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2年7月第9卷第21期·临床研究·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 cerebral hemorrhage ,HICH )是急性脑血管病中致残率及死亡率最高的一种自发性脑出血[1],是高血压伴脑小动脉瘤、血压骤升使动脉破裂所致[2]。
HICH 患者在出血后24h 之内死亡的占42.1%~70.6%,在1周内死亡的占72.8%~92.5%[3]。
目前国内外统计的外科治疗HICH 患者的死亡率为3%~51%,20%所占的比例较多,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的50%~90%,说明外科手术治疗HICH 的主要手段,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善,微创手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手术治疗HICH 的临床疗效,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4]。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继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开颅血肿消除术的一种新技术,由于该技术具有快速、安全、简便、创伤小等优点,现已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而得到广泛应用,其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已被国内外所认可[5]。
本文通过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 的疗效及其优缺点,探索出更具优势的外科手术方法,为临床外科手术提供依据,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HICH 患者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45~76岁,平均(63.5±6.4)岁,高血压病史3~30年,平均(11.6±3.8)年;术前意识状况分级:Ⅰ级0例,Ⅱ级2例,Ⅲ级4例,Ⅳ级26例,Ⅴ级16例;头颅CT 显示:丘脑出血14例,脑叶及基底出血30例,小脑出血4例。
其中不同程度血破入脑室者13例;血肿量40~60mL 者23例,血肿量<40mL 者18例,血肿量>60mL 者7例;中线结构移位≤10mm 者36例,>10mm 者12例;术前一侧瞳孔散大13例,双侧瞳孔散大8例,无散大27例。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9例疗效观察

脑 出 血 是 严 重 危 害 人 类 健 康 且 常 见 的致 死 性 疾 病 , 血 高
压是其重 要病 因, 发病 率近 年呈增 高趋 势 , 死 率 7 % ~ 总 病 0
8 % 。近 年 多 项 病 理 研 究 证 实 : 血 肿 产 生 大 量 神 经 毒 性 物 0 脑 质 , 能 释 放 出凝 血 酶 、 红 蛋 白 等 , 分 解 出铁 离 子 、 红 蛋 它 血 并 血
2 结 果
脑 出血 是 好 发 于 中 老 年 人 尤 其 合 并 高 血 压 患 者 的 常 见
病 、 发 病 , 死 率 、 残 率 很 高 , 中 8 %发 生 于 大 脑 半 球 , 多 致 致 其 0 2 %发 生 于脑 干 和 小 脑 。 高 血 压 性 脑 出 血 部 位 多 在 基 底 节 0 处 , 占 脑 出 血 的 7 % , 血 常 侵 入 内 囊 及 丘 脑 _ 。 我 院 约 0 出 l J
术 后 即有 意 识 改 善 者 2 例 , 后 4 力 恢 复 2级 以 上 1 术 8 h肌 者2 4例 , 后 再 出血 8例 , 亡 6例 。死 亡 者 均 系 高 龄 、 肿 术 死 血 量大、 昏迷 较 深 、 压 高 、 线 移 位 较 大 或 合 并 多 脏 器 功 能 衰 血 中 竭者 , 术 前 G S评 分 均 在 5分 以 下 。术 后 随 访 3个 月 , 且 C AD L评 价 : I级 1 6例 占 2 % , 7 Ⅱ级 2 0例 占 3 % , 级 1 4 Ⅲ 3例
占 2 %, 2 Ⅳ级 8 占 1 % , 例 4 V级 2例 占 3 。本 研 究 未 发 生 术 % 中 出 血 及 颅 内感 染 等 并 发 症 。
3 讨 论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的神经毒性作用均可导致严重的脑水肿, 内压不断升高, 使颅 导致继
发性丘脑下部和脑干功能损害而危及生命 。 因此, 在脑组织严重损害 之前尽快清除血肿, 将能有效阻断危及生命的恶性病理性循环, 使继 发性脑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对减少致残率 、 率起 到重要 的作用 病死
C T或 MR扫描确诊 , 两组均符合第 四届全 国脑血管病会议脑出血的
诊 断标准 【 。出血量按 多田氏的血肿计算公式: 4 6× 1 ] T= / 长轴× 短 轴× 层数, 神经功 能缺损评分( D ) N S、 伴发疾病及既往史评 分均依 上述 会议所定标准。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从性别 、 年龄 、 治疗前 N S 伴发 D、
2 . 3患者 总的生活能力状态比较 微创组 2 7例患者出院时有 l 例患者意识清醒内 科组 6 例患 5 6 Nhomakorabea1
资 料 与方 法
者 出院时有 5 9例患者意识清醒 。两组比较见表 1 。
表 1 两 组 生存 能 力 比较
11一般资料 ,
内科保守治疗组( 内科组)本组 3 例 , , 4 其中男 2 例女 1 例 , 6 8 年 龄 4 ~ 5 平均 5 . 岁 ; 0 7 岁, 9 3 微创清 除术组 ( 微创组) , 本组 2 7例 , 其中 男l 9例, 8例。年龄 4 ~ 8 平均 6 . 岁。所有病人均行头颅 女 5 7 岁, 31
佳, 既使生存也会遗留较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 高血压性脑 出血不仅 对周 围脑组织的压迫 、 损害让周围正常脑组织 由近及远 的发生水肿 、 变性 、 坏死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 而且血脑屏障的损害 、 血肿分解产物
者 。排除标准 :8 岁 ,合并其他脏器衰竭 , h >0 2 内出现双瞳孔散大 4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0例临床观察

作, 及时吸取术区出血 , 术时 间明显缩短。 手 我们认为在鼻内镜 引导下行鼻 中隔矫正 术 , 视野清 晰 , 露充分 , 暴 操作准确 , 发 并
症少 , 术后疗效较好 , 推广应用 。 值得
参 考 文 献
Y 一 颅 内血肿穿刺针 ,避开重要功能 区及外侧裂等血管丰富 L1
