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3)

合集下载

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来就十分重视天人关系,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注天人关系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汉初名臣晁错在一篇上奏皇帝的文书中发表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其中说:让德政普及,使得天上的飞鸟、地下的水虫草木等都为其蒙被,然后才能使得“阴阳调”“风雨时”,维持良好的生态秩序。

这种试图以人为因素影响“天”的意志的主张,其实体现了比较开明的生态意识。

汉宣帝时,御史大夫魏相上书引述《明堂月令》的内容,主张顺应阴阳四时执政。

他说:执政者的行为“奉顺阴阳”,则“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五谷丰登。

所谓“风雨时节”,是汉代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

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风雨时节五谷熟”“风雨时节五谷成”等文句,都表达了同样的社会愿望。

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较早成熟,正与农耕生活对自然生态条件的高度依赖有关。

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本身就具有科学意义。

中国早期的农学和医学,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得以发达的。

在反映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的种种文化遗存中,如果剥去神秘主义的外壳,可以发现其科学思想的内核。

《孟子·告子上》说,齐国都城临淄附近的牛山曾经草木茂美,但因为位于都市的近郊,人们随意砍伐,还能够茂美吗?当得到雨露的润泽,又会生长新芽嫩枝,然而在这里放牧牛羊,就又变得光秃秃的了。

所以说,得到滋养,万物都会生长;失去滋养,万物都会消亡。

孟子富有哲理的名言“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包含着生态平衡的思想。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带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带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自诩.(xǔ)潜.(qiǎn)力癖.(pǐ)好固执.己见(zhí)B.旋.涡(xuàn)遒劲.(jìng)倩.影(qìàn)休戚.相关(qī)C.矿藏.(zàng)匀调.(tiáo)苔藓.(xiǎn)汗流浃.背(jiá)D.栖.息(qī)虔.诚(qián)羞怯.(qiè)脍.炙人口(kuài)2.(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许多的哥抱怨,自从专车出现,自己的月收入大幅减少.人们越来越亲睐手机约车,认为其比出租车便宜、叫车更快以及服务更好B.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第二天,就有人在网上拍卖她的一幅题词和三封亲笔书信,这是势利者对屠呦呦、对科学精神的双重亵渎C.最悲伤作文《泪》在网络上流传,引发了外界对大凉山贫穷问题的关注.然而《泪》的发现者却遭到调查,其所在学校也收到因涉嫌违建被强拆的最后通谍D.高考不是唯一,失利也不必哀声叹气,甚至自杀.当不幸来临,我们绝对不是出离愤怒、铤而走险,而是要学会“顺其自然、为所当为”3.(3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是多哥的大幅风景画,现在已经出现在我眼前了,色彩鲜艳,像老式铜板画一样没有景深,印刷得十分。

②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

死时,生便不存在,皆是死亡,犹如一场势不可挡的洪水。

,一股新的浪头涌起,便全是生命,便是银色的极乐的源泉。

③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④老贝尔曼的充血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A.考究既而沸沸扬扬不以为意B.讲究继而沸反盈天不以为然C.考究继而沸反盈天不以为然D.讲究既而沸沸扬扬不以为意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科幻影片《火星救援》在北美上映前,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液态水,成为这部电影的绝佳预告片B.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自5月1日起,将现行的18项对小微企业免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C.针对校园暴力频发的现象,有关部门应组织法律界与教育界专家修订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以提高犯罪成本,震慑青少年犯罪行为D.“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记录了魏晋名士的玄言清谈和逸闻轶事,语言精练含蓄,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情5.(3分)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的一句是()若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让心保有在自然中的谦卑,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

