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

合集下载

射频热凝盘内多点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射频热凝盘内多点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包括缓解症状 、 改善 运动耐力 , 提高生活质量[ 3 1 。胆碱能药物
总之 ,我们认 为噻托溴胺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稳 定
期C O P D患者具有临床症状改善显著 , 肺功能 、 血气分 析改 善
通过其竞争性 拮抗 M受体 , 抑制 副交感神经 活性 , 促 进支气
管平滑肌舒张 , 起 到舒 张支气管作用 。噻托溴胺 是一种新型 抗胆碱能药物 , 选择性作 用于气道平滑肌 M1 、 M3受体 , 具有 强大持久 的支气管扩张 和保 护作 用[ 4 1 。沙美 特罗替卡松是长
联合应用作用于支气管痉挛 和气 道炎症的不 同环节 , 具有相
互协 同作用。 近年来研 究表明 , C O P D进展 的患者可应用 “ 三联疗法 ” ,
肺 疾病稳定期治疗的一线基础药物[ J 1 _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 志 ,
2 0 1 3 . 3 6 ( 9 ) : 7 1 5 . 7 1 7 .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 , 多发病 , 严重影 响
患者 的: 【 作和生活水平 , 射频 热凝 是 目前常用 的一种介入 治 疗方法 。我院 自2 0 1 1 年6 月至 2 0 1 3 年 6月采用射频热凝 盘 内多点消融方法治疗腰 椎间盘突 出症患者 8 2例 ,取得较好 的临床疗效 , 现报告如下。

7 5 4・
实用 医技杂志 2 0 1 4年 7 月第 2 1 卷第 7 期 J o u na r l 0 f P r a c t i c a l M e d i c a l T e c h n i q u e s , J u l v 2 0 1 4 , V 0 1 . 2 1 , N 0 . 7
b a s e d i n t e g r a t e d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f o r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o f

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热凝消融术术后护理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热凝消融术术后护理进展
1 术 后 的护 理
1 . 5 疼痛 护 理
钟 玉 菊 发 现 , 肢 体 语 言 如 抚 触 等 增加 患 者安 全
感。 邱 安春 I l l 认为, 腰 背 部 疼 痛 是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患 者 最 常 见 、 最
突 出的 症 状 , 严 重 影 响 其精 神状 态 。 因此 , 护 理 人 员 在操 作 过 程 中
量, 一 可增 加 腰 椎 活 动度 , 二 可 增 加腰 脊柱 的稳 定 性 。 五 点 式 腰 背 肌 功能 锻 炼 法 : 患者 术 后 3 ~ 7 天, 卧于硬板床上 , 用头、 双脚 、 双 肘
五点支撑 , 将臀 、 腰部抬起 , 尽量抬 高 , 保持 1 O 秒; l 周后练习三点
动, 能 有效 防止 神 经 根 粘 连 。 因此 术 后 1 — 3 天 指 导 患 者 卧床 休 息 ,
床上做直腿抬高运动及双下肢屈伸运动 , 以主动运动为主 , 被动
运动为辅 , 直腿 抬 高3 0 。 保持时间l 0 秒 为适 宜 , 以不 劳 累为 度 。 2 . 2 第 二 阶段 赵 珂 等 旧发 现 , 腰 背 肌 功 能 锻炼 , 增 强 腰 背 肌 力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是 临 床 上 的常 见 病 、 多 发病 , 主 要 表 现 为腰 痛、 下肢放射痛 、 下 肢 感 觉 及 运 动功 能减 弱 、 会阴部麻木刺痛 , 排
尿无力 , 排便失禁等症状 , 给 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1 ] 。 治疗该病 的 方法 很 多 , 目前 采 取 的治 疗 方 法 有药 物 治疗 、 物 理 治疗 、 手 法 复
中 图分 类号 : R 4 7 3 . 6
文 献 标识 码 : A