区, 一体化 穿刺 针钻 在电钻高速转切下 迅速穿透颅骨 、 脑膜后 替换 以钝 头针芯 , 推人血肿 中心 。搅拌 器搅 拌后 , 5m 注射 用 l 器缓慢抽取液态及半固态血液 , 抽出量以不超 过血 肿量 的 3 % 0 为宜 ( 或较大血 肿不超 过 1 1, 5m )血肿剩余 部分改用针形粉 碎 器 , 冲洗液 ( 用 生理 盐水 5 0ml 0 +肝素 1 0 反复 冲洗 引 25 0U)
维普资讯
颌骨鼻棘与鼻 中隔软骨下部 的“ 错茬交接 ” 和纤维粘连带 。 清 晰的术野使手术方式和传统手术相 比有了很大进步 , 我
3 2年 , 均 1. 平 67年。多数 患者对高血压 不规范治疗 。伴糖尿 病患 者 2 8例。 曾有 过脑梗死 或脑 出血 1 9例 , 院时血 压最 人
流 , 意 等 量 置换 , 冲 洗液 变 清 后 经 粉 碎 器 注入 液 化 剂 ( 激 注 当 尿
1 肖红俊 , 孔维佳 , 汪广平 , 再次鼻 中隔矫正 术l. 等. J 中华耳鼻 喉头颈 1
外 科 杂 志 ,0 64 ( )14 16 2 0 ,1 3 :8 ~ 8
2 王荣光. 内镜下鼻 中隔成形术 .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0 0 3 ( ) 20 ,5 5 :
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 脑卒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2 结 果
21 本组病例术后第 2天均复查头颅 C ,见颅 内血肿减 . T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例临床疗效观察

受 ,采用的外科 治疗 手段也 多种 多样 ,且临床 报道结 果各 异” j 。脑 出血 的再 出血或 继续 出血多 发生在第 一次 出血后
6小 时内,多数人认为高血压脑 出血手术 时机在发病后 7—
2 4小时较为理想 。本组实 验选择病 人 的条件 是 :发病相 对缓慢 ,发 病 时 间在 6~7 h以上 ;出血 量较 小 ,在 3 0—
6 0 m l 之间 ;神 志嗜睡或 浅 昏迷 。本组 实验表 明在上 述情况
1 .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 的小骨 窗开颅清除血肿 的方法
进行 治疗 。实验组采 用软通 道微创 介入 新技术 治疗 高血压 脑出血 ,做好术前 的各项检查 ,通过 C T确定血肿位置 ,并 在头皮上做好标记 ,使 用软通 道微 创介入新 技术 ,通 过 电
【 关键词 】 微创 ; 穿刺引流法 ;高血压脑出血 ;l } 缶 床疗效 【 中圈分类号 】R 5 4 4 . 1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8 5 l 7( 2 0 1 3 )2 4— 0 0 7 1 一 O 1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的严重 并发症之 一 ,致残率及 死亡率高 ,传统上 一般采取 开颅手 术法 进行治 疗。随着科 技的发展 ,微创法在 临床 上的应用 逐渐 增多 ,现 医院也 采
验组患者 的住 院费用 ( 1 . 4 9±0 . 2 4)万元 和对 照组患 者的 住 院费用 ( O . 7 4± 0 . 3 4 )万元无 明显的差异 。术后 C O S评 分 :实验组 2 0例 中 5级 1 O例 、4级 6例 、3级 4例 ,良好 率为8 0 % ;对照组 2 O例 中 5级 4例 、4级 7例 、3级 9例 , 良好率 5 5 %。具体见表 1 。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论文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针穿刺血肿,进行冲洗抽吸,术后用尿激酶冲洗残腔将血肿清除。
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结论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创伤小,血肿清除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关键词]微创手术;高血压;脑出血[中图分类号] r730.5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089-01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特点是发病快,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恢复慢。
近年来国际国内学者提倡的微创手术概念得到了很快发展与普及,应用微创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手段。
我科在ct引导下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在神经外科住院的58例患者实施了微创穿刺引流手术,男33例,女25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50-60岁者36例。
汉族 25例,维吾尔族21 例,哈萨克族 12例。
出血部位与出血量:基底节区37例,脑叶5例,破入脑室16例;出血量最少30 ml最多70ml。
术前均经颅脑ct确诊脑出血,纳入标准:具有高血压病史,发病时间在72小时内;年龄<75岁或>30岁;幕上血肿量>30ml;gcs≥5分。
排除显示出血是由于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外伤、血液系统疾病、口服抗凝药物或肿瘤卒中所致出血患者;幕下脑出血;脑疝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脑强直患者;脑干出血以及gcs评分<5分患者。
1.2 手术方法:患者入院经ct扫描定位,应用的一次性使用颅脑血肿穿刺包(杭州萧山医疗器械厂生产,北京三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经销,专利号:zl20020015224.6)穿刺针,以出血量最多和接近颅骨最小距离的ct层面,避开脑动静脉血管、静脉窦以及脑的主要功能区等重要解剖部位,标记出头皮钻颅点,测出血肿中心到钻颅点的距离,选用合适长度穿刺针,经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在电动颅骨钻驱动下带着无创针芯垂直于头皮刺入颅骨,缓慢刺入达颅内血肿腔,拔除针芯,见有陈旧性血液由针孔溢出,用注射器抽吸,将液态部分抽出后,顶口插入注射器,用一定压力注入3-5 ml生理盐水(0-4℃),利用射流作用击碎胶冻状血凝块,经引流管流出,可重复多次,抽出量约占血量的1/3-1/2为宜,然后接引流袋。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3-02-28T01:27:51.441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4期作者:邵弘[导读] 目的高血压脑出血应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邵弘溧阳市人民医院 213300[摘要] 目的高血压脑出血应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
