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

合集下载

体验 实践 创新——谈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体验 实践 创新——谈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4 . 大 自然 中 体 验 : 让学生 去旅行 , 亲 近 大 自然 , 熟 悉 家 乡 的
自然 环 境 , 了解 家 乡 的珍 稀 物 种 等 。 如 在 难 忘 的乡 村 生 活 中学 生
到“ 剪 剪 贴 贴 乐趣 多 ” ; 在读 书活动 中学生体验到 : “ 书 对 我 太 重
要 了, 我离不…… ” ( 习 作《 成 长 与 书》
2 . 家 庭 生 活 中体 验 。让 学 生 随 时 注 意 身 边 的人 和 事 , 和 父 母
动 。要 使 学 生 习 作 好 , 除了要让学生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外 , 还 要 有 良好 的思 维 品质 和 创 新 精 神 。 因此 , 教 师 在 习 作 教 学 中 必 须 要 注 意 培 养 学 生 的 良好 思 维 品质 和 创 新 精 神 。

指导下 , 学 生将 视 角 扩 展 到 自 己为 长 辈 、 为 同学 、 教 师 过 生 日的 情景 , 还有的写为孤寡老人 、 残 疾人 过 生 日。 有位 学 生 和 小 组 同 学 一 起 为 残 疾 人 过 生 日后 , 学生写道: “ 在 回学 校 的路 上 , 我 看 着

体验
实践
创新
王 满 清
谈 小学生作 文教 学 中创 新 能力 的培 养
◎龙岩 师 范 附属 小学
妄 质 教育 是 提高 全民 族 的 素 质 和 促 进人 的 全 面 发 展的 教育 ,
而 培 养 人 的创 新 精 神 与 实 践 能 力 是 素质 教 育 的核 心 所 在 。 学 生 的 习 作 是 一 种 融 语 言 文 字 和 逻 辑 思 维 为 一 体 的 创 造 性 劳
发” 。
二、 优 化指导 、 触 发 灵 感 —— 拓 展 创 新 思 维 的 空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我们的教育中,创新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点,时时处处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从点滴做起,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

在素质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创新成为了教师与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目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国际间的竞争也逐步变得更加激烈,我国也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主题。

在创新教育的激发下,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精神才会被唤起,他们的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有效提高。

就我们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来说,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多教师都做了大胆的探索,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放过一点一滴,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写作更具有创造性。

对于观察来说,它具有参与性、娱乐性、激励性、兴趣性等特点,我经常用这种方法来调节写作课堂的气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刻意进行安排,从而引导学生来观察记得有一次,我故意在上课五分钟以后才走进教室。

一进教室,学生都用非常诧异的眼光看着我。

他们的眼神告诉我:“老师,你是从来都不迟到的啊,今天这是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还是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带着这些疑问,学生就会很认真仔细地观察我,而我也没有做更多的解释,只是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上了今天的作文题目:上课铃响了以后。

由于我故意制造了悬念,使得所有学生都非常认真地观察了我的一举一动、我的言行举止,学生都目睹了刚才班级的场面,无意中就进行了极其细致的观察,很快,一篇篇行文流畅、内容生动,自然、充实的作文就写好了。

(二)适当地变换一下角度大家都知道,即使是同样一个事物,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同样,我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就经常采用的这种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者:张姣君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年第06期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积累创新的素材;指导学生轻松写作文,培养创新的环境;突破思维定式,培养创新的方法;写想象作文,激发创新的灵感;延伸作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构建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体系,用激励替代批评。

一、指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积累创新的素材生活是学生创作的源泉。

小学生每天都接触一些社会上的事情,不管是间接感知还是亲身经历,都能引起学生心灵的涟漪,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想要探个究竟。

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白,看似平常的生活内容都蘊藏着深刻的哲理,要让学生明白,生活才是学生的源头活水。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封闭的圈子,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走进学生的自我世界,走进学生的社会生活,让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融合,实现学生个体生活和群体生活的统一,将眼光投向学生丰富多彩的世界,启发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懂得生活有多么广阔,学生的写作素材就有多么广阔,生活有多么多彩,写作的素材就有多么多彩。

教师要让学生捕捉到小事件的闪光点,并转化为写作的题材。

教师要鼓励学生激发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情产生情感,追求真善美,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妙笔生花。

二、指导学生轻松写作文,培养创新的环境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压抑专制的课堂会抑制学生的想象力,给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带来阻碍。

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大朋友,处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环境里,和学生共同相处,和学生感情融合,心灵沟通,保持教师和学生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放松学生的心情,保护学生的创造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等。

教师要创造好的师生关系,保证课堂上充满民主、平等、和谐的因子,让学生创新的意识不断萌发,让学生创新的环境更加宽松自在。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胆质疑,提出一些创造性的见解。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今科学发展观已深入人心,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也应适应时代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作文教学,更应是帮助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所以,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唤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从而,探索创新作文教学的新路。

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以题启思,以思激情,张扬个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说的都是标题对于文章的重要性。

