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历史人文
广州城市特点简介20字

广州城市特点简介20字1. 广州是海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广州是海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融汇珠江三角洲的三大城市-广州、佛山和东莞,它们使整个珠三角地区呈现出跨时空的传奇轨迹,展示着各式新奇精彩的人文景观。
2. 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以古典文化著称的广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比如广州西门口、广州荔湾区、黄沙洋街、六洲头、萝岗等;众多的古迹遗址、古城市,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3. 繁华的现代都市:广州是现代都市的象征,拥有浓郁的商业气息。
现代化的大厦竞相矗立,路边仿佛风景画卷,令人惊叹;街头街角时尚潮流,满街洋气。
4. 多元化的美食文化:广州是海珠江三角洲最繁华的都市,美食文化更是紧贴时代发展,火锅、小吃、泰国料理等多样化的美食满足了不同口味要求;众多名厨及知名餐厅在日新月异中给广州市民带来更多美食佳肴。
5. 交通便利:广州市的公共交通路網得到了不断完善,无论是高铁、列车、公交、地铁、电瓶车等,都能够让你快捷、方便地抵达目的地;而著名的空中交通,更是一股给人们旅行的新浪潮。
6. 生活多彩多姿:广州不仅是海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城市,也是著名的娱乐之城,以冲浪、极限运动等成为多年潮流亮点,给广大爱好者提供了深入探索郊野自然景观的机会;同时也有众多主题公园以及夜生活活动,讓人們找到源源不断的乐趣。
7. 良好的环境: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大力推进景观绿化;现在的广州拥有数量众多的绿地公园及风景名胜,如珠江绿舟壹号公园等,提供给市民良好的休闲会居生活环境。
总结:广州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繁华现代都市和多元化美食文化的海珠江三角洲中心型城市,拥有现代化的交通和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它也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优良的居住环境。
广州的风土人情介绍

广州的风土人情介绍广州,位于中国南方,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
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广州拥有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广州的独特之处。
一、美食文化广州被誉为“美食之都”,拥有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
粤菜是广州的代表菜系,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精致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广州的早茶文化也是一大特色,人们喜欢在早晨一起品尝各种点心和茶饮。
著名的广州特色小吃有叉烧包、虾饺、炖品等,每一种都让人回味无穷。
二、岭南文化广州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品。
广州的工艺品以陶瓷、漆器、雕刻等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是广彩陶瓷,以其鲜艳多彩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此外,广州还有独特的花灯艺术和木雕工艺,展示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珠江夜景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拥有壮丽的珠江夜景。
夜晚,珠江两岸的高楼大厦灯火辉煌,反射在江面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夜晚的珠江河畔,人们可以漫步在河边的步行街,欣赏着灯火辉煌的夜景,感受到城市的繁华和活力。
四、文化底蕴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广州博物馆是广州最重要的文化机构之一,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
此外,广州还有许多历史古迹,如陈家祠、光孝寺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广州的历史变迁。
五、民俗风情广州的民俗风情独特而丰富。
广州人民热情好客,喜欢举办各种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
例如,每年的春节期间,广州会举办盛大的花市和花车巡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广州还有传统的舞狮、舞龙等民俗表演,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六、城市景观广州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拥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和城市景观。
广州塔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高耸入云,成为城市的地标。
此外,广州还有许多公园和花园,如越秀公园、荔湾湖公园等,人们可以在这些绿色的城市绿地中休闲娱乐。
广州的风土人情丰富多彩,充满了活力和魅力。
