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课件脊神经脑神经
合集下载
二讲:脊神经-PPT文档资料

脊神经的分支
脊膜支(返支) 交通支: 灰、白交通支 后支 :分布在枕\项\背\腰\ 臀部的皮肤和肌. 前支:形成颈丛,臂丛,腰丛, 骶丛。
脊 • 颈丛
神
经 前
• 臂丛
支
形
• 腰丛
成
的
• 骶丛
四
个
丛
颈膨大
腰骶膨大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颈丛
一、组成:C1~4前支的全部和C5前支的一部分
二、位置:胸锁乳突肌上段的深面
三、分支及分布
颈丛的分支及分布:皮支和肌支
枕小神经 皮
耳大神经 支 颈横神经
锁骨上神经
肌支 膈神经
纵 隔 右 侧 面 观
纵 隔 左 侧 面 观
臂丛
一、组成:C5~8前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1前支
二、位置: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斜角肌间隙
三、分支及分布
臂
丛
的
组 5根
成 3干(上中下) 及 6股(前、后) 分 3束 支
二、位置:骶骨和梨状肌的前面
三、分支及分布
骶 丛
臀上神经
骶 丛
臀下神经
的 分
阴部神经
支 股后皮神经
坐骨神经
胫腓
神 经
总 神 经
臀下神经 阴部神经 股后皮神经
坐骨神经
臀上神经
胫神经 腓肠内侧皮神经
腓总神经 腓肠外侧皮神经
腓总神经 腓浅神经
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
请同学们预习:
脑干
后 腋神经 束 分 桡神经 支
胸背神经
胸长神经
肩胛上神经
腋神经 桡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正中神经
人体解剖学课件之脑神经

起源
起源于延髓的副神经元,发出纤维经由桥脑 和延髓的副神经通路出脑。
分布
分布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支配这两块肌 肉的运动。
功能
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运动,参与头部 和颈部的姿势维持和转动。
舌下神经
概述
舌下神经是躯体运动性脑神经之一,负责支配舌肌运动。
起源
起源于延髓的舌下神经元,发出纤维经由延髓的舌下神经通路出脑。Biblioteka 皮肤感觉神经总结词
皮肤感觉神经是感觉性脑神经之一,负责传递皮肤感觉信息 。
详细描述
皮肤感觉神经起始于皮肤表面的感受器,将触觉、痛觉、温 度等信息传到大脑皮层,使我们能够感知皮肤刺激。皮肤感 觉神经对于保护人体免受外界伤害非常重要。
03
运动性脑神经
动眼神经
概述
动眼神经是第三对脑神 经,负责控制眼球运动
人体解剖学课件之脑神经
目录
• 脑神经概述 • 感觉性脑神经 • 运动性脑神经 • 混合性脑神经 • 脑神经损伤与疾病
01
脑神经概述
脑神经的组成
脑神经共由31对神经组成,其中10 对为颅神经,12对为脊神经,其余9 对为脑干神经。
脊神经包括颈神经、胸神经、腰神经 和骶神经。
颅神经包括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 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 面神经、听神经和舌咽神经。
与其他神经关系
三叉神经与面神经和下颌神经 等其他脑神经有复杂的交互作
用。
展神经
概述
展神经是第六对脑神经,负责控制眼球的外 展运动。
损伤影响
展神经损伤可能导致眼球内收障碍,出现复 视。
功能
展神经支配外直肌,使眼球向外侧转动。
与其他神经关系
展神经与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协同工作,维 持双眼视觉。
神经系统解剖学 ppt课件

第八节神经系统
一、脊髓和脊神经 二、脑和脑神经 三、自主神经系统 四、感觉传导通路 五、运动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模式图
神经系统解剖学
中枢 脑
神经
神
脊髓
经
系 统
周 围
按部 位分
脑神经 脊神经
神
内 内脏感觉神经
经 按脏
分 神 内 脏 交感神
布 经 运动 经分源自神经 副交感神经躯体神经
神经系统解剖学
横断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脊髓和脊神经根
神经系统解剖学
1、颈丛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颈部肌肉、血管和神经(1)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颈部肌肉、血管和神经(2)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颈部肌肉、血管和神经(3)
神经系统解剖学
2、臂丛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纵隔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腹后壁的肌肉和神经
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
神经系统解剖学
大脑皮质分区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脑底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脑岛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脑的正中矢状切
神经系统解剖学
海马和穹窿
神经系统解剖学
大脑半球水平切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基底核
神经系统解剖学
胼胝体:连接两侧半球广泛区 域,分为嘴、膝、干、压四部 分
中央沟:自半球上缘中点稍后方,斜向 前下方,几乎达外侧沟
