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专题整合
高中历史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睁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背景:〔1〕鸦片战争前,清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并且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对世界大势一无所知;〔2〕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益加剧;〔3〕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西学东渐〞〕〔4〕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人物及主X:2、洋务运动:时间断限:19世纪60----90年代;运动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背景:a、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b、甲午战败,一方面民族危机加深,另一方面证明“中体西用〞洋务运动的失败c、西学的不断传播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①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③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4、维新变法思想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①爱国性:提出通过维新变法来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②进步性:维新派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③启蒙性: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地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5、某某某某〔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某某某某国方案的实现:〔1〕、某某某某国方案的提出:1894年兴中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2〕确立:1905年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3〕初步实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的成立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时间:1905—1907年阵地:《新民丛报》〔维新派〕——《民报》〔革命派〕内容:a、要不要推翻清政府b、要不要建立某某政体c、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性质: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影响:大大促进了某某思想的传播,使资产阶级某某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为某某革命的爆发做好了准备,壮大了革命的阵营,形成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同:〔目的〕①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主X改变封建专制制度③挽救民族危机异:〔方式、政体〕维新派主X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X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某某国。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习总结 人民版必修3

本课结束
高分策略指导 ——推理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推理型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 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 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 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 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 用。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答案
解题规范 一明考点:近代中国思பைடு நூலகம்解放的潮流 二抓关键: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 想也” 三析选项: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
A项
排除
年杂志》,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
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
例题 (2017·课标全国Ⅱ,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 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 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 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3)第三阶段:从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已深入到“思想”的核心结构,在广度和深度上 都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高潮。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 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4)第四阶段: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 到“走自己的路”,即从“城市中心道路”到“农村包围城市”。 特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国实际相结合。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程标准]一.《标准》内容(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标准》分析1.鸦片战争后,首先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继而产生了兴办近代企业以与西方抗衡的洋务思想,最终形成了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变法思想。
维新变法在晚清历次变革中最具思想价值,是课标要求学习的重点知识,学习的关键是要理解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启蒙作用。
2.进入民国之后,有识之士在探索国家富强之路的同时,洞悉旧的思想观念仍在阻碍社会前进的步伐,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力图使国人思想再度解放。
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提倡民主与科学,主张以新文化代替旧文化,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以新伦理代替旧伦理,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巨大影响。
3.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乘十月革命的东风,向国内引入了马克思主义并逐渐传播,最终成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们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最终使得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4.本专题阐述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在对专题内容的学习中,应熟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几个阶段以及各阶段间的关系,了解思想解放潮流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同时要探讨思想解放潮流这一重大历史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影响和作用。
[课前练习]一.开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抵御外侮,“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巩固清朝统治。
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课件:必修3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整合3

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说明该言 论主张人民主权学说,资产阶级立宪派主张君主立宪,故 A项错误;资产阶级 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故 B项错误;资产阶级激进派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民
人 民 版 历 史
主与科学的主张,故 C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
人 民 版 历 史
易错点:不能全面认识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历程。 错因分析:混淆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
必修三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
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❶,成 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
人 民 版
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 会的思想武器。
历 史
必修三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4.阶段清晰: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器
物”(技术);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学习西方的 “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学 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民主科学);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
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人 民 版
D)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历 史
必修三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解析]
A项中“反对旧道德”的说法与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
统„„使„„传统重视光芒”不符;由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可知
(浙江专版)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课件人民版必修3

1.《青年杂志》的创办,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北大成为 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知识 分子起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2.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和 实行文学革命是其重要内容。 3.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 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4.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体现了反对愚昧和专制,提 倡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同时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着绝 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2.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不同境遇 (1)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变法思想创 造历史依据,以减少变法的阻力。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把批判的矛头 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思想 上、道德上的障碍。 (3)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近代不同的境遇,是由中国资本主义的发 展程度和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的要求决定的,利用或否定的 现实,都说明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
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民主”与“科学”
[材料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
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 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 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 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 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从材料一分析,陈独秀提出了什么主张?
[教你读史] 注意材料中陈独秀三个“不得不反对”的内容。由此反 推民主与科学的内涵。
[提示]
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愚昧和专制,反对旧道
德,反对旧传统和旧文学,主张用民主和科学重新评估传统 文化。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1“顺乎世界之潮流”知识表格素材人民版必修3

利益和要求。④都是爱国和进步的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有 不仅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还为变法 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 区别 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 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行动 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据,使变法 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与挽救 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将其发展为 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①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 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②都主张变法: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 联系 主义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办新式学校。③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
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1含解析

