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数据指美国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
《双重冲击:大国博弈的未来与未来的世界经济》记录

《双重冲击:大国博弈的未来与未来的世界经济》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文献综述 (4)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6)二、双重冲击的定义与特征 (7)2.1 双重冲击的定义 (8)2.2 双重冲击的特征 (9)2.2.1 复杂性 (11)2.2.2 动态性 (12)2.2.3 不确定性 (13)三、大国博弈与双重冲击的关系 (14)3.1 大国博弈的背景与现状 (16)3.2 大国博弈对双重冲击的影响 (17)3.2.1 政治影响 (18)3.2.2 经济影响 (20)3.2.3 国际关系影响 (21)四、未来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 (22)4.1 全球经济波动 (24)4.2 贸易保护主义 (25)4.3 科技创新竞争 (26)4.4 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 (27)五、大国博弈对未来世界经济的影响机制 (28)5.1 政策制定与执行 (30)5.2 资源配置与国际分工 (31)5.3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32)六、案例分析 (33)6.1 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 (35)6.2 欧盟的一体化进程 (36)6.3 金砖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37)七、应对双重冲击与大国博弈的建议 (39)7.1 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 (40)7.2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42)7.3 提升国家竞争力与创新能力 (43)八、结论与展望 (45)8.1 主要研究结论 (46)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47)一、内容综述《双重冲击:大国博弈的未来与未来的世界经济》是一本探讨全球性政治经济走向的深度著作。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书中内容对当前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未来的敏锐预测。
书中对于大国博弈的未来和世界经济走向的论述,不仅体现了宏观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也展现了对细节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细致分析。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视角。
在阅读随笔中,我首先关注到的是大国博弈的未来趋势。
形势与政策-11讲 第10讲 美国主导地位的下降与国际权力分散的趋势--1.7

第10讲美国主导地位的下降与国际权力分散的趋势--国际结构中美国主导地位的下降与国际关系中权力分散的趋势当今的大国关系继续处于过渡期的变化之中。
与新兴大国相比,美国经济总量的领先优势在缩小,但军事实力的优势在扩大。
在两场战争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国不得不收缩力量,把注意力转向国内。
美国面对的困境和对外政策态势的改变,使得学界和媒体出现了“美国衰落论”,并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受到更多关注。
尽管有多项研究预测中国GDP超过美国的时间,但这种单项评估意义有限。
实际上,中国要成为真正的强国,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鉴于在目前的国际结构中美国的主导地位下降,其他大国都无意承担这样的领导责任,以多国协调为特点的国际机制活跃了起来,国际关系中呈现了权力分散的趋势。
这样的国际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全球治理进程发展的结果。
关注大国关系,人们当下热议的问题就是美国是否在衰落,中国何时成为超级大国,以及如何看待当今的世界格局。
讨论这些问题,2011年作为一个标志性年份,刚好提供了一个进行历史回顾的契机。
向前追溯20年,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到2001午发生“9〃11事件”和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再到2011年美国深陷金融危机开始从阿富汗撤军,这两个10年的一系列戏剧性事件与历史性演进,构成了富有启示意义的分析对象。
虽然这一历史演进还远没有结束,现在就下结论未免草率,但解读这些变化还是有重要价值的。
通过了解学界和媒体的相关讨论,并从中得出进一步的推论,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认识当今的大国关系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关于美国的衰落一年来,美国力量下降的事实受到了世人更多的关注。
从年度形势的发展看,两场 (半)战争与金融危机乃是当前困扰美国的主要问题。
自200l年开始的反恐战争,到目前已持续了10年之久。
对于这场付出巨大代价却不能取得胜利的战争,美国人已经厌倦了。
作为超级大国,军事力量历来是美国主导世界事务的支柱,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国在军事上也日益感到力不从心了。
中美之争:两国人民怎么看

