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1)》实验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学习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现代文明必须具备的一种文化。
为了学生适应将来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本课程从应用出发,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介绍有关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办公自动化套件,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知识。
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里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编排图文并茂的文档,学会制作实用高效的电子报表和制作幻灯片,具备在网上获取信息和交流的能力,具有熟练地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过程3.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并具有使用微机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4.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掌握字处理的基本知识,具有一种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能力5.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具有使用电子表格的基本能力。
6.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7.掌握计算机安全使用知识三、本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深度和广度本课程重点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过程。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和DOS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基本操作。
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能够编排图文并茂的文档。
具有使用电子表格的能力。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安全使用的知识。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2.教材皆秀玲《计算机应用基础》出版社:电子出版社2002年版3.参考书曾秀玲《大学计算机基础习题与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05月第八、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包括: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典型材料,考试改革,用于以CA1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课程性质:公共课学时:64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上机32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专业:计算机相关专业、会计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充满新知识、新思维的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它的内容应以教育部确定的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作指导,要求取材新颖,体系科学,突出知识点,以Windows作为讲授的主要操作平台,同时将办公处理软件Office、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等及时地溶入课程之中。
本课程从内容上分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两大部分,特别要突出技能训练。
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技术及计算机基础应用技术。
在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主要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信息技术、计算机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应用领域、工作原理、文件与数据存储、网络等;通过对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部分的介绍主要使学生了解软件的重要作用及软件开发技术,掌握典型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应用;通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介绍使学生掌握Windows系统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等常用软件的应用,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
总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施教者传授更多的知识, 使学习者学以致用,既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和辅助技能,又为学生今后在计算机学科领域进一步发展培养兴趣与指引方向,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数字化生存能力、在本专业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未来社会的适应和发展能力。
二、课程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的编写以教育部确定的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作指导,基本遵循中国计算机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学组2000年审定的教学大纲,按课题分为:课题一: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及硬件系统,数制转换;课题二: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介绍Windows XP系统的基本应用,汉字录入技术,Office2003套装软件中最常用的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的应用;课题三:计算机网络基础主要介绍Internet技术及应用;课题四: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主要介绍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病毒的基础知识和防病毒软件的使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书-第1次实验 input和print的练习(python环境)

示例:from random import randint 用该模块中的 randint()方法产生一个随机整数 函数用法示例:randint(a,b)表示产生一个 a,b 范围内的随机整数