好的标题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它能使学生神思飞扬,产生无穷的联想、想象,开启学生创作的思路。

作文命题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叶圣陶说过:“凡是贤明的国文教师,他的题目应当不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能写的,经过选择才能定下题目来。

”另外,题目须求新、求异、求活。

出作文题目一定要为学生着想,钻进学生的心里去考虑,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

笔者在作文课中有时让学生听音乐或歌曲作文,如听歌曲《童话》、《阳光总在风雨后》、《真心英雄》等作文;有时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对感兴趣的课文进行续写、缩写、改写,如续写《猴王出世》、缩写《草船借箭》、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成记叙文;有时让学生自由作文……在作文形式的不断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启了学生思维。

因而,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要强加给学生一个公式化、千篇一律的固定摸式,而是精心命题,以题启思,以思激情,张扬个性,立意求新,辟奇径、发奇思,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佳作。

二、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激发灵感只有在浓厚的创造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具有真正创新精神的人才。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

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

可综观现在的小学生作文,雷同作文却是屡见不鲜。

写亲情不是妈妈给我送雨衣就是爸爸替我掖被角;写友情似乎没有一次矛盾冲突就不足以见证友情的可贵。

真是“无可奈何翻过去,似曾相识又一篇”啊!那么小学作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拙见:一、拟题上的创新比拟式。

即拟题时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使题目活泼且有新意。

运用比喻的《父爱如山》《第一颗青苹果》;运用拟人方法的《紫罗兰笑了》《星星望着我》;运用反问的《这不也是个难题吗》;运用夸张的《千年月色万年情》……引用式。

即把诗词歌曲、名言、警句、成语、俗语等引入题目,或略加改造可以推陈出新、出奇制胜。

如《借问好书何处有》、《我的未来不是梦》、《都是“代沟”惹的祸》。

逆向思维式。

运用反常求异法,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维或多项思维。

如《生病真好》、《我想当个差生》。

符号式。

在题目中运用数学和等式,有时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如《1+1>2》《真诚+守信=真正的友谊》《□+○+△=人生》。

观点式。

如《享受挫折》《惜福》《痛苦是一笔财富》。

抒情式。

用调动读者各种感官的词、句引发读者情感的共鸣,以抒发主观感情。

如《铃声悠悠》《细雨飞濛,爱心无价》……悬念式。

题目中巧设悬念,引人入胜,让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

如《是甜?是酸?》《家在何处》。

并列式。

由几个并列词语组成,如《故乡·三月》《生命·价值》《忘我·成功》等等。

二、立意上的创新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是文章胆。

文章立意新颖,才能力挫“群雄”,脱颖而出,才能吸引“读者”,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小学生作文往往喜欢模仿范文,久而久之,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思维的火花因为步人后尘而渐渐熄灭,写出的文章毫无新意可言,读之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给文章立意的这种训练方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构建“四个一”训练模式,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构建“四个一”训练模式,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构建“四个一”训练模式,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摘要]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科研课题实验,在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初步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四个一”作文训练模式,学生的作文兴趣和作文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关键词]构建作文训练模式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近年来,学校开展了《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实验,在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拓宽作文训练的时空,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激发创新动机和创新热情,构建开放而充满生命活力的作文训练体系,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乐意写→自由写→学会写→独立写”的训练序列,初步构建了“四个一”作文训练模式,即“一课”、“一报”、“一刊”、“一社”,习作教学正在形成“兴趣---写作---兴趣---写作”的良性循环局面,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具体做法如下:一、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一课”),优化教师的作文教学过程,构建开放而充满生命活力的作文教学体系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的主渠道。

我们首先从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积极开展习作教学研究入手,培养学生语感,丰富积累,感知写作方法,训练习作技能,为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

1.改革阅读教学,要求做到读写结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有创意的表达。

要求落实“课标”,完成规定的阅读量和诵读量。

班级制定阅读计划,建立图书角,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学校开放图书馆,为学生提供阅读的书籍和时间。

教师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做好词好句、佳篇或片断摘抄积累。

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朗读比赛等,相互推荐好书,交流读书体会,激发读书兴趣。

为配合实验工作,学校有计划地开展了优秀古诗文诵读活动,丰富学生的积累,以求得熟读成“吟”的效果。

一、二年级《三字经》、《弟子规》;三、四年级古诗,五、六年级词、曲、古文。

学期末组织验收,评比奖励,活动收到实效。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tk.doc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tk.doc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在语文学科中,写作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作文教学,去帮助学生开启想象、创新的大门。

一、生活和阅读是学生培养作文创新意识的源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來”,不用说,学生创新的源头就是学生课外的生活体验和阅读。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

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

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作文课时才产生。

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

因此,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血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积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方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生读的不多,胸无积累, 自然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教师除了上好教材中的阅读课外,还耍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从中汲取养料。

除了借阅图书室的图书外,班级和学生订阅一些报刊,同时发动学生把家中的一些书籍带来,相互交换着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指导学半写读书笔记,或摘抄一些优美的词句段篇,或写读后感,以求读后总有收获。

