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仪器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仪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仪操作规程一、目的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微生物限度检查仪的使用,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微生物限度检查仪进行微生物检测的实验室。
三、设备准备1.检查仪器:确保检查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且已经进行了日常的校准和验证。
2.试剂准备:准备好所需要的试剂和培养基,并按照说明书进行储存和使用。
四、操作流程1.样品准备-将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如稀释、过滤等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按照要求取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并且避免外部污染。
-将样品转移至无菌容器中,避免交叉污染。
2.检测操作-打开检查仪器的电源,确保所有参数显示正常。
-设置检测参数,包括样品体积、培养基类型等。
-在无菌条件下,将样品转移到培养基中,确保样品均匀分布。
-在培养基上绘制分类孔,确保每个样品有足够的空间生长。
-关闭培养皿,确保培养皿与培养基接触紧密,并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将培养皿放入检查仪器中,确保培养皿的摆放位置正确。
-启动检查仪器,按照仪器的要求进行检测。
-检测结束后,关闭检查仪器,将培养皿取出并妥善处理。
五、数据分析与记录1.对于生长的微生物,根据标准方法进行鉴定,并记录鉴定结果。
2.对于未生长的微生物,根据标准方法进行计数,并记录计数结果。
3.对于得到的结果,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数据分析,并判断样品是否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
4.将检测结果和分析记录在相关的数据表格或文件中,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
六、设备维护与清洁1.检查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包括:定期校准、保养和维修。
2.定期清洁检查仪器的内部和外部部件,确保检查仪器的清洁和卫生。
3.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进行规定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七、风险控制1.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确保个人和环境安全。
2.如发现异常情况或设备故障,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报告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3.定期开展培训和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医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仪器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仪器标准操作规程微生物检验实验室CO2培养箱标准操作规程 (48)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柜标准操作规程 (50)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普通冰箱标准操作规程 (52)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低温冰箱标准操作规程 (53)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普通离心机标准操作规程 (55)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电热恒温水浴箱标准操作规程 (57)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压力蒸汽灭菌效果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58)PREVI 全自动革兰染色仪标准操作规程 (60)Bact/Alert 3D型自动血培养分析仪准操作规程 (62)Auto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仪标准操作规程 (66)VITEK 2 COMPACT全自动鉴定药敏分析仪标准操作规程 (67)DNP电热恒温培养箱标准操作规程 (75)OL YMPUS显微镜标准操作规程 (77)电热灼烧器标准操作规程 (78)旋涡混合器标准操作规程 (79)移液器标准操作规程 (80)VITEK比浊仪标准操作规程 (82)紫外线消毒车标准操作规程 (85)MI-01恒温金属浴标准操作规程 (87)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89)5.3.4 仪器将自动启动AUTO-START功能。
5.3.5 建议AUTO-START状态时不要开门,等待18~24小时。
6. 质量控制(不需要)7. 维护及保养7.1 每日由专人负责观察和记录培养箱温度、CO2浓度及CO2钢瓶压力。
7.2 每周做1次紫外线消毒,参见“5.2 AUTO-START的启动”。
8. 校正8.1 例行校正包括温度和CO2浓度,至少每年1次。
8.2 故障校正质控失控或仪器监测指标失控、仪器移位后及仪器因故障进行维修后需要校正。
8.3 校正后验收仪器校正后,微生物负责人对各项指标进行核实,指标达到要求方可。
9. 应急处理9.1 外接电源、电压必须匹配,并要求有良好的接地。
9.2 出现影响检验质量的故障,应立即转移内容物,放入备用CO2培养箱。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一、引言。
微生物限度检查是指在制药生产过程中,对原料药、辅料、中间体、制剂等药品进行微生物检查的一项重要工作。
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防止因微生物污染而引起的药品变质和危害患者健康的风险。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规范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二、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制药企业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人员,包括检验员、操作人员等。
三、术语和定义。
1. 微生物限度,指药品中允许存在的微生物的最大数量,通常以菌落形成单位(CFU)或细菌总数来表示。
2. 微生物限度试验,是指对药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查的一种实验方法,包括细菌总数、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
3. 标准菌株,指已经鉴定并保存在实验室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菌株。
四、操作流程。
1. 样品准备。
(1)取样品,按照规定的取样方法,从所检查的药品中取得代表性样品。
(2)样品处理,根据检测要求,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稀释、均质等。
2. 培养基制备。
(1)准备培养基,根据检测要求,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包括琼脂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等。