顶枕沟:半球内侧面后部自前下斜向后 上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1、大脑半球外侧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额叶:
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 中央前回: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 额上回:额上沟以上 额中回:额上沟与额下沟之间 额下回:额下沟与外侧沟之间
一、脊髓和脊神经 二、脑和脑神经 三、自主神经系统 四、感觉传导通路 五、运动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模式图
神经系统解剖学
中枢 脑
神经
神
脊髓
经
系 统
周 围
按部 位分
脑神经 脊神经
神
内 内脏感觉神经
经 按脏
分 神 内 脏 交感神
布 经 运动 经分源自神经 副交感神经躯体神经
神经系统解剖学
横断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脊髓和脊神经根
神经系统解剖学
1、颈丛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颈部肌肉、血管和神经(1)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颈部肌肉、血管和神经(2)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颈部肌肉、血管和神经(3)
神经系统解剖学
2、臂丛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纵隔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腹后壁的肌肉和神经
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
神经系统解剖学
大脑皮质分区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脑底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脑岛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脑的正中矢状切
神经系统解剖学
海马和穹窿
神经系统解剖学
大脑半球水平切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基底核
神经系统解剖学
胼胝体:连接两侧半球广泛区 域,分为嘴、膝、干、压四部 分
中央沟:自半球上缘中点稍后方,斜向 前下方,几乎达外侧沟
顶枕沟:半球内侧面后部自前下斜向后 上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1、大脑半球外侧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额叶:
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 中央前回: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 额上回:额上沟以上 额中回:额上沟与额下沟之间 额下回:额下沟与外侧沟之间
系统解剖学脑神经

04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的功能
交感神经系统主要负责应对紧急情况,提高身体 警觉性,以及调节重要脏器的活动。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副交感神经系统主要负责维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 的正常功能,以及促进消化和排泄等生理活动。
3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平衡
两者相互拮抗,保持平衡,以确保身体的正常生 理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与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
自主神经系统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 ,通过神经元和激素等调节身体各器官 的活动。
VS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主要负责调节心率、呼吸、 消化、排泄等生理活动,以及维持身体内 环境的稳定。
自主神经系统的病变与症状
自主神经系统的病变
自主神经系统的病变可能导致各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思维
思维是指人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过程。脑神经中的前 额叶、顶叶和颞叶等区域在思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意识
意识是指人们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觉察和感知。脑神经中 的皮层、丘脑和网状结构等在意识的产生和维持中具有重 要作用。
精神系统的病变与治疗
病变
精神系统的病变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这些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脑神 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
系统解剖学脑神经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脑神经总论 • 感觉系统 • 运动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 • 精神系统 • 脑神经疾病 • 脑神经的未来研究与发展
