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三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19年哈三中二模语文参考答案

2019年哈三中二模语文参考答案

2019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A项,强加因果,前后两句没有因果关系。

B项,曲解文意,原文是“不能不说”并没有主次之分。

D项,无中生有,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没有依据。

)2.B(曲解文意,“并突出思想分析对审美感受力的意义”理解错误,应是突出“审美感受力”对“思想分析”的意义。

)3.C(张冠李戴,根据原文“才有可能引导读者去发现美、欣赏美、理解美,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美的情感、美的愉悦”可知,不是给“批评家”而是给“读者”“带来更大的美的情感和愉悦”。

)4.D(A项,“世界上睡眠障碍最严重的国家”的说法无中生有;B项,“大城市的‘80后’‘90后’”和“‘缺觉’问题覆盖了”表述不准确,原文是“‘80后’‘90后’正成为失眠主力军”“大城市的年轻人成为了‘高危人群’”“似乎成为了”;C项,“都价格不菲”以偏概全,电商平台的助眠商品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

)5.C(“大多数失眠的人”扩大范围,原文是“不在少数”或者“不少顾客”。

)6.原因:①工作太忙,经常加班,生活不规律。

②压力过大,处于过劳状态。

③个人习惯不好,过度依赖手机。

④电子产品的普及、夜生活的丰富。

⑤环境因素。

(每点1分,答出四点得满4分。

)措施:①调整心情,放松心态。

②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如睡前一小时尽量不使用电子产品)。

(每点1分,共2分。

)7.C(“哀其不幸,怒气不争”理解错误。

)8.①渲染气氛,形象表现出旅馆房间内的清冷;②写出了作者旅途中孤寂的心情;③为后文“我”被窗外吵闹声吸引的情节做铺垫。

(每点2分,共6分)9.①比喻。

如“口中发出一片杀猪似的声音”,形象生动地写出四人争吵时发出难听的声音,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②夸张(动作描写)。

用夸张的动作描写,如“擒住”“拦阻”“挣扎着扑”等,着力刻画四人打架似的争付饭费的场面,淋漓尽致地刻画出四个人可笑的形象。

③语言描写(反复)。

每个人为了付饭费而争吵,说话都说两遍,如“这里,这里”“不行,不行”等,强化了争吵的激烈程度,形成讽刺效果。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内圣外王”之说不符孔子圣人观现代新儒家喜以“内圣外王”四字综括孔子之道及其所开创的儒家思想。

殊不知,“内圣外王”之说实有悖于孔子圣人观。

孔子本人未以内、外之分来定“圣”、“王”之别。

他所视之为最高境界的“圣”,内在之德与外化之功必须兼备,即必须内外兼通。

《论语•雍也》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孔子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圣”,“圣”显然并非仅指个人的内在之德,而更重外在的惠民济众——甚至连王天下之尧舜都不足以当此。

此“圣”虽然远超仁境,但却以仁为根本,仁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立人、达人至其极,即是博施于民而济众,亦即圣。

可见,即使是仁境,孔子也不认为其仅指个人的内在之德,而还必须有外在的立人、达人之功,至于作为仁之极的圣境,其必备化人之功,自不消说。

这一思想,孔子在他处还有更明确的表达。

在他与子路的一段对话中,孔子认为“修己以敬”是成为君子的必由之路,但却远未臻圣境。

“修己以安百姓”方可成圣。

显然,孔子所谓“圣”是指内外兼通的内德外化,而不仅仅是指与外王之化有别的“内圣”之德。

《说文解字》训“聖(圣)”为“通”,则孔子以内德外化兼通为“圣”,可谓不违训诂。

如认为“内圣外王”意指内修圣德而外施王政,是仅把圣解作圣德,此解既不合训诂,又违背孔子的思想。

儒家经典《五行》以“闻而知之”为圣,此解与“圣”之本义正相通。

《说文》认为“聖从耳”,段玉裁注引《风俗通》曰“聖者,声也,言闻声知情”。

“聖”之甲骨文像人上着大耳。

哈尔滨市2019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哈尔滨市2019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哈尔滨市2019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批评家要历练审美力马忠①当下的某些文学批评,充斥的是大量“拉大旗、作虎皮”,糊弄人的文字。

