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割对我国区域间技术扩散的影响

合集下载

我国经济开放、地区分割影响技术差距的实证分析

我国经济开放、地区分割影响技术差距的实证分析

院发展研究 中心 战略 和 区域 经 济研究 部 组织 的一 项
全 国性 调查结果 , 明我 国市场分 割或地 方保护 问题 表 仍 然没 有 根 除 , 至 在 有 些 地 方 和 行 业 还 比 较 严 甚 重[; 8 目前许 多研究探讨 了我 国市 场分割 程度 的发 展
资本 流动获 得先 进 技 术 的 转移 或 模 仿 , 而 有 效 促 从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O 3 2 7 2 1 ) 5 0 8 —0 1 O —7 1 ( 0 0 0 — 0 7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引 言
产 品的省份都大量 投资于加工工 业 , 造成全 国加工 业 规模 过大 。当原 料 供 给不 足 , 格飙 升 , 价 各地 区通 过 控制 自身的原材料 和价格来促 进本地 的工业 发展[ 。 6 ]

经 济管理 ・
我国经济开放 、 区分割影响技术差距 的实证分析 地
祝 树 金 ,郭 莎 莎 , 建 欢 黄
( 南 大 学 经 济 与 贸 易学 院 , 南 长 沙 湖 湖 40 7 ) 10 9
摘 要 : 用我 国 1 9  ̄2 0 年 的 省 际 面 板数 据 , 采 92 07 以我 国 商 品 市场 分割 和 省 际 贸 易合 作 来 度 量 地 区分
第3 1卷
第 1 7期 6
财经 理 论 与 实 践 ( 月刊 ) 双
TH E TH E 0RY AND PRACTI CE NANCE 0F FI AND ECON0M I CS
Vo . 3 NO 1 7 1 1 . 6
S p 2 1 e. 0 O
21 , 0年 9月 0

浅谈中国国际贸易产业地域转移

浅谈中国国际贸易产业地域转移

浅谈中国国际贸易产业地域转移中国国际贸易产业地域转移是指中国国际贸易产业在地域上的迁移和转移。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贸易产业地域转移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在这个过程中,地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矛盾、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都在推动着中国国际贸易产业的地域转移。

本文将浅谈中国国际贸易产业地域转移的现状和趋势,并探讨相关问题。

中国国际贸易产业地域转移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东部地区经济逐渐减弱,西部地区经济蓬勃发展随着中国国际贸易产业的发展,东部地区成为了中国国际贸易产业的主要集聚地。

近年来,随着东部地区产业成本的不断上升,东部地区的发展优势逐渐减弱,而西部地区则成为了中国国际贸易产业的新热点。

许多外商投资和国内企业纷纷将生产基地转移到西部地区,从而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

2.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加速中部地区作为连接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纽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而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成为了中国国际贸易产业的新兴中心。

许多制造业企业通过地域转移,将生产基地设立在中部地区,这不仅提高了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为企业带来了较高的利润。

3.国际贸易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随着中国国际贸易产业的发展,一些沿海地区的城市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凸显,而内陆城市则成为了国际贸易产业的新选择。

许多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开始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内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以降低成本,获取更多的发展机遇。

1.外商投资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随着东部地区成本的不断上升,外商投资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强。

中西部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丰富、政策支持等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将生产基地设立在这里。

2.内资企业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随着政策的扶持和内陆地区市场的开发,许多内资企业也开始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国际贸易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3.城市群之间产业分工更加明显中国国际贸易产业地域转移的趋势将使各个城市群之间的产业分工更加明显。

中国产业转移后的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转移后的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转移后的发展趋势中国产业转移是指将商品生产从其中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这种转移通常发生在农村到城市、东部到西部、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等不同地域之间。

产业转移在中国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从东部沿海地区向内地和西部地区转移。

这个过程带来了许多变化和影响,以及相关的发展趋势。

一、产业升级与技术提升在中国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一些传统产业可能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而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趋向于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这需要集成泛互联网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

因此,产业升级和技术提升是中国产业转移后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诸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逐渐应用到各个行业中,这将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技术革新,可以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产业转移后的发展趋势将会是科技驱动的。

二、新兴产业发展与产业转移密切相关的一个趋势是新兴产业的崛起。

在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这些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互联网+、数字经济等。

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助于调整中国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能够为劳动力吸纳提供更多的机会。

中国产业转移后的发展趋势还包括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趋势将会加强。

城市化对资源的需求会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对能源、水资源和土地的需求。

与此同时,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提升将会成为投资的重点领域。

三、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性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过去,一些地方为了速度和规模,牺牲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然而,在产业转移后的发展趋势中,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

中国政府正在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这包括加强环境监管、推广清洁能源、降低能耗和排放,并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

绿色发展的意识在社会各界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资环保产业,并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产业转移 趋势

