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人教版

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初)
(1)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加强了世界 各地经济的联系 (2) 表现:
①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多
②国际分工明显:粮食和原料生产集中于亚非拉 ;工业生 产集中于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工业化国家
(3)影响: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建立
①途径: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瓜分世界
相同点:
都有环境(政权保障)、市、技、劳、 资等方面的前提条件 背景: (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内容: 都有许多科技创造发明
影响: 生产力、社会结构、国际关系、
本质:都是生产技术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 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 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 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国家大多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东方各国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落后 B.资本主义的开放和扩张本性 C.工业革命提高了资本主义的征服能力 D.东方国家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 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 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 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对材料中文明的“扩 张性”的正确理解是( ) A.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工业革命促进资本 主义发展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D.欧洲国家最终确立 世界霸权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C.使资本主义国家结束殖民扩张 D.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关系》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显著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①发明来源: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的发明同技 术、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巨大发展。 ②范围: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 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③进程: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④开始部门:开始于重工业,以电力的广泛应用 为标志,各个领域同时展开技术革命。 ⑤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 石油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等 ⑥影响:促使帝国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的最终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而 产生矛盾。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有 什么启示呢?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3.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4.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 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单项选择题
1、读图判断, 属于第二次工 业革命成就的 是:( C )
A
B
C
D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6、认识
B.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 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 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C.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 客观上在全球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 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 利于世界文明的交融和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本
场: 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国外市场的开拓,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不断刺激工业发展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科学技术应用 于工业的成就
化学工业的建立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温故而知新:
第二单元 14、15世纪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8世纪中后期-- 19世纪中期 16-18世纪
开辟新航路
(雏形出现)
殖民扩张
(进一步扩展)
19世纪末20 世纪初…
第一次工业革命
(基本形成)
想想看:资本主义 迅速发展会提出什 么新的发展要求?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的发展态势还能 维持一霸独天下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2、人类告别油灯和蜡烛的时代得益于:
A、西门子的发明 C、卡尔· 本茨的发明 B、爱迪生的发明 D、莱特兄弟的发明
3、垄断组织最初产生于:
A、毛纺织业和棉纺织业 B、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 C、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 D、重化工业和信息工业
4、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内工业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化学工业的兴起 B、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C、垄断组织的出现 D、科学技术迅速应用于工业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B、两次工业革命之间 C、新航路开辟后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重点疑难问题解析: 3、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统老牌资本主义 国家势力发生“消长”现象,呈现了哪三种发展 类别?为什么一些国家迅速崛起,一些国家却停 滞不前呢?从中你有何启示?
①迅速崛起为一流国家: 美国、德国 ②一流沦为二流国家: 英国、法国 ③后起之秀: 俄国、日本 规律性认识:(影响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的因素。)
起始部门
重工业
欧美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科技含量 科学尚未与技术真正结合 英国 起源国家 生产组织 工厂取代工场 新兴工业 棉纺织业、交通运输 部门 业 、机器制造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 世纪初 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纪末
经济(市场)体系 经济(市场)
殖民体系
政治体系
思想体系
思考:什么是世界市场? 思考:什么是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 广义上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易关系 总和。 的总和。 狭义上指国际商品交易的场所 场所或 狭义上指国际商品交易的场所或领 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既包括资本主义 国家国内市场, 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控 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A
4.垄断组织的出现,从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 .垄断组织的出现, 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 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反映了 A.资本主义进入大工业生产的阶段 . B. 自由资本主义从此得到充分发展 C.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D.资本主义已无法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
C
5.两次工业革命对一些后进国家来说是交 . 叉进行的, 叉进行的,这对它们来说 A、为其向帝国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 B、为实现传统工业改造创造了条件 、 C、为其短期内实现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机会 、 D、为实现社会变革奠定了物质基础 、
3、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
为迅速传 递信息提 供了方便
世界各地 的联系进 一步加强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 年意大利人马可尼 (1874--1937)制造了第一个 ) 无线电系统。 无线电系统。1901年,他成功 年 地横越大西洋发报成功。 地横越大西洋发报成功。
