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范本

实验报告范本一、引言实验的目的是介绍并演示如何撰写实验报告,以便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合适的范本。
本报告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撰写:引言、实验方法、结果和讨论、结论、参考文献。
二、实验方法本实验使用了以下材料和设备:实验样品、试剂、实验装置和仪器。
详细介绍了实验中使用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进行了解释和讨论。
三、结果和讨论在这一部分,我们会详细描述实验过程中所取得的结果,并就结果进行讨论。
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分别给出了解决方法,以及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的原因。
通过对结果的讨论,进一步说明了实验的合理性。
四、结论在本部分,我们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并阐述了对于未来研究的一些建议和展望。
五、参考文献在这一部分,我们列出了在实验报告中引用的所有文献和资料的详细信息,包括作者、标题、出版日期和出版社等。
参考文献:[1] Smith, John. "A Study on Experimental Reports."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vol. 10, no. 2, 2018, pp. 45-52.[2] Johnson, Lisa. "How to Write an Effective Lab Report." Science Communication Journal, vol. 5, no. 3, 2019, pp. 67-75.[3] Wang, Xiaojun, et al. "Experimental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Methods in Science, vol. 15, no. 1, 2020, pp. 89-104.六、致谢在这一部分,我们表达对实验中提供支持和帮助的人们的感谢之情,包括教师、实验室助理、同学等。
参考文献实验报告格式

参考文献实验报告格式篇一:参考文献实验报告格式一、实验目的1. 干涉的实验目的1) 组装调节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点光源产生的非定域等厚、等倾干涉条纹记录。
2) 观察干涉条纹反衬度随光程差变化。
了解光源干涉长度的意义,检查防震台稳定性。
3) 比较平面波和球面波产生干涉条纹的区别。
2. 衍射的实验目的1)验证夫琅和费衍射图样的一些规律。
2) 掌握测量利用光电元件测量光强的方法。
3) 用Matlab模拟夫琅禾费衍射现象。
二、实验仪器1. 干涉实验仪器He-Ne激光器,反射吧镜,衰减器,分光光楔,扩束器,显微物镜镜头,光阑,CCD,配备相关软件的计算机,白板。
2. 衍射实验仪器He-Ne激光器,反射镜,双凸透镜,狭缝,圆孔,一维光栅,衰减器,CCD,计算机。
三、基本原理1.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非定域干涉条纹本仪器是用分裂振幅的方法产生双光束干涉以实现光的干涉。
从激光器岀射的光束经过准直扩束器系统,形成一束宽度合适的平行光束。
这束平行光射入分光棱镜之后分为两束。
一束由分光棱镜反射后到达发射镜,经反射后透过分光棱镜,形成岀射光束,这是第一光束;另一束透过分光棱镜,到达反射镜,经过反射后再次到达分光棱镜,形成反射光束,这是第二束光。
在分光棱镜前方两束光的重叠区域放上CCD。
干涉原理,如有图所示,其中S为单色点源,M1、M2为互相垂直放置的平面反射镜。
BS为分束镜,放在M1M2法线的交点上,并分别与M1、M2成45°角。
电光源S发出球面波经BS的镀膜层分为两束光。
这两束光分别经M1、M2反射又回到BS,在BS上透过和反射的这两束光在BS的右侧空间形成一非定域的干涉场。
屏幕放在干涉场中垂直于光束方向,在屏幕上可以看到干涉条纹。
M2’与M1平行时(及M2与M1相互垂直),产生圆形干涉条纹,当M2’与M1 之间有一定小的倾角时,屏幕上的干涉条纹不再是圆形的封闭曲线,而变成弯线或是接近直线(实际上是双曲线或椭圆的一部分)。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的格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标题:实验报告的标题应简洁明确,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的目的。
2. 实验目的:简要说明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3. 实验原理:对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介绍,包括相关概念、公式或理论推导等内容。
4. 实验装置和试剂:列举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和试剂材料的名称,规格和性质。
5.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流程,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6. 实验结果:将实验所得的数据、观察结果以及实验现象进行整理和归纳,可以使用图表等方式进行展示。
7.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讨论实验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8. 结论:简洁明确地总结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并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9. 实验误差和改进措施: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实验的措施和建议。
10. 参考文献:列举本实验报告所参考的相关文献,包括教材、学术论文、专业书籍等。
实验报告应以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使用科学准确的术语,尽量避免笼统的描述和主观性的评价。
