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通论考试资料总结

合集下载

自考《历史学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自考《历史学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自考《历史学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一、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 历史学的定义: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变迁过程的学科,它关注社会现象、个人行动和社会变革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 历史学的学科特点:历史学是一门文科学科,具有客观性、特殊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二、历史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史料研究方法:包括史料收集、整理、考证和评价等步骤,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等史料,还原历史事件和事实。

- 口述历史研究方法:通过采访和记录口述资料,了解个人经历和见证,补充和丰富历史研究的内容。

- 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进行比较,揭示共同性和差异性,从而深入理解历史发展规律。

- 统计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揭示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统计规律和趋势。

三、历史学的基本理论- 唯物史观:强调历史发展是物质生产力、社会制度和阶级斗争的结果,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 唯心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是意识、理念和精神的产物,历史发展受思想和文化的影响。

-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和变化性,历史发展是矛盾冲突的结果,通过矛盾冲突的解决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四、历史学的研究内容- 社会史:研究社会制度、社会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历史发展。

- 经济史:研究经济制度、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动的历史演变。

- 政治史:研究政治制度、政治权力和政治事件的历史发展。

- 文化史:研究文化思想、文化传统和文化产物的历史变迁。

- 思想史:研究不同思想流派、思想家和思想观念的历史演变。

以上是《历史学基本原理概论》的重点复习资料,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历史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部分:史前史和古代史知识点归纳1. 人类的起源和早期社会: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逐渐迁徙到世界各地,形成了早期的部落社会。

2. 文明的诞生和发展:古代文明的诞生包括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谷文明和中国黄河流域文明等。

这些文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古希腊的城邦制、民主政治和哲学思想;古罗马的共和制和帝国制度等都是历史上重要的古代文明。

第二部分:中世纪和近代史知识点归纳1. 封建社会和农奴制度: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是一种以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和绝对君主的封建国家为特征的社会制度。

农奴制度是封建社会下农奴以地为主身世不自由的社会制度。

2.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战争和改革:宗教改革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期间对天主教教会的重大改革,标志着欧洲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时代的开始。

3. 西方近代君主立宪制度:英国的《大宪章》、《权利法案》和美国的《独立宣言》等是近代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体现。

第三部分:现代史知识点归纳1. 近代科学技术的革命: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革命,使得欧洲开始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前进。

2. 民族民主革命:近代世界的各种民族解放斗争,如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拉美解放运动等是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事件。

3. 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欧洲列强在近代扩张殖民地,掠夺殖民地资源,严重剥削殖民地人民。

随后爆发了帝国主义竞争,这是近代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第四部分: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归纳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包括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和长江流域的古蜀文明等。

2.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具有农业经济为主的特点,统治阶级分为地主阶级和士大夫阶级。

3. 中国古代的战争和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霸权争霸和统一战争,秦朝统一六国,汉朝的西汉和东汉,以及唐宋的盛世文化等都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点。

第五部分:中国近代史知识点归纳1. 鸦片战争和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始,中国的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犯。

历史考试总结(通用15篇)

历史考试总结(通用15篇)

历史考试总结(通用15篇)历史考试总结(通用15篇)历史考试总结1一、教学情况总结1、很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把知识要点和教师补充的相关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这样使集中注意力,课堂听课效果提高,同时便于以后的积累与复习。

通过课堂提问及时反馈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前两分钟,朗读、背诵前一天所学要点内容,上课后提问,发现问题再讲解、强调。

每一单元学完之后,要求学生列出单元知识体系表,前几个单元老师完成,之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归纳。

2、注重课堂、自习的教学效率。

课堂上要求学生纪录整理,随时提问反馈。

自习课明确学习任务,做作业或练习册,比如做练习册时明确到具体某页某题,然后当堂反馈检查。

3、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

本学期采取了多做基础题,以题带基础知识的做法。

除了两本练习册以外,每课一练一评,题量是7-8个选择题,一个很基础的非选择题,做到小步子快反馈。

每单元一测一过关,如果发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再讲解、强调、错题重做。

实验班适当做稍难题,在周测时适量出一些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提升能力,拓展视野。

