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妮和克莱德

合集下载

近现代世界著名导演优秀作品

近现代世界著名导演优秀作品

阿瑟· 佩恩
《邦妮和克莱德》(《雌雄大盗》) 不仅标志着阿瑟·佩恩个人创作的 高峰,而且是新好莱坞崛起的标志。 本片的特殊之处: (1)首次出现反英雄的英雄形象。 (2)突破了好莱坞严格的类型模式, 体现了类型融合的倾向:强盗片、 喜剧片、爱情片等。
斯坦利· 库布里克(1928—1999)
《光荣之路》 《斯巴达克斯》 《奇爱博士》 《发条桔子》 《2001:太空遨游》 《巴利·林顿》 《全金属铝外壳》 《洛丽塔》 《闪灵》 《紧闭双眼》(《大开眼界》)
1977:《星球大战 新希望 》 全球票房:7.754亿美元
1980:《星球大战Ⅱ 帝国反击战》 全球票房:5.4亿美元 1983:《星球大战Ⅲ 绝地归来 》 全球票房:4.75亿美元 1999:《星球大战前传Ⅰ 全球票房:9.43亿美元 2002:《星球大战前传Ⅱ 全球票房:6.5亿美元 魅影危机》
马丁· 斯科西斯(1942—)
《出租汽车司机》获1976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谁在敲我的门》 《穷街陋巷》
《艾丽丝不再住此》
《纽约,纽约》 《愤怒的公牛》 《纯真年代》 《金钱本色》 《纽约黑帮》等。
乔治·卢卡斯(1945——)
第一部剧情片是《五百年后》(1971)《美国风情 画》,七十年代好莱坞最盈利的影片之一
2015-1-7
34
《怒火青春》1995
导演: 马修· 卡索维茨 Mathieu Kassovitz 演员: 文森特· 卡塞尔 哈勃· 孔黛 伯努瓦· 马吉梅
2015-1-7
35
《血腥暗流》2000
导演: 马修· 卡索维茨 演员: 让· 雷诺 文森特· 卡赛尔 娜迪娅· 法雷斯
2015-1-7
36
《紫色》

电影《邦尼与克莱德》的镜头语言分析

电影《邦尼与克莱德》的镜头语言分析

电影《邦尼与克莱德》的镜头语言分析作者:李佳兴来源:《参花·下半月》2016年第09期摘要:1967年,一部名为《邦妮与克莱德》的电影在美国上映,标志着新好莱坞电影的诞生,是新好莱坞电影的开山之作。

影片是由一个真实的“雌雄大盗”的故事改编而成的,讲述的是邦妮和克莱德犯罪潜逃,警察一路追击,最终设伏将二人乱枪击毙的故事。

关键词:新好莱坞电影镜头语言暴力一、时代背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美国经典好莱坞电影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是到了60年代,好莱坞电影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举步维艰。

国内,社会动荡不安,肯尼迪遇刺、黑人解放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反主流文化运动、性解放、摇滚乐,整个社会出现混乱的局面,产生了政治经济危机。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年轻一代为电影提供了庞大的消费群体。

由于电影艺术教育进入大学课堂,青年人有了较高的文化层次和审美品位,对欧洲艺术电影的人文内涵和艺术水准青睐有加。

大制片公司改组后,年轻的管理者开始使用年轻导演,他们对演员和剧本有了很大决定权,创作个性得以彰显,在社会政治经济危机中的电影开始发出惊世骇俗的声音,一些离经叛道的电影在新好莱坞产生了。

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有三点:其一,全方位向欧洲电影学习,走出摄影棚,开始关注社会,在社会文化思潮中寻求表达;其二,突破了戏剧化电影美学观念的束缚,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时空结构,不再单纯地讲一个故事,力图表现一定的思想性;其三,在电影创作中运用高科技,更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成为神奇而充满活力的梦幻工厂。

好莱坞的复兴到20世纪80年代达到了顶峰,好莱坞重新登上了西方电影艺术领导者的宝座。

二、镜头语言《邦妮与克莱德》的片头采用了字幕加照片的形式来表现对邦妮与克莱德的追捕通告。

这种方式新颖别致,强调了叙事的真实性和纪实性,增强了影片的传记色彩。

传统好莱坞电影片头的处理方法总是流动连续的画面,然而在本片的片头却是单张静止的照片,打破了传统形式,独特且富有创意。

最经典美国电影100部

最经典美国电影100部

最经典美国电影100部1 .《公民凯恩》(CITIZEN KANE)(1941)奥逊•威尔斯的不朽之作,“玫瑰花蕾”,已经成为所有美国影人和影迷的电影魅力的象征,也成为电影历史上的最著名的谜语。

