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城镇居民保险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对南京市291位居

合集下载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提高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降低居民医疗支出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消费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影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可以从个人特征、家庭经济状况和制度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个人特征是影响医疗保险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人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特征会直接影响医疗保险的需求和选择行为。

老年人在医疗保险的消费上更为重视,而年轻人可能对医疗保险的需求相对较低。

不同性别和教育程度的居民可能在医疗保险选择上存在差异,对于高教育程度的人群来说,他们可能更加重视保险报销比例和服务质量等因素。

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影响医疗保险消费的重要因素。

家庭的收入水平、家庭成员人口数量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医疗保险消费行为。

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可以承担更高的保险费用,因此可能会选择更加全面的医疗保险产品。

而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可能会更加关注保险费用和保险报销比例等因素,他们可能会选择相对简单和廉价的医疗保险产品。

制度因素对于医疗保险消费也具有重要影响。

制度因素包括政策法规、保险制度设计等方面的因素。

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调整对于居民的医疗保险选择有直接影响。

保险制度设计的完善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保险消费行为。

如果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较低或者保险范围较窄,居民可能会选择购买额外的商业保险或者自费医疗服务。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受到个人特征、家庭经济状况和制度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在实证研究中,可以选择适当的经济模型和统计方法,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完善和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引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也逐渐完善。

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镇居民的医疗消费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的影响因素,为医疗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1.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发展现状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是在2007年开始实施的,通过政府的资助和居民个人缴费两种方式来建立保障体系。

该制度旨在提高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减轻因病致贫的风险。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2. 医疗保险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医疗保险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表明,医疗保险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就诊率和治疗效果。

但也有研究发现,医疗保险可能会导致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过度消费,从而增加医疗资源的浪费。

3. 影响医疗保险消费的因素影响医疗保险消费的因素包括个人收入水平、保险覆盖范围、医疗服务价格、就诊便捷性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居民选择就诊方式和医疗支出水平。

三、模型设定基于文献综述,本文选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考虑到医疗保险消费可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控制了家庭收入、居住地区、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等因素。

四、变量选择根据模型设定,本文选择医疗保险消费作为因变量,个人收入水平、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医疗服务价格、就诊便捷性等因素作为自变量。

个人收入水平和医疗服务价格为连续变量,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和就诊便捷性为分类变量。

五、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18年中国家庭资产负债调查数据作为样本,共计3000个城市家庭样本。

数据涵盖了家庭收入、医疗保险情况、医疗服务价格、就诊便捷性等信息,适合进行本文的实证分析。

六、实证分析结果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个人收入水平、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医疗服务价格、就诊便捷性等因素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均有显著影响。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医疗保险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有效保障城镇居民的健康权益。

对于我国来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消费影响因素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对于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消费受到个人收入水平的影响。

个人收入水平越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消费越高。

这是因为个人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更愿意购买高额的医疗保险,以获得更全面的医疗保障。

个人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在医疗消费方面的需求较多,因此也会对医疗保险的消费产生较大影响。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消费还受到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

医疗服务价格越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消费越高。

这是因为医疗服务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镇居民获得医疗服务的成本,因此高价格的医疗服务往往需要更高的医疗保险保障。

医疗服务价格的高低还会影响城镇居民的医疗行为,因为价格高昂的医疗服务会使得城镇居民更加依赖医疗保险。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消费还受到政府医疗政策的影响。

政府医疗政策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消费行为。

政府增加了医保报销比例,会使得城镇居民对于医疗保险的消费意愿增加。

反之,如果政府减少了医保报销比例,城镇居民对于医疗保险的消费意愿会减弱。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人收入水平、医疗服务价格、个人健康状况和政府医疗政策。

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以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消费水平,从而更好地保障城镇居民的健康权益。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提速,城镇居民覆盖率稳定提高。

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民健康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以2018年全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状况为基础,探究医疗保险消费的影响因素。

首先,就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而言,其受到个人经济条件的影响。

通过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个人经济收入对医疗保险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即个人经济状况越好,医疗保险消费能力也越强。

