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或现弃割现象 天然橡胶成本几何

合集下载

海南橡胶欲逆市整合民营胶

海南橡胶欲逆市整合民营胶

海南橡胶欲逆市整合民营胶
今年初,胶价还在26000/吨左右,4 月24 日沪胶创下新低,报价16200/吨,而成品价格在17450/吨左右。

到了今日(5 月3 日)发稿的原料收购价是17000/吨。

成品价是18600/吨,价格略有上涨,但天然橡胶市场价格仍然低迷。

世界大宗商品价格最近都在跌,橡胶当然也不例外,而且要到什么时
候企稳,也很难说。

一位市场人士今日表示。

据悉,海南橡胶刚进入开割期,目前橡胶市场价格低迷,势必影响胶
工的收入。

以海胶八一分公司长岭基地第二生产队胶工梁汉明为例,他去年
9 个月生产期平均收入每月2993 元,去年橡胶的平均价在21700/吨。

对今年的收入预期,他表示并不乐观。

事实上,受橡胶市场价格低迷的影响,海胶
胶工普遍对今年的收入持悲观态度。

面对此严峻局面,海南橡胶一方面启动以丰补歉的风险防控机制,分
不同价格区段和标准,对胶工进行补贴。

同时通过加大收购力度、增加劳务
投入、加强市场营销等配套措施,以质量和品牌优势降低风险。

海南橡胶此
时出台这样的综合举措,有利于公司职工收入稳定,同时稳定了职工队伍。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在市场低迷时期,海南橡胶此举彰显了一个现代企业的
长远眼光和企业公民内涵。

另外,海南橡胶抓住市场机遇,在民营胶整合和控制资源方面,开始
谋划新动作。

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部常务副总经理孙世海表
示,保守估计目前海南从事橡胶收购加工的企业大概90 多家,其中不少都是这几年才出现的小民营收购商,眼下这些民营橡胶收购商处境艰难,或由于。

国内天然橡胶将减产6%以上

国内天然橡胶将减产6%以上

国内天然橡胶将减产6%以上佚名【期刊名称】《《世界热带农业信息》》【年(卷),期】2010(000)010【总页数】1页(P6-6)【关键词】天然橡胶; 国内; 减产; 灾害性天气; 特大暴雨; 暴雨天气; 海南; 干旱【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5.5510月份以来,特大暴雨已对海南农业造成了全面冲击。

此次橡胶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等地,中西部地区受灾相对偏轻。

海南省农业厅表示,大雨耽误了开割,其他的倒伏、浸泡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此外,截止10月9日,海南全省天然橡胶(民营)全面停割,累计减产1万多t,农垦系统方面,橡胶全面停割,干胶累计减产超过1万t。

海南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已达40.2万hm2,干胶产量24.8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47%,减产对全国供应造成严重影响。

近几日,海南再遭暴雨袭击。

10月16日13时~17日13时,全岛各市县平均降雨量为79.7mm,其中6个市县代表站出现100mm以上降水,最大降水量出现在琼中南方农场,达268.7mm。

海南10月份的橡胶产量大多为全年产量的最高峰,到12月份,产胶量很快下降到10月份1/3左右。

因此,多轮强降雨严重影响到全年供应水平。

受灾害天气影响,海南和云南产量合计下降4万t以上,这个水平相对于2009年减少了6%。

灾害性天气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内天然橡胶的供应。

在国内两大产区,云南遭遇严重干旱,海南遭遇特大暴雨,橡胶因此减产。

而且海南暴雨天气尚未完全停息,损失数量仍在扩大。

年初的干旱导致云南橡胶产量减少。

从2009年9月开始,云南省降水明显减少,高温、少雨天气一直持续。

至2010年3月上旬,全省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9%,降水量创下了自1961年以来历史最少的记录。

西双版纳植胶区开割因干旱影响比往年推迟了10~15天左右。

在没有降雨时强行开割导致胶树流出胶水后得不到水分补充,出现叶片萎缩甚至橡胶树受损死亡的后果。

割胶季降临,胶价易跌难涨

割胶季降临,胶价易跌难涨

割胶季降临,胶价易跌难涨割胶季降临,是指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左右,是天然橡胶树进行割胶的主要季节。