中美之争:两国人民怎么看作者:来源:《新传奇》2020年第34期疫情期间,美国政府和社会的诸多表现让中国人惊讶地发现,如果说中国在本质上是服务于人民的,那么美国的确是服务于资本的,以至于很多中国人前所未有地体会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不同含义。
57%美国人不认可政府对华政策8月17日,為争取连任造势的特朗普在明尼苏达州向支持者发表演讲。
据路透社报道,特朗普放豪言将在10个月内创造1000万个工作岗位,举措之一就是通过税收优惠让美国企业把制造业工作岗位从中国带回美国。
他还对支持者表示,对于把工作外包给中国的企业,联邦政府将取消与他们的合同。
特朗普说:“我们将结束对中国的依赖,我们将在美国生产关键的医药供应物资。
”对此,英国广播公司以《特朗普拿着钱作诱饵让美国企业离开中国》为题刊文称,这是特朗普对华发起的最新一轮攻势,此前的攻势涉及TikTok(短视频社交平台)、微信和华为等中国应用和企业。
近几个月来,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紧张快速升级。
“恶化的美中关系在特朗普大选前面临考验”,美国彭博社以此为题称,美中之间的紧张鼓点几乎每天都在敲响,没有任何缓和的迹象。
特朗普把对中国的强硬立场作为大选的一个关键因素,现在距离投票还有两个多月时间,他似乎决心继续施加这种压力。
特朗普几乎每天都在新闻发布会、推特(网络社交平台)和其他地方抨击“中国瘟疫”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特朗普政府内一些鹰派人士,从蓬佩奥到纳瓦罗,也都把当前看作是重新平衡美国与中国关系的历史性机会。
面对两个大国关系的快速下滑,也有许多美国人不认可特朗普政府的强硬对抗以及不断向中国“甩锅”的政策。
美国民调机构盖洛普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美国民众对特朗普工作表现的整体认可率为42%。
关于特朗普对“外交事务”的处理方式,有56%的人表示不认可。
而关于特朗普处理“与中国关系”的方式,有57%的人表示不认可。
前所未有地体会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不同含义那么,中国社会是如何看今天的美国及其对华政策的?调查显示,中国公众普遍对美国非常失望。
三次辩论后的美国总统大选

三次辩论后的美国总统大选■ 周 琪 齐 皓/文从2012年9月4日召开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名现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为总统候选人起,美国总统大选的角逐正式开始。
在此之前8月27日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已经正式提名米特·罗姆尼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
在正式竞选的过程中,奥巴马竞选连任的前景始终被人们看好。
根据盖洛普9月10日的民调,奥巴马和罗姆尼的支持率分别为49%和44%, 奥巴马超过罗姆尼5个百分点,其接受提名演讲的受欢迎程度也略高于对手。
另外,民众对奥巴马执政能力的正面评价也从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前45%升至50%。
9月24日,路透社与法国益普索民调公司联合发布的民调显示,自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奥巴马的支持率稳定地领先于罗姆尼,奥巴马支持率为49%,罗姆尼为43%。
直到三次总统候选人辩论开始之前,奥巴马的民意支持仍高于罗姆尼。
从10月3日到22日,被普遍认为的最有可能决定选举结果的三次总统候选人辩论已经结束。
各种民调显示出,在三次总统候选人辩论之后,奥巴马和罗姆尼的支持率都会发生一些波动。
这些变化既与辩论中两位候选人的表现相关,也受到就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随着大选最终投票时间的临近,对选民支持率的调查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随着三次辩论的结束和投票时间的临近,两位候选人向最广泛的公众展示执政能力的机会已基本用尽,而且在距离投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美国的经济状况很难发生大的变化。
二是在此次大选中,奥巴马一直未能在与挑战者罗姆尼的竞争中取得较大的优势。
尽管绝大多数民主党人仍然对奥巴马获胜充满了信心,而且不少共和党人也承认奥巴马获胜的可能性更大,但在民调支持率如此接近的情况下,奥巴马的胜出并非绝无悬念。
三次辩论的重点2012年10月3日,举行了两位总统候选人之间的第一场辩论,双方将大多数时间用于在政纲细节上的直接交锋,辩论的主题是失业、税收、财政赤字、医保,甚至是华尔街监管等问题,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直接切入主题。
时事政治3-6月

6月(1). 为期两天的第二十三届非洲联盟(非盟)首脑会议6月27日在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闭幕。
本届会议主题是“( )”。
来自非盟50多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和代表就非洲农业改革、粮食安全、地区安全局势、非洲“2063年愿景”等议题展开讨论。
A. 地区和粮食安全B. 农业和粮食安全C. 农业和粮食改革D. 农业和地区安全答案:B(2). 欧盟28国领导人6月27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夏季峰会上,正式授权欧盟与乌克兰签署联系国协定的( )部分。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签署仪式上表示,联系国协定签署表明乌克兰进一步走近欧洲的决心,并标志着欧乌全面自由贸易合作的开始。
A. 政治B. 文化C. 货币D. 经济贸易答案:A(3). 美国商务部6月25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第三次估计值,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当季国内生产总值年率环比下降2.9%,创( )来最大跌幅。
美国商务部公通常会进行多次修正,今年4月公布的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初值为增长0.1%,5月份修正为萎缩1%。
从最早增长0.1%,修订到衰退1%,再到最新的衰退2.9%。
A. 3年B. 5年C. 7年D. 9年答案:B(4). 第九届太平洋联盟首脑峰会6月20日在墨西哥西部港口城市米塔角闭幕,墨西哥总统培尼亚、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和秘鲁总统乌马拉共同出席峰会,并签署了《米塔角联合宣言》。
宣言承诺。
该组织还首度表示,将加强同( )的对话。
A. 北方共同市场B. 北南共同市场C. 南方共同市场D. 南南共同市场答案:C(5). 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 )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A. 巴基克斯坦B. 塔吉克斯坦C. 乌兹别克斯坦D. 吉尔吉斯斯坦答案: D(6). 总部设在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6月16日对中国提前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予以表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单选题库(附答案)