要么是深奥晦涩,要么是流于浅泛。

尤其是一些学院式批评,往往以学术规范为终极学术目的,却忽略了文学批评所应具有的思想、精神与灵魂。

②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最大的功能是对一个时代文学价值的正面发现和阐释。

而正面发现离不开审美感受,批评家应该从文本研究出发,发现、总结、升华出理论品质、理论内涵。

这才是文学批评的创造力和创新性的体现。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一度饱受诟病,究其薄弱、乏力的原因,不能不说与审美批评的缺失和混乱有关联。

③一个批评家要写出有生命力的文学批评,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也不能缺少敏锐的艺术与生活感觉。

审美批评是文学批评的基础,更注重文学的内部构成和形式,通过解剖和分析文学作品,用理性的语言向读者呈现作品之美。

别林斯基曾说:“当一部作品经受不住美的评论时,它就已经不值得历史的批评了。

”④那么,强调批评中的审美感受力,会不会削弱思想分析的力量呢?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强调审美感受力,是为了加强、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分析的威力。

在文艺批评这门学科中,如果没有丰厚的审美感受力,思想分析往往成为公式概念的演绎;同样,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思想分析,审美感受也将显得软弱和肤浅,不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⑤如何重建中国当代文学的审美批评?首先要调动整个心理功能,去感受、体验、理解作品,去捕捉美的印象和把握美的特征,并进而做出审美的判断和评价。

只有这样,文艺批评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批评,才有可能引导读者去发现美、欣赏美、理解美,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美的情感、美的愉悦。

其次,要充分学习古今中外的审美批评经验,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重新整合、丰富发展新的审美批评体系并使之系统化。

哈三中二模语文及答案

哈三中二模语文及答案

哈三中二模语文及答案2019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世界海权兴衰交替5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海权构成了许多国家的战略追求,然而各国追求海权的历史命运却截然不同。

有的国家(英、美)通过发展海权实现了国家长久的强盛;有的(法、德)则惨遭失败乃至国运衰落;有的国家(英、美)的海权保持了长久的存在;有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则很快完成了从崛起到衰落的蜕变;还有的国家(如俄-苏)的海权追求一方面促进了国家崛起,但过度追求又埋下了国家衰落的根源。

海权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历史机遇在于中世纪晚期出现的地理大发现,不同国家面对海洋的不同选择,尤其是东西方国家对历史机遇的不同把握,导致了不同的国家命运。

欧洲的一些国家抓住了历史机遇完成了国家崛起,而东方国家尤其是创造了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奇迹的中国,却与近代世界权势变革的历史机遇擦肩而过。

这一巨大差异无疑值得进行深刻反思。

世界历史表明,资本扩张与更新能力既是海权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决定海权能否长久存续与发展的支撑性要素。

同时,技术与制度创新能力、产业主导能力也是决定海权盛衰的重要因素。

在历史上,海上霸权国都分别主导了各自时代的技术革新,如葡萄牙的多桅帆船、荷兰的麦卡托航海图、英国的战列舰、美国的海军航空学等。

世界霸权国不仅是世界海军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经济领先产业的主导国。

由此可见,要成就大国海权,不仅需要足够强大的海军,而且还必须是世界科技的创新国,必须主导世界经济的领先产业。

因此,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尤其要摆脱那种强调大国崛起离不开海权支撑,而忽视海权背后一系列复杂社会因素的简单化思维。

近年来,随着中国海洋安全环境的日趋复杂,中国的海军力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积极应国际社会的要求实现了海军首次走出国门赴亚丁湾巡航。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 语文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 语文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散文作为自由的话语、最初就是历史学和哲学叙述的文体承载方式,与历史学和哲学有着亲缘性关系,但是,人们常常关心其诗学和美学意义,而很少关心散文和哲学之间的关联。

