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教学设计课题《悲剧美》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 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教案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赏《松花江上》、《一个华沙幸存者》(片段)、《跳蚤之歌》、《这一仗打的真漂亮》四首作品,能够分辨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
2、能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情感,体验音乐的美,结合听赏的作品和课本上的知识,口述两种美的基本概念,内涵及音乐特点。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视频欣赏: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片段2、这段视频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风趣幽默、令人发笑等)3、对这就是音乐的喜剧美。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音乐美中的另外两种美,悲剧美与喜剧美。
因为悲剧和喜剧具有很强烈的对比性,所以请同学们了解这两种美的形式后认真填好手里的对比卡。
(老师发放课堂记录卡)二、新课教学A、喜剧美1、学生通过课本64页的阅读了解喜剧美的含义。
2、欣赏体验。
《跳蚤之歌》听音乐片段回答问题。
a.喜剧美的特点在这首作品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学生可结合课本63页的鉴赏提示回答问题)老师总结并深层分析歌曲的结构。
(全曲分为三个部分……等)《这一仗打的真漂亮》a:这首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怎样的演唱形式,音乐有何特点?b、老师简介作品c、教学生哼唱《这一仗打的真漂亮》主题音乐,体验喜剧美的情韵。
教师小结喜剧美的特点。
(提醒学生填写课堂记录卡)B、悲剧美《松花江上》a、学生对照歌谱,欣赏视频《松花江上》音乐片段,回答问题。
1、这首作品表现的是我国什么时期的情景?2、歌曲的情绪与前面欣赏到的作品有何不同?(悲伤,苍凉等)3、歌曲的哪些音乐要素突出表达了这种情意?(旋律的起伏跌宕,悲伤激奋,下行音阶的运用,以及缓慢的速度……)师:刚才的歌曲表达了悲伤的情绪,这是音乐的另外一种美——悲剧美b、再次感受《松花江上》你认为歌曲的哪一部分最具悲剧美,最能引起你内心共鸣?演唱《松花江上》第二、三段,老师先范唱,范唱结束后给学生伴奏,学生再亲身体验,有感情的演唱。
音乐的悲剧美教案

第七课音乐的悲剧美教学内容:《松花江上》、《英勇就义》《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在对《松花江上》、《英勇就义》等作品的欣赏中,体验苍凉悲愤、慷慨激昂的音乐意境和美感2.技能目标: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的片断,加深对音乐悲剧美的体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情感目标:能够结合书本讨论,分析悲剧美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以及在作品的音乐语言上的体现,并对具有悲剧美的音乐作品的现实意义发表观点教学重点:分析《松花江上》悲剧性内容激表现这一内容的音乐语言(外在形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聆听悲剧性音乐时获得深层次悲剧美的情感体验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参与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整个二十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了,德国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光被他们杀害的犹太人就达600多万。
但战争引发的悲剧,不仅给犹太人带来灾难,也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痛苦,1931年9月18日,日北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序幕下面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观看一个历史记录片,回忆一下当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师:放《九、一八》片断这些镜头真实的再现了当年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你们印象最深的是哪些镜头?看了这些镜头你是怎样的心情和感受呢?生答(烧杀,奸淫,掳掠等)板书(悲痛,愤恨等)板书很好,如果让同学们用音乐语言表达这样的内容情绪,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音乐形式呢?(生答,师评价)(低沉的旋律,大提琴、二胡等乐器的凄凉音色,缓慢的速度,忽强忽弱的力度等等)板书关键词很好,当年还身为中学教员的张寒晖先生就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幕惨剧,他含着热泪写下了这样一部不朽之作《松花江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二、赏析《松花江上》1.欣赏体验师:在听赏过程中,通过联想,你头脑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和景象?它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情绪?(幻灯,听赏)生答师评价(日本入侵之前的东北家乡美丽富饶,侵略者烧杀抢掠残害中国百姓,东北人民被迫偕老带幼离家流浪等等,由此产生悲伤,悲痛,悲愤的情绪)板书(悲伤,悲痛,悲愤)2.分析师:感受了歌曲的基本内容和情绪,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遍,结合歌词内容体会歌曲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情绪和内容有何不同?