2 .《卡萨布兰卡》(C ASABLANCA)(1942)美国式主旋律作品最早也是最著名的篇章。

在里克咖啡馆中大家高唱《马赛曲》的片段,在当年曾经鼓舞了无数为反法西斯战争奋斗的人们,3 .《教父》(THE GODFATHER)(1972)《教父》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普通的黑帮人,它更应该是被视作一部史诗而具备存在的价值。

4 .《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品,斯佳丽的故事,曾经让无数多情女子神往,是好莱坞最杰出的爱情电影。

5 .《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1962)英国名导大卫•里恩的传世杰作,精致的影像和浩瀚的场面,体现了这位以拍摄大作品见长的导演优秀的电影素养。

6 .《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OZ)(1939)好莱坞是造梦的工厂,而本片是为儿童和他们的父母打造的一个美丽梦想,其中的名曲《跨越彩虹》,到今天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歌手翻唱过。

7 .《毕业生》(THE GRADUATE)(1967)这是一部为一个时代作出定义的影片,上个世纪的60年代对于所有经历过那段日子的美国人而言,要比二战更为难忘,这是个价值观念被重新洗牌、时代风云跌宕翻腾的10年。

8 .《在江边》(ON THE WATER FRONT)(1954)导演埃利亚•卡赞和演员马龙•白兰度有过两次成功的合作,第一次是1951年的《欲望号街车》,第二次则是《在江边》。

9 .《辛特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1993)斯皮尔伯格首先从一个人的角度,其次再是从电影导演的视野,拍摄出了这部在沉默中爆发的巨作,在今天的好莱坞,很少有电影和导演如此深沉和深刻。

英语重点词汇语法breathe down neck详解

英语重点词汇语法breathe down neck详解

英语重点词汇语法breathe down neck详解breathe down sb's neck步步紧逼;紧盯着某人看;看得某人发毛(或心烦);监视to watch closely what sb is doing in a way that makes them feel anxious and/or annoyedLook, I’ve got employees and investors breathing down my neck.听我说,员工和投资者对我步步紧逼。

I told him that if he continues to breathe down my neck, he's going to have to find another mechanic.我告诉他如果继续对我步步紧逼,就另请高明吧。

美国历史上有一对著名的雌雄大盗邦妮和克莱德,他们一度横行各地,抢劫银行,成为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

于是,人们这样说:During the 1920s and early 30s, Bonnie and Clyde committed several robberies and murders as they traveled across several states. But law authorities were never far behind them. They keptbreathe down their necks before finally trapping the gangsters, who died in a gunfight.在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邦妮和克莱德横穿数州,抢劫杀人。

不过警察一直紧追不舍,死死地盯住他们不放,最后终于堵住了邦妮和克莱德,并在枪战中把他们击毙。

How can I concentrate with you breathing down my neck all the time?你总是这样盯着我,我怎么能集中注意力?Most farmers have bank managers breathing down their necks.大部分农场主的一举一动都受到银行经理们的密切关注。

《邦妮和克莱德》影评

《邦妮和克莱德》影评

《邦妮和克莱德》-影评剧情梗概:影片主要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一对青年男女的“强盗”生涯。

影片的开头,年轻的邦尼百无聊赖的躺在床上,眼睛里流露的是深刻的空虚与无聊。

因此当她看到刚刚出狱的克莱德要偷他母亲的汽车时,她立即兴奋地跑下楼去与克莱德搭话,克莱德的胡吹神侃让邦尼兴奋不已,她怂恿克莱德去抢商店,两人开着偷来的汽车四处游荡。

