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影响的调查与研究——基于对重庆市永川区大中小学的调查.

合集下载

网络语言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网络语言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探索篇誗教学研究网络语言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任发俊(会宁县白草塬镇教育管理中心,甘肃白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汉语对于人们的生活交流与文教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公民生产生活中的深入融合,网民基数实现了持续增长并发挥出了巨大的创造性,各种各样的新词汇与网络用语充斥在当代青少年的生活娱乐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言谈举止。

小学是养成语言使用习惯的重要阶段,在网络用语肆虐的大环境下,规范小学生的语言学习习惯,是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对我们的一项挑战,我们应当采取一些策略来面对与解决网络用语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1.影响教师教学语言环境存在即合理。

中小学教师在面对网络语言时,应当采取辩证的正确态度,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客观看待网络语言对中小学生语文素养产生的影响。

网络语言之于语文教学,既可以发挥积极的推动性效用,拥有值得师生共同学习与借鉴的独到经验,又由于相关监管工作缺失存在着许多的不健康元素,阻碍了学生心智的健康发展与语文素养的提升。

网络环境的匿名性极易导致网民在网络空间“放飞”行为的产生与污言秽语的横行,而一旦此类风气与相关用语被带入校园,中小学生自制力普遍缺失,势必会引发中小学生的广泛模仿与沉溺。

学生将错误的网络语言与语文学习过程结合,一方面体现在作文中的盲目运用,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逆反心理的形成,导致其沉迷网络文化,无视教师与家长教导,最终误入歧途。

2.影响学生生活语言环境网络语言体系的形成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成果,相较于传统语言文化所具有的成语、古诗词及文言文等语言展现形式,创新与幽默是网络语言的主要特征,并由此得到了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受众的青少年群体的推崇。

但是,由于语言来源于生活,网络语言的出现与发展不仅会对传统汉语造成冲击和影响,也会为传统汉语在新时代的使用注入活力。

因此,教师在立足语文学科教学时必须将网络用语的运用放置于新的概念层次加以理解,从而开展有效对策的制定与恰当时机的选择,避免因一味避让而导致网络语言对传统文化形成低俗影响的状况。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们往往是来源于特定的网络社区或群体,经过一段时间的传播和使用,逐渐成为了大家都熟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速度极快,它们的使用范围也非常广泛,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语文教学领域。

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探讨。

首先要提到的是,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使用网络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成为了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需要及时了解并掌握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情况,因为它们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作文、口语表达中,对学生的语文写作和表达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语言的好奇心,促进他们主动学习语文知识。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多关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通过解读和分析网络流行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

网络流行语也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随着网络流行语的不断涌现,一些有趣、新颖的网络流行语往往会给人以惊喜和创意感,这些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可以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内容和形式,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和分析一些有趣的网络流行语,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传达语文知识和文化内涵。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自己编造一些有趣的网络流行语,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善于借助网络流行语的力量,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避免受到不良语言的影响。

网络语言对作文教学的影响研究

网络语言对作文教学的影响研究

网络语言对作文教学的影响研究————————————————————————————————作者:————————————————————————————————日期:网络语言对作文教学的影响研究-中学语文论文网络语言对作文教学的影响研究21世纪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富于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课堂,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引发了教育界的思考与探索。

桑新民教授认为,在印刷时代,阅读、写作和计算被公认为文化之鼎,也被视为传统教学的三大基石。

当代信息技术正是在传统文化教学的三大基础中引发了一场巨大的裂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或者说网络文化的复杂化,对作文教学既带来了正面、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消极的作用。

网络语言正是复杂的网络文化给作文教学带来的既有积极一方又有消极一面的产物。

如何看待网络语言对作文教学的影响,如何恰当地利用这一语言进行作文教学,是当今教育界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网络学习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出发,分析网络语言可能存在的冲击,并针对这一问题对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持的态度进行探究和讨论。

一.网络文化与学习环境网络文化虽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但有两点是得到认可的,首先网络文化是一种信息文化,其次网络文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融合的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

对网络文化的特征,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认为它具有:①虚拟性;②开放性和交互性;③便捷性;④多元性;⑤内容的广泛性;⑥创造性。