掌握数值(任意类型)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运算的优先级。 实验指导: (1) 用 input()语句接收用户从键盘的输入,并将该输入赋值给变量
示例:num = input("输入自然数:")
3
(2) 进行预处理,将该输入值用内置函数 int()强制转换为自然数,防止用户输入非整数 用法示例:int(num)
(4) 计算式子 BMI=体重/身高 2 ,并将计算结果赋值给一变量进行存放 (5) 用 print()语句打印输出该结果变量 参考代码:
# -*- coding: utf-8 -*#1-2
weight = input("请输入你的体重(千克):") #输入体重(千克) height = input("请输入你的身高(米):") #输入身高(米)
理解浮点数的运算、程序的输入输出方法。 实验指导:
2
(1) 用 input()语句接收用户从键盘的输入(包括用户的体重和身高) 示例:input(“请输入你的身高:”)
(2) 将这些输入依次用变量(变量的名字有意义)进行存放(变量赋值) 示例:height= input(“请输入你的身高:”)
(3) 用系统的内置函数 float()进行类型的强制转换,将用户的输入转换为浮点数 示例:height=float(height)
《计算机系统基础》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系统基础》指导书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ystems实验1 数据的表示实验序号:1 实验名称:数据的表示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时数:2学时1、实验目的熟悉数值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方式,掌握相关的处理语句。
2、实验内容1.“-2 < 2”和“-2 < 2u”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请编写程序验证。
2.运行下图中的程序代码,并对程序输出结果进行分析。
3.运行下列代码,并对输出结果进行分析。
#include <stdio.h>void main(){union NUM{int a;char b[4];} num;num.a = 0x12345678;printf("0x%X\n", num.b[2]);}4.请说明下列赋值语句执行后,各个变量对应的机器数和真值各是多少?编写一段程序代码并进行编译,观察默认情况下,编译器是否报warning。
如果有warning 信息的话,分析为何会出现这种warning信息。
int a = 2147483648;int b = -2147483648;int c = 2147483649;unsigned short d = 65539;short e = -32790;5.编译运行以下程序,并至少重复运行3次。
void main(){double x=23.001, y=24.001, z=1.0;for (int i=0; i<10; i++) {if ((y-x)==z)printf("equal\n");elseprintf("not equal\n");x += z;y += z;printf("%d, %f , %f\n”, i, x, y);}}要求:(1)给出每次运行的结果截图。
(2)每次运行过程中,是否每一次循环中的判等结果都一致?为什么?(3)每次运行过程中,每一次循环输出的i、x和y的结果分别是什么?为什么?3、实验步骤1. 进入linux系统,在shell终端的提示符后输入gedit,编写C语言源程序。
《计算机基础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技能训练》教学大纲计算机基础技能训练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基础技能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中掌握基础技能的能力而开设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操作技巧以及常见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自如地操作计算机、处理常见软件问题以及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各部件的功能。
2.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常见软件的使用方法。
3.学会使用各种实用工具和资源,解决计算机操作中的常见问题。
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1.1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与功能1.2中央处理器(CPU):结构和原理1.3存储设备:硬盘、内存和U盘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1.4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和扫描仪的基本使用方法1.5输出设备:显示器和打印机的基本使用方法2.操作系统基础知识2.1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2.2 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2.3文件和文件夹管理:创建、删除、复制、粘贴和重命名2.4常用快捷键的使用方法2.5系统设置和管理:屏幕分辨率、网络设置、用户管理等3.常见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3.1 Microsoft Office套件: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3.2网络应用程序: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网络技巧3.3 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和CorelDRAW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3.4多媒体播放器:音频和视频文件的播放和管理4.计算机问题解决与优化4.1计算机故障排除:常见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4.2病毒防护:安装和更新杀毒软件、进行定期扫描和病毒清除4.3计算机性能优化:磁盘清理、优化启动速度和内存清理4.4数据备份和恢复:重要文件的备份和紧急情况下的数据恢复方法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内容.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内容实验一键盘与鼠标练习一实验目的:1 、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2 、掌握 Windows 的启动和退出;3 、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实验内容:1 、熟悉上机环境;2 、计算机系统的启动与关闭;3 、利用七巧板软件学习鼠标的基本操作。
实验要求:熟练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实验二键盘与鼠标练习二实验目的:练习键盘,掌握键盘操作的正确指法;实验内容:1 、学习键盘各键位的操作;2 、利用金山打字通软件,学习键盘操作指法。
实验要求:熟练掌握键盘的基本操作。
实验三 Windows基本操作实验目的:1 、掌握应用程序的运行方式;2 、掌握 Windows 的桌面、窗口、对话框、菜单、工具栏和剪贴板基本操作,区分窗口和对话框;3 、掌握帮助系统的使用;4 、掌握 Windows 的 DOS 方式及其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1 、认识 Windows 的桌面;2 、学习开始菜单的使用,利用开始菜单启动画图软件,并进行简单操作;3 、以画图应用程序为例,学习并掌握窗口、对话框、工具栏等的组成及其操作;4 、学习剪贴板的使用;5 、学会利用 Windows 帮助系统进行随时帮助;6 、学会 MS-DOS 方式的进入和使用。