他们又去抢劫银行和食品杂货店,却均以失败告终。

在一个加油站,傻里傻气的小伙子莫斯加入了他们。

邦妮和克莱德抢劫银行终于成功,却险些被抓。

克莱德惊慌失措,开枪打死了一个穷追不舍的银行职员,他们因此遭到了警察的通缉。

克莱德找到了兄嫂,五个所谓的强盗开始了抢劫与逃亡的旅程。

在一次与警察的对峙中,克莱德的哥哥布克中弹死亡,嫂子白朗奇双目失明,邦妮和克莱德也受了重伤。

曾遭邦妮和克莱德羞辱的警官哈默对他们恨之入骨,他利用白朗奇的恐惧心理,成功地套出了莫斯的名字。

深受重伤的邦妮和克莱德逃到了莫斯家中,莫斯的父亲为了给儿子减刑向警察出卖了邦妮和克莱德。

在购物返回的路上,邦妮和克莱德埋伏在树丛中的大批警察乱枪打死。

影片的结尾,大批警察慢慢的走向邦妮和克莱德的尸体,似乎在欣赏自己的胜利成果。

影片解读:《邦妮和克莱德》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美国电影从此有传统好莱坞转向新好莱坞。

尽管从影片类型划分上来说,它可勉强算是一部强盗片。

导演阿瑟.佩恩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打破了传统强盗片的套路化模式,“扩展了强盗片的乡村土匪亚类型片的传统”,赋予《邦妮和克莱德》以全新的突破——把传统的强盗片变成了“古怪的滑稽戏,暴力、情节剧和悲剧的混合体”。

邦妮和克莱德故事发生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百无聊赖死气沉沉的社会环境,赋予了邦妮和克莱德的强行经以合理性。

在影片中,邦妮和克莱德是两个颇带滑稽色彩的反社会的英雄。

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不符合正统社会秩序的。

比如克莱德为逃避兵役竟切掉了两根脚趾,而这一行为又让班尼赞叹不已;邦尼明知克莱德要偷他母亲的的汽车,却对他顿生好感。

邦妮和克莱德

邦妮和克莱德

一、人物与情节《邦妮和克莱德》是关于美国30年代著名的雌雄大盗邦妮帕克和克莱德巴洛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

在美国经济最为萧条的时候,失业率急剧攀升,很多人苦于生计。

从监狱假释的克莱德正要偷窃帕克太太的汽车时,被她的女儿邦妮撞见。

两人结伴到镇子上闲逛,克莱德炫耀自己因持枪抢劫入狱,并在邦妮面前抢劫了一家小商店。

从此二人结伴而行,乘偷窃的汽车到处游荡。

一天,他们在加油站遇到了毛头小子莫斯,三人遂结成一伙。

抢银行那天,因为莫斯把车停错位置,害得二人差点被抓,慌乱中,克莱德杀死一银行职员。

不久后,克莱德的兄嫂也加入其中,组成了抢劫团体巴洛帮。

名噪一时。

并多次在警察的围追堵截下逃之夭夭。

后来因为莫斯的行迹暴露,使得克莱德兄嫂二人双双被抓,哥哥巴克受重伤。

巴洛帮遭到重创,邦妮和克莱德躲到莫斯父亲家,却被其出卖,两人在半路上被埋伏的警察乱枪射死。

二、剧作结构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无疑正处在一个不安的时期,国内反战情绪高涨,激烈的社会动荡使得青年产生对传统的反抗情绪,这时候,涌现了披头士,鲍勃迪伦等一大批摇滚乐先锋,将这种斗争带入白热化阶段。

而好莱坞也在面临着新旧交替的时候,旧好莱坞的电影作品死气沉沉,以往的强盗类型片仍是充满了“案发”、“反复追逐”、“美好大结局”的三段式结局。

《邦妮和克莱德》的出现无疑改变了这个局面,下面的梗概着重分析一下本片的剧作结构:片头。

邦尼和克莱德的资料片,强调了叙事的真实性。

建置。

邦妮和克莱德的相遇,具有戏剧性,引发了第一次抢劫。

情节点1。

与农民交流,将抢银行的目的表现出来。

对抗。

四次抢劫和三次交火,将这对雌雄大盗的业余,无厘头方式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向观众展示了一对年轻的鲜活生命是如何被这个社会摧残的。