4、化学工业的建立 、
60年代从煤炭中提取氨、苯等化学产品 年代从煤炭中提取氨 年代从煤炭中提取 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年诺贝尔发明 80年代改良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 年代改良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 年代改良制造无烟火药 塑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 塑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电力的广泛运用;产业结构的变化;垄断组织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

(2)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体系形成的过程的关系。

(3)运用:探讨垄断的影响;探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与影响。

(2)运用范例教学,培养学生找出知识比较点,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让学生感悟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辨证认识人类发展道路上的成就与价值。

(2)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著名论断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垄断的作用教学方法本节课应以新课标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知识认知方法和观念的培养,注重培育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同时注意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同上一课一样,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的演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三个方面阐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人类进程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学生体会科学与技术结合后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极大推动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各种因素基本形成,人类社会迅速向现代化迈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学法·素养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在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和主要成就的基础上,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素养.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创新能推动生产力迅猛发展,形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观念.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条件(1)欧美各国科学家的科学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2)19世纪中后期,科学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2.成就表现主要发明意义电的广泛使用(1)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2)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也制造出来(3)电灯、电车、电话和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作为新能源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问世(2)新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研制成功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表现主要发明意义化学工业的发展科学家们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料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传统工业的进步钢铁工业发展,人们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促进了重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垄断组织的出现1.条件(1)工业部门的变化: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2)工业结构的变化: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3)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由于工厂规模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增加,引起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2.目的:为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3.表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4.影响: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世界市场的发展1.条件(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3)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2.表现(1)世界贸易额增长: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2)国际分工日益明显:粮食和原料生产集中于亚非拉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工业生产集中于欧美国家.3.影响: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1)途径: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瓜分世界.(2)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3)侵略方式:商品输出为辅,资本输出为主.【深度点拨】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在重大发明中起了主导作用,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做了物质和技术上的准备.3.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了贸易、科技、资本、劳动力等诸多因素的交流,而这些都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侵略而形成的,也就是以武力方式形成的.因而在世界性的国际分工上,西方国家与亚非拉国家是不平等的.【易错提醒】1.交通运输业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部门交通运输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是动力的更新换代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不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才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且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因此有些后起国家出现了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情况.3.垄断组织的出现不是历史的倒退尽管垄断组织是资本家为追求更多的利润而出现的,但这是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对生产关系的一次成功的调整,是资本主义经济成熟的标志,是历史的进步.【概念阐释】1.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关系(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轻巧识记】1.第二次工业革命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一个时代:电气时代.两个中心:美国和德国.三个特点:科学与技术相结合、几个国家同时开始、部分国家交叉进行.四点成就: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五个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电器制造业.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归纳为“一、二、三”一个实质:资本主义初步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两重影响: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民族灾难的同时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三个动力: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政治动力是欧美代议制的确立;直接动力是殖民扩张.【图解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网络小结术语精要1.电的广泛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的趋势,垄断组织出现.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实力,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史料①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②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①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②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自然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据史料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哪些.