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A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第Ⅰ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除去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外,还有( )A.地理学的重大发现B.天文学的重大发现C.人体解剖学的重大发现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C.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D.掌握具体的工作方法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世界的本原埠物质D.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4.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唯意志论观点D.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6.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 )A.质是客观存在的,属性是人的主观感受B.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C.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D.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7.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 )A.水滴石穿B.水中捞月C.以砖磨镜D.化水为油8.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意识往往不同,这说明( )A.意识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B.意识受人们主观状况的影响C.意识的内容是与生俱来的D.意识是主观自生的9.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10.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同C.能否付诸实际行动D.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11.真理的价值问题是指( )A.真理是否与对象相符合的问题B.真理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的问题C.真理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D.真理是否发展的问题12.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A.生产工具B.运输设备C.传动装置D.动力系统13.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

湖南师范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2006级各专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考核试题(一类A 卷)考核方式:闭卷 考试时量:120分钟 试卷类型:A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B )。
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 B.有否有高尚的理想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 A .客观实在性 B .运动变化性 C .可知性 D .广延性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D )A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5、“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D )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辩证否定的观点B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 .量度和质变的观点D .对立统一的观点 7、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D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有限性和无限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同一性和斗争性8、“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C )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 9、“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是一种( )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质变量变规律揭示了( ) 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 .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 .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1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
同济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标准答案)

同济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概念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1.发展2.量变3.商品4.剩余价值5.相对剩余价值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3.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规律。
4.试述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和作用。
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1.马克思17岁时在自己的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请阅读马克思的这篇作文,并结合你对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的了解,谈谈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2.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
你怎么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同济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一、概念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1.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表现为:①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②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至2011 学年度第 2 学期期末(A)卷考生留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并注明题号,考试结束后将试卷连同答题纸一齐交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848年2月,()的发表,标记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A.《共产党宣言》B.《哲学的贫困》C.《德意志意识形态》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A.科学性B.革命性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人本主义3.马克思主义辩证的否定观认为,辩证的否定其实质就是()A.扬弃B.全面确定C.全盘否定D.既不愿定,也不否定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生产力的发展B.人的须要C.生产关系的变革D.阶级斗争5. 相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被动反映C.人们的习惯性联想D.客体本质的主动显现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确定的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C.工人的必要劳动D.工人的剩余劳动7.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确定延长工作时间而产生剩余价值是()A.确定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平均利润8.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与工人就业状况之间的关系是()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工人充分就业B.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工人失业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工人就业状况之间没有必定的联系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工人就业保持平稳9.下列哪个国家是总统共和政体的代表()A.日本B.美国C.英国D.德国10. 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初次安排中,对于雇佣工人而言,通行的安排规律是()A.按劳安排B.按资安排C.按劳动力价值安排D.按实力安排11. 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始终贯穿着的一个基本冲突是()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冲突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C.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冲突D.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之间的冲突12.社会主义产生的根本途径是()A.让资产阶级进行温柔改革B.阶级调和C.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D.无产阶级革命13. 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是( )A.顾客用1万元钱可购买2台冰箱B.顾客用1万元购买了黄金,并贮藏起来C.顾客用1万元钱购买了2台冰箱D.顾客购买2台冰箱,一周后付款1万元14. 下列关于自由的说法中,()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A.自由没有本质,他不隶属于任何逻辑必定性B.人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一刻是自由的C.自由是对必定的相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自由主要是心灵的自由15.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A.会思想的芦苇B.两足无毛的动物C.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D.万物之灵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马克思主义的干脆理论来源有()三个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中国古代哲学E.自由主义经济学2. 历史人物的作用表现为()A.是历史事务的发动者B.确定历史事务的个别特点和面貌C.是历史事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D.对社会发展能起加速事或延缓作用E.是历史进程的确定者3. 在资本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初次安排中,()来源于工人创建的剩余价值A.产业资本家所得的产业利润B.商业资本家所得的商业利润C.借贷资本家所得的利息D.土地全部者所得的地租E.工人的工资4.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特别商品,其价值的构成包括()A.维持劳动者自身性命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培育和训练劳动者所须要的费用C.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D.劳动者在必要时间内创建的价值E.工人所创建的剩余价值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既然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完全对立呢?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指哪些规律?4.商品的两要素是什么?劳动的两重性指什么?商品的两要素与劳动的两重性之间是什么关系?5.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14分)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特别麻烦。
2022年池州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池州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2、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3、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4、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属于()A. 唯物主义决定论B.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D.相对主义诡辩论5、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6、“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A.空间性概念B.物质性概念C.历史性概念D.时间性概念7、自由王国是指人们()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8、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9、“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中的一种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10、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A.古为今用方针B.历史分析方法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D.全盘否定的分析方法1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13、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1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A.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B.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C.金融风险加大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15、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二、多项选择题1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所蕴涵的深刻哲理是( )A.“不同”是指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B.“和”是指不同事物相辅相成共生共长C.“和而不同”的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和均衡D.不同事物可以达到调和17、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的积极作用有()A.批判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B.启发民众进行资产阶级革命C.保证资产阶级的胜利D.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提供理论依据1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19、垄断价格()A.完全是人为定价B.受替代品竞争的制约C.受市场需求量的制约D.违背了价值规律2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三、辨析题21、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A卷)本期末试卷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0%答题要求:1.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2.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或菩萨B、有否有高尚的理想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说法()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的概念,后者是诡辩论的概念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4.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5.“一个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大概的时候,他差未几老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大概的时候,他差未几老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独有的物资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C、垫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D、消耗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8.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A、降低劳动力价值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9.货币能够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具有价值,货币发挥这一职能的特点是()A、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可以是纸币D、有时是观念上的货币,有时是现实的货币10.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B、劳动者自愿脱离地皮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地皮成为雇佣劳动者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2、辨析题:(判断对错并简要申明理由。
中央财经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标准答案)

