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教案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教案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在教案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优势和应用方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教学中有着诸多优势。
首先,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小组内成员互相协作,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小组内部,学生需要相互配合、交流和协商,这样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为他们今后的社会交往打下良好基础。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相互交流观点,并且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思辨性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学术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案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应用方法在制定教案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首先,确定小组成员的分组方式。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分为小组,确保每个小组内的成员能够相互配合和互补。
同时,要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机会发言和参与讨论。
其次,给予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指出他们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学习任务。
这样能够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并在小组内相互协作、互相学习。
接下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资源和引导问题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
例如,教师可以为小组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实践任务,并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最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
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在现代教育中,小组合作已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的方法。
一、创建小组在课堂小组合作中,首先需要教师创建小组。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点等因素,合理组合学生,以形成协作、互补的小组。
创建小组时,教师要尽可能保证每个小组的人数均衡,并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组长负责协调组内事务。
二、明确目标教师在小组合作前,应明确课堂小组合作的目标。
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例如,目标可以是完成一个小组项目、解决一个问题、展开一次讨论等。
明确目标后,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目标,并确保每个学生都明确了自己在小组中的任务和责任。
三、提供指导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起到指导和支持的作用。
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激发讨论、分享经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帮助、鼓励他们勇于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设立时间限制为了保证小组合作的高效性,教师可以设立时间限制。
时间限制可以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工作效率,避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消耗过多时间。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合适的时间限制,以保证学生在充分讨论和合作的基础上,及时完成任务。
五、组织分享和总结在小组合作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总结。
学生可以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交流心得,并对小组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进一步发展。
六、评价与反馈在小组合作完成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反馈。
评价可以包括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贡献度、合作技能等方面。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如口头评价、写作评价、同学互评等。
同时,教师要提供具体的反馈,指导学生在以后的小组合作中改进和提高。
教师小组合作教学安排

教师小组合作教学安排一、教师小组合作教学的意义教师小组合作教学是指一群教师在共同的目标下,相互配合、交流思想和经验,共同制定课程计划并分工合作进行教学。
它有助于教师们分享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二、建立教师小组的重要性教师小组可以为教师们提供一个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平台。
在小组中,教师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为教师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三、教师小组合作教学的优势1. 教师小组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提高教学能力。
在小组中,教师们可以互相分享教学经验和课堂资源,共同研究教学方案,并进行互动讨论,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 教师小组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在小组中,教师们可以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3. 教师小组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教师小组的合作,教师们可以制定更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
四、教师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步骤1.确定教师小组成员。
选择有经验、有教学热情的教师作为小组成员,并根据每位教师的教学特长进行分工。
2.制定教师小组的目标。
明确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够为共同的目标付出努力。
3.制定教学计划。
小组成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并确定每位成员的任务和责任分工。
4.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小组成员定期进行教学研讨会,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协同备课。
小组成员可以联合备课,共同讨论备课策略和教学材料的选用,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6.相互观摩授课。
小组成员可以进行互相观摩授课,从中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7.定期评估和总结。
教师小组需要定期评估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改进措施,并对下一阶段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哪些?