学生积累素材多了,练笔的机会多了,作文思路就会更加开阔。

古人云:“不积珪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河。

”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

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

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对周围事物未能认真观察,所以遇到写作文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常常感到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

因此, 作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教会学生积累词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求真和想象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创新作文耍求求真和想象并存。

求真,就是写生活,写真情实感。

作文是反映学生情感的一个载体。

我们的时代是向上的, 社会是健康的,学生的生活是真实的、多彩的。

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10个方法

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10个方法

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10个方法写作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10个方法。

一、广泛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广泛阅读可以积累大量的背景知识、词汇和句式结构,为写作提供素材和灵感。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导他们主动去阅读。

二、培养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对写作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写。

家长可以通过在家庭中举办写作比赛、分享写作心得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写作热情。

三、提升词汇量词汇是写作的基石,提升词汇量可以丰富孩子的表达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进行词汇的积累,帮助孩子掌握更多的词汇。

四、多练习写作写作是一种技能,只有不断练习才能提高。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每天写一篇短文,或者参加写作班等活动,提供反馈和指导。

五、培养逻辑思维写作需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能够将观点有条理地呈现出来。

家长可以通过开展逻辑思维游戏、阅读逻辑思维训练的书籍等方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注重写作过程写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注重写作过程和思维的整理能帮助孩子提高写作的素质。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先进行素材收集,然后展开头脑风暴,最后进行写作。

七、培养创新能力写作需要有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孩子写出更具创意的作品。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进行观察和思考,在写作中展示自己的独特见解。

八、学会修改和润色写作不仅仅是一次性的产出,还需要反复修改和润色。

家长可以教孩子学会审查自己的写作作品,提出修改建议,并帮助他们进行润色,使作品更加优秀。

九、多样化的写作题材让孩子写不同类型的作文,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可以培养他们不同的写作技巧和风格。

家长可以提供不同的写作题材和素材,拓宽孩子的写作视野。

十、鼓励赏析他人作品让孩子阅读和欣赏其他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同时也能够学习到其他优秀作品中的写作技巧和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这是今后能否更好成长的关键。

学生创新意识依赖于教育和培养。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体现,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其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当前作文教学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会学生感悟生活
教会学生感悟生活,是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基础。

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自然界中,天地宇宙、山水花木、飞禽走兽,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是写作的题材。

告诉学生观察不是泛泛地“看看”,而是仔细地“审视”,要投入,切忌走马观花,同时还要注意边观察边思考,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在教学中,我经常布置学生课余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积累写作素材。

上写作指导课时,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告诉我:有观察人物的、有观察景色的,更有甚者,竟然有学生观察了不同人物吵架的情形,如婆媳吵架、夫妻吵架、同事吵架等等,并且将这些人物吵架的不同写了下来。

我还曾多次带领学生观察“晨雾”、“日出”、“校园景色”等,边看边指导,学生边看边听边写,不少学生的观察笔记写的生动形象,特色鲜明。

其次,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活动的同时,还应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通过广泛阅读,从古今中外优秀的文艺作品中汲取到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作文素材。

这样,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学生也从中体会了名人大家是如何观察事物、感悟生活的。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参与实践、观察社会的机会,让他们在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获取鲜活的写作材料。

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鱼塘,帮助父母做家务,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主持人大赛”等。

通过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提高了,对生活的理解、感悟也逐渐深了,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就有新鲜东西产生了。

二、注重训练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个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最活跃、最生动、最奇特、最富于生命力。

因此,要想使学生写出有独到见解、有新意的文章,必须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把思维训练放在重要地位。

如在指导学生进行议论写作时,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等创新思
维的训练,尤其是对发散思维的三种形式——多向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进行了系列训练,从思维方法指导到迁移练习,做到有计划、有安排,逐步提高。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大多数学生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想像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通过续写、改写、扩写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
学生作文需要鼓励和帮助,特别是老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创新精神。

首先要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

我们应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功的体验,而这种成功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

我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改革作文评改过程,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实践创新。

采取“互批自改”的方式,即在学习小组内互相批阅,写下眉批、总批及修改建议。

然后,学生根据别人的批语自主修改。

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过程是再学习、再创造的过程,促进了自我积累、自我表达、自我修改能力的提高。

在实践中,学生拓展了视野,懂得了怎样修改润色才能写出好作文,尝到了成功的甜头。

二是编写班级优秀作文选,把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作文编入,发给学生和家长留念,让学生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赞扬声中得到力量,激起强大的创作动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不同,同一事物,他们的认识也不一样,因此,表达的方式和技巧也有差异。

在教学中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学生框死,要让学生有自己独立的作文思路和表达方式,一旦发现学生习作有新意就加以肯定和鼓励。

对于那些作文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启发引导,尤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这样才能开发思维能力,激发创作积极性。

总之,学会感悟生活是基础,训练创新思维是重点,激发创作动力是关键。

我在教学中正是按照这几点要求具体操作的,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