胶价易跌难涨,意味着在这个季节里,天然橡胶的价格往往会下跌,并且上涨的难度较大。

本文将从割胶季的背景、当前市场行情以及影响胶价走势的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

我们来看看割胶季的背景。

天然橡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轮胎、橡胶制品和工业用胶等领域。

目前,全球天然橡胶的主要产区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如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国家。

在这些国家,天然橡胶树一般于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左右进行割胶,以获取胶乳。

这个季节被称为割胶季。

我们来看看当前市场行情。

目前,全球天然橡胶市场供需状况相对平衡。

据国际橡胶研究机构IRSG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天然橡胶供应大约为1450万吨,需求为1425万吨,供需之差较小。

由于割胶季的到来,胶乳供应量将会增加,导致市场上天然橡胶的供应量增加,从而对价格产生下压力。

而市场需求相对稳定,所以胶价易跌难涨。

我们来看看影响胶价走势的因素。

首先是供应因素。

割胶季期间,天然橡胶的供应量增加,这对胶价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当供应超过需求时,市场上的竞争会加剧,供应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可能会采取降价的措施,从而导致价格下跌。

其次是需求因素。

天然橡胶的需求主要来自于汽车轮胎行业和工业用胶行业。

目前,随着全球汽车产量增加以及工业的发展,对天然橡胶的需求也在增加。

在割胶季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内,由于供应增加,价格下跌,可能会导致一些购买方延迟采购或减少采购量,从而对需求造成一定的影响。

除了供需因素外,国际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也会对胶价走势产生影响。

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较大,贸易摩擦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这可能会导致天然橡胶的需求下降,从而对胶价产生压力。

国际货币政策的变化也会对胶价产生影响。

美元的走势对于天然橡胶的价格具有影响,因为天然橡胶是以美元计价的。

如果美元走弱,那么购买天然橡胶的成本会减少,从而对胶价产生上涨的压力。

天然橡胶生产成本计算

天然橡胶生产成本计算

天然橡胶生产成本计算国产全乳胶可交割量25万余吨国内天然橡胶种植园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农垦等集团系统胶园,如海南橡胶、云南农垦、广东农垦、中化国际等;二是民营中等规模胶园,规模一般在几百亩至数千亩;三是小微胶园,以家庭种植为主。

其中,农垦集团和民营中等规模胶园需要雇佣工人割胶,并采取割胶分成的雇佣模式。

据统计,2021年国产全乳胶产量为46万吨,占国内天然橡胶总产量的55%。

其中,海南农垦全乳胶产量为15万吨,海南民营全乳胶产量为8万吨,云南农垦全乳胶产量为10万吨,云南民营全乳胶产量为12万吨,广东农垦和中化国际全乳胶产量分别为0.8万吨和0.5万吨。

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国产全乳胶可交割品牌有海南农垦的“宝岛”、“美联”、“五指山”,云南农垦的“云象”、“东风”、“金凤”以及中化国际的“中化橡胶”,共计7个注册品牌。

以此计算,2021年可供交割的数量有25.5万吨。

从国内天然橡胶种植情况看,每亩胶林种植33―37株橡胶树,单产在60―120公斤/亩不等。

其中,海南亩产偏低,在65―85公斤/亩,而云南单产较高,可到100―110公斤/亩。

割胶方面,国内基本是三天一刀,行情好的时候也可能两天一刀。

一般来讲,一个胶工可以负责700―1000株橡胶树,收入基本是五五分成或六四分成(卖胶收入的六成分给割胶工人)。

割胶人工成本占总成本较大比重天然橡胶生产成本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橡胶种植成本;二是割胶人工成本;三是加工运输成本。

由于种植相关成本和割胶人工成本的浮动性和区域差异性较大,这里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比例。