这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定性特点有关。

医疗保险是一项保障医疗安全的社会福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实施也是为了保障广大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安全。

而城镇居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则带来了人们基本生活、医疗消费能力的增强,从而增加了购买医疗保险的意愿。

其次,医疗保险消费也受到医疗保险政策支持的影响。

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实施有助于增加居民对医疗保险的认可、信任和使用。

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可以提高城镇居民的医保资金使用率,进而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使用率。

同时,医保政策的变化和调整,如医保报销比例和额度的提高,都能够大大推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消费。

最后,医疗保险消费还受到社会医疗安全意识的影响。

现代医疗设备、技术的不断更新,不仅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也使居民对医疗安全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

随着消费者意识的提高,居民更加注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从而促进了医保消费的增长。

在以上因素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城镇居民个人经济收入、医疗保险政策、社会医疗安全意识,这三个方面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的影响因素,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加强医疗安全意识宣传,都有利于推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的增长。

影响我国寿险业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寿险业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

水平; : r 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分析
F tic -t ss at i
O sRsu rd b' -q ae
}2 1 6 .7 7 80
} 1. 92 25 1 2
01 2 3 .33 8
01 0 6 .85 9
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
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因此得到世界各
选取 18 至20 的各因素的时间序 95 02
在9年代的末期, 0 科技影响着整个社 行市场化改革,导致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其实不论
科技对人影响的价值如何判定,科技总是 在促进人类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认 识都是有助人类的发展,传播科技的努力 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传播本来就具有社会 的意义与价值。在科技的配合下,传播的 影响能促进解除人类的隔阂,而走向一个 知识普及、效率提高的社会形态,这对地 球上多兀种族,地理区隔及文化差异,生 活品质差异的情况而言。传播科技是人类 文明发展终将依靠的一项科技工其,也是 所有传播科技发展的必然途径。随着社会 经济的不断进步,使得人类生活大幅度变 动,从而创造 了市场的多样化,广告走向 不可缺少的局势,成为满足人类需求的 - 种传播途径。从而确立了广告的地位。 一、广告对消费的引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至少在销售这一 环上,广告因其引导消费的强大能力而对 社会总资本的运转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广告之所以可以引导消费,在于广告的主 要功能是向潜在的买主提供相关产品或服 务的资讯,而这一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媒介 的帮助。 我国20 年度广告开支总计已经 01 超过 90 0 亿兀,广告是很多商业电台和电 视台收入的惟一来源,在报纸和杂志的收 人中也 占有很大的比例。没有广告的支 持 ,现行的媒介产业经营方式将无法继 续。广告媒介正发展为更为多样的 “ 沟通 渠道” 。新的广告信息传递渠道具有方便, 多样,富有弹性,更个人化的优点。传统 的出版和广播业也正在变革之中。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城镇居民的医疗消费有着重要影响。

这一制度对医疗消费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实证分析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

本文将对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一、研究背景二、影响因素的选择在实证分析中,我们需要选择一些可能影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的因素进行研究。

这些因素可能来自于医疗保险制度本身,也可能来自于城镇居民的个人特征。

根据以往的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经验,我们选择了以下几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1.医疗保险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可能会对城镇居民的医疗消费产生影响。

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报销比例、报销金额等,都可能会对城镇居民的医疗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我们需要考虑医疗保险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对城镇居民医疗消费的影响。

2.个人经济状况个人经济状况是影响医疗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等,都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医疗消费的选择和行为。

我们需要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对医疗保险消费的影响。

3.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服务价格是影响医疗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镇居民在选择医疗服务时,通常会考虑医疗服务的价格。

医疗服务的价格可能会影响城镇居民对医疗保险的使用和消费行为。

我们需要考虑医疗服务价格对医疗保险消费的影响。

4.医疗需求以上这些因素只是影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的一部分因素,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可能对医疗保险消费产生影响。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将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其对医疗保险消费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三、实证分析方法为了对医疗保险对医疗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将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多元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实证分析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多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把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消费作为因变量,将医疗保险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个人经济状况、医疗服务价格、医疗需求等变量作为自变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来研究它们对医疗保险消费的影响。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引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也越来越完善。

