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雉鸡求偶行为与繁殖观察
雉鸡

感谢观看
生活习性
雉鸡脚强健,善于奔跑,特别是在灌丛中奔走极快,也善于藏匿。见人后一般在地上疾速奔跑,很快进入附 近丛林或灌丛,有时奔跑一阵还停下来看看再走。在迫不得已时才起飞,边飞边发出“咯咯咯”的叫声和两翅 “扑扑扑……”的鼓动声。飞行速度较快,也很有力,但一般飞行不持久,飞行距离不大,常成抛物线式的飞行, 落地前滑翔。落地后又急速在灌丛和草丛中奔跑窜行和藏匿,轻易不再起飞,有时人走至眼前才又突然飞起。秋 季常集成几只至10多只的小群进到农田、林缘和村庄附近活动和觅食。
1年繁殖1窝,南方可到2窝。每窝产卵6-22枚,南方窝卵数较少,多为4-8枚。卵橄榄黄色、土黄色、黄褐色、 青灰色、灰白色等不同类型。卵的大小在南北不同地方亦有较大变化。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种群现状
中国亚种全部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 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杂食性。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秋季主要以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植物叶、芽、草籽和部分昆虫 为食,冬季主要以各种植物的嫩芽、嫩枝、草茎、果实、种子和谷物为食,夏季主要以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 椎动物以及部分植物的嫩芽、浆果和草子为食,春季则啄食刚发芽的嫩草茎和草叶,也常到耕地扒食种下的谷籽 与禾苗。
雉鸡
雉科雉属动物
01 动物学史
03 栖息环境
目录
02 形态特征 04 生活习性
山鸡种鸡养殖技术

②雉鸡因驯化时间短,野性较强,公母雉都有啄蛋的坏习惯,而母雉又具有产蛋地点不固定的特点,破蛋率较高,因此集蛋要勤,凡破蛋或吃剩的蛋壳应及时清理出圈,防止啄蛋癖蔓延。
③保持良好稳定的环境条件,做到“三定”即定人、定时、定管理程序。出入雉鸡舍动作要轻,以常检查、修补网室,防止野生动物惊吓、骚扰雉鸡群;夏季炎热天气搭棚或在网室旁种植爬藤类的丝瓜、豆角等植物遮荫,以避免烈日直射,保证种雉正常的性活动及交配次数。
因初产母雉泄殖腔带血,其他雉见红后会啄肛,因此要随时观察雉群,及时采取措施,往出血处涂紫药水或黑墨汁,或隔离饲养。
⑤当天种蛋应按时全部送交蛋库保存。
种鸡养殖技术雉鸡的繁殖有季节性,北方地区每年3~7月份为繁殖季节,南方地区可能提前1~1.5个月。一般将成年种雉分成繁殖期和休产期两个阶段,并采取不同的管理。繁殖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①进入繁殖期的雉鸡,要求营养丰富,尤其要求充分供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产蛋开始后,随着产蛋量的增加,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产蛋高峰期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可达到18%~20%,在蛋白质含量增加的同时,还应注意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④种雉每天产蛋时间多集中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约占全天产蛋数的86.7%,正常产蛋每个蛋持续时间0.5~5分钟,初产雉鸡偶发难产现象,饲养人员应注意雉鸡群动态,发现难产应及时助产。
方法是:先向泄殖腔中滴入润滑剂、甘油等,然后左手固定蛋的两侧,右手压住人完成。
养殖技术-野鸡怎么繁殖?

养殖技术-野鸡怎么繁殖?野鸡又称山鸡、雉鸡,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鸟类,野鸡肉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都比其他家禽类高,钙、磷、铁含量也很高,是非常有名的野味之一。
野鸡易饲养、食性杂、抗病力强、投资少、效益高、销路广,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特种养殖禽类,下面就介绍一下野鸡的繁育技术,这在野鸡养殖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种野鸡1.引种野鸡引种对野鸡生产影响很大。
选择适当年龄的性成熟良好的种野鸡进行繁殖。
不同品种的野鸡毛颜色不同,但优良品种野鸡毛颜色基本一样区别不大。
选择野鸡苗时应选择毛整齐清洁、富有光泽、中等长度的鸡苗,同时也要选择腹部收缩良好、宽阔平坦、大小适中、柔软、卵黄吸收良好的鸡苗,选择成年种野鸡时公野鸡各部位匀称,发育良好,胸肌发达,冠色鲜红,啼声洪亮,羽毛丰满,姿态雄伟,体重约1.5kg以上;母野鸡毛排列均匀、松软、丰厚,体质健壮,结构匀称,发育良好,觅食性强,体重1~1.5kg。
2.自繁种鸡在良好的人工饲养条件下,一般公野鸡9~10月龄性成熟,母野鸡于10~11月龄性成熟,此时可留作种用。
根据生产记录在自己养殖场内选择发育良好、健康的种野鸡。
生产中一般留12月龄的野鸡作种用于交配、繁殖,公野鸡可留用2年,母野鸡留用2~3年。
繁殖期一过即淘汰。
二、配对达到性成熟的公、母野鸡按照科学的搭配比例进行配对交配。
公母比例一般为1:(3~5)。
公鸡过多造成浪费过少种蛋受精率低。
我国北方地区一般3月中下句前后,南方地区一般2月初配对。
1.自然配对此方法为大多数野鸡场采用的方法。
一般100~150只为一群,任其自由交配,群与群之间设置遮挡视线的屏障以免影响交配。
也通过试配方法确定适时放对配种时间,试放1~2只公野鸡入母野鸡群,观察公母野鸡是否进入繁殖期,如果反应比较强烈则可放配。
过早放配不仅影响种稚群成活率,而且还会促使公野鸡早衰,影响后期种蛋受精率,过晚则会造成种蛋的浪费。
雉鸡的生活习性