方法从我院2019-2020年期间选取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随机分配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
观察组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对照组采用普通治疗方法,观察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意识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与传统的治疗方式比,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手术中的指标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小骨窗微创前言: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发病率致高的特点。
易发人群多为男性,50-70岁之间,病情发展迅速,也是我国目前人口致残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如不及时治疗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例如心律失常、下肢静脉血栓等。
在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是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易引发并发症。
随着医学不断探究发现,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疗效明显[1]。
为此,本院为研究此情况,抽取了2019-2020年期间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医治前后效果对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本院在2019-2020年期间,随机选取收治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
其中,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5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49岁,平均年龄(59.50±3.50)岁。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组患者 预后 良好 2 7 例 ,预后不 良 1 3 例 ,预后 良好率 6 7 . 5 %;对照组患者预后 良好 1 9 例 ,预后不 良 2 1 例 ,预后 良好率 4 7 . 5 %。治疗组
患者预后显著优 于对 照组 ,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o结论 : 微创手术 临床疗效显著 ,预后好 ,值得临床推广。
治的高血压脑 出血 患者 8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4 O 例 。对照组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 ,治疗 组行微创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 者的临床效果和预后 。 结果 : 治疗 组总有效率 9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 0 %,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显著优 于对 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
s t a t i s t i c ll a y s i g n i f i c n t( a P< O . 0 5). T h e t r e a t me n t ro g u p w i t h g o o d p r o g n o s i s h a d 2 7 c a s e s ,p o o r p r o no g s i s h a d 1 3 c a s e s ,g o o d p r o no g s i s r a t e w a s 6 7 . 5 %;
《 中 国 医 学 创 新》 第1 0 卷 第2 9 期( 总 第2 7 5 期) 2 0 1 3 年1 0 月 综 合 医学 Z o n g h e y i x u e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 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龙新泉①
【 摘 要 】 目的 :探讨微创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 出血的临床疗效 ,为 临床医生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本 院 2 0 1 0 年9 月一 2 0 1 2 年9 月; 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微创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
微创治疗组患者均选择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及酶、生化技术,将患者颅内的血肿进行液化后,使用穿刺针将其排除颅外,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对照组患者经内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结果:微创治疗组患者治愈18例,无效4例,对照组治愈8例,无效12例,微创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4.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肝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肝实质切开取石术联合胆道镜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1)探查胆总管和取石。
将胆总管常规切开,并确定结石位置,直视下将肝外胆管结石取出。
