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县2008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合集下载

某院三种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某院三种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某院三种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周小剑;唐湘;李玉华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16(027)021
【摘要】分析本院三种常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感染状况及特点,为本地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本院5828例疑似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进行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病原体的DNA定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三种性传播疾病的总阳性率为56.4%,病原体Uu、CT、NG阳性率分别为45.4%、8.0%、3.0%.男性、女性阳性率分别为45.5%、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40岁年龄段为主要感染人群,占83.8%,以Uu、CT流行为主.混合感染的总检出率为5.19%.加强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监测,对减少其流行与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2页(P4085-4086)
【作者】周小剑;唐湘;李玉华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新造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 511436;广州市番禺区新造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 511436;广州市番禺区新造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 511436【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9
【相关文献】
1.濉溪县2008-2013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2.1596例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3.昆明市2016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4.南通市崇川区2012-2018年5种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5.某综合医院2015~2019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流行病学对性健康问题的研究

流行病学对性健康问题的研究

流行病学对性健康问题的研究性健康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

而流行病学作为一门研究流行病传播及影响因素的学科,也对性健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角度探讨其对性健康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对社会的影响。

流行病学是疾病发生和传播的科学,它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调查、观察和实验。

在性健康问题的研究中,流行病学采用了大规模的调查和观察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揭示了性健康问题的发生规律和相关因素。

首先,流行病学揭示了性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

通过调查和观察,流行病学家发现,青少年和年轻人是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

他们在性行为方面的认知和行为习惯相对较差,缺乏对性健康问题的正确认知和预防知识。

同时,流行病学还发现,性传播疾病在一些特定的人群中更容易流行,比如男男性行为者、性工作者等。

这些发现对制定性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流行病学揭示了性健康问题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

在研究性传播疾病时,流行病学家通过追踪感染者和调查其接触史,确定了各种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如性交、口交等。

并且,流行病学还发现了一些影响性传播疾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因素,比如多性伴侣、不安全的性行为和缺乏保护措施等。

这些发现有助于指导公众科学、安全地进行性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此外,流行病学对性健康问题的研究还揭示了一些性传播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变化。

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流行病学家发现某些性疾病的发病率在不同时间和地区存在明显的变化。

比如,艾滋病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或下降趋势,这与社会行为和预防措施的改变有关。

这些研究结果为制定监测和预防措施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最后,流行病学的研究成果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

通过对性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流行病学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证据,为政府、卫生部门和社会组织制定性健康政策和指导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流行病学的研究也引发了公众对性健康问题的重视和关注,促进了性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的开展。

安徽省某市2008年艾滋病检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安徽省某市2008年艾滋病检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安徽省某市2008年艾滋病检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陈少华
【期刊名称】《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08)006
【摘要】目的: 为了解某市2008年艾滋病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参考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该中心承检的各类人群送检样品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5012人份送检样品中检出HIV阳性者21例,检出率为0.42%.在所有被捡人群中,一般从业人员未检出HIV阳性者;有高危行为的VCT人员(不安全性行为及卖淫嫖娼人员)、吸毒人员和被监管人员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23%、1.56%和0.11%.结论:目前,某市艾滋病疫情主要还是发生在高危人群中,但一般人群中还有部分HIV感染者未被发现,高危性行为、静脉吸毒仍是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总页数】2页(P103-104)
【作者】陈少华
【作者单位】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2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91
【相关文献】
1.镇沅县2008年~2010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J], 张华;粟燕琼
2.某市艾滋病监测哨点暗娼人群艾滋病知晓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闫妍;张有为;赵
文海;张静;王艳丽
3.云南省2008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J], 马爱兵;霍俊丽;方清艳;杨志芳;崔文庚;杨志敏;张秀劫;苏兴芳;刘芳
4.柳州市2006~2008年无偿献血者艾滋病抗体的检测结果分析 [J], 覃军
5.某院2008年至2009年艾滋病检测结果分析 [J], 马碧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8-2012年中国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态势分析

2008-2012年中国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态势分析

2008-2012年中国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态势分析
刘婷婕;袁静
【期刊名称】《健康研究》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2008-2012年传染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08-2012年中国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对流行病学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5年间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39种,累计发病3412.25万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08.95/10万;5年间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01);年发病率居于前5位的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
巴性痢疾、淋病。

