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 技术应用
浅析电子设计中EDA技术的应用

浅析电子设计中EDA技术的应用EDA技术,即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是指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备辅助设计集成电路、电子系统及其它电子产品的一系列工具和方法。
EDA技术是现代电子设计领域的必需品,其应用涵盖了电路设计、布局设计、网络分析、仿真调试及制造等方面。
在电子设计中,EDA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通过软件仿真计算、精确电路布局和优化电路设计等方式大大提高设计制造的效率和准确性,让产品在设计上赢得更大的优势。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浅析EDA技术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
一、电路设计。
EDA技术在电路设计中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加快捷高效地完成从原理图设计、逻辑综合、RTL级设计、仿真、验证、综合出门级电路等过程。
通过EDA技术,电路设计者可以通过仿真调试进一步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出错以及降低成本。
二、布局设计。
EDA技术在布局设计中可以帮助设计工程师更好地利用布局资源和设计规则进行合理布局,提高布局效率和布局精度,减少布局中的错误和重复工作,为电路设计步骤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支持。
三、网络分析。
在EDA工具中,网络分析的主要作用是对电路的网络性能进行分析和测试。
EDA技术可以通过在开发过程中对结构的性能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电路性能的改进,以及在不影响整个系统性能的情况下,做到更可靠和更优良的电路性能。
总而言之,在电子设计中,EDA技术的应用在不断加强。
它不仅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快地处理复杂的电路,对于整个设计过程和产品的设计优化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EDA技术的使用具有广泛的优势和应用,可以带来更加优秀的设计效果和更高的生产效率。
因此,人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更好地应用EDA技术在电子行业中。
EDA技术及其应用

在编程下载前必须利用EDA工具对适配生成的结果进行模拟测试
仿真
时序仿真
功能仿真
1.6 PLD
1.6.1 PLD的分类
集成度
低集成度芯片 高集成度芯片
可编程逻辑器件
乘积项结构器件 查找表结构器件
编程工艺
熔丝(Fuse)型器件 反熔丝(Anti-fuse)型器件 EPROM型 EEPROM型 SRAM型
逻辑综合
版图综合 结构综合
1.5 面向FPGA的EDA开发流程
1.5.3 适配(布线布局)
适配器也称结构综合器,它的功能是将由综合器产生的网表文件配置 于指定的目标器件中,使之产生最终的下载文件,如JEDEC、Jam格式的 文件。适配所选定的目标器件必须属于原综合器指定的目标器件系列。
1.5.4 仿真
●系统板设计结束后仍可利用计算机对 硬件系统进行完整的测试。
1.5 面向FPGA的EDA开发流程
1.5.1 设计输入
图1-1 FPGA的EDA开发流程
1.5 面向FPGA的EDA开发流程
1.5.1 设计输入 1. 图形输入
状态图输入 波形图输入 原理图输入
2. 硬件描述语言文本输入
将使用了某种硬件描述语言(HDL)的电路设计文本,如 VHDL或Verilog的源程序,进行编辑输入。
EDA技术为现代电子理论和设计的表达与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1.1 EDA技术
EDA技术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 MOS工艺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 集成电路设计进入了CMOS(互补场效应管)时代 20世纪90年代 EDA技术推向成熟和实用
21世纪后
▲在FPGA上实现DSP应用 ▲在一片FPGA中实现一个完备的嵌入式系统 ▲ EDA软件不断推出 ▲ EDA使得电子领域各学科的界限更加模糊,更加互为包容 ▲基于EDA的用于ASIC设计的标准单元已涵盖大规模电子系统及复杂IP核模块 ▲软硬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广泛应用 ▲ SoC高效低成本设计技术的成熟 ▲系统级、行为验证级硬件描述语言的出现,使复杂电子系统的设计和验证趋于简单
eda技术与应用常用知识

eda技术与应用常用知识eda技术与应用常用知识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核心就是EDA技术。
EDA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打破了软件和硬件间的壁垒,代表了电子设计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
以下是关于eda技术与应用常用知识,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的缩写即是EDA.EDA技术是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在电子设计过程的一门技术,从而实现了电子设计的自动化进行,现今EDA技术已经广泛用于电子电路的设计仿真以及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和可编程器件的编程等工作中。
EDA技术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代表了未来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方向,打破了软硬件之间的隔阂。
一、EDA的分类我们依据计算机辅助技术介入程度的不同,将电子系统设计分为以下三类:1.人工的设计方法此种设计方法从提出方案到验证方案等等均需要由人工来完成,并且方案的验证必须搭建实际的电路来完成验证。
这种人工的设计方法缺陷在于:开销特别大,但是效率却极低,并且周期比较长,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的产品不是单单靠人工就能够完成的。
