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实验Experimet of 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2、课程编号:132000771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4、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5、课程总学时: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80学时,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122学时6、实验学时: 32学时,7、实验学分:1学分8、先修或同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电工电子学9、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10、大纲执笔:应用电子教研室王艳红职称:副教授11、大纲审批:12、制定时间:2006年3月19日二、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电工与电子学》是非电类专业一门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实验是课程的重要部分,是非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电路与电子学方面的基本理论,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研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电路与电子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其中以培养学生实践基础和实践理论为主,为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根据非电类专业的特点及要求。

它把测量方法、仪器仪表的原理及使用融在相应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课程的实践与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电机、继电接触控制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电路的能力。

2、掌握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方法和测试技能。

3、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书,准确地分析实验结果,正确地绘制实验曲线和实验电路。

《电工电子实验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实验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实验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实验类别:□通识基础 ■学科基础 □专业基础 □专业一、实验课程目的和任务性质:本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微电子学等本科理工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信号与系统、数字逻辑电路理论课程的理解,培养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设计实验电路、拟订实验方案、进行电路参数的测量。

使学生能够通过手册和互联网查询电子器件性能参数和应用资料,能够正确选用常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其它电子元器件。

培养学生掌握数字逻辑电路、数模综合电路和小型数字系统的设计、装配、电路调测等工程设计方法,包括电子元器件参数、信号的周期和频率、信号的幅度和功率等主要参数的测量。

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开发软件对数字逻辑电路进行分析与仿真。

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能进行正确地处理和提高撰写实验报告等方面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素质。

二、实验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课堂教学和实验两部分,课堂教学10学时,实验实践38学时。

(一)课堂教学内容(10学时)1.数字电路实验概述 (3学时)知识点一:标准数字集成器件电气参数、数字电路设计与调测方法; 知识点二:EDA 软件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 知识点三:电气制图知识。

教学基本要求:介绍常用数字集成器件的电气参数、数字电路的设计与测试方法; 讲解EDA 软件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与使用方法; 介绍数字电路制图标准。

2.可编程器件的应用及数字系统设计 (4学时) 知识点一:可编程器件的应用; 知识点二:数字系统设计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介绍可编程器件及其相应开发软件的应用; 讲解小型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3.数字与模拟混合电路的设计(3学时) 知识点一:数模转换的工作原理;课程编号: BS 课程名称: 电工电子实验(二) 课内总学时:48实验学时/上机实验学时: 335知识点二:数模混合电路的设计方法;知识点三:数模混合电路的调测方法。

《电工电子实验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oc

《电工电子实验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oc

《电工电子实验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实验类别:□通识基础 ■学科基础 □专业基础 □专业一、实验课程目的和任务性质:本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网络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等本科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目的和任务:使学生学习并掌握电工电子实验技术方面的知识,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对电路分析理论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模拟电路基本单元电路的设计、装配和调测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素质。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讲授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基本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模拟电路器件使用和电气制图等实验技术方面的知识;讲授模拟单元电路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技术;通过实验,巩固和深化对电路分析理论和模拟电路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根据电路理论设计实验电路,拟订实验方案及装配、调测,仪表使用,实验数据处理和撰写实验报告等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树立工程和技术观点;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和实验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细致、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创新等方面的科技素质。

二、实验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本课程内容由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其中:课堂教学内容10学时、实验实践教学 内容38学时。

(一)课堂教学内容1.电工电子实验概述(2学时) 知识点一:课程简介 知识点二:实验箱介绍 知识点三:万用表使用 教学基本要求:介绍电工电子实验课的性质、目的、任务,总体安排,本学期安排,成绩评定和学习要求。

介绍电工电子综合实验箱布局和使用。

学习万用表使用方法。

2.EDA 软件及应用(2学时)知识点一:EDA 仿真软件介绍知识点二:电路分析基础实验的仿真方法 知识点三:模拟电路实验的仿真方法教学基本要求:讲解EDA 仿真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举例说明电路分析基础实验和模拟电路实验的仿真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验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验大纲

