了解西方认识西方组织人手采访夷情翻译外国报纸和书籍译有四洲志和华事夷言等在抵抗英国的侵略过程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敌的思3魏源魏源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完成了海国图志一书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方向对中国思想家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些自称"西方文明传播者"的侵略者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充分 地暴露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践踏文明的野蛮本性。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第一章1.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特点:(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皇帝、贵族、官僚和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占有很少的土地,需要租种租种土地并缴纳高额的地租,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必然尖锐;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构成,它层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又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往往结合在一起互为表里,以获得最大利益,同时最大限度的剥削农民,农民生活极度困苦。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以维护统治。

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同意,同时也很大限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主、明教化。

儒家思想还与道教、佛教、以及其他思想融合,共同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这一社会结构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封建秩序的规范,但后来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桎梏。

终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在这一矛盾的基础上建立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具有两方面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2.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表现?(为什么清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尽头?):(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各级管理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管理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6月,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 联军由天津向北京进犯,但清政府的战和不定及对义 和团的出卖,最终天津、北京陷落,清政府被迫与11 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
• 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以海 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 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把守,中国人 则不准居住;
• 大沽炮台及北京到大沽沿路的所有炮台一律拆除;准许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 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任何反帝组织,违者处死;
• 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以办理今 后的对外事宜。
•美国人蒙哥马利·马丁在《论中国的政治、商业和社会》 中说:“同鸦片贸易比较起来,奴隶贸易是仁慈的,我 们没有摧残非洲人的肉体,因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保 持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没有腐蚀他 们的思想,没有扼杀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 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以后,还折磨他们 的肉体。”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 直接动用陆海军镇压太平天国:“洋枪 队”——华尔
• 1870年天津教案中,帝国主义进行军 事恫吓
• 镇压义和团运动
• 强迫清政府承诺禁止中国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 《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人不得参加和成立反对 帝国主义的组织。
扶植、收买代理人
(1)奕訢 、文祥 (2)曾国藩 (3)李鸿章 (4)袁世凯 (5)北洋军阀各派系
俄国 日本 法国 英国
日本 英美法俄日德意奥 英国
侵占伊犁 侵犯台湾南部 中法战争 第一次侵藏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次侵藏战争
1904-1905 1914 1931开始

中国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中国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 网友二 • 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归为中国人引起的。 因为“马神甫事件”是中国人不遵守中法已 经签定的不平等条约<黄浦条约>,擅自把胡 作非为的马神甫处死而引发的 . • 袁教授骂义和团反人类,反文明,那么英法 联军火烧圆明园,血洗北京城算什么呢? 这种只骂抵抗不骂侵略的文章又一次宣告了 其向汉奸的道路迈出了深深的一步。

• 他们是憎恶欧洲资本家和为资本家之命 是从的欧洲各国政府。那些到中国来只 是为了大发横财的人,那些利用自己的 所谓的文明来进行欺骗、掠夺和镇压的 人,那些为了取得贩卖毒害人民的鸦片 的权利而同中国作战(1856年英法对华 的战争)的人,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 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 他们吗?”《列宁选集》第1卷,P214
“殖民侵略有功”的代表性言论
•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西方近代对落后 民族的殖民化是一种进步,殖民化在世 界范围内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殖民化 打开了一个个封闭的地域,开拓了一个 个商品市场和文化市场,使整个世界、 特别是东西方不再相互隔绝,而是相互 开放。更重要的是,殖民化把原来只属 于西方人的人权、平等、自由、民主、 竞争带给了世界,形成了国际性的自由 竞争。没有殖民化就没有世界化、国际 化。”
• “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是对 中国闭关锁国、因循守旧政策的一种必 然回应,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 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 来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 来了近代文明”。
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 侵略?
•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改变 了中国的历史进程,给中国人民带 来了深重的灾难,严重的阻碍了中 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为近 代中国一切灾难与贫穷落后的总根 源。
•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镇压太平 天国、义和团等) • 3、扶植、收买代理人(奕訢、文祥; 曾国藩、李鸿章;慈禧太后;袁世 凯及北洋军阀等)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为:一、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例如:日军制造旅顺惨案等。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1)侵占中国领土英国占据香港俄国割去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150万平方公里)日本占领辽东半岛及台湾等(2)划分势力范围A.俄国以东北作为它的势力范围B.德国把山东作为势力范围C.西南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D.英国把长江流域划为它的势力范围E.福建成了日本的势力范围F.美国要求“门户开放”(3)霸占中国土地,设立租界。

