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喜剧美
高中音乐选修:音乐鉴赏四喜剧美-全国获奖

课题:
音乐的喜剧美
科目
音乐
课型
音乐鉴赏课
教师
李颖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音乐的美第四节内容。一般美学中的喜剧主要指讽刺、幽默和滑稽。它是在对美的肯定的基础上,对旧事物的鞭挞,对丑恶与虚伪的否定。喜剧引起的审美效果是笑。本课根据喜剧美特定的内涵选入不同的作品通过让学生欣赏对喜剧美有一个初步认识和印象,在今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够正确识别具有喜剧美的音乐作品,逐步提升他们的鉴赏水平。
新课
教学
欣赏《憨豆先生黄金周》片段
播放《憨豆先生黄金周》片段的无声版。
欣赏视频,从中发现喜剧美具有的特点。
播放《憨豆先生黄金周》片段的有声版。
欣赏《憨豆先生黄金周》片段的有声版。
音乐能够更好地增强喜剧效果。
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
播放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
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
感受这部动画片用拟人的表现形式所达到的喜剧效果。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体验喜剧美音乐的特点。
难点从音乐中体验音乐喜剧美的韵味和愉悦感。
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比较、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ຫໍສະໝຸດ 组织教学,新课导入播放卓别林《摩登时代》片段,导入喜剧美。
欣赏卓别林《摩登时代》片段谈感受。
以欣赏喜剧作品创设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
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可以简述喜剧美的概念和特点。学生能够认真欣赏喜剧美的作品。
2、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喜剧美的特点,感受喜剧美带来的愉悦。
音乐的喜剧美

《跳蚤之歌》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养了只大跳蚤。宫廷内外上下跳,得意忘形瞎胡闹。 跳蚤?跳蚤! 哈哈!哈哈哈哈哈!跳蚤? 国王待它很周到,比亲人还要好。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跳蚤! 跳蚤!哈哈哈哈哈!跳蚤! 国王封它当宰相,还给它挂勋章; 哈哈哈哈哈!跳蚤! 跳蚤的亲友来到,一个个都沾了光。 国王招来一个裁缝: 哈哈!那皇后自己本人,还有那些 宫女, “你听我说,奴才! 给我这位朋友,缝一件大龙袍!” 被咬得浑身痛痒,人人都受不了。 跳蚤的龙袍?哈哈哈哈哈!跳蚤? 哈哈!但没有人敢碰它,更不敢动 手打。 哈哈哈哈哈!龙袍?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跳蚤的龙袍!要是它敢咬我们,就一下子捏死他! 跳蚤穿上了大龙袍,浑身金光闪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嘲笑
(3)那最后一个笑声大家注意了吗?它是一种 什么样的笑? 发自内心的、痛快的笑 (4)那这种笑声是谁发出来的呢?从字面上来看, 请同学说一下。 捏死这只跳蚤的人 这首歌曲的最后,就是以捏死跳蚤的被统治 阶级和劳苦大众们发出的这些爽朗的、痛快的笑 声而结束的。
•
穆索尔斯基写跳蚤是去讽刺俄 国沙皇的那种黑暗专制的统治。将 他这个时代的宠臣比作是跳蚤,来 与他们那些专制统治进行顽强的斗 争。
• (1)歌曲体现出音乐喜剧美的什么样的特 点?
幽默、风趣 • (2)歌曲中洋溢着赤卫队员们一种怎样的 精神? 一种顽强抗争的精神
• (3)那我们知道,这赤卫队员们,他们生 活、斗争的环境是非常艰苦的,但是面对 着这些困难,他们没有低头,而是用乐观 的态度来面对着这一切。那么体现了他们 一种革命的什么样的精神?
作者简介
• 穆索尔斯基 (1839—1881), 俄国作曲家。19世 纪俄罗斯民族乐派 的代表人物之一, 是“强力集团”中 的主要作曲家。主 要代表作品有交响 音画《荒山之夜》、 钢琴套曲《展览会 上的图画》等。
悲剧美喜剧美

