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练习题

合集下载

第三章练习题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练习题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练习题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A .《南京条约》的签订B .《天津条约》的签订C .《北京条约》的签订D .《辛丑条约》的签订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A .仿效欧美政体B .发展资本主义C .延续反动统治D .缓和阶级矛盾3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首先发动的。

A .维新派B .保皇派C .立宪派D .革命派4 .同盟会发动的起义中,影响最大的是()A .刘道一领导的萍浏醴起义B .秋瑾、徐锡麟领导的浙皖起义C .孙中山、黄兴领导的镇南关起义D .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5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A .《钦定宪法大纲》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中华民国约法》D .《总统选举法》6 .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 .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B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 .民族资产阶级和满洲贵族的矛盾D .革命派和立宪派的矛盾7 .对“民权主义”理解正确的是()A .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B .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 .平均地权、核定地价D .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8 .武昌起义的主力是()A .同盟会会员B .留学生C .新军D .人民大众9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 .推翻了封建帝制B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D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10 .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A .资产阶级维新派B .资产阶级保皇派C .资产阶级立宪派D .资产阶级革命派11 .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与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 .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B .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C .帝国主义的破坏D .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二、多项选择题1 .清末“新政”的内容包括()A .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B .裁撤绿营,建立新军C .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D .颁布新的学制E .组织国会2 .20 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人物有()A .章炳麟B .邹容C .康有为D .梁启超E .陈天华3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陆续成立的革命团体有()A .华兴会B .科学补习所C .光复会D .岳王会E .强国会4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A .驱除鞑虏B .恢复中华C .创立民国D .建立联合政府E .平均地权5 .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涉及到的问题有()A .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B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 .驱逐占据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D .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E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主张6 .《临时约法》的内容包括()A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 .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有弹劾权D .实行总统制,总统有行政、立法、司法权E .国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自由,选举与被选举权等民主权利7 .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A .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有效B .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C .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财产D .主体是资产阶级革命派E .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8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主要原因是()A .帝国主义的支持B .国内封建势力的支持C .袁世凯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D .袁世凯假意赞成共和E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9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投靠帝国主义的表现为()A .出卖路权、矿权,大肆借款,并签订众多不平等条约B .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使列强控制和监督中国财政C .基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D .以各种手段兼并土地,对农民征收苛捐杂税E .操纵、垄断财政金融、工业和运输业10 .革命党人为推翻北洋军阀而进行的斗争有()A .辛亥革命B .二次革命C .护国运动D .护法运动E .直奉战争三、名词解释1 .中国同盟会2 .保路风潮3 .武昌起义4 .南京临时政府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四、简答题1 .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辛亥革命》练习题

《辛亥革命》练习题

《辛亥革命》练习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2题,48分)1.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2.1919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C.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说:“就辛亥革命而言,主要不是解决经济问题,是要解决政治上的专制制度,要求民主,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

这是近代革命的核心内容,也是辛亥革命的基本诉求。

”下列史实可以证明该观点的是()①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②在思想文化领域,对以儒家三纲等为代表的旧思想发起全面进攻,传统权威被打倒③按照《临时约法》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④辛亥革命后社会精英阶层要求通过议会选举方式参政的意识增加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堪称是中国历史发展里程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有惊人的相似。

这指的是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B.都深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C.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D.都包含有实行总统制的内容5.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在武昌起义前写给总税务司安格联的信中说:“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

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练习题

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练习题

辛亥革命练习题一、选择题1.《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2.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

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司法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中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劾。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B.它实施了伏尔泰关于国家政体的主张C.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原则一致D.它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地方性法规3.(2015·北京文综·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

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4.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

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5.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D.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6.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有一点是胜于英国的。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练习题(带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0年抗击疫情中,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能说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A.南昌起义B.武昌起义C.枣宜会战D.徐州会战2.2021年10月10日,我们将迎来纪念辛亥革命()A.90周年B.100周年C.110周年D.120周年3.某同学对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出来,图中①②分别为()A.湖北军政府成立中国同盟会成立 B.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成立C.湖北军政府成立四川保路运动爆发 D.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4.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成果有()①成立中华民国②颁布《中华民国约法》③清帝退位④推翻封建制度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1911年11月川东北革命党起义军攻占广安,成立“大汉蜀北军政府”。