同时,实验报告的排版应整齐美观,字体、字号和行距要统一,页眉页脚、标题等要有规范的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格式实验报告模板格式引言: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成果之一,它记录了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实验报告的模板格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撰写自己的实验报告。
一、标题和作者信息实验报告的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实验的内容,通常采用精确的名词短语。
作者信息包括实验人员的姓名、学号和实验日期等。
二、引言部分引言部分应包括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介绍实验所涉及的相关领域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目的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三、实验方法实验方法部分应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所使用的仪器、材料等。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方法应该具备可重复性,即其他人能够根据实验报告的描述重现实验。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部分应以文字、表格、图表等形式展示实验的主要数据和观察结果。
数据的呈现应准确、清晰,图表应有适当的标注和图例,以便读者理解和分析。
五、结果讨论结果讨论部分是对实验结果的进一步解释和分析。
在这一部分中,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和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同时,还可以探讨实验中存在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六、结论结论部分应简明扼要地总结实验的主要结果和发现。
结论应该与实验目的相一致,且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七、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部分列出了实验过程中所参考的文献和资料。
引用格式应符合学术规范,例如APA、MLA等。
八、致谢致谢部分感谢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支持的人员和机构。
这一部分可以表达对导师、实验室成员、同学、家人等的感激之情。
九、附录附录部分包括了实验中所用到的原始数据、计算方法、程序代码等。
这些信息对于读者进一步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实验报告模板格式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实验报告更加规范、清晰和易读。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上各部分的内容和顺序,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通过良好的实验报告撰写,我们能够更好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为科学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实验报告格式模板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果五、实验分析六、实验结论七、参考文献注:以上内容排版应规范,字体大小应统一,标题应用黑体加粗,正文应用宋体,字体大小应不小于小四。
每一章节应分段,段落与段落之间应空行。
实验报告示例一、实验目的1、了解材料的一些基本性质;2、学习制取材料的方法;3、掌握实验室常用的分析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以得出其基本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在进行实验室制取材料时,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步骤。
此外,在进行实验室测试时,需要使用到一些基本的分析测试方法。
三、实验步骤1、取出材料,进行外观和形态观察;2、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制取材料;3、进行实验室测试,得出实验数据;4、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材料的形态为……2、制取的材料的性质为……3、实验测试数据为……五、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验所得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分析材料的分析方法正确;2、制取的材料成功;3、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接近;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制取和测试,得出了材料的一些基本性质和数据,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材料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对实验室的认识和技能。
七、参考文献[1] 实验室技术手册,北京:科技出版社,2015年。
[2] 材料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注:此为简单实验报告,实际情况需要按照实验类型、实验内容、数据所需精度等针对实验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格式篇一:实验报告格式模板-供参考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
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
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
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
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