射频热凝技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射频热凝技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郭云飞,王新文,杨婷,等 .MSCTA 三维重建诊断 颅内动脉瘤与 DSA 的一致性研究[J]. 中国 CT 和 MRI 杂志,2020,18(4):1-3. [2]冯峰 . 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 应用价值[J]. 中国基层医药,2018,25(13):1681-1684. [3]朱金奇,朱炎 . 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 瘤诊断的应用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5): 808-810. [4]乔洪涛 . 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 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医药论坛杂志,2017,38(5): 168-170.
①微创性、可重复操作、诱发并发症概率小,适 用于病情危重、身体状况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配合 度不高的患者。
②后处理功能强,所得图像有立体性、可旋转的 特点,能将动脉瘤解剖结构立体呈现出来,减小受血 管重叠的影响程度。
③能明确动脉瘤所在位置以及其与四周组织结 构的关系,充分借助计算机模拟手术入路,对临床治 疗方案的选择可提供有效参考。
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与观察组 的差异(P>0.05);在接受治疗 1 周和 4 周后,观察组患
患者一般资料不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因此本 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
研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学意义,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评分对比详见表 1。
患 者 年 龄 区 间 为 24~72 岁 ,平 均 年 龄 为(42.8±5.4)
2 结果
岁;在对照组中,共有男性患者 36 例和女性患者 34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评分对比
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 23~71 岁,平均年龄为(43.4±

双针ASA-603T射频热凝器穿通式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双针ASA-603T射频热凝器穿通式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双针ASA-603T射频热凝器穿通式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各种微创治疗方法如臭氧髓核氧化术、射频热凝髓核消融术,臭氧与射频的联合以及与激光治疗的联合等已在临床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但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复杂,单一的微创治疗方法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获得更好的疗效,通常需要将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

我们于2010年1月—12月对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微创介入手术,其中60例行CT引导下行靶点射频热凝加双针穿刺穿通式臭氧注射治疗,58例行单纯靶点射频热凝治疗,结果靶点射频加双针穿刺穿通式臭氧注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实验组(A组)男35例,女25例,病程1周—2年。

本组中L3/4间盘突出者8例,L4/5间盘突出者30例,L5/S1间盘突出者12例,L4/5和L5/S1 2个间盘突出者10例,其余为1个间盘突出,共70个间盘接受治疗。

对照组(B组)男33例,女25例,病程1周—2年,本组中L3/4间盘突出者6例,L4/5间盘突出者28例,L5/S1间盘突出者15例,L4/5和L5/S1 2个间盘突出者11例,其余为1个间盘突出,共71个间盘接受治疗。

所有病例经临床诊断并经CT或MRI证实。

A组60例患者共70 个椎间盘接受治疗,B组58例患者共71个间盘接受治疗。

A、B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治疗前疼痛评分和治疗时间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术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查血、尿常规、心电图、凝血四项、电解质以及肝肾功能,进行术前评估。

同时术前0.5h给予咪唑唑仑5mg,阿托品0.5mg肌注。

同时术前开通静脉通道。

术式采用Lu W等[4]介绍的小关节内侧缘入路以及安全三角入路。

患者取俯卧位,腹下垫一薄枕。

CT下行病变椎间隙定位,在皮肤上用记号笔标记穿刺进针点。

射频热凝术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射频热凝术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射频热凝术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作者:马森王上增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26期马森1 王上增2(1.河南省南召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南召 474650; 2.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郑州450002)【摘要】目的探讨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4年8月至2009年10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60例患者,行射频靶点热凝口及口服中药治疗。

术后1周,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与术前进行比较,并进行改良的MacNab评分。

结果随访7~14个月,平均9个月,治疗后1周,6个月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评分高,改善率高。

结论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良,但应掌握适应证,精准定位射频靶点,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操作简单、费用较低的最新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

【关键词】射频靶点热凝术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9(b)-0183-02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高,多发生于青壮年,症状严重。

卧床、牵引、理疗、按摩、针灸、药物等保守治疗是被公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远期疗效均不理想。

微创治疗因痛苦小,安全性高,疗效肯定等优点,所以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如射频消融术[1]、胶原酶溶盘术[2]、椎间盘镜,激光减压及臭氧注射术等。

采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后内服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

本院从2004年8月至2009年10月采用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患者,男39例,女21例,年龄20~64岁,平均43.6岁。

病史20d~8年,平均1.6年。

所有病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分型:后外侧型42例,中央型18例。

单节段突出44例,其中L4-5突出36例,L5~S1突出8例,双节段L4-5、L5-S1突出16例,共76个椎间盘。

自拟射频热凝消融方法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观察

自拟射频热凝消融方法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观察
术期用二代头孢类抗生素 1天 , 术后 给予 甘露醇 15 、 1 2 ml每 2小时 ~1 次/日静滴 1

