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星星合唱队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星星的合唱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星星的合唱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星星的合唱队》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章内容,主要围绕“位置”的概念展开。
本章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以及相对位置的判断。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位置的基本经验,对上、下、左、右等位置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相对位置的判断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位置概念,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相对位置。
2.难点:对相对位置的判断,特别是在复杂情境下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观察操作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模型、位置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如小卡片、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角色的位置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组物体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位置。
引导学生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汇描述位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位置判断游戏,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星星的合唱队》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星星的合唱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星星的合唱队》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数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以星星的合唱队为线索,引导学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教材的编写中,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数的排列规律。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数的顺序和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数的排列规律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掌握数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掌握数的排列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的排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星星的合唱队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并掌握数的排列规律。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的排列规律解决问题。
4.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现身边的数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认知。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数的排列规律。
可以设计一个星星的合唱队的图案,将数的排列规律以图示的形式展示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星星合唱队》

· 52 - 9
43
43 + 15 58
1
2
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要知道阿姨 多少岁?要 先求出叔叔 多少岁?
29-5= 24(岁) 8+24= 32(岁)
答:阿姨今年32岁。
8+29-5= 32(岁) 8 37 + 219 - 5 37 32
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75-46+12= 41 (本) 46-12=34(本) 75 29 75-34= 41(本) - 4 6 + 11 2 29 41 答:图书角现有41本书。
星
星
合
唱
队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加与减
加减混合
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走9人,新加入15人,9<15,所以加入的 比离开的人数多,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 了。
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15-9=6(人) 52+6=58(人)
52-9+15= 58(人)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答:还剩下12个易拉罐。75-63= 12(个)
4.机灵狗有多少张画片?
45-16 56 (张) +27= 27-16= 11(张) 45 29 45+11= 56(张) - 16 + 21 7 答:机灵狗有56张画片。 2 9 56
5.商店里原来有 89 台电脑,卖出去35 台后,
又运进 18 台, 现在商店里有多少台电脑?
(1)前两次比赛结束时,小聪共跳 下,小亮共跳 (2。
(3)小亮获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总数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请小朋友们谈一谈今 天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星星合唱队》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星星合唱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星星合唱队》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图形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以星星合唱队为例,让学生观察星星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图形和排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用语言表达图形排列规律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对于发现和探究问题的兴趣浓厚,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发现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和表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用语言准确表达图形排列规律,以及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表达。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星星卡片等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星星合唱队为例,引导学生观察星星的排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图形排列规律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和表达图形排列规律。
3.实例讲解:通过星星合唱队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图形排列规律的应用。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发现和表达更多的图形排列规律。
5.总结规律:引导学生用语言总结图形排列规律,并进行归纳和提炼。
6.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星星合唱队》精品课件

58
答:合唱队有58人。
新知讲解
做一做
淘气今年8岁,阿姨呢?
我比你大29岁。
我比叔叔小5岁。
你会做吗?
新知讲解
做一做 淘气今年8岁,阿姨今年多少岁?
小组合作:说说你的想法。
新知讲解
做一做
淘气今年8岁,阿姨今年多少岁?
方法一:
再先相求求差阿淘多姨气少今和 岁年阿 。多姨少岁。
29-5= 24(岁 )
23+19=42(张) 42-14=28(张)
答:小英有28张邮票。
巩固提高
做一做。
3.小李有23张邮票,小平的邮票比小李多19张,小英 的邮票比小平少14张。他们三人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把他们三个人的邮票都加在 一起,就是邮票的总张数。
23+42+28= 93(张)
23
65
+4 2 65
+2 8 1 93
新知讲解
做一做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方法一: 再求先合求唱比原队现来在多有了多少人。
15-9=6(人) 52+6=58(人)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新知讲解
做一做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方法二:
先再求求毕加业入91人5后人合后唱合队唱 有队多有少多人少。人。
52-.9=43(人 ) 52 -9
43
43+15=58(人)
做一做。
3.小李有23张邮票,小平的邮票比小李多19张,小英的邮票比小平 少14张。小英有多少张邮票?他们三人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合作(3分钟)
巩固提高
做一做。
3.小李有23张邮票,小平的邮票比小李多19张,小 英的邮票比小平少14张。小英有多少张邮票?
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 第3课时 星星合唱队 北师大版(12张)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 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 加入15人。
说一说,合唱队人数比之前多了还是少了?
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 的人数多,所以……
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 多
二、自主探究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15-9=6 52+6=58(人)
52-9+15= 58(人)
说一说,再列式。
8+29=37(岁) 37-5=32(岁) 答:阿姨32岁。
数学二年级
加与减
第3课时 星星合唱队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39+23+30 =62+30 =92
75-27-35 =48-35 =13
2.口算。
20+9-5= 24
59-9+16=
66
前面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运算,今天我们继续 探究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星星合唱团
谁能结合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 化?
75-46=29(本) 29+12=41(本)
答:图书馆现有41本书。
三、巩固练习 1.
56-27+19=48(人) 48<56
答:车上人数比之前少了。现在车上有48人。
2.填一填。
94
52
79
60
四、课堂小结
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你是否掌握了? 还有什么疑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星星合唱队》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星星合唱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星星合唱队》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围绕认识星星、排列星星、数星星等主题展开。
本章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空间观念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巩固基础知识的问题,也有培养思维能力的拓展问题,适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简单的数学运算和概念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思考来培养。
此外,学生对星星这一主题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以星星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数星星,认识星星的形状和排列方式,能够用数数和画图的方法表示星星的数量和排列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数数能力、空间观念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数星星,认识星星的形状和排列方式,能够用数数和画图的方法表示星星的数量和排列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数数能力、空间观念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
2.游戏教学法:通过星星接龙、星星分类等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与同伴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
4.直观教具:使用星星模型、星星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理解星星的形状和排列方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星星合唱队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星星的合唱队》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星星的合唱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星星的合唱队》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星星的合唱队这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
但是,对于加减法运算,学生可能还不是很熟悉,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发展,可以通过观察星星的合唱队的故事,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星星的合唱队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星星的合唱队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观察和分析:学生观察星星的合唱队的故事,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讲解和演示:教师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
4.练习和应用:学生进行练习,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和反思: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加减法运算规律1.加法:两个数相加,结果为和。
2.减法:两个数相减,结果为差。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和课堂表现来进行。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和分析能力得到提高,课堂表现积极,则为达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