2018年哈三中二模语文答案

2018年哈三中二模语文答案

2018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答案1.C。

2.A。

3.B。

4.C。

5.①第一次呼喊:内心情绪的释放。

在家中不被重视的压抑,进入林子的喜悦,青春的躁动,这些情绪都寄托在了这呼喊中。

②第二次呼喊:对自我的探寻和对自由的向往。

“只用心听着自己在这树林子里的声音。

”意味着她对自我的存在进行着寻找;“大树林子绿蒙蒙的,多宽敞啊”暗示了她对自由的向往。

③第三次呼喊:对爱情的渴望。

“她清了清嗓子,面向河西,用甜津津的声音”,由此可见二兰子渴望着对方的回应。

6.①环境设置上:林子是文中主人公的活动场所,也是小说情节展开的重要背景。

②形象塑造上:林子生机勃勃,自然原始,它有助于衬托二兰子充满青春激情、单纯美好的形象特征。

③思想内涵上:林子具有丰富的象征含义,它象征了爱情的萌动,生命的张扬,无边的自由与生命的未知……这和作者表现青春悸动、凸显人性之美、彰显原始生命力的主旨吻合。

④审美意蕴上:作者既赋予林子一种生命的自然美,更赋予它一种未知的神秘美,对林子的描写使文章充满了诗意。

7.C。

8.AD。

9.①慎思明辨:能够发现“疑古派”的问题。

②独立创新:不墨守陈规,打破各种“框框”。

③注重实践:到外国实地考察、研究。

④注重交流:和外国学者交流学习。

10.C。

11.D。

12.B。

13.(1)末世的风俗盛行以来不再是这样,读书人都空守章句之学,只会背读师长的言论,用在当世事务上,几乎没有一件用得上。

(2)(我们)应当广泛研读经典著作中的精要,用来成就功名事业,如果能两全其美,那样我自然也就没什么可批评的了。

14.BE。

15.①比喻。

诗人用塘水在清风吹拂下微有波纹,轻轻荡漾的状态比喻“春慵”,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慵的不可捉摸、恍恍惚惚,浮浮沉沉的状态。

②拟人。

“东风无力,欲皱还休”,以“无力”“欲……还……”写“东风”与“春水”,形象生动地写出景物轻柔、缓慢的状态,也就是诗人慵懒的状态。

③描绘景物展现“春慵”(“托物寄情”、“借景抒情”亦可)。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考试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考试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

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即侧重于“诗”(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

从文艺的社会作用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代,出于实现社会理想的需要,孔子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功用。

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面讲,要求两者完善和谐,甚至更重内容。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武》《韶》两乐相比,《武》颂攻伐,虽然形式也完美,但不如歌颂仁政的《韶》乐那样“尽善尽美”。

从文艺批评标准的层面讲,孔子明确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即“中正和雅”,要求的是作品在缘情、言志时不要太直露,而应适度。

同样,“无邪”仍然是从突出“文治合一”的社会教化论申发的,关涉孔子对文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理想的追求。

孔子“诗教”文艺观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

一方面,孔子并非就文艺论文艺,而是将其作为培植理想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他又并非简单将文艺视为教化的工具,而是充分认识到了其所具有的“文以发蒙”“以美养善”的社会效益。

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并对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产生了根本影响。

“兴观群怨”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特色。

“兴”即“引譬连类”“感发志意”,强调通过譬喻喻,使人联想、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观”即“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怨”指“怨刺上政”“怨而不怒”。

2018年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二)语文试题

2018年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二)语文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二)语文本试题卷共12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百越之中的“於越”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基因,那儿的先民与“乌鸟”结缘。

《说文解字》说“於”即“乌”,“於越”就是“乌鸟佑护越人”的意思。

《博物志》曰:“越地深山有鸟,如鸡,青色,名曰冶鸟。

此鸟白日见其形,鸟也;夜听其鸣,人也。

时闻乐便作人悲喜,形长三尺,涧中取石蟹就人间火炙之,不可犯也。

越人谓此鸟为越祝之祖。

”鸟为越族部落的原始图腾即护身符,古籍记载越族中早有鸟书与鸟语,人们穿鸟纹服,用鸟形器,还遵行鸟居,耕作鸟田……温州有“贩越”民族,"4”即“鸥”,鸥鸟是他们的保护神。