01
脑神经总论
脑神经的分类与分布
十二对脑神经
嗅、视、动眼、滑车、三叉、外 展、面、听、舌咽、迷走、副神 经、舌下神经
分布特点
神经解剖学-脊髓1(研究生)

表 面 沟 裂 前正中裂:前面正中较深。 后正中沟:后面正中较浅。 前外侧沟:发出脊神经前根。 后外侧沟:发出脊神经后根。
脊 神 经 节
前、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1条脊神 经,由椎间孔出椎管。在后根上有膨 大的脊神经节,内含感觉神经元胞体。
3、脊髓圆锥和终丝
脊髓圆锥 Conus medullaris :腰骶膨大( L2--S3 )向下急剧 缩小的一个圆锥形末端,称为脊髓圆锥。 终丝 Filum terminale:连于脊髓圆锥下端延续为细丝样结构, 止于尾骨后面的骨膜,稳定脊髓的作用,已无神经组织。
VIII
前角基底部
IX
X
前角内、外侧核
中央管周围灰质
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运动纤维
包括灰质联合,由后根纤维终止
(二)白质 White matter
每侧白质借脊髓的纵沟分为前、后和外侧3个索。 后索
外侧索
前索 白质前联合
脊髓白质内的主要纤维束 短纤维: 固有束
薄束、楔束 脊髓小脑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网状束 脊髓顶盖束 脊髓橄榄束 皮质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内侧纵束
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 :侧角(侧柱)Lateral horn (column)
后角(后柱) Posterior horn (column) 后角 中间带 灰质联合
前角
中央管
1、前角Anterior horn
内含多极运动神经元,支配躯干和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分群 内侧群——支配躯干肌 外侧群——支配四肢肌,颈、腰骶膨大处发达。
(二)脊髓的节段
与每对脊神经根的根丝相连的一段脊髓称为脊髓节段, 共31个节段。
颈髓节段 胸髓节段 腰髓节段 骶髓节段 尾髓节段
脊 神 经 节
前、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1条脊神 经,由椎间孔出椎管。在后根上有膨 大的脊神经节,内含感觉神经元胞体。
3、脊髓圆锥和终丝
脊髓圆锥 Conus medullaris :腰骶膨大( L2--S3 )向下急剧 缩小的一个圆锥形末端,称为脊髓圆锥。 终丝 Filum terminale:连于脊髓圆锥下端延续为细丝样结构, 止于尾骨后面的骨膜,稳定脊髓的作用,已无神经组织。
VIII
前角基底部
IX
X
前角内、外侧核
中央管周围灰质
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运动纤维
包括灰质联合,由后根纤维终止
(二)白质 White matter
每侧白质借脊髓的纵沟分为前、后和外侧3个索。 后索
外侧索
前索 白质前联合
脊髓白质内的主要纤维束 短纤维: 固有束
薄束、楔束 脊髓小脑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网状束 脊髓顶盖束 脊髓橄榄束 皮质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内侧纵束
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 :侧角(侧柱)Lateral horn (column)
后角(后柱) Posterior horn (column) 后角 中间带 灰质联合
前角
中央管
1、前角Anterior horn
内含多极运动神经元,支配躯干和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分群 内侧群——支配躯干肌 外侧群——支配四肢肌,颈、腰骶膨大处发达。
(二)脊髓的节段
与每对脊神经根的根丝相连的一段脊髓称为脊髓节段, 共31个节段。
颈髓节段 胸髓节段 腰髓节段 骶髓节段 尾髓节段
系统解剖学—脊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节其大小形态各异,表面也有结缔组织被膜,并向内伸展成支架。神经元胞体为大小不等的多
极状或椭圆形,直径约20~60μm,突起可多个,胞体多有一个亮的偏位的细胞核,也可见到双核或多核的细胞。胞质内含细而分散的尼氏体。神经元胞体与大量无髓和少量有髓神经纤维混合在一起。
3. 躯体运动纤维 发自脊髓前角,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随意运动。
4. 内脏运动纤维 发自胸腰段脊髓侧角(交感神经低级中枢)或骶副交感核(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支配心肌、平滑肌的运动,控
制腺体的分泌。
2.交通支(communicating branch)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其中发自脊神经连于交感干的为白交通支,多由有髓纤维构成。而发自交感干连于脊神经的称为灰交通支,多由无髓纤维构成。(详见内脏神经)
(二)脊神经的典型分支
脊神经干很短,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4支: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1.脊膜支(meningeal branch),也称窦椎神经 (sinuvertebral nerves)。 每条脊膜支都接受来自邻近的灰交通支或来自胸交感干的分支,然后再经椎间孔返入椎管,分成横支、升支和降支分布于脊髓被膜、血管壁、骨膜、韧带、椎间盘等处。上3对颈神经的脊膜支的升支较大,还分布于颅后窝的硬脑膜。
脊神经中含有四种纤维成份:
