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角膜厚度近视患者激光手术方式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和术后瞳孔变化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和术后瞳孔变化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和术后瞳孔变化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背景:近视是目前广泛存在的一种屈光不正,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PRK)是治疗近视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是利用激光在角膜上形成凹坑,改变角膜曲率,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然而,一些临床研究表明,PRK手术后可能会导致瞳孔变小或变形,进而导致视觉质量下降,特别在夜间视力的表现更明显。

本研究旨在分析PRK手术前后瞳孔变化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目的:分析PRK手术前后瞳孔大小和变形的变化情况,探讨影响变化的因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方法:选取100例PRK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手术前后的瞳孔大小和变形测量。

手术前采用自动电脑屈光度计进行常规屈光度检查,并使用角膜地形图作为手术前的参考。

手术后,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测量,记录瞳孔大小、形状以及相关数据。

同时,还将检测术后患者的视力、视觉质量和对瞳孔变化的主观评价。

收集数据后,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预期结果:通过对手术前后瞳孔大小和变化进行测量和分析,预计可以获得以下结果:1. PRK手术前后瞳孔变化的发生率和程度。

2. 影响PRK手术后瞳孔变化的重要因素,如年龄、性别、角膜曲率、角膜中心厚度等。

3. 分析PRK手术后瞳孔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结论:本研究对PRK手术后瞳孔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我们预期通过这项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PRK手术后瞳孔变形的发生情况和可能的解决方法,对其治疗过程中的预防和后期调整提供参考。

近视患者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削术后Kappa角及角膜形态变化_NormalPdf

近视患者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削术后Kappa角及角膜形态变化_NormalPdf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 Cent South Univ (Med Sci)2021,46(2)近视患者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削术后Kappa 角及角膜形态变化丁翌1,张之佩2,闵晓珊1,夏晓波1,胡生发1(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长沙410008;2.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湖南常德415003)[摘要]目的:研究近视患者Kappa 角与屈光度的分布情况及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削术(Sub-Bowman-Keratomileusis ,SBK)后患者Kappa 角与角膜形态的变化规律,分析手术对角膜形态及双眼视近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SBK 治疗的134例(268只眼)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均采用Orbscan IIz 角膜地形图行Kappa 角、角膜中央3mm 区曲率、角膜后表面Diff 值检测。

根据术前Kappa 角的大小分为大K 组(Kappa 角≥5°,71只眼)和小K 组(Kappa 角<5°,197只眼)。

对影响术后6个月Kappa 角变化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大K 组Kappa 角为(5.67±0.65)°,等效球镜度为(-4.84±2.32)D ,术后Kappa 角较术前减小(均P <0.0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小的幅度增大;小K 组Kappa 角为(3.51±1.08)°,等效球镜度为(-5.78±2.63)D ,术后Kappa 角较术前增大,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大的幅度减小。

2组术后角膜后表面Diff 值均变大(均P <0.001),术后1个月至6个月Diff 值呈减小趋势。

2组术后1个月角膜中央3mm 区曲率均明显变小(均P <0.001),术后1个月至术后6个月,大K 组曲率趋于稳定,小K 组曲率呈增大趋势。

近视眼患者行激光屈光手术的临床安全管理探讨

近视眼患者行激光屈光手术的临床安全管理探讨

近视眼患者行激光屈光手术的临床安全管理探讨发布时间:2021-07-01T10:00:56.94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作者:高惠妮[导读] 目的:对激光屈光手术在近视眼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安全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高惠妮昆明阿玛施眼科门诊部,云南昆明 650000摘要:目的:对激光屈光手术在近视眼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安全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5月,研究对象为这一期间在本院进行激光屈光手术的386例近视眼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将这一期间本院的临床管理方法和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和研究。

结果:经过分析后发现,手术室环境和医患沟通都是导致风险出现的主要因素,对本次研究中关于安全风险问题进行统计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后发现,患者术后视力≥1.0的患者有375例(97.15%),视力为0.8~0.9的有9例(2.33%),视力为0.5~0.7的有2例(0.51%);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达到了92.48%。

结论:在当前近视眼患者进行激光屈光手术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手术室管理可以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并树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近视眼;激光屈光手术;安全管理引言:随着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电子信息技术也随之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导致当前近视眼的发生几率也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提升不断增加,并逐渐低龄化,严重还有可能导致盲性疾病的出现[1]。

现阶段通常采用激光屈光治疗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且获得了高度的满意,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在手术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的不安全因素,对患者的手术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激光屈光手术中的临床安全管理问题展开了分析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近视眼患者386例,所有患者中包含了男205例和女181例,年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6岁和43岁,平均年龄为(30.15±1.02)岁。