提示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史料①列宁曾将垄断称之为规模极大的技术生产单位,认为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②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恩格斯①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组织形式产生的重大改变.②是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根据史料分析这种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企业规模扩大,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垄断组织使技术发明和改进过程社会化.垄断组织由于资金雄厚,科学技术研究能够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科研新成果也能够较快地运用于生产.托拉斯等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出现,更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从中得到的启示(1)特点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主要的发明者是工匠技师,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美国等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发生,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扩展到其他国家.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一些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如德国、日本,在这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更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的主要成分.(2)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②应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特点史料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画线部分说明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特点.提示 19世纪末,随着交通工具的革新,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史料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的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画线部分表明世界市场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据史料说明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什么作用.提示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扩大、相互依赖程度的加强,这一切都推动了整个世界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全面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形成过程阶段推动因素主要资本主要途径影响15世纪末至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商业资本欧洲殖民侵略、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殖民扩张、争霸世界市场得到拓展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工业资本商品输出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私人垄断资本瓜分世界、资本输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①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②开放扩张性: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③不平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④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进步.⑤以英国为中心: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从经济结构来说,产生了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汽车工业、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等,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2.从生产关系上来说,出现了垄断及垄断组织,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3.从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来看,国际垄断组织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侵略扩张的步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整个世界的经济成为一个整体.4.从世界关系格局来看,英国的核心地位开始动摇,世界力量对比的格局发生改变,帝国主义矛盾趋向尖锐.【对点演练】1.(2019·焦作高一期中)这一时期,电力、电器、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里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A.传统工业逐渐退出社会B.轻纺工业日趋减少生产C.重化工业日益占据主导D.工业发展渐趋依赖科技解析:选C.根据题意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结构的变化:由轻纺到重化,故选C项,排除A项.轻纺工业是重化工业的基础,B项错误;D项表述是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不符合题意,排除.二、比较工厂制度与垄断组织1.相同点(1)原因相同: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2)性质相同: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3)影响相同: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2.不同点(1)出现时间不同:前者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后者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2)生产手段不同:前者主要依靠机器生产;后者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效率.(3)规模不同:前者相对于手工工场来说规模扩大,工人集中;后者是大企业兼并小企业或强强联合,规模空前扩大.(4)影响不同:前者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后者是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的重要标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对点演练】2.(2019·盐城高一期末)据统计,美国1895-1904年间,在27个工业部门中,中小公司合并为一家大公司的合并公司数占整个部门公司总数75%以上的有20个部门,占50%-70%的有6个部门,占25%以下的只有一个部门.这本质上反映了美国( )A.公司竞争日趋激烈B.资本和生产高度集中C.公司规模扩大D.政府加强了对企业的干预解析:选B.材料“中小公司合并为一家大公司的合并公司数占整个部门公司总数75%以上的有20个部门,占50%-70%的有6个部门,占25%以下的只有一个部门”体现了19世纪末垄断组织的出现,实质是资本和生产高度集中,公司竞争日趋激烈、公司规模扩大和政府加强了对企业的干预只是表象,不是本质,故B 项符合题意.1.(2018·云南学考)李鸿章曾赞叹一种中国人称之为“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此发明是( )A.火车B.电话C.轮船D.电报解析:选B.根据“德律风”“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隔颜色而可亲声咳”可知,该发明是电话.2.(2017·四川学考)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 621座,总装机容量121.2万千瓦;1907年德国已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使用电动机.这预示人类进入到(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D.智能时代解析:选B.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3.(2018·江苏学考)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它首先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其做法反映了( )A.手工工场的消失B.工厂制度的出现C.垄断组织的发展D.跨国公司的衰落解析:选 C.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企业兼并,出现了垄断组织,因此“摩根现象”反映了垄断组织的发展,故选C.4.(2019·南通高一期中)工厂制和垄断组织出现是近代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都( )A.推动了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适应了社会化生产的需要D.杜绝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解析:选C.工厂制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当时以商品输出为主,盛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A、D两项错误,均排除;垄断组织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B项错误;工厂制和垄断组织所代表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都适应了社会化生产的需要,故选C项.5.