雉鸡的生活习性雉鸡适应性很强,分布范围非常广泛。
除南北极气温太低的地方没有分布外,世界各地都有它们的繁衍生存,是猎户的主要猎物。
野雉喜栖于杂草丛生的丘陵地带和阔叶混交林边缘的灌木丛中,杂食性,但植物性食物可占全年食量的97%.繁殖期内则捕食昆虫数量增多。
雉鸡对气候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在18--17℃安全越冬,在28-30℃的温度下,也能很好地生活。
在高温40℃的炎热环境中正常生活。
每年5-7月份,产17-18个卵之后,即就巢孵化。
野性状态下,繁殖成活率较低。
雉鸡胆怯易惊,善走能飞,性情活泼,喜到处游走觅食,觅食时左看右望,不时跳跃;受惊时则乱飞乱跳,并发出“咯咯”的呜叫。
在人工饲养下,雄雉胆大,不太怕人,甚至会啄人的脚。
雉群好斗性强,尤其是发情交配期间,以雄雉为中心控制和保护雌雉。
如遇到其他雄雉侵入它的领域范围,或人去抓捕雌雉时,雄雉则会勇敢地跳起来强烈啄斗。
但是,他们能与珍珠鸡一起和睦相处,雄雉还可与雌珍珠鸡爬跨交配。
雉群密度越高好斗性越强,可引起应激反应,影响生长,甚至会使死亡率升高。
环颈雉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物资,每只雉鸡可换回l0.5美元的外汇。
由于雉鸡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富含营养的食品,深受国内外欢迎。
现在已能大量出口。
我国人上驯养历史很短,数量也不多,而野生资源又破坏很严重,数量急剧下降,很多产地已基本绝迹。
为了保护和利用野生雉鸡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出口换汇货源,研究雉鸡驯养与繁殖技术,大力发展雉鸡饲养业,对国民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吉林省从1978年开始引种驯养雉鸡,对雉鸡的驯化、饲养和繁殖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有数干只雉鸡的繁殖群,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雉鸡2

特征 又叫野鸡,属于鸟纲, 雉鸡体形较家鸡略小, 但尾巴却长得多,雄鸟 羽色华丽,颈部都有白 色颈圈,与金属绿色的 颈部,形成显著的对比; 因此又叫环颈雉,尾羽 长而有横斑。雌鸟的羽 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 黄色,而杂以黑斑;尾 羽也较短
生长繁殖
繁殖期3-7月,冬季具有集群现象,但有性别隔离, 一雄多雌制,发情时雄鸟环在雌鸟旁,边走边叫, 有时猛跑几步,当接近雌鸟头侧时,则将靠近雌鸟 一侧的翅下垂,另一侧向上伸,尾羽竖直,头部冠 羽竖起,为典型的侧面型炫耀。发情期间雄鸟各占 据一定领域,并不时在自己领域内鸣叫。如有别的 雄雉侵入,则发生激烈的殴斗,直到赶走为止。
生活习性 豹鼠是树上、地面两栖的松鼠。常在林缘、灌木丛 一带活动,也常见于果园、菜园中,豹鼠喜欢成群 活动,很少单个或成对活动,晨昏活动频繁,中午 前后活动较少。筑巢于树叉或树洞内。常出现在果 园内,在树上跳跃奔跑,取食果实及嫩叶。但它们 也会以少数昆虫为食,一年中春、秋两季各繁殖1次, 每胎产仔2~4只。主要天敌有猫、隼、鹰等。
• 价值 1.文学价值 《豹鼠的观赏性和经济价值较高。花鼠体小巧玲戏,
尾毛蓬松,灵活可爱,性温顺,易驯养,放养于网 笼可作为一种观赏动物。
2.经济价值
豹鼠的观赏性和经济价值较高。花鼠体小巧玲戏, 尾毛蓬松,灵活可爱,性温顺,易驯养,放养于网 笼可作为一种观赏动物。
• 价值 1.营养价值
雉鸡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于家鸡,有抑喘补气、止痰化瘀、清肺止咳之功效. 2.研究价值: 雉鸡中GAP-43具有多种功能,主要与神经元轴突的 生长、再生、神经递质的释放及膜泡的吞噬有关.
豹鼠
• 特征 属于哺乳全身灰褐色,背 中央有明显黑色条纹,两 侧具有相间排列的浅黄 色纵纹,颈,腹部及四肢内 侧为灰黄色的小动物。 它就是山西省重点保护 野生动物——豹鼠。
探究动物的求偶信号与配对行为