生┉师总结(三段:第一段至“衰老的爹娘”,回忆美丽富饶的家乡,怀着悲伤的情绪;第二段至“无尽的宝藏”惨遭帝国主义蹂躏的中国百姓流离失所,情绪加深,激动悲痛的;第三段至最后,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它激励人们起来战斗,抗日救国,收复可爱的家乡)3.评价师:熟悉了歌曲的段落内容和情绪后,我们再来有感情的演唱一遍,并思考张寒晖先生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来表现着一悲壮的内容的?(再次齐唱,思考回答)跌宕起伏的旋律,音阶的下行激进,缓慢而叹息的速度,稀疏滞重的节奏,爆发式的力度,与悲伤、悲痛、悲愤的情绪内容做到完美的统一(可举例说明,并有感情的演唱“我的家┈”,“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爹娘啊,爹娘啊”等4.演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齐唱歌曲感情最激动的部分(钢琴伴奏,师生齐唱)三.赏析《英勇就义》1.全曲欣赏(舞剧片断)很好,同学们的演唱深深的打动了我,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反抗,哪里就有斗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彼彼皆是,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个舞剧片断(放幻灯)这选自哪部舞剧?(《红色娘子军》,其内容是娘子军政委洪常青被逋,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不卑不亢,坚贞不屈,而最后英勇就义的光辉形象)2.分段欣赏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部作品,那他是用了什么样的手段来表现的呢?(舞蹈,音乐)很好,那他的音乐主题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分别倾听一下(放片断,思考各段主题的情绪和音乐特点)“1-┃6•7┃┉”(深沉,刚毅)这段旋律有何特点?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缓慢的速度,低沉的音色,营造出紧张、沉重而又悲凉的气氛,我们的情绪也随之沉痛预示着悲剧的发生✧红色娘子军连歌主题(进行曲速度)旋律轻快,洪常青露出了笑容,对革命充满坚定的信念反面衬托革命必胜的信念✧《国际歌》主题(沉重,庄严)这是一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象征着千千万万革命者将革命进行到底,最终取得胜利亦是对全曲的升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齐唱这首无产阶级的战歌《国际歌》(可略)四.延伸很好,欣赏了今天两部作品,你还知道哪些悲剧性的作品?(举例)讨论:(分组)通过今天的几部作品的赏析,你认为有悲剧美的音乐作品有何特点?欣赏悲剧作品有何现实意义?五、小结(幻灯)布置作业。
悲剧美 教案

悲剧美教案教案标题:悲剧美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悲剧这一文学形式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悲剧美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案大纲: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些著名的悲剧作品的海报或剧照,引发学生对悲剧的兴趣。
2. 提问:你对悲剧这一文学形式有什么了解?你最喜欢的悲剧作品是什么?二、悲剧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1. 讲解悲剧的定义和起源,提及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的代表作品。
2. 解释悲剧的特点,如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冲突的发展、悲剧性的结局等。
三、悲剧美的探讨(20分钟)1. 分析悲剧美的内涵,包括对人性的思考、对社会问题的探讨等。
2. 引导学生讨论悲剧美对人们情感和思想的影响。
3. 分析一些经典悲剧作品中的悲剧美元素,如《哈姆雷特》中的复仇和道德困境。
四、悲剧美的欣赏与批判(20分钟)1. 展示一些悲剧作品的片段或剧本,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悲剧美。
2. 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悲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计等方面的优缺点。
3. 分组讨论,学生们可以选择一部悲剧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批评。
五、写作任务(15分钟)1. 提供几个写作题目,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并撰写一篇关于悲剧美的文章。
2. 引导学生在文章中表达对悲剧美的理解和看法,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和论证。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和讨论。
2.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悲剧美的重要性和意义。
3. 展望下一堂课的主题,如悲剧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教案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程度。
2. 学生写作表现:评估学生的写作成果,包括对悲剧美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悲剧作品的欣赏与批判:观察学生对悲剧作品的欣赏和批判能力。
教案拓展:1. 组织学生观看一部悲剧电影或戏剧演出,并进行欣赏和批判讨论。
2. 设计小组项目,要求学生选择一部悲剧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呈现。
音乐的悲剧美教案

课堂总结
(3)介绍《松花江上》的创作背景。
(4)完全欣赏此曲(音频)。欣赏中你头脑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或场景?它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情绪?