散文中可以有哲学的思致、认识和发现,但是,散文文体毕竟不能真正代替哲学文体,散文中有哲理,或哲学中有散文,应该是二者关系的基本表达。

在话语表达中,散文必须以情感表达为主调,而哲学必须以理性解释为主调。

这就是说,散文是情感与思想的自由谐和,仅有思想而没有情感,不是散文的本质性要求。

哲学与散文之间的关联是内在的,表现为思想与情感间显示着最本原的生命亲近,《庄子》与《孟子》就标志看中国哲学与散文之间最古老的联系。

庄子不是借助纯粹概念的分析来表达思想,而是善于借助形象和寓意之间的关联,揭示深刻的人生奥秘,虽然他的散文中也有一些概念。

孟子的说理,带着人生的全部激情,并正视人性的善良和伟大说理,因而,情感因素的参与,使《孟子》本身具有抒情的力量。

中国古代思想的诗歌源头和散文源头,使古老的思想始终保持激情创造与诗意抒情的力量,当然,思想发展到后来,逐渐与诗性分离,走上了专门化道路。

东北三省三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东北三省三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到绘画,首先应打破传统的书、画同源,或书出于画的似是而非之说。

从我国龙山期、仰韶期的彩陶,以逮殷代的青铜器,其花纹的情形,在今日犹可考见。

这可以说是今日能够看到的中国最古的绘画。

彩陶文化期的花纹,多彩多姿;青铜器的花纹,威重神秘;但两者皆系图案的、抽象的性质,反不如原始象形文字之追求物象。

一直到战国时期,才有一部分铜器上的狩猎、动物的花纹,带有活泼的写实意味。

由这种古代实物的考查,可以明了我国的书与画,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系统。

由最早的彩陶花纹来看,这完全是属于装饰意味的系统,所以它本身没有象形不象形的问题。

例如把这类花纹应用到衣服器物上面,以表示服用者的不同身份,这依然是对被装饰的对象,由装饰的象征性而赋与以当时所要求的意味。

由甲骨文的文字来看,这完全是属于帮助并代替记忆的实用系统;所以一开始便不能不追求人们所要记忆的事物之形。

等到约定俗成之后,便慢慢从事物之形中解放出来,以追求实用时的便利。

所以文字与绘画的发展,都是在两种精神状态及两种目的中进行。

何况我国六书中指事的起源,没有人能说它会晚于象形。

因造字之始,即有指事的方法,即可斥破由象形文字而来的文字是与绘画同源,或出于绘画之说之谬。

书画的密切关联,乃发生在书法自身有了美的自觉、成为美的对象的时代;其引发此一自觉的,恐怕和草书的出现有关系。

因为草书虽是适应简便的要求,但因体势的流走变化,易于发挥书写者的个性,便于不知不觉之中,成为把文字由实用带到含有游戏性质的艺术领域的桥梁。

在历史中最先在书法上受到艺术性欣赏的,当为后汉章帝时杜度的章草,由此流衍而为崔瑗的草贤,张芝的草圣。

而张彦远的《书法要录》,一开始便录有后汉赵一的《非草书》。

非草书,是对草书加以非难。

赵氏认草书为“示简易之旨,非圣人之业”,所以他劝大家把这一番精力,应“用之彼七经”和“稽历协律”这一方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早晨,还是很早的时候就进林子了。二兰子总是这样:不管心里多么不痛快,一进了这林子就变得高兴了。看吧,这里的草叶儿才叫好呢!青青一片,崭新崭新的,叶片儿宽板板,长溜溜,就像初夏的麦苗儿。那草棵里面还有花哩,红一朵,黄一朵,二兰子先拣一朵大的插在头上,然后才解了绳儿,举起手里那把雪亮亮的镰刀……小鸟儿在头顶“喳喳”地叫了几声,清甜的空气直往鼻孔里扑,二兰子高兴极了!她盯着那镰刀刃儿,镰刀刃儿锃亮锃亮,反射着阳光,耀得她眯起了眼。四周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她脸儿红红的,四面儿瞧瞧,心里一热,不知怎么脱口喊了一声:“大刀睐,小刀睐——”呀,满林子都喊哟!二兰子听到那声音了,听那尾音儿,在林子里还引起了一阵“啦沙沙沙……”的震动。二兰子恣得闭上了眼睛,一溜睫毛显得格外长、格外密。她大仰着脸儿,眼也不睁,嘻嘻笑着又喊一遍,“大刀睐,小刀睐——”她喊完了,大气儿也不出,只用心听着自己在这树林子里的声音。大树林子绿蒙蒙的,多宽敞啊!
饶宗颐坚信“做学术不要有框框”,也要去除依傍。在继承清儒朴学的基础上,饶宗颐经过自己的探索,在每一个学术领域都挥洒得淋漓尽致。
1952年,饶宗颐开始执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主讲《诗经》、《楚辞》、六朝诗赋、老庄哲学,同时兼任《东方文化》编辑。期间每年都有机会被派到国外开会,参加美、法等国的汉学研究机构的工作,跟外国汉学家的交往日益密切,接触到很多早年流失海外的典籍孤本,并能到印度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他学问的规模更加博大。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试题预览
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内考)语文试题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内考)语文试题