2.计算机辅助设计CAD1970年以来,计算机开始被应用于Ic版图设计以及PCB布局布线,后来发展为可对电路功能和结构进行设计,并且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逻辑仿真、自动布局布线等等的功能。
可以这么说CAD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但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因为各种各样的软件层出不穷,每一种设计软件只能够解决一部分的问题,这就造成了软件不能完全脱离人去设计,智能化程度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3.EDA电子设计自动化1990年以后是EDA时代的到来。
伴随着电子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系统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产品的设计和电子产品的测试以及电子产品的制造等各环节当中。
由于电子产品的性能不断提高以及精密度的增加,产品的更新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
相应的,电子产品的设计和电子产品的测试以及电子产品的制造也必须跟上更新的步伐。
浅析电子设计中EDA技术的应用

浅析电子设计中EDA技术的应用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软件工具来辅助电子设计的技术方法。
EDA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路设计、印刷电路板设计、芯片设计和分析等各个领域。
下文将从EDA技术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EDA技术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电路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电路的稳定性、可靠性、功耗等等。
EDA技术集成了各种工具,包括电路仿真、电路布局、原理图设计等,可以快速进行分析和优化,从而提高设计效率。
例如,SPICE仿真软件可以模拟电路的性能,快速分析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帮助设计师调整电路参数和优化设计。
其次,EDA技术在印刷电路板(PCB)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PCB设计是将电路设计好的原理图转换为具体电路布局的过程,要考虑到布线的长度、信号的干扰、电源的供电等因素。
EDA软件提供了直观的PCB设计工具,在布线过程中自动检测电路电气性能和信号完整性,从而减少错误率和缩短设计周期。
此外,在打样前,EDA软件还可以进行电路板的3D模拟,让设计师能够直观地了解电路板的物理布局、模拟信号走向和滤波效果等因素,从而增加设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最后,EDA技术在芯片设计和分析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在芯片设计中,EDA软件可以快速完成的布局和布线工作,并检查电路的错误和问题。
另外,EDA软件还能够识别电路中的噪声问题和功率损失等问题,并给出优化建议。
在芯片分析方面,EDA软件可以提供内存、电源和时钟域等方面的分析工具,支持在设计阶段进行信号调试和优化,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EDA技术在电子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大幅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精度。
期望未来有更多的EDA工具能够出现,服务于电子工程师们。
eda原理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eda原理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介绍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即电子设计自动化,是计算机软件和工具的应用,用于设计、分析和生产电子设备。
EDA原理图是EDA工具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它以图形方式展示了电子设备的电气连接、组成和操作原理。
EDA原理图在计算机软件行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生活中的一些领域中发挥着实际的应用价值。
下面将介绍几个EDA原理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现代科技与生活的结合,它通过将各种电子设备和家居用品连接到互联网,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在智能家居中,EDA原理图作为设计智能家居电路的基础工具之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EDA原理图,设计师和工程师可以画出智能家居的电子和电气连接图,将各种感知设备、控制器和执行器连接在一起。
例如,可以使用EDA原理图设计家庭安防系统,其中包括摄像头、传感器、报警器等设备的连接图。
此外,在智能家居中,EDA原理图也可以用于设计智能照明系统、智能温控系统、智能窗帘控制系统等。
通过合理的电子设计和EDA原理图的应用,可以使智能家居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电子玩具电子玩具是现代儿童和成年人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通常通过使用各种EDA原理图进行电路设计和原理图设计。
通过EDA原理图,设计师可以将电子元件、集成电路等连接在一起,实现电子玩具的各种功能。
例如,通过EDA原理图设计的电子积木可以帮助儿童学习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而一些复杂的电子玩具,如遥控车、遥控飞机等也离不开EDA原理图的设计。
另外,一些电子玩具厂商还可以使用EDA原理图来设计生产电子玩具的自动化生产线。
通过EDA原理图,可以实现电子元件的自动焊接和贴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电子设备维修在维修电子设备时,EDA原理图可以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帮助。