实验要求:掌握 Windows 的桌面、窗口、对话框、菜单、工具栏和剪贴板的基本操作,区分窗口和对话框;掌握帮助系统的使用;掌握 Windows 的 DOS 方式的进入和使用。
实验四 Windows 文件(夹)资源管理实验目的:1 、理解文件管理的概念;2 、学习运用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进行文件(夹)复制、剪切、粘贴、删除、重命名、创建快捷方式、打开、查找、属性设置等操作方法与技巧,区分复制、剪切、删除等操作;3 、理解回收站概念,掌握回收站的使用。
实验内容:1 、学习打开或启动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的方法;2 、打开我的电脑,学习我的电脑中相关资源的查看方法,学习文件(夹)的复制、剪切、粘贴、删除、重命名、创建快捷方式、打开、查找、属性设置等操作方法与技巧;3 、打开资源管理器,学习树型目录结构的使用,学习我的电脑中相关资源的查看方法,学习文件(夹)的复制、剪切、粘贴、删除、重命名、创建快捷方式、打开、查找、属性设置等操作方法与技巧;3 、学习回收站空间大小及相关选项的设置及其使用。
《大学计算机课程》实验报告1-4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报告手册学院年级专业姓名学号任课教师上机地点(以上由学生填写)实验教师(签字)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年月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报告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报告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报告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报告四(综合设计)学期总结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和《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的视角》两本书。
实践教程主要讲解了windows7及office 2013版,在讲Windows7时,老师不仅讲了win7,同时也讲了微软公司一系列的Windows产品,在什么时候出了什么操作系统,其特点又是什么。
改变了不少人认为最新操作系统就是好系统的错误观点。
而office则是一套经典的、常用的办公软件,就word 而言,简单的输入文字,或许大家都会,但细致的处理则未必人人都会。
在当今社会,office已经成为很多行业必备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应当多与他人交流,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难免有很多知识不懂。
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计算机并不是简单的娱乐工具,运用别人设计好的程序并不能算是懂计算机。
计算机在科技研究上有这极其重要作用,能自主根据需求设计需要的程序才是真正的计算机能手。
对一些常用的软件,如office,要经常使用,才能发现问题,同时包括电脑操作上的问题都可以上网查答案,养成自行解决疑难的好习惯,在运用中找到不足,弥补不足。
此外最好能够掌握一门高级语言,通过编程可以大大发散个人思维能力。
通过这次学习我真正体会到了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是很快的,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来充实我们的计算机技能,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才能在以后把工作做得更好。
我们也渴望能够多学关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我相信在更多的学习机会中,我们懂的也会越来越多。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够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同时,本课程还将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原理和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4.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5.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1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特征1.2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1.3计算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2.计算机硬件系统2.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2.2处理器和存储器2.3输入输出设备2.4主板和总线3.计算机操作系统3.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3.2操作系统的分类和发展历程3.3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4.常用应用软件4.1办公类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4.2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4.3多媒体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5.计算机编程基础5.1编程语言的分类和选择5.2程序的设计思路和方法5.3常用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示范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
2.实验:通过实验设计、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通过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4.作业布置:通过布置练习和小组项目等任务,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估:1.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等。
2.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基础(1)》(理科)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编号:07001064
2.总学时数:34学时
3.学分:1
4.面向专业:理工科各专业
5.开课时间:第2学期
6.设置情况:非独立设课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理科《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课,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完成课堂中布置的上机任务,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要掌握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训练,一方面达到使学生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目的;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使书上的知识变活,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动手能力。