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
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
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
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
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
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3.通过实验方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
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
真密度ρ计算式为:式中:m0——比重瓶的质重,g; ms—— (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 msl —— (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ρl——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m3;ρ——粉体的真密度,g/cm3;三.实验器材: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2-4个);分析天平;烧杯。
实验原料:金刚砂。
四.实验过程1. 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
2. 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0。
3. 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
4. 取300ml的浸液(实际实验中为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预先脱气。
实验报告文献来源格式

一、引言实验报告是科学实验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其文献来源的格式规范对于保证实验报告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报告文献来源的格式要求,以供广大科研工作者参考。
二、文献来源格式要求1. 文献引用顺序实验报告中的文献引用应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2)文章标题;(3)期刊名称(外文期刊名称可使用缩写,中文期刊名称应使用全称);(4)出版年份;(5)卷号(如需);(6)期号(如需);(7)页码范围。
2. 文献引用格式(1)期刊文献示例:[1] 张三,李四. 实验研究[J]. 科学通报,2018,63(2):1-10.说明: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期刊名称应使用全称,卷号和期号用括号括起来,页码范围用破折号连接。
(2)书籍文献示例:[2] 王五. 实验方法与技巧[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00-110.说明: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书籍名称应使用全称,出版地与出版社之间用冒号隔开,页码范围用破折号连接。
(3)网络文献示例:[3] 张六.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EB/OL]. /,2019-04-01.说明: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网络文献名称应使用全称,网址应使用完整地址,发布日期用括号括起来。
三、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 参考文献应按照文献引用顺序排列,并在文中标注序号。
2.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序号] 作者. 文献标题[文献类型].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卷号(期号):页码范围.示例:[1] 张三,李四. 实验研究[J]. 科学通报,2018,63(2):1-10.[2] 王五. 实验方法与技巧[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00-110.[3] 张六.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EB/OL]. /,2019-04-01.四、总结实验报告的文献来源格式规范是保证实验报告严谨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保障。
本文详细介绍了实验报告文献来源的格式要求,包括文献引用顺序、文献引用格式和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实验报告参考文献

实验报告参考文献实验报告参考文献引言: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参考文献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从而为我们的实验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实验报告中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参考文献的选择在选择参考文献时,我们应该优先选择与实验主题相关的权威性文献。
这些文献通常来自于学术期刊、学术会议论文集、专业书籍等。
权威性文献往往经过同行评审,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学术价值。
此外,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研究成果和重要的学术著作,这些文献对于我们了解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非常有帮助。
二、参考文献的引用方式在实验报告中引用参考文献时,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引用方式,如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和参考引用。
直接引用是将原文中的某段话完整地引用到实验报告中,需要用引号将其括起来,并注明出处。
