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讲义

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讲义重点: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惯性现象的解释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惯性的理解和应用,什么是二力平衡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利用方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一、知识点通关站【知识点 1】牛顿第一定律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每次实验中都保持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的目的是。

实验现象:平面越,小车受到的阻力,小车运动的距离越;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它将做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

该定律是在大量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而概括出来的,它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3、惯性:一切物体都有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一切物体在任何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无关。

【知识点 2】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状态或状态。

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实验中,滑轮的作用是,实验中选用小车做实验而不用木块的目的是。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作用在,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知识点 3】摩擦力1、摩擦力:两个的物体,当它们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2、测量摩擦力的原理是。

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做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大小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这种测量方法叫。

3、摩擦力分为、、。

传送带上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属于。

4、滑动摩擦的大小跟和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5、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2)。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2) 压力;(3) 用代替滑动;(4)加和利用。

二、练习成长站【类型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

(2)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平面越光滑,说明小车受到阻力越,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知识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主要围绕电的产生和应用展开讲解,是学生们学习物理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章内容丰富,包括了静电、电流和电路等内容,下面将具体介绍这些知识点。

静电是在物体上由于电子运动引起的电荷分布不均而产生的现象。

通常在干燥空气中,当两个物体摩擦时,会导致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得它们的电荷状态发生改变。

这时,物体会带有静电,也就是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

静电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静电吸尘器、静电催化炉等。

另外,静电还造成了一些危害,比如静电放电引发的火灾等。

因此,了解静电的产生和应用对我们生活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接下来是电流的知识点。

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传输形成的现象。

地球上的电子是负电荷,当电子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时,就形成了电流。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常用符号是"A"。

电流的大小取决于通过电路的电荷量和电荷的运动速度。

电路是指通过导体形成的路径,通常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等组成。

电路可以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两种形式。

串联电路是指电器依次连接形成的电路,电流只能沿着一个方向流动;而并联电路是指相同电源串联连接多个电器形成的电路,电流可以同时流向不同方向。

在进行电路设计时,我们需要了解电阻的概念。

电阻是用来限制电流通过的能力,电阻的单位是欧姆,常用符号是"Ω"。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导电能力和长度等因素。

电阻能够有效控制电流的大小,保护电器设备。

电路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电压。

电压是指产生电流的推动力,单位是伏特,常用符号是"V"。

电压的大小取决于电池的电压大小和连接的方式。

在电路中,电压提供了电流流动的驱动力,使得电器正常工作。

最后,我们来谈谈电功率的概念。

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单位是瓦特,常用符号是"W"。

电功率的大小取决于电流的大小和电压的大小。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解释:1).“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说明没有例外。

“保持”表示跟前面相同。

4).“或"指物体不受力时,①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②原来运动的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两种状态不同时存在.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6).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阻力。

二、惯性:1、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因此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关于惯性:(1)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它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等均无关.(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其质量有关,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4)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

3、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第二节二力平衡一、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做平衡力3、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里叫一对平衡力二、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那么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
1)摩擦力定义: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的种类: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①与物体间的压力有关;
②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③与物体的运行速度、接触面的大小等无关。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①增加物体间的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
(2)用滚动代替滑动;
(3)加润滑油;
(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综合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综合知识点

一、选择题1.如图,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加砝码。

下列实验操作小车依然保持静止状态的是()A.两边托盘加质量相等的砝码B.右边托盘加砝码的质量大于左边托盘的C.将一边托盘及砝码去掉D.当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A解析:AA.两边托盘加质量相等的砝码,小车受到左右两侧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一物体上,所以小车处于平衡状态保持静止,故A符合题意;B.右边托盘加砝码的质量大于左边托盘的质量时,左右两侧拉力大小不相等,小车受力不平衡,所以不能静止,故B不符合题意;C.将一边托盘及砝码去掉左右两侧拉力大小不相等,小车受力不平衡,所以不能静止,故C不符合题意;D.当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小车受到左右两侧拉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小车受力不平衡,小车会转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自行车是许多同学上学必备的交通工具。