情节点2。

躲在同伙父亲家,却惨遭出卖。

直接引向大结局。

结局。

邦妮和克莱德被隐藏的警察们射成了筛子,悲剧性结尾。

《邦妮和克莱德》是一部典型的强盗片。

可是不同以往,影片中的几场抢劫戏诙谐幽默,抢劫商店的时候,克莱德遭到店员的反抗,挣扎逃脱后却在纳闷着“为什么他要想杀死我啊?我根本没想去伤害他啊。

盘点历史上十大神偷大盗

盘点历史上十大神偷大盗

盘点历史上十大神偷大盗(组图)前几天,北京东方新天地一家知名珠宝店一枚价值219.3万元的3克拉钻戒遭抢,据称作案人是个外国人。

其实,翻开历史,我们发现国外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人。

不过你看了以十大神偷大盗,就会觉得那个盗钻石的就是小case了。

哈里斯偷过5架飞机、多辆汽车和数艘轮船,还从家里和店铺偷现金。

因每次作案都光脚,人称“赤脚神偷”。

2008年哈里斯开始逃亡,被控犯下100多起抢劫罪。

他甚至仅凭从网络和飞行手册上学习的知识开着偷来的飞机从印第安纳州起飞,飞越1600多公里到达巴哈马群岛。

美国内战期间,密苏里州出生的大盗杰西·詹姆斯(Jesse James)和他的哥哥弗兰克加入南部联盟游击队。

1864年,他们劫持了一列火车,杀死22名手无寸铁的北方军士兵,其中几人惨遭剥皮。

内战结束后,这对兄弟开始了没有目的的逃亡。

1881年,密苏里州州长对他们发出10万美元(67.7万人民币)的悬赏。

“比利小子”大约出生于1859年到1861年,原名很可能是威廉·亨利·麦卡迪。

很小的时候他的足迹就遍布四方,包括纽约州、印第安纳州、堪萨斯州以及新墨西哥州等。

他短暂的一生是在潜逃、偷窃、赌博以及搏杀中度过的。

被捕时,据称已经杀死了20人。

1881年,他被判处绞刑。

入狱期间,他曾尝试越狱,杀死了两名狱警。

西西里的罗宾汉——萨尔瓦托·朱利亚诺(Salvatore Giuliano),是意大利历史上最著名的强盗,他狂妄自大、慷慨大方、热心公益。

英俊潇洒的他带领600多名追随者劫富济贫。

他的名字曾出现在报纸头条,他给报社写信挑战政府官员,与政府宣战。

1949年,2000多名士兵组成的特遣部队进入西西里,最后终于在1950年将其击毙。

他死后,《时代》曾发文称,朱利亚诺堪称那片土地上的“强盗之王”,所有强盗都要仰视他。

传奇大盗和民间英雄奈德·凯利曾引发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搜捕行动。

《像邦妮一样爱你》读后感

《像邦妮一样爱你》读后感

《像邦妮一样爱你》读后感
《像邦妮一样爱你》内容简介:柏邦妮的名字来源于一段爱情——电影《邦妮和克莱德》里面的男女无法无天相视一笑,在阳光下身
中167枪,倒地而亡。

柏邦妮纯情欣赏这样青春的爱情,便取了和女
主人公一样的名字,于是也便有了这本记录她自己青春记忆的文字。

这是一本讲述青春讲述美好的小书,那种清新、热烈、毫不妥协的年
少体验,是邦黛安娜妮的自己也是我们莫大的财富。

像邦妮一样爱你读后感,选自淘宝网的网友:柏邦妮的文字像水
一样清凉干净,又像火一样热烈蓬勃,这符合中国处于青春期年轻人
的特征,也正对他们的胃口。

不然就不会出现《给妹妹的一封信》
(现名《给妹妹和那些早熟敏感的孩子》)被千万次疯狂转载的现象,也不会有无数粉丝出有重金圆萼悬赏本书的初级版本。

书中关于孤独
关于奋斗关于关于叛逆是每个女孩都有过的人生体验,一句话,这是
一本写给全天下早熟敏感孩子的小孩子书。

像邦妮一样爱你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才书店的网友:高中看到
的时候就看到柏邦妮写成的《给妹妹的一封信》,那时候真的很感触,而且因为这封信,影响了我对很多小事的很多看法。

