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课题研究报告
隧道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隧道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隧道工程是一项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对城市交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在于分析隧道工程的可行性,包括交通需求、地质条件、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方面,为后续隧道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二、研究范围本次隧道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包括:隧道工程的地理位置、规模、技术方案、成本估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分析。
涉及的隧道工程为城市地下交通隧道。
三、交通需求分析1. 城市道路交通状况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压力也日益加剧。
目前城市道路交通普遍拥堵,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时段,交通状况恶化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和工作。
2. 隧道交通需求针对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建设一条地下隧道是一种有效的缓解交通压力的手段。
根据城市交通需求分析,隧道交通需求大,如果能够建设一条贯穿城市的地下隧道,则能够有效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
四、地质条件分析1. 地质勘探结果通过地质勘探和工程地质勘察,获得了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情况。
地质条件对于隧道工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包括地层岩性、地下水情况、地下构造等方面。
2. 地质条件的影响地质条件是隧道工程的基础,对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质条件的恶劣会增加隧道工程的风险和施工难度,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对于隧道工程的影响。
五、环境影响评估1. 隧道施工环境影响隧道施工过程中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噪音、振动、尘土等方面。
因此,在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影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隧道运营环境影响隧道建成后将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交通、噪音、空气质量等方面。
因此,在隧道运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六、经济效益评估1. 隧道工程投资隧道工程的投资主要包括工程建设投资和运营管理投资。
根据隧道工程的规模、技术方案、地质条件等情况,对隧道工程的投资进行了估算。
隧道建设调研报告

隧道建设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隧道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地铁等领域。
隧道的建设对于交通运输效率的提升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隧道建设进行调研,分析其发展现状、技术特点以及建设过程中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隧道建设的发展现状隧道建设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隧道的建设成为连接城市间交通的重要途径。
随着交通需求的增长,隧道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也得到了显著增加。
以中国为例,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大力推进了隧道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和铁路隧道的建设。
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和公路网络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其中隧道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隧道建设技术不断创新,隧道质量和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除了中国,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加大对隧道建设的投入。
欧洲国家在高速铁路和地铁建设中,也广泛应用隧道技术。
隧道建设已经成为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隧道建设的技术特点隧道建设具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3.1 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建设通常需要穿越各种地质条件,如山区、河流、软土地基等。
这些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给隧道建设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隧道建设需要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手段,以确保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2 施工技术多样隧道建设涉及到多种施工技术,如盾构法、爆破法、钻爆法等。