国内产业转移 趋势

国内产业转移趋势国内产业转移趋势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内产业转移已成为当今时代不可忽视的议题。

产业转移是指把生产要素(包括资金、技术、劳动力等)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的过程,其中,国内产业转移是指将产业转移到国内其他地区。

本文旨在探讨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二、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1.地理分布的重构国内产业转移正处于地理分布的重构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生产基地从发达地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或沿海低成本地区。

这种趋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成本考虑:发达地区的高成本劳动力和资源的紧缺使得企业将目光投向中西部地区或沿海低成本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2)市场需求:随着中西部地区和沿海低成本地区经济发展与消费能力的提升,企业越来越重视这些潜在的市场需求,从而选择将产业转移到这些地区。

(3)政策引导:为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政策,吸引了大量的产业转移。

同时,为避免沿海地区过度集中,政府也出台政策引导产业转移到内陆地区。

2.技术驱动的产业转移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方式和生产要素的要求发生了变化,这也推动了国内产业转移。

技术驱动的产业转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动化和智能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依赖,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也导致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2)新兴产业的崛起:一些新兴的产业,如电子商务、新能源等,需要更高水平的技术和专业人才,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技术资源和市场机会,选择将产业转移到技术相对先进的地区。

(3)供应链的整合:随着全球供应链的建立和发展,企业追求更高的效率和资源配置的灵活性,选择将产业转移到能够最大化满足这些需求的地区。

三、国内产业转移的原因国内产业转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压力:高昂的劳动力成本、物流成本等是许多企业选择转移的原因。

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降低成本以保持竞争力,选择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

国家产业转移趋势

国家产业转移趋势

国家产业转移趋势国家产业转移趋势导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和科技、信息技术等的高速发展,国家产业转移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

在过去几十年中,许多国家都经历了产业转移的过程,这不仅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球产业格局产生了重大的改变。

本文将综述国家产业转移的趋势、原因和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一、国家产业转移的趋势1.1 区域间产业转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渐加深,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紧密,区域间产业转移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特别是在欧洲和亚洲等地,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趋势非常明显。

例如,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许多中国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东南亚地区,以实现成本优势和更便捷的供应链管理。

1.2 高技术产业的转移高技术产业是当前国际间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之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加复杂和高效的生产体系,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的需求。

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加快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并通过积极吸引外资和优惠政策来鼓励高技术产业的转移。

例如,中国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电子商务等高技术产业方面的发展速度迅猛,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国际企业。

1.3 环境友好型产业的转移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产业的转移成为一种趋势,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将高污染和高耗能产业转移到环境相对较好的发展中国家。

这种转移不仅可以降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压力,还可以促进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二、国家产业转移的原因2.1 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是国家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许多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较高,这导致了一些产业的难以保持竞争力。

因此,许多企业选择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较低的国家,以实现成本的优势。

2.2 市场需求和发展机会国家产业转移还与市场需求和发展机会有关。

我国经济开放、地区分割影响技术差距的问题例证

我国经济开放、地区分割影响技术差距的问题例证

我国经济开放、地区分割影响技术差距的问题例证摘要:根据相关调查可知,经济开放、地区分割对我国地区技术差距影响较大,尤其会妨碍到我国落后地区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进而整体影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度量指标衡量下的我国地区分割程度进行探讨,并针对开发条件下我国地区分割对技术进步差距的影响问题进行实例分析。

关键词:经济开放地区分割技术差距我国社会经济技术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各地区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而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是一个转型经济大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生产要素、技术等基础要素的区别,而在新时期的促进下,各地区之间的技术进步差距越来越大,受到人力资本与技术研发等的较大影响,同时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还有地区分割,陆铭等人指出,由逆市场力量导致的市场分割是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根本因素之一,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分权及地方市场分割特征越加鲜明,各地与都采取措施进行市场分割以保护本区域市场。

据调查,目前我国地方分割状况有所改善,但并未彻底根除,部分地方和区域甚至更加严重,为地区技术进步差距造成很大影响。

一、我国地区分割的程度分析(一)对地区分割的度量本文中对地区分割的度量,一是以记于seg1的商品市场分割指标来衡量,地区分割程度随seg1值的增加而增高,二是记为seg2的省际合作指标来衡量,地区分割程度seg2值的增加而降低。

其中变量seg1是陈敏等通过各地区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而构建的地区市场分割指标。

而变量seg2则是徐振辉等在经营单位所在地的基础上对各地区进出口额进行计算所构建的省际合作指标。

本文就是基于这两个衡量指标对影响技术差距的地区分割进行分析。

(二)我国地区分割影响技术差距的理论分析地区分割从短时期看来,可以通过地方保护来实现区域经济增长,但从长远来看,产品要素的自由流动由于地方分割而受到较大限制,技术效率大大降低,进而拉大了各区域之间的技术进步差距。