(2)灭菌处理,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确保培养基的无菌状态。
3. 菌种接种。
(1)接种方法,根据检测要求,选择适当的接种方法,包括平板法、涂布法等。
(2)接种数量,根据微生物限度试验的要求,按照规定的接种数量接种标准菌株。
4. 培养条件。
(1)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微生物菌种,控制培养的温度,通常为30-35摄氏度。
(2)培养时间,根据微生物限度试验的要求,培养一定的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
5. 菌落计数。
(1)观察菌落,根据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成情况,进行菌落计数。
(2)结果判定,根据菌落计数的结果,判定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是否符合规定的限度要求。
五、质量控制。
1. 内部质量控制,每批次微生物限度试验前,进行内部质量控制,确保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一、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用于确认产品是否符合微生物水平要求的一种分析方法。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制定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步骤,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产品,包括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实验室工作台面和仪器设备,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并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2. 取样:按照产品的取样标准,从不同批次或不同位置进行取样,并确保取样的代表性。
3. 样品制备:将取样的产品进行样品制备,包括稀释、搅拌和过滤等步骤,以便于后续的微生物检查。
4. 培养:将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和要求进行培养,并进行恒温培养一定时间。
5. 计数:在培养一定时间后,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计数,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结果的记录和确认。
6. 结果判定:将检查结果与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进行比对,根据结果作出是否合格的判定。
7. 结果记录:将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操作步骤、检查结果和判定等信息,并将结果报告给相关部门或供应商。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微生物检测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2.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并进行定期消毒和验证。
3. 实验室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所使用的培养基和试剂应符合相关标准,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环境中。
5. 检查结果应及时报告,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上就是《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第一节实验室管理制度一、实验室管理制度1.实验室应制定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并根据安全制度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本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认真执行。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进入无菌室换无菌衣、帽、鞋,戴好口罩,非实验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实验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试剂定期检查并有明晰标签,仪器定期检查、保养、检修,严禁在冰箱内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4.各种器材应建立请领消耗记录,贵重仪器有使用记录,破损遗失应填写报告;药品、器材、菌种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借和转让,更不得私自拿出,应严格执行《菌种保管制度》.5.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餐、会客、喧哗,实验室内不得带入私人物品,离开实验室前认真检查水、电、暖气、门窗,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污染、腐蚀的物品和废弃物品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6.科、室负责人督促本制度严格执行,根据情况给予奖惩,出现问题立即报告,造成病原扩散等责任事故者,应视情节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1.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应具备下列仪器:培养箱、高压锅、普通冰箱、低温冰箱、厌氧培养设备、显微镜、离心机、超净台、振荡器、普通天平、千分之一天平、烘箱、冷冻干燥设备、均质器、恒温水浴箱、菌落计数器、生化培养箱,电位PH计、高速离心机。
2。
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准确可靠,凡计量器具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能使用。
3.实验室仪器安放合理,贵重仪器有专人保管,建立仪器档案,并备有操作方法,保养、维修、说明书及使用登记本,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精密仪器不得随意移动,若有损坏需要修理时,不得私自拆动,应写出报告,通知管理人员,经科室负责人同意填报修理申请,送仪器维修部门。
4。
各种仪器(冰箱、温箱除外),使用完毕后要立即切断电源,旋钮复原归位,待仔细检查后,方可离去.5.一切仪器设备未经设备管理人员同意,不得外借,使用后按登记本的内容进行登记。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3、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 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 试验,以确定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4、菌种及菌液的制备
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袋),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藏。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 适用性试验。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 10104]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 44102])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CMCC(B) 50094]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 98001]