无论是美食文化、岭南文化,还是珠江夜景和城市景观,都展示了广州独特的魅力。
来到广州,您将会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和活力,体验到广州人民的独特风情。
《广州人文地理》课件

今天的广州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拥有着先进的城市基础设施、发达的经 济和文化产业,成为了中国南方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02 广州文化
广州传统文化
01
02
03
04
广州传统文化概述
广州是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 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遗产。
广州的广府文化
广府文化是广州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包括粤剧、广东
。
广州近代历史
广州近代历史概述
自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广州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 ,进入了近代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广州经历了许多政治 、经济和文化上的变革。
鸦片战争与广州
鸦片战争期间,广州是英军的主要进攻目标之一。战争结 束后,广州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 这一事件对广州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文气息。
注意事项
在广州旅游期间,游客需注意安全,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 地的风俗习惯。同时,注意保护环境,不随意乱扔垃圾,保持旅
游场所的整洁卫生。
05 广州经济
广州经济发展历程
古代广州经济发展
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南方重 镇,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 然条件,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 重要起点,促进了与世界各地的 贸易往来。
,如虾饺、肠粉、糯米鸡等。
糖水
广州糖水以其口感细腻、甜而不 腻著称,是夏季消暑的最佳选择
。
烧腊
广州烧腊色泽鲜艳、口感鲜美, 是广州人餐桌上的必备美食。
广州旅游攻略
行程规划
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制定行程,合理安排游览 时间和景点顺序。
交通指南
广州交通便利,游客可以选择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 式出行。同时,也可以选择骑行或步行,感受广州的城市风貌和
广州的风土人情介绍

广州的风土人情介绍广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底蕴形成了广州独特的风土人情,这些风土人情在广州人民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美食文化美食是广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美食以粤菜为代表,以其细腻、清淡、鲜美、健康的特色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广州有着各种各样的美食,比如白云山文化娱乐广场的海鲜自助,松林院的荔枝肉,飞得楼的牛腩饭等等。
二、客语文化广州的客家文化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客家人渴望讲自己的家乡话,他们一致认为广东话的发音是“酸”的,而客家话的发音则是“甜”的。
广州的许多街道和地名都有着独特的客家文化色彩。
三、古传民俗广州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丰富多彩,其中包括提灯笼、春节、中秋节等传统民俗,每一个都代表着广州人民的智慧及勤劳。
其中,提灯笼节是广州较为有名的节日,这是广州一年中最具传统和特色的节日之一。
四、粤剧文化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戏曲形式,其艺术形式独特,表演方式细腻,音乐舞蹈也非常美妙。
广州的一些剧院常常会演出粤剧,并有不同主题的演出,例如爱情、历史等。
五、传统手工艺广州是中国的制造业城市之一,其传统手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传统手工艺品包括了珠串、西关画、蜡染、刺绣等,这些都是在历史上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有着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六、自然旅游广州的自然风光非常优美,包括白云山、南沙湿地、琶洲湿地等。
广州人喜欢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和放松自己的心情,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广州的自然魅力。
综上所述,广州的风土人情是一个非常丰富多彩的话题,它与广州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紧密相连。
无论是在美食、民俗、文化、自然旅游等方面,都能够感受到广州都市气质和豁达胸怀。
广州简介

广州——广东省的省会,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