(2019·广州高一检测)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 490 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1900年达到46.6万英里.出现兴建铁路热潮的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B.巩固国防的需要C.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D.开发边疆的需求解析:选C.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地的商品需要大量的远程运输,推动了铁路这种动力大、费用低的运输方式的发展,故选C项.6.(2019·济南高一检测)有学者指出,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作为世界的一小部分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已成为为数众多的、兴旺的美洲耕种者的制造者,也是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国家的运输者和某种程度上的制造者.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A.重商主义盛行B.世界市场形成C.殖民体系建立D.自由贸易盛行解析:选B.由“欧洲的商业城镇”“也是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国家的运输者和某种程度上的制造者”可知,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与亚非拉落后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故选B项.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学思之窗(教材P37)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看法.提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德国是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这段话反映了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二、本课测评(教材P37)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提示参见本单元单元优化提升[主题知识·整合归纳]二.三、学习延伸(教材P37)请你结合图文,发表自己的感想.提示工业革命使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构复杂的机器取代了简单的手工工具,蒸汽、煤炭取代了人力、畜力、风力、水力,成为最主要的动力能源,钢铁及各种人工合成材料取代了石块、木头等自然原材料;火车、汽船取代了马车、牛车和帆船;喧闹、拥挤、快节奏的城市取代了宁静、闲散的乡村,自然环境也被污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19·宿迁高一期末)“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的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场“新的革命”( ) A.源自实践经验积累B.促使现代工厂诞生C.体现科学技术结合D.宣告信息时代到来解析:选C.题干中“另外一个更大的无比的革命力量”取代“蒸汽大王”,表明这场新的革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实现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故选C项.2.(2019·温州九校高一联考)历史发展表明,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技进步叙述正确的是( )A.富尔顿发明汽船B.爱迪生发明电话C.福特制造出第一辆汽车D.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解析:选D.1866年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进步的表现,故选D项.富尔顿发明汽船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A项错误;爱迪生改进了贝尔发明的电话,B项错误;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造出最早的汽车,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C项错误.3.(2019·黄冈高一期末)下图是法、美、英三国在不同时期煤产量(单位:百万吨)情况.对表中数据合理解释的是( )A.煤炭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能源B.英法工业化程度高于美国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轻工业相对发达D.电力的应用在美国更广泛解析:选D.材料信息主要说明从1871年到1891年,英法两国煤炭产量增加,而美国煤炭产量反而减少,这是因为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材料中美国煤产量的减少,恰恰说明电力逐步代替了以煤炭为原料的蒸汽动力,故选D.4.(2019·扬州高一期末)恩格斯曾经指出:历来受人称赞的竞争自由已经日暮途穷……在每个国家里,一定部门的大工业家会联合成卡特尔,以便调节生产.与此相关的生产组织形式( ) A.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B.推动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C.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D.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解析:选C.卡特尔等垄断组织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C项.卡特尔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包含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有歧义,A项错误;垄断组织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B项错误;国家干预经济在这一时期还未展开,D项错误.5.(2019·蚌埠二中高一期中)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 132项,1900年达到8 784 项.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专利数目剧增,这与德国政府重视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6.(2019·龙岩高一期末)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非、拉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该现象主要说明了( )A.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张B.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C.国际生产、贸易的分工明显D.亚、非、拉地区更加贫穷落后解析:选C.从材料中亚非拉国家与工业国的关系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国际生产、贸易的分工更为明显,故选C项.7.(2019·东北三校高一联考)19世纪末欧洲人在印度被恭敬地称为“大人”,在中东被称为“先生”,在非洲被称为“老爷”,在拉丁美洲则被称为“恩主”.这表明( )A.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B.欧洲通过殖民扩张超越其他地区C.欧洲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D.亚非拉地区的人民深受欧洲迫害解析:选C.从欧洲人在印度、中东、非洲、拉丁美洲都地位超然可知,欧洲凭借强大实力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体系主导世界,故选C项.8.(2019·济南高一期末)下图是近代以来世界工业生产发展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a时期美德工业优势越来越大B.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国际局势的稳定C.a、b两时期的发展都得益于科技进步D.该图体现了全球各地联系越来越强解析:选C.a时期的发展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选C.a时期英国工业优势明显,A项错误;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B项错误;全球联系加强图片未体现,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2019·衡阳高一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材料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法国为召开1889年世界博览会而建造的埃菲尔铁塔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 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的条件 ①政治前提:经过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
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②科技条件:19世纪3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的 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③资本条件: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积累雄厚的资本。 ④市场条件: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必要条件)
化学工业
传统工业
发电机(西门子)和电动机 西门子 在众多的技术发明中, 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意义最 为突出,它不仅从根本上改 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 而且还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 活方式,使人类跨进了“电 有 气时代”。 轨 电力的高效、便捷,是 电 十八世纪的蒸汽动力望尘莫 车 及的。
爱迪生(Edison)
垄断组织