薄膜过滤法采用的滤膜孔径不大于。滤膜直径一般为50mm。滤器及滤膜使用 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菌。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水溶性供 试液过滤前先将少量的冲洗液过滤以润湿滤膜。为发挥滤膜的最大过滤效率,应 注意保持供试品溶液及冲洗液覆盖整个滤膜表面。供试液经薄膜过滤后,若需要 用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不超过100ml,总冲洗量不得超过1000m1;以免滤膜上的微生物受损伤。取照上述“供试液的制备”和“接种和 稀释”制备的供试液适量(一般取相当于1g、1ml、10cm2的供试品,若供试品 中所含菌数校对,供试液可酌情减量),加至适量的稀释液总,混匀,过滤,用 适量的冲洗液冲洗滤膜。测定需氧菌总数,转移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胰酪大豆胨 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转移滤膜菌面朝上贴于沙氏葡萄糖 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按规定条件培养、技术。每株试验菌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1张滤膜。同法测定供试品对照组和菌液对照组菌数。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基本操作,为微生物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规程。
⏹ 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卫生检验方法》⏹ 3.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QC化验室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 4. 职责:QC微生物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 5. 程序:⏹ 5.1. 定义: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
⏹ 5.2. 实验用具:⏹电热恒温培养箱、电热恒温水温箱、试管、刻度吸管、量筒、三角瓶、培养皿、试管架、注射器、针头、注射器盒、研钵、75%酒精棉球、紫外灯(365nm波长)。
⏹ 5.3. 培养基:⏹ 5.3.1. 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枸橼酸盐培养基、磷酸盐葡萄糖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4-甲基伞形酮葡萄糖苷酸(MUG)培养基。
⏹ 5.3.2. 培养基的管理、配置应符合检定菌、培养基管理规程、培养基配置规程。
⏹ 5.4. 试液:甲基红试液、а-奈酚乙醇试液、40%氢氧化钾溶液、靛基质试液。
⏹ 5.5. 稀释剂:0.9%无菌氯化钠溶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 5.6.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供试品如为固体,置研钵中研磨成细粉)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释剂制成1:10浓度的供试品溶液。
⏹ 5.7. 对照用菌液:控制菌检查均应作相应已知菌的对照试验,对照菌株为大肠杆菌[CMCC(B)44102]。
⏹ 5.8. 检查法:⏹除另有规定外,细菌的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的培养温度为23-28℃,控制菌的培养温度为35-37℃。
⏹ 5.8.1. 细菌、霉菌计数:⏹ 5.8.1.1. 平皿法⏹采用平皿法进行菌数测定时,应取适宜的连续2~3个稀释级的供试液。
⏹取供试液1ml,置直径90mm的无菌平皿中,注入15~20ml温度不超过45℃的溶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或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混匀,凝固,倒置培养。
检验科微生物监测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检验科的微生物检测。
2.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的微生物空气监测。
3.操作步骤3.1 检验科实验室空气培养监测3.1.1采样及检查原则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
若样品保存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3.1.2. 采样时间检验科各室空气培养在每月下旬,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3.1.3 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3.1.4 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3,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既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3,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3.1.5 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培养。
盖上盖子,并填写好检验单,送细菌室培养。
3.2 48h后,观察结果。
各个实验室空气培养要求在:≤4CFU/m3。
监测时间:根据不同的特殊重点部门,每1~3个月监测一次.当发生医院感染流行,高度怀疑或确定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有关时,可随时进行监测.4.处理根据培养结果,对检验科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总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使检验科的微生物监测符合要求。
1.目的规范检验科的微生物检测。
2.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的微生物物表监测。
3.操作步骤3.1 检验科实验室物表培养监测3.1.1 物体表面采样方法3.1采样时间检验科各室空气培养在每月下旬,选择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3.3采样方法①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用5×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纸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纸,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纸放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纸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仪器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CO2培养箱标准操作规程 (48)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柜标准操作规程 (50)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普通冰箱标准操作规程 (52)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低温冰箱标准操作规程 (53)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普通离心机标准操作规程 (55)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电热恒温水浴箱标准操作规程 (57)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压力蒸汽灭菌效果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58)