(5)带领同学学唱此歌,感受悲剧情绪。思考在这首乐曲中表现悲剧的手法。(旋律——下行,情绪是沉重的;节奏——稀疏、凝重;速度——缓慢。)
感受音乐与众不同的风格和手法,对表现悲剧美的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师:在整个20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了。德国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光被他们杀害的犹太人就达六百万之多。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问题:
1、我们看到的视频出自于哪部影片?
2、如此悲惨的镜头同学看了之后有何感想?
视频上和课本上的画面真实的再现了当年德国法西斯的暴行,如果让我们用音乐语言来表现这一题材,我们应该选用什么样的音乐材料呢?现在就请大家来当一会音乐家,说说你自己的音乐思路。
(1)介绍勋伯格创作这首乐曲的背景。
(2)分段欣赏曲中三种语言的音乐片段,注意语气。
(3)完整欣赏乐曲,注意作者用了一种什么样的音响?为我们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其用意何在?
(4)总结:作者用了一种尖锐不和谐的声音,就是为了描写纳粹集中营的紧张、恐怖,表现纳粹的残暴,从而引起人们对法西斯的愤怒和对受害者的同情。
三、精讲点拨:悲剧美知识的讲授
四、当堂训练:举出一些乐曲例子,让学生判断是不是悲剧美得范畴。
五、小结:今天我们欣赏的三部作品,它所表现的内容都是悲剧性的,尽管它们所采用的音乐语言不同,但都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概括、浓缩,以音乐特有的表现力量,使人们在痛苦悲哀的感受中得到震憾与激励,并引发美的感受,这就是音乐的悲剧美。
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教案

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教学目标:一、知道悲剧美与戏剧美的概念。
二、能认真听赏《松花江上》、《一个华沙幸存者》(片段)、《跳蚤之歌》,感受到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并与大伙儿交流欣赏体验。
3、能踊跃参与课堂活动并能从音乐要素的角度来分析:音乐作品是通过如何的手法将悲剧或喜剧成效进行呈现的。
4、能熟悉欣赏音乐悲剧美与喜剧美的现实意义。
讲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一、视频欣赏:《野蜂飞舞》片段Q:指挥在干什么?(作品简介)二、视频欣赏:《辛德勒名单》片段Q:这段视频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作品简介)3、Q:这两段视频给人的感受有什么不同?(第一段:幽默、令人发笑,第二段:悲伤、繁重。
)4、导入课题:今天让咱们一路来了解音乐美中极具对照两个范围:悲剧美与喜剧美。
二、了解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的概念一、Q:请用自己的话来讲说:什么是悲剧美,什么是喜剧美?教师小结:抓住关键词,悲和喜。
二、课件出示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的概念音乐的悲剧美: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以音乐所特有的表情成效,令人们在苍凉悲忿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取得音乐美的体验。
音乐的喜剧美:是人类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表现,是在对美的确信的基础上,对旧事物的鞭挞,对丑恶的否定,期引发的直接成效确实是:笑。
三、体验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一)《一个华沙幸存者》(片段)一、欣赏导入:在整个20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了,德国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1947年奥籍犹太裔作曲家勋伯格,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了一部震惊世界的音乐作品,来表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华沙集体杀害犹太人的事件,让咱们一路欣赏《一个华沙幸存者》(片段)二、带着问题,听赏作品。
Q:你听到了些什么?Q:作品给了你如何的感受?(紧张、恐怖)Q:这种感受是用如何的音响来营造的呢?(尖锐、不和谐)3、师生交流教师小结:鲁迅先生说过,悲剧确实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音乐的悲剧美 临朐二中 张洪莹

音乐的悲剧美临朐第二中学张洪莹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中2、学科:音乐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上网搜索属于悲剧美的的音乐,并能自己主动搜集悲剧美的音乐特点,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二、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知识,真正了解悲剧美的音乐特点,也能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
2、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
三、教学重点感受悲剧美音乐作品人文内涵,记住一首悲剧美音乐的旋律。
四教材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影视音乐也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开始占有重要的地位,影视音乐已在音乐领域中形成了一种新的独立的音乐体裁。
本课节通过对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音乐的讲解,让学生从影视音乐这一样式中来感悟音乐的魅力和美妙。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辅用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对比欣赏,老师点拨解疑,并通过当堂检测和课后延伸巩固本节课知识等多种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导入观看视频《辛德勒的名单》和卓别林的《摩登时代》1、提出问题:两段视频的情绪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2、想一想如果让你为视频《辛德勒的名单》配上音乐,你会用什么样的乐器或音乐来表现这部作品?作品一:歌曲《一个华沙的幸存者》1、创作背景:在20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了。