广州特色:广州是一座充满现代感的大都市,既充满活力,又保留着悠远的古风,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这里山明水秀,风光旖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市井风情与现代都市景观相衬托,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
广州旅游: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相传在远古时候,曾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服、骑着嘴衔稻穗的五色仙羊降临此地,把稻穗赠给百姓,祝愿这里永无饥荒。
从此,广州便有“羊城”、“穗城”的美称,“五羊”也成为广州的象征。
据史籍记载,早在公元前214年,这里便修筑了城垣,建城至今已有2210年的历史。
广州属丘陵地带。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背山面海,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
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广州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广州,融汇中外文化之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
目标《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利用广州山水环抱的自然地理条件,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筑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发展城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绿化隔离带,实施“森林围城”和“山水城市”建设战略,构成“青山、碧水、绿地、蓝天”的景观格局,将广州建设成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生态型城市。
现状近年来,广州市完成为期3年的“青山绿地、蓝天碧水”一期工程,建成庄头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绿化广场、道路绿化走廊和社区公共绿地;在社会绿化中,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开展了创建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活动,效果显著;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民间特色和历史纪念意义的城市景观新亮点也突现;广州市绿道建设,贯穿243个城市景观节点和42个亚运场馆。
基本连通了城市所有的文化岭南特色广州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级干湿季明显,地带性植被为那亚热带季风阔叶林,植物材料的运用最能体现岭南特色,加以合理配置,很好的体现了南亚热带景观及广州花城的特色。
广州近代史景点

广州近代史景点
广州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城市,拥有众多与近代史相关的景点。
以下是一些广州近代史景点的介绍:
1. 中山纪念堂:位于广州市中山路,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纪念地。
这座仿希腊神殿风格的建筑是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 陈家祠:也被称为广州市民进修学院,是广州近代史发展中的重要建筑之一。
建于1894年,是当时广州地区重要的民族商会之一——广东同乡会的会所,具有浓厚的岭南特色。
3. 瓮秤街:位于广州市的西关,是近代广州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重要街区之一。
这里曾经是广州最繁忙的商业区之一,有许多历史悠久的老店,是游客了解广州近代商业发展历史的好去处。
4. 共和国曾厝宅:这是一座建于20世纪初的汉族老宅,坐落在广州市的沙面岛上。
它是著名的俄国裔华人商人陈忠和的家族住宅,是对广州近代历史变迁的见证。
5. 资政爱国祠:位于广州市的广州外国语学院内,是纪念中国道光年间的官员谭嗣同的爱国精神而建。
这座祠堂以明代建筑的风格为主,是广州近代历史的重要纪念地。
6.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石牌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州起义的烈士陵园。
这里安葬了许多在起义中牺牲的革
命烈士,是广州近代历史的重要纪念地。
这些景点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广州近代史的机会,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在近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广州的特色

广州的特色广州是中国南方的大城市,拥有独特的文化、美食和旅游资源。
以下是一些广州的特色:1.广州塔:广州塔是广州的地标性建筑,高达600米,是中国第一高塔。
广州塔的观景台提供了俯瞰全城的视野,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2.珠江夜游:珠江是广州的母亲河,夜幕降临时,乘船游览珠江,欣赏两岸的夜景,是一种非常浪漫和舒适的体验。
3.早茶文化:广州的早茶文化是其独特的传统之一。
在茶楼里,人们可以品尝各种点心,如肠粉、叉烧包、糯米鸡等,同时享受悠闲的茶点时光。
4.广式点心:广州的广式点心以其品种繁多、口味独特而著名。
例如虾饺、烧卖、糯米鸡等,都是经典的广式点心,值得一试。
5.广州美食:广州是中国著名的美食之都,粤菜是中国的四大菜系之一。
在广州,你可以品尝到各种粤菜和其他地方的美食,如炖汤、烧烤、火锅等。