如图所示是自行车的各个零件,其中减小了有害摩擦的是()A.车胎刻花纹B.刹车捏车闸C.车轴加滚珠D.脚踏板面粗糙C解析:CA.车胎有很多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属于增大有益摩擦;故A不合题意;B.车把有很多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手掌之间的摩擦,属于增大有益摩擦;故B不合题意;C.车轮转动时,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容易使零件磨损,中间加装滚动轴承,变滑动为滚动,属于减小有害摩擦;故C符合题意;D.脚踏板面有很多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脚底之间的摩擦,属于增大有益摩擦,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3.教室里悬挂着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假如它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A.保持静止B.加速下落C.匀速下落D.减速下落A解析:A教室里悬挂着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假如它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灯仍处于静止状态,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西瓜,如图所示,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A.西瓜的重力与西瓜对桌面的压力B.西瓜的重力与西瓜对地球的吸引力C.西瓜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西瓜的支持力D.西瓜的重力与桌面对西瓜的支持力D解析:DA.西瓜的重力与西瓜对桌面的压力,方向都是向下,它们方向不相反,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B.西瓜的重力作用在西瓜上,西瓜对地球的吸引力作用在地球上,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不符合题意;C.西瓜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西瓜的支持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不符合题意;D.西瓜的重力与桌面对西瓜的支持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符合题意。

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清单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

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清单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

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清单)第1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 两种观点(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撤掉,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即物体的运动力来维持(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认为:物体的运动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设计实验】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如图所示,改变水平面表面的粗糙程度,使其对小车运动的阻力不相同。

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毛巾,第二次铺棉布,第三次将棉布去掉,只剩下木板,比较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实验器材】小车、长木板、斜面、棉布、毛巾、玻璃板、刻度尺等。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毛巾,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阻力较大的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

(2)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棉布,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阻力较小的棉布表面上滑行的距离。

(3)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更光滑的木板表面上滑行的距离。

(4)实验记录表表面材料阻力大小小车运动距离小车速度减小情况毛巾大最短比较棉布中比较长比较木板小最长最【分析与论证】对物体运动的阻碍程度反映物体所受阻力的大小。

小车在不同材料的平面上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因为受到的作用。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滑行的距离越大,速度减小得越。

对上述实验结论进一步推理可得出:如果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永远运动下去。

由此可以说明伽利略的说法是的,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实验结论】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得越远。

若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不会减小,将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

【交流与讨论】(1)实验方法①控制变量法:控制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②科学推理法:若小车不受阻力时,小车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将永远做运动。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知识点归纳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知识点归纳第八章《电功率》一、电功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电流做功的形式: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其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P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I2Rt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

计算在一定时间所做的总功常用公式W=W1+W2+…Wn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度(kw·h)1度=1千瓦时=1kw·h=3.6×106J6.测量电功:⑴电能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器。

⑴电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⑴读数:A、测量较大电功时用刻度盘读数。

①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②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32468月底读数是电能表月初读数如:32654这个月用电________度合___________J。

B、测量较小电功时,用表盘转数读数。

如:某用电器单独工作电能表(3000R/kwh)在10分钟内转36转则10分钟内电器消耗的电能是___________J。

二、电功率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I2R=U2/R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I2R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U2/R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第八章运动和力8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82二力平衡、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同物、等大、反向、同线)4、二力平衡条的应用: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②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
8.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

1、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

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高度
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
时有相同的。

实验结论:。

科学推理:。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4、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5、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
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
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惯性现象步骤:①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向前运动,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到摩擦力作用,随汽车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
8.2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

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
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平衡力的合力为。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
上的两个力,如果

、作用在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

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

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
或。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力是
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8.3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
的物体,当它们发生
时,就产生一种
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B、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

3、种类:A、
B、
c、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
的大小和。

5、方向:与物体
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6、测量摩擦力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沿
拉物体做
,使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

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
B、。

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A、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