广西有“骆越”民族,“骆”即“雄”,就是越语中的“鸟田”。

看来,百越的“崇鸟”是一脉相承的。

“乌”,又名孝鸟。

因为乌鸦有反哺之孝德,而为世人所效仿。

成公绥《乌赋》有孝鸟集余之庐,乃渭尔而叹曰:“余无仁惠之德,祥禽昌为而至哉?”舜帝是中华孝德文化的鼻祖,民间的说法是“乌乃舜之影”;孔子说“孝乃德之本”。

崇乌便是崇舜崇孝崇德。

“乌”,还名曰玄鸟。

“越为禹之后。

”传说中的禹胼手砥足,栉风沐雨,化为黑熊与水怪进行搏斗,终于制服了滔天洪水。

201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201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201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考语文三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以生态文明视角发现乡村的价值①看待乡村,人们习惯用工业文明的视角,也就是以工业化、城市化标准衡量乡村,最常见的评价指标是规模效益。

在这样的视角下,乡村的生产和消费似乎都变得不“经济”,也无法成为人们获取经济利益的场域。

因此,在一些人看来,乡村只能依附于城市。

然而,当我们换个评价体系,以生态文明的视角看待乡村时,就会发现它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

②事实上,跳出依附视角就能发现,乡村文明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为基础,无论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是信仰与习俗,都维系着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

乡村完全可以发展可循环利用的智慧农业,而不是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伤害环境或“有水快流”的掠夺性农业。

乡村生活,也可以相对超脱“时间就是金钱”的经济属性,寻求与大自然更合拍的生活节奏,缔造有利于生态、生活和生命健康的生活状态。

更重要的是,乡村具有传统文化的保存功能,可以成为刻板都市生活的精神后花园。

③如果说,工业文明理念让人们更注重生产结果,更追求财富,生态文明理念则给予生产和生活过程同等重视,因而更能发掘生命的意义,洞察生活的幸福。

现在乡村建设的问题,不少是因为人们习惯于把城市文明机械地移植到乡村,诸如“用城市建设的思路改造乡村”“就地城市化”等想法,其实是把城市问题复制到了乡村,甚至用一个存在问题的模式替代了乡村最美好的东西。

④比如,把城市的垃圾处置方式移植到乡村后,乡村生产与生活之间的有机循环被消灭了。

在乡村,农民生产的绝大多数东西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生活垃圾以及动物的粪便,更可以变成有机肥回到农田。

可惜,这一有机循环文化在错误的理念支配下被消灭了,于是出现了秸秆焚烧、动物粪便污染以及垃圾收集、运输、填埋等问题。

⑤乡村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去理解,乡村像是一座尘封的宝库。

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对待它、体会它,就会发现其中不可替代的价值。

最新--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最新--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8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I卷(选择题共18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8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题意的。

表1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18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018年)及2018年人口的相关数据比较。

回答1-2题。

1.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与我国目前人口现状不符的是A.劳动年龄人口(18-59岁)数量一直明显上升B.老年人口数量一直明显上升C.人口素质仍需不断提升D.人口流动及迁移比较频繁2.针对上述人口变化特点,我国应该采取的措施是①改变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增长②继续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③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技术事业④改革户籍政策,引导人口流动⑤积极鼓励境外移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图1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1完成3-5题。

3.判断下列有关地理现象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乙村一年当中绝大部分时间看不到日出景观B.A处能形成壮观的瀑布C.图示区域最高处海拔超过900米D.河流下游段自西北向东南流4.甲乙两村的最大高差约为A.199 B.299C.399 D.4995.甲乙两村之间将要规划建设一条村级公路,要求最大坡度不得超过20%[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l000/o],那么这条公路的合理设计长度最接近A.6km B.9km C.18km D.18km 图2所示范围为某卫星拍摄到的地球部分区域投影(阴影部分为黑夜),图2中A点位置为680 S,l000 E,极点位于线段AC之间。