种植成本天然橡胶种植及相关成本投入主要包括土地、苗木分摊、化肥农药、工具、人工管理等费用。

根据前期对海南产区调研走访了解到的情况,我们可以对橡胶种植生产过程中相关投入费用进行估算(因地区和生产主体差异,土地成本及相关科目投入会略有不同)。

橡胶园种植成本估算由上表可知,每年橡胶树的平均种植成本为425元/亩。

2010年国内天然橡胶价格创历史新高

2010年国内天然橡胶价格创历史新高

2010年国内天然橡胶价格创历史新高今年走势高位振荡2010年,我国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国民经济保持了稳定较快增长,汽车、轮胎等主要下游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国内橡胶消费需求稳步上升。

但受上半年干旱、下半年暴雨等恶劣气候影响,全球天然橡胶产量下降,整体供需形势偏紧。

加之全球流动性宽松,通胀预期上升,大宗商品价格纷纷上扬,受多种因素影响,国内天然橡胶市场价格在波动中持续走高,尤其是下半年涨势强劲,价位屡创新高,直逼40000元/吨大关。

2011 年,在宏观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向好发展,国内轮胎企业不出现大面积亏损并减产、全球汽车市场延续复苏和增长势头等预期下,预计天然橡胶价格仍将高位运行,整体价位水平回落到30000元/吨可能性较小。

一、2010年橡胶市场回顾(一)新增资源较快增长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测算,1-12月份累计,各类橡胶新增资源量708.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7.4%。

其中天然橡胶新增资源24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8%;合成橡胶新增资源466.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0%。

1、天然橡胶产量下降,合成橡胶产量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我国天然橡胶云南和海南两大产区,分别遭遇严重干旱和特大暴雨自然灾害,橡胶产量明显下降。

从2009年9月开始,云南省降水明显减少,高温、少雨天气一直持续。

至2010年3月上旬,全省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9%,降水量创下了自1961年以来历史最少记录。

持续的旱灾使得云南垦区251万亩橡胶均不同程度受灾。

10月份以来,特大暴雨已对海南农业造成了全面冲击。

强降雨天气导致橡胶树倒伏、浸泡等不同程度发生,对橡胶树造成了一定程度损害。

据初步统计,2010年,我国天然橡胶累计产量约58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约8%。

2010年合成橡胶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速较上年提高。

1-12月份,合成橡胶产量31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1.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

橡胶价1.4万每亩,胶农才会割胶

橡胶价1.4万每亩,胶农才会割胶

橡胶价1.4万每亩,胶农才会割胶(橡胶种植一般满8年开始收割.橡胶亩产量一般干胶100公斤左右(前5年),随后增加到160公斤,10年后一般能达到200公斤。

好的地方能达到240公斤)来源于百度网友:翰林学库2018年3月25日低迷的橡胶市场令胶农无奈弃割,甚至转种槟榔、瓜菜等其他经济作物。

记者近日在海南调研发现,由于胶价跌破胶农心理价位,“弃割”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地区“十户九弃”,致使2014年民营胶产量大幅下滑。

橡胶属于大宗商品,中国橡胶种植面积达1710万亩,年产量86.48万吨,但依然没能摆脱大量依靠进口的现状,橡胶产业依旧有80%依赖进口。

在“熊市”背景下,2012年以来,胶价跌逾七成,不止中国胶农遭受跌价之痛,泰国等主产国亦惨遭损失。

低价已经迫使泰国、马来西亚等橡胶主产区产量下滑,预计供需状况将慢慢得到修复,胶价也有望逐渐企稳。

“倒下”的橡胶树2015年1月5日,海南的冬天也泛着一丝寒意,记者来到距离海口市50公里的定安新竹镇。

位于海南岛的中部偏东北,东临文昌,这里是海南橡胶主产区。

车行在山村里的一条泥泞小路上,时不时可以看到两旁被台风吹倒的橡胶树。

与记者同行调研的乡镇干部说,以往台风过后马上会把倒下的橡胶树扶起来,但这一年,树倒不倒胶农几乎不关心了。

不止“弃扶”,“弃割”也成为了当地的普遍现象,仅以农业大县——定安县新竹镇来说,原本一年可以割胶8个月,2014年仅割1个月,且26000亩胶林开割面积只一半左右。