不同的施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创新施工技术得到应用,提高了隧道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3.3 安全措施必不可少隧道建设是一项高风险的工程,安全措施必不可少。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范,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同时,为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和维护体系。
4. 隧道建设过程中的挑战隧道建设在面临着以下几个挑战:4.1 环境保护问题隧道建设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水土流失、噪音污染等。
因此,在隧道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隧道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

隧道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1. 研究背景隧道是一种通过山脉、河流或城市地下穿越地形障碍的工程结构。
在交通建设领域,隧道被广泛应用于道路、铁路和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
本报告旨在对隧道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并给出结论。
2.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调研了国内外关于隧道可行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
然后,我们收集了大量的隧道建设和运维的数据,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和对比研究。
最后,我们根据研究结果进行结论归纳和总结。
3. 可行性研究结果根据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3.1 经济可行性隧道建设具有较高的经济可行性。
通过严谨的成本分析和效益评估,我们发现隧道建设可以有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
此外,隧道建设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区域交通网络的连通性,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
3.2 技术可行性隧道建设及其相关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和可行。
通过对国内外隧道建设案例的研究,我们发现现代隧道工程在地质勘察、隧道设计、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创新。
这些成果为今后的隧道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3.3 环境可行性隧道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通过对环境保护法规和现行隧道建设标准的分析,我们发现隧道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此外,现代隧道设计和施工技术还可以进一步减少隧道对生态环境的干扰。
4. 结论综上所述,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隧道建设具有较高的经济可行性,对于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隧道建设的相关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和可行,为今后的隧道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隧道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来减少不良影响。
隧道建设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程。
在后续的实际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交通需求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确保隧道建设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铁路隧道调研报告

铁路隧道调研报告铁路隧道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铁路隧道是铁路线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铁路隧道的建设情况,探索隧道建设对于铁路线路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建议。
二、调研内容1. 隧道建设情况:调研不同地区铁路线路上的隧道建设情况,包括已建成隧道的长度、数量、类型等。
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调研,了解各隧道的土质组成、地质条件、设计标准等信息。
2. 隧道对铁路线路的影响:通过分析已建成的隧道对铁路线路的影响,包括行车速度、安全性、通过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调研不同类型的隧道对列车行驶的限制和影响,以及对沿线环境和周边居民的影响。
3. 隧道建设成本和效益:研究隧道建设的成本和效益,包括工程造价、运维费用和对运输效率的提升等方面。
调研不同隧道类型的耗能情况和维护成本,并与其他交通方式进行比较。
4. 隧道安全管理:了解铁路隧道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
调研隧道监控技术和救援装备,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隧道的安全性。
三、调研结果1. 隧道建设情况:根据调研数据显示,不同地区的铁路隧道建设存在较大差异。