通过使用EDA 原理图,维修人员可以了解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和电路连接方式,进而更容易找到故障点和进行维修。
第9章 EDA技术及应用

9.1.1 EDA技术的涵义
• 狭义的EDA技术,就是指以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为 设计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为系统逻辑描述的主要表 达方式,以计算机、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软 件及实验开发系统为设计工具,通过有关的开发软件 ,自动完成用软件方式设计电子系统,主要包括从硬 件系统的逻辑编译、逻辑化简、逻辑分割、逻辑综合 及优化、逻辑布局布线、逻辑仿真,直至对于特定目 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编程下载等工作,最 终形成集成电子系统或专用集成芯片的一门新技术, 或称为IES/ASIC自动设计技术。
兰州财经大学电子工程系
• 2. 逻辑综合 • 逻辑综合就是将设计者在EDA平台上编辑输入的文
本、图形描述,根据给定的硬件结构组件和约束控 制条件进行编译、优化、转换和综合,最终获得门 级电路甚至更底层的电路描述网表文件。综合后的 网表文件具有硬件可实现性。 • 3. 适配 • 适配又称结构综合器,它的功能是将逻辑综合产生 的网表文件配置于指定的目标器件中,使之产生最 终的下载文件,如JEDEC、Jam格式的文件。
兰州财经大学电子工程系
9.2 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
• 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s,简称 PLD)是一种由用户编程以实现某种逻辑功能的新型逻辑 器件。
• PLD 经 历 了 从 PROM 、 PLA 、 PAL 、 GAL 到 FPGA 、 ispLSI等高密度PLD的发展过程。
原理图/HDL文本编辑
综合 逻辑综合器
FPGA/CPLD适配 结构综合器
FPGA/CPLD 编程下载
时序与功 能仿真
硬件测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兰州财经大学电子工程系
eda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eda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eda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技术,即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是在CAA和CAD(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辅助设计)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设计软件系统,它集计算机、电子、信息和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测试)等技术于一体,不仅具有强大的设计能力,还具有测试、分析及管理的功能,可完整实现电子产品从电学观念设计到生成物理生产数据的全过程。
它改变了以往采用定量计算和搭电路实验为基础的传统设计方式,使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
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微型计算机的快速普及,给EDA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EDA技术已成为当代电子系统及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一、常用的EDA技术软件目前引入我国EDA软件有多种,其中影响比较在的有:Pspice、Multisim(MULTISIM)、Protel、Orcad等。
Pspice(SimulationProgramWithIntegratedCircuitEmphasis)是美国MicroSim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电路仿真分析软件,可以进行模拟/数字电路混合分析、参数优化等。
Multisim的前身是在我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EWB(ElectronicWorkbench)软件,是加拿大InteractiveImageTechnologiesLtd公司20世纪90年代初推出的专用于电工电子线路仿真的软件,可以实现对模拟数字电路的混合仿真。
Protel的前身版本是Tango,由澳大利亚ProtelTechnolog公司研制开发。
该软件功能十分强大,可以完成电路原理图的设计、电路仿真分析、印制电路板设计及自动布线、信号完整性分析、可编程逻辑器件(PLD)设计等。
Orcad软件包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Orcad公司研制开发的EDA软件包,包括原理图设计、PCB设计、VST、PLDTools等软件。
eda原理与应用

eda原理与应用
EDA原理与应用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
进行电子设计的方法。
它涉及到设计流程的自动化,包括电路设计、布局与布线、验证和仿真等方面。
EDA的主要目标是
提高电子设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设计成本和时间。
EDA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所有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集成电路设计、PCB设
计和自动驾驶系统设计等。
在集成电路设计中,EDA工具可
以帮助设计师完成电路的逻辑设计、物理布局和时序分析等工作。
在PCB设计中,EDA工具可以帮助设计师进行PCB的布线、信号完整性分析和电磁兼容性设计等。
在自动驾驶系统设计中,EDA工具可以帮助设计师进行传感器数据处理、路径
规划和决策控制等。
EDA的原理主要包括数学建模、算法设计和软件实现等方面。
数学建模是将电子系统的行为转化为数学表达式,以便进行系统级设计和优化。
算法设计是指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来解决设计问题,如布局、布线和时序分析等。
软件实现是指将算法和数学模型实现为计算机程序,以便进行自动化设计和验证。
总的来说,EDA的原理和应用都是在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帮助