专题三心"A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 著名历史学家蒋廷敝撰文指岀,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
此观点意在说明()A. 林则徐仍然是闭矢锁国”政策的代表B. 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C. 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D. 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解析: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A项错误;林则徐是清政府抗英的官吏,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他的思想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故B项正确;林则徐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而不是全面学习西方,故C项错误;林则徐代表的是开明地主阶级,而不是资产阶级,故D项错误。
答案:B2. 魏源在《海图国志》中提道: 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北洲以部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
”这表明()A. 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B. 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C.C. 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解析:根据材料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北洲以部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可知这反映了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说明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故A项正确。
B、C、D三项题干材料均无法体现。
答案:A3. 中国近代一位历史学家曾说: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
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
”以下各项中,能够佐证此观点的是(B. 洋务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A. 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解析: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与孔子无矢,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主要围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孔子无直接尖系,故B项错误;维新变法时,康有为为减小变法阻力,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故C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与孔子无尖,故D项错误。
答案:C4< 3导学号95954018洋务运动时期,针对刘铭传请修铁路一事,朝野议论纷纷,认为铁路而至”则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点睛】本专题主要讲授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主要内容包括“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等主要史实。
通过本专题复习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以及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从仿造器物到仿行制度,从学习西方再到学习苏俄,最终找到一条自己道路的过程。
通过学习认识近代以来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的,近代的思想解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课标考点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重点掌握林则徐、魏源的开眼看世界、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等内容。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解析考点1】1.简述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主要主张和历史作用。
(1)主要主张: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在广州主持禁烟斗争时,开始注意了解、研究中国以外的世界情况。
设立译馆,命人译出《各国律例》,还编写了《四洲志》一书,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②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依据《四洲志》的编译稿,广泛参考其他中外文献资料,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2)历史作用:(1)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研究与介绍世界知识在知识界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2)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2.简述洋务派“中体西用”及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作用.洋务派:(1)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
他们认为只有在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
(2)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与顽固派曾进行中体西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层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摇了封建 思想的统治 地位 ,为马 克思主义的 传播奠定了 思想基础 , 但有局限性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试题回放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1.(2017课标全国Ⅱ)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 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 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 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试题回放
派 背 别
景
阶级属性 在新文化运 动中 ,由一些 思想激进的 知识分子组 成 ,属于资产 阶级主张 结果
评
价
1915 年 ,北 洋军阀袁世 激 凯为复辟帝 进 制 ,掀起 “尊 派 孔复古 ”逆 流
提倡民主 科学 ,反 对儒家传 统道德 , 提倡新文 学
民主科学的 观念得到提 倡 ,后期先进 知识分子开 始宣传马克 思主义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试题回放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艾罗补脑汁”广告宣称“一国之进步”“人民精 神日旺,思想日新” “善谋卫生”,结果“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说 明追求爱国、进步、精神、卫生等成为社会时尚,故选B项。新文 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故A项错误;仅仅一个产品畅销,不能说明改 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可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广告成为 推进文明的工具,故排除D项。 答案:B
专题整合
-1-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试题回放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试题回放
派 背 景 别 鸦片战争中 抵 西方的船坚 抗 炮利,先进 派 的中国人被 惊醒 第二次鸦片 洋 战争后,中 务 国面临着内 派 忧外患的局 面
阶级属性
主
张 结
果
评
价
由在鸦片战 争中主张抵 “师夷长 抗的官僚组 技以制 成,属于地主 夷” 阶级 由一些有实 力的中央和 地方官员组 成,属于地主 阶级
林则徐开眼 看世界、魏 源著有《海 国图志》,但 未实践
启迪了近代 中国人向西 方寻求救国 救民的真理 刺激了民族 工业的产 生,抵制了 西方的经济 侵略,在一 定程度上瓦 解了自然经 济
创办近代工 “中学为 业、海军、 体,西学 学堂,但甲午 为用”“师 战败标志着 夷长技以 洋务运动破 自强” 产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试题回放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本专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之一,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 流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各派别的思想主张及向西方学习的层次、 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历史影响等方面。从内容上看,西学东渐、早 期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等都是重要考点。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考查发散思维, 而且多数以“新材料、新情境”的题目为主。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试题回放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3.(2016课标全国Ⅲ)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 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 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试题回放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张之洞建议禁止使用新名 词,主要目的在于防止这些新名词代表的新思想对清朝的统治产生 冲击,也就是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故D项正确。维新思想伴随着 1898年戊戌变法的失败已不再占据进步思潮的主流,根据题干时间 “1903年”可知,此时张之洞借此抵制的应该是革命思想,故A项错误。 题干中新名词虽为外来词,但不足以冲击民族语言,且民族语言应 具有包容性,不符合“根本目的”,故B项错误。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 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故C项错误。 答案:D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试题回放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2.(2016课标全国Ⅲ)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 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 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解析:本题考查梁启超提倡的“诗界革命”的作用。关键词:“甲午战 后”。从题干中梁启超赋诗的内容可看出梁启超主张中国应向英 国和日本学习,再结合时间“甲午战后”,可知其目的是救亡图存,故C 项正确。梁启超主张学习英日,这是一种改良思想,故A项错误。题 干中梁启超仍然用的是古文,并非白话文,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 动时期出现的,故B项错误。中国改良思潮的开端应该是早期维新 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C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试题回放
派别 背
景
阶级属性 在维新变法 运动中由一 些开明绅士 和爱国知识 分子组成,属 于资产阶级
甲午战后, 帝国主义掀 维新 起瓜分中国 派 的狂潮,中 国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辛丑条 约》签订后, 革命 清政府完全 派 成为“洋人 的朝廷”,民 主革命兴起
主张 变法维 新,兴民 权,实行 君主立 宪,改革 教育制 度 推翻清 政府,结 束帝制, 建立共 和国,平 均地权
在民主革命 过程中主要 由中小资产 阶级组成
结 果 1898 年掀 起戊戌变 法运动,但 因慈禧太 后发动戊 戌政变而 最终失败 1911 年发 动辛亥革 命,推翻封 建帝制,但 革命的果 实落入袁 世凯手中
评 价 是一次救 亡图存的 爱国运动, 是近代中 国第一次 思想解放 潮流 结束君主 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 国,传播了 民主共和 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