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浙G17-89砖墙承重多层房屋结构抗震构造节点详图-25页.ppt

合集下载

图集

图集
GB50153-92
126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GBJ2-86
127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50001-2001
128
建筑制图标准
GB/T50104-2001
12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50123-99
13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4
131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
JGJ125-1999
213
浙江省安装工程预算定额(2003版)第六册工业管道工程
214
浙江省安装工程预算定额(2003版)第七册消防设备安装工程
215
浙江省安装工程预算定额(2003版)第八册给排水采暖燃气工程
216
浙江省安装工程预算定额(2003版)第九册通风空调工程
217
浙江省安装工程预算定额(2003版)第十册自动化控制仪表安装工程
JGJ123-2000
151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7107-2002
15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153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104-97
154
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
CJ/T174-2003
15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56
电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57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68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
169
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
170
现行建筑结构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
171
简明装饰施工与质量评定手册
172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手册

【优文档】框架剪力墙抗震构造措施PPTPPT

【优文档】框架剪力墙抗震构造措施PPTPPT

通箍筋外宜另设斜向交叉构造钢筋。顶层连梁的纵向钢 (6)抗震墙墙肢长度大于墙厚的3倍时,箍筋应沿全高加密。
①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
顶层连梁的纵向钢筋锚固范围内,应设置箍筋。
((82) )洞抗口震补墙筋强的构截锚造面尺固寸应范满足围表或内表的,要求应设置箍筋。见图◆。
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应符合图◆所示要求。
(8)洞口补强构造 ①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
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应符合图◆所示要求。
钢筋直径≥8mm,同时≤墙厚/10,间距应≤300mm。
① 抗震墙结构,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
② 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筋的直径不宜大于墙厚 的1/10。
(4)房屋顶层抗震墙以及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 电梯间抗震墙,端开间的纵向抗震墙、端山墙的水平 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5%,钢筋间 距不应大于200mm,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且不应大于 墙肢截面厚度的1/10。
(5)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应 符合下列要求:
① 抗震墙结构,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
及相邻的上一层,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墙肢底截面 的轴压比较小时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② 一、二级抗震墙的其它部位和三、四级抗震墙, 均应按图◆阴影线部位设置边缘构件。
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应 符合图◆所示要求。
① 抗震墙结构,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 25%,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且不应大于墙肢截面厚度的1/10。 ① 抗震墙结构,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 ① 抗震墙结构,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 四级抗震墙不应小于0. ①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 钢筋直径≥8mm,同时≤墙厚/10,间距应≤300mm。 顶层连梁的纵向钢筋锚固范围内,应设置箍筋。 ② 一、二级抗震墙的其它部位和三、四级抗震墙,均应按图◆阴影线部位设置边缘构件。 顶层连梁的纵向钢筋锚固范围内,应设置箍筋。 抗震墙的截面厚度应符合表或表的要求。 (2)抗震墙的截面尺寸应满足表或表的要求 (6)抗震墙墙肢长度大于墙厚的3倍时,箍筋应沿全高加密。 (1)抗震墙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①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制图结构施工图识读PPT课件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制图结构施工图识读PPT课件
第9页/共56页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养护硬化后的得到的一种人工石料。它抗压性强,抗拉性 差
钢筋具有良好的抗拉性能。 将钢筋和混凝土结合在一起,成为建筑的主要结构构件材料。基于以下的条件: 1. 发挥材料受力的互补性能。根据构件的受力情况,在受拉区域加入一定数量的钢筋,由钢筋承担拉力,混凝土
第30页/共56页
第31页/共56页
第32页/共56页
第33页/共56页
第34页/共56页
五、基础
基础是指建筑物的地下部分,与地基接触的受力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地基是承受 建筑荷载的土体或岩体。决定基础形式的因素包括:上部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和地基条件等。 从基础形式来分: 房屋采用混合结构,上部由墙承重的,则基础就做成长条形的墙下基础,称为条形基础。 房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由柱子承重,则基础做成呈方形或矩形的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是把墙或柱的荷载侧向扩展到浅层地基,以满足建筑对于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第11页/共56页
一、钢筋混凝土柱
钢筋混凝土柱内钢筋主要为竖向通长钢筋,在柱子角部的钢筋称为角筋,断面b边中部筋和h边中部筋。 在柱内沿竖向间距为100mm或200mm的钢筋称为箍筋,将柱内竖向钢筋固定,形成空间骨架。 根据柱径的大小,有时会需要同间距设置拉筋。 柱保护层厚度根据设计,保护层厚度结构断面制图时,一般画作25mm。
第35页/共56页
第36页/共56页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按照基础形状分为阶形基础和坡形基础两种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按照基础横断面形状同样可分为阶形基础和坡形基础两种。
第37页/共56页
第38页/共56页

