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一)
一、重点词语
1、逸: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奔跑)
2、翔: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止,不动)
3、辱问:今日见辱问于长者(降低身份来问)
4、幸: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希望)
5、黜:舅姑毁黜以至此(降低身份)
6、负载:负载珍重,不复言矣(旅途之劳)
7、将: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方,刚才)
8、涘:昨下第,闲驱泾水之涘()(水边)
9、坐贻:不能鉴听,坐贻聋瞽(gǔ)(因而致使)
10、擘:一时皆下,乃擘(b)青天而飞去(裂)
11、缱绻:幸为少尽缱绻(qiǎnquǎn)(缠绵深厚的情意)
12、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闲暇)
二、通假字
1、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通影,像影子一样)
2、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通晶,水精,即水晶)
3、飨德情恩,词不悉彰,致达远冤(通享,受)
4、从此已去,勿复如是(通以。
已去,以后)
三、一词多义
1、幸:①贱妾不幸(动词,幸运)
②吾君方幸玄珠阁(驾临,特指君王到处)
③幸被齿发(承蒙)
④幸一闻焉(希望)
2、见:①见有妇人(动词,看见)
②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表被动)
3、坐、坐贻:①命坐于灵虚之下(动词,坐在)
②坐贻聋瞽(坐贻,因而致使)
4、辞:①因告辞曰(告辞,辞别)
②乃前致辞者(言辞,言语)
③毅撝(huī)退辞谢(辞谢)
④吾何辞焉(推卸)
5、以:①束以他物(用,把)。
语文小学所有必考知识点归纳

语文小学所有必考知识点归纳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其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汉字学习1. 认读和书写基础汉字,掌握常用字的读音、笔画、笔顺。
2. 学习汉字的基本结构,如独体字、合体字等。
3. 理解并运用形声字的构造原理。
二、词语学习1. 学习常用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 掌握词语的搭配和语境运用。
3. 学习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合。
三、句子结构1. 理解并运用简单句、并列句、主从句等基本句型。
2. 学习句子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3. 掌握句子的时态和语气,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四、阅读理解1. 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 学习文章的体裁,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 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分析文章结构,提炼关键信息。
五、写作能力1. 学习写作的基本技巧,如叙述、描写、议论等。
2. 掌握写作的组织结构,如开头、发展、结尾。
3. 学会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选择合适的文体和表达方式。
六、古诗词学习1. 学习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意境等。
2. 背诵经典古诗词,理解其内容和艺术特色。
3. 学习古诗词的鉴赏和创作方法。
七、文学常识1. 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2. 学习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的基本知识。
3.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八、语言运用1. 学会在不同场合下使用恰当的语言。
2. 学习礼貌用语和日常用语。
3. 掌握语言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九、文化素养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
2. 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历史故事。
3. 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十、综合能力1.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 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不断积累和实践,以形成扎实的语文基础。
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语文基础知识归纳语文是我们学习和运用的基础学科,它涵盖了文字、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本文将对语文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包括文字学、语言学、文学等方面的内容。
一、文字学文字学是研究文字产生、演变和应用的学科。
在汉字文字的学习中,我们需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汉字的构造: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汉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来准确书写汉字。
2. 汉字的发展历史:汉字起源于甲骨文,经历了篆书、隶书等演变过程。
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有助于理解不同字形之间的关系。
3. 汉字的读音:汉字不仅有形体,还有发音。
了解汉字的读音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读出文字。
4. 汉字的意义: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通过学习汉字的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二、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结构、功能、演化等方面的学科。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需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表达意思的关键。
学习词汇的意义、用法和搭配,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
2. 语法:语法是语言的规则和结构,它决定了语言的组织方式和表达方式。
了解语法规则,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 句法:句法是研究句子结构和成分之间关系的学科。
学习句法知识,可以提高我们理解和分析句子的能力。
4.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一种运用语言艺术的技巧,可以使文章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掌握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
三、文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形式,包括诗、散文、小说等。
在学习文学知识时,我们需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文学史:文学史是研究文学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的学科。