医疗保险对于城镇居民的健康和医疗费用承担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制定医疗保险政策,促进城镇居民的健康福祉。

本文基于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数据,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的因素。

二、相关文献综述在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研究中,关于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

在国内,一些学者研究了医疗保险制度的设计和效果,发现政策的具体设计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国外,一些研究关注在医疗保险制度下,个人所面临的医疗费用和选择行为。

这些研究为本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三、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于我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相关数据。

变量选择方面,本文选取了以下几个可能影响医疗保险消费的因素:个人收入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居住地区域、医疗保险政策等。

四、实证分析方法本文采用了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上述影响因素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的影响。

具体模型如下:Y = a + b1X1 + b2X2 + b3X3 + … + ∈Y代表医疗保险消费水平,X1~Xn代表可能的影响因素,a代表常数项,b1~bn代表不同变量的系数,∈代表随机扰动项。

五、实证结果经过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结果:1. 个人收入水平对医疗保险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收入较高的人群更愿意购买更全面的医疗保险,也更愿意在医疗消费上进行更多投入。

2. 家庭人口数量对医疗保险消费有正向影响。

家庭人口数量较多的家庭,为了保障家庭成员的健康,更倾向于购买更全面的医疗保险。

3. 居住地区域对医疗保险消费也有显著的影响。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更愿意购买更全面的医疗保险,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则医疗保险消费要差一些。

4. 医疗保险政策对医疗保险消费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我国人身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对我国人身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相 关关 系 。一般 来说 。人 身保 险 的需 求会 随着 经济 增长 而 同步 增
截止 到 2 0 1 2年 1 1 月, 寿 险保 费 收人 为 8 2 8 4 . 3 3亿 元 , 占人身 保
险保 费 收入 9 4 3 9 5 4的 8 7 . 7 6 %。
人寿 保 险 。从 我 国人 身保 险需 求 的发 展状 况来 看 ,人 寿保 险

4 2 . 4 7 %。2 0 1 1年 ,这 一特 征 同样 显著 ,上 述六 省市 依 然 占据着 中 国保 险 业 的 半 壁 江 山 ,保 费 收 入 占到 了 全 国总 保 费 收 入 的
41 . 8 7% 。
求 。当 “ 代理 人推 销模 式 ”发展 到 一定 程 度之 后 ,我 国人 身保 险
需 求的 增长 速 度逐 渐放 缓 ,2 0 0 0 年 后 由于我 国人 身保 险 营销 渠 道 的创 新一 银 行 保 险 的 发展 以及 人 身 保 险 产 品 的创 新~ 新 型 寿 险产 品 的 出现 ,其增 长速 度 有所 恢复 。 第 二 ,人身保 险 需 求的 分险种 分 析 。
发展 则 相对缓 慢 ;从人 身保 险 的各 险种 来 看 ,人 寿保 险 需求 占绝 大部分 ,而健 康保 险 和意 外伤 害保 险 的需 求较 小 。 第三 ,地 区 差异 明显 。 从地 区考 察来 看 ,我 国东部 人 身保 险需 求 发展 较快 、 中西部 相对 落后 的特 征十 分 明显 。近年 来人 身保 险 保费 收入 排在 全 国前 列 的多 为北 京 、上海 、江 苏 、河南 、 山东 、广东 等 地处 东部 、经
人 民保 险 公 司 一 家独 占市 场 发 展 成 多 家保 险公 司 竞 争 的 市 场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um学术论坛1602014年1月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保险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对南京市291位居民的调查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李鹏飞 秦安琪摘 要: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双重背景下,我国保险业如何防范风险并实现业务结构转型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利用2012年南京市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居民保险意识和家庭结构对居民购买商业保险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家庭资产风险状况、家庭社会保障状况、保险公司服务质量对保险意识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关键词:城镇居民 保险需求 Logistic回归模型 加权最小二乘法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4)01(c)-160-031982年现代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对我国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保费规模从5640亿元增长到14528亿元,而在2011年,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国的保费规模却陡然从14528亿元下降到14339.25亿元,下降了近1.3%。