PREVI 全自动革兰染色仪标准操作规程 (60)
Bact/Alert 3D型自动血培养分析仪准操作规程 (62)
Auto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仪标准操作规程 (66)
VITEK 2 COMPACT全自动鉴定药敏分析仪标准操作规程 (67)
DNP电热恒温培养箱标准操作规程 (75)
OL YMPUS显微镜标准操作规程 (77)
电热灼烧器标准操作规程 (78)
旋涡混合器标准操作规程 (79)
移液器标准操作规程 (80)
VITEK比浊仪标准操作规程 (82)
紫外线消毒车标准操作规程 (85)
MI-01恒温金属浴标准操作规程 (87)
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89)
5.3.4 仪器将自动启动AUTO-START功能。
5.3.5 建议AUTO-START状态时不要开门,等待18~24小时。
6. 质量控制(不需要)
7. 维护及保养
7.1 每日由专人负责观察和记录培养箱温度、CO2浓度及CO2钢瓶压力。
7.2 每周做1次紫外线消毒,参见“5.2 AUTO-START的启动”。
8. 校正
8.1 例行校正包括温度和CO2浓度,至少每年1次。
8.2 故障校正质控失控或仪器监测指标失控、仪器移位后及仪器因故障进行维修后需要校正。
8.3 校正后验收仪器校正后,微生物负责人对各项指标进行核实,指标达到要求方可。
9. 应急处理
9.1 外接电源、电压必须匹配,并要求有良好的接地。
9.2 出现影响检验质量的故障,应立即转移内容物,放入备用CO2培养箱。
10. 注意事项
10.1 培养箱外壳必须有效接地,以保证使用安全。
10.2 培养箱应放置在具有良好通风条件的室内,在其周围不可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10.3 箱内物品放置切勿过挤。
10.4 箱内外应经常保持清洁。
参考文献
[1] CO2培养箱配套说明书
[2]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31:2007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2007
[3]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2:200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15189:2007).2008
编写人:AAA、BBB 操作人:本室操作人员批准人:
7、校正
7.1例行校正厂方工作人员至少每年维护1次,校正指标见表5-1。
表5-1 校正指标
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正常值
烟雾试验垂直气流速度断面平均值热球式风速针55FPM 进风速度热球式风速针105FPM 工作面中线上0.15M 烟雾发生器
观察窗内0.025M、上沿0.15M 烟雾发生器
观察窗外沿0.04M 烟雾发生器
工作口边沿烟雾发生器
安全内锁装置及UV灯测试手动
内博电源插座测试万用表
7.2故障校正
7.2.1仪器检测指标失控时,需要矫正。
7.2.2仪器移位后,需要矫正。
7.2.3仪器因故障进行维修后,需要矫正。
8、应急处理
8.1 压力异常安全柜压力表正常工作范围为0.7~1.3英尺水柱(1ftH20=2988.98Pa),如果≥1.3英尺水柱,表示滤膜有问题,应通知厂方技术人员更换滤膜。
更换滤膜或者清洗滤膜应记录在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表中。
8.2故障处理出现故障,电话联系工程师,按照工程师意见进行处理并通知实验室负责人。
9、注意事项
9.1生物安全柜需要放在远离门窗的位置,以防门窗部位的不稳定气流影响安全柜内气流流动路径。
9.2生物安全柜不可用作物品储藏。
9.3注意纸张、棉签等可能造成生物安全柜过滤器的堵塞。
9.4生物安全柜使用前后需要用适当的消毒剂对柜内工作区域进行擦拭。
9.5不可堆放过多的物品于操作台上,易导致柜内后部进风不畅。
9.6安全柜内禁止使用易燃、易爆及腐蚀性气体。
9.7更换、维护安全柜内机件(过滤器、风机等)的工作需要由厂家专业人员完成。
参考文献
[1] 生物安全柜配套使用说明书
[2] 申子瑜,李金明.正确认识临床实验室认可与提高检验质量之间的关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2):136
[3]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2:200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15189:2007).2008
编写人:AAA、BBB 操作人:本室操作人员批准人:
XXX医院检验科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作业指导书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普
通冰箱标准操作规程
版本:20140601
生效日期:20140615
共 1 页
1. 目的
规范普通冰箱使用的操作规程,保证检验质量。
2. 授权操作人
经培训并通过考核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学实验室工作人员。
3. 使用范围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学实验室普通冰箱。
4. 工作环境
相对湿度:10%-85%;运行温度:32℃以下。
5.操作程序
5.1 冰箱按说明书要求放好后,插上电源。
5.2 冷藏室温度开关设置于4℃,冷冻室温度开关设置于-20℃。
5.3 2小时后用温度计确认温度。
5.4 冷藏室正常温度范围为2~8℃,冷冻室正常温度范围为-15~-20℃。
5.5 系统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即可正常使用。
6.维护保养
6.1每日保养每日观察冰箱温度并记录
6.2每月保养保持冰箱出水口通畅,月底清洁冰箱。
清洁时切断电源。
擦拭冰箱内外,必要时可用中性洗涤剂清洁。
7.校正
7.1 例行校正温度校正至少每年1次。
7.2故障校正检测指标失控、维修后校正。
、
7.3校正后验收校正后,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学实验室负责人对各项指标核实,达标后方可。
8. 应急处理
8.1出现不能自行解决故障,应即时联系厂商维修处理,并告知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学实验室负责人。
8.2出现影响检验质量的故障,应立即转移冰箱内容物,放入备用冰箱。
9. 注意事项
9.1冰箱应放置于水平地面并留有一定散热空间。
9.2 外接电源电压必须匹配,并要求有良好的接地线。
参考文献
[1] 普通冰箱配套使用说明书
编写人:AAA、BBB 操作人:本室操作人员批准人:
5.3.11按2次“FNC”返回,面板上显示箱内温度。
6.维护保养
6.1每日保养每日观察冰箱温度并记录
6.2每月保养每月擦拭冰箱表面,必要时可用中性洗涤剂清洁。
7. 校正
7.1 例行校正温度校正至少每年1次。
7.2故障校正检测指标失控、维修后校正。
、
7.3校正后验收校正后,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学实验室负责人对各项指标核实,达标后方可。
8. 应急处理
8.1出现不能自行解决故障,应即时联系厂商维修处理,并告知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学实验室负责人。
8.2出现影响检验质量的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转移冰箱内容物,放入备用冰箱。
9.注意事项
9.1 冰箱应放置于水平地面并留有一定散热空间。
9.2 外接电源电压必须匹配,并要求有良好的接地线。
参考文献
[1] 普通冰箱配套使用说明书
编写人:AAA、BBB 操作人:本室操作人员批准人:。