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哪些?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培养得力组长,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等。
例如在我的课堂中,按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将学生分成4个学习小组,每个组都要有学习优秀者,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同学们的交际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分工,都有自己的特长,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成绩,是一种高效高质量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活动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不再依赖老师。
小组合作学习让整个班级化整为零,每个小组之间相互竞争,而小组之间的每个个人也存在着竞争,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同时要选一些思想品德好并进行积极培养。
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应用于古诗词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有利也有弊,利大于弊。
下面先谈谈“利”其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一般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直接交流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交流环境,为畅所欲言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个体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而小组集体的思想意识可能迸出与众不同的火花,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置身于学生之中,参与讨论、研究,师生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品德意志,从而提高自我。
由于有公平竞争机制作前提,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会更融洽。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也让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明显,摆正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之间的关系。
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不够强,合作效果不佳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1. 学生合作意识不足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个体主义意识比较强,他们更习惯于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些学生可能缺乏合作意识,导致无法与小组成员有效地合作。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合作技能,如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协商决策等。
一些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导致合作效果不佳。
3. 小组内部关系复杂小组内部关系的复杂性也是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着互相不合作、互相攀比等不良现象,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无法有效进行。
二、对策为了解决学生合作意识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为了解决小组内部关系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对小组进行积极的引导和管理,让学生明确小组内部的分工和责任,避免出现不良的小组关系。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和特长,合理地进行小组编排,避免出现不合理的小组组合。
以上对策只是帮助学生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些措施,实际上还需要教师和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相信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中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教学背景下,以教师以班级讲,学生以小组学为组织手段,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教学形式,以提高个体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有效性为终极目标的教学模式。
对于西藏教育的薄弱现状,课堂中的分组教学依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共同的语言,为实现有效教学的创造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多用普通话进行讲解,而学生的母语是藏语,对概念做到深度理解,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学生用母语进行交流,会更加的顺畅,更容易形成共识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共同生活过期间会产生独有的语言,而这种语言是区别于教师授课的官方语言,这种语言更贴近学生,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和理解,可以在自己的理解的基础上,和其它学生交换经验,从而做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平等的地位、放松的心情,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天然的等级差异,在地位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感情上,学生对教师是一种尊重,教师对学生是一种爱护。
在现实当中是很难做到平等的。
教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代表的是一种知识的权威,学生很难形成对这种权威的挑战,只能被动的接收,学生的学习方式、思考方式和这种权威性的传授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很难做到学生的自主的学习和深度理解,学生在情感上,面对教师有恐惧,有压力,担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相对平等,接受的信息是相同的,所以不存在权威性,学习方式、思维角度多大同小异,在交流上,也会显的更加轻松,基本上不存在评价上的问题,心理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共同的认知水平,让有效教学成为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新知识的储备量、具备的生活经验、专业素养是以及认知水平和学生不在同一个层次,从而导致对知识的认识是不同步的,对于教师觉得很容易理解的知识,学生很难做到共识,知识在传递过程中会出现衰减,亦或出现走向岔路的理解。
分组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劣势课堂的六个步骤,复习、导入、新课教学、练习、总结、作业是必须完成的,一节课只有45分钟,学生讨论的多了,占用时间势必就会长一些,教师的讲解时间自然就会少一些,只能从压缩课程内容入手。
教学中的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中的学习小组合作在教学中,学习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习小组可以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共同建构,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学习小组合作的优势以及如何组织和引导学习小组,以期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合作的作用。
一、学习小组合作的优势学习小组合作有许多优势。
首先,学习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学习小组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协调和共同解决问题,这使得学生能够培养出团队合作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带来积极影响。
其次,学习小组合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相比于传统的单人学习方式,学习小组可以提供一种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这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广度,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学习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学习小组的合作要求学生集中精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习小组合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小组中与他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这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组织和引导学习小组为了确保学习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合理组织和引导学习小组。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合理分组。
一个高效的学习小组应该具备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的潜力,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够促进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其次,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学习小组合作目标和任务。
这有助于规范学习小组的工作,使得学习小组合作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良好的合作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同时也需要适度地设定挑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另外,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在学习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谈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方法6篇

谈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方法6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场所,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小组合作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互助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下面就谈谈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一、小组分工合作小组分工合作是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中的重要环节。
在分组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等因素,让学生从事不同的任务,比如组长、记录员、讲解员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以确保小组合作的有序进行。