每次心情沮丧或
者迷茫苦闷的时候,我就难免会看这篇文章,当然,富尔县我看的是
我作为读书笔记来取的。

现在方才买到书了,很开心,喜欢此人陪伴
我安全渡过叛逆期,健康成长的姐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邦妮和克莱德》基本资料《邦妮和克莱德》融合了公路片和强盗片的类型电影,宣告了新好莱坞电影浪潮的来临,为导演赢得了“后古典好莱坞导演”和“新好莱坞导演”的双重美誉。

二十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喧闹不安,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少数种族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在美国社会舞台上的崛起,面对内忧外患,激烈的社会动荡令得激进的青年人们产生和传统对抗的情绪,对现有体制和生活状态的疑虑,反抗主流神话成为他们运动的目标。

从垮掉的一代中演化出了嬉皮士,从爵士乐中演化出了摇滚乐,相应的,当好莱坞黄金时刻已经成为过去式的当时,一批年轻导演开始了一种全新的尝试--反映与旧的生活观念相冲突的年轻一代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探讨社会和政治问题,具有强烈"反文化"色彩。

他们传承了好莱坞传统的明星制及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又在体制内进行了大胆新奇的尝试,赋予电影更具现实感的内容,并在其中发展了各种电影类型的表现手段。

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被称为"新好莱坞电影",将已经死气沉沉的好莱坞拖出了泥泞,再度令它充满了新锐的光芒。

《邦妮和克莱德》这部由罗伯特·本顿和搭档大卫·纽曼共同编写的剧本曾经被20位导演拒绝,辗转到阿瑟·佩恩才接下了导筒,最终如石破天惊般宣告了新好莱坞电影浪潮的汹涌袭来,也为导演赢得了"后古典好莱坞导演"和"新好莱坞导演"的双重美誉。

从人物的设置和事情发展的线索上来看,这是一部典型的融合了公路片的强盗类型影片。

强盗片作为美国电影史上出现较早的一种电影类型,它往往以一个或一伙强盗的发迹、犯罪历程以及最后走向衰落和失败的历史构成中心情节,并通过这些强盗的故事为观众提供大量的动作场面和悬念。

在不同时期的强盗片中,导演们都赋予了主人公以不同的道德准则和形象的反面程度,而到了阿瑟·佩恩手中,对于曾经多次被搬上银幕的这一对雌雄大盗的传奇生涯,却采用了一种喜剧式的风格,对好莱坞传统强盗片的神话进行了反讽。

新好莱坞的创作体现为走入体制内去寻求自身,它附着在体制之中,却是旧瓶装新酒,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局。

《邦妮和克莱德》借用了传统强盗片的模式,却改制了原模式,打破了案发、反复追逐、大结局的三段式情节,产生了新的对原模式具有针对性的文本。

以邦妮和克莱德这两个反道德化的人物替代了传统强盗片中道德化的人物定位,通过冗长平缓、日常生活化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人物的生活、行为细节以及生存和心理状态,流露出对这两个人物的深切同情,将犯罪的原因归咎于社会和家庭对于青年人的忽视和残害。

影片结尾处被电影史反复称颂的枪林弹雨的洗礼将这一悲剧升华了,它道出的事实是政府、法庭和警察对两个鲜活生命的屠戮。

而克莱德这个人物以"性无能"的形象反复出现在影片的几个段落中,他没有象传统强盗片中匪徒因为过剩的里比多所导致的滥杀无辜,没有凶狠残酷的表情,有的只是在邦妮面前的软弱。

故事中社会大萧条带来的是经济贫乏而拍摄电影的六十年代所面临的是精神层面的困扰,克莱德的形象喻意着的是社会的性无能。

由此也是对传统强盗片对于意识形态缺乏反思和批判的维护做出了一次反抗,冷静的审视背后饱含着对社会的反省。

黑帮犯罪片剖析:《小凯撒》和《邦妮和克莱德》刘易斯.雅各布斯(LEWIS JACOBS)在《美国电影的新起》(THE RISE OF THE AMERICA FILM)中指出:“《小凯撒》通过肆无忌惮,冷酷无情和大规模有组织的犯罪,真实和直率地描写了自我主义的兴起。

它让人震惊,使人反感又不能接受,但它却是事实。

多愁善感的缺乏,枪杀,暴力,追逐,豪赌和鏖战对神经的残暴攻击,以及人类情感的麻木不仁,突然之间使大众感受到自身生活的脆弱和不安全。

”《小凯撒》并非早期经典黑帮犯罪片中的最佳作品(同期的《人民公敌》和《疤脸大盗》似乎更加成熟),但它却是第一部经典意义上的黑帮犯罪片,并成为这一类型影片的初始原型。