在新竹镇禄地村的一处橡胶林,记者看到,举目望去橡胶林杂草丛生,灌木差不多有半人高“2012年,半成品胶收购是37000元/吨,2013年,民营胶平均15000元/吨,今年成品胶才9000元/吨,半成品胶只有6000元/吨。

”这位年过五十的村干部解释道。

他指着背后的一片片胶林说,这里主产橡胶,也种一些槟榔和瓜菜,但今年橡胶都没人愿意割,又辛苦还赚不到钱,镇里面一些村子开始引导村民种植其他作物,比如瓜菜等。

天然橡胶生产成本计算

天然橡胶生产成本计算

国产全乳胶可交割量25万余吨国内天然橡胶种植园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农垦等集团系统胶园,如海南橡胶、云南农垦、广东农垦、中化国际等;二是民营中等规模胶园,规模一般在几百亩至数千亩;三是小微胶园,以家庭种植为主。

其中,农垦集团和民营中等规模胶园需要雇佣工人割胶,并采取割胶分成的雇佣模式。

据统计,2013年国产全乳胶产量为46万吨,占国内天然橡胶总产量的55%。

其中,海南农垦全乳胶产量为15万吨,海南民营全乳胶产量为8万吨,云南农垦全乳胶产量为10万吨,云南民营全乳胶产量为12万吨,广东农垦和中化国际全乳胶产量分别为0.8万吨和0.5万吨。

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国产全乳胶可交割品牌有海南农垦的“宝岛”、“美联”、“五指山”,云南农垦的“云象”、“东风”、“金凤”以及中化国际的“中化橡胶”,共计7个注册品牌。

以此计算,2013年可供交割的数量有25.5万吨。

从国内天然橡胶种植情况看,每亩胶林种植33—37株橡胶树,单产在60—120公斤/亩不等。

其中,海南亩产偏低,在65—85公斤/亩,而云南单产较高,可到100—110公斤/亩。

割胶方面,国内基本是三天一刀,行情好的时候也可能两天一刀。

一般来讲,一个胶工可以负责700—1000株橡胶树,收入基本是五五分成或六四分成(卖胶收入的六成分给割胶工人)。

割胶人工成本占总成本较大比重天然橡胶生产成本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橡胶种植成本;二是割胶人工成本;三是加工运输成本。

由于种植相关成本和割胶人工成本的浮动性和区域差异性较大,这里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比例。

种植成本天然橡胶种植及相关成本投入主要包括土地、苗木分摊、化肥农药、工具、人工管理等费用。

根据前期对海南产区调研走访了解到的情况,我们可以对橡胶种植生产过程中相关投入费用进行估算(因地区和生产主体差异,土地成本及相关科目投入会略有不同)。

橡胶园种植成本估算由上表可知,每年橡胶树的平均种植成本为425元/亩。

对于一些民营胶园来讲,考虑到贷款资金的利息因素,其生产成本会略高一些,而胶农自有家庭式小胶园的土地及相关投入成本会相对低一些,最低甚至可到300元/亩以下。

金融危机对海南国营橡胶生产成本的影响调查——以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岭分公司为例

金融危机对海南国营橡胶生产成本的影响调查——以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岭分公司为例