世界经济与政治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超越遏制战略的美国总统是()A,里根B,卡特C,尼克松D,老布什2: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A,贸易自由化B,外汇自由化C,世界贸易组织D,跨国公司3:苏联称霸全球的战略正式形成于()A,赫鲁晓夫时期B,勃列日涅夫时期C,安德罗波夫时期D,戈尔巴乔夫时期4:苏联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制定的外交政策是()A,谋求对美国的军事优势B,苏美合作主宰世界C,独霸全球D,维护世界和平、解放全人类5:提出“和平共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的“三和路线”的是()A,赫鲁晓夫B,斯大林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6:战后提出“三环外交”的英国首相是()A,撒切尔夫人B,丘吉尔C,布莱尔D,梅杰7:中美正式建交是在()A,1971年B,1972年C,1979年 D ,1982年8:中国最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A,1999年B,2000年C,2001年 D ,2002年9:《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是在()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6年10:2001年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的城市是()A,莫斯科B,上海C,东京D,墨西哥城11:联合国第一任秘书长是来自挪威的()A,哈马舍尔德B,赖伊C,吴丹D,德奎利亚尔12:中日两国正式建交是在()A,1971年B,1949年C,1972年D,1978年13: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全球战略是()A,遏制战略B,超越遏制战略C,参与和扩展战略D,和平战略14: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是()A,英国B,法国C,加拿大D,日本15: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互派大使的国家是()A,苏联B,朝鲜C,越南D,缅甸16: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是()A,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会议B,1955年万隆会议C,1955年的日内瓦会议D,1961年的不结盟首脑会议17: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A,1972年B,1949年C,1978年D,1971年18:联合国安理会现有理事国为()A,16个B,10个C,5个D,15个19:1945年联合国宪章制定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A,纽约B,巴黎C,旧金山D,雅尔塔20:美国最早提出遏制战略、有“遏制理论之父”之称的是()A,基辛格B,乔治·凯南C,布热津斯基D,杜勒斯21: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A,国际贸易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关贸总协定22:打开中日关系大门的日本首相是()A,田中角荣B,中曾根康弘C,三木武夫D,佐藤荣作23: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日本首相是()A,中曾根康弘B,田中角荣C,小渊惠三D,细川护熙24:“艾森豪威尔主义”最初提出来是针对()A,拉美地区B,欧洲地区C,中东地区D,亚太地区25:提出“第三世界主义”的法国总统是()A,戴高乐B,密特朗C,蓬皮杜D,希拉克26:两极格局终止、苏联解体是在()A,1989年B,1990年C,1991年D,1992年27:中美正式建交时的美国政府是()A,尼克松政府B,福特政府C,卡特政府D,老布什政府28: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成立是在()A,1990年B,1992年C,1993年D,1994年29: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A,1989年B,1982年C,1991年D,1992年30:欧盟的前身是()A,欧洲经济体B,欧洲共同市场C,欧共体D,欧洲煤钢共同体31: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A,新德里B,开罗C,万隆D,贝尔格莱德32:田中角荣内阁对日本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提出了()A,“全方位外交”方针B,“多边自主”方针C,“西方一员”方针D,“等距离”方针33、最终结束越南战争的美国总统是()A,尼克松B,约翰逊C,卡特D,肯尼迪34、国际旧秩序的最主要特征是()A,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B,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C,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穷国越来越穷,富国越来越富35、尼克松主义实际上是一种()A,和平战略B,遏制战略C,均势战略D,以实力求和平战略36、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是()A,人权问题B,台湾问题C,经济问题D,军备控制问题37、2002年2月28日,中俄双方互换《》批准书,条约正式生效。
2024北京朝阳高三(上)期末历史(教师版)