平行班以练习册上的题为主,要求学生全做,教师祥讲。

4、培养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

教会学生审题:单项选择题教会学生抓材料和问题的`关键词,关注肯定项和否定项。

非选择题,教会学生提炼材料,找要点结论,注意时间断限。

5、注重史学基本理论和史观教学。

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内容及运用;全球化、现代化、文明史观等史观。

6、在期中考试前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把主要知识点按复习日期列表,下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强化学生背诵。

二、期中考试分析1、成绩方面:总平均分:三校第一各班平均分:实验班1年9班名次下降,1年10班不变。

单科最高分:一年10班卢成媛90分。

2、存在的问题:① 学困生的提质②基础知识记忆③进度过快④语言归纳能力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提质措施1、在完成余下的教学任务时,放慢进度,边讲边巩固2、把练习册的基础题弄透,加强实验班的基础知识教学。

史纲大题必考知识点总结

史纲大题必考知识点总结

史纲大题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史学概论1. 史学的定义、特点和方法2. 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3. 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二、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1.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社会2.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社会3. 世界各大洲古代文明的发展4. 古代东方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三、世界中古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 罗马帝国的兴衰和分裂2. 古代印度的国家和社会3. 希腊城邦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4. 古代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5.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四、世界近代史1. 欧洲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和意义2. 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3.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4. 统一的意大利和统一的德国5. 世界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五、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1. 夏商周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2.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3.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变迁4. 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5. 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六、中国近代史1. 清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2. 鸦片战争和条约的签订3.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4.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5.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发展七、世界两次世界大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果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果3. 海战、空战和地面战役4. 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八、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1. 冷战的背景和全球体系2. 东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3. 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变革4. 当代世界的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九、中国当代社会和文化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党的领导2. 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 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4. 当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变革。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史学概论1、克罗齐区分历史与编年体克罗齐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将“历史”和“编年史”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这和“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命题联系在一起。

他说:“历史是活的历史,编年史是死的历史;历史是当代史,编年史是过去史;历史主要是思想行动,编年史主要是意志行动。

一切历史当它不再被思考,而只是用抽象词语记录,就变成了编年史,尽管那些词语曾经是具体的和富有表现力的。

”他还认为,“当生活的发展逐渐需要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变成现在的。

罗马人和希腊人躺在墓穴中,直到文艺复兴欧洲精神重新成熟时,才把他们唤醒”;“因此,现在被我们视为编年史的大部分历史,现在对我们沉默不语的文献,将依次被新生活的光辉照耀,将重新开口说话”。

2、克罗齐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解释:(意大利)这一著名论断有三层含义:其一,研究历史总是现时现刻的思想活动;其二、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的兴趣引起的;其三、历史是按照现时的兴趣来思考和理解的。

其强调的都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3、解释柯林武德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英国人)认为自然过程仅仅是事件的集合,而历史过程则是由人的行动构成的,这种行动必然有行动者的思想动机。

只有了解了这种思想动机,我们才能理解行动及由一系列行动构成的历史过程。

认为研究历史归根究底就是弄清隐藏在历史行动背后的人的思想动机。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4、二十世纪后半期西方的重要史学流派法国年鉴学派年鉴学派,是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

这些历史学家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

他们的理论不仅震撼了法国的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A. 年鉴学派产生的原因:年鉴学派针对兰克学派的理论,提出四项责难:其一,只注意文字记载的资料,而非文字记载的文献却不予重视;其二,着重于事件、特殊事实以及观察较短期的现象,却忽视一些长时段的、平凡的社会现象;其三,偏重于政治、外交及军事史,却忽略了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其四,害怕论战,很少做诠释性的论说,而且预先放弃综合性的历史。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史学概论是一门研究历史学基本概念、历史文化方法和历史学发展的学科。