幼年邓小平见到“男子纷纷剪去发辫,女子也开始“放脚”“革命队伍威风凛凛”“豪绅地主害怕造反逃跑光了”“农民听说打倒贪官,免除苛捐杂税,欢喜极了”。

据此可知,这场革命()A.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C.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D.冲击了封建主义势力6.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对如图所示事件结果或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A.各省响应武装起义B.建立了湖北军政府C.改国号为中华民国D.宣告清王朝统治结束7.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对外宣言书》首先在官方文书中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

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这表明当时()A.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清晰B.三民主义已成普遍共识C.现代民主共和制已经建成D.民族平等理念走向成熟8.1911年12月下旬,在南京各省代表会议上,决定实行总统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9课 辛亥革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9课 辛亥革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9课辛亥革命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辛亥革命1.下列事件与辛亥革命发生在同一年的是()A.黄花岗起义B.安庆起义C.广西起义D.萍浏醴起义2.武汉市有“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这里的“首义”指的是() A.金田起义B.三元里人民抗英C.武昌起义D.义和团运动3.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的革命党人率先冲出营房,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这次起义的主力是()A.农民B.工人C.新军D.学生4. “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1)(2)材料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一省?是哪一阶级领导的?(2)这一事件后,中国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3)这一事件的重要意义是什么?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月11日)上午党人全城(武昌)光复,乃集阅马厂咨议局,商举军政府及推举都督……各军领佥以资望浅,谦让未遑……于是同拥黎(元洪)至咨议局……众一致举黎,黎坚不承认……翊东(革命党人)乃持一预写之安民布告,进黎曰:“请于都督衔下,署一黎字。

”黎拒之。

翊东授笔目黎曰:“余代为书,岂能否认乎?”众人鼓掌称善。

——《都督府之组织设施及人选》材料二江苏巡抚程德全听到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后,命人“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江苏都督。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情况?(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形势。

教师详解详析1.A2.C【解析】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故“首义”指的是武昌起义。

故选C项。

3.C【解析】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

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所以这次起义的主力是新军。

4.B【解析】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七年级历史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鲁教版

七年级历史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鲁教版

辛亥革命同步练习1.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 B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2.下列关于三民主义的评述,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争取民主权利的强烈愿望B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与要求C主张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提出了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纲领。

3.被孙中山誉为“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的重大起义是A萍浏醴起义 B金田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荣县起义4. 按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②颁布《临时约法》③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④清帝退位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5.在近代中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A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清朝宣统帝退位 D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6.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这表明在中国A君主专制政体结束。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终结C封建制度彻底废除 D清政府“预备立宪"破产7.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宣布纪年采用A民国纪年 B公历纪年 C干支纪年 D黄帝纪年。

8.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其深远影响是A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B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中国的统治C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9.在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中清政府制造的血案是A成都血案。

B汉口俄租界血案 C旅顺血案 D五卅惨案10.湖北军政府成立后,出任都督的是A熊秉坤 B金兆龙 C黎元洪。

D孙中山11.从武昌起义爆发到11月下旬,全国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的省份有A8个 B10个 C11个。

D14个12.中国人民开展保路运动的最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收回已准许商办的铁路干线 B清政府将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

C四川总督逮捕保路同志会负责人工 D四川总督命令清军枪杀请愿群众13. 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表明政府外交基本态度是A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建立对外友好关系B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高考历史《辛亥革命》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辛亥革命》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辛亥革命》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4·新课标卷]下表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

这可用于说明新军()C.引发了军阀混战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首先发生于湖北武昌,之后影响到南方诸多省份,革命党发动的武昌首义以湖北新军为主力,从材料看,新军的地区分布和军官构成特点使其成为助推民主革命发展的重要力量,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末新军军官的来源构成,无法说明其抵制了列强入侵,排除A项;导致军阀化的是北洋系新军,而非南方新军,排除B 项;军阀混战始于袁世凯去世之后,排除C项。