影片导演马文.勒罗伊作为导演兼制片人长期拍摄一些成功但没有多少个性的中档影片(他真正的艺术成就包括执导经典爱情悲剧《魂断蓝桥》和制作幻想歌舞片《绿野仙踪》),但他30年代早期在华纳公司的作品却恰恰颇具水准。

《小凯撒》的视觉风格朴素,率直,完美地切合它的主题;影片在场景设计方面简约到几乎原始的质地,很像是海明威在20年代以直接和简洁笔调写成的短篇小说。

《小凯撒》片名中的“凯撒”当然是指著名的罗马执政官,他的事迹曾被无数史学家和文学家所描述和讴歌,英国戏剧大师威廉.莎士比亚就有《朱利斯.凯撒》(JULIUS CAESAR)传世。

“凯撒”意味着无尚的权力和无尽的欲望,《小凯撒》的主人公以“凯撒”自居正反映了黑帮分子梦寐以求的渴望。

而贯之以“小”字,无非是指黑帮分子在权力的规模和犯罪的力度上,根本无法和罗马帝国的元首相比拟;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黑帮分子在外形上的矮小,《小凯撒》主人公罗可.班德罗(RICO BANDELLO,典型的意大利裔名字)的扮演者爱德华.罗宾森身高仅5英尺5英寸(约1.65米)在高大威猛的美国男明星(如1.90米以上的约翰.韦恩,加利.古伯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中简直无异于侏儒。

而这并非偶然的例子,《人民公敌》的黑帮主角詹姆斯.卡格尼同样身材矮小,成功扮演过黑道人物的米奇.罗尼(MICKEY ROONEY),约翰.卡萨维茨(JOHN CASSAVETES),查尔斯.布洛森(CHARLES BRONSON)和艾尔.帕西诺等都是小个子。

拍摄《教父》时,阿尔帕西诺的身高问题曾经引发了导演科波拉与制片厂老板的激烈冲突,科波拉还差点因此被炒鱿鱼。

但是,观众却乐于接受这些小个子黑帮匪徒,“如果银幕上的小个子都能折腾出名堂来,为什么我不行呢?”《小凯撒》的故事开始于马可.班德罗和他的同伙乔在芝加哥郊外抢劫加油站,罗可毫不手软地枪杀了受害人;但影片结束时,成为黑帮头子的罗可却丧失了自己的胆量(也许是心慈手软的不忍),他无法向自己昔日的朋友乔开枪而死于警察的枪口之下。

专心致志又野心勃勃的罗可从西部某地到东部大城市闯天下,这里实际上逆转了美国传统上追求成功的方向:西部片人物从东部到西部边疆去冒险,黑帮犯罪片则从西部到东部都市淘金;人欲横流的大都市替代无法无天的蛮荒地,成为黑帮犯罪片的主战场。

他加入黑帮并凭借自己的坚毅,自律(不贪杯也不近女色)和聪明的职业头脑节节上升,最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黑帮二老板,而大老板则是他无法逾越的盎格鲁-萨克逊白人新教徒(WASP),外号“大男孩”的皮特.蒙大拿。

虽然他的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生活也越来越奢华,但他似乎永远也无法超越自己的出身,阶级和文化。

影片就此提出了一个戏剧化的悖论:随着地位的提高和物质利益的丰富,人们往往会逐渐失去原有的胆量和坚强,而成为自身毁灭的开始。

《小凯撒》主要配角人物是最早作为罗可的同伙兼好朋友,而最终分道扬镳并背叛他的乔,乔还充当了罗可的镜子和自我反省的重要任务。

影片一开始乔就说过,“一旦成为黑帮。

你就知道后来会怎么样,我还从来没有见到谁能从黑帮中抽身。

”乔的梦想是从事歌舞表演,所以尽管罗可极力反对,他还是及早从黑帮营生中脱离出来,并与一个同样喜欢歌舞的好女人奥尔加相恋(在黑帮犯罪片中,女人往往被描写为性的装饰品,仅仅是黑帮分子社会经济地位的象征),并结成了一个专业的歌舞组合。