从这些特征看出,网络文化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引发了一场重大的变革。

桑新民教授认为网络文化主要从三方面对传统教学进行变革,它们分别是阅读方式的变革、写作方式的变革、计算方式的变革。

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教学呈现出一些新的走向。

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出发,引发了学者对网络学习环境的研究。

将传统学习与网络学习进行比较(见表1),可以归纳出网络学习环境的特性,即虚拟性、开放性、技术性、资源丰富性四大特征。

浅谈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令人应接不暇的网络语言现象在网络上、生活中纷纷亮相。

它以其言简意赅、个性张扬、诙谐幽默等特点,受到儿童和青少年的青睐,并大量出现在学生作文中。

它冲击着传统语言表达习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那么,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其实,网络语言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一、网络语言丰富了现代汉语的内容。

㈠旧词添新义。

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使许多传统词汇获得了新的意义。

这些传统词汇往往由于其意义上的特点符合网络的需要,而被借用于表示与网络相关的新义。

如“冲浪”原指一种水上运动,但由于其寻求刺激和愉悦的特点与上网有相似之处,所以“冲浪”一词在网络词汇中被赋予了“在网上进行查询、娱乐等各种活动”的新义,而“恐龙”则因形态丑陋而被借用表示“相貌丑陋的上网女性”。

此外,“地址簿”、“抄送”、“论坛”、“浏览”、“账号”、“用户”、“用户名”等都是将其本义置入网络环境,而使之获得了网络词汇中的新义。

㈡新词的产生。

借用原有词汇显然不可能完全满足网络词汇的需要,非传统的新词汇才是网络词汇的主流,而这些词汇的来源极其广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⒈英文外来词。

有关网络的一些英文词汇对中国当代的网络词汇有着莫大的影响力,许多网络词汇源于英文,它们的取词方式又各有不同:⑴直接音译,如“E-mail”——“伊妹儿”;⑵半音译半意译,如“Internet”——“因特网”;⑶音译兼意译,如“hacker”——“黑客”;⑷音译加表义语素,如“E-mail 地址”;⑸直接借用英文或英文缩写,如“Internet”、“BulletinBoradSystem”——“BBS”。

⒉港台借词。

近年来港台文化对内地影响巨大,且与内地处于同一语言体系中,因而内地许多网络词汇直接借用于港台。

如“菜鸟”一词源于香港,本义指“新手”,在网络中,它则被赋予了“网络新手”的特定含义。

⒊规范造词。

一些网络词汇是按照汉语的词汇特点和语法特点造出的:⑴动宾结构,如上网、上线、掉线、抓图、灌水(形象化地形容了往BBS上贴文章)等;⑵偏正结构,如互联网、服务器、网站、网址、个人主页、公告板、电子信箱、网友、电子货币、网上救援等。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并被用户们频繁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流行,必然会对语文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语言运用、文化传承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对语言运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通常是由一些独特的词汇、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组成,因此它们的出现使得人们在语言运用方面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网络流行语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网络流行语也对文化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往往是与时事热点、社会现象等紧密联系的,它们不仅反映了当下社会文化的变化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传播功能。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流行语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与流行语相关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化与传统的认同感和理解力。

网络流行语也对语文教学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网络流行语的学习则更加注重语境和情境的创设。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网络流行语的学习,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网络流行语的创作与分享,或者开展网络流行语的辨析和运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能力。

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通常存在一定的时效性和局限性,它们的使用往往没有经过严谨的语言规范和审美评判。

如果过度追求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学生语言表达的质量和规范性下降。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握好度,适度引入网络流行语的学习,同时保持对语言规范和语言美感的培养。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并被大众广泛使用的一种特定的词语或短语。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流行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常见,它们不仅在日常交流中被大量使用,也影响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和语言习得。

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本文就来浅谈一下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拓展了学生的语言视野。

网络流行语大多来源于网络文化,它们通常具有新颖、幽默、生动的特点,很好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年轻人的语言习惯。

通过网络流行语,学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词汇和短语,拓展自己的语言视野,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可以学习并运用这些网络流行语,使课堂语言更加接地气,更加符合学生的口味和需求。

网络流行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离不开人们的创新和灵感,它们常常是在特定环境下、特定事件中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学生通过学习和使用网络流行语,可以促进他们对语言的创新和演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网络流行语的背后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与表达能力。

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可能会导致语言表达的贫乏和单一。

由于网络流行语通常是短语或词汇,它们的传播速度很快,但往往也容易过时。

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人可能会陷入一种思维惯性,语言表达过于固定和呆板,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在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过于枯燥和平庸。