对此,中国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项俊波在2012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2011年是保险市场面临困难和挑战较多的一年。

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

国内经济增速缓慢回落,资本市场持续走低。

”与此同时,2012年7月19日,在医改领导小组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虽然截止到2012年10月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95%,但大病保障制度尚未建立。

建立大病保障制度,要创新机制,把基本医保与商业保险结合起来,相互衔接、功能互补。

”因此,如何解决因保险自身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而带来的问题和将商业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结合起来建立大病保障制度双重问题,已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对影响居民保险需求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有助于加快这一问题的解决。

1 文献回顾我国《保险法》按照是否盈利原则,将保险分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两大类。

社会保险是居民保险层次的基本需求,而商业保险则是相对高端的险种,更能够有效地满足居民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

综合考虑研究目的,本文将所探讨的影响居民保险需求的因素定义为影响居民商业保险的需求因素。

费友海和张强(2006)运用非贝叶斯法则的预期、预期理论和损失规避、心理账户、原赋效果和沉没成本、从众心理等来分析我国保险消费者保险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1]。

王汝志(2007)则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利用人身保险需求的截面数据,逐步分析验证马斯洛需求的四个层次理论。

不管价值如何不同,可以肯定的是,商业保险的需求因素大都与居民自身某方面的需求因素有关[2]。

文丹维(2007)利用我国1993年到2005年人身保险市场相关指标的数据,筛选出对人身保险市场需求有显著影响的指标来拟合回归方程,并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进一步预测内我国人身保险市场需求将大约保持14%的增长率[3]。

高永标(2007)采用我国1980年至2006年的实际经济数据,首先利用单位根检验法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然后进一步建立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最后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Gratlger)因果关系检验变量间的长期关系,得出了生产总值的增长是保费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原因[4]。

黄荣哲等(2011)基于中国保险市场2000~2010年季度数据,得出保费收入增长率对于物价波动的反应是非对称的结论,提出保险企业应该抓住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5]。

刘欢(2009)用农村宏观数据和对农村居民入户调查的数据,从不同角度对影响农村居民保险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判别分析、Logit 模型、向量回归模型等计量分析方法阐述了收入水平对农村居民人身保险消费的约束程度基本呈“U ”型[6]。

毛通(2012)以浙江省城乡地区的样本数据,利用Logistic 回归模型来对家庭结构、收入水平、居民保险意识、家庭风险状况和家庭社会保障状况等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7]。

胡宏伟(2012)则运用Logit 模型对影响老年消费者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社会保障水平对老年消费者的商业保险购买行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8]。

三位作者都利用充分的调研数据,从微观层面的不同维度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缺。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保险需求影响因素主要涉及保险需求的理论层面、宏观层面的实证分析和微观层面的实证分析三方面。

少有的几篇能从微观层次出发的研究,都是运用计量模型围绕某一个群体的影响因素或家庭特征的影响因素来深入探讨的。

很少能够从“个人”、“家庭”、“保险公司供给”三个方面来详细论证。

2 实证分析2.1 样本来源本研究以南京市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相结合的抽样方法。

其中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街道、居委数量选择白下区、鼓楼区、秦淮区、栖霞区、雨花台区为样本区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被调查居民。

样本数据主要来自于课题组成员2012年11~12月进行的问卷调查。

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7.00%。

问卷主要涉及到居民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拥有商业保险状况(是否拥有、拥有险种和数量)和对保险公司服务质量评价这四个方面。

2.2 模型描述前人研究表明,采用微观方法来分析影响居民保险需求的因素的经典方法有Logistic 和Probit 模型。

本文主要采用Logistic 模型来研究居民是否购买商业保险和各类影响之间的关系。

由于部分变量为虚拟变量(用“1”和“0”表示),另一部分变量是通过相关量表计算出来的数值,因此本文通过“z-score ” (公式为:E(X)是指变量X 的均值,STD(X)是指变量X 的标准差)数据标准化方法,将原始数据均转换为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别的Forum学术论坛 2014年1月161无量纲化指标测评值来进行综合测评分析。