间接引用是对原文中的某个观点或结果进行概括和解释,同样需要注明出处。
参考引用是对某个观点或结果进行引用,但不需要注明具体的出处。
在引用参考文献时,我们还需要注意避免抄袭和剽窃的问题,应该尊重原作者的知识产权。
三、参考文献的标注方式在实验报告中标注参考文献时,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标注方式,如数字标注法、脚注标注法和作者-年份标注法。
数字标注法是将参考文献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然后在实验报告中用相应的数字标注引用的文献。
脚注标注法是在实验报告的相应位置添加脚注,将引用的文献信息写在脚注中。
作者-年份标注法是在实验报告中直接用作者的姓和出版年份标注引用的文献。
四、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在编写实验报告时,我们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不同的学术领域和学术期刊对于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可能有所不同,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调整。
常见的参考文献格式包括APA格式、MLA格式和Chicago格式等。
在实验报告中,我们可以使用参考文献管理软件来自动化地生成参考文献的格式,减少手动排版的工作量。
结论:参考文献在实验报告中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实验报告格式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的经验,通过演绎、归纳、推理而提出的假设,不少带有猜测的性质。
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作出假设,不应压抑学生的思维,不管是对是错,都不要忙于作出评价。
下面是精心收集的参考文献实验报告格式,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实验目的1.干涉的实验目的1)组装调节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点光源产生的非定域等厚、等倾干涉条纹记录。
2)观察干涉条纹反衬度随光程差变化。
了解光源干涉长度的意义,检查防震台稳定性。
3)比较平面波和球面波产生干涉条纹的区别。
2.衍射的实验目的1)验证夫琅禾费衍射图样的若干规律。
2)掌握测量利用光电元件测量光强的方法。
3)用Matlab模拟夫琅禾费衍射现象。
二、实验仪器1.干涉实验仪器He-Ne激光器,反射吧镜,衰减器,分光光楔,扩束器,显微物镜镜头,光阑,CCD,配备相关软件的计算机,白板。
2.衍射实验仪器He-Ne激光器,反射镜,双凸透镜,狭缝,圆孔,一维光栅,衰减器,CCD,计算机。
三、基本原理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非定域干涉条纹本仪器是用分裂振幅的方法产生双光束干涉以实现光的干涉。
从激光器岀射的光束经过准直扩束器系统,形成一束宽度合适的平行光束。
这束平行光射入分光棱镜之后分为两束。
一束由分光棱镜反射后到达发射镜,经反射后透过分光棱镜,形成岀射光束,这是第一光束;另一束透过分光棱镜,到达反射镜,经过反射后再次到达分光棱镜,形成反射光束,这是第二束光。
在分光棱镜前方两束光的重叠区域放上CCD。
干涉原理,如有图所示,其中S为单色点源,M1、M2为互相垂直放置的平面反射镜。
BS为分束镜,放在M1M2法线的交点上,并分别与M1、M2成45°角。
电光源S发出球面波经BS的镀膜层分为两束光。
这两束光分别经M1、M2反射又回到BS,在BS上透过和反射的这两束光在BS的右侧空间形成一非定域的干涉场。
屏幕放在干涉场中垂直于光束方向,在屏幕上可以看到干涉条纹。
M2’与M1平行时(及M2与M1相互垂直),产生圆形干涉条纹,当M2’与M1之间有一定小的倾角时,屏幕上的干涉条纹不再是圆形的封闭曲线,而变成弯线或是接近直线(实际上是双曲线或椭圆的一部分)。
圆心条纹中心处的光强取决于M1M2相对的距离d,即:2dIPABcos当d=k时,(k为整数),中心出现亮点;当d=(k+1/2)时,中心出现暗点。
圆形条纹的粗细和疏密程度与d有关。
当d减小时,圆条纹显得疏而粗;当d增大时,条纹变得细而密。
2,撒格雷特干涉仪用分振幅法产生两束光以实现干涉的仪器它是由一块分光棱镜和三块全反射镜组成,四面的中心光路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从激光器岀射的光束经过准直扩束系统,形成一束宽度合适的平行光。
这束平行光射入分光棱镜之后分为两束,一束由分光棱镜反射后达到反射镜,经过三个反射镜三次反射,形成出射光;第二束光通过分光棱镜,也是经过三个反射镜反射后射出。
这两束光的路径相反,但是岀射时几乎同向。
在分束镜前方两束光的重叠区域放上屏P。
若两束光严格平行,则在屏幕上不出现干涉条纹;若两束光在水平方向有一个交角,那么在屏幕的竖直方向出现干涉条纹,而且两束光交角越大,干涉条纹越密。
3.马赫-曾德干涉仪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的仪器它是由两块分光棱镜和两块全反射镜组成,四个反射面接近互相平行,中心光路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从激光器中岀射的光束经过准直扩束系统,形成一束宽度合适的平行光束。
这束平行光射入分光棱镜之后分为两束。
一束由分光棱镜反射后到达反射镜,经过其再次反射并透过一个分光棱镜之后分为两束光;另一束透过分光棱镜,经过反射镜及分束镜两次反射后射出。
在最后一块分光棱镜前方两束光的重叠区域放上屏P。
若两束光严格平行,则在屏幕不出现干涉条纹;若两束光在水平方向有一个交角,那么在屏幕的竖直方向出现干涉条纹,而且两束光交角越大,干涉条纹越密。
4.夫琅禾费衍射原理夫琅禾费衍射使光源距离衍射屏为无限远即用平面波照射衍射屏,并在无限远接收的装置。
实际上要把光源及接收屏放在离衍射屏无限远处是办不到的。
此外,根据菲涅尔近似条件和夫琅禾费近似条件,只要依据近似条件,观察屏相对而言足够远,便是夫琅禾费衍射。
(1)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夫琅禾费单缝衍射花样的特点是:衍射斑条纹方向与狭缝方向相平行,各级衍射斑沿狭缝垂直的方向分布开。
在中央具有特别明亮的亮条纹,两侧排列着一些强度较小的亮条纹,绝大部分光能都落在中央条纹上。
相邻的亮条纹之间有一条暗条纹,以相邻暗条纹之间的间隔作为亮条纹的宽度,则两侧亮条纹是等宽的。
而中央亮条纹的宽度是其他亮条纹的两倍。
中央亮条纹的宽度与波长成正比,与狭缝宽度成反比,当缝宽变大时,衍射分布范围变小。
在用散射角极小的激光器产生激光束,通过一条很细的狭缝(0.1~0.3毫米宽),在狭缝后大于1.5米的地方放上观察屏,就可以看到衍射条纹,这就是夫琅禾费衍射条纹。