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内用)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中介组织作为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主体,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当前,应着力培育文化中介组织,发挥其在开拓文化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畅通文化要素流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文化中介组织是指从事文化的策划、居间、代理、咨询、出租等活动,在市场中为供需双方提供交换信息、促成交易等服务的文化市场经营主体。

在文化市场中,文化企业不必也不可能承担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流通、消费等全部环节的活动,而是需要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各类文化咨询服务机构提供选题、策划、组织、联络等各种中介服务。

要实现文化创作与文化产品生产的有效沟通和对接,也需要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中介组织及经纪人、代理人提供设计、包装、推广等服务。

文化中介组织有助于提升文化市场效率。

合理配置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化中介组织的经营与服务为文化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提供了有效途径。

例如,一些文化中介组织在文化产品的交换活动中,通过经纪人的创造性智力劳动与服务,为文化交易双方提供沟通、合作、成交的机会,拓宽文化信息传播渠道,大大降低了文化市场交易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世界海权兴衰交替5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海权构成了许多国家的战略追求,然而各国追求海权的历史命运却截然不同。

有的国家(英、美)通过发展海权实现了国家长久的强盛;有的(法、德)则惨遭失败乃至国运衰落;有的国家(英、美)的海权保持了长久的存在;有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则很快完成了从崛起到衰落的蜕变;还有的国家(如俄-苏)的海权追求一方面促进了国家崛起,但过度追求又埋下了国家衰落的根源。

海权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历史机遇在于中世纪晚期出现的地理大发现,不同国家面对海洋的不同选择,尤其是东西方国家对历史机遇的不同把握,导致了不同的国家命运。

欧洲的一些国家抓住了历史机遇完成了国家崛起,而东方国家尤其是创造了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奇迹的中国,却与近代世界权势变革的历史机遇擦肩而过。

这一巨大差异无疑值得进行深刻反思。

世界历史表明,资本扩张与更新能力既是海权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决定海权能否长久存续与发展的支撑性要素。

同时,技术与制度创新能力、产业主导能力也是决定海权盛衰的重要因素。

在历史上,海上霸权国都分别主导了各自时代的技术革新,如葡萄牙的多桅帆船、荷兰的麦卡托航海图、英国的战列舰、美国的海军航空学等。

世界霸权国不仅是世界海军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经济领先产业的主导国。

由此可见,要成就大国海权,不仅需要足够强大的海军,而且还必须是世界科技的创新国,必须主导世界经济的领先产业。

因此,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尤其要摆脱那种强调大国崛起离不开海权支撑,而忽视海权背后一系列复杂社会因素的简单化思维。

近年来,随着中国海洋安全环境的日趋复杂,中国的海军力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积极应国际社会的要求实现了海军首次走出国门赴亚丁湾巡航。

而当前国际和国内社会,围绕中国海权发展动向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均产生了激烈的争议。

国际上,“中国海权威胁论”大有甚嚣尘上之势。

在国内学术界和理论界,围绕中国海权发展也存在着尖锐的对立:有学者疾呼中国发展海权,并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也有学者从地缘政治制约性、综合国力的支撑能力、与霸权国冲突的风险等角度,主张要避免进入“海权的误区”,尤其要避免重演历史上德国挑战英国海洋霸权而遭失败的历史悲剧。