术方法微创 治疗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 探讨分
析 临床 使 用 方 法 及 疗 效 、 全 性 。 方 法 : 安
瘤等腰部病变 、 脊髓栓 系等椎管 内其 他病 灶或异 常, 确定椎 间盘 髓核病 变与临床表
据 患者 不同症状 、 体征 、 病程 、 影像 学表现 采 用不 同穿刺路 径、 同规律 变化温度 治 不 疗 则会 达到并发 痘少、 满意疗效 。
关键词 腰椎 间盘 突出症 自拟射 频热
凝 消融 方 法 热 凝 温 度 规 律 变 化 周 期
微 创 手 术 皮肤皮下用 04 .%利多卡 因 1 5 l — m 浸润
运动 , 尤其拇趾 背伸力量 。绝 对平 卧床 3

5天后腰 围保 护下 有 限允许 坐 位进 食

要 目的 : 用 自拟 射 频 热 凝 消融 手 应
出、 或脱 出髓核压 迫硬 膜囊 或神经 根 、 椎
间 孔 部 位 。核 磁 检 查 同 时 排 外 其 他 如 肿
和下床入厕 , 但尽 可能 平 卧床休 养 , 围手
麻醉成功后 , C型臂各 向监视 引导 下 , 在
图 1 患 者 男 ,1岁 。4 L 3 L / 5间盘 突 出
自突 出侧侧 隐窝 ( 关节 内侧缘 , 组 1 小 本
例用侧方神经根 出 口人路 , 2例采用 联合 入路 ) 入路进 射频穿 刺针 , 至术 前确 定靶 点 一腰椎 问盘髓核 突 出 中心 位置 。广 泛 膨 出、 突出问盘髓 核组织块较大或脱 出至
外侧型小关节 内侧 和侧 方神 经根 出 口各 穿 I针。C型臂 监视 引 导证 实针 尖 准确

探讨射频热凝技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探讨射频热凝技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探讨射频热凝技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4-07-30T15:37:48.7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李贵华[导读] 并且具有治疗风险小、创伤小、不破坏脊椎的稳定性、并发症少、见效快的优势,所以在临床上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李贵华(贵阳中医一附院骨伤科一病区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目的:探究射频热凝技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6月在我院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00例,分别利用射频热凝技术和常规保守治疗,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保守组和微创组,每组各50例患者。

结果:保守组有效率为94%,治愈率为26%,微创组有效率为96%,治愈率为80%。

比较可知微创组治疗效果比保守组治疗效果更好。

结论:射频热凝技术对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有治疗风险小、创伤小、见效快的优势,在临床上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射频热凝技术颈腰椎间盘突出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209-01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微创手术更普遍的应用到临床治疗上。

对于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方法多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对病症治疗缓慢,并且易复发,而手术治疗则危险性较高,并且预后不理想。

对此,微创手术办法优点显著,治疗颈椎、腰椎的常规微创办法有椎间盘经皮切吸、椎间盘经皮激光减压术、激光、臭氧、等离子刀、射频热凝等技术。

本文就射频热凝技术比较常规保守治疗方法进行疗效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数据是从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抽取的患有颈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10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0例。

100例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在27~78岁,平均年龄47.5岁,患者均通过临床症状、CT或MRI结果确诊患有颈、腰椎间盘突出,平均患有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病程12年,最短病程3个月,最长病程33年。

双极脉冲射频热凝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双极脉冲射频热凝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v e r t e b r a l d i s c h e r n i a t i o n .M e t h o d s Ei g h t e e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p a i n d u e t o s p i n a l c a n a l s t e n o s i s c a u s e d b y l u mb a r i n t e r v e r t e b r a l d i s c he r n i a t i o n we r e t r e a t e d wi t h c o mb i n e d t h e r a p y o f i n t r a d i s c a l b i p o l a r p u l s e d
Ef f i c a c y o f b i p o l a r p u l s e d r a d i o f r e q u e n c y c o mb i n e d wi t h me d i c a l o z o n e i n j e c t i o n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刘琳 林 明奎 黄 霞 林 霞
【 摘要】 目 的 观 察 双 极 脉 冲 射 频 热 凝 术 联 合 医 用 三 氧 注 射 治 疗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所 致 腰 椎 管 狭
窄 症 的 临 床 疗 效 。方 法 针 对 腰 椎 间盘 突 出 致 腰 椎 管 狭 窄 症 患 者 l 8例 , 进 行 双 极 脉 冲 射 频 热 凝 加 医用 三 氧 注 射 术 , 于术 前 与 术后 不 同 时 点 记 录 患 者 疼 痛 评 分 与 疗 效 。结 果 与 术 前 相 比 , 术后 1 个 月、 6个 月、 1 2个 月 时 V AS均 降 低 ( P <0 . 0 5 ) , 患 者完全 缓解率 分别达 5 o ( 9 / 1 8例 ) 、8 3 . 3 ( 1 5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江苏省如皋市2006年度社会发展计划项目(编号:
20064341)
作者单位:226500
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腰痛病之一,由于保守治疗疗效和适应范围有限,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盘内切吸术和盘外溶解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越来越被患者所接收,近10年来,逐步形成了盘内减压术和盘外溶解术两个发展方向[1],但双极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少见报道,我院于2006年3月至2008年4月对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32例采用双极射频热凝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3月至2008年4月间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4例,男40例,女24例,年龄22~65岁,平均45岁。