1.躯体感觉纤维 来自脊神经节中的假单极神经元,其中枢突构成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周围突进入脊神经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肌腱和关节。将皮肤的浅感觉(痛、温觉等)和肌、腱、关节的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等)冲动传入中枢。
2.内脏感觉纤维 来自脊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其中枢突构成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其周围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将这些结构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
极状或椭圆形,直径约20~60μm,突起可多个,胞体多有一个亮的偏位的细胞核,也可见到双核或多核的细胞。胞质内含细而分散的尼氏体。神经元胞体与大量无髓和少量有髓神经纤维混合在一起。
3. 躯体运动纤维 发自脊髓前角,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随意运动。
4. 内脏运动纤维 发自胸腰段脊髓侧角(交感神经低级中枢)或骶副交感核(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支配心肌、平滑肌的运动,控
制腺体的分泌。
2.交通支(communicating branch)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其中发自脊神经连于交感干的为白交通支,多由有髓纤维构成。而发自交感干连于脊神经的称为灰交通支,多由无髓纤维构成。(详见内脏神经)
(二)脊神经的典型分支
脊神经干很短,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4支: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1.脊膜支(meningeal branch),也称窦椎神经 (sinuvertebral nerves)。 每条脊膜支都接受来自邻近的灰交通支或来自胸交感干的分支,然后再经椎间孔返入椎管,分成横支、升支和降支分布于脊髓被膜、血管壁、骨膜、韧带、椎间盘等处。上3对颈神经的脊膜支的升支较大,还分布于颅后窝的硬脑膜。
脊神经中含有四种纤维成份:
1.躯体感觉纤维 来自脊神经节中的假单极神经元,其中枢突构成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周围突进入脊神经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肌腱和关节。将皮肤的浅感觉(痛、温觉等)和肌、腱、关节的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等)冲动传入中枢。
2.内脏感觉纤维 来自脊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其中枢突构成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其周围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将这些结构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
人卫版第七版《系统解剖学》 脑神经

②交感根Ⅼ颈内动脉丛
③感觉根Ⅼ鼻睫神经
睫状神经节
交感根
感觉根
副交感根 -10-
睫状神经节长根
睫状短神经
睫状长神经
鼻睫神经
视神经
睫状神经节交感根
睫状神经节短根 动眼神经下支
-11-
睫状神经节
副交感神经纤维 感觉神经纤维 交感神经纤维
四、滑车神经 性质:一般躯体运动性
滑车神经核—交叉—滑车神经
海绵窦、眶上裂 上斜肌
上斜肌 滑车神经
-12-
滑车神经核
五、三叉神经
一般躯体感觉性→头面部皮肤及粘膜
性质—混合性 特殊内脏运动性→咀嚼肌
眼神经
•三叉神经诸感觉核 中枢突 三叉神经节 周围突
上颌神经
疼温觉的纤维 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触觉的纤维 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
下颌神经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大分支 第1支眼神经 第2支上颌神经 第3支下颌神经
三叉神经脊
束核、三叉 头面部皮肤,口腔、 神经脑桥核、鼻腔粘膜、牙及牙龈、 三叉神经中 眼球、硬脑膜等
头面部感觉 障碍
脑核
咀嚼肌、二腹肌前腹、 下颌舌骨肌、鼓膜和 咀嚼肌瘫痪 腭帆张肌
脑神经简表(2)
顺序其名称
成分
起核
终核
分布
损伤症状
Ⅵ 展神经 Ⅶ 面神经
Ⅷ 前庭蜗神经
一般躯体运动 一般躯体感觉 特殊内脏运动
-3-
脑神经的七种纤维成分:
( 1)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皮肤、肌、腱、口鼻大部分粘膜
( 2)特殊躯体感觉纤维:
视器、前庭蜗器
( 3)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头、颈、胸、腹脏器
第九章神经系统 (2)

蛛网膜在上矢状窦两侧形成 蛛网膜粒突入窦内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3.软膜
分为软脑膜和软脊膜,薄而透明,富含血管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在脑室附近,软脑 膜、毛细血管和室 管膜上皮共同突入 脑室内构成脉络丛, 是产生脑脊液的主 要结构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二)脑和脊髓的血管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脊髓表面有6条纵行的沟裂
前正中裂