从国际看,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判断中国海权发展及其影响的战略困惑;从国内看,则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转型中所出现的战略迷茫。

因此,科学规划和安排海权发展战略已成为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如何走出困境,无疑是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当务之急。

中国属于典型的陆海复合国家,海陆的双重易受伤害性构成了中国的地缘政治弱点,决定了中国必须努力在海陆发展上保持平衡,并在国家大战略上选择真正有益于国家的发展道路。

中国海权发展应与海洋经济乃至综合国力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这并不意味着与和平崛起外交战略追求的矛盾,相反恰恰是确保中国内政与外交保持稳定,避免内乱和地区冲突的基础和保障。

中国海权力量的发展不可能放弃陆缘安全及其战略安排而选择全球性海权战略,而仅仅是谋求满足主权需求和一定海洋空间的有限的海权战略。

(节选自刘中民《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历史反思》,有删改)1.下列对“海权产生与发展”的表述,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A.以中世纪晚期出现的地理大发现为历史机遇,海权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兴起。

但在世界海权兴衰交替的历史进程中,各国追求海权的历史命运却截然不同。

B.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的战略诉求,西方国家抓住历史机遇完成了国家崛起,而中国却与历史机遇擦肩而过。

C.资本扩张与更新能力能从根本上推动海权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决定海权能否长久存续与发展的支撑性要素。

但技术与制度创新能力、产业主导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D.成就大国海权,能够主导世界经济的领先产业,成为世界经济领先产业的主导国比拥有足够强大的海军,成为世界海军最强大的国家更重要。

2.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下中国要发展海权,就必须重视海权背后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因素,摆脱那种强调大国崛起离不开海权支撑的简单化思维。

B.“中国海权威胁论”大有甚嚣尘上之势,体现了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判断中国海权发展及其影响的战略困惑。

C.虽然中国海军力量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作为传统陆权国家的中国在向海权国家转型的过程中仍面临着战略迷茫。

D.科学规划和安排海权发展战略已成为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因此,中国的海权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俄-苏追求海权的历史结果来看,海权追求的确能够促进国家的崛起,但过度追求又会埋下国家衰落的根源,所以适度原则非常重要。

B.随着中国海洋安全环境的日趋复杂,中国海权已有了一定的发展。

而海军首次走出国门赴亚丁湾巡航,也证明中国发展海权符合国际社会大发展的需要。

C.中国属于典型的陆海复合国家,这一点决定了在海陆发展上保持平衡并与海洋经济乃至综合国力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才是真正有益于中国海权发展的道路。

D.中国海权发展是确保中国内政与外交保持稳定、避免内乱和地区冲突的基础和保障,并不会妨碍中国的和平崛起外交战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也。