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一般隧道建设较多,如山区、高原、丘陵等地。
同时,深度地下、地质活动频繁的地区建设规模较小。
2. 隧道对铁路线路的影响:已建成的大部分隧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列车的行驶速度,尤其是曲线较多的区段。
通过特殊设计和施工技术,如隧道内的直线段和曲线过渡段的合理安排等,可以减小隧道对列车行驶的限制影响。
3. 隧道建设成本和效益:铁路隧道建设存在较高的工程造价和运维费用,特别是在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
然而,隧道的建设可以提升铁路线路的通过能力和运输效率,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 隧道安全管理:隧道的安全管理应加强,包括严格的隧道进出口控制、定期的巡检和维护、灭火和疏散设施的完善等。
同时,应加强隧道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急救援能力的提升,以确保隧道的安全性。
隧道工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探讨、隧道工程中台阶式瓦斯排放的应用…

隧道工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探讨2、隧道工程中台阶式瓦斯排放的应用3、地下隧道工程专业校企互动人才培养4、隧道工程总体设计及施工方案分析5、高铁隧道工程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全文总字数:19322 字篇一: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探讨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探讨摘要:首先介绍了隧道工程施工技术,主要包括隧道洞口施工技术,隧道钻爆施工技术,隧道混凝土喷射施工技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等内容,然后指出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作用和不足,最后提出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包括完善施工技术方案,加强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重视工程质量检测和验收等。
结论证实,把握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能够推动施工顺利进行,预防质量问题发生,提高隧道工程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混凝土喷射施工引言隧道工程施工中,随着施工技术创新发展和施工经验的不断总结,隧道施工技术取得不断改进和完善,并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然而部分施工人员没有严格落实技术管理要点,影响工程质量和效益,有必要采取完善措施。
本文结合隧道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就如何落实隧道施工技术,加强技术管理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1隧道工程施工技术1.1隧道洞口施工技术隧道洞口施工应尽量避免扰动原土体结构,如果是在山区作业,开挖时遇到孤石阻碍,有必要采用钻机爆破技术施工。
洞口开挖时,要遵循规范要求做好支护工作,保证施工安全,预防滑塌等事故发生,为提升隧道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隧道洞口开展挖掘推进作业时,如果断面达到30m,应确保洞口与仰拱结构稳定性。
加强隧道洞口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切实做好隧道洞口排水工作,防止雨水下渗影响洞口稳定性[1]。
预防安全隐患发生,保障施工安全和隧道工程质量。
1.2隧道钻爆施工技术根据隧道施工现场情况,合理确定爆炸孔位,不得盲目钻爆。
要选用合适的炸药,严格按要求操作,确保钻爆作业安全。
公路隧道开题报告调研报告

公路隧道开题报告调研报告公路隧道开题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公路隧道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设施,在城市交通、越江越海及山区交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公路隧道的建设和管理情况,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为今后公路隧道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1. 采访调查:通过与公路隧道建设和管理相关人员的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观点和建议,收集实际情况;2. 文献资料收集:收集有关公路隧道建设和管理的文献、研究论文、政策文件等,为调研提供资料依据;3. 现场调研:亲自实地参观公路隧道,了解其工程建设、设备管理等具体情况。
三、调研内容1. 公路隧道的建设情况:包括隧道的规模、设计和施工过程等;2. 公路隧道的安全管理:包括隧道的风险评估、应急预案、人员培训等;3. 公路隧道的设备管理:包括隧道的通风与排烟系统、灯光设施、监控系统等;4. 公路隧道的日常维护:包括清洁保洁、设备检修、病害修复等。
四、调研结果1. 公路隧道建设存在的问题:如部分隧道存在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不达标等问题;2. 公路隧道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如应急预案和人员培训不完善等;3. 公路隧道设备管理的不足:如通风与排烟系统不够完善、监控系统功能不全等;4. 公路隧道日常维护不及时:如对于清洁保洁和病害修复等方面的维护不足。
五、调研建议1. 加强公路隧道建设管理:加强监督,确保设计和施工质量达标;2. 完善公路隧道安全管理:加强应急预案制定和人员培训,做好风险评估工作;3. 提升公路隧道设备管理水平:加强通风与排烟系统的建设与维护,提升监控系统的功能;4. 加强公路隧道的日常维护:增加清洁保洁力度,及时进行设备的检修和病害的修复。