结论近五年来,中国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控。

【总页数】3页(P484-486)
【作者】刘婷婕;袁静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浙江杭州 310036;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浙江杭州 3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3.9
【相关文献】
1.长春市宽城区2008-2012年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J], 唐爽;杨立娟
2.石河子石总场镇2008-2012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J], 田启敏
3.东莞市厚街镇2001~2004年法定传染病流行态势分析 [J], 黄廖森;陈金燕;黄兴民
4.1987~1997年中国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态势分析 [J], 时曼华;邵祝军;程均福;何剑峰;刘伦光;郭绶衡
5.增城市1995~2002年中小学生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状况分析 [J], 王李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313名卖淫女性传播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1 313名卖淫女性传播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1 313名卖淫女性传播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祁和珍
【期刊名称】《疾病监测》
【年(卷),期】2003(018)002
【摘要】目的了解我市性传播疾病(STD)在特殊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被公安机关收教的1313例卖淫女进行监测,在做好体格检查的同时,抽静脉血并用一次性无菌棉拭子采取宫颈分泌物分别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血清学试验及淋球菌培养.结果STD平均检出率31.99%,淋病占首位.结论卖淫女是STD患病率很高的人群,性犯罪及STD感染趋向低龄,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控制STD的传播蔓延.
【总页数】3页(P45-47)
【作者】祁和珍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盐城,22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9
【相关文献】
1.568名性罪错人员性传播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J], 竺璐;吴李梅;沈惠良;林峰
2.2015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性传播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续)--性侵犯/虐待受害者性传播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J], 樊尚荣;张甜甜
3.武义县城关区公路沿线及城内服务行业性传播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J], 程晓昤;宋兆棋;朱培英;泮松林
4.盐城市1313例卖淫女性传播疾病监测结果 [J], 祁和珍
5.唐河县性传播疾病主动监测结果分析 [J], 王世德;陈长志;杨宗华;郑柏林;曲华民;刘桂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议性传播疾病的病原学检查

浅议性传播疾病的病原学检查

浅议性传播疾病的病原学检查发表时间:2011-03-18T17:11:18.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6期供稿作者:熊欣[导读] 对某个医院或某个地区引起STD的病原体进行监测和分析,对制定预防和控制STD的策略有很大的帮助。

熊欣(西藏拉萨市西藏军区总医院输血科西藏拉萨 850007)【中图分类号】R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6-0372-02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事业的蓬勃兴起,性传播疾病(STD)也开始蔓延起来,并逐渐成为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STD是指病原微生物通常由性接触而传播,在性传播关系上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一类感染性疾病。

其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或输血、吸毒、母婴传播等多种并存,某些感染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而另一些感染可发生严重致死性的并发症。

临床表现不仅可以在性器官上发生病变,也可侵犯附属淋巴结及全身重要器官组织。

鉴于STD的复杂性,临床诊断必须依靠病史,抓住某些共同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理学家的特征,而通过实验室检查对STD作出及时、准确的病原学诊断,这对本病的最后确诊、预防进一步的传播和指导正确的治疗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STD的病原学检查的特点 1.1 病原种类增加 STD是由一群在生物学上完全不同的微生物引起的各种感染,其范围已远远超过了经典的梅毒和淋病而扩大至非淋菌性尿道炎、艾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子宫颈癌、生殖器念珠菌病、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炎、阴虱病、疥疮、甚至乙型肝炎和股癣。

其病原种类也从螺旋体和细菌增加至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真菌、原虫和寄生虫。

并且临床上STD患者常伴有多种病原体的感染并存(多重感染),从而给我们医务工作者大大地增加了诊断和防治的难度,同时也给检测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挑战。

1.2 检测范围扩大 STD可在许多社会群体中流行,最明显的是在性活动极端混乱的人群中广泛流行,常与性伴侣人数及性活动方式有关,对高危人群组(性乱者、性病门诊就诊和已确诊为某种STD的患者)进行筛查的收获最大。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08年江苏省传染病防治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的通知-苏卫监督[2008]18号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08年江苏省传染病防治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的通知-苏卫监督[2008]18号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08年江苏省传染病防治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的通知正文:----------------------------------------------------------------------------------------------------------------------------------------------------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08年江苏省传染病防治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的通知(苏卫监督〔2008〕18号)市卫生局,省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二○○八年全省卫生监督工作要点》(苏卫监督〔2008〕7号)和《2008年国家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卫办监督发〔2008〕45号),我厅组织制定了《2008年江苏省传染病防治重点监督检查计划》(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各地在执行中如有何问题,可及时与省卫生监督所联系。