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光被他们杀害的犹太人就达六百多万人。
3、作者简介勋伯格(1874—1951),奥地利作曲家。
犹太血统,生于维也纳。
曾向亚历山冯策姆林斯基学习对位法。
基本上自学成才。
早期创作受勃拉姆斯、瓦格纳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弦乐六重奏(静化之夜)》、大合唱《古雷之歌》、交响诗《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等。
后逐渐倾向于无调式,并创立十二音体系。
1933年受希特勒政权迫害流亡美国,如美国籍。
晚年创作《一个华沙幸存者》,用音乐向纳粹提出强烈的抗议。
主要著作有《和声学理论》、《和声的结构功能》和《作曲基本原理》等。
悲剧美教案

教学内容:悲剧美教学目的:1.能认真聆听本课音乐作品,感受和体验悲剧音乐的意境和美感。
2.从歌曲中回看历史,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对歌曲《松花江上》的悲剧性内容及表现这一内容的音乐语言进行分析。
. 2.难点:理解悲剧美的深层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本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孟姜女哭长城》学生边思考边感受: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凄惨、悲凉、痛苦)提问:这个作品该属音乐美的哪种范畴?(悲剧美)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对,是悲剧美,这悲凉、凄惨、悲愤的情感也正是悲剧美音乐作品的特点。
音乐的悲剧美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以音乐所特有的表情效果,使人们在苍凉悲愤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二、作品欣赏1.播放《南京大屠杀》片段思考:你是否能联想起造成悲剧的历史事变?学生思考回答: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九一八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怎样的悲剧呢?歌曲作品《松花江上》就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幕。
2.感受(1)播放《松花江上》让学生感受提问:你认为歌曲的哪一部分最具有悲剧美,最能引起你内心共鸣?(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A.《松花江上》背景简介: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发生“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华战争序幕,张寒晖,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和当地百姓四处逃亡的悲惨景象,他含恨写出了悲剧歌曲《松花江上》,以此为形式记载了这一些悲惨的历史,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打油诗:“江山宝藏躬相送,血淌尸横填松江。
”可以想象这是多么悲惨啊!B.曲式结构分析:三段体式(这首歌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对故乡和亲人无比的怀念之情。
第二段:对日本帝国主义罪行深痛控诉,对悲惨景象伤痛万分。
第三段:呼天喊地的哭喊声把情节推向高潮。
爹娘啊...欣赏作品二《周总理,你在哪里》首先我先给同学听一首歌《你是这样的人》。
音乐的悲剧美说课稿

音乐的悲剧美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音乐的悲剧美》一、教学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在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创造和表现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同时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淡化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注重艺术实践设定适当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等发展学生想象力进行音乐实践创造二、教学内容:《音乐的悲剧美》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中体验音乐的美在前面我们已经体验了音乐的优美、壮美、崇高美和欢乐美为本节课体验、分析音乐的悲剧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选材上由于学生对国外的作品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基础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所以选取了近代中国声乐作品《松花江上》作品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学生在情绪上容易产生共鸣三、教学对象:高中生他们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教学过程可将视听、演唱结合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音乐美四、教学目标:1.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从而获得音乐悲剧美的体验2.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使学生了解作品中表现悲剧美的音乐语言3.