前外侧沟 前根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脊神经 后根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颈髓(8节)
每对脊神经前、后根相连的 一段脊髓,称为一个脊髓节 胸髓(12节)
段,共31个节段
腰椎穿刺常在第3、4或 第4、5腰椎之间进行
腰髓(5节) 骶髓(5节)
尾髓(1节)
3.第四脑室
为延髓、脑桥与 小脑之间的腔隙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第四脑室的底即菱形 窝,顶朝向小脑,下 通中央管,向上借中 脑水管通第三脑室, 借一个中央孔和两个 外侧孔通蛛网膜下隙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三)间脑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 主要由背侧丘脑和下 丘脑组成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1.背侧丘脑(丘脑)
2)非脑神经核
主要是薄束核和楔束核、红核和黑质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2)白质
上行纤维束 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三叉丘系
下行纤维束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3)网状结构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3.脑干的功能
(1)传导功能 (2)反射功能
延髓内有呼吸中枢和心血管活动中枢(生命中枢), 脑桥内有角膜反射中枢,中脑内有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3)网状结构的功能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3.软膜
分为软脑膜和软脊膜,薄而透明,富含血管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在脑室附近,软脑 膜、毛细血管和室 管膜上皮共同突入 脑室内构成脉络丛, 是产生脑脊液的主 要结构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二)脑和脊髓的血管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脊髓表面有6条纵行的沟裂
前正中裂
前外侧沟 前根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脊神经 后根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颈髓(8节)
每对脊神经前、后根相连的 一段脊髓,称为一个脊髓节 胸髓(12节)
段,共31个节段
腰椎穿刺常在第3、4或 第4、5腰椎之间进行
腰髓(5节) 骶髓(5节)
尾髓(1节)
3.第四脑室
为延髓、脑桥与 小脑之间的腔隙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第四脑室的底即菱形 窝,顶朝向小脑,下 通中央管,向上借中 脑水管通第三脑室, 借一个中央孔和两个 外侧孔通蛛网膜下隙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三)间脑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 主要由背侧丘脑和下 丘脑组成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1.背侧丘脑(丘脑)
2)非脑神经核
主要是薄束核和楔束核、红核和黑质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2)白质
上行纤维束 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三叉丘系
下行纤维束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3)网状结构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3.脑干的功能
(1)传导功能 (2)反射功能
延髓内有呼吸中枢和心血管活动中枢(生命中枢), 脑桥内有角膜反射中枢,中脑内有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3)网状结构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有四种纤维;脑神经是感、运、混 合纤维。 3)、连脑的部位不同(穿过颅底的不同部 位),脊神经均是从椎间孔穿出。
脑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迷(走)副舌(下)全 。
Ⅰ嗅、Ⅱ视 Ⅲ动眼 Ⅳ滑、Ⅴ叉、Ⅵ外展
Ⅶ面、Ⅷ听、Ⅸ舌咽
Ⅹ迷、Ⅻ舌下、Ⅺ副 神经
• 脑神经的纤维成分:
视 神 经
(optic n.)
节细胞 双极细胞 视锥细胞、视杆细胞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二、视神经(Optic nerve)
视网膜节细胞 视神经(视 神经管) 视交叉 视束 间脑(外侧膝状体)
三、动眼神经(oculomotor
n.)
• 动眼神经核 躯体运动纤维 动 眼神经(脚间窝)、(海绵窦 )、(眶 上裂) 上、下直肌、上睑提肌、内 直肌、下斜肌
1. 肌皮神经 2. 正中神经 3. 尺神经 4. 桡神经 5. 腋神经
正中神经
• 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 肌尺侧半以外的所有前臂屈肌及旋 前肌。
• 在手掌支配除拇收肌外的鱼际肌和第一、 二蚓状肌。
• 皮支支配手掌桡侧2/3皮肤、桡侧三个半 指的掌面皮肤及其背面中节和远节的皮 肤。
• Ⅲ、Ⅶ、Ⅸ、Ⅹ含副交感纤维;脊神 经均含交感纤维;2-4骶神经还含有 副交感纤维。
嗅 神 经
(olfactory n.)