设计师进行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通过应用EDA工具,可
以实现设计自动化、效率提升和质量改进,从而推动电子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DA技术应用设计报告院(系、部):信息工程学院姓名:方继楠学号:080759年级:三年级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任课教师:李洋2010年11月10日·北京目录1EDA的发展及应用 (1)2EDA技术的发展 (1)3EDA技术的发展趋势 (1)4EDA技术的工程应用实例 (2)5系统仿真/硬件验证 (6)6系统的硬件验证 (7)7心得体会 (7)EDA的发展及应用EDA技术即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以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为设计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为系统逻辑描述的主要表达方式,以计算机、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软件及实验开发系统为设计工具,通过有关的开发软件,自动完成用软件的方式设计电子系统到硬件系统的一门技术。
人类社会已进入到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信息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电子产品的进步。
现代电子产品在性能提高、复杂度增大的同时,价格却一直呈下降趋势,而且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实现这种进步的主要原因就是生产制造技术和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
前者以微细加工技术为代表,目前已进展到深亚微米阶段,可以在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集成数千万个晶体管;后者的核心就是EDA技术。
EDA是指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化技术最新成果而研制成的电子CAD通用软件包,主要能辅助进行三方面的设计工作:IC设计,电子电路设计以及PCB设计。
没有EDA技术的支持,想要完成上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是不可想象的,反过来,生产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又必将对EDA技术提出新的要求。
EDA技术的发展回顾近30年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历程,可将EDA技术分为三个阶段。
七十年代为CAD阶段,这一阶段人们开始用计算机辅助进行IC版图编辑和PCB布局布线,取代了手工操作,产生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概念。
八十年代为CAE阶段,与CAD相比,除了纯粹的图形绘制功能外,又增加了电路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并且通过电气连接网络表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以实现工程设计,这就是计算机辅助工程的概念。
CAE的主要功能是:原理图输入,逻辑仿真,电路分析,自动布局布线,PCB后分析。
九十年代为ESDA阶段。
尽管CAD/CAE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并没有把人从繁重的设计工作中彻底解放出来。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还不高,各种EDA软件界面千差万别,学习使用困难,并且互不兼容,直接影响到设计环节间的衔接。
基于以上不足,人们开始追求贯彻整个设计过程的自动化,这就是ESDA即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
EDA技术的发展趋势EDA技术给电子系统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仿真和设计两方面支持标准硬件描述语言的功能强大的EDA软件不断更新、增加,使电子EDA技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电子技术将全方位纳人EDA领域,EDA使得电子领域各学科的界限更加模糊,更加互为包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C)使电子设计成果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方式得以明确表达和确认成为可能;②基于EDA工具的ASIC设计标准单元已涵盖大规模电子系统及IP核模块;③软硬件IP核在电子行业的产业领域、技术领域和设计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确认;.SOC高效低成本设计技术的成熟。
随着半导体技术、集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固定功能集成块十连线”的设计方法正逐步地退出历史舞台,而基于芯片的设计方法正成为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的主流。
随着Intel公司Pentium处理器的推出,Xilinx等公司几十万门规模的FPGA的上市,以及大规模的芯片组和高速、高密度印刷电路板的应用,EDA技术在仿真、时序分析、集成电路自动测试、高速印刷电路板设计及操作平台的扩展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巨大的挑战。
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EDA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
EDA技术的工程应用实例:低频数字相位测量仪的设计设计的基本内容低频数字相位测量仪的要求是:频率范围:20Hz~20kHz;相位测量仪的输入阻抗≥100kΩ;允许两路输入正弦信号峰-峰值可分别在1~5V范围内变化;相位测量绝对误差≤2;具有频率测量及数字显示功能;相位差数字显示:相位读数为0~359.9,分辨力为0.1。
需求分析根据系统的设计要求,本系统可分为三大基本组成部分:数据采集电路、数据运算控制电路和数据显示电路。