附件:2008年江苏省传染病防治重点监督检查计划二○○八年四月九日附件:2008年江苏省传染病防治重点监督检查计划一、检查对象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CDC)、采供血机构、学校和幼儿园。

二、检查数量及内容(一)检查辖区内50%的医院和乡镇卫生院、2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妇幼保健院、CDC、采供血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二)检查全部开展内镜诊疗项目医疗机构的内镜消毒工作,每市抽检3条以上消化道内镜。

(三)检查全部市、县级CDC对学校和幼儿园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工作。

(四)检查10%的学校和幼儿园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检查农村小学和中学。

三、工作要求(一)各市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据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围绕本地区重点传染病防治问题,结合本计划要求,制订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实施方案。

(二)各市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重大案件及时报告省卫生厅。

2008—2012年西安市HIV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2008—2012年西安市HIV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2008—2012年西安市HIV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目的:掌握西安市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对2008-2012年报告的1290例HIV感染者的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2008-2012年HIV感染率从1.28/10万上升到5.81/10万,2010年后上升速度明显加快。

按HIV感染率可将西安市各区县分为高、中低三个感染区类型,三者HIV感染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的显著意义,(P <0.001)。

感染者的性别比为:男︰女=11.90︰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者占80.39%。

其它职业、家务待业、商业服务的感染者明显多于别种职业,其合计构成为48.91%;感染人数列前8位的职业人群的合计构成为92.87%。

结论:我市估计历年累计的HIV-感染者已超过3000例。

这部分人是重要的潜在传染源,必须有针对性的对其加强防控工作。

标签:HIV感染者;特征;感染率;流行病学分析2007年后,西安市HIV感染者(HIV infections,以下简称HIV-in)的疫情报告数快速增加。

了解西安市HIV-in的流行特征,对今后相关的防控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为此,对2008-2012年报告的1290例HIV-in的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2008-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西安市HIV-in的疫情数据。

这些HIV-in全部经过实验室的核实检测后确认。

1.2方法使用微软的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对HIV-in的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2结果2.1疫情概况2008-2012年,我市各级医疗机构通过&#8220;大疫情&#8221;系统报告了HIV-in 1290例。

五年中,感染率从1.28/10万上升到5.81/10万,五年平均感染率为3.21/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防治・高淳县2008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邹德明
(高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高淳 211300)
【文献标识码】 B 【中图分类号】 R759 【文章编号】 1006-9070(2009)03-0026-02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梅毒;流行病学
为了解高淳县性传播疾病情况,分析其流行趋势,探讨其流行规律,为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该县2008年性病疫情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两部分,其一,淋病、梅毒、HIV/ A IDS等病种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其二,有5种性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性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肿)资料来源于高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性病门诊报表。

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高淳县2008年性传播疾病(STD)共报告428例,发病率为105.46/10万,比2007年(96.34/10万)增长了9.12%,其中梅毒增长30.29%,N GU增长28.13%,而H IV/A IDS下降87.50%,生殖器疱疹下降9.09%,淋病下降0.56%,其病种及其构成见表1。

表1 2008年高淳县性传播疾病发病及构成病种发病数构成比(%)
淋病17741.36
梅毒17540.88
HIV/AIDS10.23
N GU327.48
尖锐湿疣337.71
生殖器疱疹10 2.34
合计428100.00
2.2 人群分布特征
(1)性别分布:STD患者中男性292例,女性136例,男女之比为2.15∶1。

男性中,淋病构成比最大,为44.18%,其次为梅毒,占32.53%,N GU和尖锐湿疣居第三,占9.93%;女性以梅毒构成比最大,占58.82%,其次为淋病,占35.29%。

(2)年龄分布:以青、中年最多。

各年龄组为: 0岁~组20例,占4.67%;10岁~组19例,占4.44%;20岁~组90例,占21.03;30岁~组123例,占28.74%;40岁~组82例,占19.16%;50岁~组60例,占14.19%;60岁~组29例,占14.02%;70岁~组4例,占0.93%;80岁以上1例,占0.23%。