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片段以及进行简单的创作五、教学重点:主要是组织学生探讨作品中音乐语言的特点,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平台钢琴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是营造适当的课堂氛围我采用了课前播放音乐的方法播放了华彦钧的《二泉映月》这样的设计意图是:希望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更有易于学生对音乐悲剧美的最初体验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两幅体现悲剧美的绘画作品第一幅是油画《南京大屠杀》这整幅油画由“屠”、“生”、“佛”三联组成画面主体是堆积成山的尸体整座尸山的背景是奔流滚滚的长江油画左侧一联为“屠”: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官站立着其中一个正狞笑着擦拭沾满鲜血的战刀;中间一联为“生”:在尸山的上面一个孩子正趴在裸露着胸膛惨死了的母亲身上哭喊着;右侧一联为“佛”:一位佛门弟子正拖起一位惨死老人的身躯画家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含义整幅油画震撼人心一种悲悯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导入到同样是表现抗战时期东北人民悲惨生活的绘画作品《流民图》通过一个设问:音乐——作为一种流动性的艺术又是如何让我们从听觉上获得悲剧美的体验的呢——导入课题:这里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这两幅绘画作品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悲剧美因为从视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要比听觉上获得情感体验来的更快、更直接从而为后面的教学作一个很好的铺垫高一音乐说课这个世界的音乐,标签:高中音乐说课稿,音乐说课稿,接下来的过程呢就是欣赏声乐作品《松花江上》首先是播放歌曲让学生有个完整的体验接着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简单地讲讲9·18日军突袭东北、沈阳致使东北三省沦陷东三省的人民流亡关外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的悲苦怨愤之情以及作者张寒晖谱写作品的过程通过这样的介绍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使学生从创作背景中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然后就让学生探讨:这首歌曲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来表现内容的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这样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在整体把握了音乐作品之后就进行下一环节: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及音乐表现这里主要是从怀故、漂流、呼唤三个基本层次去分析而每一个层次都分别从歌词内容和音乐要素方面进行体验比如说第一层次:怀故学生通过朗读歌词可以体会到作品采用了描写家乡的美丽富饶方法来诉说再加一声“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悲凄之情不堪忍受!而音乐要素方面可以听出是由两个基本重复的长乐句构成教师再将节奏列出×·××-∣××·××·×∣××-∣让学生明白作品通过从容而深沉的音乐特点描述了东北家乡的富饶美丽再让学生哼唱级进下行的旋律体会出流亡者被迫与亲人离散的悲痛心情那么第二层次、第三层次都可以让学生朗读歌词分析旋律、节奏等特点教师再加以归纳和补充如第二层旋律在小调上展开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得到了展开带有呼号、哀伤的色彩;内在而压抑及悲愤交加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东北同胞对侵略者的愤恨和控诉而第三层是歌曲的高潮让学生反复吟唱:“爹娘啊爹娘啊”体会这种向亲人声声呼唤的呼天抢地似的旋律并在全曲的最高音处形成爆发性的高潮最后力度逐渐减弱在较长的连续下行中将声泪俱下的悲痛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通过歌词内容的解读音乐要素的分析使学生达到情感的积淀为下一步演唱作品奠定感情基础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来演唱作品呢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然后学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有感情地演唱三个片段设计意图:因为音乐的语言只有在音乐实践中才能体会得更深让学生将情感体验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动情的演唱进一步切身体验音乐的悲剧美接下来的环节是拓展表演教师在举例其他的悲剧作品如:戏曲《窦娥冤》、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器乐曲《江河水》、《葬礼进行曲》等等之后让学生分两组登台展示课前准备的作品1组:小组演唱:歌曲《小白菜》2组:配乐朗诵:诗歌《周总理你在里》设计意图是:通过表演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音乐的情绪让他们在相互的交流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最后是课堂小结:先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要点:悲剧美的音乐表现和内涵教师最后做结束语九、教学反思:本方案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作品结构的深入分析会出现一定的难度而略感乏味但作为一节音乐鉴赏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必要的讲解如此才能不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悲剧美》
教学目标:
1.以“悲”为主线让学生能带着悲与愤相结合的情感,认真感受歌曲《松花江上》、歌剧《白
毛女》选段、乐曲《一个华沙幸存者》音乐作品。
2.在鉴赏和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激发的情感,从而学生为正义而斗争、憎恨罪恶的审美情操。
3.能积极参与讨论,对具有悲剧性美作品的音乐艺术表现和现实历史意义进行探讨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时,体验喜剧美的意蕴。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课时:一个课时
年级:高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