彻底摆脱罗可的骚扰和威胁,接受了奥尔加的建议同意作证指控自己的朋友和恩师。

罗可得知了他们的背叛,面对乔却无法扣动扳机,这为罗可这样一个杀人不眨眼匪徒的心理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扭曲和深化。

有趣的是,罗可计划对乔实施地点报复却导致了自己的死亡。

罗可的临终遗言是著名的第三人称感叹反问号:“慈悲之母啊,难道这就是罗可的下场吗?”这不但表达了罗可(和观众)对自己死亡的无法相信(这样一个英雄式的,坚不可摧半神一样的人物居然会遭毁灭),而且用第三人称表达了非个人化的情怀。

《小凯撒》作为黑帮犯罪片的先驱为以后的影片确立了许多重要的标准和规范。

首先体现在人物形象方面,确立了靠个人奋斗白手起家的黑帮人物原型,这种人物从独立战争起就存在于美国畅销小说中。

观众第一次遇到罗可和乔是在一个小城镇中,罗可从报纸上读到了大城市中黑帮大佬风光无限的报道,所以他决定要到东部去闯荡一番。

因此,带出了黑帮犯罪片的大城市环境和二三十年代动荡的时代背景,以及黑帮分子从一开始就注定要灭亡的悲剧性命运。

罗可和乔的关系将黑帮警匪和舞蹈联系在一起,作为舞蹈家的犯罪分子赋予了这一类型一种紧张而又优雅的运动感和超凡的活力。

罗可和乔的组合还展现了黑帮犯罪片中性向和同性恋的层面,罗可经常嘲笑喜欢跳舞的乔是“娘娘腔”,认为没有男人气概;但另一方面,他在情感上对乔的依恋,对奥尔加的嫉妒又多少带有同性恋的色彩。

在黑帮犯罪片中女性并不重要,仅仅是男人欲望的对象和权力的装饰品,而且女人和美酒一样不值得信任,她(它)们都可能背叛黑帮分子(《小凯撒》中时奥尔加提议出卖罗可,《教父》中迈克尔替代长兄桑尼出任新一代教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在女人方面的节制)。

美国社会中无处不在的阶级界限也凸现在黑帮犯罪片中,来自下层的匪徒靠自己聪明和坚韧往上爬,但最终会毁灭于自己过度的欲望和膨胀的野心,阶级和文化的鸿沟仍然无法跨越,死亡不可避免地成为黑帮分子的结局。

《小凯撒》的许多许多电影元素也成为后来者的榜样,如夜暮下的大城市,无名街道,夜总会和酒吧等典型场景,葬礼,宴会,婚礼和教堂等日常仪式都蕴含着丰富而重要的电影化意味。

另外,武器和武器的运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枪在黑帮犯罪片中时一个工具,不体现个性的风格和人性的荣誉(像西部片中的牛仔一样),“先开枪,然后再争论”,这是罗可行走江湖的法则。

“这(枪)是和之间(其他黑帮分子)之间,我和整个世界之间,我惟一拥有的东西。

”罗可是这样谈论他的枪的。

由《小凯撒》的巨大成功所引发的黑帮犯罪片热证明,罗可.班德罗的死仅仅是这一形象帮助建立的银幕偶像的开始。

罗可非理性的暴虐,对法律和秩序的蔑视和商业运作的智能被当做他犯罪天性的相关元素来展现,后来的许多黑帮犯罪片也一直在试图为这种犯罪寻求必要的心理动因。

如果说《小凯撒》代表了经典黑帮犯罪片的原初形式,那《邦妮和克莱德》则体现了“新好莱坞”黑帮犯罪片的突破性发展。

作为黑帮犯罪片新浪潮的最佳代表,《邦妮和克莱德》(1967)与《教父》(1972)和《教父(续集)》(1974)描绘了一个对人类需求充满致命敌意的标准文化,在这种文化中生存和发现意义的惟一方法就是创建一个另类的犯罪社会,以此来实现个人对亲密,自我实现和个人尊严的需要。

亲密关系注定了早期黑帮主人公的厄运;而在这些新的黑帮影片中,犯罪家庭(唐.克里昂家族)和亲密关系(邦妮和卡莱德的生死与共)成为这个冷酷世界的惟一庇护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