6.广州购物:广州是购物的天堂,北京路、天河城等购物中心和步行街提供了各种商品和品牌选择。
此外,广州的传统市场和夜市也是购物的好地方。
7.越秀公园:越秀公园是广州最大的公园之一,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各种植物、湖泊和古建筑。
8.岭南文化:广州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种文化融合了中原和南方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文学和风俗习惯。
在广州,你可以欣赏到各种岭南特色的文化艺术表演和展览。
9.广东话:广州话(又称广东话)是中国南方的一种方言,也是广府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广州生活或旅行时,尝试学习一些基本的广州话用语,将有助于你更好地与当地人交流和体验当地文化。
10.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最大的国际贸易盛会之一,每年在广州举行。
在广交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展示了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合作与交流。
以上只是简要列举了广州的一些特色,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值得探索的地方和体验的文化活动等待您去发现。
八大关知识

八大关,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风景名胜区。
这个古老而迷人的地方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吸引着游客和学者深入探索。
以下将从八大关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建筑特色、风景名胜以及对当地社区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详细的介绍。
### **历史渊源:**#### **1. 起源和命名:**八大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1850年代初)。
起初,这一带是一片军事要地,因其有八座关隘而得名“八大关”。
这些关隘曾是清军对抗太平天国军的重要防线,具有显著的历史意义。
#### **2. 兵工署:**八大关地区曾设有兵工署,主要负责军械的制造和储备。
这也是当时关隘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军事、经济结合密切。
### **文化内涵:**#### **3. 文物保护:**八大关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古老的城门、碉楼、寺庙等建筑。
这些建筑物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有力地保护了这一历史街区的原始风貌。
#### **4. 传统手工艺:**八大关地区保留了一些传统手工艺,如木雕、砖雕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古老手工艺的魅力,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文明的交融。
### **建筑特色:**#### **5. 关隘建筑:**八大关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南国风情。
关隘的砖雕、木雕、瓷雕等装饰工艺丰富多彩,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这些建筑物多为砖木结构,古色古香,体现了岭南建筑的独特魅力。
#### **6. 石雕工艺:**八大关地区的建筑中还体现了精湛的石雕工艺。
石狮、石马、石柱等石雕作品点缀在街区的各处,为八大关增色不少。
### **风景名胜:**#### **7. 文化名人故居:**八大关地区还有一些著名文化名人的故居,如蔡元培、胡汉民等,这些故居也成为了景区的一部分。
游客可以参观这些古老的建筑,了解历史名人的居住环境。
#### **8. 美食街区:**八大关附近的老城区保留了丰富的岭南传统美食文化,有着各种各样的小吃店和餐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又称“羊城”、“穗城”,既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优秀旅游城市,还是著名的侨乡。
南部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了广州优美的景色、旖旎的风光,也使得广州常年鲜花繁盛,独得“花城”之雅号。
广州有着2200多年的文明历史,并在近代史上声名显赫,素以名胜古迹众多而闻名。
主要有镇海楼、南越王墓、陈家祠、六榕寺、光孝寺等景点,以及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景观:黄花岗烈士陵园、农民运动讲习所、三元里抗英遗址、黄埔军校旧址等。
白云山、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麓湖等自然景观各具看点,与历史景观共同构成了广州市区丰富多彩的景观群。
同时,广州还是美食和购物的天堂,老西关里各种别具风味的小吃,遍布市区形形色色的市场,上下九路商业步行街、北京路商业步行街等都让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友好城市:洛杉矶、温哥华、悉尼、里昂、法兰克福、马尼拉、光州等。
饮食文化粤菜的形成历史悠久,大量中原移民岭南,使广州饮食文化深受中原影响,早在汉魏时,广州的蛇肴、烤鹅和鱼羹已有影响;宋末时,宋帝带厨南逃,不少宫廷美食流传到广州民间;鸦片战争后,欧美各国的传教士和商人大量涌入,广州万商云集,为饮食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市场。