• •
•
第三乐章,诙谐曲,活泼的快板,降E大调,3/4拍子,整个乐章围绕着 开始部分的弦乐主题而展开,力度逐渐加强,显得乐曲充满悠闲自得的气氛, 令人沉醉。
第四乐章,终曲,甚快板,降E大调,2/4拍子。乐章的主题采用贝多芬 早年的普罗米修斯主题,并以短的经过部和发展部共同构成自由变奏曲形式
•
• 卡拉扬 Herbert von Karajan(1908年4月 5日-1989年7月16日),二十世纪世界著 名指挥大师。柏林爱乐乐团 指挥
一个华沙幸存者
• 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1947年所作;朗诵词和歌词均出自作 曲家自己的手笔。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在二战期间集体残杀 犹太人的残暴事件。乐曲以小号演奏的尖锐不安、恐怖的 四个音的动机开始,描绘出已成废墟的犹太人居住区一片 冰冷、慌乱的景象;
喜剧美
• 喜剧美是音乐美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范畴。 在综合性的音乐体裁,特别是喜歌剧的讽 刺歌曲中有与一般美学范畴中的喜剧美相 类似的特点。如: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 婚礼》对贵族的鞭挞,穆索尔斯基的《跳 蚤之歌》对皇帝与权贵的讽刺。都显示了 音乐的喜剧美的力量。
• 第一部分:主题音调热烈欢快,仿佛在描述工人 们敲锣打鼓、兴高采烈的报喜的场面。
• 第二部分:有两个对比的段落,主题A热情洋溢; 主题B柔美抒情,与A主题的音调形成鲜明的对比。 • 第三部分:为再现部音乐又开始回到开始时的音 乐主题,并融汇了新的音乐材料,使报喜的场面 更加热烈。尾声进入高潮,情绪激越奔放,好像 激动人心的报喜锣鼓声在天空中萦绕,令人久久 不能平静。
英勇就义
• 《红色娘子军》是反映我国第一次国内革 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岛建立的 一支由妇女组成的部队与当地反动武装进 行斗争的故事。《英勇就义》是舞剧第六 场中的一个片段,乐曲旋律沉重而庄严, 塑造了娘子军政委、共产党员洪常青大义 凛然、英勇就义的光辉形象;
音乐的优美与壮美

壮美的特点
【壮美】是与优美相对应的一 种音乐美。以刚劲、果敢、勇猛、 粗犷为特征,昂扬激越的音调, 铿锵有力的节奏,常用来表现人 或群体的坚定意志和英雄气概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仓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探索与思考 优美与壮美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 相同点: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无论是优美 还是壮美,都必须具备节奏美、旋律美、 内容美、风格美、意境美或者听觉感受美 的基本风格。
• 不同点:优美的音乐温柔、平和、纯净、 细腻,是一种优雅的柔性的偏于静态的美 。 壮美的音乐刚劲、果敢、勇猛、粗犷,是 一种偏于动态的美。
——
第 二 单 元 音 乐 的 美
音乐的美
最温柔的美—— 优 美 最豪气的美—— 壮 美 最快乐的美—— 欢乐美 最庄严的美—— 崇高美 最幽默的美—— 喜剧美 最煽情的美—— 悲剧美
优美的特点
【优美】是音乐美中最普遍的一种 性格。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是 其典型的特点,舒展流畅的旋律, 平稳有序的节奏,适中的速度与力 度带给我们梦境般的享受。
小结
• 音乐既是听觉艺术,又是表现情感的艺术。 音乐的内涵美是在对人的心灵——情感美 的集中表现中显现出来的。让我们用心灵 去感受音乐的美,感悟生活的美!
喜剧美的定义2