费用 。按经济 用途标准对有 关成本项 目进行 总体
护等 ( 许能锐 、傅 国华 ,2 0 0 7)。
金融危机对国营橡胶生产成本影响的理论分析 2 0 年9 0 8 月爆 发的金融危机重创 全球经济 ,全球生产需
分类 ,可将它们分别称作生产成本和期问成本 。 在 制 造成 本 法 核 算 下 ,海 南 国营天 然 橡胶 形成 一套较为完整 的生产成本核算 体系 。参 照相
以海南农 垦为代表 的国营橡胶约2 .万公 顷 ,占全省 总 67
量的6 %,是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一支 主力军 。 1
算 ,即包括计人产品对 象的生产成本和从 当期损益 中扣
除的非生产性耗费 ( 柯佑鹏 、过建春 ,2 0 0 3)。海南农
中国已连续6 年成为世界第 一大橡胶消费 国和天 然
橡胶进 口国,天然橡胶的对外依存度高达7 %以上 ,自 0
垦按经济用途标 准分类 ,将天然橡胶产 品综合成本分为 两大块 ,其 内容反映为天然橡胶生产耗 费和非生产性 的
期 间 补偿 成本 。按 照 成 本 核 算 的规 范释 义 ,直橡胶产业安全形势严 峻。 0
2 0 年底爆发 的金融危机更是严重打击 了我国的天然橡 08 胶产业 ,出现橡胶价格与成本倒挂 的现象 。为了调查海 南 国营橡胶生产成本 的具体情况及基本构成 ,进而研究
常指生产 成本 中直接材料 、直接人 工等直接计人费用 ,
间接成本主要指 生产成本 中以间接方式分配计入的制造
种形式 ,大力宣传普及热作新科技知识 。推广 “ 老师主 讲 ,学员能者为师 ,田间交流 ,注重效果”的农 民田问 学校 的培训方法 ,提高广大基层领导干部 、技术人员和 广大农 民群众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 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或现弃割现象天然橡胶成本几何作者:张德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4年第10期中国国内天然橡胶种植园大体可分为3类:一是农垦等集团系统胶园,如海南橡胶、云南农垦、广东农垦、中化国际等;二是民营中等规模胶园,规模一般在几百亩至数千亩;三是小微胶园,以家庭种植为主。

其中,农垦集团和民营中等规模胶园需要雇佣工人割胶,并采取割胶分成的雇佣模式。

据统计,2013年国产全乳胶产量为46万t,占中国国内天然橡胶总产量的55%。

其中,海南农垦全乳胶产量为15万t,海南民营全乳胶产量为8万t,云南农垦全乳胶产量为10万t,云南民营全乳胶产量为12万t,广东农垦和中化国际全乳胶产量分别为0.8万和0.5万t。

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国产全乳胶可交割品牌有海南农垦的“宝岛”、“美联”、“五指山”,云南农垦的“云象”、“东风”、“金凤”以及中化国际的“中化橡胶”,共计7个注册品牌。

以此计算,2013年可供交割的数量有25.5万t。

从中国国内天然橡胶种植情况看,每亩胶林种植33-37株橡胶树,单产在60-120 kg/亩不等。

其中,海南亩产偏低,在65-85 kg/亩,而云南单产较高,可到100-110 kg/亩。

割胶方面,中国国内基本是三天一刀,行情好的时候也可能两天一刀。

一般来讲,一个胶工可以负责700-1 000株橡胶树,收入基本是五五分成或六四分成(卖胶收入的六成分给割胶工人)。

1 天然橡胶生产成本天然橡胶生产成本主要由3大部分构成:一是橡胶种植成本;二是割胶人工成本;三是加工运输成本。

由于种植相关成本和割胶人工成本的浮动性和区域差异性较大,这里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比例。

1.1 种植成本天然橡胶种植及相关成本投入主要包括土地、苗木分摊、化肥农药、工具、人工管理等费用。

根据前期对海南产区调研走访了解到的情况,笔者可以对橡胶种植生产过程中相关投入费用进行估算(因地区和生产主体差异,土地成本及相关科目投入会略有不同)。

由表1可知,每年橡胶树的平均种植成本为425元/亩。

对于一些民营胶园来讲,考虑到贷款资金的利息因素,其生产成本会略高一些,而胶农自有家庭式小胶园的土地及相关投入成本会相对低一些,最低甚至可到300元/亩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橡胶树是多年生树种,其成本构成弹性极大,比如,肥料和农药可以不施或少施,胶园护理等投入也可以减少。

此外,由于单产的地区性差异比较明显,投入产出比不尽相同。

海南胶园平均单产不足80 kg/亩,而云南胶园平均单产可达105 kg/亩。

考虑到各地实际产出情况,基于单位重量换算的生产成本差异也较大。

假设海南、云南年均投入成本均为425元/亩,产出分别为75 kg/亩和105 kg/亩,由此换算的海南天然橡胶种植成本为5 667元/t,云南天然橡胶种植成本为4 048元/t。