其中L 3/4椎间盘突出5例,L 4/5椎间盘突出32例,L 5/S 1椎间盘突出40例。

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极射频热凝术,观察组:采用双极射频热凝术),每组各32例。

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神经根刺激症状,伴有或不伴有腰部疼痛,经CT 或MRI 检查确诊,排除突出物钙化、脱垂、巨块型和椎管骨性狭窄的患者。

1.2方法
1.2.1单极射频热凝术和双极射频热凝术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卧于CT 检查床上,腹部垫一圆柱形软枕,使腰背平直,根据CT 或MRI 片,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确定单极射频热凝靶点,用直尺测量该靶点距偏向突出一侧椎体最外缘延长线的垂直长度,计算出该长度与椎体最大横径的比例并记录。

目测靶点在上下椎体间的位置,术中在标准正侧位调整穿刺针尖的位置且测量针尖距偏向突出一侧椎体最外缘延长线的垂直长度及椎体最大横径的距离并计算,如与术前CT 或MRI 测量计算所得比例一致即为精确的左
右及上下位置。

所用穿刺针工作端的长度乘以2(即纺锤形毁损球的长度)减去突出物的大小就是垂直进入椎间隙的深度,例如:椎间盘突出距椎体后缘0.7cm ,用工作端是0.5cm 长度的穿刺针治疗温度90℃,时间60s ,椎间盘阻抗200Ω左右时纺锤形损毁球的长度约0.5cm ×2,进入椎间隙深度则是0.5cm ×2-0.7cm =0.3cm 。

对由于患者髂骨高及其它解剖原因经安全三角与侧隐窝入路、穿刺针均不能到达L 5/S 1靶点椎间盘,急性期患者不能耐受侧隐窝入路穿刺的,我们采取在髂骨翼克氏针钻孔的方法,避免了长时间盲目试探穿刺损伤神经血管及穿刺失败,缩短了手术时间,根据设计的穿刺途径在CT 机定位下采用加拿大DTI 公司生产的OWL 射频治疗仪,将射频穿刺针经安全三角或侧隐窝入路刺入靶点,先用50Hz 感觉测试,2Hz 运动觉测试,确认无神经根刺激症状后,单极射频热凝术组依次用50℃、60℃、70℃各治疗30s ,80℃各治疗60s ,通常可以复制出原腰腿疼痛部位的温热感,如果没有原腰腿疼痛部位的温热感,再次调整穿刺针的深度和方向,如果这时患者下肢神经根分布区有发烫感,则将穿刺针再入约0.2cm ,用90℃治疗3个周期,94℃3个周期,每周期60s 。

椎间盘突出超过0.5cm 者,靶点治疗完毕后,再刺入约0.5cm 继续做94℃治疗3个周期,对椎间盘突出横径大于1.0cm 的设计2个或2个以上靶点,2个靶点之间相距约0.5cm 或0.5cm 以上。

双极射频热凝术组的第一根射频穿刺针的靶点定位同单极射频热凝术组,第二根穿刺针经健侧安全三角进入椎间盘内,经CT 确认两穿刺针前端距离不超过1.0cm ,对中央型突出和L 5/S 1椎间盘突出者两穿刺针经双侧侧隐窝垂直穿刺,经感觉、运动测试无误后,给予80℃120s ,90℃120s 各两次连续射频治疗。

1.2.2术后处理术后患者相对卧床24h ,绝对卧床6h ,给予3d 的脱水、抗感染治疗。

术后1个月开始逐步加强腰背肌锻炼,3个月内避免负重、久坐、久
双极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
杨小林
卢弘栩吕艳蓉孙玉峰褚雪峰马晓梅


目的:观察双极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4
月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收住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分为单极射频热凝术组(对照组)和双极射频热凝术组(观察组),随访患者于治疗后7、30和180d 的改良MacNab 评分状况。