2.[2024·济南市高三一模]孙中山在回顾其革命历程时曾指出,在1895年广州起义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而1900年惠州起义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

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戊戌变法对民众的思想启蒙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C.清廷在新政中立宪骗局败露D.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和所学可知,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群众对革命志士的起义活动由诅咒谩骂到认同,D项正确;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非革命活动,排除A项;材料与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无关,排除B项;皇族内阁的成立,标志着清廷在新政中立宪骗局败露,排除C项。

故选D项。

3.[2024·榆林市高三一模]清政府预备立宪的“丑剧”败露后,进步的知识分子对腐朽的清政府完全失去了信心。

孙中山认为,由清政府自己来主持社会改革是行不通的,因为改革就意味着损害他们自己的利益。

据此推知()A.民主立宪有违潮流B.国内民族矛盾上升C.辛亥革命乃势所必然D.民生主义陷入空想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国人出于对清政府反动本质认识的加深,从而放弃对清政府的幻想,积极投入民主革命浪潮,辛亥革命最终爆发,C项正确;材料批判的是清政府的预备立宪行为,而非否定一切民主立宪行为,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当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未体现国内民族矛盾上升,排除B项;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民生主义不可能实现,具有空想性,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辛亥革命练习题

辛亥革命练习题

辛亥革命练习题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1905年,有一群中国人喊出了如下宣言:“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对这一宣言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宣言出自《临时约法》B.应该是同盟会政治纲领C.体现了民族独立的愿望 D.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2.(2016 山东济宁期末)下图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片段,它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现了辛亥革命的主要历程。

图中的①②应是A.湖北军政府成立同盟会成立B.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C.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D.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3.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黄海海战4.(2017 浙江湖州期末)历史地图能形象地反映历史信息。

下图阴影部分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武昌起义后十几个省区宣布独立B.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扩大5.(2016 湖北黄冈期末)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这表明A.中华民国有真正的民主B.孙中山也受到制约C.临时大总统权力很小D.从法律上宣告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6.1912年2月12日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该诏书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C.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7.某位导演准备拍摄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如果要你为下列材料把脉,你看哪一项不适合?A.它是中国历史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B.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C.它特别规定总统制与三权分立制D.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8.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09年各地试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1.(2009年1月上海市青浦区高三期末23题)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

下列哪些语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中国各报刊上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B.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三权分立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解析】B 义和团1899-1900,排除A;新文化运动1915年,排除C;中国共产党1921年,排除D。

2.(2009年1月上海市青浦区高三期末19题)《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

”对其正确的认识是A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B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C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D三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解析】A 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等是中国各阶级的探索斗争。

3.(2009年1月淮北市高三一模4题)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如果要你为下列材料把脉,你看哪一项不适合?()A.它是中国历史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B.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C.它特别规定总统制与三权分立体制D.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解析】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内阁制与三权分立体制。

4.(2009年1月上海浦东新区高三质检19题)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

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 老农非常畏惧日本人B. 辛亥革命影响有限C. 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D. 老农在调侃戴季陶【解析】B由“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可知辛亥革命缺乏浓厚的群众基础,在群众中影响有限。

5.(2009年1月上海浦东新区高三质检20题)有人说20世纪初中国的革命,主要是按照卢梭主义来搞的一场政治大革命。

这场革命的主要成果是:A. 推翻清朝专制统治B. 推翻袁世凯独裁统治C. 国民革命取得胜利D.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解析】A卢梭主张推翻君主专制,主张通过社会契约建立民主共和国,提出人民主权说;20世纪初与卢梭的这一主张相适应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其主要成果是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6.(2009年2月山东济南市高三一模11题)章太炎说“长素(康有为)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

……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耶?即知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杈。