笔者将每亩天然橡胶的种植成本投入与相应单产所换算出的单位重量生产成本做成了矩阵表,如表2。

1.2 割胶人工成本割胶人工成本占据了橡胶成本的大半部分。

除一些家庭式小微胶园由胶农自主割胶外,中等规模以上的胶园一般都采取雇佣工人割胶的模式,一般割胶分成比例是五五和六四。

由于这部分成本和胶水价格直接挂钩,所以割胶人工成本的浮动性较高。

以当前12元/kg的胶水折干胶价格来计算,每吨干胶中分给割胶工人的成本在6 000-7 200元。

1.3 加工运输费用新鲜胶水收割后,会加氨保存,以防止凝固。

之后,经过胶水收购点(二盘商)送往橡胶加工厂。

原料胶水被送到加工厂以后,要经过凝固、压皱、造粒、干燥、称重打包等一系列加工过程(不同胶种生产工艺有所不同)。

考虑到工厂设备、电力、人工、管理、财务等成本,再加上部分运输费用,这部分成本约在1 500元/t。

2 海南或率先出现弃割弃种现象俗话说,“谷贱伤农”,对于天然橡胶来说,也是如此。

天然橡胶产业本身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当胶价低到一定程度时,势必会降低种植和割胶意愿。

2.1 种植意愿分析以目前产区12元/kg的胶水折干胶价格13 500元/t来计算,割胶的人工成本在6 000-7 200元/t,这里取最大数值7 200元/t。

假设海南、云南种植成本均为425元/亩,那么种植收益情况分别为:海南种植收益=5 667+7 200+1 500=14 367(元/t),14 367元/t>13 500 元/t,说明其种植是亏损的。

云南种植收益=4 048+7 200+1 500=12 748(元/t),12 748元/t理论上来说,当胶水收入减去人工成本小于种植投入等前期成本时,种植亏损,胶农或胶园主种植意愿将会降低。

但橡胶树是多年生植物,其生长和生产周期较长,前期投入成本较高,一般不会因为短期胶价过低而轻易弃割或砍伐胶林,特别是对于中等规模胶园和农垦集团来说,更是如此。

种植效益不佳的时候,胶园主往往会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其一,降低种植上的成本投入。

其二,降低割胶频率。

其三,惜售。

他们会将原料转为库存,储存一段时间。

但是,储存条件等因素会影响产品质量,储存过后的原料胶只能做成标二胶,其售价较全乳胶略低。

其四,翻种或改种。

这主要是针对胶龄较大或新种的橡胶树,一般胶龄在35年以上和3年以下,而对于正值高产阶段的橡胶树,是不会轻易砍伐的。

此外,橡胶树多种植在山坡和荒地,可替代种植的作物较少,改种短期内对胶水供应量的影响有限。

不过,如果持续长时间亏损,或者亏损局面进一步恶化,特别是当胶水收入不足以弥补割胶成本时,那么主动弃割或砍伐胶林的情况就会大面积发生。

粗略估计,这一价格水平可能要在10 000元/t以下。

2.2 工人割胶意愿分析割胶成本在橡胶成本中占据大半部分,因此当胶价大幅下挫时,割胶人工资首先受到影响。

当胶价低于一定水平,割胶工人收入缩水,割胶意愿急剧下降。

此时,产业转移或外出打工的可能性增大。

根据目前的胶价水平,笔者可以估算出割胶工人的收入情况,见表3。

以云南为例,每亩33株橡胶树,单产平均105 kg/亩,每个工人负责750株,三天一刀,一个割胶工人一年的割胶总量为2.39 t,而割胶分成比例一般在五五和六四,这里按六四分成,胶水折干胶价以12元/kg来计算,其可得收入为12×1 000×2.39×60%=17 208(元/年),折1 434元/月。