Logistic 模型形式如下:,X 1至X k 代表影响居民购买商业保险的各类因素。

β1至βk 是各自变量的系数;β0为常数项。

在模型估计中为防止出现异方差性,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来进行系数估计。

2.3 变量选择2.3.1 因变量本文研究的是居民是否购买商业保险,对已经购买的样本赋值为1,对没有购买的赋值为0。

2.3.2 自变量模型的自变量根据课题研究方向,选择被访者的性别(X 1)、年龄(X 2)、文化程度(X 3)、保险意识(X 4)作为个体特征,家庭结构(X 5)、家庭年收入(X 6)、家庭社会保障(X 7)、家庭资产风险(X 8)作为家庭特征,保险公司服务质量(X 9)作为保险公司的供给。

一般认为,购买保险的居民以男性为主、偏30~40岁、文化程度高、保险意识也高,家庭结构复杂、家庭年收入也相对较高、社会保障和资产风险状况一般,对保险公司服务质量基本满意。

因此,假定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保险意识、家庭结构、家庭收入、保险公司服务质量与是否购买商业保险成正向关系、社会保障状况与资产风险与其负面关系。

2.3.3 回归结果与分析本研究运用Eviews6.0统计工具对影响居民购买商业保险的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剔除不显著的变量,最后进入模型的变量为保险意识和家庭结构。

具体回归结果见表1。

表1 居民购买商业保险影响因素回归系数表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模型5模型6模型7模型8性别0.494**(6.352)0.450**(5.046)0.495**(5.672)0.477**(5.228)0.485**(5.342)0.466**(4.778)0.480**(4.924)年龄0.102(0.228)0.096(0.194)文化程度-0.272(1.394)-0.317(1.807)-0.323(1.875)-0.306(1.637)-0.272(1.161)-0.257(1.010)保险意识3.269***(59.813) 3.333***(60.667) 3.421***(60.428) 3.417***(58.812) 3.416***(58.888) 3.385***(57.946) 3.382***(57.501) 3.400***(57.539)家庭结构0.708***(11.864)0.759***(12.620)0.705***(10.479)0.728***(10.821)0.724***(10.753)0.747***(11.056)0.740***(10.758)0.745***(10.908)家庭年收入-0.091(0.162)家庭社会保障0.152(0.522)0.148(0.495)0.175(0.628)家庭资产风险0.189(0.811)0.193(0.832)0.187(0.774)0.183(0.742)0.203(0.860)保险公司服务质量0.140(0.553)0.161(0718)0.157(0.681)0.158(0.690)常数 1.156***(27.934) 1.175***(28.078) 1.189***(28.253) 1.208***(28.656) 1.211***(28.523) 1.212***(28.311) 1.221***(28.314) 1.219***(28.159)-2倍对数似然值179.784173.166171.763170.942170.388169.859169.629169.467Nagel kerke R 20.6920.7070.7110.7120.7140.7150.7150.716注:括号内是wald 值;***、**分别表示在1%和5%的条件下显著。

由此可以得到居民购买商业保险影响因素模型:(1)(1)式中,Pro(r=1)表示居民购买商业保险的概率,X 4表示居民的保险意识,X 5表示居民的家庭结构。

X 4的系数为3.269,T 统计量为59.813,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系数为零的原假设。

这表示居民的保险意识越强其购买商业保险的概率越高,居民保险意识正向偏离均值1%,居民购买商业保险的概率增加3.269%。

X 5的系数为0.708,T 统计量为11.864,在1%的显著水平下同样拒绝系数为零的原假设。

这表示居民的家庭结构越复杂其购买商业保险的概率越高,居民家庭结构复杂程度正向偏离均值1%,居民购买商业保险的概率增加0.708%。

Nage1kerkeR 2的值为0.692,这意味着自变量X 4、X 5能够解释因变量Y 的69.2%的变化。

-2倍对数似然值为179.784,方程效果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