<<这一仗打的真漂亮>>背景知识介绍
• 1930年,中共湖北沔阳县委为配 合红军行动,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家乡 彭家墩。当地恶霸百极会 头子彭霸天 乘机卷土重来。赤卫队在乡党委书记 韩英及队长刘闯的机智领导下,游击 作战最后打败了敌人。 • 两段体结构 羽调式 第三场的演唱片段 旋律轻松活泼,具有说唱音乐的特点。
• 力度的突然转换,两极音域的使用。 • 纠缠不清的反复,大跳音程及乐器色彩变 化。
动物拟人化的音乐刻画也是音乐幽 默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 如普罗科菲耶夫的童话音乐剧《彼得与狼》 运用了不同乐器和富有形象性的音调节奏 把拟人化的动物形象描绘的生动逼真,维 妙维俏。 • 猎人的枪声 (定音鼓演奏) • 猫靠近鸭子时的匍匐前进 (单簧管演奏) • 灵巧的小鸟 (长笛演奏) • 笨拙的鸭子 (双簧管演奏)
喜剧美的定义
• 一般美学上的喜剧范畴,主要指 的是讽刺、幽默和滑稽。它是 在对美肯定的基础上,对旧事 物所做的清算,对丑恶与虚伪 的否定,喜剧引起的效果就是 笑。
表现幽默音乐的手法
• 通常情况,作曲家会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 表现音乐的幽默和活泼: • 故意破坏音乐的发展的逻辑习惯,不和适 宜的快和慢。
《跳蚤之歌》 跳蚤之歌》
背景知识
穆索尔斯基1897秋创作的讽刺歌曲,歌 词系德国著名诗人的诗剧《浮士德》第一部 第五场梅非斯特和一群人饮酒时唱的《跳 蚤》。它是一首叙事与描写兼有的通谱歌曲, 半朗诵半歌唱的曲调,极富表现力和戏剧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品分析
• 全 曲 分 三 部 分: 1 、 叙述性旋律曲调,近似口语和朗诵词。描述 了国王养了一个大跳蚤,召来裁缝给它做官袍。 2 、 旋律模拟威严颂歌的风格,描写跳蚤在宫中 耀武扬威,不可一世。 3、 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旋律交替呈现,描写 跳蚤为非作歹,搅得朝廷上下不安。最后以捏死 跳蚤人民群众爽朗,痛快的笑声中结束。
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

举 起 手 来
欣赏《猫和老鼠》选段(注意:把精力放在音乐上) 欣赏《猫和老鼠》选段(注意:把精力放在音乐上) 思考: 举起手来》相比,二者有什么相同点? 思考:与《举起手来》相比,二者有什么相同点? 它还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形式? 它还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形式?音乐要素有什么特 点?
课后思考: 课后思考: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音乐能够体 现音乐的悲剧美和喜剧美? 现音乐的悲剧美和喜剧美?是如何体 现的? 现的?
总结: 总结:音乐中的悲剧美
美好的事物遭到破坏以后消失、消灭, 美好的事物遭到破坏以后消失、消灭,让人 感到悲伤难过,这就是悲剧。 感到悲伤难过,这就是悲剧。一首音乐作品 可以让人听了以后产生怜悯之心, 可以让人听了以后产生怜悯之心,能够引起 人们的共鸣并有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 人们的共鸣并有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这就 是音乐的悲剧美。 是音乐的悲剧美。
相同点:都比较幽默,诙谐。 相同点:都比较幽默,诙谐。故 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比较超常, 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比较超常, 夸张。 夸张。都能够引人发笑 表现形式:拟人, 表现形式:拟人,用动物来模仿 人的动作并进行夸张处理来表现 出它的喜剧效果. 出它的喜剧效果. 音乐要素的特点:速度变化大, 音乐要素的特点:速度变化大, 旋律不和谐,强弱对比较大. 旋律不和谐,强弱对比较大.
音乐的美
——悲剧美与喜剧美 悲剧美与喜剧美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 列宁说 幽默是一种优美的, 幽默是一种优美的 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曾说过:
音 乐 的 美
优
壮
崇 高
欢 乐 美
悲 剧
欣赏电影《举起手来》 欣赏电影《举起手来》中的片断 思考:与其它非喜剧电影相比它有哪些特点? 思考:与其它非喜剧电影相比它有哪些特点?
音乐的喜剧美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音乐的喜剧美教案适用年级:五年级学科领域:音乐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音乐中的喜剧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辨别不同的音乐风格,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情绪,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喜剧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难点:辨别不同音乐风格,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音响设备。
2. 学生准备音乐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部喜剧电影的主题曲,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在喜剧作品中的作用。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音乐中的喜剧美,引导学生了解喜剧音乐的特点。
3.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喜剧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分析喜剧音乐的表现手法。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喜剧音乐进行模仿和表演,体会喜剧音乐的魅力。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喜剧音乐的特点和作用。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观看一部喜剧电影,注意电影中的音乐运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续)7. 音乐欣赏:教师播放几首不同风格的喜剧音乐,如古典、流行、民间等,让学生对比欣赏,讨论各自的特点和魅力。
8.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喜剧音乐中常用的手法,如夸张、模仿、反转等,并讨论这些手法如何增强音乐的喜剧效果。
9. 创作练习: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所学内容创作一段喜剧音乐,可以结合歌词、动作、表情等,展示团队合作成果。
10. 课堂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辨别不同风格的喜剧音乐,并能简要分析其特点。
2. 学生能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 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得到提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音乐的喜剧美