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探讨

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探讨

瓣又是它的一 大优势 。在激光切削之后将高活力的角膜上
皮瓣覆盖其裸露 的角膜基质创面 ,避免泪液 中炎细胞的侵 害 , 少感染的风险 , 减 起到 了天然生理屏 障作 用 , 同时延缓 上皮下成 纤维细胞 的增生 ,抑制 创面愈合反应导致的屈光 回退 和角膜 H z ae的形成 。 综上所述 , A E L S K治疗 中、 高度近视安 全 、 稳定 , 术后
( 0 , 08 8 1 %)i .者 4只眼(7 0 ; 0 > 8 . %)术后 3个月裸 眼视力 ≥ 5
后疼痛和角膜 hz, ae 同时又可以避免 L SK术角膜瓣并发 AI 症。为角膜较薄、 近视度数较高、 不适合进行 准分子激光原 位角膜磨 镶术( ̄e i S uK rt l s ,A I 1 L srn i ea miuiL SK 治疗 的近 t o e s 视患者提供 了一种安全 而有效 的治疗 方法 。本 文对 4 8例
术后症状、 、 视力 角膜上皮下雾状 混浊(a ) H z及角膜并发症等情况 。 e 结果 :6 9 只眼术中及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 , 术后视力均达到 或超 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 随访 1 以上 , 年 无屈光 回退。结论 :A E L S K治疗 中、 高度 近视的安全性 高 , 稳定性强 , 术后视觉效果
泪液反射性分泌的影响 , 缩短了术后干眼 的时间 , 疼痛也较 P K轻 。另外 , R 有报道基质成纤维 细胞 的过度增殖是引发 屈光 同退和角膜 H e的原 因[] L S K的活性角膜上皮 z a 1。 A E
再用 0 %倍诺喜 眼液 1 /5 i .4 次 m n滴眼 , 3次 , 醉后 共 麻 开睑, 以瞳孔为 中心 , 用直径 为 8 rm的角膜 上皮环钻 切 . 0 a

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研究

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研究
(47 3 0 岁 和 ( 49 3 1 岁 。 术 前 B L组 等 效 球 镜 度 数一 2 . ̄ . ) 2 2 .± . ) S
1 . 后处理 4术
裂 隙 灯 下 检 查 : 膜 瓣 复 位 好 、 间 无 异 物 后 角 层
用 硬 性 透 明眼 罩 遮 护 。术 后 第 1天 拆 除 眼 罩 , 始 用 典 必 殊 开
中 国 现 代 医 药 杂志 2 0 0 9年 3月 第 1 1卷 第 3期 M圳 C ,Ma 0 9 o 1 ,N - r2 0 ,V l 1 o3
・9 ・ 5

临床经验 ・
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 的临床研究
刘 四 海
准 分 子 激 光 原 位 角膜 磨 镶 术 (A I 因 其 术 后 视 力 恢 复 L SK) 快 、 光 状 态 稳 定 、 正 范 围 大 、 后 疼 痛小 等优 点 成 为 目前 屈 矫 术 临床 上应 用最 广泛 的矫 正 屈 光 不 正 的 手 术 方 式 『 l _ 是 对 于 。但 近视 度数 较 高 而 角 膜 相 对 偏 薄 的 患 者 ,A I L SK术 后 有 可 能 出
激 光 系统 的 Sa d r A I t ad L S K切 削模 式 , 角 膜 瓣 基 质 面 行 部 n 对 分 球 镜 的 激 光 切 削 , 后 将 瞄 准 中心 移 至 瞳 孔 中 心 , 患 者 然 嘱
11病 例 选 择 .
20 0 7年 6月 ~ 0 7年 7月 间 在 我 院 行 准 分 子 20
眼 液 4次, , 1 , 2周 开 始 改 用 艾 氟 龙 眼 液 3次, , 3 d共 周 第 d第
周 2次 ,, 4周 1 ,, d第 次 d 同时 术 后 第 1 起 用 爱 丽 眼 液 6 8 天 ~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全文)我国是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开展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

为了进一步规范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临床应用,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的专家委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达成以下共识。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式通常分为以下两类: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和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

一、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通常指以机械刀或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主流术式,也包括仅以飞秒激光完成角膜基质微透镜并取出的术式。

(一)适应证1.患者本人有摘镜愿望,对手术效果有合理的期望值。

2.年龄≥18周岁(除特殊情况,如择业要求、高度屈光参差、角膜疾病需要激光治疗等);术前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患者本人及家属须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

3.屈光状态基本稳定(每年近视屈光度数增长不超过0.50D)时间≥2年。

4.屈光度数:近视≤-12.00D,散光≤6.00D,远视≤+6.00D。

采用仅以飞秒激光完成角膜基质微透镜并取出术式者,建议矫正屈光度数球镜与柱镜之和≤-10.00D。

使用各种激光设备矫正屈光不正度数范围应在中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范围内。

(二)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1-5](1)疑似圆锥角膜、已确诊的圆锥角膜或其他类型角膜扩张。