复习史学概论需了解其核心概念、基本理论和历史观念。

以下是史学概论复习的要点。

一、史学的定义与特点1.史学的定义: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的科学.2.史学的特点:客观性、系统性、历史性、科学性、文化性和地域性。

二、历史的基本属性和历史事实的本质1.历史的基本属性:客观性、独特性、继续性、发展性、多元性、选择性、相对性。

2.历史事实的本质:历史事实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结果,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表象性。

三、史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史学的研究对象:历史现象、历史事实和历史规律。

2.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和历史比较方法。

四、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历史文化的传承:历史文化的传统、历史文化的血脉、历史文化的继承。

2.历史文化的创新:历史文化的现代性、历史文化的多元性、历史文化的拓展。

五、历史学的学科分类1.大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全局、全球和全历史的历史学。

2.普遍历史学:研究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学。

3.科学史:以历史的方法和观念,研究科学发展的历史学。

4.文化史:研究人类文化的发展和变迁的历史学。

5.经济史: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学。

6.政治史:研究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的历史学。

7.军事史:研究战争和军事制度的历史学。

8.社会史:研究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历史学。

9.思想史:研究人类思想和思想体系的历史学。

六、历史观念的演变与历史主义的争议1.历史观念的演变:宇宙观、人类观、历史观和社会观的演变过程。

2.历史主义的争议:历史主义的发展、历史主义的局限和历史主义的批判。

七、历史的价值与历史的功能1.历史的价值:历史的真实性、历史的相对性和历史的意义。

2.历史的功能:历史的警示功能、历史的反省功能和历史的启迪功能。

八、史学研究的发展与趋势1.史学研究的发展:古代史学、近代史学和现代史学的发展概况。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 史学类理论考查总结材料——史料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 史学类理论考查总结材料——史料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史学类理论考查总结材料——史料一、史料概念:史料就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

二、史料分类:(一)按表现形式分1、文字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史料。

(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信笺等。

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如电子邮件、各类聊天信息等。

(2)价值: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明得以流传后世。

(3)局限性:①无法反映前文字阶段的人类历史。

②往往受个人因素(个人立场、个人修养、感情好恶)、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篡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的影响,致使文献记载中出现错误,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史料,进行比较分析、去伪存真,探索发现历史真实。

③文学作品能反映作者生活时代的特征,可作为史料,但要注意甄别。

④历史漫画能形象地再现历史,但往往带有强烈感情色彩。

不能作为研究该历史事件的直接证据,但可以作为研究作者对该事件看法的第一手材料。

2、实物史料: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1)种类: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2)价值:①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因而比文字史料更直观、可靠。

②它在断代上具有数据的精确性,是重现前文字阶段人类历史的最重要依据。

③丰富了对文字产生以后的人类历史的认识,与文字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能够印证、充实、纠正文字资料。

(3)局限性:①实物史料多为片断,它们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碎片,无法完全反映历史的全貌和原貌。

②需要文字史料以及其他各种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印证,相互补充。

比如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3、口述史料:又称口碑史料,是反映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录、座谈录音等。

史学理论与方法期末考试

史学理论与方法期末考试

史学理论与⽅法期末考试第⼀,存在形式多样化史学理论与⽅法期末考试资料整理第⼀章历史学的基本特征⼀历史的主要特点第⼀,历史的内容是有⽣命、有意识的⼈的活动;第⼆,历史不可能重演;第三,历史具有复杂性。

历史本⾝具有两重性特质:⼈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定规律的⾃然历史过程;同时⼈类的发展⼜是⼈类有意识、有⽬的的活动,正式⼈的活动创造了⼈类的历史。

第四,历史的统⼀性和多样性。

第五,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历史的必然性总要通过历史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历史的偶然性对历史必然性的实现能够起到加速或者延缓的作⽤;历史的偶然性终究要受到历史必然性的制约,其最后的结果也完全决定于历史的必然性。