技术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技术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技术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引言: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技术转移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技术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1. 促进创新与科技进步技术转移是知识和技术的跨界流动,它可以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区域经济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通过技术转移,区域内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可以吸收和采用先进技术和理念,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推动其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技术转移还可以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和合作,产生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拓展市场和增强竞争力技术转移可以促使区域内的企业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技术转移,企业可以开拓新的市场,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拓展销售渠道,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

同时,技术转移还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升整个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3. 促进就业与人才流动技术转移不仅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还能够促进就业和人才流动。

通过技术转移,区域内的企业能够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提升人才队伍的素质和结构。

同时,技术转移还可以促进人才的流动和交流,打破地域局限,让人才能够在不同的企业和地区之间流动,提高资源和人才的配置效率。

通过技术转移所带来的就业增长和人才流动,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 挑战与应对之策技术转移虽然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合作问题,技术转移涉及技术和知识的流动,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防止技术被不法分子盗用和侵权。

其次是人才培养和创新激励机制的建立,技术转移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支撑,同时还需要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创新的积极性和效率。

最后是政策和法规的完善,技术转移需要有良好的政策和法规环境作为保障,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合作与转移。

2023年技术转移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技术转移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技术转移行业市场分析现状技术转移行业市场分析现状技术转移是指将某种技术或知识从一个应用领域转移到另一个应用领域的过程。

它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技术转移行业市场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本文将对其现状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技术转移行业市场规模庞大且不断扩大。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科技发展的加速,技术转移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国际数据,全球技术转移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4000亿美元。

而在中国,技术转移市场也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

未来的发展趋势表明,技术转移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的关键引擎。

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技术转移需求将变得更加密切。

此外,新兴行业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技术转移市场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二、市场机会与挑战技术转移行业市场机会与挑战并存。

市场机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需求旺盛。

技术转移是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必要手段,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是技术转移行业的核心。

特别是在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中,对技术转移的需求更加迫切。

2.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政府鼓励技术转移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出台,为技术转移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空间。

3. 国际合作机会增多。

随着国际间合作交流的加深,技术转移行业也将受益于国际技术合作和技术交流,增加了国际市场拓展的机会。

然而,技术转移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技术壁垒高。

技术转移涉及到特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具备专业背景和丰富的经验。

因此,专业技术人才的供给短缺是技术转移行业的一个挑战。

2. 信息不对称。

技术转移需要有技术供应者和需求方之间信息的对称性。

然而,由于信息沟通不畅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技术转移行业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3.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技术转移行业涉及到知识产权的转移和保护,而国际上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一,这给国际技术转移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 第2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V ol.30 No.22010年4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Apr. 2010收稿日期:2009-12-20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0912147)作者简介:肖灿夫,男,1964年生,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增长。

市场分割对我国区域间技术扩散的影响肖灿夫(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摘 要: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和边界效应方法,分别度量了我国在1987~2008年间东、中、西部地区的前沿技术进步和全国平均的市场分割程度;采用非线性EGLS方法,考察了市场分割对我国区域技术扩散的影响。

结果表明:市场分割对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扩散具有明显的妨碍作用,导致了无谓的效率损失,该项损失在2004年以后约为12%左右。

关键词:市场分割;区域经济;技术扩散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159(2010)02-0056-05Impact of Market Fragmentation on InterregionalTechnology Diffusion in ChinaXIAO Can-fu(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 Zhanjiang 524088, 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measured the FTP(Frontier Technology Progress) of the East, the Middle and the West Region by means of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and reckoned the average degree of Market Fragmentation of China with Border Effect method in the periods of 1987 - 2008. The impact of market区相对比较单一的产品。

3.2.5 实施综合预警 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的、综合性的贸易壁垒预警体系。

这一综合性的贸易壁垒预警系统应当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就产品而言,是在全国层面上监控我国出口比重较大的重点产品。

第二,就目标市场而言,所针对的是流入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产品。

第三,就针对的贸易壁垒而言,所针对的是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知识产权保护等在内的各种形式的贸易措施。

注 释本文的数据(文中未注明出处的)均来自于中国贸易救济网(http://www. /)参 考 文 献[1] 刘敬东. WTO 会崩溃吗?[N]. 经济参考报,2010-01-20(3). [2] 高维新,赵海军. 构建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防护体系的探讨[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02):1-5.[3] 黄冠胜,林伟,王力舟. 风险预警系统的一般理论研究[J]. 中国标准化,2006(03):20-24.[4] 王厚双. 直面贸易摩擦——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构建[M]. 沈阳:辽海出版社,2004(9):125.[5] 马泓. 试论反倾销预警机制及其建立[J]. 商场现代化,2007(5) :4-5.[6] 王文海. 对完善我国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的思考[J]. 国际经济合作,2007(10): 34-36.fragmentation on interregional technology diffusion of China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Nonlinear EGLS. The results indicated: Market Fragmentation has an obvious hindrance effect on interregional 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thus results in an efficiency loss of interregional technology diffusion. This efficiency loss is about 12% after 2004.Key words: Market Fragmentation; Regional economic; Technology diffusion..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存在两种不和谐的现象:一是我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二是地方市场分割现象依然存在。