★目的:为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 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 ★最先出现的部门: 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 ★方式: 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托拉斯、辛迪加、 卡特尔),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价 格和市场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①、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 ★影响: 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②积极:适应了资本主 义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 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③消极:推动殖民扩张,掀 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应用:汽车(1885年)、飞机(1903年)
电气时代的新通讯设备
无线电报1896
贝尔的电话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 “电气时代” 2、工业部门的变化: 诞生了电力、石油和汽车等一系列新兴工业; 重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3、工业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共27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共27张PPT)

发源地
与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
地有何不同:发__生__在__多__个国家
二、兴起时间: 19世纪晚期 三、发源地和中心: 美国、德国 四、开始标志: 1866年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
五、标志性成就: 电力的广泛使用
六、主要成就:
家用电器、 交通运输、 通讯工具
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从煤炭中提取氨、苯等化学产品 80年代
塑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 2)影响 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但也造成环境污染
5、“钢铁时代”到
来 由于炼钢技术
的改进,钢产量大 幅提高,在制造业 和建筑业中,人们 越来越多地使用钢 材取代原来的木材 和铁。
钢铁时代的杰作、巴 黎的标志——埃菲尔 铁塔
社会不公、中小企业破产、失业人员增加;垄断资本家控 制国家政治、经济命脉,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导致世界殖 民体系最终形成;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的先进生产方式。
垄断组织出现后,企业规模大了,更有财力去购置先进设备、聘请 专职科研人员乃至设立科研机构,一定程度上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使科技与生产更为直接的结合起来,推动生产力的更大发展。
政治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 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初步确立
垄断组织产生,垄断资产 阶级控制国家政权,列强 向帝国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
国际 关系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经 济霸权;列强加紧商品输出; 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 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欧美其他国家崛起,冲击
英国经济霸权,列强加紧资 本输出;东西方联系更加紧 密,但差距扩大;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组织形式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解读: 概念解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 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 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 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 一的经济整体。它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 一的经济整体。它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殖 民体系。 民体系。 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于工业革命后, 19世纪 1、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于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 20世纪初完全形成 世纪初完全形成。 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 内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 2、内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资本主 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发生在19世纪6 70年代。(即资 19世纪 年代。( 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发生在19世纪6、70年代。(即资 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第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的形成。 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第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的形成。19 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除日本外, 20世纪初 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除日本外,大部分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 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非洲基本上沦为殖民地, 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非洲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拉美除原有 的殖民地外,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成了英美等国的附庸国。 的殖民地外,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成了英美等国的附庸国。这样 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 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第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第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即亚 非拉美被侵占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非拉美被侵占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资本的输出场所和掠夺性的贸易,瓦解破坏了当地自然经济, 资本的输出场所和掠夺性的贸易,瓦解破坏了当地自然经济, 把当地经济都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把当地经济都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 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
1870~1913年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 ~ 年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经 济格局。美国、 济格局。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抓 住机遇并获得成功。尽管1860~1894 住机遇并获得成功。尽管 ~ 年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年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但 这种工业化是被迫的和被动的。 这种工业化是被迫的和被动的。它是中 国近代化的起步,但只学习西方的技术, 国近代化的起步,但只学习西方的技术, 不变革制度,最后失败。 不变革制度,最后失败。
难点突破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形成原因 、 (1)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源。市场是 )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源。 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载体, 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载体,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就是资本主 义市场的扩大。 义市场的扩大。 (2)交通运输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 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形成途径 、 (1)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使各国各地区的相互交往空前 )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扩大。 扩大。 (2)人口的流动,迁移和资本的输出(即对外投资)。 )人口的流动,迁移和资本的输出(即对外投资)。 (3)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各地区的武力威逼和奴役。 )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各地区的武力威逼和奴役。