考虑到FPGA/CPLD具有集成度高,I/O资源丰富,稳定可靠,可现场在线编程等优点,而单片机具有很好的人机接口和运算控制功能,本系统拟用FPGA/CPLD和单片机相结合,构成整个系统的测控主体。
低频数字相位测量仪的工作原理信号整形电路的设计最简单的信号整形电路就是一个单门限电压比较器(如图1),当输入信号每通过一次零时触发器的输出就要产生一次突然的变化。
当输入正弦波时,每过一次零,比较器的输出端将产生一次电压跳变,它的正负向幅度均受到供电电源的限制,因此输出电压波形是具有正负极性的方波,这样就完成了电压波形的整形工作。
图1图2采用单门限触发器的整形电路采用施密特触发器的整形电路为了避免过零点多次触发的现象,我们使用施密特触发器组成的整形电路。
施密特触发器在单门限电压比较器的基础上引入了正反馈网络。
由于正反馈的作用,它的门限电压随着输出电压Uo 的变化而改变,因此提高了抗干扰能力。
本系统中我们使用两个施密特触发器对两路信号进行整形,电路图如图2所示。
单片机数据运算控制电路的设计单片机数据运算控制电路的功能就是负责读取FPGA/CPLD采集到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待测正弦信号的频率及两路同频正弦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同时通过功能键切换,显示出待测信号的频率和相位差。
单片机数据运算控制电路的硬件可由单片机、晶振电路、按键及显示接口电路等组成。
我们在设计中考虑到,单片机具有较强的运算能力和控制能力的特点,因此使用单片机的P0口,P2口及P1.0、P1.1、P1.2、P1.3接收FPGA送来的对应于正弦信号的周期、相位差的19位数据信号,P1口的P1.7、P1.6接入两个轻触按键,完成功能选择与设置。
该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单片机通过向FPGA发送数据传送指令,使FPGA按照单片机的要求发送数据,同时通过使用单片机的串口,将待显示的数据信息送给数据显示电路显示。
单片机数据运算控制电路的软件设计思路是,单片机不断地从FPGA读取信号的周期和a、b信号相位差所对应的时间差,读取数据后进行有关计算,并通过转换后,送出给显示模块,实现频率和相位差的显示。
单片机在获取FPGA的数据时,开始的是一般的读取指令MOV指令,分别从单片机的P0口、P2口、P1口的低3位读入数据,组合为一个19位的二进制数据,通过控制口线P1.3、P1.5控制FPGA释放数据。
经过多次测试,采用这种方式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U1数据显示电路的设计整个系统硬件电路中,单片机MCU与FPGA进行数据交换占用了P0口、P1口和P3口,因此数据显示电路的设计采用静态显示的方式,显示电路由8个共阳极七段数码管和8片1位串入8位并出的74LS164芯片组成。
这种显示方式不仅可以得到较为简单的硬件电路,而且可以得到稳定的数据输出;这种连接方式不仅占用单片机端口少,而且充分利用了单片机的资源,容易掌握其编码规律,简化了软件编程,在实验过程中,也体现出较高的可靠性。
5 V74LS164是一种8位高速串入/并出的移位寄存器,随着时钟信号的高低变化,串行数据通过一个2输入与门同步的送入,使用独立于时钟的主控复位端让寄存器的输出端变为低电平,并且采用肖特基钳位电路以达到高速运行的目的。
并且还具有以下的特点:①典型的35MHz移位频率;②异步主控复位;③门控串行输入;④同步数据传输;⑤采用钳位二极管限制高速的终端;⑥静电放电值大于3500V。
在本系统中,74LS164的连接方式为:74LS164的输出Q0~Q7分别接LED数码管的dp、g、f、e、d、c、b、a,并且Q7连接下一个74LS164的A、B端,时钟CLK连接单片机的TXD端,第一片芯片的AB端连接单片机的RXD端,74LS164芯片的主控复位端接高电平VCC。
系统仿真/硬件验证系统调试的方法本系统既含有FPGA自编程硬件设计电路,又含有单片机控制电路,整个系统比较复杂,因此我们采用自底向上的调试方法,也就是先进行各个单元电路的软件仿真和硬件调试,在各个单元电路调试好后再进行系统联调,最后进行硬件的编程固化及系统的组装。
系统调试的软/硬件(1)系统设计开发软件:MAX+plusⅡ10.0、伟福6000(WAVE6000for windows)。
(2)单片机及FPGA/CPLD调试设备:PIV计算机、伟福E6000L单片机仿真器及POD—8X5XP仿真头、GW48-CK EDA实验开发系统及EPF10K20TC144-4FPGA适配板、单片机最小系统、炜煌WH-500B程序编写加密器、GDS-820S数字存储示波器。
系统的有关仿真系统的硬件验证单元电路的调试FPGA/CPLD数据采集电路的调试:使用MAX+plusⅡ10.0、计算机、GW48-CK EDA 实验开发系统等软件和设备,对FPGA/CPLD测控电路进行VHDL程序的调试、有关仿真以及编程下载,硬件测试等。
单片机数据处理控制程序的调试:使用伟福6000(WAVE6000for windows)、计算机、伟福E6000L单片机仿真器及POD—8X5XP仿真头等软件和设备,对单片机数据处理控制程序进行调试。
系统的联合调试在各个单元电路调试好后即可进行系统联调,各联调设备的连接请参考相关内容。
系统的硬件验证系统联合调试成功后,可将单片机程序通过编程器固化到单片机中并插入EDA实验开发系统中的单片机插座上,将VHDL设计经过综合适配后的网表对CPLD/FPGA进行编程下载,输入相关的信号,并进行有关性能指标的测试,直到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为止。
心得体会这次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践了解EDA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并深入了解EDA与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关系,以达到熟悉计算机原理、初步掌握VHDL硬件描述语言的目的。
通过学习VHDL语言与实际电路的设计结合,能够加深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低频数字相位测量仪的设计,使我了解了低频数字相位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工作流程,同时也学会了系统仿真与硬件验证,这个过程中使我增加了对EDA学科的兴趣,为以后的EDA课程及实验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第四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李洋EDA技术实用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潘松,黄继业EDA技术实用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侯建军《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