嗅 神 经
嗅神经
olfactory nerve
一、嗅神经(olfactory nerve)
嗅粘膜(上鼻甲平面以上)嗅细 胞 嗅丝或嗅神经(筛孔) 嗅球 嗅束 嗅三角 端 脑(海马旁回钩附近皮质)
尺神经
• 在前臂支配尺侧腕屈肌、指伸屈肌尺侧 半;
• 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三四蚓状 肌;
• 手掌小鱼际的皮肤和尺侧一个半指皮肤。 • 手背尺侧半的皮肤和尺侧二个半指皮肤
桡神经
浅支:手背桡侧 半的皮肤以及桡 侧二个半手指的 近节背面皮肤
深支:肱三头肌 肱桡肌、旋后肌; 臂前臂背侧皮肤
三、胸神经前支
3. 其余脊神经前支先交织成神经丛,再由 丛发出分支分布到头颈、上肢和下肢。 脊神经丛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等。
一、颈丛
• 由第1-4颈神 经前支组成, 分支有:
1. 枕小神经 2. 耳大神经 3. 颈横神经 4. 锁骨上神经 5. 膈神经
膈 神 经
二、臂丛
• 由5-8颈神经前支和第一胸神经前支的 大部分组成。围绕腋动脉形成内侧束、 外侧束和后束。主要分支有:
• 肋间神经、肋 下神经,分布 于胸、腹壁肌 肉和皮肤。
• 皮支在胸、腹 部呈明显的节 段性分布。
四、腰丛
• 由T12前支一部 分、 L1-3前支 和L4前支一部 分组成。
• 分支: 1. 髂腹下神经及髂
腹股沟神经 2. 生殖股神经 3. 股外侧皮神经 4. 股神经 5. 闭孔神经
股神经
肌支:耻骨肌、股四 头肌、缝匠肌 皮支:小腿内侧面、 足内侧面。
• 动眼神经副核 内脏运动纤维(节 前纤维)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 节 节后纤维 睫状肌、瞳孔括 约肌
Ciliary ganglion
四、滑车神经(Trochlear n.)
滑车神经核 滑车神经(中脑背 侧)、(海绵窦)、(眶上裂) 上斜肌
三叉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五、三叉神经(Trigeminal n.)
根据脑神经所含神经纤维性质的不同, 将脑神经分为:
1. 感觉神经:Ⅰ嗅神经、Ⅱ视神经、 Ⅷ前庭蜗神经
2. 运动神经:Ⅲ动眼神经、 Ⅳ滑车神 经、Ⅵ展神经、 Ⅺ副神经、 Ⅻ舌下 神经
3. 混合神经:Ⅴ三叉神经、Ⅶ面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迷走神经、
脑神经与脊神经的差别
• 脊神经均为混合性神经。脑神经包括: 感觉性( Ⅰ、Ⅱ、 Ⅷ ) 运动性( Ⅲ、 Ⅳ、Ⅵ、Ⅺ、Ⅻ) 混合性(Ⅴ、Ⅶ、Ⅸ、Ⅹ)
1. 躯体感觉纤维:头面部浅、深感觉冲动 传入 脑干内的躯体感觉核
2. 内脏感觉纤维:头、颈、胸、腹部内脏及味 蕾的感觉冲动 传入 脑干内的内脏感觉核
3. 躯体运动纤维:脑干内的躯体运动核发出的 轴突,支配眼球外肌、舌肌、头颈部肌、咽 喉肌
4. 内脏运动纤维:脑干内的内脏运动核发出的 轴突,为节前纤维,在器官旁节或壁内节换 神经元后,节后纤维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 腺体
上 颌 神 经
(maxillary n.)
(二)上颌神经(maxillary n.)ຫໍສະໝຸດ 上颌神经(海绵窦外侧壁)、(圆
孔)、(翼腭窝) 眶下神经等
分支
眼裂、口裂间颜面感觉
下 颌 神 经
(mandibular n.)
(三)下颌神经(mandibular n.)
• 三叉神经脑桥核、脊束核 三叉神 经感觉根 三叉神经节 眼神经、 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颜面部感觉
•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三叉神经运动根 下颌神经 咀嚼肌
(ophthalmic n.)
(一)眼神经(ophthalmic n.)