探究动物的求偶信号与配对行为动物世界是一个奇妙而神秘的领域,无论是陆地上的野生动物,还是海洋中的海洋生物,它们都存在着一系列有趣的求偶信号与配对行为。
这些信号和行为不仅是动物繁衍后代的必要手段,也展现了生命的多样性和进化的精妙。
首先,动物的求偶信号多种多样,它们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异性的注意力。
在野生动物的王国中,例如雄鹿会用鹿角争斗,以展示出自己的实力和优势,吸引雌鹿的眼球。
雄鸟则会展示美丽而绚烂的羽毛,通过频繁地鸣叫或跳舞,来吸引雌鸟的注意。
这些信号既表现了动物的生理特征和优势,也展示了动物与其他个体之间的竞争和选择。
除了视觉信号,声音也是动物之间传递求偶信息的重要方式。
鲸鱼的歌声、鸟儿的鸣叫、蝈蝈的鸣叫以及昆虫之间复杂的振动都是动物求偶的声音信号。
这些声音的频率、音调和节奏,对于动物来说都有特殊的意义。
例如,某些鲸鱼的歌声能够传播几百甚至上千公里,用来吸引异性或者传递自己的位置。
除了视听信号外,嗅觉也在动物的求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很多动物拥有高度发达的嗅觉器官,它们通过释放出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吸引异性。
例如,一些昆虫通过释放出特殊的信息素来吸引异性,并向对方展示自身的健康和生育能力。
同样地,大多数哺乳动物也会在求偶期间释放性激素,如丁香酮,用于传达健康与配对愿望。
然而,动物的求偶信号不仅仅是表现自己的特征和吸引异性的手段,它们也是探索配对适合性和选择理想伴侣的重要依据。
在雌性动物选择伴侣时,会优先选择那些展示出良好基因以及强壮体质的雄性。
这种选择有助于提高下一代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机会。
某些物种中,如孔雀,雌性会更倾向于选择拥有更美丽羽毛的雄性作为配偶,使得美丽的特征能够遗传给下一代。
此外,动物的配对行为也是值得探究的一个方面。
不同物种的配对方式千差万别。
有些动物会形成一对一的配对关系,伴侣之间会互相照顾、共同繁衍后代。
例如,很多鸣禽在繁殖季节会形成稳定的配对,共同孵化蛋并抚育幼崽。
而有些动物则采取多样化的配对方式,如“一夫多妻制”或“一妻多夫制”。
白雉 白色的野鸡

白雉白色的野鸡
白雉是雉科雉属的一种动物,在我国境内,共计有19个亚种。
雉鸡在雉科中,国内分布范围最广,除西藏羌塘高原及广东的海南岛以外,遍及全国。
白雉脚强健,善于奔走。
飞行也很有力,不过飞行仅短距离,不能持久。
平时多潜伏草间找吃;如受任何惊动,就在稠密的草堆中窜匿,隐蔽不了时才骤然振翅飞起,在几次拍翅后,就能飞得相当迅速,但飞得不远,又悄悄地潜入草丛中逃去。
雉鸡繁殖期为每年自3—4月至6—7月间,南北方相差约一个月。
一只雄雉与1—2只雌雉相配共处。
在开始繁殖时,在山区常见到两只雄雉格斗的情况,一直斗到把另一雄雉赶走为止,发情姿态为侧面型。
巢一般在草丛或芦苇间的地面凹陷处,以柔软松叶或茅草构成浅窝状。
在江苏南部一带主要在麦田中作巢。
一年通常孵两窝。
麦收之后,一般不再孵卵。
卵每产6—14个,为浅橄榄黄色,呈椭圆形。
雉鸡的生活习性 雉鸡生理习性四大特点