第六,⼈类社会的历史与⾃然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关系联系:作为史学界和某⼀位史学家,可以有所分⼯,有所偏重。

但是作为史学的整体,两者必须结合起来。

微观考察属于感性认识阶段,宏观考察属于理性认识阶段,必须由表及⾥的认识历史的本质,揭⽰历史发展的规律。

区别:认识对象不同、认识⽅法不同、研究任务有异。

宏观研究重思辨,所⽤⽅法偏重于抽象的逻辑思维。

微观研究所⽤⽅法偏重于形式逻辑思维。

三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般的⾃然科学,也不同于⼀般的社会历史学。

它是横跨于⾃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门综合性学科。

四历史⽂献及其重要性第⼀,作为⼈类社会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历史⽂献部分是最为丰富的;第⼆,历史⽂献通过⽂字的记述,可以更加具体,更为形象、逼真、⽣动表现出历史的发展进程及其各个侧⾯;第三,历史⽂献还是使其他史料得以保存或者能恢复其历史⾯貌的唯⼀⼿段。

五历史研究的主要⽅法1 史论结合第⼀,史料学即史学;第⼆,以论代史;第三,论从史出;第四,史论结合——实事求是,有的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通论》考试资料汇编考古学”是指以田野调查、发掘为特征的现代考古学,也通俗的称为“锄头考古学”,考古学是通过发掘和调查古代人类的遗迹遗物和文献来研究古代社会的一门人文科学。

传统上,考古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但是现在它越来越独立,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陈寅恪(què,旧时读法),江西九江市修水县客家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诗人、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

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

其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支持变法的开明督抚)曾任湖南巡抚。

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陈寅恪治学主旨“在史中求识”。

继承了清代乾嘉学者治史中重证据、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又吸取西方的“历史演进法”(即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运用这种中西结合的考证比较方法,对一些资料穷本溯源,核订确切。

并在这个基础上,注意对史实的综合分析,从许多事物的联系中考证出关键所在,用以解决一系列问题,求得历史面目的真相陈寅恪对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渊源、府兵制源流、中印文化交流等课题的研究,均有重要发,梵文。

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亦字希兆,号知非,晚年号劬堂。

江苏省镇江丹徒人。

学者,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图书馆学家、书法家。

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中国文化学的奠基人,现代儒学宗师。

柳诒徵是中国近现代史学的先驱、开创人。

1903年编写《历代史略》,打破纲监的编年形式,从唐虞三代至明末,系统叙述历代史事沿革,是最早的一部近代新式中国历史教科书1905年完成《中国商业史》923年完成《中国文化史》,为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作为现代中国文化宗师,创办《学衡》杂志、《国风》半月刊、《史地学报》等学刊著名学者柳诒征是一位地道的实证主义者柳氏身上的道德色彩显得特别浓重。

他把历史研究法划分为两个方面:读史之法与研究方法《中国文化史》《国史要义》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主编组品有《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1952年4月9日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文字学《甲骨文字研究》在中国上古史和考古学领域中,甲骨学“四堂”的名气无人不晓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字伯隅,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中国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

王国维与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号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

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

1927年6月2日投颐和园内的昆明湖而死。

王国维的甲骨文研究他自己称以上考证方法为“二重证据法”,即以地下的材料与纸上的材料相比较以考证古史的真象。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

地层学是研究地壳表层成层岩石的学科。

是地质学的一个基础学科。

地层学研究的主要范围是地层层序的建立及其相互间时间关系的确定,即地层系统的建立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地层学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基础,许多重要矿层和有用岩石都直接属于地层的一部分。

地层指地壳表层成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

在地表岩石露头中,层状岩石占有很高的比例。

地层学主要研究地层的层序关系﹑接触关系和空间变化的关系,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是中国现代史最著名的学者之一。