眼神经(海绵窦外侧壁)、(眶 上裂) 眶上神经等分支 眼 裂以上(鼻背)颜面感觉
颈神经8对 胸神经12对 腰神经5对 骶神经5对 尾神经1对
31对脊神经呈节段性分布:
肤骶分 。部布
的于 深项 层、 肌背
较 相 应 的 前 支
脊 神 经 后 支 :
肉、细
和腰而
皮、短
,
脊神经前支
1. 较脊神经后支粗大,分布于躯干前、外 侧及四肢的皮肤、肌肉、关节和骨。
2. 胸神经前支在胸、腹部保持明显的节段 性分布。
五、骶丛
•由腰骶干( L4前支 余部和L5前支组成) 、 全部骶神经前支和尾 神经前支组成。
• 骶丛的分支: 1. 臀上神经 2. 臀下神经 3. 阴部神经 4. 股后皮神经 5. 坐骨神经 ⑴胫神经 ⑵腓总神经 ①腓浅神经 ②腓深神经
脑神经
脑神经与脊神经比较较复杂: 1)、名称各异。 2)、神经纤维成分不同,脊神经是混合神
周围神经系统
1. 脊神经:与脊髓相连,主要分布于躯干 和四肢。
2. 脑神经:与脑相连,主要分布于头颈部。 3. 内脏神经:存在脑和脊神经内,作为脑
神经或脊神经的纤维成分,分布于内脏、 心血管和腺体。
脊神经:
共31对,都是 混合性神经, 含有感觉纤维 和运动纤维。
脊神经的组成:前根(运动性)、后根 (感觉性,脊神经节)
脑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迷(走)副舌(下)全 。
Ⅰ嗅、Ⅱ视 Ⅲ动眼 Ⅳ滑、Ⅴ叉、Ⅵ外展
Ⅶ面、Ⅷ听、Ⅸ舌咽
Ⅹ迷、Ⅻ舌下、Ⅺ副 神经
• 脑神经的纤维成分:
视 神 经
(optic n.)
节细胞 双极细胞 视锥细胞、视杆细胞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二、视神经(Optic nerve)
视网膜节细胞 视神经(视 神经管) 视交叉 视束 间脑(外侧膝状体)
三、动眼神经(oculomotor
n.)
• 动眼神经核 躯体运动纤维 动 眼神经(脚间窝)、(海绵窦 )、(眶 上裂) 上、下直肌、上睑提肌、内 直肌、下斜肌
1. 肌皮神经 2. 正中神经 3. 尺神经 4. 桡神经 5. 腋神经
正中神经
• 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 肌尺侧半以外的所有前臂屈肌及旋 前肌。
• 在手掌支配除拇收肌外的鱼际肌和第一、 二蚓状肌。
• 皮支支配手掌桡侧2/3皮肤、桡侧三个半 指的掌面皮肤及其背面中节和远节的皮 肤。
• Ⅲ、Ⅶ、Ⅸ、Ⅹ含副交感纤维;脊神 经均含交感纤维;2-4骶神经还含有 副交感纤维。
嗅 神 经
(olfactory n.)
嗅 神 经
嗅神经
olfactory nerve
一、嗅神经(olfactory nerve)
嗅粘膜(上鼻甲平面以上)嗅细 胞 嗅丝或嗅神经(筛孔) 嗅球 嗅束 嗅三角 端 脑(海马旁回钩附近皮质)
尺神经
• 在前臂支配尺侧腕屈肌、指伸屈肌尺侧 半;
• 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三四蚓状 肌;
• 手掌小鱼际的皮肤和尺侧一个半指皮肤。 • 手背尺侧半的皮肤和尺侧二个半指皮肤
桡神经
浅支:手背桡侧 半的皮肤以及桡 侧二个半手指的 近节背面皮肤
深支:肱三头肌 肱桡肌、旋后肌; 臂前臂背侧皮肤
三、胸神经前支
3. 其余脊神经前支先交织成神经丛,再由 丛发出分支分布到头颈、上肢和下肢。 脊神经丛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等。
一、颈丛
• 由第1-4颈神 经前支组成, 分支有:
1. 枕小神经 2. 耳大神经 3. 颈横神经 4. 锁骨上神经 5. 膈神经
膈 神 经
二、臂丛
• 由5-8颈神经前支和第一胸神经前支的 大部分组成。围绕腋动脉形成内侧束、 外侧束和后束。主要分支有:
• 肋间神经、肋 下神经,分布 于胸、腹壁肌 肉和皮肤。
• 皮支在胸、腹 部呈明显的节 段性分布。
四、腰丛
• 由T12前支一部 分、 L1-3前支 和L4前支一部 分组成。
• 分支: 1. 髂腹下神经及髂
腹股沟神经 2. 生殖股神经 3. 股外侧皮神经 4. 股神经 5. 闭孔神经
股神经
肌支:耻骨肌、股四 头肌、缝匠肌 皮支:小腿内侧面、 足内侧面。
• 动眼神经副核 内脏运动纤维(节 前纤维)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 节 节后纤维 睫状肌、瞳孔括 约肌
Ciliary ganglion
四、滑车神经(Trochlear n.)