2018年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二)语文试题答案

2018年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二)语文试题答案

模拟精编大考卷 ( 二)
他获奖产生的 影 响 . 谈 看 法 时 , 要 注 意 结 合 文 本, 对小说矛盾冲突的解释不正确, 应是在农 7. C E㊀A. 村城市化的过程 中 老 赵 这 老 一 代 农 民 的 传 统 理 念 不要割裂开来分析 .
是为了说 明 那 位 副 校 长 不 懂 建 筑 的 美 学 理 念 ,
乡村建设 , 为江浙 部 分 乡 村 提 供 旧 房 改 造 的 设 计 . 行走 在 这 样 一 个 大 潮 边 缘 ㊁ 不断探究 ⑤ 冷静旁观 : 自己的发 展 路 径 和 社 会 快 速 发 展 的 契 合 点 的 人 , 他不是融 到 里 边 去 , 他 是 在 旁 边㊁ 在 边 缘, 找到切 入点的这么一个建筑师 . 解析 : 通读 全 文 , 梳 理 传 主 的 人 物 事 迹, 再对传主 形象特 点 进 行 概 括 . 作 答 时 , 可采用先总后分的 格式 . 这篇传记中 的 王 澍 坚 守 理 念 ㊁ 拒 绝 名 利㊁ 敢 于批判 , 这些人格魅力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 王澍的边缘性 体 现 在 : 6. ① 地 域 上 的 边 缘; ②身份认 识的边缘 ; ③ 设计理念的边缘 . 关系 : ①地 域 上 的 边 缘 决 定 了 他 的 代 表 作 都 集 中 在江浙一带 , 少了 北 上 广 的 热 闹 , 有一点与主流分 离的清高 . ② 身份 认 识 的 边 缘 决 定 了 他 把 自 己 定 位于 业余 , 他没 有 设 计 费 高 低 的 顾 虑, 从而让他 拥有了无 人 可 以 干 涉 设 计 的 决 定 权 , 让他获得了 更大的自 由 度 . ③ 设 计 理 念 的 边 缘 , 让他一直行 走在一个大潮边 缘 , 能 做 冷 静 的 旁 观, 从而找到恰 好的切入点 , 让他 的 作 品 超 越 争 论 , 并演化成扎根 于历史背景 ㊁ 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 解析 : 先通过整合 文 本 , 概括王澍的 边缘性 是体 现在哪几 个 方 面 , 再结合这几个方面逐一分析对 出来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1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要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与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闲话红烧肉如果要找一些食物来代表中餐的话,红烧肉大概可以排到很靠前的位置。

为什么红烧肉有那么大号召力呢?从食品技术的角度,“红烧肉"有两个基本元素:“红烧"和“肉"。

这里,我们先说“肉"。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发展史中,绝大多数时候人类都是在为了食物而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

尤其是在每个人都吃“纯天然、有机、野生"食物的那个久远古代,人们吃的大多数食物应该是野菜草根之类。

吃肉就更加困难,现代人拿着猎枪也未必总有收获,只有树枝石头的他们在打猎的时候还得考虑不要被猎掉。

即便是能够打到一些动物,天天唱“为了生活,我们四处奔波"的猎物们身上的脂肪也很有限。

对他们来说,能够迅速补充体力的糖和能量密度高的脂肪,无疑都是最优质的食物。

优质而难得,就越发渴望拥有。

对高脂、高糖食物的追求,在互相不通有无的各族人群中都流传了下来。

从世界各地对婴幼儿食品偏好的调查来看,这种偏好或许已经写进基因而成为“先天"的了。

从现代食品科学的角度,脂肪对于食物的风味至关重要。

一方面,许多风味物质存在脂肪中。

另一方面,许多香味物质本来就是油脂分解转化的产物。

而油脂产生的细腻丰富的口感也不是纯蛋白、纯淀粉,更不是纤维素所能比拟的。

风味和口感,油脂尤其是肥肉中所含的饱和脂肪,都具有巨大的优势。

再说红烧。

肉中总是有些蛋白质,而蛋白质与糖加热发生的美拉德反应,是各种肉类香气的来源。

除了烧烤和油炸,红烧大概是最能让美拉德反应发生的“低温烹饪"了。

分子美食学的创始人蒂斯探讨过这个问题,发现主要是脂肪中的磷脂容易发生氧化,产物在纷繁复杂的美拉德反应产物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一个实验是用半胱氨酸和核糖进行美拉德反应。