科学指导, 科学未与技术真正结合 科学指导,与生产紧密结合 英国 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工厂取代工场
垄断组织产生
启示: 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3.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3.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4.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 4.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 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 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第8课 课
第二次工 业 革 命
考纲解读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开始的标志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政治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 世界范围最终确立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性的进展。 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
垄断形成的过程: 垄断形成的过程: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的 推 动 生 产 力 迅 速 发 展 企 业 间 竞 争 加 剧
生 产 的 集 中
资 本 的 集 中 到一定程度
产 生 垄 断
思考:如何评价垄断组织? 思考:如何评价垄断组织? 进步性: 进步性:
垄断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垄断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适应了资 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对于扩大生产规模、 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对于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经 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都有一定的积极作 用。
原 因
科技 资本
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四个方面 国家及人物 电力的广泛 德国人 西门子 应用 美国爱迪生
美国人 贝尔
主要成就
发电机
电灯、 电灯、电影 电话
无线电报
意大利马可尼 内燃机和交 通工具的创 制 化学工业的 建立 传统工业
德国人
卡尔·本茨 卡尔 本茨
内燃机、 内燃机、柴油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破坏性使命” 破坏性使命” 破坏性使命
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从强占租界地、 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从强占租界地、划分 势力范围、瓜分狂潮到八国联军侵华, 势力范围、瓜分狂潮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承受着 深重灾难。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 深重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经济上: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 经济上: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输 出资本和掠夺原料, 出资本和掠夺原料,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进一 步解体。 步解体。 思想上: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 思想上: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 科举制被废除。 科举制被废除。 被废除
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
帝国主义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的 步伐,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纪末20世纪初, 步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义大企业之间为了独占 生产和市场, 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联 合组成的垄断经济同盟, 合组成的垄断经济同盟,是一种新 的经济联合体。 的经济联合体。 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 规定价格、划分市场、 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总产 量来达到目的的。 量来达到目的的。
落后性: 落后性:
一是由于垄断资本家经济实力增强, 一是由于垄断资本家经济实力增强,它们越来越多 地干预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地干预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 为垄断利益的代表; 为垄断利益的代表; 二是垄断组织逐渐迈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组织, 二是垄断组织逐渐迈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组织, 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 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汽车 美国莱特兄弟 飞机
瑞典人诺贝尔 炸药(甘油火药) 炸药(甘油火药)
塑料、化肥、 塑料、化肥、染料等
炼钢技术
生产力: 1、生产力: 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社
会进入“电气时代” 会进入“电气时代”
影 响 2、生产关系: 产生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 生产关系: 产生垄断组织,
两次工业革命之比较
1、相同点:
(1)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力: 反过来又推动生产力发展 2)生产关系:引起社会关系、 (2)生产关系:引起社会关系、经济结构和 世界面貌的巨大变化
2、不同点: 不同点:
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项目 时 间 显著标志 发明者 起始部门 科技含量 起源国家 生产组织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C 60’S-19’C中期 中期 蒸汽机的使用 技师和工人 棉纺织业(轻工业 棉纺织业(轻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C中后期-20’C初 电力的广泛应用 科学家、 科学家、工程师 重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建设性的使命” 建设性的使命” 建设性的使命 政治上: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政治上: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农民阶 级的义和团运动; 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 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经济上:甲午战争后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 经济上:甲午战争后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 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进一步发展, 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思想上: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 思想上: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资产阶 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 民主共和思想 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
3、形成过程 、 世纪到18世纪中期 (1)第一阶段:从16世纪到 世纪中期,是世界市场的萌芽时 )第一阶段: 世纪到 世纪中期, 此间起决定作用的是新航路开辟。 期。此间起决定作用的是新航路开辟。 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2)第二阶段:从18世纪中期到 世纪中期,是世界市场的初 )第二阶段: 世纪中期到 世纪中期, 步形成时期。此间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工业革命。 步形成时期。此间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工业革命。 世纪70年代到 世纪初, (3)第三阶段:从19世纪 年代到 世纪初,是世界市场最 )第三阶段: 世纪 年代到20世纪初 终确立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了主要作用。 终确立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了主要作用。 4、历史作用: 、历史作用: 它的形成对各国、 它的形成对各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和国际关系的加强产生了推 动作用。 动作用。 (1)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2)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 )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 的社会经济成份发展壮大。 的社会经济成份发展壮大。 (3)加剧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 )加剧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 的形成。 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