滑车神经核 滑车神经(中脑背 侧)、(海绵窦)、(眶上裂) 上斜肌
三叉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五、三叉神经(Trigeminal n.)
根据脑神经所含神经纤维性质的不同, 将脑神经分为:
1. 感觉神经:Ⅰ嗅神经、Ⅱ视神经、 Ⅷ前庭蜗神经
2. 运动神经:Ⅲ动眼神经、 Ⅳ滑车神 经、Ⅵ展神经、 Ⅺ副神经、 Ⅻ舌下 神经
3. 混合神经:Ⅴ三叉神经、Ⅶ面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迷走神经、
脑神经与脊神经的差别
• 脊神经均为混合性神经。脑神经包括: 感觉性( Ⅰ、Ⅱ、 Ⅷ ) 运动性( Ⅲ、 Ⅳ、Ⅵ、Ⅺ、Ⅻ) 混合性(Ⅴ、Ⅶ、Ⅸ、Ⅹ)
1. 躯体感觉纤维:头面部浅、深感觉冲动 传入 脑干内的躯体感觉核
2. 内脏感觉纤维:头、颈、胸、腹部内脏及味 蕾的感觉冲动 传入 脑干内的内脏感觉核
3. 躯体运动纤维:脑干内的躯体运动核发出的 轴突,支配眼球外肌、舌肌、头颈部肌、咽 喉肌
4. 内脏运动纤维:脑干内的内脏运动核发出的 轴突,为节前纤维,在器官旁节或壁内节换 神经元后,节后纤维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 腺体
上 颌 神 经
(maxillary n.)
(二)上颌神经(maxillary n.)ຫໍສະໝຸດ 上颌神经(海绵窦外侧壁)、(圆
孔)、(翼腭窝) 眶下神经等
分支
眼裂、口裂间颜面感觉
下 颌 神 经
(mandibular n.)
(三)下颌神经(mandibular n.)
• 三叉神经脑桥核、脊束核 三叉神 经感觉根 三叉神经节 眼神经、 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颜面部感觉
•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三叉神经运动根 下颌神经 咀嚼肌
(ophthalmic n.)
(一)眼神经(ophthalmic n.)
眼神经(海绵窦外侧壁)、(眶 上裂) 眶上神经等分支 眼 裂以上(鼻背)颜面感觉
颈神经8对 胸神经12对 腰神经5对 骶神经5对 尾神经1对
31对脊神经呈节段性分布:
肤骶分 。部布
的于 深项 层、 肌背
较 相 应 的 前 支
脊 神 经 后 支 :
肉、细
和腰而
皮、短
,
脊神经前支
1. 较脊神经后支粗大,分布于躯干前、外 侧及四肢的皮肤、肌肉、关节和骨。
2. 胸神经前支在胸、腹部保持明显的节段 性分布。
五、骶丛
•由腰骶干( L4前支 余部和L5前支组成) 、 全部骶神经前支和尾 神经前支组成。
• 骶丛的分支: 1. 臀上神经 2. 臀下神经 3. 阴部神经 4. 股后皮神经 5. 坐骨神经 ⑴胫神经 ⑵腓总神经 ①腓浅神经 ②腓深神经
脑神经
脑神经与脊神经比较较复杂: 1)、名称各异。 2)、神经纤维成分不同,脊神经是混合神
周围神经系统
1. 脊神经:与脊髓相连,主要分布于躯干 和四肢。
2. 脑神经:与脑相连,主要分布于头颈部。 3. 内脏神经:存在脑和脊神经内,作为脑
神经或脊神经的纤维成分,分布于内脏、 心血管和腺体。
脊神经:
共31对,都是 混合性神经, 含有感觉纤维 和运动纤维。
脊神经的组成:前根(运动性)、后根 (感觉性,脊神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