通过了解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2. 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学习如何读懂文学作品,包括理解主题、揣摩情感、分析结构等,可以提高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语文基础知识归纳一、字词句段篇1.字的认识和应用–汉字的结构特点–汉字的基本笔画及构字法–常用汉字的部首和偏旁–字的书写规范与技巧2.词的构成和运用–词的构词法–合成词与短语–词义辨析3.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句子的成分–句子的类型与语气–句子的结构分析4.段落的组织与衔接–段落的功能和特点–段落的衔接方式5.修辞手法的应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表达中的作用二、古代文学篇1.诗歌–古代诗歌的发展演变–诗歌的格律体裁–古代诗人及代表作品2.散文–古代散文的特点和流派–古代散文家及代表作品3.戏剧–古代戏剧的发展历程–戏剧的表现形式–代表性戏剧作品及作者4.古代文言文的阅读与鉴赏–文言文阅读技巧–文言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文言文的经典作品选读三、现代文学篇1.现代诗歌–现代诗歌的特点与风格–代表性诗人及作品赏析2.现代散文–现代散文的写作风格–代表性散文家及作品解读3.小说–小说的起源和发展–现代小说形式的变迁–代表性小说及作者简介4.戏剧与影视剧–戏剧与影视剧的区别和联系–现代代表性剧作及导演5.现代文学作品欣赏与评价–分析现代文学作品背景与内涵–评析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水平四、现代汉语语法1.名词–名词的分类–名词的格、数、量等变化2.动词–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等–动词的分类与用法3.形容词与副词–形容词和副词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形容词和副词的辨析与修辞4.代词与数词–代词的种类和用法–数词的表达方式5.连词与助词–连词在句中的作用–助词的功能及分类五、修辞与鉴赏篇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2.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和结构–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3.文学名句的挖掘–名句的背景与意境解读–名句在作品中的作用与价值结语综上所述,语文基础知识的归纳涵盖了汉字认识应用、古代现代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现代汉语语法基础以及修辞与鉴赏等多个方面内容。
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一、词汇与词义1. 词的构成:词根、前缀、后缀2. 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3. 词义辨析:词语的意思、用法和搭配4. 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5. 词语的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二、句子的结构和语法1. 句子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补语等2. 主谓一致、时态和语态的使用3. 从句的引导词和结构4. 句子的呼应和对等结构5. 句子的省略和倒装三、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1.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 对偶、反问、设问等修辞方法的运用3. 修辞格的使用:比喻、拟声、拟态、夸张、反复、排比等4. 修辞手法的效果和作用四、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1. 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过渡2. 文章的段落划分和段首句的写作3. 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描写文的写作技巧4. 文章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的运用5. 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的连贯性五、作文素材和写作技巧1. 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事物、人物、景物等2. 描写和想象:运用五感进行描写和想象3. 比较和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利弊等4. 议论和观点:自己的观点和对问题的看法5. 表达和推理: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推理思路六、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1. 阅读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2. 阅读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划分3. 阅读文章的细节和推理题4. 阅读文章的作者观点和态度5. 阅读文章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七、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1. 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常用词汇2. 文言文的词义辨析和文句的理解3. 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4.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翻译方法5. 文言文的背景和作者特点的了解八、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1. 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2.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 对偶、反问、设问等修辞方法的使用4. 修辞手法的效果和作用5. 修辞手法在不同文体中的应用九、作文素材和写作技巧1. 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事物、人物、景物等2. 描写和想象:通过五感对事物的描写和想象3. 比较和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利弊等4. 议论和观点: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对问题的看法5. 表达和推理: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推理思路十、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1. 阅读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2. 阅读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划分3. 阅读文章的细节和推理题4. 阅读文章的作者观点和态度5. 阅读文章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以上是语文基础知识点的一个概括,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和写作能力。
初一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初一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1.基础知识:
-词语积累:包括生字词的理解、记忆和运用,成语、俗语、谚语的学习与理解。
-标点符号:正确理解和使用各类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问号、引号等。
-修辞手法:初步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并能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2.阅读理解:
-文言文阅读:学习简单的文言词汇,理解并翻译古文,把握古文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及写作技巧。
-现代文阅读:理解文章大意,提炼中心思想,分析段落结构,掌握文章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进行合理推测和判断。
3.写作训练:
-记叙文写作:学会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进行叙事,描写人物、景物,抒发感情,使文章条理清晰,情节生动。
-议论文写作:学会提出论点、摆事实讲道理、引用例子论证观点,形成逻辑严密、论据充分的文章结构。
-应用文写作:熟悉书信、通知、请假条等常见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写法。
4.古诗词鉴赏: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学会欣赏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5.综合性学习:开展课外阅读,参与讨论交流,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 作家与作品- 了解本年级所涉及的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 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常识,如作者、出处、文学流派等。