粤菜博采中原美食和西餐之长,再吸收广东境内地方菜的优点,正如广州的文化,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形成了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独具特色的广州饮食文化,并赢得了“食在广州”的美称,名扬海内外,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品尝美味佳肴,感受这独特的岭南饮食文化。
如今,“食在广州”呈现饮食与旅游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酒家饭店的设置与旅游景点发展相配套,重视老字号的保护和建设,与旅游产品整体规划,互相促进;旅游部门每年举办“广州国际美食节”,吸引了八方来客,广泛推介广州饮食文化,把饮食与旅游的有效地结合起来。
“羊城”传说广州又称“羊城”。
相传周朝时,南海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五仙人骑着五只羊,各携带一串谷穗降临此处,赠谷穗给居民,祝福此地五谷丰登、永无饥荒,留下五羊化为石头。
从此,广州便有“羊城”、“穗城”的美称,“五羊”也成为广州的象征。
今越秀公园建有以此传说为题材的“五羊石像”。
旧城更新巧做“减法”古今交融实现“跨越”广州历史文化名城释放无限魅力■广东建设报记者陈果通讯员穗规宣广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千年的积淀使得旧城区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完整的明清时期城市格局和深厚的产业、文化传统,旧城区是广州历史名城保护的核心地区。
上世纪80至90年代,中国刚刚进入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发展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心,当时广州因为强调现代化建设、对历史文化遗产认识不足等原因,有些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历史街区没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有些重要历史文化资源被湮没在新建筑群中。
近年来,广州市采取政府主导的旧城改造模式,根据“在旧城改造中,要始终把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放在第一位”的指导思想,逐步摸索出一条通过做好“减法”保护旧城的实践之路。
相比以开发建设“加法”为主的城市新区而言,旧城保护重在做好“减法”,通过“减法”实现保护历史风貌、积极改善人居、优化提升功能的“中调”战略目标。
“减法”着重体现在减去占用和影响重要历史文化遗迹遗址的城市建设内容,亮出历史遗存的生动真实面目和提升其特有的城市历史环境价值。
具体来讲,就是在旧城区逐步外迁部分历史城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抽疏建筑密度,增加城市绿化,改善人居环境;转变部分土地用途,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和优化城市功能,焕发旧城区的活力。
从2000年开始,广州适时采取“跨越式”发展模式拉开城市空间布局,促使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换,为旧城历史空间格局保护和重要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展示提供了充分空间。
同时,通过精心的规划设计让一批重要历史文化遗存从拥挤的旧城空间中显现出来,以点带面,从单体保护扩展到对历史环境、区域城市景观的整体提升,充分彰显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岭南文化的中心地、中国近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的历史文化魅力。
以“迎亚运”和2010年“广州一大变”为契机,一批旧城区重要景观节点规划顺利实施,以点带面,使广州旧城亮出历史、显出山水、增添活力,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原建设部副部长赵宝江评价“广州的规划建设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城市风貌的共荣,广州的世界文化名城特色已初步显现”。
据广州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市现有500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21片内部控制的保护区、几千处登记的文物线索,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城市悠久历史和时代变迁的见证。
因此,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曾多次强调:旧城更新工作要使旧城区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得以保存,绝对不能破坏西关所代表的岭南建筑文化。
做“减法”:让历史文化遗存重现原真孙中山大元帅府亮出珍贵历史遗存1996年孙中山大元帅府被公布为国家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过去,“孙中山大元帅府过去一直被周边的民居包围,随着珠江南岸的填建,原孙中山所用过的大元帅府码头已不存在,后又建设了江湾桥及其引桥,其正门北侧被江湾桥东引桥阻隔,空间无法与珠江连成一片。
造成许多人都不知道孙中山大元帅府在哪里。
”一位参与大元帅府保护工程的专家告诉记者,鉴此,规划部门于2004年组织编制了《孙中山大元帅府周边及江湾桥头城市设计》,邀请了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城市设计咨询,对大元帅府的保护、滨江广场的建设等做了多轮的方案比较。