河南工程学院本科《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电工电子技术(英文):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课程编码:032220061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纺织工程(卓越计划)、纺织工程课程学时数:64 ;实验学时 16 ;课程学分: 4 ;编写人:宋雪洁;审定人:丁立中一、实验目的电子技术实验是高校非电专业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实验课应与理论课内容相配合,实验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非电专业的学生接收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培养科学实验能力的开端。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电子元器件、掌握一定的电子线路,学会使用常用的仪器仪表,掌握电子技术基本的测量技术及基本调试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项目三、实验内容与要求实验一:常用电工仪器设备及其使用1.实验目的学习常用电工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2.实验内容(1)电阻测量。

(2)交流电压的测量。

(3)直流电压的测量。

(4)直流电流的测量。

(5)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3.实验要求(1)根据实验测试记录相应数据。

(2)分析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时产生误差的原因。

(3)总结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及幅度的调节方法。

(4)总结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的调节方法。

4.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GDS-2型高级电工实验装置,低频信号发生器,万用表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及叠加原理1.实验目的(1)验证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

(2)验证叠加原理。

(3)巩固万用表及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方法。

2.实验内容(1)基尔霍夫定律实验。

(2)叠加原理实验。

3.实验要求(1)根据实验测试记录相应数据,并比较各支路电流的测量值与计算值的异同。

(2)分析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

(3)根据相应数据分析KCL、KVL的正确性。

(4)根据相应数据分析叠加原理的正确性。

《电工电子基础实验B》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基础实验B》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基础实验》课程实验教案大纲实验类别:□通识基础 ■学科基础 □专业基础 □专业一、实验课程目的和任务性质: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它是一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

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目的和任务:通过实验,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电路分析和数字电路理论课程的理解,掌握常用电子仪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电参数的测量方法,掌握数字电路器件和电气制图等实验技术方面的知识,掌握数字单元电路装配和测试方法,初步掌握电子电路设计自动化()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撰写实验报告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电路方面的工程和技术观点;严谨细致、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创新等方面的科技素质。

二、实验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课堂教案和实验教案两部分,课堂教案学时,实验教案学时。

(一)课堂教案内容(学时).常用仪器及仿真软件介绍(共学时) ()常用仪器的工作框图原理及技术参数; ()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各种测量仪器对被测电路的影响及其程度; ()软件的使用方法。

教案基本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直流稳压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万用表、双踪示波器等常用电子仪表的工作原理,熟悉常用电子仪表的基本功能和技术参数,熟悉常用仪表的使用,初步掌握软件在电路分析中的实验方法和在数字电路中进行仿真的方法。

.电工电子实验基础知识及其设计、调测方法(共学时) ()基本电气参数的测量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实验报告写作及电气制图基本知识; ()数字电路的测试与装配;()电路、数字电路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教案基本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熟悉数字器件的电气参数特点,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能够按照要求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

(二)实验教案内容(学时)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电工电子基础实验 课内总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实验学时:三、考核及实验报告(一)考核考试类型为考试,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学生必须完成实验数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才能取得考核资格。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 /Experiment of Electrician and Electronics2.课程编码:131010021/131010031/1310100413.课程类别:基础课4.实验课性质:非独立设课5.课程总学时:非电工科72,非电理工科64,非电管理及文科专业566.实验学时:非电工科16学时,非电理工科16学时,非电管理及文科专业8学时7.课程学分:48.开课学期:4,5学期9.先修或同修课程:10.适用专业:土木工程、轮机工程专业、热能与动力,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材料科学,环境工程专业,食品安质量与安全、食品工程与科学、工商管理等非电专业。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电工电子学》是非电类专业一门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实验是课程的重要部分,是非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文、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电路与电子学方面的基本理论,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研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电路与电子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将电工电子学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相互提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其中以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实践基础和实践理论为主,为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本课程实验共安排47学时,其中23学时为必选实验,24学时为可选实验,按教学计划要求不同专业学生分别完成实验学时数为16学时和8学时。

四、实验报告及实验考核1.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格式应包括: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实验时间。

目的、实验装置、内容步骤、线路连接原理图、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或原理论证、或实验现象描述等)。

2. 实验考核:(1)实验考核方式:考查(2)实验成绩确定: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以实验预习,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教学大纲“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是面向全校电气、电子、控制、信息、计算机等电类与机械、材料、能源、管理等非电类共计43个相关专业,3000多名学生开设的实验课程,本课程既包括基础型验证实验、设计型实验,又包括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