2. 文体知识- 认识不同文体的特点,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 学会区分和欣赏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
3.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 了解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和代表作品。
- 认识现代文学的发展及其与古代文学的区别。
二、语言知识1. 词汇- 学习并掌握本年级教材中的新词汇。
- 了解词汇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2. 语法- 掌握句子的基本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 学习并运用常见的语法现象,如时态、语态、句式等。
3. 修辞- 认识并学会使用基本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 理解修辞手法在文本中的作用和效果。
三、阅读理解1. 理解能力- 能够准确理解文本的主旨大意。
- 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2. 分析能力- 学会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思想情感和语言风格。
- 能够对文本进行逻辑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3. 应用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能够进行文本的改写、续写和其他创造性写作活动。
四、写作技巧1. 写作基本技巧- 掌握写作的基本步骤,如选材、构思、起草、修改等。
- 学会使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2. 文章结构- 学会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 掌握开头、中间、结尾的写作方法。
3. 创新写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新性写作。
- 学会运用不同的文体和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五、古诗文学习1. 古诗文鉴赏- 学习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如韵律、格律等。
- 学会欣赏古诗文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 古诗文背诵- 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积累语言素材。
- 理解并记忆古诗文的内涵和主旨。
3. 古诗文创作- 尝试模仿古诗文的风格进行创作。
- 学习古诗文的创作技巧和方法。
六、课外阅读1. 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语文基础知识归纳【10篇】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知识积累(1)正确理解词义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
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
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
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一样的一组是()
A、强求/牵强纤夫/纤尘不染来日方长/拔苗助长
B、宿仇/宿将落笔/失魂落魄差可告慰/差强人意
C、解嘲/押解蹊跷/另辟蹊径一脉相传/名不虚传
D、卡片/关卡度量/置之度外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2、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不一样的一组是()
A、活塞/阻塞泄露/藏头露尾轻佻/挑拨离间
B、着迷/高着应届/应有尽有胼胝/砥砺风节
C、场院/场景田间/间不容发痉挛/泾渭分明
D、勉强/强辩碑帖/俯首帖耳苔藓/屡见不鲜
3、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一样的一组是( )
A、蹊跷/凄恻韬晦/绦虫病殁/粮秣
B、安谧/分泌胼胝/翩跹骠勇/飙车
C、翅膀/膀胱暴烈/一曝十寒口角/勾心斗角
D、折本/折腾外壳/金蝉脱壳模型/模棱两可
4、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不一样的一组是()
A、惩艾/自怨自艾仿佛/佛口蛇心脊椎/椎心泣血
B、咀嚼/味同爵蜡差遣/差强人意刨土/刨根究底
C、牵绊/离经叛道圩堤/滥竽充数饯别/明修栈道
D、模具/顶礼膜拜秩序/卷帙浩繁赡养/高瞻远瞩
5、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一样的一组是()
A、佣工/佣金间道/间杂悄寂/悄然堡垒/瓦窑堡
B、晕车/月晕孱头/孱弱杉树/杉木甲壳/金蝉脱壳
C、姓解/解数露骨/露头关卡/卡壳场院/一场雨
D、喷薄/喷香扎堆/包扎撇脱/撇嘴吐血/扬眉吐气
6、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A、时下什么都兴“排行榜”,诸如“金曲排行榜”“小说排行榜”“大学排行榜”······五花八门,不绝如缕,让人目不暇接。
B、就在成君亿美滋滋地打着名著的主意时,《麻辣水浒》《经济学演义》等跟风书和《成长力》等“土本”经管书、励志书也纷纷出版---跟风出版让人一言难尽
C、如果中日两国在经济和政治上都能够开诚相见地交换意见,寻求1加1大于2的结果,“东亚共同体”轮廓就逐渐清晰了
D、联大召开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会议,日本《读卖新闻》《朝日新闻》都以很小篇幅予以“关注”,不期而遇地将报道聚集在“阿拉伯国家缺席这一特别会议”
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A、古巴官员表示,对于美国政府的如意算盘,古巴政府洞若观火,将予以最有力的反击。
B、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国家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光彩的那一天,倚马可待。
C、俗话说瑕不掩瑜,而这个人却目无全牛,鸡蛋里挑骨头,真所谓疵者见疵呀
D、20岁时对那些不纯洁的爱情观,我们侧目而视,那些爱情悲观论我们嗤之以鼻。
8、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A、领悟茶道是需要有“品茶心”即“和、静、清、寂”的,那不是急功近利的追寻,也不是附庸风雅的模仿。
B、面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违章建筑,高速公路总指挥路大年急得一筹莫展,只好向乡“文明办”求救。
C、富有刑侦经验的王波面对死不开口的犯罪嫌疑人不急不躁,他循循善诱,终于撬开了那人紧闭的嘴巴。
D、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前卫,他花光了自己多年的积蓄,甚至连爷爷的养老金都挪用了,真正到了寅吃卯粮的地步
9、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广西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红森去世后,贫寒的家境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他生前身无长物,家中连像样的现代化电器都没有,着实催人动容。
B、退场---威胁裁判(要看录像改判)---电话威胁主管部门---要求重赛---暂时退出!当北京现代足球队沿着这个清晰的战术亦步亦趋时,我对中国足球认识的幼稚再次被印证。
C、新闻舆论虽然号称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但仍不应对法院生效裁判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D、这篇文章,大胆地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见解,突破了传统观念,读后颇有石破天惊的感觉。
10、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A、今年夏天,张师傅的儿子名落孙山,无独有偶,自己又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中连续受挫,真让人愁眉不展。
B、年逾古稀的两位老人,大学时便是情同手足,分别半个世纪,今日邂逅分外激动,聊得不可开交,难舍难分。
C、对于京剧表演艺术加梅葆玖先生具体而微的指导和帮助,《梅兰芳》一片的导演陈凯歌与演员们十分感激。
D、奥运期间,虽然外国来宾的话我听不懂,我的话他们也不懂,但是我们凭着手势和动作,便很快言为心声了
答案:1、B 2、A 3、A 4、C 5、C
6、B
7、A
8、A
9、B 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