在小组合作中,分工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促进协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避免了某些学生被边缘化的现象,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角色扮演互动角色扮演是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的一种形式,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设置不同的角色,比如主人公、配角、故事情节等,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展开语言交流和互动,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讨论交流互动讨论交流是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讨论交流,可以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开展思想碰撞,促进思维的启发和交流。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或话题,让学生们进行思想交流和讨论,引导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和交流技能的提升。
四、任务分解协作任务分解是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的一种方式,通过将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让小组成员分头进行协作,最终完成整个任务。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设置任务清单,明确任务目标和完成时限,让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分解任务,相互协助,最终完成任务的达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团队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
在课程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和重要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的一个新的亮点。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因为,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基本步骤及操作要点:
1.明确学习目标。
着力于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小组学习中。
小组交流的主题要明确、清楚,要有思考价值。
2.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对自以为已学懂的知识进行归纳,并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同时将尚未理解的问题列出以待以他人合作解决。
3.碰撞激发。
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可以互补,通过合作使各种信息源发生互动,达到互惠。
不同思维的激烈交锋,有利于激活不同学生的思维。
4.交流内化。
以小组为单位的组际讨论,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合作、共同学习的机会,可增强学生集体竞争意识。
以小单位进行交流评价,学生在心理上易于认同,也使全班学生互相帮助,自由竞争,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
同时使学生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取舍提炼与加工。
5.反思回顾。
进行总结性回顾,可使新知更加明朗化,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可使学生了解自己与小组学习的大体情况,作好自我调整并进行适应性学习。
及时回顾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不断调整学法,利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也利于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
因此,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要注意落实以下几个要点:
(一)、组建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
前后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最适宜,既不要重新摆放桌凳,又不至于因为秩序混乱耽误时间,而且保证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教学时,把问题设计的有梯度和层次,数量适宜,难易适度,让学生根据问题提纲充分交流,在学生合作“学”的活动中,学会质疑,学会倾听;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掌握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组内成员轮流任组长,负责管理和汇报等工作。
在教学时,采用学生前后四人分为一组合作来设计这个具体的方案。
学生明确题意和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首先示范一种设计方案,然后学生各自去构思设计思路,先组内充分交流后,各组再选出一至两种最佳方案,由组长向全班汇报各组的方案。
在学生合作期间,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活动,适时“点拨”。
在学生设计方案中,有的学生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也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的方案多种多样。
有的设计很精美,有的设计特别有创意……,当然有的也不尽如意,设计很复杂,尽管如此,我们也给予鼓励,并让他们在分析和审美中,对方案进行取舍。
(二)、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
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
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求数轴上两点间距离”时,我改变以往师问生答的形式,而是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对抗赛。
由学生任意报两个有理数,看谁最快地说出数轴上它们之间的距离。
当学生才算出两三道题时,我已判断完毕。
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奥秘?”使得学生们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当学生为初步得出结论而高兴时,我又设计了有关“已知两点间距离和其中一点表示的数求另一数”这一问题情境:一个学生说“只要用距离减去这个数”:另一个学
生说:“可以用距离减去这个数也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距离”。
两位同学谁说的对?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然后汇报。
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新课程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人。
我们应充分认识课改精神,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必须是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才是行之有效的,没有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学生的智慧就不能发生碰撞,思想就不会实现交融。
在刚开始实行合作学习时,当教师一宣布讨论,学生就“千姿百态”:有的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互相“干扰”;有的是一言不发,静当“听众”;有的是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东张西望,是“自得其乐”。
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这些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不能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
讨论时间一到,教师就指名汇报,这样合作的“含金量”能有几分?
合作能提升人的能力,能形成集体的智慧,但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讨论,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要求。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出现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组内同学互相交流看法时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并轮流在班内发言,再由本组同学补充,然后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最后达成共识。
否则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将流于形式,如有些讨论时间小于2分钟,学生在叽叽嘎嘎地说,谁也听不清楚。
这样讨论,很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极易助长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造成两极分化。
(四)、教师积极地组织并参与合作学习
教师的组织与参与指的是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所谓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心理、行为等方面的交流,师生互动是多元的,互动意味着“互为主观”,平等对话,相互尊重,摒弃单向灌输、枯燥说教、强制压服的方式方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合作学习,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加大思维强度,使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从而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数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数学合作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课堂交往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
力得以充分发挥。
三、合作学习的体会及反思
我认为,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我们必须考虑到如何使每个学生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否则,合作将流于形式;我们还应要求小组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提高;合作结束后还应对合作的成效进行评估,才能促使学生去寻求提高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此,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
但是,要使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
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合作方式有多种,合作手段也有许多,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合作方式和手段,最终建构数学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总之,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并在这一预约宽松的氛围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由此逐渐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探究精神。
可见,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知识能力的获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