(3)职业分布:以农民、民工和待业者最多,其中儿童19例,占4.44%;学生6例,占1.40%;教师3例,占0.07%;商业服务28例,占6.54%;工人41例,占9.58%;民工71例,占16.59%;农民129例,占30.2%;渔民2例,占0.05%;干部职员10例,占2.34%;家务及待业90例,占20.1%;其他16例,占3.24%;不详7例,占1.64%。

2.3 患者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 已婚223例,占52.10%,未婚197例,占46.03%,不详8例,占0.19%。

文化程度以中学为多,275例,占64.25%;其他为小学80例,占18.69%;学龄前儿童19例,占4.44%;文盲17例,占
3.97%;大专及以上15例,占3.50%;不详22例,占5.14%。

2.4 传播途径 非婚性接触281例,占65.65%;配偶间性传播98例,占22.90%;母婴途径19例,占4.44%;间接传播16例,占
3.74%;不详14例,占3.27%。

3 讨论
高淳县2008年STD报告病例数和2007年相
比有所增长,其中梅毒增长比例最大,尤其是女性梅毒患者增长51.25%。

由于女性梅毒患者增长可导致胎传梅毒的增长,故2008年高淳县报告胎传梅毒13例,占女性梅毒患者的16.25%,因此要加强对孕产妇的梅毒筛查工作。

HIV/A IDS下降较明显,这与近几年不断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有关。

另外, 2007年是本县近年HIV/A IDS病例最多的年份,故是否有其自然下降的因素,有待进一步观察。

STD患者中,性活跃期年龄段(20~39岁)的人群约占一半,故此年龄段应作为性病防治工作和健教的重点人群。

性病患者中农民、民工和待业人员最多,提示这三类人群是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1,2]。

高淳县地处苏皖交界,经济相对落后,STD患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性病、艾滋病知识了解甚少,自我防护意识差,染病后又往往不能采取正确的求医方式,有的甚至由于经济或其他原因得不到有效治疗而成为重要传染源。

应引起有关部门注意。

自2004年传染病疫情实施网络化报告以来,医务人员疫情报告意识逐渐增强。

但是对上述其他5种性病的报告不尽人意,目前,全县仅1家医疗单位上报。

再加上或多或少的漏报现象,因此,实际疫情可能要高于本文疫情数。

提示应继续加强对法定传染病的疫情报告质量管理,对其他5种性病应参照法定传染病管理,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本地的性病情况。

[参考文献]
[1] 曾序春,洪福昌,罗斌,等.深圳市妇女教养人员STD/AIDS知
识态度信念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3,9(1):
22224.
[2] 吴尊友.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J].中国性病艾
滋病防治,2000,6(4):221.
・疾病防治・
滨海县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张盐姝
(滨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滨海 224500)
【文献标识码】 B 【中图分类号】 R51215 【文章编号】 1006-9070(2009)03-0027-02【关键词】 手足口病;流行;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人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埃可病毒和其他一些肠道病毒也可致病。

临床以手掌、脚掌、口腔黏膜发生水疱为特征,少数病人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症状。

该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滨海县每年都有此病发生,现将2008年全县发病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本地医疗单位传染病登记簿、门诊日记中临床确诊的手足口病病人资料,以及病人的个案调查资料。

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2008年全县共发生71例手足口病病例,有发热者65例,占病例数91.55%,发热时间为2~8d。

71例均有手、足、臀部疱疹,其中手部疱疹68例,占95.77%;足部疱疹66例,占92.96%;臀部疱疹64例,占90.63%。

有口腔炎56例,占78.87%。

有流涕、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的12例,占16.90%。

有恶心、呕吐、腹痛11例,占15.49%。

有头痛、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1例,占1.41%。

2.2 流行病学特征 71例病例均为儿童,男50例,女21例,男女之比为2.38∶1,见表1。

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发病66例,占92.96%,幼托儿童4例,占5.63%。

全县15个乡镇均有病例,农村的65例,占91.55%,城镇的6例,占8.45%。

发病时间在5、9、10、12月份,分别为63、4、3、1例,以5月份最多,占发病数的88.73%。

71例患儿中,有明显接触史者3例,占4.23%。

对71例患儿家长调查,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