雉鸡的生活习性雉鸡生理习性四大特点雉鸡的环境适应性较强地球上除南北极气温严寒的地方外,从低海拔的丘陵、草原到海拔3000米的高山,都有雉鸡生存繁衍。
在野外,雉鸡随季节变化只在小范围内进行垂直迁徙。
雉鸡夏天栖于海拔较高的针,阔叶混交林边缘的灌木丛中,秋季之后迁徙到低山的避风向阳处、山麓草场及山边耕地。
这些都表明雉鸡耐高温、抗寒冷,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较强。
这一特性也使得人工饲养雉鸡易于成功。
雉鸡食性很杂在野生状态下,多以各种昆虫,螺、蚯蚓,农作物,杂草、树籽、碎嫩叶片为食,并喜食砂砾。
雉鸡的食物因栖息地和季节等情况变化而有所不同。
如在江苏南部,雉鸡冬时主要吃麦芽及田同洒落的稻谷和豆类,开春后主要以草茎、草芽等植物性材料为食,至繁殖期则吃很多的粘虫幼虫。
在吉林,雉鸡冬季啄吃野生植物的嫩芽、种子,果实、豆类和各种谷类的籽实,而在夏季主要以草原的蝗蛹及其他昆虫的幼虫为食,还兼吃不少草籽,春天喜到庄稼地啄食刚播种的谷粒和禾苗,至秋收后也常群集在耕地上觅食。
雉鸡的食物种类虽然多而繁杂,但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需经常食用植物性蛋白与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如喜食豆类),以及绿色植物的茎叶(青草、麦苗、菜叶等)。
二是繁殖期喜食高蛋白、易消化的昆虫,既利于成年雉鸡繁殖,又有利于育雏。
刚出壳的雏雉即是以昆虫为食。
雉鸡喜少吃多餐堆鸡嗦囊较小,容纳食物量少,需要少吃多餐。
雄鸡在野生状态下,不断地觅食、采食,自然就形成了少吃多餐;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需要觅食(饲料盛在食槽中),但雉鸡仍不改此习性,吃食时往往吃一点走一圈,回来再吃,如此重复直到吃饱为止。
雉鸡有饮水活动雉鸡饮水主要在夏秋季炎热天气,多在上午觅食活动结束和下午开始觅食之前。
饮水时,往往由一公堆鸡率先走到水源,并发出“咯… … ,咯… … ”的叫声,接着其它雉鸡会相继前去饮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生雉鸡求偶行为与繁殖观察
作者:乔桂芬, QIAO Gui-fen
作者单位: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白城,137000
刊名:
吉林林业科技
英文刊名:JILIN FORESTRY SCIC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37(4)
1.常家传东北鸟类图鉴 1995
2.赵正阶中国鸟类志 2001
3.朴仁珠雉鸡的繁殖习性[期刊论文]-野生动物 1984(02)
4.伊祚华人工饲养环颈雉的繁殖与生长 1992(06)
1.丁志锋黄腹山鹪莺(Prinia flaviventris)换羽和营巢生态学的研究[学位论文]2008
2.张青霞.宁建有.连蒲红雉鸡的冬季集群行为观察[期刊论文]-四川动物2001,20(3)
3.安宁鸟的求偶婚配行为[期刊论文]-北京农业2005(10)
4.辜永河.陈浒.李正元.Gu Yonghe.Chen Hu.Li Zhengyuan雉鸡的活动痕迹及种群密度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四川动物1998,17(3)
5.王文林.成庆利.李长看.张丽琴.杜秀琦.WANG Wen-Lin.CHENG Qing-Li.LI Chang-Kan.ZHANG Li-Qin.DU Xiu-Qi 郑州地区夜鹭的求偶行为[期刊论文]-动物学杂志2007,42(2)
6.倪喜军.郑光美.张正旺.刘发雉鸡( Phasianus colchicus )营巢生境的模拟分析研究[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1,21(6)
7.龙帅.周材权.王维奎.峗薇.胡锦矗.LONG Shuai.ZHOU Cai-quan.WANG Wei-kui.WEI Wei.HU Jin-chu南充雉鸡的巢址选择和春夏季栖息地选择[期刊论文]-动物学研究2007,28(3)
8.丛培昊.郑光美.CONG Peihao.ZHENG Guangmei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孵卵和育雏行为研究[期刊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4)
9.熊晔鸟类的饰羽与求偶[期刊论文]-化石2005(2)
10.赵格日乐图.布特根.李国海.格日乐朝克图.崔国发.ZHAO Gerelt.BUTGEN.LI Guo-Hai.GERELCHAOKT.CUI Guo-Fa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疣鼻天鹅繁殖行为初步观察[期刊论文]-动物学杂志2008,43(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llykj20080400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