胆道镜手术过程中,经胆总管切口对肝内外胆管情况进行探查,将所见结石用网篮套取处,如有需要可与液电碎石相结合。
经肝切除断面和肝实质切开处探查胆管,避免结石残留。
(2)肝实质切开取石术。
肝实质切开胆管取石术的手术指征为:无法经肝门部胆管切口将肝内结石取出,且肝叶段组织未发生明显的纤维化倾向。
手术方法为:在b超监视下,通过触诊确定结石位置,将肝实质和内胆管切开后,将结石充分取尽,狭窄的胆管口向下扩张,使
其与胆总管切口相连通,在使用胆道镜对肝内胆管情况进行检查,以避免发生术后结石残余问题,确定无残余后,将肝实质切口和肝内胆管切口缝合,胆总管行t形引流,并保证引流通道通畅。
(3)肝部分切除术。
手术指征为肝内聚集型结石,且肝叶段组织已经发生了严重的纤维化趋势[2]。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治疗感染和胆道梗阻症状均明显改善,肝功能和血象基本恢复正常,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类型主要包括膈下感染和胆汁漏等。
试验组患者结石残余率、结石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p<0.05)。
见表1。
3 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成功与否的主要衡量指标为术后结石残余率,在减少结石残余和取净结石方面,经肝实质切开取石术显著优于传统的经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而若能与胆道镜取石相互配合,则能够显著提高结石取净率,且会明显减轻肝组织的损伤程度[3]。
然而,对于发生直径大于1.5 cm且合并有胆管狭窄的铸型嵌顿结石患者,无法单纯行胆道镜取石治疗,其胆道损伤和医源性胆道出血的发生
率较高;若行单纯的肝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则会因手术视野受限,而无法切开胆管完全取净结石,而如果切开范围过大,则会加大手术创伤,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治疗风险[4]。
肝实质切开取石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则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各项问题。
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效果衡量的另一指标为术后结石复发率,该衡量指标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手术原则与手术方式的符合程度[5]。
肝实质切开取石无法有效保证引流通畅,因而从理论上来看,其术后结石复发几率较高,医学研究结果证实,肝实质切开取石术后5 年内,患者的结石复发率能够高达57%左右[6-7]。
虽然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肝实质切开取石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仍然需要认识到,该手术治疗方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相同,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8-9]。
例如,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以及患有脑、肺、心血管等疾病的患者来说,肝实质切开取石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而患者的耐受程度较差。
同时,该手术治疗方法也存在部分禁忌证,一方面,存在严重胆管狭窄症状,但无肝萎缩症状的患者,不适宜该治疗方法;另一方面,左右肝叶胆管结石或右叶胆管结石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肝叶表面与右叶胆管结石距离不足3 cm的,也不适宜该治疗方法[10-11]。
综上所述,肝实质切开取石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近期效果好、结石取净率高、创伤小和操作简单等显著的优势,也
是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首选的临床治疗方法,但在选择手术方式时,要根据当地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加以实际考虑,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彤.肝实质切开取石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8):600-601. [2]郭基珍.肝部分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14(2):2870-2871.
[3]郭军号,胡允胜,袁祥,等.胆道镜和肝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9,6(3):170.
[4]李永成.肝左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5):587-588.
[5]沈景.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3):186-187.
[6]曹开华.胆总管切开并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5):58-59.
[7]何仕青.肝实质切开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08,19(7):17-18.
[8]张国生,廖萍,陈秀萍.肝叶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12例的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2):1346-1347.
[9]潘修勇,夏子泳,郭居.肝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
管结石疗效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4(3):209-210.
[10]李立鑫,齐孝安,卢金喜.肝叶切除配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体会[j].腹部外科,2010,5(7):206-207.
[11] 周联合.35例经肝实质切开胆管取石术的疗效分析[j].中
国医药指南,2011,7(29):129-130.
(编辑:王春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