六、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公路隧道的建设和管理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希望这些调研结果可以为今后的公路隧道建设和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能够更好地提升公路隧道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确保公众的出行安全和便利。
隧道安全调研报告

隧道安全调研报告隧道安全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隧道施工、管理和使用中的安全问题,隧道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隧道事故的发生,本报告对隧道安全进行了调研,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围绕隧道的施工、管理和使用等环节展开。
采用了访谈、观察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对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分析1. 隧道施工阶段存在的安全问题: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不到位、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等问题普遍存在,给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安全带来潜在隐患。
2. 隧道管理阶段存在的安全问题:隧道管理单位的安全意识薄弱,对隧道的巡视、维护和检修等工作没有及时跟进,导致隧道设备老化、灯光不亮等问题,增加了隧道事故的风险。
3. 隧道使用阶段存在的安全问题:驾驶员纪律意识不强,隧道内的速度超限、占用紧急车道等违规行为频发。
同时,由于隧道通风设备不完善等原因,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隧道内的人员疏散困难,增加了伤亡风险。
四、改进建议1. 加强隧道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对施工单位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材料质量监管,确保施工材料符合安全标准。
2. 加强隧道管理阶段的安全措施:建立健全隧道巡视、维护和检修等工作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隧道设备的问题;加强隧道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提升隧道使用阶段的安全意识:加强隧道内交通管理,加大对违规驾驶行为的处罚力度;改善隧道通风设备,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人员。
五、结论本次调研结果表明,隧道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重视并采取措施。
通过加强隧道施工、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的安全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隧道事故的发生,提升城市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隧道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

隧道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一、总结本次隧道可行性研究报告从隧道建设的背景分析、目标要求、技术方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现有技术和经验的总结,结合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 隧道建设的背景及目标要求当前,隧道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交通和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加,对隧道建设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本次隧道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我们确定了隧道建设的背景和目标要求,并明确了隧道项目的建设目标和意义,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2. 技术方案分析通过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价,我们确定了最佳的隧道建设技术方案。
在技术方案的确定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工程技术、施工难度、成本投入、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等多种因素,并进行了权衡取舍,最终确定了最佳的技术方案。
3. 经济效益分析在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时,我们充分考虑了隧道建设的成本和投资回报,通过对成本与效益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了隧道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我们预测了项目的投资规模、收支情况、投资回收期和利润率等,并对风险进行了评估和控制,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
4. 社会效益分析隧道建设不仅可以改善交通运输情况,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还可以带来一系列的社会效益。