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程进行预习,了解实验内容、目的和要求,列出实验步骤;提出实验问题让学生思考,上机实验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做实验,记录上机情况并进行分析,最后要求学生按照要求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课中,教师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
三、学时分配
四、大纲内容
实验1-2、键盘及指法练习
实验目的:了解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系统配置;掌握微型计算机开机关机的操作步骤;熟悉键盘和正确的指法操作;学会使用一种当前较为流行的指法练习软件;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实验内容:认识微机硬件各部件: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掌握系统的启动与退出方法;练习指法掌握手指分工;利用打字软件进行英文文字输入练习;汉字输入练习(要求达到每分钟输入20以上汉字)。
实验3、Windows 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掌握鼠标的常用操作,掌握Windows启动与退出方法;掌握Windows 桌面图标、窗口与对话框操作,开始菜单的使用,帮助文档的使用,剪切板的使用。
掌握Windows附件中常用软件如写字板、画图、记事本、计算器等的操作。
实验内容:Windows启动与退出;Windows鼠标的基本操作;认识桌面和窗口组成;掌握菜单、窗口及对话框操作;了解任务栏的功能及使用,写字板、画图、记事本、计算器等的使用;帮助功能的使用;系统工具的使用。
实验4、Windows文件管理
实验目的:掌握Windows 资源管理器窗口、菜单、工具栏、左右窗格的使用,掌握文件、文件夹和磁盘操作。
实验内容:认识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窗口;展开和折叠文件夹,文件(和文件夹)的选择、建立、复制、删除、移动、更名、排序、属性设置、显示方式、搜索等操作;掌握快捷方式的创建;磁盘的操作。
实验5、控制面板和注册表的使用
实验目的:了解控制面板的组成和使用;掌握注册表的基本结构和采用注册表编辑器修改注册表的方法;掌握添加删除应用程序的方法。
实验内容:控制面板的打开和窗口组成;鼠标、键盘、输入法的设置;显示器属性、日期和时间设置;认识注册表结构,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注册表的导入、导出,修改操作。
实验6、Word 文档的输入和编辑
实验目的:掌握Word的启动和退出方法;熟悉Word的工作窗口;掌握Word 任务窗格的使用以及文档不同的显示方式;熟练掌握文档的创建、输入、保存、保护和打开;熟练掌握文档的编辑,包括选取、复制、删除、移动、插入、修改、查找和替换等操作,学会恢复和撤销命令的使用。
实验内容:输入一篇文章,完成以上操作,最后以my.doc文件保存在D盘。
实验7、Word文档的排版
实验目的:掌握Word的字符格式的设置;掌握Word的段落格式的设置;掌握Word的页面格式的设置;了解项目符号和编号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字符的格式排版:字体设置和字符格式复制;段落编排:缩进、间距、对齐方式和项目符号设置;页面格式设置:页眉和页脚、页面、打印窗口设置;分栏排版。
实验8、表格、图形操作及邮件合并操作
实验目的:学会创建普通表格和不规则表格;掌握图形混排方法;了解邮件合并方法。
实验内容:练习表格制作过程中的各种操作,制作一课程表和班绩学生成绩表;插入图形和剪贴画,实现文档图形混排;制作大学录取通知书。
实验9、Excel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掌握Excel的启动与退出,了解工作窗口组成,掌握数据输入和工作表的输入。
掌握公式和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建立班级学期结束的成绩表,掌握Excel的启动与退出;工作表的数据输入;工式和函数的输入。
实验10、工作表的编辑和格式化
实验目的:掌握数据输入和工作表的编辑、格式化。
实验内容:以班级学期结束的成绩表为例,掌握工作表的编辑;工作表的格式化。
实验11、Excel 数据图表化及数据库管理练习
实验目的:掌握图表的建立和编辑;掌握工作表选定、复制、移动、删除、插入和重命名;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实验内容:图表的建立;图表的编辑;工作表中数据的排序;工作表中数据的筛选;工作表的选定;工作表的移动和复制;工作表的删除、插入和重命名。
实验12、PowerPoint 使用
实验目的:了解提示向导、模板和空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掌握幻灯片版式、色彩、文本、段落的设置方法;掌握动画设置方法,掌握放映演示文稿的常用方法。
实验内容:建立一演示文稿,动画设置;插入声音;设置超级链接;修改编辑演示文稿;放映演示文稿。
实验13、Internet信息搜索、浏览与获取
实验目的:了掌握I.E浏览器的使用与常规设置,掌握Internet资料查找方法,掌握网页文件的保存与复制,掌握期刊论文的检索与阅读方法。
实验内容:认识IE窗口;利用浏览器查找网站和资料,IE常规设置;浏览网页;保存和打印网页;搜索信息;期刊论文的检索与阅读。
实验14、电子邮箱申请与电子邮件软件的使用
实验目的:掌握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方法,掌握邮件收发软件的设置及使用方法,培养自我保护意思,不轻易向网站提供自己真实的信息。
实验内容:搜索免费电子邮件网站,申请网上免费邮箱;设置Outlook的邮件帐号;阅读接收邮件;撰写、发送信件;发送带附件的邮件;设置联系人组。
实验15、FrontPage软件的使用
实验目的: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步骤,站点的创建与导入,主页设计,网页模板的设计。
实验内容:了解网页设计过程,制作个人主页,并发布。
实验16、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实验目的:掌握文件压缩软件WinRAR、音乐影视播放软件RealPlayer、阅读大师软件Adobe Reader的使用。
实验内容:获取WinRAR软件及安装,压缩及解压缩文件;软件RealPlayer 的安装与使用,管理音像资源,刻录CD光盘;软件Adobe Reader的获取与安装,阅读及打印文件。
实验17、水平考试模拟题
实验目的:掌握模拟题的做题方法。
实验内容:模拟题的启动,各种题型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五、课程考核方式与办法、评分标准
1.考核内容:计算机基本知识;汉字输入;Windows文件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的使用;IE和电子邮件软件的使用;压缩软件的使用。
2.考核方式:综合考核
3.实验成绩评定标准:统一命题,统一评定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建议教材
蔡庆华等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教学参考书
[1]蔡庆华等编《计算机基础》(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郑尚志等编《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蒋加伏、沈岳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8年第三版
制定: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课程组)
执笔人:蔡庆华
审定人:王一宾
制定时间:2011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