在其中分别加脂肪酸或者磷脂,把得到的“肉味香精"用色谱进行分析,着重比较产生肉味的杂环化合物和脂肪氧化产物的谱峰。

结果证实,磷脂在美拉德反应产生“肉香"中具有重要作用。

于是,在完全不懂化学不懂生物的时代,老祖宗们琢磨出的红烧肥肉又一次被后世的科学证实了合理。

不过,人类折腾了这么久,到底是进入了“营养过剩"比“营养不足"更受关注的时代。

“不天然、不野生"的饲养动物,可以轻易地提供极大丰富的脂肪。

老祖宗说“物极必反"又得到了例证:比他们更老的祖宗们为之流血乃至牺牲的脂肪,最终变成了健康的敌人。

不管你做得再“肥而不腻",只要它还能好吃脂肪就少不了。

同样质量的食物,脂肪的热量最高,是糖和蛋白质的两倍多,所以许多人担心吃了长胖。

实际上,如果能做到吃了肥肉就少吃同等热量的其他食物,那么长胖的问题还真不大。

肥肉中的脂肪大量是饱和脂肪,会促进“坏胆固醇"的增加,从而影响心血管健康,这才是肥肉真正的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说红烧肉就不能吃了。

毕竟,食物的一大功能是享受,在美味和健康之间,并不需要完全偏向健康。

红烧肉虽然不是健康食品,但偶一为之,尤其是吃了之后再减少其他饱和脂肪以及高热量食物,对健康的影响即便是有,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选自“果壳网”,有删节)1.下列关于食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久远的古代,人们获得食物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脂肪的补给就更是难上加难。

B.相比野菜草根一类的食物,肉类含有更多补充体力的糖和能量密度高的脂肪,因而也更难得。

C.婴儿似乎大多数更喜欢高脂高糖食物,这说明对食物的偏好或许是一种“先天”的习惯。

D.肉食不仅在能量方面比素食占有优势,口感也比素食更为细腻丰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肉类中的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与糖发生美拉德反应,烹饪过程中便会散发出香气。

B.烧烤、油炸、红烧等烹饪方法最能让美拉德反应发生,这也就是这样烹制的肉类更香的原因。

C.通过半胱氨酸和核糖反应的实验,分子美食学创始人蒂斯证明美拉德反应的产物主要是磷脂的氧化物。

D.古人虽然不懂得化学生物方面的知识,但靠经验积累的烹饪技法往往是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饲养动物使今天获得肉类食物变得十分容易,于是人们对营养过剩的担心渐渐超过了对营养不足的关注。

B.“肥而不腻”只是通过烹饪手段改变食物的口感,并不能解决食物脂肪含量过高的问题。

C.肥肉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会对心血管健康产生危害,这要比热量过高使人发胖的危害更大。

D.虽然红烧肉热量很高,但只要控制好数量并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人,就不会影响健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田绍斌,汾州人。