规划编制过程中,为打通大元帅府到珠江的开敞绿化空间和视线通廊,同时复原大元帅府的历史环境,提出在江湾桥两侧建设东西两个绿化广场,同时还提出拆除江湾桥东引桥、完善大元帅府前部景观的大胆设想。
由于江湾桥一直承担着重要的交通功能,这个大胆的设想存在较多争议,。
经过多次组织专家到现场调研,客观分析拆除东引桥后对地区交通的影响,提出由南部绕行过桥的疏导交通的方案。
并且进行了封闭引桥、禁行车辆的实际测试等,多轮论证,绝大部分专家均赞成拆除江湾桥东引桥的规划方案,认为拆除东引桥后方能使大元帅府与滨江广场形成整体、开门见江,才能展现大元帅府的历史风貌,完善这一地区的滨水环境。
规划完成后,市建设部门按照规划控制要求开展拆迁、广场建设等工作,加快大元帅府前广场的实施。
据介绍,绿化广场建设工程共拆迁286户居民,拆迁房屋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约1.28万平方米。
江湾大桥东引桥拆除后,使绿化广场与大元帅府旧址连成一体,直通珠江边。
目前,大元帅府每天都有大量的市民和游客进入该广场,该广场已成为游客进入大元帅府参观前的一个憩息空间,也为周边的市民提供了开展晨运、跳舞等活动的场地,得到市民的高度认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陈家祠岭南文化广场重现岭南老风情新羊城八景之一“古祠流芳”的陈家祠代表了浓厚独特的岭南文化,为了更鲜活展现“岭南老风情、广州新风尚”,实现文化建设和迎亚运、旧城改造、宜居城市建设有机结合,2009年6月开展了陈家祠岭南文化广场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
该项目规划将陈家祠与周边绿化广场及拟拆迁地,共同组成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的城市广场,即陈家祠岭南文化广场。
以“印象岭南”为主题的陈家祠岭南文化广场以陈家祠为核心,规划期望通过周边城市广场的扩建和城市空间重组,形成集岭南传统建筑艺术、民间传统工艺展示、群众文化活动集散的城市文化广场,国家5A级景区。
把陈家祠地区建设为面对大众的,以文化展示、旅游参观、商务办公为主导功能的岭南艺术文化中心。
何镜堂院士与孟兆祯院士曾对方案进行多次的把脉和指导,确立了“以陈家祠为核心,青砖古石的新岭南的建筑风格”以及“余荫亲境”的城市“书房”的园林格调。
陈家祠岭南文化广场最终实施方案基本遵循“一园一轴”的规划结构:“一轴”主要指保留和延续陈家祠“五间三进”的古建筑群落的轴线,形成陈家祠前区和后区。
前区为绿化广场,后区为博物馆功能的延续,完善和补充陈家祠功能和空间的完整性。
“一园”主要指在原有陈家祠绿化广场的基础上,形成中国古典“园.筑”意向的“岭南园”(空间结构类似北京故宫与中南海)。
增加了公共绿地和活动空间,在原有东侧绿化广场的基础上扩建绿化与城市庆典广场,形成总体绿化面积达3万多平方,4千多平方米的活动平台。
为了做好“减法”,陈家祠岭南文化广场的拆建范围主要包括紧邻陈家祠周边的低矮陈旧的民宅和部分遮挡陈家祠的民用建筑。
据介绍,鉴于陈家祠区域低矮房屋多,拆迁量大,项目投资大的特点,分三期实施。
第一期约3.7万平方米;第二期约为5千平方米;第三期约1.9万平方米。
目前陈家祠前地块拆迁工作及陈家祠广场城市设计的国际竞赛及全部设计深化工作、施工图设计等已完成。
第一、二期工程基本完成。
第三期拆迁工作已经展开,争取明年8月完工。
亚运期间,扩建后的集岭南传统建筑艺术、民间工艺展示、群众文化活动、岭南园林艺术与城市绿化空间为一体的陈家祠岭南文化广场已初具规模。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广州和其他中国城市一样面临着城市发展中的遗产保护困境———历史与现代性的矛盾:代表“历史”的文化遗产如何适应现代化的需求?如何发现和重塑历史遗产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新价值?做“减法”:让工业遗产添加新价值和新活力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至近现代更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集中在19世纪末~20世纪40年代建设的一批外国洋行码头和仓库散布在广州珠江后航道,见证了近现代广州对外交往、工业起步的荣辱历史。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历经几十年风雨的码头、仓库、厂房已经退出了生产一线,期待现代化城市赋予其新的功能和使命。
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系统地启动了对广州独特的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市民、艺术家、企业和政府携手参与工业文化遗产复兴的实践:减去旧工业码头的工业用途,注入全民可共享的文化娱乐、时尚创意和休闲旅游功能,既保护了工业遗产,也为旧工业区的复兴添加了酵素,为城市带来活力和商机。
珠江后航道近代洋行码头仓库区指洲头咀隧道至鹤洞大桥南两岸的滨江区段,区内保留有20世纪初期的太古仓、大阪仓、日清仓、渣甸仓、美孚仓、龙唛仓、德士古油库等7个洋行码头仓库,同时还有协同和机械厂等近代民族工业遗产。
这些洋行仓库与沙面集中的洋行区具有直接的联系,是广州近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见证。
由于历史的原因,海珠区后航道环岛路一直规划控制为40米宽,其规划道路红线穿过大阪仓、太古仓等历史工业建筑,若按照此规划实施,大阪仓、太古仓将被拆迁。
鉴此,规划部门于2002起年陆续开展了多个规划课题,组织设计单位、专家到现场调研,发现了富有特色的太古仓、大阪仓工业码头、龙唛仓、德国教堂、仓库群等历史文化线索,提出了保护建议。
2007年,随着《珠江后航道洋行码头仓库历史遗址保护与利用规划研究》的开展,规划方面会同专家再次进行了全面调研,协助文化部门确定了7个洋行码头仓库和协同和机械厂旧址为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列入广州市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