年十二失母,居丧过礼。

及长,理韩诗、《严氏春秋》,明天文历数。

王莽时,恽西至长安,乃上书王莽曰:“智者顺以成德,愚者逆以取害。

上天垂戒,欲悟陛下,令就臣位,转祸为福。

若不早图,是不免于窃位也。

”莽大怒,即收系诏狱,劾以大逆。

遂系经冬,会赦得出。

建武三年,又至庐江,因遇积弩将军傅俊东徇扬州。

俊素闻恽名,乃礼请之。

俊军士掠夺百姓,恽谏曰:“昔文王不忍露白骨,武王不以天下易一人之命,故能获天地之应。

将军如何不师法文王?愿将军亲率士卒,收伤葬死,以明非将军本意也。

”从之,百姓悦服,所向皆下。

七年,俊还京师,而上论之。

恽耻以军功取位,遂辞归乡里。

县令卑身崇礼,请以为门下掾。

恽友人董子张者,父先为乡人所害。

及子张病,将终,恽往候之。

子张垂殁,视恽,歔欷不能言。

恽曰:“吾知子不悲天命,而痛仇不复也。

子在,吾忧而不手;子亡,吾手而不忧也。

”即起,将客遮仇人,取其头以示子张。

子张见而气绝。

恽因而诣县,以状自首。

恽客居江夏教授,郡举孝廉,为上东城门侯。

帝尝出猎,车驾夜还,诏开门人,恽拒关不内。

帝令从者举火射帝面。

恽曰:“火明燎远。

”遂不受诏。

帝乃回从东中门入。

明日,恽上书谏曰:“昔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万人惟忧。

而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暴虎冯河,未至之戒,诚小臣所窃忧也。

”书奏,赐布百匹。

后令恽授皇太子韩诗,侍讲殿中。

再迁长沙太守。

后坐事左转芒长,又免归,以病卒。

(选自《后汉书·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因遇积弩将军傅俊东徇扬州徇:征讨B. 及子张病,将终,恽往候之候:等候C. 恽因而诣县,以状自首诣:往,到D. 车驾夜还,恽拒关不内内:接纳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郅恽敢于直言的一组是(3分)①若不早图,是不免于窃位也②遂系经冬,会赦得出③愿将军亲率士卒,收伤葬死④吾知子不悲天命,而痛仇不复也⑤恽曰:“火明燎远。

”遂不受诏⑥暴虎冯河,未至之戒,诚小臣所窃忧也A.①③⑤ B.①③④C.②③⑥ D.②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郅恽多才守礼。

他通晓《韩诗》、《严氏春秋》,还懂得天文历法。

十二岁时母亲去世,他守丧时悲痛的程度超过了礼数要求。

B.郅恽胆大正直。

王莽执政时期,郅恽到京城长安,借天命祸福之说劝谏王莽还政,退回臣子之位,因此惹得王莽大怒,将其抓捕收入牢狱,但终得赦免。

C.郅恽忠于友情。

郅恽的朋友因父亲被人害死的仇没报而不能瞑目,他亲自带人杀掉那人,使朋友安心死去,自己投案自首。

D.郅恽善于进谏。

文中多次写到了郅恽直言进谏,前几次都因所谏招惹了大祸,只有最后一次劝谏光武帝刘秀,得到了刘秀的赏识器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恽耻以军功取位,遂辞归乡里。

县令卑身崇礼,请以为门下掾。

(6分)译文:②而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4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8~9题。

金人捧露盘·卢龙①怀古②【清】尤侗出神京,临绝塞,是卢龙。

想榆关、血战英雄。

南山射虎,将军霹雳吼雕弓③。

大旗落日,鸣笳起、万马秋风。

问当年,人安在?流水咽,古城空。

看雨抛、金锁苔红。

健儿白发,闲驱黄雀野田中。

参军岸帻④,戍楼上、独数飞鸿。

【注】①卢龙,自古为北方边关要塞,汉代飞将军李广曾在此驻守。

②此词作于词人被贬期间。

③李广射虎而又为虎所伤,最终射杀猛虎的英勇壮举。

④参军岸帻,东晋孟嘉落帽的典故,孟嘉是征西将军桓温的参军,桓温极为赏识孟嘉,并重用他。

8.在词的上阕内容中,作者是怎样塑造“飞将军”李广的形象的?(5分)答: 9.“问当年,人安在”一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下阕内容分析作者此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_______,适百里者,_______;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庄子《逍遥游》)(2)爱其子,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 ,惑矣。

(韩愈《师说》)(3)_______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 。

(陆游《游山西村》)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大敌当前何承亨如血残阳渐渐湮没于大漠西缘,暮霭里移动着两个身影。

冰寒月牙儿发出微弱的光晕,这一高一矮的身形剪影似乎是荒漠里惟一的活物。

四野,死一般荒凉沉寂。

矮的在前侧狠命地拽,高的在后侧磨蹭着不肯走,像一只正被拖向屠宰场的肥硕奴羊。

两人手腕被铐在了一起。

高而胖的是逃犯柱子,矮而瘦的是边城派出所民警尕雄。

突然,尕雄猎犬般竖起耳朵,说:“快走,必须尽快赶到西夏古城遗址的墙脚下避一避。

”柱子问:“避啥呀?”尕雄说:“你外地人,不知道这险。

你感觉到风和越来越浓的黄尘味儿了吗?沙暴就要来了。

”说话间狂风夹着沙砾已打在脸上,直往颈子里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