根据理论计算可得,垂直入射于单缝平面的平行光经单缝衍射后光强分布规律为:II0sin22,Bx,BdD式中,d是狭缝宽,是波长,D是单缝位置到光源位置的距离,x是从条纹的中心位置到测量点之间的距离。
(2)夫琅禾费圆孔衍射平行激光束垂直地入射于圆孔光阑上,衍射光束被透镜汇聚在它的角平面上,若在此焦平面上放置一接收屏,将呈现出衍射条纹。
圆孔屏的夫琅禾费衍射花样的中心为一亮的圆斑,成为艾里斑,它集中了84%以上的光能量,其周围环绕着一些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其亮度与艾里斑相比要相对低很多。
艾里斑中心是几何光学像点,衍射光束角分布的弥散程度可用艾里斑的大小,即第一暗环的角半径来衡量,=1.22/D,其中D是圆孔直径,在衍射花样中,亮斑与圆环的边缘都很不清晰,是缓慢变化的。
光强的分布与单缝衍射花样很相像。
可以看成是单缝衍射花样绕入射光的轴线旋转一周而成。
但衍射花样的线度却与具有和圆孔径直径相等宽度的单缝衍射花样的线度大不相同。
衍射光强分布函数:2J1xII0x2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调节迈克尔逊干涉仪(1)调节激光束使平行于台面,通过针孔滤波器,双凸透镜使之出射光为平行光,调节反射镜及分束镜仰角,使镜面垂直于光束。
(2)观察非定域干涉条纹,按照光路图搭建好光路,首先M1M2与BS基本等距,调节M1M2角度,在屏幕上看到条纹,同时微调M1(或M2),观察条纹变化,加大距离后,调到圆条纹,观察条纹粗细及紧密的变化。
(3)观察条纹反衬度随光程差的变化。
移动M1(或M2)以改变一束光的光程,观察条纹反衬度的变化,估算相干长度。
2.调节萨格奈特干涉仪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中,直接加入一个全反射镜,调节三个反射镜的角度,使两束光最后在CCD面板上重合。
基本步骤四步:(1)调光束高度及水平;(2)调平行光;(3)搭光路,量光程;(4)调两光斑的重合。
内容:(1)记录实验的数据和显示图。
(2)拍实验台,或在台旁的地上跳动,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及恢复情况。
观察实验台的稳定性。
(3)移动任意一块反射镜,以改变光束方向,一直到干涉条纹消失,观察其灵敏度。
3.调节马赫-曾德干涉仪在萨格奈特干涉仪的光路中,将加入的全反射镜替换为一个分光束棱镜,调节两个反射镜的角度,使岀射的两束光最后在CCD面板上重合。
内容:记录实验的数据和显示图。
4.调节夫琅禾费衍射装置(1)夫琅禾费圆孔衍射装置调节按如下图的光路搭建光路。
实验中调节圆孔的孔径大小,观察衍射条纹的变化。
(2)夫琅禾费单缝衍射装置调节夫琅禾费单缝衍射装置的调节是将上述圆孔衍射装置的扩束器去掉,同时将圆孔替换为单缝,即完成夫琅禾费单缝衍射装置的调节。
实验中,改变缝宽,观察条纹的变化,并记录相关的数据和条纹现象。
五、实验结果及讨论1.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结果及讨论迈克尔逊干涉仪实物搭建:图1-实物搭建的迈克尔逊光路图图1.1-平面波干涉图样(a)图1.2-平面波干涉图样(b)一、完整实验报告的书写完整的一份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项目: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及处理:实验结论(结果推导):实验讨论或分析等。
二、实验报告书写方法1、实验名称:就是这个实验是做什么的。
2、实验目的:一般都写掌握什么方法啊;了解什么啊;知道什么啊;会什么啊;……等。
3、实验器材:就是做这个实验需要的所有器材(仪器)。
4、实验原理:就是这个实验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般书上会写,抄一下也就可以啦。
5、实验步骤:就是你做实验的过程,开始操作时,(1)做什么;(2)做什么;(3)做什么;……6、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及处理:根据实验中涉及以及实验得到的数据,设计表格,将有关数据填在表格相应的位置;数据处理,就是该计算的,按要求计算后填入表格对应位置。
7、实验结论(结果推导):就是做这个实验要得到的结果。
8、分析于讨论:写你的实验结果是否适合真实值?如果有误差要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还有实验的一些比较关键的步骤的注意事项等。
对于初中生或小学生来说,书写的实验报告也可简单一点,有时也可不要分析于讨论,也可不写实验原理等。
三、探究实验书写一般有七个环节1.提出问题:就是在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发现问题,就要弄清楚问题,在没有搞清楚之前总有基本的猜测和设想,这就是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有了猜想,就有了实验的目的,再根据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计划,包括取得证据的途径和方法,确定收集证据的范围。
包括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上一步是动脑、思维活动,这一步是手脑并用的实验过程。
5.分析与论证:通过上面的实验,收集到一些数据,观察到一些现象,对其分析,得出事实与假设的关系,通过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到结论。
6.评估:这是对整个过程的回顾,将实验数据等证据与已有的科学知识建立联系,不足地方需改进,进一步实验探究。
7.交流与合作:包括同学间的交流与讨论和交给老师批改的书面的实验报告。
课程_多媒体技术________实验名称___PHOTOSHOP______第页共页系别_陕西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班___实验日期07年8月6日专业班级___计算机________实验报告日期07年8月6日姓名____辛树斌_______学号_048____报告退发(订正、重做)一、实验目的熟悉应用PHOTOSHOP在图形处理中的操作,二、实验内容按照样张的样子把两张素材文件合并为一个图像文件。
保存文件为.psd(不得合并图层)样张:素材:三、实验环境实验应用系统及软件:WINDOWNSXP和PHOTOSHOP硬件环境:四、实验步骤1、从桌面上启动PHOTOSHOP2、应用菜单栏中的“文件”菜单“打开”命令分别打开两个图形文件“城市风.JPG”和“云天.jpg”3、应用“图象”—>“旋转画布”—>“水平反转画布”对文件“云天.jpg”进行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