考虑到一年割胶时间为8个月,因此割胶期内的平均收入为2 151元/月。

以海南为例,每亩33株橡胶树,单产平均75 kg/亩,每个工人负责1 000株,三天一刀,一个割胶工人一年的割胶总量为2.27 t,割胶分成比例也按六四分成,胶水折干胶价以12元/kg来计算,其胶农可得收入为12×1 000×2.27×60%=16 344(元/年),折1 362元/月。

同样,一年割胶时间按8个月计,割胶期内的平均收入为2 043元/月。

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海南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为15 77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 343元。

2014年上半年云南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为6 674元,以此推算,2013年全年大致在13 348元。

另有数据显示,云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 141元。

从上表看,以12元/kg胶水价格计算的割胶工人收入仍略高于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水平,而且全年仅有8个月的割胶时间。

在此环境下,割胶工人弃割转业意愿似乎并不明显。

参考海南、云南2省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可以倒算出其收入水平所对应的天然橡胶成本,当胶价跌至13 081元/t以下时,海南割胶工人年收入将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水平,弃割转业的可能性会大幅增加,云南的这一边际价格在10 808元/t附近。

需注意的是,这一边际价格会随着人均工资水平的增长而抬升。

对于自有胶园的胶农来说,胶水销售收入全部为己所有,且由于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相同割胶量的情况下,其弃割转业的临界点较低。

如表4所示,假设胶农种植成本为300元/亩,海南、云南亩产分别为75 kg/亩和105 kg/亩,那么单位重量种植成本分别为4 000元/t和2 857元/t。

假设胶农自有胶林面积与一般割胶工人负责割胶面积(工作量)相同,即海南30.3亩折1 000株,云南22.73亩折750株,那么以海南、云南2地平均工资性收入水平计算的割胶成本分别为6 948和5 585元/t。

2项成本再加上1 500元/t的加工费用后,胶农弃割转业的临界成本为分别为海南12 448元/t、云南9 942元/t。

2.3 自有胶园胶农弃割临界成本除了自有胶园生产成本较低外,胶农正常情况下也不会轻易选择弃割。

一方面,胶园大多处于偏远山区,胶水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只要割胶就会有收入,不割就没有收入,所以基本不会停割。

另一方面,弃割打工的话,胶农需要考虑找工作的容易程度、家庭问题、生活成本问题。

因此,笔者需要辩证看待胶农弃割意愿。

3 胶价“熊”转“牛”道路漫长综合前期调研情况及以上分析,笔者做出以下几点总结。

第一,橡胶种植成本大约为425元/亩。

假设海南、云南产量分别为75 kg/亩和105 kg/亩,其对应单位重量生产成本分别为5 667元/t和4 048元/t。

以12元/kg的胶水折干胶价格和六四的割胶分成比例来计算割胶人工成本,再加1 500元/t的加工费用等,海南地区天然橡胶成本为14 367元/t,高于13 500元/t的新胶价格,种植亏损;云南地区天然橡胶种植成本为12 748元/t,种植仍略有利润。

第二,参考海南、云南两省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以及相应割胶量,倒算其对应的天然橡胶边际价格分别为海南13 081元/t、云南10 808元/t。

考虑自有胶园胶农生产成本较低,以300元/亩种植成本换算的弃割转业临界点为海南12 448元/t、云南9 942元/t。

第三,考虑到海南单产偏低、人工平均成本偏高,笔者认为海南会率先出现弃割弃种现象。

后期市场表现可能会是海南橡胶价格较云南橡胶价格略高一些。

第四,橡胶供需结构改变周期较长。

虽然由于当前胶价较低、胶农割胶意愿下降,天胶产量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是橡胶树潜在的产能仍然存在,当胶价回升或反弹到一定水平时,割胶意愿又会增强,潜在产能就会转化为产量,供给快速回升又将再次打压价格。

只有当胶价低到一定程度,出现大面积弃种砍伐胶林的现象时,供需结构才有望彻底转变,胶价才能真正由“熊”转“牛”。

否则,只能等待终端需求的跟进,以此来促使供需结构由过剩向平衡转变。

不过,这个周期较为漫长,或在2-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