结果:两组治疗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在术后180d 的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双极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近期疗效明显。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双极;
射频
·临床总结·
3
讨论
射频热凝术是近几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方法之一,它是利用射频电极在椎间盘内形成射频电场,在工作端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3],一方面使维持胶原蛋白三维结构的共价键断裂,从而使胶原蛋白固缩,体积缩小,盘内压力减小,另一方面可使伸入纤维环内层的伤害感受器消融并阻止神经长入,减少椎间盘退变组织对神经的刺激[4]。

我们应用靶点定位使其致病部分的髓核变性、凝固、收缩,减少体积,解除压迫以提高疗效,但由于单极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术射频针的工作端在突出物内,使其在椎间盘内的作用范围受限,有时减压不彻底,致使突出物回纳不全,远期疗效欠佳,该组在术后180d 的优秀率仅为56.25%,与双极射频热凝术组比较有差异显著意义。

朱玲等[5]的双极射频体外实验观察表明,在双电极模式中,电流变化先在两个电极针之间传导,从而形成了高电流,在单极模式下,热量会向射频的各个方向播散,在双极模式中,热量集聚在两个电极之间,一侧电极的热量被另一侧电极挡回,这样热量局限在两根电极之间,产生了比单极射频更高、更集中的热量。

我们在CT 定位下,使一根电极针位于突出物内,另一根从健侧进入椎间盘内,并且保证两根射频针的前端间距小于1.0cm ,与朱玲等[5]的实验研究相吻合,双极射频热凝术在两电极工作端之间形成线性毁损灶,其中靶点内的电极作为射频电极,与另一工作电极形成电流回路,扩大了热凝毁损范围,使胶原蛋
白最大限度的固缩,盘内压力明显减小,突出物明显回纳,同时使伸入纤维环内层的伤害感受器消融更彻底[6],与单极射频比较,近远期疗效明显,复发率低,本研究观察组在术后180d 的优秀率为81.25%,优良率为93.75%,双极射频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关键在于两根电极针在椎间盘内的位置关系,我们的研究表明,只要两根电极针工作端之间的距离小于1.0cm ,就能产生满意的毁损范围,对于中央型突出,我们经双侧侧隐窝垂直进针,充分利用双极射频热凝范围广的优势,提高了疗效,所有治疗均在CT 定位下进行,创伤小,安全有效。

4
参考文献
张帆.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综述[J ].实用医技杂志,2007,
14(11):1498-1499.
王达建,张雷,王新敏,等.小关节内侧缘注射臭氧与胶原酶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 ].实用疼痛学杂志,2007,3(1):22-
27.林泓怡,林建,韩真,等.盘内射频热凝联合盘外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6):365-366.徐晖,邓德礼,肖立军,等.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临床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
2301-2303.朱玲,陈磊,胡兵.新型双极射频消融的体外实验观察[J ].声学技术,2004,23(3):82-83.
傅志俭,谢珺田,宋文阁,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J ].实用疼痛学杂志,2005,1(2):98-104.
(收稿:2008-04-08
编辑:宋妮妮)
[1][2]
[3]
[4]
[5][6]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随访时间点
7d 30d 180d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
例数
323232323232

242522261826

5664114

214232

100000
优秀率(%)
75.0078.1368.7581.2556.2581.25*
优良率(%)
90.6396.8887.5093.7590.6393.75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站和剧烈运动。

1.2.3临床疗效评定采用单盲法,即进行随访和疗效评价的人员不知道患者接受了何种治疗。

采用改良MacNab 评价法[2]:优为症状消失,工作和运动完全恢复,复查CT 或MRI 显示突出物消失;良为偶有腰部不适及下肢疼痛,工作无限制,一般不做特殊治疗,复查CT 或MRI 显示突出物消失或明显减小;可为仍有腰部不适及下肢疼痛,但症状明显减轻,工作受限制,复查CT 或MRI 显示突出物变小;差为症状、体征无改变,复查CT 或MRI 与原检查相比无明显改变,需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随访患者在治疗后7、30和
180d 的评分状况。

1.2.4统计学处理
所有等级数据资料比较采用频
数表资料秩和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7d 单极射频热凝术组1例疗效较差,与其过早剧烈运动有关,术后30d 双极射频热凝术组2例疗效评定为可,经腰椎CT 检查由于出现新间隙的椎间盘突出引起腰部疼痛,术后180d 两组优良率虽无显著差异,但双极射频热凝术组优秀率明显高于单极射频热凝术组。

术后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