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1962年2月24日胡适逝世,1939年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胡适留学时写下一本日记新文化运动,哲学研究,古典小说研究。

禅宗研究,水经注研究,孔子研究,诗集。

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

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五四运动时期,提倡健全的个人主义精神。

蒋介石评价“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约翰·拉贝(John Rabe,1882年11月23日-1950年1月5日),是生于汉堡市的德国商人,以其在1937年—1938年的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人道主义行为、以及作为南京大屠杀翔实证据的《拉贝日记》而著名,被世人尊敬地称为“中国的辛德勒”。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贝因曾是纳粹党员而被先后苏联和英国逮捕。

鉴于在南京时的功绩,得到国民政府每月金钱和粮食接济。

1950年1月5日拉贝逝世。

《拉贝日记》于1997年出版,并被译为中、英、日、德四种语言,被公认为是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发现于(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

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它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村落遗址,反映了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氏族的情况,它是代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趋势的另一条主线,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并不相同。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于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

仰韶文化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当前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共计2040处,占全国的仰韶文化遗址数量的40%,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的仰韶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彩陶文化第一次证实了中国在阶级社会之前存在着非常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并从此开始把考古学的研究领域扩大到旧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时代顺序可以分为半坡类型、庙底类型和半坡晚期类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西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

该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九五计划”中的一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正式启动于1996年5月16日,2000年9月15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验收。

由于工程成果报告简本发表后,其结论和方法引起了中国内外学术界的不少质疑,因此最终的报告繁本未能获得通过。

因此从此一角度上而言,该工程是一项尚未最终完成的项目。

商周断代工程对传世的古代文献和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等材料进行了搜集、整理、鉴定和研究;对其中有关的天文现象和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学给予计算从而推定其年代;同时对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和墓葬材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期研究,并进行了必要的发掘,获取样品后进行碳-14测年。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

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1923年-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青海一带调查,其助手们在1924年发现马家窑遗址并进行了发掘。

1957年开始,甘肃省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了马家窑类型叠压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上的地层关系。

马家窑人在日常生活中,制作了大量精美的陶器,彩陶的成就尤为突出。

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陪葬陶器中,彩陶达到80%。

马家窑文化的村落遗址一般位于黄河及其支流两岸的台地上,接近水源、土壤发育良好。

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建筑、也有在平地上起建的,房屋的平面形状有方形、圆形和分间三大类,以方形房屋最为普遍具有文化价值,观赏价值,收藏价值。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1925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福生》,1926年出版第一个创作文集《鸭子》。

沈从文20年代起蜚声文坛,与诗人徐志摩、散文家周作人、杂文家鲁迅齐名。

代表作《边城》、《长河》、《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书法。

孔飞力(Alden Kuhn)是美国著名中国学家、哈佛大学希根森历史讲座教授、东亚文明与语言系主任,以研究晚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史、政治史著称。

从上世纪+,年代中期开始,孔飞力转向海外华人移民史研究。

犹太历史始于公元前第二个一千年的头五百年,始祖是亚伯拉罕、其子以撒和其孙雅各。

耶路撒冷,犹太人很容易把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民族特性牢固地继承下来。

最主要的共同点则是他们具有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质。

这种心理素质,特别是犹太民族自我意识,在长期的大流散中,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从总的趋势看不是减弱,而是逐步有所增强。

这从19世纪末犹太人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意识、民族情绪乃至复国思想中得到证实。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犹太教的作用;另一个是反犹太主义的作用。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中国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人,又称张江陵。

明代政治家、改革家。

万历元年六月(1573),居正实行考成法,加强对官员的考评。

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清丈土地,清查大地主隐瞒的庄田,三年后在全国内推行了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把条项税役合并,按亩征银。

政治上,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经济上改革赋税,实行“一条鞭法”。

清查土地赋税张居正主张“固本安民”,不事聚敛。

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元末明初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素有“百戏之母”的雅称。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北曲遵“北中州”,南曲遵“南中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