网络流行语的滥用可能会影响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可能过分依赖网络流行语,用它们来替代正规的语言表达,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出现隔阂和误解。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网络流行语,避免滥用和误用,以免影响师生之间的语言沟通。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中被广泛传播并且大家喜欢使用的词汇或表达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流行语在日常生活中变得愈发常见。

这些流行语有时候是新的词汇,有时候是对现有词汇的重新解释和使用。

网络流行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反映了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年轻人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伴随网络流行语的大量涌现,也引发了很多争议。

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而有人则持相反观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并且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一复杂的话题。

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要从积极的方面来看。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丰富了语言的形式和表达方式。

一些新的网络流行语,比如“撩”、“low”、“酸”等,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达方式,使得人们在交流时可以更加生动和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提高他们对语文教学的参与度。

网络流行语的盛行也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实际生活。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学习,而忽略了当下流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交流方式。

通过引入一些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用语,语文教学可以更好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的生动和多样性,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网络流行语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由于网络流行语的表达方式多样,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这些流行语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辨和探索,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学生在运用网络流行语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思考语言的特性和使用规律,这对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消极影响。

一些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并不一定符合语言规范。

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流动快速,一些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语言审查和推敲,有些表达甚至会存在语法错误和歧义。

试析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试析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细究·NEW WRITING ◎江苏省南通市北城中学·顾小卫试析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网络已经成为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这个大环境中产生的网络用语,不仅是时代的象征,更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方式,有些学生可能都会在课堂上使用网络语言,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网络语言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对网络语言进行一个整体把控,让网络语言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网络语言的特征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共交流的平台,学生在进行网络交流的时候可能会抛却平常生活中的语言束缚,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进行交流,而网络具有高速、开放传播性,网络语言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也会引入很多外来语言,这就可能对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阻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确保其学到的知识都是正确的知识。

二、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一)网络语言对中学生表达的影响网络用语比较随意且经常会混搭,中学生如果形成网络语言交流的习惯,可能就会出现不符合语文语言表达的情况,即使教师想对其进行矫正,难度系数也比较大,中学生也意识不到网络语言可能存在的危害,只会觉得有趣而更加频繁的使用,这最终会对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网络语言对中学生写作的影响1.对书写的影响。

中学生在进行网络语言交流的时候,多半都是用键盘打字,这个过程会让中学生逐渐失去拿笔的感觉,而且键盘本身就有一个强大的词库,有时候只需要输入首字母,整个词语就会展现出来[1]。