仕河东刘钧为佐圣军使,戍辽州。

周显德四年,领五十骑来归,钧屠其父母家属。

宋初,随崔彦进征李筠,攻大会砦,破之,以功迁龙捷指挥使。

又败筠于泽州荼碾村,筠退保泽州,绍斌凿濠围守,流矢中左目,前军部署韩令坤以其事闻。

及太祖召见于潞州,绍斌杀晋军益众,夺其铠甲。

又从讨李重进于扬州,壁城南,围三日,城溃,斩首逾千级。

会全师雄寇神泉,绍斌率所部败其党数千,时汉、剑道梗,因赖以宁。

至道元年,领徒入蕃讨贼,斩首二千级,获羊、马、橐驼二万计,马以给诸军之阙者。

捷闻,手诏嘉谕之。

数部金粟帛诣灵武、清远。

远人砻服不扰。

未几,皇甫继明、白守荣等督转饷于灵州,绍斌率兵援接,抵成井。

贼逾三千余,来薄阵。

且行且斗,至耀德,凡杀千人。

寇复尾后,绍斌为方阵,与敌兵确于浦洛河,大败之。

初,守荣与绍斌为期,既而继明卒,故后一日,遂为贼所围。

守荣等欲击之,绍斌日:“蕃戎轻佻,勿弃辎重与战,当按辔结阵徐行。

"守荣等忿日:“若但率兵来迎,勿预吾事。

"守荣等自欲邀功,与战,败。

绍斌率所部徐还,一无遗失。

至清远,见濠中人裸而呼日:“我白守荣也。

"绳引而上,解衣遗之。

时命李继隆、范廷召讨继迁,就命绍斌为本州都部署兼内外都巡检使。

丝隆丛遗盗之败上闻,言绍斌握兵不顾,欲图方面,有异志。

太宗怒日:“此昔尝背太原来投,今又首鼠两端,真贼臣也。

"即遣使捕系诏狱鞫问,贬虢州安置。

真宗即位,召还,授右监门卫大将军、领叙州刺史,寻改莱州防御使。

调环庆灵州清远军部署。

庆州有野鸡族,数为寇掠,道路患之。

绍斌召其酋帅三人,断臂、馘、劓放还,寇感化,帖服。

景德二年,卒,年七十七。

为人有法,然性暴戾,故屡被黜。

子守信,为内殿崇班闰门祗候。

(节选自《宋史·田绍斌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壁.城南壁:营垒B.会全师雄寇.神泉寇:侵犯C.贼逾三千余,来薄.阵薄:迫近D.即遣使捕系诏狱鞫.问鞫:审问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田绍斌“为人有法”的一组是(3分)①绍斌率所部败其党数千②绍斌为方阵,与敌兵确于浦洛河,大败之③蕃戎轻佻,勿弃辎重与战,当按辔结阵徐行 !④绍斌率所部徐还,一无遗失⑤调环庆灵州清远军部署⑥绍斌召其酋帅三人,断臂、馘、劓放还,寇感化A.①②④B.③⑤⑥ c.②③⑥D.①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土A.田绍斌在刘钧手下任职,镇守辽州。

周显德四年,他带领五十骑投奔后周,刘钧为此十分卤怒,把田绍斌的家属全杀了。

B.宋朝初年,田绍斌两次打败李筠,但在围守泽州作战时,左眼不慎中箭受伤。

太祖召见他后,他愈战愈勇,又连续取得多次胜利。

C.田绍斌在至道元年人蕃讨贼作战中大获全胜。

捷报上闻,皇帝亲手书写了诏书嘉奖他,还为他输送了金银、粮食、丝织品。

D.浦洛之战后,朝廷新任命的征讨大臣向皇帝进谗言,皇帝为谗言所动,一气之下,把田绍斌打发到虢州去了。

7.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初,守荣与绍斌为期,既而继明卒,故后一日,遂为贼所围。

(5分)(2)继隆以浦洛之败上闻,言绍斌握兵不顾,欲图方面,有异志。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元]盍西村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

官课今年九分办①。

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

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注】①官课:指上缴官家的租税。

九分办:免去一分赋税,按九成征收。

8.开篇“绿云冉冉锁清湾”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曲加以赏析。

(6分)9.结尾“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语调轻松却带有深意,请加以分析。

(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曾子日:“,任重而道远。

,不亦重乎?”(《论语》)(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日:“,。

”(韩愈《师说》)(3)既见复关,。

,体无咎言。

(《诗经·卫风·氓》)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像天使一样死去周海亮甚至,从被赶上列车,她就知道她必将死去。

她无数次听过集中营的故事:魔鬼般的士兵,黑暗的毒气室,堆积如山的尸骨,臭气熏天的焚尸炉……世界像墓地般寂静,天空飘落着死人的灰烬……列车像拴在一起的棺材,咣当,咣当,坚定地奔赴死亡。

外面冰天雪地,车厢里却热得发狂。

不断有人死去,闷死,热死,病死,吓死,死去了,尸体或被焚烧,或被抛上铁轨,任列车碾成肉酱。

她们本该被处死,可是突然,她们有了生的机会。

集中营里多出一个工厂,制造前线吃紧的钢盔。

她们站在院子,任士兵像牲口那样挑拣。

士兵将看似虚弱或者生病的女人赶到墙角,然后,当着她们的面,一个一个射杀。

她们那般温顺,温顺到枪声响起,立即听话地倒下,没有哀嚎,没有挣扎,没有抽搐。

那里有她的姐姐,她看着姐姐,看着,看着,看着,姐姐就消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