(2)眼部活动性炎症反应和感染。

(3)角膜厚度无法满足设定的切削深度:中央角膜厚度<450μm、预期切削后角膜瓣下剩余角膜中央基质厚度<250μm(建议280μm)、预期术后剩余角膜中央基质厚度小于术前角膜厚度50%。

(4)重度干眼。

(5)严重的眼附属器病变:如眼睑缺损、变形等。

(6)尚未控制的青光眼[6]。

(7)影响视力的白内障。

(8)未控制的全身结缔组织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

(9)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近视矫治手术的临床研究

近视矫治手术的临床研究
型 和 病 例 数 进 行 了总 结 、 统计 、 析 。 分 1 资 料 与 方 法
至今所做 的所有屈光手术患者 , 5 0 0例 。 共 08
12 方法 . 对手所做年 代、 术方式 、 占比例 等方面进 手 所 行 回顾性分析 。总结 本 院及上 海新 视界 眼科 医 院屈光 手术
少数不能接受 L SK 的近视 者 , AI 采用 P K 的方法 。但 是 从 R
20 0 4年起 , 已经开始做 波差 引导 的个性 化 的 L SK手术 , AI 而 且有上升 的趋势 , 20 到 0 5年 明显增 加 , 而从 20 0 6年起 , 开始 做酒 精浸泡法 的上皮瓣 , 对一些角 膜瓣 的患者也有 了可 以选 择的余地 , 同时在 2 0 06年 9月 , 引进 了飞秒激光机 , 开创 了治 疗屈光不正 的新纪 元 , 短短 4个 月 , 受该 手术 方 式 的 占屈 接 光矫治手术 的 3 . 3 4 3 %。而在 2 0 07年 的所有 屈光 手术里 , 用 板层刀所做 的 I K类 手术 占所 有手 术 眼 的近 5 . o 10 %。而 飞 秒激光制瓣 占到 3 . 0 89 %。同时 IL手术所 占比例也 达到 了 C 0 6 。从 0 .% 8年到现在 ,K类 手术 中, I 用板 层 刀也 制作 角膜 瓣 的比率 从 4 . 0 下 降到 现 在 2 . 0 81% 5 2 %。从 数 据来 看 ,K I
[ ]王爱学 , 3 李玉平 , 胡玉贤 , 等.玫瑰糠疹表皮 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和细胞 间黏 附分 子 1的表达 [ ] I J .临床皮肤 科 杂志 ,0 6 3 2 0 ,5
( ):7—7 . 2 7 8
( 稿 日期 :0 1 1—1 ) 收 2 1 —1 6

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手术后角膜厚度和眼压的变化

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手术后角膜厚度和眼压的变化

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手术后角膜厚度和眼压的变化摘要目的 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手术后角膜厚度和眼压的变化。

方法对临床病例进行比较研究,挑选了28名激光手术的患者(56只眼睛),其中包括13名男性和15名女性,年龄在22至53岁之间。

同一操作员使用Pentacam进行后角膜厚度和眼压的变化。

对测量的数据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经测量后角膜术前厚度(547.74± 33.86)μm,后角膜术后厚度(438.71± 42.1)μm,后角膜实际厚度(468.60 ±39.90)μm,预测后角膜厚度值与实际后框值之差手术前眼压为8.0 ~ 26.5mm Hg,手术后眼压为7.9 ~ 25.9mm Hg。

结论 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手术后角膜厚度和眼压术后术前没有明显的变化,眼压相对稳定。

关键词: 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手术;角膜厚度和眼压的变化Pentacam 使用 scheimpflug 成像技术来测试准分子激光手术后角膜厚度和眼压的变化,它由两个摄像头组成。