普罗科菲耶夫是著名的音乐戏谑大师, 普罗科菲耶夫是著名的音乐戏谑大师,提 起他的名字, 起他的名字,人们就会想起他音乐中常有的 谐谑嘲讽的特有情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谐谑嘲讽的特有情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社会黑暗的乌云,也笼罩着他所在的音乐院, 社会黑暗的乌云,也笼罩着他所在的音乐院, 并且酿成他的好友自杀的悲剧。 并且酿成他的好友自杀的悲剧。对现实的绝 望促使他写了五首冷嘲热讽,作品17 17号 望促使他写了五首冷嘲热讽,作品17号。这 里左手是五个降号的降b小调, 里左手是五个降号的降b小调,右手是三个升 号的升f小调,是由两个调组成的多调性音乐, 号的升f小调,是由两个调组成的多调性音乐, 嘈杂的声响、机械的节奏、突发的重音, 嘈杂的声响、机械的节奏、突发的重音,绘 声绘影地刻划了一种怪诞、缺乏人性的、 声绘影地刻划了一种怪诞、缺乏人性的、凶 险的形象。 险的形象。
绘声绘影 含沙射影 哈镜照影
小二黑结婚
表面上同一般音乐没有多少区 别,没有特殊的写法。它是用寓意 的原则,靠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进 行讽刺的。如果不了解“内情”, 往往觉察不到它的真实含义。
绘声绘影 含沙射影 哈镜照影
《纽伦堡的名歌 手》序曲
通过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在哈哈镜 中被严重歪曲、变形的形象之间的 鲜明对比来进行讽刺的一种手段。 由于这种讽刺是在和事物的本来面 目对照中进行的,所以它更能切中 要害、入骨三分。
一般美学中的喜剧范畴,主要指讽刺、幽默和滑 稽。它是在对美的肯定的基础上,对旧事物所做 的清算,对丑恶与虚伪的否定。喜剧引起的审美 效果是笑。
音乐喜剧性
绘声绘影 含沙射影 哈镜照影
绘声绘影 含沙射影 哈镜照影
冷嘲热讽 皇宫前的广场 堂·吉诃德
音乐借鉴美术中漫画的原则,给 所描绘的对象涂上一层丑角的色彩。 这类作品同歌唱性的音乐不同,没有 优美的曲调,常见有谐谑曲的体裁特 征:使用怪诞的旋律、粗糙的和声、 机械的节奏、突发的重音等异乎常态 的表现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的喜剧美
《音乐的喜剧美》一课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感受音乐的美,并在美的情境中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情境设计上,力图让同一主题对学生进行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一咏三叹式的引导和层层递进的情绪冲击,如《摩登时代》片断,先是无声表演,然后是配乐,再然后是纯音乐聆听,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喜剧音乐的结构形式、喜剧元素、所揭示的社会因素等,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先导,展开多种表现手法,采用比较分析、师生探讨以及列表的方法,引导学生探讨喜剧音乐的表现手法,使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听辨具有喜剧风格的音乐,学生在真实思考中掌握知识,增长智慧,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在知识和能力目标实现方面,针对每个作品的主要音乐要素进行分析,如:用速度变化表现的《摩登时代》、用力度表现的《跳蚤之歌》、用装饰音表现的《这一仗打得真漂亮》,通过对几个最主要的音乐要素的分析,从而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喜剧音乐的韵味。
并探索音乐要素在喜剧音乐中的非凡作用,使学生对音乐审美的体验和感受得到逐步深入。
在过程和方法目标实现上,设计了适合学生课堂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如:《摩登时代》中的音画结合、《这一仗打得真漂亮》中的跟唱、《跳蚤之歌》中的演唱、朗诵、创作表演等,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更多的美,在追求美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和享受美,在表现美的过程中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