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国内外众多的文献对此进行了研究,由于各研究者的研究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论各有千秋。

事实上,我国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技术差距的不断扩大。

而区域技术差距扩大的原因有:1)由于东部地区拥有较中西部地区更优越的科研条件,且东部地区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能比中西部地区更方便地接受来自国外的技术扩散,这使得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快于中西部地区;2)由于我国目前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地方市场分割,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扩散受到阻碍,导致无谓的扩散效率损失。

这样,在累积循环效应的作用下,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由此引出的一个问题是,地方市场分割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扩散效果呢?或者说由地方市场分割导致的区域间技术扩散的效率损失是多少呢?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 模 型新古典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均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这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事实所证实,那么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技术进步的源泉是什么呢?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技术进步既可以来自自身的自主创新,也可以来自外部的技术扩散。

由于我国的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所以中西部地区来自国外的技术扩散效应极为有限,故本文仅考虑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扩散。

这样,中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可以表示为:012tt t tdA R D A βββ=+⋅+⋅ (1) 其中R t 表示中西部地区自身的创新能力,D t 表示来自东部地区的技术扩散。

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扩散受到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技术差距的大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技术差距越大,扩散效果越显著;二是中西部地区的吸收能力,它直接决定着扩散效应的大小,吸收能力的大小与吸收地区人力资本的丰裕程度是密切相关的,人力资本越丰裕,扩散效应越大;三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空间距离,一般认为,距离越近,技术扩散的速度就越快,反之技术扩散的速度较慢;四是市场分割程度,分割程度越大,扩散效果越差。

这样,借鉴Wilson和Wolfgang Keller关于技术扩散的设定方法,[1-2]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扩散效应可以表示为: 1324e t t Seg H d t t D Tgap γγγγ−+−=⋅ (2) (2)式的含义是: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技术扩散效应是由市场分割的程度、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距离、中西部地区自身的吸收能力以及东部地区与中西部的技术差距交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Seg t 是全国平均的地方市场分割程度,d 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距离,H t 为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Tgap t 为t 时期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技术差距。

γ1、γ2、γ3和γ4为参数,若-γ1<0,-γ2<0即意味着地方市场分割和距离妨碍了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扩散,γ3>0说明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禀赋越高,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扩散效益越好,所以,中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的表达式(1)可以转化为: 132012e t t Seg H d tt tdA Gpat T A γγγβββ−+−=+⋅+⋅⋅4t t Tgap γε+ (3)(3)式即为本文的实证模型。

2 变量的度量和数据来源2.1 变量的度量模型(3)中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分别采广 东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第30卷 58 用如下的方法加以度量。

2.1.1 技术进步的度量 技术进步率t t dA A 的测度有多种方法,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在目前文献中运用的比较多,所以本文采用Battese andCoelli [3-4]设定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来度量中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率。

当投入品为资本(K )和劳动(L )时,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为:()()20221ln ln ln ln 211ln ln ln 22ln ln ββββββββββ++=++++++++−it it it it K L T KK it it it LL TT KL it it it itKT LT Y K L t K L t K L K t L t v ui =1,2,…,N ,t = 1,2,…,T 。

其中,it Y 为i 地区第t 年的总产出; it K 和it L 为i 地区第t 年的资本和劳动;t 为时间趋势变量,反映技术随时间变化的趋势;it v 是随机扰动项,并且2.(0,)it v v iid N σ∼;it u 是解释地区i 在第t 年无效率效应的随机变量,它是独立和非负的,并与it v 相互独立,按照Battese 和Coelli [3]的设定:it u = exp[()]i u t T η−−,其中,i u 服从非负截断正态分布,即2~(,)i u u N μσ+,参数η表示技术效率指数(it u −)的变化率。

在估计了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的形式后,即可计算出各省区i 在时刻t 的前沿技术进步it t FTP β=+ln ln tt kt it Lt it t K L βββ++,再以各省区的GDP 为权数计算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前沿技术进步。

模型估计使用的产出和劳动数据为各地区1987-2008年的GDP(以1987年不变价格表示)和年末就业人数,原始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2009和《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汇编》1949-2004。

资本存量采用张军等(2007)的估计数据,但张军等的估计数据只是到2005年,故2006-2008年的资本存量是在张军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永续盘存制度计算的,即:1(1)t t t K I K δ−=+−, 折旧率δ为9.6%,t I 为第t 年的固定资本形成。

根据上述方法估计得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1987-2008年的前沿技术进步(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