一个在中心,另一个在特殊的蓝色二极管激光器中。

它用作光源来寻找和跟踪瞳孔的位置和大小[1-2]。

另一个带有外围设备的旋转相机可以在不到两秒钟的时间内旋转。

它以三种不同的模式扫描,从0 到 1800 英寸在同一胶片柱的中心。

角膜和晶状体的密度断开使用方便并采取具体措施来测量:对象坐在仪器前的暗室里。

并将下颈部放在入口下方的地毯上。

靠近前面在整个测量过程中仪器需要始终有一个闪烁的蓝光[3-5]。

Pentacam测量了手术前后六个月的后角膜厚度[6]。

ST 直接测量 (IOP)、校正眼压 (bio) 和非接触式血压监测器 (NCT),包括后高和最佳拟合球半径 (BFS) 值的变化。

使用 Pentacam 集成获得的校正眼压(NCT 校正) ). 分析了厚度与方差数据之间的关系。

眼压和 t 检验,Pearson 检验以及不同测试方法与Bland-Altman的一致性之间的差异[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n C E Mi . eate tfO h am l y A l t H si lfAag a nvrt- ua 2 00,hn og,H N n Dp r n o p t l o g 。 f i e o t T nn nU i sy H n n4 30 C i g m h o i f a pao ei a
【 关键词 】 I SK;A E 近视 ; r M 9 头 ; , I L S K; A Moi 2 0刀 a 角膜厚度
[ 临床 眼科杂志 ,0 0 1 :9 ] 2 1 。8 2 6
C mp rt es d f o i srsreyi r i l o na ik esp t ns o aai t yo pal e u gr cic rel hcn s a et v u my a n ta c t i Z ig ag, U h- HU Yn - n G O S i f
【 btat Obet e o p rtes d ypa ae reyi cicl ona ti n s pt nsadepoe A s c】 r jc v C m aav t yo m oi lsr ugr ri relh k es ae t,n l i i u f s n ta c c i x r
只 眼 出现 ( . % ) 8 2 。术 后 第 1 , 有 术 眼均 有 不 同程 度 疼 痛 、 物 感 、 光 流 泪 。 角 膜 H z: 1 无 一 眼 出现 , 天 所 异 畏 ae 组 : 组
2 所有术眼仅 见轻微 Hae, : z 多数 眼表 现为 0或 1级的 H z 两组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 .5)。术后 1周 、 ae, 00 术
teb s s i bes reyfrtep t ns h e t ut l u gr o h ai t.M eh d Hihmypa7 ae f1 9 e e ,f m u e2 0 oJ n 0 8 i a e to s s o i 6 c sso 4 y s r Jn 0 7 t u e2 0 n o

2 6・ 9
临床眼科杂志 21 0 0年 第 l 8器 第 4期
Jun l f l ia O h a o  ̄ .0 0 V 1 .8 N . o ra o i cl p t l l 2 1 . o. 1 . o4 Cn hm o

临床 研 究 ・

临 界 角膜 厚 度 近 视 患 者 激 光 手 术 方 式 的 临床 研 究
r ce vs a cui e td i u la t y,c Y a hc e s a d c r e ltpo r p yI t al c s s we e o s r e n h t n h fe ur one lt ikn s n o a o g a h ee, l a e r b e v d 1 n mo t o 6 mo t s at rs -
orhsi 。 i inr ona n eern o l d ie t og u s gop1 (s goet eM r M 9 ld u opt wt t n e re a dw r ad m y i ddi ot r p , ru ui n—m oi 2 0Bae l a hh c s v n w o n i a L SKgop :5csso 8ee ; r p2 ( A E ru )3 ae 1ee ; br reic dn y po u cr A I ru )4 ae f ys G o L S Kgo p 1css 6 ys o s v l igsm t 8 u f o e e nu m, n o-
后 1个月 两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5 ; 0 0 ) 术后 3个月及 6个 月两 组视力差异无统计 学意 义(P > .5 。 0 0 ) 术后各期角膜厚度 比较 均无 统计 学意义(P > . 5 。结论 00 ) Moi 2型 9 rM a 0刀头在 L SK治疗 高度近视 和薄角膜 AI 的患者 中具有 较好 的安 全性和疗 效性 , 可成为屈光度数高 、 角膜相对薄患者的首选的安全稳定的术式。
Mo a 9 r M20一 次 性 刀 头行 准 分 子 激 光 原 位 角 膜 磨 镶 术 ( A I i L SK组 ) 4 :5例 ( 8只 眼 ) 组 2行 准 分 子 激 光 上 皮 下 角 膜 8 ;
磨镶术 ( A E L S K组 )3 例 ( 1 眼) :1 6 只 。术后 1d 1周 、 个 月 、 个 月 、 、 半 1 3个月 、 6个月观 察症状 、 裸眼视 力、 验光 、 裂 隙灯 、 眼底 镜 、 眼压 、 角膜厚度及角膜地形图。结果 术后第 7天 , 1 一 眼 出现角膜 刺激症 ( % ) 组 无 ・ O 。组 2仍 有 5
朱 映芳
【 摘要 】 目的
郭世 宏
陈明
20 07
对于薄角膜高度近视 患者 , 通过 临床研 究摸 索 出适 合该 人群 的最佳手 术 方式。方 法
年 6月至 20 0 8年 6月我院行近视眼激光 手术 的薄角膜高 度近视 患者 7 6例 (4 19只 眼 ) 随机 分为两 组 , 1 用 , 组 使
g r . s l L I n u e e s p i n a e t a AS n t e e r o tp rt n e y Re u t s AS K i d c d ls a n a d h h L EK i h a l p so ea i .T e eWa in f a t i e e c s n y o h r S s i c n f r n e g i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