“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由以下几门实验课程组成:电工电子技术综合技术实验Ⅰ(多学时)、电工电子技术综合技术实验Ⅱ(标准学时)、电工电子技术综合技术实验Ⅲ(少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子线路实验、电路实验Ⅰ、电路实验、数字逻辑实验、高级电子学综合实验等课程。

《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实验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T1060521,08T1060522课程名称: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实验Ⅰ课程英文名称: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Ⅰ总学时:32 实验学时:32学分:1授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先修课程:电工技术Ⅰ , 电子技术Ⅰ备注:电工电子技术综合实验Ⅰ分两个学期完成,大二上学期时完成实验1-5,对应课程编码08T1060521,大二下学期完成实验6-10,对应课程编码08T1060522。

一、课程教学目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是培养本科非电类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动手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平台。

本课程既包括基础性验证实验,又包括综合性、设计性创新实验。

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的主要任务是:1、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与数据记录,培养扎实、认真的科学态度;2、通过基础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

4、掌握一定的工程实用高新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直流电路通过实验验证并加深理解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掌握用实验的方法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方法。

电工电子学实验教学大纲(8学时)

电工电子学实验教学大纲(8学时)

电工电子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体现专业素质与能力支撑)《电工电子学》实验是高等学校本科非电类专业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门必不可少的实践课程。

通过电工电子学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理论知识处理实际问题、验证和巩固基本理论的能力,获得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树立工程实践观念,培养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细致踏实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打下重要基础。

课程任务:应覆盖电工电子学理论课程基本要求中的主要内容。

二、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电路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模拟部分主要讲述了半导体的基本知识及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的特性;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所涉及到的实验项目内容和具体要求如下: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类型是否必做内容提要1 电路基本元件的伏安特性测定2 验证性必做目的:1、熟悉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的使用方法;2、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路基本元件的电阻值;3、学会测量线性和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

内容:1、测量线性电阻元件、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值;2、绘出各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方法:1、用伏安法测量给定电阻的值;2、用伏安法测量给定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绘制伏安特性曲线,并计算电阻值;3、用伏安法测量一个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绘制其伏安特性曲线。

2 戴维南定理 2 验证性必做目的:1、熟悉戴维南定理的内容;2、学会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等效参数的测定方法。

内容:1、测量给定的线性有源一端口电阻网络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内阻;2、建立其戴维南电路模型,验证戴维南定理。

方法:1、用电压表测量有源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2、用伏安法测量该有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内阻;3、根据测量出的数据选择元件连接戴维南等效电路,并测量其伏安特性;4、在坐标纸上画出实际一端口网络的伏安特性曲线,画出其戴维南等效电路的伏安特性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
(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实验
Experimet of 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
2、课程编号:132000771
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4、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5、课程总学时: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80学时,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122学时
6、实验学时:32学时,
7、实验学分:1学分
8、先修或同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电工电子学
9、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10、大纲执笔:应用电子教研室王艳红职称:副教授
11、大纲审批:
12、制定时间:2006年3月19日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电工与电子学》是非电类专业一门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实验是课程的重要部分,是非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电路与电子学方面的基本理论,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研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电路与电子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其中以培养学生实践基础和实践理论为主,为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根据非电类专业的特点及要求。

它把测量方法、仪器仪表的原理及使用融在相应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课程的实践与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电机、继电接触控制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电路的能力。

2、掌握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方法和测试技能。

3、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书,准确地分析实验结果,正确地绘制实验曲线和实验电路。

4、课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容和实验目的。

四、实验项目表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试验共安排47学时,其中23学时为必选实验,24学时为可选实验,按教学计划要求不同专业学生分别完成实验学时数为32学时和12学时(少学时专业的实验在必做中选定实验).。

五、实验课成绩考核与评定标准
1、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格式应包括: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实验时间。

目的、实验装置、容步骤、线路连接原理图、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或原理论证、或实验现象描述等)。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考查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以实验预习,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有的专业为单独设课给出百分制。

六、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程》徐淑华主编,大学,2005,第一版
2、参考书
《电工实验指导书》天煌科技实业(公司自编)
《电脑辅助电路设计》Multisim电路实验与分析测量韦思健编著中国铁道,2002年,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