外国在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租界:上海英国租界(1845年)。

(4)在中国领土上驻兵(如日本驻在东北的关东军等)。

3.勒索赔款,抢劫财富二、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主要表现:(1)领事裁判权(2)操纵和干涉中国的内外政策(3)把持中国海关。

英国人赫德,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多年。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三、经济掠夺主要表现: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3.向中国输出资本和倾销商品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四、文化渗透思考:有观点认为,外国侵略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你赞成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答: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其中,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列强侵华带来的最大影响,其他的影响都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也是通过它而起作用的。

(1)中国的主权被破坏殆尽,逐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如领土完整遭破坏,使中国长期不能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海关行政权的丧失,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无法保护本国的民族工商业,也不能增加国家收入,仅仅有利于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允许鸦片(毒品)进口,仅作为商品征税,不仅严重侵犯了中国贸易主权,而且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外国公使驻京和在中国驻军,使中央政府处于列强外交和刺刀的监视之下。

(2)巨额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遇,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少必要的资金,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严重的依赖性。

第一章 反对外国列强的斗争

第一章  反对外国列强的斗争
第一章 反对外国列强的斗争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1、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2、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
第一章 反对外国列强的斗争
讨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吗?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 西方列强的入侵
(一)、军事侵略:
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里,英、法、日、美、 俄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 其中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有五次 1840~1842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1885 中法战争 1894~1895 中日甲午战争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一章 反对外国列强的斗争
讨论:
我们能不能说,鸦片战争对中 国社会发展的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 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斗争
第一章 反对外国列强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 太平军抗英
台湾人民抗击美、日的侵略
第一章 反对外国列强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强迫借款、开设银行,垄断中国的财政和金融,
借款以关税和盐税担保,而此两项正是清政府重 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3、垄断经营中国铁路、远洋航运等近代交通业。
第一章 反对外国列强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文化奴役
通过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 引留学生等文化侵略手段,传播腐朽的生 活方式,培植为他们服务的买办知识分子, 宣传“侵略有理”“侵略有功”等殖民主 义论调。从精神上奴化中国人民,从心理 上征服中国民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1章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1章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 1 )根本不同点在于是独立自主还是受 制于人,是平等还是不平等。
( 2 )背景不同:今日中国民族工业具有 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而近代中国的民族工 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相差非常悬殊。 (3)结果不同:当今的引进外资、开放市场 促使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但在近代 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资本输出,造成中国经济极端落后,人民 生活极端贫困。
⑺ 1901年庚子赔款,含《辛丑各国和约》 中规定的偿付诸国赔款关平银4.5亿两;地方赔款 16886708两。 ⑻ 1906年拉萨事件赔款,含中英《续订 藏印条约》中规定的250万银卢比。
近代中国战争赔款总值 合约1326323847银元。 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财 政收入的11倍。

战争 赔款 对近 代中 国社 会经 济的 影响
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 1901年9月7日:中国同英、德、俄、法、 美、意、奥、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共1 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
日虎熊 本是是 英沙 国皇 肠俄 是国 德青 国蛙 太是 阳法 是国
1898年
谢瓒泰《时局图》
租界
据统计,中国自1845年英国从《上海租界章程 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至1902年奥匈帝国 设立天津租界。前后共有30多个租界。租界 里的一切都由外国殖民者管理,中国法律在这 里无效,俨然是“国中之国”。
船只
军事素 质
军纪散漫、缺乏训练, 训练有速,指 战斗力低。 挥统一,战斗 力强。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的一 主、 张“ 和师 早夷 期长 的技 维以 新制 思夷 想”
的一 主、 张“ 和师 早夷 期长 的技 维以 新制 思夷 想”