长此以往,不但让中学生失去拿笔的感觉,而且对很多汉字也只是眼熟,但是却会提笔忘字,汉字甚至会逐渐从中学生的世界消失。

2.对写作内容的影响。

有些中学生会习惯在写作的内容中夹杂一些网络语言,这可能让文章内容晦涩难懂,毕竟网络语言有时候就是东拼西凑,没有任何语言表达规范和规律,中学生有的时候甚至连网络语言的意思都不甚清楚,但是觉得比较新奇或者觉得是这个意思放到写作之中,这样做不利于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网络 语言 对语 文教 学 的影响
学生要是在学习中使用这些网络语言就会使他们对传统语 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产生不利 。 在语文学习中, 到处都 是错别字或语法错误 , 如把“ 同学” 写成“ 童鞋” 等。 中小学生 的心理特征、 兴趣 、 爱好使他们热衷于网上交流与表达 。对 于传统文化, 他们有或多或少的排斥 、 怀疑 , 甚至是抨击 。 而 网络语言的现代化和个性化气息 , 却受到了他们的青睐。 网 络语言形象 、 生动 、 有趣 、 独特 、 简约 , 许 多网络词汇还极富 想象力和创造力。如“ 学霸” 、 “ 学渣” 高度的概括 出“ 学习认 真努力 , 成绩好的学生” 和“ 学习不认真不努力 , 成绩差的学 生” 。比起规范汉语 的表达 , 他们不仅简约生动 , 而且含蓄 、 幽默, 还避免了规范汉语表达 中的生硬和尴尬。 有时候还反 传统、 创造性地运用修辞手法( 如词类活用 、 比喻 、 拟人等) , 构造或诠释了大量表意丰富 、 形象简约的网络新词语 。 学生 在潜移默化中 ,就会习得 ,他们也渐渐地开始创造 网络新
探讨 , 但大部分人都过多的着眼其负面影响, 忽视了正面影 响。 老师与家长对网络更是谈虎色变。 学生沉迷于网络, 许 多网络词汇就慢慢地浸入了他们的 日常生活。然而在网络 的时代 , 学生不可能远离网络 , 网络语言强大的影响力则不
可忽 视 , 应 从积极 方 面引 导 网络语 言对 语文 教学 。 网络语言的使用情况
参考文献i 【 1 】 蒲俊霖. 浅谈 大 学一 年 级 新 生 的 思 想 政 治教 育 方 法 U J . 国 家教 育行政学院学报 , 2 0 0 7 , ( 0 6 ) . 【 2 】 张宝君. 9 0 后 大学 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 U 】 _ 思想理论教 育导 刊, 2 0 1 0 , ( 0 4 ) . . 【 3 】 张晓京 , 文 书锋 , 金 添. “ 9 O 后” 大学新 生思想行 为能力特点的
语。 当他们 看 到 自己创造 的时 尚而独 特 、 幽默 而 富有哲 理 的 语言被广泛运用时 , 就会激发其创新 的精神 , 使主观能动性 和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在语言实践中灵活地运用
语言 , 享受网络语言创造的轻松愉悦 的交流氛围, 这有利于 中小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的提高与发展。现代汉语是经过不 断地筛选而发展起来的,网络语言也是在不停 的丰富和淘 汰中发展着的。 大量新词的出现 , 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基本 词 [ 。网络语言已经介入现代生活 , 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 我 们 不可 能避 开它 。 其实, 网络 语 言与现 代汉 语 言文字 并不 对 立, 有些 网络语言 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词汇 。如“ 给力 、 雷 人、 宅男、 宅女 、 团购 、 微博 ” 等一些 网络热词甚至被陆续收 入 了第五 、 六版的《 现代汉语词典》 。网络语言是不断更新 的 ,这 就提 高 了青少 年对 新兴 事物 的适 应 能力 和对 语 言 的
( 重庆文理学 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 , 重庆 4 0 2 1 6 0 )
摘要 : 随着 网络时代的到来 , 网络语言也 深入各个方 面, 它丰富着我们 的生活, 但与此 同时也冲击着生活、 学 习的各 个方面, 尤其是对语文教 学。网络语 言虽给汉语带来许 多负面影响, 但也给汉语言的发展 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 网络 语 言 ; 语 文教 学 ; 正 负 面影 响

P M P (  ̄ t 马屁 ) ; ③语法结构的非常规运用 , 如词类活用( 很 女人 、 很男人 ) 、 改变搭配规则 ( 被考试 、 被涨工资) 、 中外语 法混用( 郁I ;  ̄ i n g ) ; ④谐音 , 用“ 大虾” 代替大侠 , 用“ 斑竹” 代 替版主……另外还出现了“ 淘宝体” 、 “ 琼瑶体” 等各种“ 体” 。
中图 分 类号 : G6 4 2 . 0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4 ) 1 4 — 0 0 1 2 - 0 2
网络语言已经深人我们 的生活与学习之 中,它受到了 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
2 0 1 4 年 4 月 第 1 4期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D U C AT1 0N TEA CH I N G F OR UM
Al 3 r . 2 01 4 N O查与研究
— —
基于对重庆市永川 区大 中小学的调查 洪 倩, 张书红 , 张林萍 , 周启燕 , 李 荣

随着电脑的普及 , 人们接触网络更频繁 , 网络语言也随 之被大众认识、 传播和使用。在众多使用网络语言群体中, 我们发现中学生是使用网络语言最多的。 可以说 , 他们是网 络语言的忠实“ 粉丝” , 网络语言已经渗入到他们生活、 学习 的各个方面。 在平常的交流中 , 网络语言脱 口而出; 在 日记 、 博客中, 更是信手拈来 ; 甚至在作文中, 也能发现它的踪影。 但是很多中学生不能准确的辨别什么是网络语言,尤其是 农村的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 , 学生接触 网络的机会很少。 但农村现在也有不少网吧 , 有的学生还是会接触网络 , 从而 认识网络流行语 , 并成为它的传播者。 和这些传播者接触 的 孩子不知道他们说 的是 网络用语 , 只是出于好玩 、 跟风的心 态。 但与他们交流时却发现他们话 中有 网络语言。 大学生和 小学生都使用网络语言,大学生则是使用 网络语言最多的 群体 ,他们对 网络语言的认知度比较高 ,有较高的辨别能 力 。小学生则是 因对 网络的接触有限制 ,他们对 网络语言 知道的并不多 ,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