……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材料说明①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②康有为认为立宪可避免流血③章太炎主张革命④章太炎认为立宪也须流血斗争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解析】A 根据题中材料信息判断即可。

7.(2009年2月广东韶关市高三一模7题)从《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其不能说明A. 前者阻碍了后者B. 前者推动了后者C. 反映了民主的下移D. 都具有进步性【解析】A 《钦定宪法大纲》是1908年中国清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钦定宪法大纲》确认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改革方向,但由于君权强大,议院立法权和监督权非常有限,臣民的自由权利微不足道并缺乏有效保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时期参议院颁布的,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8.(2009年3月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查(一 )6题)“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 B.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C.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 D.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解析】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学说。

美国未经历封建社会,故A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后成为一纸空文,故B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不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

9.(2009年3月广州市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9题)人们通常用“封建余孽”这个词特指近现代社会中残存的拥护封建制度的分子。

这种用法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变法后B.新文化运动后C.辛亥革命后D.新中国成立后【解析】C 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但是仍有残存的拥护封建制度的人反对哦共和;而戊戌变法很快就失败了,也没有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所以这个词最早看不出现在辛亥革命后。

10.(2009年3月山东烟台市高三诊断14题)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

下列哪些语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中国各报刊上?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B.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三权分立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解析】B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获取与解读历史信息、调动与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主要考察1912年元旦的重大历史事件,联系所学知识,此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B正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有关情况。

A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时间应为1900年左右。

C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多为一战期间的。

D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时间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

11.(2009年3月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9题)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B.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D.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解析】C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在现有地价的基础上,将来增加的部分属于国家,故不能说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12.(2009年3月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10题)“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都不得见诸施行。

”这一规定应出自A.《中华民国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宪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B 法律要“奉诏令实施”,说明当时皇帝尚且存在,故只有《钦定宪法大纲》符合题意。

其他三部宪法颁布时,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

13.(2009年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一)10题)《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解析】D《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希望以此来挽救民族的危亡。

14.(2009年3月广东广雅中学、金山中学、执信中学三校联考11题)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人民权利和自由实行保护的是A.《资政新篇》B.1954年宪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共同纲领》【解析】C A项颁布于1859年,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C、D三项都从法律层面对人民权利和自由实行了保护。

C项颁布于1912年,D项颁布于1949年。

15.(2009年3月汕头市一模7题)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解析】B 责任内阁制设立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约束袁世凯,防止其专制独裁,根本目的是维护共和政体。

而袁世凯将之改成总统制,目的是要独裁专制。

这一变化说明民主政治实现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需要与专制进行激烈的斗争。

16.(2009年3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一模7题)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它。

”中国近代能够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历史事件是①太平天国运动②洋务运动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③B. 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D 注意材料信息是在西方文明的威胁下中国不得不向西方学习。

②③④毫无疑问地是向西方学习的事件,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资政新篇》倡导发展资本主义,也是向西方学习,。

所以①也当选。

17.(2009年3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一模8题)“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者平等以有参政权。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A.中国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国国民党D.中国共产党【解析】B.先用排除法,A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不是政党,D因为是要针对帝制,故D也不符合。

BC较难区分。

出题人将材料中的信息关键部分省略,也导致失误率增大。

材料全文是:建立民国。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权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意即奋斗目标是通过平民革命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平等有参政权。

还要制定宪法。

这些信息揭示民国还未成立,故应该是中国同盟会的纲领。

18.(2009年3月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7题)民国初年的国歌唱道:“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对此歌词的正确解读是A“开化早”是指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弘扬民主科学B.“揖美追欧”主要指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C.“飘扬五色旗”反映了当时倡导国内民族平等D.“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解析1】C 注意本题的时间:民国初年。

A项指的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无关;B项表述错误,中华民国仿效的是美国的民主共和制;D项结论错误,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五色旗代表的寓意的五族共各,意即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因而C项正确。

【解析2】C “开化早”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弘扬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A错误;“揖美追欧”主要是仿效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故B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性质,故D错误;“飘扬五色旗”反映了当时倡导国内民族平等,C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