村镇房屋抗震构造实用图示

村镇房屋抗震构造实用图示

村镇房屋抗震构造实用图示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二〇一七年五月前言新修订的国家标准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以下简称:新版《区划图》)已于2016年6月1日起执行。

根据新版《区划图》,我省的地震动参数有了明显的提高:消除了0.05g以下的不设防区,0.10g地区的面积有所增加,涉及杭州、宁波、嘉兴和舟山四个市。

为了有效贯彻实施新版《区划图》、指导浙江省内村镇房屋的抗震建设,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和浙江省建设工程抗震技术委员会共同主编了《浙江省村镇居住建筑抗震设计技术导则》。

为推进《导则》在浙江省内村镇房屋建设中的应用,特编制了《村镇房屋抗震构造实用图示》,对《导则》中的部分条款进行图示说明和解释。

《村镇房屋抗震构造实用图示》的具体解释工作由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深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与岩土工程研究室,《村镇房屋抗震构造实用图示》编制组(地址:杭州市安吉路18号,邮编310006,E-mail:1125997382 @)。

主要编写人:益德清刘兴旺周永明马少俊袁静李冰河冯武强周平槐目录2 一般规定 (1)2.1 建筑设计与结构体系 (1)2.2地震作用 (3)3 选址、地基和基础 (4)3.1 选址 (4)3.2 地基和基础 (5)4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 (7)4.1 一般规定 (7)4.2 构造要求 (9)5 砌体结构房屋 (11)5.1 一般规定 (11)5.2 构造要求 (17)6 其他结构体系 (26)6.2 生土结构 (26)6.4 木结构 (27)。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PPT课件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PPT课件
力、保证房屋的整体性。对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 楼、屋盖,应符合下列要求。
━1)现浇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20mm;装配 式楼板或屋面板,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 ,伸进内墙的长度 不应小于10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
━2)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 圈梁拉结;
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骨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 ━④ 抗震墙的边缘构件符合《抗规》要求。
第21页/共25页
4.1.2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2)底层采用普通砖抗震墙
━① 墙厚不应小于240mm,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应先砌墙后 浇框架。
━② 沿框架柱每隔500mm配置2Φ6拉结钢筋,并沿砖墙全长设置;在墙体 半高处尚应设置与框架柱相连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第18页/共25页
4.1.2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② 过渡层构造柱的纵向钢筋,7度时不宜少于4Φ16, 8度时不宜少于6Φ16。一般情况下,底层框架砖房的 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锚固在底层框架柱内,钢筋锚固长度 不小于35d。当构造柱的纵向钢筋锚固在框架梁内时, 满足锚固长度还应对框架梁相应位置作适当加强。
第2页/共25页
4.1.2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第3页/共25页
4.1.2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 应力集中的部位。
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 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
①墙体的两端。 ②较大洞口的两侧。 ③房屋纵横墙交界处。 ④ 构 造 柱 的 间 距 , 当 按 组 合 墙 考 虑 构 造 柱 受 力 时 , 或 考 虑

多层砌体抗震构造措施规范标准[详]

多层砌体抗震构造措施规范标准[详]

7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7.1 一般规定7.1.1 本章适用于普通砖(包括烧结、蒸压、混凝土普通砖)、多孔砖(包括烧结、混凝土多孔砖)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底层或底部两层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

注:1 采用非黏土的烧结砖、蒸压砖、混凝土砖的砌体房屋,块体的材料性能应有可靠的试验数据;当本章未作具体规定时,可按本章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相应规定执行;2 本章中“小砌块”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简称;3 非空旷的单层砌体房屋,可按本章规定的原则进行抗震设计。

7.1.2 多层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7.1.2的规定。

表7.1.2 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房屋类型最小抗震墙厚度(mm)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6 7 8 90.05g 0.10g 0.15g 0.20g 0.30g 0.40g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多层砌体普通砖240 21 7 21 7 21 7 18 6 15 5 12 4 多孔砖240 21 7 21 7 18 6 18 6 15 5 9 3房屋多孔砖190 21 7 18 6 15 5 15 5 12 4 ——小砌块190 21 7 21 7 18 6 18 6 15 5 9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普通砖、多孔砖240 22 7 22 7 19 6 16 5 ————多孔砖190 22 7 19 6 16 5 13 4 ————小砌块190 22 7 22 7 19 6 16 5 ————注:1 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I/Z高度处;2 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的数据适当增加,但增加量应少于1.0m;3 乙类的多层砌体房屋仍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其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不应采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4 本表小砌块砌体房屋不包括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房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