1、东南边疆的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 亚当 •斯密
“中国一向是世 界上最富的国家, 就是说,土地最 肥沃,耕作最精 细,人民最多而 且最勤勉的国 家”。——《国民
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 研究》
《天妃经》卷首插图
《明史▪郑和传》记载:“造大船,修 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长136 米,宽56米。
郑和
哥伦布
• 岳飞抗金
岳家军
4.明代的统治方针
• 明朝的统治者对于传统特别 看重,其理论宣扬的不是发 展,而是禁欲,只要维持原 始的农业自然经济就可以了 ,这样才符合简朴的道德风 范。
5.明朝的八股文
• 朱元璋怒打刑部主事茹太素 • 钦定了奏言的格式,由“破
题、承题、起讲、入手、起 股、中股、后股、束股”等 八个部分组成,通称“八股 文”。 • 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曾 说:“八股之害,甚於焚书
G:\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史纲要 第一章\第二讲(第一章)\郑和下西洋_郑和下西洋EP3176x144.avi
(二)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1782 年,瓦特 发明蒸汽 机。
康熙、雍正、乾隆时 代是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 时期,但同时也走到了封 建社会的末世。
1793年乾隆接见英国使臣马嘎尔尼
我们像要饭的一样进 入北京,像囚犯一样 被监禁在哪里,而离 开时简直像盗贼。
2.独尊儒术
• 《汉书·董仲舒传》中的文 字:“及仲舒对策,推明孔 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 ,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 舒发之。”
• 董仲舒以自己的智慧彻底谋 杀了所有其他伟大的学说。
3.金元入侵
• 北方金元的连续入侵, 导致中国北方的生产水 蒙古骑兵 平完全倒退。而中国封 建文明也因此开始慢慢 地走向下坡路。
三、中国历史将走向何方?
•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认 为:中华民族大约每700800年会大兴盛一次。
周公旦时的繁荣盛世。【BC1046】
周公制礼作乐
汉武帝时的威名远播。【BC200】
大汉一统
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BA626年】
大唐帝国
明太祖时的中华王朝。【BA1368年】
大明帝国
即将是二十一世纪中叶。【2050年】
蒋介石的评价
李鸿章则是深受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观念,而对于立国 建军的大政方针,和 科学文化的根本之图, 尤其科学的基本精神, 则不闻不问。
• 公元前18世纪古印度文明被 雅利安人取代,公元前1600 年 赫梯人入侵,古巴比伦 灭亡。元前6世纪,古埃及 被波斯灭亡。惟有华夏文明 仍然以其强大的同化力量将 之溶入了中华文明的整体中 。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 五四运动前夜
• 综述 风云变化八十年 • (1840--1919)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华夏文明? 华夏是中国和汉族的古称 。 “华”意为荣,“夏”意为中 国之人,即中原之人。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
“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 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 和分裂成为鲜明对照”。 ——韦尔斯《世界史纲》
航海次数 7次,1405—— 4次,1492—
1433年,历时 —1504年,历时
28年
13年
船只数目 一般多达260余 最少3艘,最多17 艘,大型宝船60 艘 余艘
船只吨位 宝船估计1500吨 100——200吨,
、人数 ,
最多约1500人,
约27000人
最少至加勒比海岸 约15000海里 约4500海里
6.明清的海禁
• 由于日本倭寇 开始骚扰中国 沿海,明朝便 禁止了民间出 海,明太祖屡 颁海禁令。
7.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的失败
• 我们必须思考洋务运动为 什么没有成功而明智维新 却成功了?
蒋介石的评价
伊藤博文的着眼点, 在与建国建军久远的 规模有关联的问题— 政治、宪法、经济、 社会的组织,军事的 制度,科学的精神和 方法。
现代化中国
二、阻碍中国古代文明的七大事件
• 1.秦始皇的“焚书事件” • 2.独尊儒术 • 3.金元入侵 • 4.明代的统治方针 • 5.明朝的八股文 • 6.明清的海禁和刘大夏的愚蠢 • 7.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的失败
1.秦始皇的焚书事件
• 公元213年,儒家学者在宴会 上批评秦始皇设郡县的做法 。丞相李斯恐怕此会危害国 家统治或者是自己的地位, 提出了焚书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