通过本次隧道可行性研究,我们充分评估了隧道建设对城市交通、居民生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得出了隧道项目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5. 环境影响评价在进行隧道可行性研究时,我们充分考虑了隧道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确定了隧道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控性,确保项目的环境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隧道可行性研究报告,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二、结论1. 隧道项目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较好的投资回报和利润率。
2. 隧道建设技术方案经合理评估和权衡,确定了最佳的技术方案,施工难度低、成本投入合理、施工周期短、可维护性强。
3. 隧道建设对城市交通、居民生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较为明显,对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有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概述1.1 研究背景及必要性地球上约有15%的地形是喀斯特岩溶地貌,我国是世界上岩溶分布面积最广的国家之一。
在我国,岩溶分布纵深横广,除了形成北方以山西为中心、西南以贵州为中心的两片面积瞩目的岩溶高原外,还有着更为广阔的地理环境跨度。
由北纬30的南海礁岛直到北纬480的小兴安岭地区;由东经740的帕米尔高原直到东经1220的台湾岛;由青海盐湖直到东部海滨,均分布着岩溶地貌,已见于23省区,其中大部分分布于东部地区的桂、粤、黔、湘、赣、川、鄂等省区。
在我国境内,可溶岩分布面积可达34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3。
其中,裸露于地表的碳酸盐岩面积为9.1万平方公里,接近我国国土面积的1/10。
如此广阔的岩溶分布面积,严重影响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据统计,截止到1989年底,我国已建成长大隧道63座,其中隧道洞身穿过岩溶地层的有26座,占长隧道总数的41.27%。
在这26座工大隧道的修建过程中,几乎不同程度地遇到了恶劣的地下岩溶突水、突泥灾害。
XX隧道位于XX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隧区隶属低山溶蚀峰丛地貌,围岩类型大部分为Ⅴ级,为石炭系大塘组燧石灰岩,灰岩,弱风化,属Ⅴ级次坚石,溶蚀强烈,地表灰岩溶沟,溶槽,溶隙发育呈峰丛,峰林状,多处见溶洞,地质情况复杂,溶岩发育强烈,施工中容易出现岩溶塌陷引起的洞内塌方及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施工难度大。
如何规避岩溶隧道工程灾害的发生,控制地面坍陷和地表沉降是本隧道施工中亟待解决和技术难题。
我公司虽有过多条隧道施工的经历,但在岩溶地区进行隧道施工尚属首次。
因此,以XX隧道为依托工程,对岩溶地区隧道施工技术立项进行专题研究,就本工程而言,不仅在确保工程安全优质高效施工、降低工程成本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社会信誉度亦有非常重要和积极的意义;同时,伴随着国家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在施工中比例的增加,如能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技术与工艺,对今后的类似工程必将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岩溶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各国在工程建设中,均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岩溶地质灾害。
国内外对于岩溶隧道的研究,在岩溶成因、探测预报、工程处治措施等方面做了较深入的研究,但探测预报精度还是不高,岩溶处治无系统可行的措施。
21世纪是我国向西部开发的世纪,也是人类将地下空间作为资源开发的世纪。
我国又是多山国家,三分之二的国土由不同类型的山脉、高原组成。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铁路公路交通工程、水电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各种矿山工程以及军工防护工程等的大发展,都离不开大量隧道、隧洞的修建。
由于隧道、隧洞都处于地下各种复杂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岩体中,因此对各类岩溶问题的处理尤为显得关键。
1.3 课题依托的XX隧道简介隧道全长408m,进出口里程为DK626+672~DK627+080,全隧均位于右偏曲线上,双线线间距4.6m,隧道纵坡为单面上坡,坡度2.3‰。
设计行车速度250km/h,重型轨道有砟道床。
进出口均采用接长明洞,洞门采用斜切式洞门。
采用出口独头掘进,弃碴用作路基填料。
隧道穿越一座孤峰山体,进出口基岩破碎,坡面危岩落石分布;洞身基岩为灰岩,节理发育,水质无侵蚀,埋深较浅。
进出均采用接长明洞(进口明洞长25m,出口明洞长60m)和洞顶设臵0.4×0.6m的M10浆砌片石截水天沟,边仰坡采用锚喷和骨架护坡进行防护,在天沟外侧5米处采用防护网进行山体危岩落石防护。
隧区隶属低山溶蚀峰丛地貌,地形起伏大,高程125~210m,相对高差20~85m,山体坡面植被发育,主要为松树,自然坡度10o~45o, 局部为陡壁。
基岩零星出露。
隧道进口段傍山而行,存在一定地形偏压。
隧区内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水,基岩岩溶裂隙水,测区地下水位低,大部分钻孔无水位。
雨季下暴雨时可能发育管道水,隧道施工可能存在短时的涌水涌泥现象。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1.3.1 主要研究内容(1)岩溶地区隧道特点(2)洞身开挖方法(3)隧道超前地质预报(4)岩溶处治技术(5)监控量测实施1.3.2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解决和掌握岩溶地区隧道施工的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问题,特别是研究岩溶综合探测预报技术的应用,以提高预报精度。
针对岩溶的类型、规模制定系统可靠处治措施,保证隧道的施工。
掌握和积累在该条件下的隧道施工经验。