中央财经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概念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1.相对静止2.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3.矛盾4.社会基本矛盾5.金融资本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6分,共24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理由。
3.简要分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简述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相关试题: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5.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动因。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1.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
2.试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原理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的正确性。
中央财经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一、概念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1.相对静止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
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况:①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②没有发生质变。
即从事物本身来看,事物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性质,仍然处于不显著的量变阶段而没有变成别的事物,暂时显现为静止状态。
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①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题02

长沙学院2007级(理工科)本科各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卷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附表一。
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30分)。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
zzzz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D )。
zzzzA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B工人罢工和起义C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C )。
zzzzA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B实现人权 C实现共产主义 D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B )的基本问题。
zzzzA唯心主义哲学 B全部哲学 C唯物主义哲学 D一部分哲学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D )。
zzzzA实践性 B运动性 C客观性 D物质性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
zzzz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D )。
zzzz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
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C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zzzz9.时间是指(C )。
zzzz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C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C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11.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灾科技学院2010~2011学年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 )试卷 使用班级09级各本科班答题时间:120分钟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下面的方框内。
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 A .科学社会主义 B .马克思主义哲学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 .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 、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4、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意识本质问题C .世界本原问题D .实践本质问题 5、“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 .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 .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 .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 .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6、“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 .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 .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7、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A .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 .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 .人的实践活动D .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8、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 .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 .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 .能否付诸实践D .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 .实践观点B .认识观点C .物质观点D .意识观点10、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论所蕴涵的哲理是A .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 .要把握事物的度C .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 .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11、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 .有其因必有其果 12、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C .结构和功能D .源泉和动力13、“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A .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 .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 .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 .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 .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5、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 .客观性B .能动性C .对象性D .任意性 16、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 .吃喝穿住 B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 .结成社会关系17、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劳动工具的状况 B .劳动者的素质C .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1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 .人与自然的关系B .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 .管理与被管理的体系D .分工协作关系 19、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D .社会生产力的性质20、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 .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 .自由理性的外化21、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 、价值规律B 、剩余价值规律C 、竞争规律D 、货币流通规律2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A .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 .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 .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 .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23、货币的本质是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 .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C .商品的等价物D .商品相对价值形式 24、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 .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B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C .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D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25、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A .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 .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 .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D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26、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 A .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B .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 .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D .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 .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 .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C .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28、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A .国际卡特尔B .混合联合企业C .跨国公司D .国际康采恩 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 、生产过剩危机B 、生产不足的危机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30、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下面的方框内。
31、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
这表明A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 .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C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 .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32、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3、IBM 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
这一事实表明A .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B .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C .人脑的运动与电脑一样,归根到底是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D .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34、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A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 .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C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不断深化D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35、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
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36、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37、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的构成包括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命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C.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D.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38、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39、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40、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
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
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B.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C.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D.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对社会发展整个过程的认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4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5分)42、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包括哪些内容?(5分)四、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50分)4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
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
华佗经过仔细地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
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