2024北京朝阳高三(上)期末历史2024.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舞阳县考古发掘了距今9000—7500年的古笛,命名为“贾湖骨笛”。
骨笛音阶有四声到七声及变化音等多种类型,是迄今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被称为“中华第一笛”。
贾湖骨笛的出土()A. 证明新石器晚期中国器乐文化先进性B. 诠释了中国远古音乐文明的活态面貌C. 说明贾湖遗址出现了财产和阶级分化D. 实证采集经济是贾湖先民的生计方式2. 宋仁宗时,许多官员敢于大胆直言。
谏官韩琦弹劾宰相王随、陈尧佐和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疏凡十上”,“四人同日罢”。
仁宗要提拔外戚张尧佐,御史中丞王举正、谏官包拯等人以“授受非当,则天下窃议”谏阻仁宗。
这反映了()A. 宋代官员考核制度严密B. 科举取士促进吏治清明C. 御史与谏官的职能趋同D. 宰相难以有效制约君主3. 下面图文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出自江西省永新县北田村贺页朵(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之手。
红军主力长征后,贺页朵因伤留在永新坚持斗争,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他将入党誓词藏在屋檐下,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取出来。
这份珍贵文物()①展现了国民革命的历史场景②誓词中的错别字削弱了史料价值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④是共产党员坚定信仰的历史见证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4.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恢弘独特的理论实践创新,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
下列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阐释准确的是()A. AB. BC. CD. D5. 如图是《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
对此描述正确的是()A. 亚欧大陆两端农耕文明区交流互通B. 两大帝国各自扩张实现了疆域连接C. 海上商路是两国贸易的最主要途径D. 两大帝国间建立起频繁的官方往来6. 某学生在学习中古时期世界历史时,对不同地域文明特征概括如下。
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中的概念混淆与实践误区

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中的概念混淆与实践误区郭毅【内容提要】面对国际形象下滑现实与国际声誉期待之间的巨大落差,急需厘清一些基础性问题。
国家形象不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它的层次更为复杂,也更难以人为操纵,故应避免将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策略简单套用在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思路上。
国外相关理论提示,开展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工作要遵循国家形象的认知和传播规律,以更平和的心态、更多的耐心看待国际形象的下滑和提升。
【关键词】国家形象 软实力 对外传播海外著名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0年10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好感度已降至历史低点。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澳大利亚、英国、德国、荷兰、瑞典、美国、韩国、西班牙、法国、加拿大和日本,仅有少数民众对中国抱有好感。
一边是“中国威胁论”和海外歪曲丑化中国报道的持续发酵,另一边是复兴之路上国际形象的不断下滑,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显得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国在提升国家形象方面并非无所作为,但尽管投入大量资金、采取各种举措,在民调机构的数据面前,仍感收效甚微。
正如学界所说,国外公众对中国的认知“与我们的国际声誉期待之间有着巨大落差”。
①这不禁令人疑惑:我们的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思路是否正确?围绕国家形象提升战略,国内现有研究主要是对本土经验的总结和对微观策略的展望。
这些研究虽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碎片化问题,但对提升我国形象的艰辛探索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有关国家形象的理论探讨和相关概念的清理似乎是现有研究的盲区。
以至于像“国家形象究竟是不是一个准确规范的学术概念”这类最基础性问题,竟然还会在我国学界存在争议。
②当对基础性问题模棱两可,微观策略的探讨就容易缺乏解释力甚至走偏。
借助相关理论厘清国家形象的概念和原则,不仅有助于我们从更宏观、更科学的角度思考国家形象,也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规避实践中的误区。
一、国家形象:一个内涵清晰的跨学科概念“国家形象”概念在不同学科之间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概念移植和挪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调数据指美国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
谁是世界和平最大的威胁?根据盖洛普调查,在全球68国民众眼中,美国以绝对优势超越巴基斯坦和中国,被认为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
独立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在2013年底对65个国家超过6万人进行年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约百分之二十四的民众认为,美国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相比于位列第二的巴基斯坦,人数整整多了三倍。
至于排名第三的中国,就获得了百分之六的票数。
相反,政局长期动荡的阿富汗、以色列,以及曾被小布什称为邪恶轴心的伊朗和朝鲜,就只获得了百分之五的票数,并列第四。
其中,在中东、北非等长期受到美国军事干预的国家,大多数国民都视美国为最大威胁,而在拉丁美洲,也存在反美声音。
显然,不少人都对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感到厌烦,然而意料之外的是,约有百分之十三的美国受访者,也认为自己的国家在威胁世界和平。
而一部分欧洲国家,包括土耳其
和希腊,也对这位长期盟友颇有怨言。
矛盾的是,虽然被认为是和平最大威胁,美国仍然是多数人心中定居移民的最终地点。
在同一调查中,来自68国的受访者坦言,如果可能,他们最愿意生活在美国,成为美国公民。
这一比例高出位列第二的加拿大,整整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