锻炼一批技术人才,并将指导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
同时填补公司在此方面的空白。
2 岩溶地区特点及岩溶隧道施工中常见病害2.1岩溶的定义岩溶(karst)译喀斯特。
源于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地名。
岩溶指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有时并加以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往往呈奇特形状,有洞穴、石芽、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也有峭壁。
此种地貌地区,往往奇峰林立。
通常指岩石裸露、草木不生、具有洞穴、落水洞、地下河而缺乏地表河流和湖泊的地区。
是地下水对可溶性块状石灰岩溶蚀的结果。
2.2岩溶的形成条件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是︰1.具有可溶性岩层;2.具有溶解能力和足够流量的水;3.地表水有下渗,地下水有流动的途径。
三者缺一不可!2.3形成过程地表水在运动过程中对所经过的沉积物或岩石有着重要的侵蚀作用,既包括水动力作用下的碎屑物搬运,又包括水对岩石或沉积物的化学溶蚀作用,还包括碎屑物在搬运过程中的磨蚀作用。
喀斯特地貌就是地下水对碳酸盐岩侵蚀作用的结果。
在水流作用下,形成陡峭的海岸、弯曲的沟壑、高高的冰蚀悬谷、气势磅礴的大峡谷。
“滴水穿石”也是水的化学侵蚀作用的写照。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这种现象在南斯拉夫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2.4形态(表现形式)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
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
云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阶段(溶沟阶段)的产物,这里的自然风光因阿诗玛姑娘的动人传说而变得格外旖旎。
桂林的象鼻山,则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
在广西境内,经常可看到这种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称“神女镜”或“仙女镜”。
溶沟云南石林广西喀斯特天生桥石芽 漏斗溶蚀洼地 溶蚀洼地石芽 漏斗落水洞 坡立谷林峰(张家界天子山) 干谷 溶洞 落水洞2.5岩溶隧道施工中的问题由于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错综复杂,发育的形态千姿百态,以及岩溶发育的不均衡性和不规则性,给岩溶隧道的施工带来一系列困难:富水高水压地段的隧道衬砌设计很难把握,施工中的突水、突泥对施工安全和进度造成很大威胁。
特长隧道岩溶问题是国内外隧道施工中的重大难题。
多年来,我国在铁路、公路、水工隧道施工中均遇到了岩溶突水、突泥、顶板溶洞充填物陷落冒顶、底板塌陷等问题。
国外在欧洲阿尔卑斯山隧道及其它一些越岭隧道也发生过类似问题。
我国在西南修建的贵昆、成昆、襄渝铁路等均遇到大量岩溶问题。
贵昆铁路梅花山隧道施工中遇到地下河及大型溶洞,最后只有在隧洞中修隔水墙,阻截暗河。
襄渝铁路大巴山隧道在通过寒武统石龙洞灰岩含水层时,突然揭露一溶洞引起突泥、突水事故,最大涌水量15万方/天,中断施工3个月。
京广铁路大瑶山隧道的岩溶突水形成泥石流,给营运造成长期的危害。
京珠高速公路石门坳隧道右线在施工过程中,因对前方地质资料掌握不足,开挖遇到溶洞灾害,引发大涌水造成停工等一系列损失。
广安-重庆高速公路华鉴山隧道施工中多处发生岩溶突水突泥,引起两条地下河的灌入。
渝怀铁路圆梁山隧道发生特大岩溶涌水,对施工造成极大的影响。
通过以上实际施工隧道的情况,岩溶隧道施工主要问题归纳如下:1、隧道施工中的突泥、突水问题;2、隧道施工中顶板溶洞充填物陷落冒顶;3、隧道施工中底板塌陷。
暗河 溶洞以上三种情况均在XX隧道中出现,其中底板塌陷采用了高压旋喷桩加固,避免了仰拱底沉陷。
2.6岩溶隧道施工中的处治原则岩溶隧道施工中的处治原则总结归纳如下:绕、截、排、堵(填)越与分部开挖,强支护相结合的原则,同时配以超前地质预报与围岩监控量测。
2.6.1绕施工绕行施工中遇到特大和一时难以处理的溶洞,为使工程不陷入停顿,可以通过设计院组变更绕行通过。
XX隧道为一座孤山不存在特大溶洞,此方法没有用到。
2.6.2截:拦截地表水当地表自然沟床,汇水洼地发现有溶穴、漏斗等情况为隧道地下水补给来源,且补水量随季节变化,则采用拦截措施。
施工中在洞口处设臵了环形天沟。
2.6.3排:引排地下水当隧道掘进遇到溶洞有流水时,宜排不宜堵。
首先调查水源、涌水量、流向等,引排为主,截引相结合,将地下水排出洞外。
XX隧道地下水量不大。
2.6.4堵(填)对于隧道施工中出现的溶洞体积不大,且无大量渗水,采用此方法。
可注浆、压注混凝土、吹沙填充等方式。
此方法为XX隧道主要处理溶洞的方法。
2.6.5越当溶洞较大时,可采用梁拱跨越。
2.6.6分部开挖,强支护施工中基本上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做到了分部开挖与强支护。
2.6.7地质预报项目部请湖南中大设计院有限公司为我XX隧道做地质预报的检测工作,有效的预报前方掌子面的地质情况。
并且是多种预报方式相结合,主要有:地质调查法、地震波、地质雷达、超前探孔。
2.6.8围岩监控量测监控量测是隧道安全的眼睛,项目部成立了专门的监控量测小组,实际现场人员有3人,配齐相关测量设备如全站仪、收敛仪、地质罗盘等。
监控量测的结果有效的指导了施工,同时也有效提供了岩溶地质条件下,处理溶洞等帮助很大。
3 Ⅴ级围岩开挖方案制定铁路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采取何种施工法是施工中必须优先考虑的因素之一, Ⅴ级围岩的开挖中最常用的两种工法就是三台阶七步开挖工法和CRD开挖工法,其中三台阶七步法在许多大断面隧道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较好地解决了弱软围岩隧道施工中的诸多技术难题, 如郑西客运专线、离石隧道、明月山隧道、包家山隧道、金寨隧道等。
CRD法在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等工程得到成功应用。
两种方法因工序不同而各有优缺,如何根据隧道的工程特点及工程地质找出最佳的开挖方法,以求达到提高施工工效,这是隧道技术人员不断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